论苏联解体和苏共垮台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自党内的阴谋
——论苏联解体和苏共垮台的原因
1992年苏联解体,当天时任美国总统的老布什发表讲话:“这是民主和自由的胜利!在最近几个月,我和你们(美国民众)一起目睹了20世纪最伟大的戏剧之一——集权主义专制的苏联具有历史意义的根本转变和苏联人民的解放。
……..这是民主和自由的胜利!这是我们的价值观念道义力量的胜利!”前总统尼克松在遗著也曾写到①:“我最大的满足就是看到了西方世界战胜了共产主义。
……俄罗斯并未在冷战中失败,失败的是共产主义……给苏联致命一击的是莫斯科的民主力量,使他们挫败了1991年8月的政变,接着又在12月埋葬了苏联。
……他们同我们一道在苏联的心脏——俄罗斯——打败了苏联共产主义。
”从以上材料不难看出,西方分析认为苏联的解体是因为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的优越性,是“民主”光芒的彰显。
社会主义国家一旦给人民真正的民主和自由,人民就会废除社会主义而建立资本主义社会。
那么,苏联解体真的是苏联广大民众抛弃共产主义信仰而做出的自我选择吗?苏联解体绝不是苏联民众的自我选择。
查阅资料可知②,1991年3月17日,苏联举行了全苏人民公决,决定是否保留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其中,赞成保留的票数占76.4%,反对的占21.7%。
但有格鲁吉亚、立陶宛、摩尔达维亚、拉脱维亚、亚美尼亚和爱沙尼亚拒绝公投。
如果把这几个国家视为反对保留,也因为都是小国的原因不足以撼动投票结果。
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苏联大多数民众是不希望联盟解体的。
纵观历史,我们发现普通民众关注现实更胜于关注所谓的“意识形态”。
毕竟,意识形态上不能当饭吃的。
民众更在乎社会的稳定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但是苏联解体后,四方民主又带来了什么?俄罗斯20世纪末国内生产总值比1990年下降了52%,而1941年到1945年期间仅下降22%。
同期工业生产减少了64.5%,农业生产减少了60.4%。
卢布贬值,物价飞涨五千多倍。
从1992年起,俄人口一直呈下降趋势。
1990年全苏寿命69.2岁。
2001年为65.3岁,几乎下降了4岁。
甚至一些地区男性人均寿命下降了10岁!2005年,普京做国情咨文:“苏联的解体,是20世纪最严重的地缘政治灾难,对于俄罗斯人民来说是一场悲剧。
”可见,苏联解体从始至终都不是普通民众希望看到的,1更不要说所谓的资本主义制度优越性了。
完全是西方政客的一厢情愿。
在我看来,社会主义体制不是苏联解体的原因,造成苏联解体悲剧在于苏联的精英集团搞垮了苏联。
美国学者大卫科茨在《自上而下的革命》③一书中写道:“90年代初苏联经济出现的问
①《超越和平》(美)尼克松著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1
②《历史的风——中国学者解读苏联解体》李慎明人民出版社2007
③《自上而下的革命》(美)大卫科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
题,根本不在于体制内容,而是人为破坏的结果。
”而这里的“有人”就是指当年苏联决策部门的高官和国内的一部分高级知识分子组建的精英联盟,我们可以称之为特权阶层。
这个特权阶层大约有十万人左右,他们占据着苏联党政军的重要位置,他们往往是苏联内外政策的制定者、决策者和最高执行者。
可以说,他们“把持”着苏联。
那些那么我们不禁要问:这些人为什么要一手毁掉前辈创立的苏联,灭亡自己的党呢?这就要从60年代年说起。
从1966年勃列日涅夫主政,前后近20年苏共高层开始产生这一阶层,并且不断发展壮大。
一方面,特权阶层腐败问题严重。
他们一方面教条地重复马列主义理论,一面利用职权疯狂地追求自己的个人利益。
更为严重的是,思想上逐渐表现为物质主义和实用主义,马列主义信仰开始淡化。
另一方面,因为苏共党内民主建设迟缓,特权阶层的权力几乎不受约束,国家的大政方针越来越被少数几个甚至是一个精英垄断。
戈尔巴乔夫时代,特权阶层开始更多的考虑怎样将现在所拥有的一切特权长期占有,并且传给后代。
长期不受监管地支配国家财富已经是他们认为国家资源可以任他们摆布。
与此同时,他们发现,挂在嘴边的所谓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仰和罩在身上的共产党人的光环已失去了利用的价值。
为了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有必要把原来的特权改头换面了。
而资本主义是他们既得利益合法化的最合适工具。
这样他们不仅是生产资料的管理者也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
这时候,苏共已经成为他们的工具,苏共不再代表广大的民众,而是代表了他们,为他们敛财而存在。
让这些人决定苏共的命运怎么行?于是,当在苏联和苏共处在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他们便撕下假面具,公然推动放弃社会主义制度,走俄罗斯全盘西化的道路。
1991年6月,美国一个社会问题机构在莫斯科做了一次调查①,对象是掌握高层权力的党政要员。
分析指出:9.6%的人具有共产主义意识形态,12.3%的人具有民主社会主义观点,而76.7%的人认为应当实行资本主义。
可见,无所谓意识形态的优越性,只要能为这些特权阶层利益服务的阶层,他们都举双手赞成。
在这里,他们先是利用了党和国家对他们的信任聚敛钱财,严重损害了苏联的国家利益,再利用苏联后期社会上的混乱局面侵吞国家资产,满足个人利益,至于联盟的分合、制度的改变、民众的疾苦都不在他们考虑范围内。
戈尔巴乔夫辞职当天承诺保证联盟主权的完整,国家的统一。
没过多久苏联就解体了。
再也没有人相信他的话了。
于是,按照计划,他们利用手中无限大的权力捞取个人私利,借经济混乱把国家财产局为机遇。
他们中有的大搞圈钱交易,获取出口优惠和配额,出口原2材料和军火。
有的在证券期货市场中获取暴利,兴办银行等金融机构,后来不少人变成了新的金融寡头。
据统计,1991年,莫斯科上万名大富翁中,
①《苏共高层意识形态分析》第76页
大部分人是原来的党政干部。
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除了金字塔塔尖上的几个人物有所变化,大批干部摇身一变成为俄罗斯显贵。
他们占了新总统周围高官总数的75%,新政党领袖中的57.1%,新政府官员中的74.3%。
正为一位西方记者所说:“苏共是唯一在自己的葬礼上发财的政党。
”
1988年3月13日,《苏维埃俄罗斯报》发表了一封读者来信《我不能抛弃原则》①。
信中尖锐的指出社会上涌动的“反思历史潮流”实为全盘西化的逆流。
信同时指出当前刊物的一些文章使人们思想混乱,是在给社会主义制度抹黑。
这封信立即在苏联引发了轩然大波,激发起民众热烈的讨论。
与此同时,苏共中央政治局接连两天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对策,目的就是制止和反击这股“反对改革的势力”。
会后,时任苏共第一领导人的戈尔巴乔夫撤下坚持马列主义原则的主管意识形态工作的利加乔夫,取而代之的是对社会主义有着“深仇大恨”的中央书记雅科夫列夫。
雅科夫列夫何许人也?他在代表作《一杯苦酒》中说“马克思主义是站不住脚的!…….十月革命践踏了通往民主的运动。
我们现在做的就是要退回去!”那么他是怎样评价资本主义制度的?“资本主义带来了实用主义的伦理。
在资本主义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中体现了崇高的理想主义,它依据的是清醒的、脚踏实地的现实考虑。
”就是这样一个旗帜鲜明的反马克思主义者竟能主管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工作,不能不说是旷古奇闻!③
苏联解体不是民众基于意识形态的自我选择,而是苏共党内的特权阶层一手导演的。
3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由党的精英集团和高级知识分子组成的联盟竟能不顾广大苏联人民的反对而把国家推向资本主义道路呢?苏联时代,广大人民确实在生活上得到很多好处,但在政治上是比较被动的,缺乏必要的政治权利。
这样,当特权阶层决定抛弃共产主义信仰搞资本主义那一套时,广大人民群众不能采取有小额地址错事来捍卫社会主义制度。
因此,再有少数经营管理的社会主义国家,一旦老一辈的革命家过世,很难组织继任者利用党赋予的绝对权力反过来摧毁党,埋葬社会主义制度。
因此,一、有必要进行党内民主化改革。
真正是大多数忠于共产主义信仰的人参政议政,进入权力核心。
限制个别领导人的权力,防止出现权力膨胀现象。
强化党内民主气氛,坚决抵制个人崇拜,做到人人有话说,人人敢说话,说话敢负责。
完善监督机制,分散权力,相互制约。
重要的是,要坚决打击
那些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投机政客。
二、加强对党员的择选工作。
一定要挑选“又红
①《苏维埃俄罗斯报》1988年3月13日第9版
②《一杯苦酒》雅科夫列夫页346
③DVD教育参考片《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解说词
又专”人才进入党的决策和执行部门。
党内生活要多样化,决不能让党员背死书,认死理,要充分理解马列主义原理,使他们具备强大的逻辑思维。
最后,清华北大学子更要做到“又红又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