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夏天的诗句古诗配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天的诗句赏析
1.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出处:出自宋代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首》。

-注释: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翻译:无穷的荷叶与蓝天相接,一片碧绿,阳光下的荷花显得格外红艳。

-赏析: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冲击。

-作者介绍: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

南宋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

2.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出处:出自宋代杨万里的《小池》。

-注释: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翻译:小小的荷叶才刚刚露出尖尖的角,就有蜻蜓早早地立在上头了。

-赏析:此句展示了初夏小池的生机与活力,“才露”“早有”表现出大自然中生命的迅速成长和敏锐感知。

-作者介绍:杨万里,南宋杰出的诗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3.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出处:出自唐代高骈的《山亭夏日》。

-注释:微风拂来,水晶帘轻轻晃动,满架的蔷薇花散发出阵阵清香,弥漫整个庭院。

-翻译:水晶帘在微风中轻轻摇动,满架的蔷薇让整个院子都充满香气。

-赏析:诗句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描绘了夏日的美景,“动”字赋予画面动态感,“香”字则给人以美好的嗅觉感受。

-作者介绍:高骈,字千里,晚唐名将、诗人。

4.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出处:出自宋代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注释: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阵阵青蛙的叫声。

-翻译:在稻花的香气中,人们谈论着丰收之年,同时听到一片青蛙的叫声。

-赏析:通过稻花飘香和蛙声一片,烘托出夏夜的宁静与丰收的喜悦。

-作者介绍: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居士,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

5.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出处:出自宋代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注释: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翻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饱满肥大,麦花雪白,菜花稀疏。

-赏析:描绘了初夏江南田园的景色,展现出农作物的生长状态。

-作者介绍:范成大,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

6.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出处:出自唐代高骈的《山亭夏日》。

-注释:绿树葱郁,树荫浓厚,夏日漫长,楼台的倒影映入了池塘。

-翻译:绿树的阴影浓密,夏日显得格外漫长,楼台的影子倒映在池塘里。

-赏析:描绘了夏日的宁静和悠长,以及楼台倒影所增添的优美景致。

-作者介绍:高骈,字千里,唐末名将,诗人。

7. “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


-出处:窦叔向的《夏夜宿表兄话旧》。

-注释:夜合花在庭院中开放,香气弥漫;深夜微雨中,酒醉初醒。

-翻译:夜合花绽放,香气充满整个庭院,深夜里小雨中,我从酒醉中刚刚醒来。

-赏析:以花的香气和微雨的氛围营造出一种清幽的夏夜情境。

-作者介绍:窦叔向,唐代诗人。

8.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出处:岑参的《六月三十日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注释:残留的云彩收走了夏日的暑气,新下的小雨带来了秋天的雾气。

-翻译:残余的云彩收去了夏日的暑热,新下的小雨带来了秋天的雾气。

-赏析:通过“残云”“新雨”的描写,展现了季节交替时的景象变化。

-作者介绍:岑参,唐代边塞诗人。

9.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出处:杨万里的《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注释:漫长的夏日,午睡醒来,毫无情绪,悠闲地看着儿童捕捉空中飘飞的柳絮。

-翻译:白天变长了,午睡醒来后没有什么思绪,闲适地看着孩子们捉柳花。

-赏析:表现出夏日的闲适和慵懒,以及对儿童天真活泼的欣赏。

-作者介绍: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

10.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出处:司马光的《客中初夏》。

-注释:再也没有柳絮随风飘飞,只有葵花向着太阳倾斜。

-翻译:再也没有柳絮随风飞舞,只有向日葵一直朝着太阳。

-赏析:以柳絮和葵花的不同姿态,表明自己的坚定志向。

-作者介绍: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11.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出处: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

-注释:微风送来荷花的香气,竹叶上的露水滴落发出清脆的声响。

-翻译:荷花的香气随着风传来,竹子上的露水滴滴作响。

-赏析:从嗅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描绘了夏日的清幽宁静。

-作者介绍:孟浩然,字浩然,号孟山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12.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出处:秦观的《纳凉》。

-注释:明月当空,船上的笛声参差不齐地响起,风停了,池塘里的莲花自在地散发着香气。

-翻译:明亮的月光下,船上的笛声高低错落,风停之后,池中的莲花散发出自在的香气。

-赏析:营造出一种优美、宁静、闲适的夏夜氛围。

-作者介绍:秦观,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北宋婉约派词人。

13.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出处:杨万里的《夏夜追凉》。

-注释:在竹林幽深、树木茂密、虫鸣声声的地方,不时有阵阵凉意袭来,但这并非是风的作用。

-翻译:在竹林深处、树木繁密、虫儿鸣叫的地方,不时有微微的凉意,但这凉意并非来自风。

-赏析:写出了夏夜的幽静和清凉,给人以独特的感受。

-作者介绍: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

14.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出处:范成大的《喜晴》。

-注释:雨一直下,都不知道春天已经结束了,天一放晴才发觉夏天已经很深了。

-翻译:接连不断的雨让人不知道春天已经过去,等到天晴了才发觉夏天已经到来很久了。

-赏析:通过对雨和晴的感受,表现出季节的悄然变化。

-作者介绍:范成大,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

15.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出处:黄庭坚的《鄂州南楼书事》。

-注释:站在南楼上靠着栏杆向四周远望,只见山光、水光连成一片,十里之外都能闻到菱角、荷花的香气。

-翻译:向四周望去,山光和水光相连,靠着栏杆,十里外的菱荷香气飘来。

-赏析:展现了开阔的景象和宜人的香气,令人心旷神怡。

-作者介绍: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16. “风蒲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


-出处:李重元的《忆王孙·夏词》。

-注释:风中的菖蒲在小池塘边猎猎作响,雨后的荷花让满院都充满香气。

-翻译:风吹菖蒲在小小的池塘边发出声响,雨后的荷花使整个院子充满香气。

-赏析:描绘了雨后的夏日庭院美景,充满生机和香气。

-作者介绍:李重元,生卒年不详,约宋徽宗宣和前后在世。

17.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出处:王安石的《初夏即事》。

-注释:晴朗的天气和暖的微风催生了麦子的香气,绿树成荫、绿草清幽的景色胜过花开的时节。

-翻译:晴天和暖风吹起,麦子散发香气,绿阴幽草的景色比花开时更美。

-赏析:表达了对初夏景色的喜爱和赞美。

-作者介绍: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18.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


-出处:杨万里的《昭君怨·咏荷上雨》。

-注释:午睡梦中,小船在荷花底下穿行,西湖烟水弥漫,花香四溢。

-翻译:中午做梦,小船在花下行驶,西湖上烟雾水汽中充满花香。

-赏析:营造出一种梦幻、优美的夏日氛围。

-作者介绍: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

19. “夜久雨休风又定,断云流月却斜明。


-出处:韩偓的《夏夜》。

-注释:夜已经很深了,雨停风息,云彩飘动,月亮斜照。

-翻译:夜晚久了,雨停了,风也停了,飘动的云彩和斜照的月亮。

-赏析:描绘了夏夜雨后云月的动态美景。

-作者介绍:韩偓,字致光,号致尧,晚唐五代诗人。

20.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出处:曾几的《苏秀道中》。

-注释:一夜之间,炎热的太阳转变为连绵的降雨,从梦中醒来,感觉凉意渗透衣襟。

-翻译:一个晚上骄阳变成了大雨,从睡梦中醒来感到凉气浸润了衣襟。

-赏析:通过天气的变化,表现出夏日的多变和清凉。

-作者介绍:曾几,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南宋诗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