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空无的袋子是难以直立起来的(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主题训练------空无的袋子是难以直立起来的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富兰克林有句耐人寻味的名言:“空无的袋子是难以直立起来的。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美国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富兰克林有句耐人寻味的名言:“空无一物的袋子是难以直立起来的。


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沈尹默先生有句深深触动人们内心的诗句:“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


请认真品味两句话的内涵,根据对两句话或其中一句话的理解,联系自己的人生感受或对生活的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什么是成长?成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它涉及身体、心理的变化。

真正的成长,可以充实心灵,赋能人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我与世界。

人是这样,一个社会,一个民族和国家亦然。

成长是有分量的。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想要拥有一匹马,最好的办法不是去追逐,而是用追马的时间种草。

来年绿草如茵时,自有骏马来到你的草原。

人生亦是如此,潜心提升自己,胜过取悦他人。

一个有能力、有学识、有自信的人,自然会吸引同频共振的朋友,不需要刻意讨好谁。

你对待别人的方式,决定了别人如何回馈你:你成为了最好的自己,自能遇见更好的别人。

人活着,最要紧的不是取悦他人,而是提升自己。

尽情享受生活的美好,不断丰盈生命的底色,才不负来这人间一趟。

你对以上材料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自身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答案
1.例文:
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
一片葱郁的森林,鹤立鸡群的往往只有那么几棵,它们充分地享受阳光的青睐、雨露的滋润,但并未依靠他人,靠的是自强不息。

一个国家唯有自立自强,才能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尽管在文革中屡受打击,但他凭借自己永不屈服的精神,一次次挽狂澜于即倒。

他以高瞻远瞩的战略远见,树起了改革开放的大旗,唤醒了中国这只沉睡多年的雄狮。

三十多年的发展举世瞩目:奥运会的可喜成绩,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国民生产总值超过日本,天宫一号与神八对接这些骄人的成绩无不彰显着中国由自立走向自强的光辉大道,自立自强让每一个炎黄子孙扬眉吐气。

唯有自立自强,才能赢得尊严,一个国家如此,一个人也如此。

她,听不到发令枪响,只能跟着别人出发;她,与健全人同场竞技,却赢得亚运
会铁人三项赛第四名。

她就是来自中国澳门的“铁人”许朗,一个双耳失聪的年轻姑娘。

当真相被公开,她征服了全场观众,也感动了网络世界。

一个残障人,不断证明自己的实力,不仅完成学业,还与健全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一个小女孩,不贪恋父母的溺爱,一次次向新目标发起挑战,用青春谱写出不同凡响的音符。

她靠的什么,靠的就是自强不息的精神。

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自立方能自强,自强方能自立!
如今的社会,最受人重视的是能力的培养。

所谓能力的培养,最重要的就是培养我们的独立性。

人的一生中,如果缺少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就不可能很好地立足社会。

就好像一棵树,如果连雨水和阳光都不能自己吸收,怎么去谈它的生根发芽呢?我们犹如一棵嫩嫩的青草,成长中确实需要一些人的精心呵护,但是,在人们呵护的过程中,更要学会自立自强。

否则,一旦失去了相关的呵护,我们甘愿眼巴巴地看着自己在狂风暴雨中自生自灭吗?
藤,依靠大树才能向上攀爬,所以它永远不能高昂起自己的头颅;胡杨,在几近荒芜的沙漠中自立自强,所以它能傲视苍穹,奏响生命的绝唱。

你要做缠绕攀附的藤,还是做自强不息的胡杨?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引言式新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

材料首先指出富兰克林有一句话耐人寻味,然后直接陈述这句耐人寻味的话“空无一物的袋子是难以直立起来的。

”属于引言式新材料作文,写好这种形式的材料作文,首先取决于对引言的理解和把握。

理解名言警句,要抓住语句中的关键词。

富兰克林名言中的“空无—物”、“难以直立”是关键词,“难以直立”的原因在于“无物”,显然该句的内涵在于告诫人们要充实自我。

沈尹默先生诗句中的关键词是“立着”、“靠着”,“立着”是“站着”、“独立”的意思,“靠着” 是“依赖”、“依靠”的意思,“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指的是要独立,不要依赖。

其次,发散思维,确定写作的最佳立意。

富兰克林名言中的“空无一物”可以放大为没有知识、没有能力、没有修养、没有凝聚力、没有纪律秩序、没有无私的精神、没有团结友爱意识等,“袋子”可以联想为自己、他人、社会或者民族、国家等。

所以作文可以从“正视自我”“找出差距”“自强自立”“充实自我”等角度立意。

从“充实自我、自立自强”的角度写。

居里夫人说:“路要靠自己走,才能越越宽。

”雨果说:“我宁愿靠自己的力量’打开我的前途,而不愿求有力者垂青。

”这些都是随“自立自强”的名言警句。

联系实际,这样的例证也不难找,比如当今社会的“啃老族”现象等。

从“充实自我”、“自立自强”、“正视差距”等角度立意,适合于记叙、议论、抒情等多种文体。

写作时,要根据占有的材料选用恰当的文体,做到文体特征鲜明。

点睛:引言式新材料作文的写作,首先审题要抓住名言中关键词,分析关键词语的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引申义,然后分析句子结构的内部关系,是因果关系还是条件关系,还是对立关系等等,还要透过形象生动的表达来挖掘内在的哲理。

重点考查考生发散思维,要想立意深刻,思维不能浮于表面。

2.
例文:
1.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
一片葱郁的森林,鹤立鸡群的往往只有那么几棵,它们充分地享受阳光的青睐、雨露的滋润,但并未依靠他人,靠的是自强不息。

一个国家唯有自立自强,才能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尽管在文革中屡受打击,但他凭借自己永不屈服的精神,一次次
力挽狂澜。

他以高瞻远瞩的战略远见,树起了改革开放的大旗,唤醒了中国这只沉睡多年的雄狮。

三十多年的发展举世瞩目:奥运会的可喜成绩,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国民生产总值超过日本,天宫一号与神八对接……这些骄人的成绩无不彰显着中国由自立走向自强的光辉大道,自立自强让每一个炎黄子孙扬眉吐气。

唯有自立自强,才能赢得尊严,一个国家如此,一个人也如此。

她,听不到发令枪响,只能跟着别人出发;她,与健全人同场竞技,却赢得亚运会铁人三项赛第四名。

她就是来自中国澳门的“铁人”许朗,一个双耳失聪的年轻姑娘。

当真相被公开,她征服了全场观众,也感动了网络世界。

一个残障人,不断证明自己的实力,不仅完成学业,还与健全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一个小女孩,不贪恋父母的溺爱,一次次向新目标发起挑战,用青春谱写出不同凡响的音符。

她靠的什么,靠的就是自强不息的精神。

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自立方能自强,自强方能自立!如今的社会,最受人重视的是能力的培养。

所谓能力的培养,最重要的就是培养我们的独立性。

人的一生中,如果缺少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就不可能很好地立足社会。

就好像一棵树,如果连雨水和阳光都不能自己吸收,怎么去谈它的生根发芽呢?我们犹如一棵嫩嫩的青草,成长中确实需要一些人的精心呵护,但是,在人们呵护的过程中,更要学会自立自强。

否则,一旦失去了相关的呵护,我们甘愿眼巴巴地看着自己在狂风暴雨中自生自灭吗?
藤,依靠大树才能向上攀爬,所以它永远不能高昂起自己的头颅;胡杨,在几近荒芜的沙漠中自立自强,所以它能傲视苍穹,奏响生命的绝唱。

你要做缠绕攀附的藤,还是做自强不息的胡杨?
[点评] 本文围绕“自强不息”的精神展开全文,论点极为明确,论述也较为充分。

文章先写国家和民族的振兴离不开自强不息,再写一个人立足于社会也需要自强不息,继而联系实际表明在成长的呵护中更要独立,内容充实。

作者由森林类比,开篇提出论点;大到国家小到个人展开阐述,过渡自然,条理清晰;结尾处以“藤”、“胡杨”设喻,用选择问句收束,意味深长。

该文语言简明流畅,多处运用排偶句式,增强了语势,读之朗朗上口;“一棵树”、“青草”的比喻准确恰当,“藤”、“胡杨”对比鲜明。

用选择疑问的形式收束,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2.正视差距,积极进取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依靠着。

”现代著名诗人沈尹默先生的这句话耐人寻味,它告诫我们“依靠着”是没有用的,要做一个“正视差距、积极进取”的智者。

正视差距,能够树立追求的目标。

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中国人民在列强的铁蹄践踏下饱受欺凌。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也是一部探索史。

在这样的历史时代,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与西方列强的科技差距之大,感受到落后就要挨打的事理,进而激发了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希图吸收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富强起来;青年时期的孙中山也积极投身于挽救民族危亡的大潮,力图用革命的方式来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

正是由于无数仁人志士正视差距,积极进取,才推动了中国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正视差距,可以激发前进的动力。

姚明是中国人的骄傲,在他刚到NBA 时,出现了很多严重的失误,引起了人们对他的质疑。

但是他并没有放弃,他认识到自己与世界明星还有一定的差距。

差距激发了进取的动力,为了尽快缩短差距,他自加压力,不断刻苦努力和艰苦训练。

经过了几年的打磨,他不断地进步。

姚明
的身体变得更加强壮,竞技水准得到很大提高,以至在火箭队的作用比主帅还重要,并且使中国队在雅典奥运会和北京奥运会上都获得了好的成绩。

正视差距,不言放弃,化作一种动力,用实际行动来缩短与巨星之间的差距,最终姚明成为一名世界级篮球巨星。

正视差距,应当打造追赶的自信。

或许我们都不会忘记北京奥运会上“鸟巢”内连破男子100 米、200 米世界纪录的牙买加“奇人”博尔特,其实他小时候在体校训练时起初并不优秀,甚至还常偷懒。

由于训练不够刻苦,造成与其他人的差距越来越大,以至教练都对他失去了信心。

想到母亲对自己的辛勤付出,博尔特终于醒悟过来。

他没有因为与队友的水平差距而气馁,而是坚定了从头再来、拼搏追赶的信心。

他以苛刻的训练要求自己,以顽强的信念支撑自己,最终迎头赶上,并从众多队友中脱颖而出。

面对差距而拼搏追赶的自信,让世界因此认识博尔特。

差距是现实中客观存在的,自卑与自强是两种截然相反的心态。

正视差距,树立目标,激发动力,坚定信念,成功离我们还会远吗?
[点评] 本文立足“正视差距”展开,扣合诗句内涵,论点比较明确。

作者选用典型的材料,从“目标”、“动力”、“自信”三个方面,表明了“正视差距”的重要意义,材料较为丰富,事理揭示到位。

文章采用并列式结构,以分论点的方式行文,层次分明;开篇由材料得出观点,简明扼要;结尾以一个反问句收束,醒人耳目,发人深思。

本文的语言没有过多的雕琢,但平实质朴中能够表明事理,文章似乎缺乏事理说明,但事例表述中渗透着理性分析。

【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则引言式材料作文,写好这种形式的材料作文,首先取决于对引言的理解和把握。

理解名言警句,要抓住语句中的关键词。

富兰克林名言中的“空无一物”、“难以直立”是关键词,“难以直立”的原因在于“空无一物”,显然该句的内涵在于告诫人们要充实自我。

沈尹默先生诗句中的关键词是“立着”、“靠着”,“立着”是“站着”、“独立”的意思,“靠着”是“依赖”、“依靠”的意思,“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指的是要独立,不要依赖。

其次,发散思维,确定写作的最佳立意。

富兰克林名言中的“空无一物”可以放大为没有知识、没有能力、没有修养、没有凝聚力、没有纪律秩序、没有无私奉献精神、没有团结友爱意识等,“袋子”可以联想为自己、他人、社会或者民族、国家等。

沈尹默先生的诗句很容易让我们想到“大树底下好乘凉”这句俗语。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声名、地位、水平高的人,他们就像“一棵顶高的树”,令我们敬仰不已。

“君子善假于物”,我们可以适时、适度依靠外力或外物,但不能完全“依靠”他们而祈求通过怜悯与照顾来获得点滴成就。

以他们为目标和榜样,正视自我,找出差距,自强自立,奋起直追,这样才能使自己达到或逾越他们的高度,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三,选取恰当素材,明确写作文体。

明确两句话的内涵,加以正确的拓展,可以看出供确定立意的角度很多。

两句话侧重有所不同,可以立足一句话来写,也可以把两句话结合起来从“充实自我、自立自强”的角度写。

居里夫人说:“路要靠自己走,才能越走越宽。

”雨果说:“我宁愿靠自己的力量,打开我的前途,而不愿求有力者垂青。

”这些都是阐述“自立自强”的名言警句。

联系实际,这样的例证也不难找到,比如当今社会的“啃老族”现象等。

从“充实自我”、“自立自强”、“正视差距”等角度立意,适合于记叙、议论、抒情等多种文体。

写作时,要根据占有的材料选用恰当的文体,做到文体特征鲜明。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首先抛出一个问句:“什么是成长?”然后自问自答,点明成长具备生理成长和心理成长的双重要素。

而此后,材料则重点针对心理成长进行阐述,说明真正的成长,既包括心灵的成长,即“充实心灵”,也包括眼界的成长,即能够“更好地认识自我与世界”。

由此可知,一个人有自己的追求,能够在追求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等,这就是“成长”;或者能够将人生的感悟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和境界,学习新的知识,接触新的领域,这也是“成长”。

最后,材料则进一步生发,由个人的成长进步,拓展到社会、民族、国家等,说明这些都需要成长进步,从而进一步强调成长的重要意义。

由此可见,本次试题的重点,还是在于对于个人或社会、民族、国家的心灵、精神等内在成长的思考。

对此,围绕心理成长这一主题,可以考虑写记叙文,也可以考虑写议论文。

如写议论文,可从人为什么要成长、怎样才是真正的成长、成长的影响等角度展开论述。

比如,针对材料中精神成长这一重点,可结合自身,说明在成长的过程中,人的精神世界不断成熟、丰盈,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摆脱幼稚、远离轻松,逐渐意识到作为青年学子应担当的责任、应履行的义务、应追求的业绩、应迎接的挑战,从而点明精神成长的内涵。

此后,则可说明我们应当如何去努力实现精神成长等,如面对学业事业,个人必须认识到自己所应尽的努力;面对父母亲友,个人必须认识到自己所应肩负的重担。

如写记叙文,则重点要通过某件事,叙述自己在思想、精神等方面的成长过程。

如写自己成绩很好,因此在老师同学眼中,“我”是上天的宠儿,“我”也因此而变得傲慢,有同学要“我”讲题,“我”唯恐耽误自己学习,不愿意帮助他们……而“我”同桌成绩平平,平时在班级里并不引人注目,但他善良,乐于助人,人缘很好。

接着写有一次“我”看到他热心的帮助同学打水、扫地,还暗笑他浪费时间;而那天下了大雨,我们都没打伞,结果有好几个有雨具的同学请他一起走,甚至把自己的伞借给他,而“我”却无人理睬。

这件事让“我”十分狼狈,通过思考,“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如学习不是唯一,本性善良不能丢弃;你的付出终会得到回报等。

这就是思想的“成长”。

立意:
1.成长,不断前行,永无终点。

2.精神的成长是更高级的成长。

3.成长是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与担当。

4.国家、民族成长也需要成长。

4.例文:
自强人生任逍遥
“打铁尚需自生硬。

”一句俗语,直白的语言隐喻深刻的道理:存在于世间的万事万物只有自身强大起来,才能博得外界的平视和仰视,才能更好地存在与发展,才会有精彩的生命展演。

生活在与外界保持千丝万缕联系的世界中,在这个关系网中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存在,取决于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和投注的价值,而不是依靠周遭的同情怜悯与施舍。

一棵参天大树下的小草,纵使有大树为它遮风避雨,但是它永远不能独自抵御狂风暴雨的洗礼。

物如此,人亦然。

回望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积贫积弱的年代,外敌蚕食,泱泱大
国千疮百孔,以割地赔款祈求苟安,换来的是“山河破碎风飘絮”。

在狼子野心的侵略者心中,因为你的不堪一击,所以我可以随心所欲地践踏。

至于尊严,是痴人说梦的畅想。

民族危亡之秋,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不计生死,奋勇前行,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一道道钢铁长城,他们用“不屈服于黑暗”的意志抗击外辱。

正是有了这份勇毅,他们不仅捍卫了国家的尊严,把置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生民解放出来,用热血和智慧把国家建设的日益强大;他们也用行动向世界诠释了华夏儿女“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大义担当,博得了世人的尊重。

国家如此,个人更是这样。

生命的个体,每个人都有独属于自己的人生坐标,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挥毫泼墨,描画出旷世杰作,不是单凭豪言壮语,也不是祈求别人的同情与施舍,而是要惜时而为,不断地充实自我、发展自我,把单线扁平的人生经营成立体丰满的生命存在。

只有自己强大了,才能喊出“自信人生二百年”的气壮山河的铮铮誓言。

命运不公,张海迪和史铁生成为折翼的天使,但是身体的残疾没有让他们对生活和人生失去信心,他们在自己的精神王国里精耕细作,没有让残疾的人生变残废。

他们用行动诠释了提升自我、自信人生的真意。

“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

”新时代的青年要点燃不一样的人生烟火,就需要不断地锤炼自己、充实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强大,只争朝夕,用实际行动在自己的人生园地中精耕细作,让自己的生命之树枝繁叶茂、繁花似锦。

只有这样,才会有“红杏枝头春意闹”的繁盛景象。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写作题。

综观整则情境材料,它由三个语义段组成。

分析各段的内容,第一段以“拥有一匹好马”为话题由头,介绍怎样实现目标;第二段由马的话题引入到对人生的探讨。

从表达的内容看,此段重点在说明“拥有好的人生”应该努力做的方面——提升自己,让自己不断强大,这样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

也只有“成为最好的自己,才能遇到更好的别人”;第三段紧承第二段进一步说明一个人活着应该怎么做。

只有“不取悦于他人,不断提升自己,才不负人间此行”。

总体观之,情境材料主要探讨的是一个人该怎样经营自己人生的话题,所以可以思考的角度有:一个人怎样活出精彩,一个人怎样做到“不负来这人间一趟”,如何与外界相处而不失自我。

一则材料引发的思考很多,而从写作任务提出的要求看,“以上材料的联想和思考”是思考问题和构思立意的关键点;“结合自身体验与感悟”是写作的方向与内容。

鉴于此,该文写作时,首先综合材料的内容,提炼核心题旨——提升自我、丰盈人生,不失自我,不虚此行;继之立足观点,联系材料进行分析,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让自己的人生更丰盈,在与社会打交道时才有底气,才不会因为自己只有空皮囊而变得唯唯诺诺;然后,联系现实,进一步阐述提升自我、不失自己对于人生的意义;最后,照应材料,关联现实,说明当代年轻人要成为有益于社会和国家的人,就应该不断地让自己的人生更加丰盈。

立意:
1.强大自我是阔步前行的根本。

2.不失自我只有不断提升自我。

3.提升自己不负此生。

4.自尊、自强成就精彩人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