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作文习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版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作文习作1.阅读短文,回答练习。
风筝
风筝,是一种玩具,也是精美的特种工艺品。
风筝,又叫纸鸢(yūn),鹞(yào)子。
是用细竹扎骨架再糊上棉纸,着色而成。
形态各异,大小不一,有禽、鸟、鱼、虫,还有人物故事图形等。
最早用纸扎制风筝的是我国五代时的李邺(yè)。
他在纸鸢头部装上竹笛,风入竹哨,鸣声如筝,故名“风筝”。
最长的风筝是我国山东民间艺人杨同科制作的龙头蜈蚣,由350节“腰子”组成,全长320米;最小的风筝是我国微型风筝制作家夏振国精心扎制的长约4厘米的“纱燕”风筝,在1988年2月10日山东潍坊风筝会上,引起了中外人士的极大兴趣。
放风筝,已成为一种运动项目,深受全世界风筝爱好者的欢迎。
(1)解释划线的字。
①着色而成________
②形态各异__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①风筝既是一种________,也是精美的________。
②最早用纸扎制风筝的是________五代时的________,因为纸鸢头部装有竹笛,________,________,故名风筝。
③最长的风筝是________制作的________,最小的风筝是________制作的________。
(3)短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________
①放风筝这项运动已深受全世界风筝爱好者的欢迎。
②风筝是一种玩具,也是精美的特种工艺品。
③风筝的来历、种类以及有关的情况。
(4)你最喜欢什么图案的风筝?在下面的方框中画一画或贴一贴。
【答案】(1)使附着别的物体;不同的
(2)玩具;特种工艺品;我国;李邺;风入竹哨;鸣声如筝;我国山东民间艺人杨同科;龙头蜈蚣;我国微型风筝制作家夏振国;长约4厘米的“纱燕”风筝
(3)②
(4)略
【解析】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登山人
三人同去攀登高山,第一个人刚走几步,感到山陡难登,就退了下来。
他说:“我是知难而退。
”
第二个人攀登到半山腰,气喘吁吁,大汗淋漓。
他望了望那险峻的山势,摇了摇头,说:“我还是适可而止吧!”于是也退了下来。
只有第三个人,勇敢攀登,知难而进,几次跌倒,几次爬起,不畏艰难,不气馁,终于攀上了峰顶。
几天后,三个人见面了。
第一个人说:“登上峰顶,也不过是那么回事,还是我知难而退好!”
第二个人说:“登上峰顶太费力气,还是我适可而止好。
”
那个登上峰顶的人笑了笑,说:“顶上的无限风光,你们是无法领略到的。
”
(1)用短文中的词语,概括三个人登山的情况。
第一个人:________
第二个人:________
第三个人:________
(2)你怎样理解“顶上的无限风光,你们是无法领略到的”这句话?
(3)短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A. 不论做什么事,只要遇到困难就要知难而退。
B. 不论做什么事,必须不怕困难,坚持到底才能成功。
C. 不论做什么事,如果太费力气就应该适可而止。
【答案】(1)知难而退
;适可而止
;勇敢攀登
(2)从来没有体验过成功的人,是无法知晓成功的味道的。
(3)B
【解析】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海上生明月
四周都静寂了。
太阳也收敛了它最后的光芒。
炎热的空气中开始有了凉意。
微风掠过了万顷烟波。
船像一只大鱼在这汪洋的海上游泳。
突然间,一轮红黄色大圆镜似的满月从海上升了起来。
这里并没有万丈光芒来护卫它。
它只是一面明亮的宝镜,而且并没有夺目的光辉。
但是青天的一角却被染成了杏红的颜色。
看!天公画出了一幅何等优美的图画!它给人们的印象,要超过所有人间句作。
这面大圆镜愈往上升便愈缩小,红色愈淡,不久它到了半天,就成了一轮皓月。
这时上面有无际青天,下面有无涯的碧海,我们这小小的孤舟真可以比作沧海的一粟。
不消说,悬挂在天空的月轮月月依然,年年如此,而我们这些旅客,在这海上却只是暂时的过客罢了。
与晚风、明月为友,这种趣味是不能用文字描写的。
可是真正能够与晚风、明月为友的,就只有那些以海为家的人!我虽不能以海为家,但做了一个海上的过客,也是幸事。
上船以来见过几次海上的明月。
最难忘的就是最近的一夜。
我们吃过午餐后在舱面散步,忽然看见远远的一盏红灯挂在一个石壁上面。
这红灯并不亮。
后来这个闷葫芦终于给打破了。
红灯渐渐大起来,成了一面圆镜,腰间绕着一根黑带。
它不断地向上升,突破了黑云,到了半天,我才知道这是一轮明月,先前被我认为石壁的,乃是层层的黑云。
(1)从中找出与下面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
光芒——________ 皓月——________ 无际——________
(2)按文章内容填空。
①突然间,一轮________满月从海上升了来。
②这时上面有________青天。
③下面有________碧海,我们这小小的孤舟真可以比作沧海一粟。
(3)作者几处描述的海上升起的明月,你最喜欢哪一处,在文中用横线画出来。
(4)按课文内容填空,有感情地读两遍。
与晚风、________为友,这种趣味是不能用________描写的。
可是________能够做到与晚风、________为友的,就只是那些________的人!我虽不能以海为家,但做一个________,也是幸事。
(5)作者从________和________方面对月亮进行了描绘。
(6)你能把古今人有关写月亮的诗句写出几句吗?
【答案】(1)光辉;明月;无涯
(2)黄色大圆镜似的;无际的;无涯的
(3)略
(4)明月;文字;真正;明月;以海为家;海上的过客
(5)颜色;形状
(6)①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2)、(4)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5)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6)考查对古诗、名句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信息筛选符合要求的古诗即可。
故答案为:(1)光辉、明月、无涯
(2)黄色大圆镜似的、无际的、无涯的
(3)略
(4)明月、文字、真正、明月、以海为家、海上的过客
(5)颜色、形状
(6)①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4)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6)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古诗句的含义。
4.课外阅读。
蝴蝶
郑振铎
春送了绿衣给田野、给树木、给花园;甚至于小小的墙隅、屋角、小小的庭前阶下,也点缀着新绿。
就是油碧色的湖水,被春风粼粼的吹动,山间的溪流也开始淙淙汩汩的流动了,于是黄的、白的、红的、紫的、蓝的,以及不能名色的花开了;于是红的,白的,黄的,黑的,以及各色的蝴蝶们,从蛹中苏醒了,舒展着美的耀人的双翼,栩栩的在花间,在园中飞了;便是小小的墙隅屋角,小小的庭前阶下,只要有新绿的花木在着的,只要有什么花舒放着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蝴蝶来了,偕来的是花的春天。
当我们在和暖宜人的阳光下,走到一望无际的开放着金黄色的菜田间,或杂生着不可数的无名的野花的草地上时,大的小的蝴蝶们总在那里飞翔着。
一刻飞向这朵花,一刻飞向那朵花,便是停下了,双翼也还在不息不住的扇动。
一群儿童们嬉笑着追逐在它们之后,见它们停下了,便悄悄的蹑足走近,等到他们走近时,蝴蝶却又态度闲暇的舒翼飞开了。
“啊,蝴蝶!它便被追,也并不现出匆急的神气。
”
在这个时候,我们似乎感到全个宇宙都耀着微笑,都泛滥着快乐,每个生命都在生长,在向前或向上发展。
(1)语段中“以及不能名色的花开了”中“不能名色”的词义是________。
(2)文中第一自然段空出了末句,与上文衔接最好的一项是()
A. 栩栩的蝴蝶们也都飞来了
B. 蝴蝶们也都栩栩的来临了
C. 都迎来了栩栩的蝴蝶们
D. 都栩栩的飞来了蝴蝶们
(3)文中作者着力描写哪些景物(至少写出10种景物)?
(4)作者从哪些画面为我们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
(5)作者借助于对春天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不超过20个字)
【答案】(1)不能说出颜色
(2)B
(3)田野、树木、花园、墙隅、屋角、庭院、湖水、溪流、春花、蝴蝶、菜田、草地
(4)湖面微波荡漾、溪流淙淙汩汩、五颜六色的鲜花争芳斗妍、蝴蝶翩翩飞舞、群童嬉逐蝴蝶。
(5)热爱春天,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人生。
【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2)句子衔接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句子及运用句子组段的能力。
对于句子衔接,要注意语段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句子前后之间的衔接。
由上句的“只要有新绿的花木在着的,只要有什么花舒放着的”可知下句选“蝴蝶们也都栩栩的来临了”比较恰当。
(3)、(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5)把握思想感情,解答本题应根据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语句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1)不能说出颜色
(2)B
(3)田野、树木、花园、墙隅、屋角、庭院、湖水、溪流、春花、蝴蝶、菜田、草地
(4)湖面微波荡漾、溪流淙淙汩汩、五颜六色的鲜花争芳斗妍、蝴蝶翩翩飞舞、群童嬉逐蝴蝶。
(5)热爱春天,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人生。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2)此题主要考查了语句衔接,结合上下文及所给的选项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3)、(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5.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
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超越)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托付)自己的美好愿望。
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20世纪的(成果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1)选出短文括号中不恰当的词。
(2)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
________
②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
________
(3)举现代科学实例来说明“千里眼”“顺风耳”。
千里眼:________
顺风耳:________
(4)“那时没有电灯,……”“那时”是指( )
A. 原始社会
B. 农耕社会
C. 科学社会
(5)“我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大概”在文中的意思( )
A. 大致的内容或情况。
B. 不十分精确或不十分详尽。
C. 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
(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原形容纷纷大雪好似梨花盛开,文中引用的作用是( )
A. 科学给世界带来了美丽的自然景色。
B. 科学成果像梨花一样开满枝头。
C. 表现了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大,是人们始料未及的,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答案】(1)超越;托付;成果
(2)发现;发明
(3)望远镜;电话
(4)B
(5)B
(6)C
【解析】【分析】(1)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
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2)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
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只要写出其一即可。
(3)考查文学常识,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识记。
(4)、(5)、(6)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超越;托付;成果
(2)发现、发明
(3)望远镜、电话
(4)B;(5)B;(6)C
【点评】(1)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2)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和识记能力。
平时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4)、(5)、(6)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6.请选择几个小动物,综一个发生在它们之间的故事,要求叙述清楚,语句通顺,阐明一个道理。
题目自拟。
【答案】略
【解析】【分析】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
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是拟人化的动物。
首先要有一个通俗简单的故事。
精彩的故事是寓言成功的开始,寓言的篇幅短小,其目的是寓事说理。
通过讲述故事来达到说理的最终目的,故事情节设置的好坏关系到寓言的未来。
没有一个有趣的故事,道理就没有一个安身的地方。
可发挥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使自然界的一切动物都活动起来,让它们来到你的故事中,演讲出一个富含某种哲理的故事。
但是所有的动物都要符合大自然的规律,不能有悖常理。
故事既要短小又要趣味盎然、新鲜活泼,才能吸引人,让读者在笑声中有所获益。
一个简单明白的道理是寓言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蕴含一个怎样的道理,既要联系到作者的主旨,也要依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来决定。
寓言故事的寓意是寓言创作的灵魂,就好似人类必须要有思维一样重要。
在寓言创作中寓意是一根看不见的线,大多数时候,这根线并不会直接在文字中体现。
但是,好的寓言的寓意,会随着读者的阅读进程而逐渐明晰,这是寓言独立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魅力所在。
【点评】寓言故事的特点是形象生动,人物活灵活现,来源于生活又高于
生活。
文学体裁的一种,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
它结构简短,主人公是动物,小朋友们由于缺少生活经历不容易写出哲理深刻的寓言。
但寓言一定要有一定的道理。
7.习作园地。
以“美丽的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根据补充的内容.具体写出所写景物美在哪里。
语句要通顺,表达时要有真情实感。
【答案】略
【解析】【分析】从文章的题目看,这是一篇写景的作文,写景物的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抓住景物的特征写。
所谓特征就是同其他物体有区别的地方,抓住特征描写,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②写景要言之有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从中间到两边等。
不能一下子说这,一下子说那,东拉西扯,没有顺序;
③写景过程中要进行合理的联想,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还要恰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描写的景物写生动,写形象;
【点评】选定题目后,我们就根据所选内容进行写作,注意内容具体,结构清晰。
8.任选一题写。
(30分)
(一)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你是不是有很多心里话想对身边的人说,却没有机会说出来?那么,就让我们在这次的习作中一叶为快吧。
请你以“,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习作。
要求表达真情实感,语句通顺。
不少于350字。
(二)请你选一处喜欢的景物,仔细观察,再把观察到的按照一定顺序写下来。
注意把内容写具体,语句通顺,题目自拟。
不少于350字。
【答案】略
【解析】【分析】选(二)从文章的题目看,这是一篇写景的作文,写景的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抓住景物的特征写。
所谓特征就是同其他物体有区别的地方,抓住特征描写,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②写景要言之有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从中间到两边等。
不能一下子说这,一下子说那,东拉西扯,没有顺序;
③写景过程中要进行合理的联想,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还要恰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描写的景物写生动,写形象;
【点评】选定题目后,我们就根据所选内容进行写作,注意内容具体,结构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