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有答案-四川省某校八年级物理第九周周考_(物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2022学年四川省某校八年级物理第九周周考 (物理) 一、选择题
1. 声音在空气中以每秒340米的速度传播,若人在高山前对着山喊一声,过4s后听到回声,则人与高山之间的距离为()
A.170米
B.1360米
C.680米
D.340米
2. 如图,同学们自制了一件小乐器,在8个相同透明玻璃瓶中装有不同高度的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敲击的方法使其发出乐音,是因为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引起的
B.用同样大小的力从左到右敲击,音调依次升高
C.向瓶子里吹气也能使其发出乐音,这是因为里面的水柱振动引起的
D.用同样的方法向其吹气,从左到右音调依次升高
3. 如图,甲、乙、丙、丁是不同声音先后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图,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丁声音最有可能是乐音
B.甲和丙声音的响度相同
C.乙和丙声音的音调相同
D.甲和乙声音的音调相同
4. 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如果终点的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所记录的成绩比看到枪冒烟就开始计时的成绩()
A.少记2.94s
B.多出0.294s
C.少记0.294s
D.无法计算
5. 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面,有优美动听的,有令人烦躁的,在繁华的闹市区设立的噪声监测器是测定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6. 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把它和标准温度计一同插入水中,发现当实
际温度为2∘C时它的示数是4∘C,实际温度为82∘C时它的示数是80∘C,则什么温度时实
际温度和这只温度计示数相等()
A.18∘C
B.20∘C
C.42∘C
D.26∘C
7. 甲、乙、丙三辆汽车在一条宽阔的马路上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每小时通过
72km,乙每2s通过20m,丙4s内通过4800cm.若甲车通过某一路标后,丙车再经2s、乙车再经1s方能通过这一路标,那么在继续运动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能与丙相遇,不能与乙相遇
B.乙能与丙相遇
C.甲能与乙相遇,不能与丙相遇
D.甲能在不同位置与乙、丙相遇
8. 小宇跟小丽进行百米赛跑,每次小宇都比小丽提前10m到达终点.若小宇退后10m
再同小丽比赛(两人同时起跑,并且两人的平均速度和原来一样),结果是()A.小丽先到达终点 B.一起到达终点
C.小宇先到达终点
D.无法确定
9. 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v1,后一半路程的速度是v2,则全
程的平均速度是()
A.v1+v2
2B.2v1v2
v1+v2
C.v1v2
v1+v2
D.v1+v2
v1v2
10. 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
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人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前2s内,小明跑得较快
D.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
11. 甲乙两车沿平直的公路通过同样的路程.甲车在前半段和后半段路程上分别以
40km/ℎ和50km/ℎ的速度行驶;乙车在前半段和后半段时间内分别以40km/ℎ和
50km/ℎ的速度行驶,则甲、乙两车在整个路段中的平均速度v甲和v乙的关系为()A.v甲=v乙 B.v甲>v乙 C.v甲<v乙 D.无法判断
12. 一艘船在河里航行,坐在船上的乘客看岸边树向西运动,岸边公路上的一辆汽车
在向东移动,若以汽车为参照物,则()
A.船和地面都向西运动,且地面比船运动得快
B.船和地面向西运动,且船比地面运动得快
C.地面向西运动,船向东运动
D.地面和船都向东运动
13. 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两物体在0∼1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
B.两物体在15∼2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
C.两物体在15s末相遇,且0∼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D.两物体在20s末相遇,且0∼20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二、填空题
如图,古人用编钟演奏乐曲,编钟发出的音乐声是由于编钟________而产生的.古人用编钟能演奏乐曲是因为________不同,乐曲在传播过程中________发生了变化.(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三、实验探究题
如图是八年级八班的同学测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试回答下列问题.
(1)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________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选填“大
于”“小于”或“等于”);若秒表每格为1s,则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
小明在完成“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后,还想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从斜面下滑物体的运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他对小车下滑快慢的因素进行如下猜想:
猜想一,与斜面的高度有关;
猜想二,与斜面的长度有关.
(2)“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
(3)为了验证猜想一,他设计的方案是将小车分别从斜面上不同高度处由静止释放,测出下滑时间.通过测量,发现每次下滑的时间不同,于是得出猜想一是正确的.请对小明这一探究作出评价,指出他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
四、解答题
如图所示,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来测量车尾到障碍物的距离的.如果倒车雷达发出声信号后经过0.1s返回到接收器,求车尾到障碍物的距离.(超声波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张先生驾车从广州到肇庆旅游,汽车以90km/ℎ的平均速度行驶0.5ℎ到达三水,休息0.5ℎ后,再以80km/ℎ的平均速度行驶1ℎ到达肇庆,请求:
(1)广州到三水,汽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km?
(2)广州到肇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ℎ?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1-2022学年四川省某校八年级物理第九周周考 (物理)
一、选择题
1.
【答案】
C
【考点】
回声及其应用
【解析】
知道人发出声音和听到回声的时间可求从发出声音到达高山的时间,又知道声音在空
气中的传播速度,根据s=vt求出声音传播的距离即为人与高山之间的距离.
【解答】
解:从发出声音到达高山的时间:
×4s=2s,
t=1
2
可得,人与高山之间的距离:
由v=s
t
s=vt=340m/s×2s=680m.
故选C.
2.
【答案】
D
【考点】
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声音的产生
【解析】
首先确定振动物体,质量大,体积大的物体的难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敲击的方法,振动是瓶子和水;向瓶子里吹气,振动物体是空气柱.
【解答】
解:A.用敲击的方法使玻璃瓶发出乐音,是因为瓶子和里面的水柱振动引起的,故A
错误;
B.用同样大小的力从左到右敲击时,瓶内的水越多,振动越慢,频率越小,音调越低,所以音调依次降低,故B错误;
C.向瓶子里吹气时,瓶子里的空气柱振动发声,故C错误;
D.向瓶子里吹气时,瓶子里的空气柱越短,越容易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故
从左到右音调依次升高,故D正确.
故选:D.
3.
【答案】
D
【考点】
噪声及来源
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解析】
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品质有关.
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大;偏离原位置越远,振幅越大.
【解答】
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丙的振动有规律,丁无规律,因此甲、乙、丙为乐音,丁为噪音,故A错误;
B.甲振幅最小,乙和丙振幅相同,故乙、丙响度相同,甲和丙响度不同,故B错误;C.相同时间内,乙和丙振动的频率不同,声音的音调不同,故C错误;
D.相同时间内,甲和乙振动的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4.
【答案】
C
【考点】
声速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
如果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这时运动员已经跑了一段时间才开始计时,所以测得的时间偏小,少的刚好是声音传播100米所用的时间。

【解答】
解: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说明枪声已经传播100米到达终点时才开始计时,测得时间
肯定少了,少的时间为t=s
v =100m
340m/s
≈0.294s,故C正确.
故选C.
5.
【答案】
A
【考点】
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解:噪声监测器是用来监测噪声强弱的仪器,即测定声音的响度的大小,故A符合题意.故选A.
6.
【答案】
C
【考点】
摄氏温度及其计算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解:由题可知,该温度计的示数是4∘C时实际温度为2∘C,则在实际温度为2∘C∼82∘C 时有
标准温度计的1∘C相当于该温度计的80−4
82−2
∘C=0.95∘C,
设标准温度计的温度为T+2时实际温度和该温度计示数相等,则有
T+2=4+0.95T,
解得T=40∘C,则实际温度为T+2=42∘C.
故选C.
7.
【答案】
B
【考点】
运动快慢的比较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
已知甲乙丙在一定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根据公式V=S
t
求出三辆汽车的平均速度,比较速度的大小,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
解:甲车的速度v甲=s甲
t甲=72km
1ℎ
=72000m
3600s
=20m/s,
乙车的速度v乙=s乙
t乙=20m
2s
=10m/s,
丙车的速度v丙=s丙
t丙=48m
4s
=12m/s.
ACD.甲车速度最快,甲车在前面通过后,永远不会与乙车、丙车相遇,故ACD错误;B.乙车经1s能通过这一路标,丙车再经2s通过这一路标,即丙车在乙车的后面,但
是丙车的速度比乙车的速度快,所以丙车能与乙车相遇,故B正确.
故选B.
8.
【答案】
C
【考点】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
设小宇的百米成绩为t,知道小宇每次都比小丽提前10m到达终点,则小宇在时间t内
跑100m、小丽跑90m,可求出二人的速度;若让小宇将起点向后远离原起点10m,小
丽仍在原起点处与小宇同时起跑,因速度不变,可分别求出二人所用时间,然后即可
得出答案.
【解答】
解:设小宇用的时间为t,则速度为v1=100m
t

小丽的速度为v2=100m−10m
t =90m
t

第2次比赛时有:
小宇需要跑的路程s1=100m+10m=110m,小丽需要跑的路程s2=100m,
因为速度不变,小宇用时:t1=s1
v1=110m
100m
t
=11
10
t,
小丽用时:t2=s2
v2=100m
90m
t
=10
9
t,
因为11
10t<10
9
t,因此还是小宇先到达终点.
故选C.
9.
【答案】
B
【考点】
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解析】
先根据速度公式求出物体在前一半路程和后一半路程的运动时间,得出全程用的时间,再利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求全程的平均速度。

【解答】
解:设总路程为2s,
物体在前一半路程的运动时间:t1=s
v1

物体在后一半路程的运动时间:t2=s
v2

物体全程的平均速度:v=2s
t1+t2=2s s
v1
+s
v2
=2s
v2s+v1s
v1v2
=2v1v2
v1+v2

故选B.
10.
【答案】
D
【考点】
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是成正比的,在图象上表现为一条直线;
要判断前2s内谁跑得快,我们可采取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谁在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路程长,谁就跑得快;
用全程除以跑完全程的时间,即得到两人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从而进行比较。

【解答】
解:AB.小华运动的路程与时间不成正比,故不是匀速直线运动;小明运动的路程与
时间成正比,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错误.
C.由图象可知,在前2s内,小华运动的距离比小明长,所以小华跑得较快,故C错误.D.由图象可知,两人跑的全程都为40m,而且他们所用的时间都为8s,所以他们在
全程中的平均速度都为5m/s,故D正确.
故选:D.
11.
【答案】
C
【考点】
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解析】
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甲车的运动时间,然后由速度公式求出甲车在整个路程上的平均速度;
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乙车的路程,然后由平均速度公式求出乙车在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
然后比较甲车与乙车的平均速度大小.
【解答】
解:设总路程是2s,v1=40km/ℎ,v2=50km/ℎ,根据v=s
t
可知,
甲车前半段路程的时间t1=s
v1,后半段路程的时间t2=s
v2

则甲车全程的平均速度v甲=2s
t1+t2=400
9
km/ℎ≈44.4km/ℎ,
设乙车总的运动时间为2t,
则乙车前半段时间的路程s1=v1t,乙车后半段时间的路程s2=v2t,
乙车总的平均速度v乙=s1+s2
2t
=45km/ℎ>44.4km/ℎ,即v甲<v乙,故C正确.
故选C.
12.
【答案】
A
【考点】
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
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保持不变,则物体是静止的;如果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
照物的位置不断不断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
【解答】
解:船在河里航行,船上的乘客相对于岸位置不断变化,乘客看到岸边的树向西运动,则相对于岸,船是沿河向东航行的;
乘客看到岸边公路上的汽车向东移动,则汽车相对于地面向东运动,且汽车比船运动
的速度快.
如果以汽车为参照物,船的位置不断向西移动,则船向西运动;地面相对于汽车位置
不断向西运动,且地面比船移动的快.
故选A.
13.
【答案】
C
【考点】
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解:A.由图象看出两物体在0∼10s内的图象是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
运动,且在此时间内甲物体通过的路程大于乙物体通过的路程,所以v甲>v乙,故A错误;
B.甲物体在15∼20s内的图象是一条和时间轴平行的直线,所以甲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B错误;
C.由图象看出两物体在15s末相遇,且0∼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都是100m,故C
正确;
D.由图象看出两物体在15s末相遇,0∼20s内乙通过的路程大于甲通过的路程,故D
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
【答案】
振动,音调,响度
【考点】
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声音的产生
【解析】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调指的是物体振动的快慢,响度指的是声音的大小.【解答】
解:当演员用编钟演奏乐曲时,编钟由于被敲击而振动,发出声音;
用编钟能演奏乐曲是因为编钟发出声音的振动频率是不同的,即音调不同;
乐曲在传播过程中,由于距离的远近不同,所以听到的声音响度也不同.
三、实验探究题
【答案】
(1)小于,0.2m/s
(2)v=s
t
(3)没有控制斜面长度相同
【考点】
平均速度的测量
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解析】
读出前半程、后半程所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前半程和后半程的平均速度,进
行比较即可,测量小车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斜面长度和运动时间,利用速
度公式v=s
t
求解.
(2)注意控制变量法的应用,根据速度公式知道所用时间的长短不仅与速度有关,还
与通过的路程有关.
【解答】
解:(1)由图可以看出,小车上半段的时间是3s,下半段的时间是2s,所以根据v=
s
t
可知,s相同,下半段的时间短,故下半段的平均速度大;
全程的路程是s,总时间是5s,故全程的平均速度是:v=s
t =0.5m+0.5m
5s
=0.2m/s.
(2)本实验依据的原理是v=s
t

(3)小明设计的方案是将小车分别从斜面上不同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在此过程中没有
控制斜面的长度相同,根据t=s
v
可知,路程也会影响所用时间的长短.
四、解答题
【答案】
车尾到障碍物的距离为17m.
【考点】
回声及其应用
【解析】
求出声波从汽车传到障碍物(走单趟)所用的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计算二者之间的距离.
【解答】
解:由题知,超声波到达障碍物所用的时间:
t=1
2
×0.1s=0.05s,
由v=s
t
可得,车尾到障碍物的距离s=vt=340m/s×0.05s=17m.
【答案】
(1)广州到三水,汽车行驶的路程是45km.
(2)广州到肇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62.5km/ℎ.
【考点】
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
(1)根据v=s
t
求出汽车从广州到三水、从三水到肇庆行驶的路程;
(2)求出总路程和总时间,根据v=s
t
求出平均速度.
【解答】
解:(1)汽车从广州到三水的路程为:
s1=v1t1=90km/ℎ×0.5ℎ=45km.
(2)汽车从三水到肇庆的路程:
s2=v2t2=80km/ℎ×1ℎ=80km,
总路程:s=s1+s2=45km+80km=125km,
行驶的总时间:t=t1+t3+t2=0.5ℎ+0.5ℎ+1ℎ=2ℎ,
平均速度:v=s
t =125km
2ℎ
=62.5km/ℎ.
试卷第11页,总1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