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静安区丰华中学高三最后一卷新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静安区丰华中学高三最后一卷新高考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文言文中“孔明所谓诸有作奸犯科者……非不甚严也”一句,其意出自诸葛亮《出师表》,原句是“___,___,以昭陛下平明之理,____,____。


②翻译家楚图南,他的名字化用了庄周《逍遥游》中的“背负青天,__,___”。

③某位同学对自己高一高二虚度了光阴感到后悔,决心在高三努力学习。

用古诗文名句来说,此可谓“___,_____”。

2、对下面这段文字语意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
常有人这样表述:西塞罗是这样说的,柏拉图如此认为,亚里士多德说过……然而我们自己的呢?我们有什么样的判断?一位罗马富翁网罗来一大批饱学之士,让他们随时陪伴。

在跟朋友聚会时,一旦谈到什么问题,他就让这些人替代他。

各人根据自己的特长,随时给他提供材料,这人给他一段发言稿,那人告诉他荷马的某一首诗。

富翁认为,学问装在他手下人的脑袋里,也就变成自己的了。

A.虚心吸取优秀人才的智慧可快速提升自我。

B.知人善任才能充分发挥手下人的全部特长。

C.别人的思想和言论并不能成为自己的学问。

D.真诚地对待朋友才有可能得到朋友的尊重。

3、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近些年涌现出一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新时代文艺▲ 。

文化自信的底气鼓起文艺的精神风帆,在文艺作品中读者能感受到▲ 、奋斗进取的中国精神与中国力量,感受到正确价值观的引领与▲ ,感受到主旋律更加响亮。

A.焕然一新自强不息鼓动
B.气象一新自强不息鼓舞
C.气象一新发愤图强鼓动
D.焕然一新发愤图强鼓舞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美国研究人员 ________ 并测试了一种吸水设备,这种吸水设备可仅利用太阳能收集空气中的水分。

这一研究听起
来。

其实,地球上的水资源非常丰富,地球表面71%的面积都被水覆盖,但人类实际可饮用的淡水仅占全球水资源的2.53%,相比于庞大的水资源真是。

近年来,社会发展。

随着人口增长、气温上升全球水危机也日益严重,这促使科学家们。

开始研发更好的水资源收集方式。

多数研究集中在海水淡化技术领域开展,而且也有少数研究在钻研如何在干燥空气中吸取水分。

据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奥马尔亚吉研究团队介绍,吸水设备使用了名为“金属有机框(MOF)”的固体多孔质料。

当空气流过MOF时,水分子被MOF束缚,在阳光照射下变成水蒸气,冷凝成液态水后滴入收集器中。

一个人每天至少要喝一杯罐装可乐容量的水,而该吸水设备能在一小时内收集到这么多的水。

科学家想证明,( )。

1.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开创匪夷所思杯水车薪别出机杼
B.开发匪夷所思微乎其微独辟蹊径
C.开发不可理喻微乎其微别出机杼
D.开创不可理喻杯水车薪独辟蹊径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多数研究集中在海水淡化技术领域,而且也有少数研究在钻研如何从干燥空气中吸取水分。

B.多数研究集中在海水淡化技术领域开展,但也有少数研究在钻研如何从干燥空气中吸取水分。

C.多数研究集中在海水淡化技术领域,但也有少数研究在钻研如何在干燥空气中吸取水分。

D.多数研究集中在海水淡化技术领域,但也有少数研究在钻研如何从干燥空气中吸取水分。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你可以靠这种设备活下来,即便你不幸在沙漠中迷失方向也会坚持至救援出现
B.你完全可以靠这种设备活下来,坚持至救援出现,假如你不幸在沙漠中迷失方向
C.假如你在沙漠中不幸迷失方向,你完全可以坚持至救援出现,靠这种设备活下来
D.假如你不幸在沙漠中迷失方向,你可以靠这种设备活下来,坚持至救援出现
5、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列小题。

清明前一日(清)
李渔①
正当离乱世,莫说艳阳天。

地冷易寒食,烽多难禁烟。

战场花是血,驿路柳为鞭。

荒垅关山隔,凭谁寄纸钱?
(注)李渔(1611-约1679),清代剧作家及戏剧理论家。

顺治二年(1645 年),清军攻占南京,南明弘光政权灭亡。


治三年(1646年),清军攻占金华并屠城,民族英雄朱大典全家自焚,诗人逃入深山,作此诗。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明之前是寒食节,这首诗是诗人对战乱时期的寒食节的社会实录,具有诗史的性质。

B.颔联写春寒料峭,诗人在战火连天、辗转颠簸的避乱生活中,吃冷食来纪念寒食节。

C.颈联用比喻手法,写春天的红花绿柳,犹如战场上死伤者的鲜血和催马厮斗的鞭子。

D.尾联诗人感叹关山阻隔,无法祭扫,恨战乱,念祖上,悼英雄,言简意深,诗短情长。

2.本诗从逃难者的视角来写,把客观现实和主观感受完美交融,请结合诗歌前三联简要赏析。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
(1)________________,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________________。

(《诗经·氓》)
(2)《诗》三百篇,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司马迁《报任安书》)(3)故九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庄子《逍遥游》)(4)恨相见得迟,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恨不得倩疏林挂住斜晖。

(王实甫《西厢记》)
(5)且尔言过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谁之过与?(《论语》)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卢思道,字子行,范阳人也。

聪爽俊辩,通侻不羁。

年十六,遇中山刘松,松为人作碑铭,以示思道。

思道读之,多所不解,于是感激,闭户读书,师事河间邢子才。

后思道复为文,以示刘松,松又不能甚解。

思道乃喟然叹日:“学之有益,岂徒然哉!”因就魏收借异书,数年之间,才学兼著。

然不持操行,好轻侮人。

齐天保中,《魏史》未出,思
道先已诵之,由是大被笞.辱。

前后屡犯,因而不调。

其后左仆射杨遵彦荐之于朝,解褐
..司空行参军,直中书省。

文宣帝崩.,当朝文士各作挽歌十首,择其善者而用之。

魏收、阳休之等不过得一二首,唯思道独得八首。

后漏泄省中语,出为丞相西阁祭酒,历太子舍人、司徒录事参军。

每居官,多被谴辱。

后以擅用库钱,免归于家。

尝于蓟北怅然感慨,
为五言诗以见意,人以为工。

数年,复为京畿
..主簿,待诏文林馆。

周武帝平齐,授仪同三司,追赴长安,与同辈阳休之等数人作《听蝉鸣篇》,思道所为,词意清切,为时人所重。

新野庾信遍览诸同作者,而深叹美之。

未几以母疾还乡遇同郡祖英伯及从兄昌期宋护等举兵作乱思道预焉周遣柱国宇文神举讨平之罪当法已在死中神举素闻其名,引出之,令作露布。

思道援笔立成,文无加点,神举嘉而宥之。

高祖为丞相,迁武阳太守,非其好也。

为《孤鸿赋》以寄其情。

思道自恃才地,多所陵轹,由是官途沦滞。

既而又著《劳生论》,指切当时。

岁馀,遭母忧,未几,起为散骑侍郎,奏内史侍郎事。

于时议置六卿,将除大理。

思道上奏以为未可。

又陈殿庭非杖罚之所,朝臣犯笞罪,请以赎论,上悉嘉纳之。

是岁,卒于京师,时年五十二,上甚惜之,遣使吊祭焉。

(选自《隋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未几/以母疾还乡/遇同郡祖英伯及从兄昌期/宋护等举兵作乱/思道预焉/周遣柱国宇文神举讨平之/罪当法/已在死中/
B.未几/以母疾还乡遇同郡/祖英伯及从兄昌期/宋护等举兵作乱/思道预焉/周遣柱国宇文神举讨平之罪/当法/已在死中/
C.未几/以母疾还乡/遇同郡祖英伯及从兄昌期/宋护等举兵作乱/思道预焉/周遣柱国宇文神举讨平之罪/当法/已在死中/
D.未几/以母疾还乡遇同郡/祖英伯及从兄昌期/宋护等举兵作乱/思道预焉/周遣柱国宇文神举讨平之/罪当法/已在死中/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笞,指中国古代用竹板或荆条拷打犯人脊背或臀腿的刑罚。

笞又可以解释为“耻”,对犯小过失的人施刑羞辱。

B.解褐,“褐”通常指用粗麻或兽毛织成的粗布或粗布衣服,上古贫民穿褐衣。

“解褐”指脱去粗布衣服,喻入仕为官。

C.崩,本指山倒塌,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由此后世把皇帝、皇后或皇太后的死称“崩”。

D.京畿,在古代指京城附近的地方,在周代称为“王畿”。

朝代不同说法不同,但是指的都是古代都城周围地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卢思道聪明敏锐,乐学善学。

卢思道年轻时因看不懂别人写的碑文,感触很深而受到激励,于是闭门读书,拜师学习,多年后富有才学。

B.卢思道恃才放旷,屡受谴辱。

天保年间因泄露尚未行世的《魏史》而受惩处,所以一直没有委以官职,后虽为官,仍旧习难改屡遭责罚。

C.卢思道文采出众,令人叹服。

文宣帝驾崩时当朝文士各作十首挽歌以备择优选用,其作被录用八首;后所作《听蝉鸣篇》被时人推崇。

D.卢思道为政有方,多有见地。

他认为宫殿内不应是施加杖罚的所在,大臣犯了笞刑,可用钱财赎罪,皇帝赞赏并接纳了他的建议。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因就魏收借异书,数年之间,才学兼著。

然不持操行,好轻侮人。

(2)引出之,令作露布。

思道援笔立成,文无加点,神举嘉而宥之。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表演传统曲艺,演唱流行金曲,展示手工技艺……如今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也许你就能邂逅这些热闹的街头艺术表演。

快意拨弦,随性而歌,律动翩舞,生动、热烈、洒脱的街头艺术,为蓉城街头增添了别样色彩。

除了剧院、荧屏,城市露天公共场所也是孕育文化、成就梦想的地方。

我们所熟悉的西单女孩、旭日阳刚等,都是从街头走向了更大的舞台、更广阔的天地。

但要处理好街头表演和城市秩序的关系,有不少现实矛盾需要妥善处理。

此次成都向社会招募街头艺人,推行持证上岗、定点表演,为街头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更安适的土壤,也为心怀梦想者创造了一个人生出彩的舞台。

街头艺术的规范有序发展,是一个城市文化特质的生动表达。

放眼世界,有不少城市都是因为生机勃勃的街头艺术而为人所向往。

伦敦著名的考文特花园,被誉为街头艺术表演的天堂,也因此成为伦敦独特的文化名片;巴塞罗那的兰布拉大道,缤纷多彩的街头表演更是让游客惊叹连连。

充满艺术性的街头表演,可以让城市文化更加丰富多元,帮助城市形成独特的文化气质。

将蜀中风流蕴于音符,将多元艺术展现于街头,相信这也会助力成都文创产业的发展,形成城市新的文化景观、文化资源。

其实,不只是成都,上海、深圳等城市也都在陆续采取措施,推进街头艺人的规范化、专业化管理。

为什么几大城市纷纷有此行动?一方面,街头表演确是城市管理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虽然街头表演对于城市形成轻松、有活力的文化氛围大有裨益,但一些不分时段、不分场合的表演,也影响着城市的正常秩序,对表演的时间、地点、内容等进行相应的规范,才能让其更好发展。

另一方面,如今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如何增加优质的文化供给,也在考验城市管理者的治理智慧。

给街头表演一席之地容易,但要保证街头表演的长期有序规范,却并不是件轻松的事。

街头艺人的表演内容理当健康向上、传播正能量。

除此之外,街头表演的管理还涉及多方面问题。

从表演本身来看,就包括街头艺人内涵的界定、艺人形象的管理、节目内容的审核等,而从外部来看,市容、交通、环保、安全保障等,哪一个环节都不可忽视。

只有在实践中对相关管理细节不断优化,各方协调形成合力,才能让街头表演有序发展、精彩绽放。

城市管理,是门科学。

文化发展,有其规律。

“城,所以盛民也”,文化是城市的阳光雨露。

文化充盈,才能让城市生长出更多的可能性。

从禁止街头艺人卖艺,到如今越来越多城市给予街头艺人合法化身份,对待街头艺人态度的转变,体现了城市管理理念的更新,体现着城市管理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包容开放的城市正在给予文化多样发展更加广阔的空间,而多样的文化也在充盈着城市的气质内涵。

城市不仅能长出高楼大厦,还能处处为人们提供丰厚的文化滋养。

(摘编自张凡《健康丰富的文化为城市添彩》)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传统曲艺、流行金曲等多彩的街头艺术表演让蓉城大街小巷都变得热闹起来。

B.生机勃勃、缤纷多彩的街头表演让伦敦、巴塞罗那成为世界名城,为游客所向往。

C.增加优质的文化供给,以满足人们对文化多元的需求,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智慧。

D.街头艺人的形象、表演内容的积极健康向上,是街头表演的最重要的管理内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围绕街头艺术为城市添彩这一话题,文章重点论述了街头艺人表演的有序管理和发展。

B.文章以西单女孩、旭日阳刚为例,说明城市露天公共场所能为街头艺人成就梦想提供舞台。

C.文章通过对比中西街头艺术表演情形,具体阐释了街头表演对营造城市文化氛围的作用。

D.文章从蓉城街头表演艺术切入,论及街头艺术管理的必要性,指出健康丰富的文化可以为城市添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街头多元艺术能够帮助成都形成文化特质,有助于成都文创产业的发展,新文化景观的形成。

B.如果相关部门在市容、交通、安全等方面提供保障,街头表演就能长期有序规范发展。

C.处理好街头表演和城市秩序的关系,让管理规范化、专业化,体现着城市管理能力的提升。

D.一个文化充盈的城市,能为人们提供丰厚的文化滋养,这也体现出城市的包容和开放。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要提个要求
李晓楠
柱子大名王铁柱。

柱子躺在床上想心事。

他几次想再去猪舍看看,可是由心里翻上来的惆怅,压得他翻不动身子。

参军前在家放猪,当兵了还是放猪,压根就没摸过枪。

在给家里的信中,他没敢说,怕火爆脾气的爹骂他没出息,当个兵还是猪倌。

柱子明天就要离开现役部队,一直有件烦恼事压在心头。

从接到离队的通知起,柱子就在心里想,一定要提个要求,不管是排长来还是班长来,自己一定要说出口。

床铺上靠着墙的是一拉溜的书,整整齐齐四十八本,那是排长送的,书边都翻翘着,却没有一粒灰尘,除了照看猪,就是这四十八本书陪伴着他度过漫长的黑夜。

起初,初中毕业的柱子哪看得懂呀,每次排长来都要抽查学习成果。

起初柱子并不理会,放猪不丢猪也就行了,密密麻麻的字,我认识它,它也不理会我。

排长那可不干,基本是一个月一次,后来亲自下了命令,每个月定出一定的阅读量,每次来还带来试卷,现场答卷,现场阅卷。

答错的题,排长就耐心地讲,一次竟然讲到了深夜。

柱子心里不舒服,排长这不是有病吗?《政治经济学》《管理学》这些书让柱子头疼。

直到知道那次排长深夜回连部摔进了水沟里,断了腿,柱子才渐渐地化解了心头的怨气。

渐渐地,柱子喜欢上了读书。

工作之余,柱子总是偷跑到四十里地之外的书店买一些家畜养殖和防病的书。

第二年,部队给养殖场配了图书架和二百多本图书,这可让柱子乐开了花。

这养殖场其实说白了就是四个当兵的养着五百头猪。

其他人等不到母猪怀胎下崽就溜了。

养殖场就在离连部四十里外的山坳里,每天臭烘烘的,谁愿意干这养猪的活?柱子每次想提出调离,前两天总是有人调走了,心里想,再等等吧,下次早说,就这样,柱子慢慢地习惯了,习惯的还有这里的环境和五百头猪。

给家里寄照片,他都穿戴整齐,以大山为背景,满脸的微笑。

家里回信说,当兵就是不一样,英姿飒爽,就是瘦了、黑了。

看罢信,柱子都苦笑着将信整理好压在枕头下。

想着想着,柱子眼睛不由地湿润了,翻过身思索着什么。

又是阴雨天,他的腰隐隐作痛,这令他想到了难忘的那一次。

天像破了一道口子,雨水倾倒下来,平时乖乖听话的猪,受了惊吓,四处乱窜。

虽然只有五十头猪和他出来放风,雨水、汗水拼命地往下淌,好不容易赶到了小路上,瓢泼的雨水打在脸上使人睁不开眼,柱子还是拼命地清点数目。

少了一头,看着猪们顺着路往回跑,他放心地折回去寻找那头丢了的猪。

放猪的地方是一处浅滩,绿油油的野草早已经被浑浊的雨水淹没。

突然,恍惚看见水中露出的一个猪头,他扑到水中,水流不急,他用身子顶着猪的屁股,慢慢地向岸边游。

水不是很深,但呛了水的猪好像蒙了,乖乖地听他的话,这是柱子没有想到的。

事情进行得好像非常顺利,就在接近浅滩露出的石头的时候,猪猛地甩动了
身子,柱子没有提防,重重地摔倒在一旁的石头上,随之腰咔嚓一声。

等他醒来时,那头猪就站在那里,好像犯了错似的,人畜同理,它也许知道是柱子救了它的命。

柱子整个身子不能动弹,雨水铺天盖地,突然远处传来战友的呼唤,那头猪伸长了肥嘟嘟的脖子,张开大嘴大吼,吼声刺破雨幕,在山间回荡。

柱子还是第一次听见比去屠宰场的哀嚎还响亮的猪叫声,就是那声猪叫,救了柱子。

窗外的雨声急促起来,柱子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腰。

四年部队生活锻炼了身体,也锻炼了意志。

柱子不用看记事本,他如数家珍,排长口头表扬二十八次,班长口头表扬四十八次,每次的事由和时间,清清楚楚记在本子上,记在心里。

排长最庄重表扬的一次是奖励他连续四年没有让猪得瘟疫,为部队后勤保障做出了贡献。

要离开了,柱子也很失落,最多的一次放猪二百一十二头,他站在前面,就像是指挥官,喊着口令,猪们向左又向右,转身当然是稀里哗啦的,但柱子心里敞亮,好像自己在带队伍。

想着想着,柱子自己偷着乐了,想到这里仿佛才是自己四年当兵生活的最大乐趣。

排长是带着朝霞来的,远远地传来朗朗的笑声。

柱子高兴不起来,合计一宿的话卡在喉里。

“铁柱同志,就要离队了,还有什么要求吗?”排长谦和地说。

柱子欲言又止,“我是有……” 排长笑着递过来三张纸,柱子接过来,顿时呆了,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分别是解放军某学院的免试通知书、长虹畜牧集团的聘任书、三等功的嘉奖令。

排长伸出双臂将铁柱紧紧地揽在怀里,眼里充盈着泪水,喃喃地说:“铁柱同志辛苦了,四年时间里养猪场来来走走五十六名战士,你是唯一一个坚守下来的。

”柱子豆大的泪珠滴落在排长的肩头,排长为了自己用心良苦。

霞光万丈,雨后的青山被薄薄的轻雾笼罩着,仿佛泼墨山水画。

柱子悄悄地走出画面,离开了工作四年的地方,总是不时地回头张望。

忽然,他笑了,笑自己傻气,庆幸自己的要求没有说。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想着想着,柱子眼睛不由地湿润了,翻过身思索着什么”一句承上启下,既交代了柱子因思念父母而流泪,又引出下文对冒雨寻猪的回忆。

B.对留在养殖场当一名猪倌,柱子有过动摇,但朴实的他始终没有提出调离,工作中渐渐收获的成就感,让他在即将离开现役部队时感到失落。

C.小说在平实的叙述中穿插描写,语言富有表现力,如“他站在前面,就像是指挥官,喊着口令,猪们向左又向右”,展现了军人养猪的独特场景。

D.排长送书和督促、检查、辅导柱子读书的情节,既表现了排长有远见,关心士兵的成长,又生动地体现了排长耐心细致、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2.小说四处划线句子写出了天气的变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小说开篇交代“从接到离队的通知起,柱子就在心里想,一定要提个要求”,在结尾处,柱子没有提出的那个“要求”是什么?是“一张穿着整齐军装、手握钢枪的照片”,还是“一封特长推荐信”,抑或是“一份书面表扬”?请
你选择最适合的一个,并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颜真卿字清臣,琅邪临沂人也。

少勤学业,有词藻,尤工书。

开元中,举进士,登甲科
..。

事亲以孝闻。

安禄山逆节颇著,真卿以霖雨为托,修城浚池,阴料丁壮,储廪实。

无几,禄山果反,河朔尽陷,独平原城守具备,乃使司兵参军李平驰奏之,玄宗大喜。

清河客李萼,年二十余,与郡人来乞师,谓真卿曰:“闻公义烈,首唱大顺,河朔诸郡恃公为长城。

今清河,实公之西邻也,仆幸寓家,得其虚实,知可为长者用。

今计其蓄积,足以三平原之富,士卒可
以二平原之强。

公因而抚之,腹心辅车
..之郡,其他小城,运之如臂使指耳。

唯公所意,谁敢不从?”真卿借兵千人。

代宗嗣位,时元载引用私党,惧朝臣论奏其短,乃请,百官凡欲论事,皆先白长官,长官白宰相,然后上闻。

真卿上疏曰:“臣闻此语已来,朝野嚣然,人心亦多衰退。

何则?诸司长官皆达官也,言皆专达于天子也。

郎官御史者陛下腹心耳目之臣也故其出使天下事无巨细得失皆令访察回日奏闻所以明四目达四聪也。

今陛下欲自屏耳目,使不聪明,则天下何述。

”其激切如此。

卢杞专权,忌之,会李希烈陷汝州,杞乃奏曰:“颜真卿四方所信,使谕之,可不劳师旅。

”上从之,初见希烈,希烈养子千余人露刃争前迫真卿,将食其肉。

诸将丛绕谩骂,举刃以拟之,真卿不动。

希烈遽以
身蔽之,而麾其众,众退,乃揖真卿就馆舍。

希烈既陷汴州,僭伪号,使人问仪于真卿,真卿日:“老夫耄耋
..矣,曾掌国礼,所记者诸侯朝觐礼耳。

”兴元元年乃杀真卿,年七十七,德宗诏曰:“鲁郡公颜真卿,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


(节选自《旧唐书·颜真卿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郎官/御史者陛下腹心/耳目之臣也/故其出使/天下事无巨细/得失皆令/访察回日/奏闻所以明四目/达四聪也。

B.郎官/御史者/陛下腹心耳目之臣也/故其出使/天下事无巨细/得失/皆令访察回日/奏闻/所以明四目/达四聪也。

C.郎官/御史者/陛下腹心耳目之臣也/故其出使天下/事无巨细得失/皆令访察/回日奏闻/所以明四目/达四聪也。

D.郎官/御史者/陛下腹心/耳目之臣也故其出使天下/事无巨细得失/皆令访察/回日/奏闻所以明四目/达四聪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科:科举考试用语。

唐宋进士分甲乙科,唐代王建《送薛蔓应举》诗云:“一士登甲科,九族光彩新。

”明、清通称进士为甲科,举人为乙科。

B.辅车:颊辅与牙床。

一说车夹木与车舆。

此处比喻事物处于次要的位置关系。

《左传》:“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C.郎官:郎官是古代官名,盖为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等官员的统称。

战国始有,隋唐以后,郎官多指六部的侍郎、郎中、员外郎。

D.耄耋:指八九十岁,年纪很大的人。

古时男女称呼高寿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讲,男性称“寿”,而女性是不称寿的,一般称“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