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风中国传统节日中元节知识介绍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历七月十五
中元节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
放河灯· 祭祖祭
中元节文化内涵
第一层 七月十五最重要的文化核心 是报本反始,也就是祖先崇拜。本 质是“孝亲礼俗”的传承。 中国早在先秦就形成了祖先崇拜观 念,后来儒家提炼出孝悌亲亲意识, 发展出宗族组织和社会结构。中国 人的宗教观念很淡薄,祖宗观念很 强烈。外来宗教传入中国,必须允 许中国人奉拜祖先,否则传不下去。 佛教最终也接受了以孝为核心的价 值观,目连救母就是个孝道故事。
做茄饼
祈丰收
节日风俗
民间认为,茄饼 可以成为已故祖 先的干粮。每到 中元节这天,老 南京人家家户户
中元节施祭与祈望 丰收又常联系在一 起。施孤之夜,家 家户户要在自己家
做茄饼,也就是
门口焚香祷祝稻谷
把新鲜茄子切成
丰收,并把香枝插
丝,和上面粉, 用油煎炸。其实, 茄饼如今已是一 道再寻常不过的
于地上,这叫做 “布田”(插秧), 插得越多越好,以
节日风俗
中元节面塑
七月十五节前,民间妇女盛行面塑活 动,晋北地区最烈。一家蒸花馍,四 邻来帮忙。首先根据家庭实有人数, 给每个人先捏一个大花馍。送给小辈 的花馍要捏成平型,称为面羊,取意 羊羔吃奶双膝下跪,希望小辈不要忘 记父母的养育之恩;送给老辈的花馍 要捏成人型,称为面人,意喻儿孙满 堂,福寿双全;送给平辈的花馍,要 捏成鱼型,称为面鱼,意喻连年有余。
中元夜百花洲作
宋丨范仲淹
南阳太守清狂发,未到中秋先赏月。 百花洲里夜忘归,绿梧无声露光滑。 天学碧海吐明珠,寒辉射宝星斗疏。 西楼下看人间世,莹然都在清玉壶。 从来酷暑不可避,今夕凉生岂天意。 一笛吹销万里云,主人高歌客大醉。 客醉起舞逐我歌,弗歌弗舞如老何。
中元节古诗
中元夜
唐丨李郢 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栏边见月娥。 红烛影回仙态近,翠环光动见人多。 香飘彩殿凝兰麝,露绕青衣杂绮罗。 湘水夜空巫峡远,不知归路欲如何。
下元节
十月十五日 为水官的生辰 水官解厄
中元节
七月十五日 为地官的生辰 地官赦罪
上元节
正月十五日 为天官的生辰 天官赐福
节日由来
道教传说
传说地宫掌管地狱之门,中元节 这一天地宫打开地狱之门,也是地狱开 门之日,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因此又 是鬼节,所以民间要设道场,放馒头给 孤魂野鬼吃,这一天要祭祖、上坟、点 荷灯为亡者照回家之路。道观举行盛大 法会祈福吉祥道场,内容是为死者的灵 魂超度。
农历七月十五
中国传统文化
放河灯· 祭祖祭
家常菜,想吃的
此象征着秋收稻谷
话随时可以做一 盘解解馋哦。
丰登。
农历七月十五
古诗里的中元节
中国传统文化
放河灯· 祭祖祭
中元节古诗

中元夜寄道侣
唐丨陆龟蒙 学饵霜茸骨未轻,每逢真夕梦还清。 丁宁独受金妃约,许与亲题玉篆名。 月苦撼残临水 ,风微飘断系云缨。 须臾枕上桐窗晓,露压千枝滴滴声。

魏晋南北朝时唐朝期
宫廷内盛行孟兰盆会, 《唐六典》规定中尚署 七月十五日进孟兰盆。 出于政治需要,武则天 极力倡导佛教
2010年5月18日
国文化部公布了第三批国 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推荐项目名单(新入选项 目)。香港特别行政区申 报的“中元节(潮人盂兰 胜会)”入选,列入民俗 项目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 产
中元法事是为亡魂赦罪,但是绝 对不能完全解除罪孽,只是减轻了一些, 希望他们早日安息。在法事中,他们不 单只超度亡魂,而且更为无主孤魂和那 些为国捐躯,战死沙场的死难者施予救 侪。而在法事中得的香油钱,主要是用 作购买祭品之用。
节日由来
佛教传说-目连解救母 厄
印度佛教仪式中佛教徒为了追荐祖先举行 “盂兰盆会”佛经中《盂兰盆经》以修孝顺 励佛弟子的旨意,合乎中国慎终追远的俗信, 于是益加普及。
20世纪50年代
中元节依然热闹。但后 被认为是宣扬封建迷信, 逐渐边缘化。传统中元 节都是商办官助,可到 20世纪50年代末,大部 分的商已被改造,无力 承办,又无官助,自然 销声匿迹
明清时期
南方比较盛行孟兰 盆节的习俗
魏晋南北朝时期
孟兰盆会盛行
20世纪60年代中期
北海公园还办了最 后一次中元节,琼 海中到处都是茄子 做成的河灯,非常 壮观。“文革”时 期,除了清明节, 所有的传统节日都 被取缔,中元节也 没能幸免。随着改 革开放的脚步,传 统节日逐步回归, 但中元节却被冷落 了
节日风俗
中元节放河灯
人们认为,中元节是鬼节,也应该张灯,为鬼庆 祝节日。不过人鬼有别,所以中元张灯和上元张 灯不一样。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 水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传说中的幽冥地狱,鬼 魂就在那里沉沦。所以上元张灯是在陆地,中元 张灯是在水里。 今天的放河灯,已经成为欢乐的 活动项目了。照佛门的盂兰盆会仪规来看,放河 灯只是其中的一个小节目,并不显得多么要紧。 而在民间的中元节俗活动中,放灯则是比较重要 的。 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 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 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 野鬼。现代女作家萧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 字,是这种习俗的最好注脚:“七月十五是个鬼 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 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 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大概从阴间到 阳间的这一条路,非常黑,若没有灯是看不见路 的。所以放灯这件事是件善事。可见活着的正人 君子们,对着那已死的冤魂怨鬼还没有忘记。
农历七月十五
中国传统文化
放河灯· 祭祖祭

元肆
节 的 文 化 内 涵
古叁
诗 中 的 中 元
传贰
统 习 俗
节壹



目 录
农历七月十五
中元节的由来
中国传统文化
放河灯· 祭祖祭
节日由来
七月十五日 称中元节 , 俗称鬼节、 施孤、七月 半,佛教称 为盂兰盆节
中元节是道 教的说法, 中国古代以 一、七、十 月之十五日 分称上元、 中元、下元。 上元是天官 赐福日,中 元为地官赦 罪日,下元 为水官解厄 日。所以会 在中元时普 渡孤魂野鬼。
节日风俗
中元节祭祀
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日,所以简称 为“七月半”祭祖。此时盛夏已经过去,秋 凉刚刚开始。民间相信祖先也会在此时返家 探望子孙,故需祭祖。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 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于特定的 一天。平常日子要对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动 先人的牌位。到“七月半”祭祖时,则要把 先人的牌位一位一位请出来,恭恭敬敬地放 到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 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 饭,直到七月卅日送回为止。有先人画像的, 也要请出挂起来。祭拜时,依照辈分和长幼 次序,给每位先人磕头,默默祷告,向先人 汇报并请先人审视自己这一年的言行,保佑 自己平安幸福。送回时,烧纸钱衣物,称烧 包衣,或佛门或道教的超度法事。在江西、 湖南的一些地区,中元节是比清明节或重阳 节更重要的祭祖日。
佛祖教训他说,他的母亲在世时,种 下了不少的罪孽,所以死后就堕入饿鬼道中, 万劫不复,这孽障不是他一人能够化解的, 必须集合众人的力量,于是目连就联同一众 高僧,举行大型的祭拜仪式,以超渡一众的 亡魂。
后来,这个传说一直流传后世,逐渐 形成一种民间习俗,每年到了农历七月中, 人们都会宰鸡杀鸭,焚香烧衣,拜祭由地府 出来的饿鬼,以化解其怨气,不致于遗害人 间,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鬼节的风俗。
20世纪20-40年代
中元节远比“七 夕”、“清明”热 闹。人们传承着以 家为单位的祭祖习 俗,祭祖先、荐时 食的古老习俗直至 民国时期仍然是乡 村中元节俗的首要 内容
农历七月十五
中元节的风俗
中国传统文化
放河灯· 祭祖祭
节日风俗
中元节祭祀
中元是相当重要的民俗节日,不少 人会在旧历的七月初一到七月卅日 之间,择日以酒肉、糖饼、水果等 祭品举办祭祀活动,以慰在人世间 游玩的众家鬼魂,并祈求自己全年 的平安顺利。较为隆重者,甚至请 来僧、道诵经作法超度亡魂。也有 人会在这段时间,请出地藏菩萨、 目连尊者等佛像放置高台、或请艺 师扮演驱魔大神钟馗(有的是请艺 师操控钟馗之傀儡),以消弭死者 亡魂的戾气。
中元节古诗
娀 飖
中元作
唐丨李商隐 绛节飘 宫国来,中元朝拜上清回。 羊权须得金条脱,温峤终虚玉镜台。 曾省惊眠闻雨过,不知迷路为花开。 有 未抵瀛洲远,青雀如何鸩鸟媒。
中元节古诗
中元夜看月
唐丨罗隐 朦胧南溟月,汹涌出云涛。 下射长鲸眼,遥分玉兔毫。 势来牛斗动,路越宵冥高。 竟夕瞻光影,昂头把白醪。
节日风俗
中元节吃鸭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这天,全国很多 地方都会选择吃鸭子。为什么呢?原 来“鸭”就是“压”,取其谐音,吃 鸭子是为了压住“魂灵”。东莞人一 般会吃莲藕煲鸭。 在江苏省部分地区,很多人还会在中 元节当天吃扁食(一种以面粉和糖作 成畚箕形的食品)。 在浙江省台州市的天台,中元节会吃 “饺饼”,一种类似于春卷的食物。
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在世时,收了十位 徒儿,其中一位名叫目连的修行者,在得道 之前父母已死,由于目连很挂念死去的母亲, 就用了天眼通去察看母亲在地府生活的情况, 原来他们已变成饿鬼,吃的、饮的都没有, 境况堪怜。目连看了后觉得很心痛,于是就 运用法力,将一些饭菜拿给母亲吃,可惜饭 菜一送到口边,就立即化为火焰,目连看到 这种情境后非常心痛,就将这个情况告诉释 迦牟尼。
中元节文化内涵
第二层 是中国人的鬼神观念。
中国人认为,人死了去往冥界, 一切生活起居与活人无异,还要 定期和我们产生信息沟通。因此 有了悼亡活动,定期给亲人送吃 的、送日用品、送冥币。
中元节文化内涵
第三个层次,七月悼亡的哲学 内涵。
有研究者认为,阴阳五行的理论是 悼亡活动的哲学依据。传统中国的 宇宙观,认为世界上一切存在的形 态,都可以归为金木水火土的互动。 五行的发展变化都由阴阳二气推动。 鬼是致寒的,方位在北面。鬼行水 而来,十一月水的运行最旺,冬至 那天达到顶点。但冬至同时也是阳 气开始回归的日子,所谓冬至一阳 生,所以冬至是个吉祥的日子,不 完全是悼亡日。于是就把悼亡日子 提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