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伐纣,为何能做到一举成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王伐纣,为何能做到一举成功?
周的始祖,自为了躲避戎狄的侵犯而西迁至西岐这个地方时,力量慢慢地就积累壮大起来,并且周的传统中,仁德仁政是他们的一个特点。

因为施行仁德仁政,邻国的很多人都来归附于周,这时的周还是殷商的一个诸侯,领导人叫做古公,古公就是后来的周文王的爷爷。

周这个家族,不仅仅有仁德,还懂得让贤,儿子对父亲还特别孝顺,本来古公的长子太伯是王位继承人,但因为父亲古公认为小儿子季历所生的儿子昌,具有圣贤的气象,于是就产生了让季历继位,以便之后在传位于昌的想法,长子与次子非常识大体,也非常理解父亲的安排,竟一起跑去南方荆蛮之地,以此方式,让父亲安心地把王位传给小儿子。

到了周文王的时候,周的名望进一步扩大,周文王昌,也就是西伯,他的主要特点就是继承祖先的优良传统,施行仁义,尊老爱幼,特别是尊敬老人这一点,非常突出。

又有很多人因为西伯的口碑慕名而来,投奔于他。

一面是西伯的广施仁政,一面是纣王的暴虐成性,民心开始向西伯的这一面倾斜。

据说当时诸侯间有了纠纷,都愿意找西伯为他们裁判,这说明第一西伯有了权威性,第二西伯办事很公平。

这是武王伐纣的一个大背景。

接下来我们看看武王为伐纣做了哪些准备,又是如何取得成功的呢?
01,巩固自己的周边和后方,增强自己的力量,为伐纣作充分的准备
在武王伐纣之前,西伯依然继续着自己的努力,他先后征伐了犬戎、密须、耆国等政权,这些都是处在今甘肃、山西一带的小国。

这些举措,为武王的攻伐铺平了道路。

万事俱备,开始伐纣。

武王在给部下的宣告中,主要表达两层意思:第一,我继承文王及先祖之命,前来讨伐纣,并非我擅自主张;第二,唯有严格制定赏罚之法,才能巩固先祖的功业。

这两条动员令的含义在于:伐纣,施行仁政,是先祖的遗命,是一以贯之的使命,并不是一时兴起;一旦开始攻伐,就要严格执行军令,赏罚分明,令行禁止。

02,找寻最佳的作战时机,机会有时候是等出来的
当800个诸侯不约而同、在毫无事先组织的情况下,都自发汇聚于盟津(今河南省内)这个地方时,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伐纣,足见民心之统一,众望之所归,另外也能看出当时的诸侯国数量很多,规模不大。

然而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武王却做出了一个令众人诧异的决定:现在还不是时候,现在还不是伐纣的最佳时机。

我们试着分析一下武王为何得出这样的结论?首先民心与力量方面,都足以伐纣了,可以说己方的准备上,已经非常充分,那么说
此时不是时候,就只能从对方找原因了。

原因是什么?就是此时的纣,还有相当的实力,并且他的腐化和颓势,正在一个加速发展的阶段,所以再等等,会出现一个更好的时机。

果不出所料,两年之后,纣的昏庸更为严重,众叛亲离的情况也更为突出,内部开始土崩瓦解,很明显这便是武王所等待的最佳的机会。

当比干被杀、箕子被囚禁、太师、少师迫不得已逃至周国时,机会已经赤裸裸地摆在面前了。

03,武王亲自指挥,一鼓作气,一举成功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准备了多年的攻伐之战,终于等来了最好的时机,总要要开打了。

我们常讲一句俗语叫做瓜熟蒂落,现在就是这样的时候。

武王亲自指挥,带近五万士兵,与诸侯军汇合,东讨纣王。

为了激励将士们的士气,武王作《太誓》,阐释了纣破坏天、地、人的正道,毁坏祖制、危害天下的罪行,鼓舞将士们一定要一鼓作气,一举成功,不要拖到第二仗第三仗,要一次性就彻底解决问题。

4000辆战车是什么概念?诸侯军与武王汇合,共有4000辆战车列阵于牧野之郊,当武王带领其中的三万士兵和三百余战车冲击纣的军队的时候,号称70万人的纣的军队,战斗力和士气竟是如此的低落,士兵无作战的信心,甚至出现了倒戈的情况,他们与周的军队一起,开始攻击纣,也就是说,纣的军队哗变了。

武王长驱直入,很快就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纣王兵败,自杀身亡。

我们分析一下纣的军队为何哗变?为何背叛了纣?原因第一当然就是纣的暴虐与不得人心,第二也在于武王对于时机的把握,假如早两年伐纣,纣的军队也许有怨气,但还不至于到了倒戈的程度,由此可见机会的重要性,也足见武王对于时机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感知力、把控力。

04,一点总结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武王伐纣之所以能一举成功,原因在于在大的方面,经过长期的积累,自身实力已经具备,民心已经归附,与诸侯的关系也很紧密;第二,在具体的时机的把控上,拿捏的非常精准,恰到好处;第三,纣的不得人心,导致军队失去战斗力,一击即溃;第四,将士作战勇猛,一鼓作气,一举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