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全蝎的资源现状与养殖可持续发展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殖技术
农家科技 43
基金项目:国家中药大健康产业科技创新基金试点项目(ZYCX2015019)。
皖北全蝎的资源现状与养殖可持续发展探讨
高天柱 高 颜
(淮北鲮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淮北 235053)
摘 要:中药材蝎子是即将面临濒危的物种,国家林业局林护发(2003)121号文发布的54种陆生野生动物名录蝎子排在第50位,多年来由于野外大量盗猎使该物种的野外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直至枯竭的边缘.此文探索分析道地皖北全蝎野外种群现状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人为仿生态塑料双棚杂交优化分段养殖模式探讨该物种的保护策略,透过仿生态大棚养殖提纯杂交复壮后全蝎的生态习性、采食、繁殖行为、成活率都得到显著的提高。
为国家野生动物主管部门即将出台调整新的保护名录中对该物种保护等级的调整提供依据,以期为科学制定皖北野生道地全蝎保护行动计划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关键词:皖北全蝎 资源现状 可持续发展
Study on resource statu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Northern Anhui scorpion Gao Tianzhu Gao Yan 1,2,
(1. Huaibei Pangolin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235053, AnHui China;)
Abstract: Chinese scorpion is facing endangered species, the State Forestry Bureau Lin hair (2003) recorded 54 species of terrestrial wild animal scorpion No. 121 was issued in the fiftieth row, over the years due to the field of poaching the wild population of the species declined sharply until the edge of exhaus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genuine exploration the Scorpion field population status and problems in protection, through artificial bionic plastic shed cultivation pattern of hybrid double protection strategy of this species, through imitating the ecological greenhouse breeding hybrid purification after rejuvenation of scorpion ecological habits, foraging, breeding behavior and survival rate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competent departments of the state for the wild animal will be issued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species protection level adjustment of the protection list in the new period,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basis for decision-making in wild scorpion protection action plan for scientific development.…
Key words: The Scorpion Resource statu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蝎子属国家野生保护动物,一只蝎子一年可捕杀蝗虫等有害昆虫一万多只。
大肆捕捉蝎子使其数量锐减,结果会使有害昆虫大量繁殖,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对农作物造成破坏。
蝎子是蛛形纲动物,蜘蛛亦同属蛛形纲。
它们典型的特征包括瘦长的身体、螫、弯曲分段且带有毒刺的尾巴。
陆地上最早的的蝎子约出现于四亿三千万年前的希留利亚纪(志留纪)。
世界上的蝎子约有800余种,我国的蝎子有15种,常用以入药的为东亚钳蝎(Buthus martensii Karsch),对风湿类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亦称马氏钳蝎,属蝎目的钳蝎科(Buthidae)。
东亚钳蝎数量最多,分布最广,遍布我国10余省。
蝎子成蝎外形,好似琵琶,全身表面,都是高度几丁质的硬皮。
成蝎体长约50~60mm,身体分节明显,由头胸部及腹部组成,体黄褐色,腹面及附肢颜色较淡,后腹部第五节的颜色较深。
蝎子雌雄异体,外形略有差异。
头胸部,由六节组成,是梯形,背面复有头晌甲,其上密布颗粒状突起。
东亚钳蝎数量最多,分布最广,遍布我国10余省,其中尤以安徽、山东莱芜、河北、河南、陕西、湖北等省分布较多。
目前用蝎子配成的医用品有60多种,以蝎配制的汤剂有百余种,世界上许多使用中医用品的国家,如美国、日本、新加坡、印度等国医用蝎主要从我国进口。
野生蝎资源日益枯竭,目前蝎子的产量仅能达到市场需求量的10%,据有关中医药行业市场调研材料表明,中国每年对蝎子需求近5000吨,但市场实际只能提供400多吨,市场缺口极大,过去蝎子主要是药用,因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作为一种高档保健食品,现已大量涌上餐桌。
蝎子食用市场将比药用市场更大,因为人们对又好吃又保健的食品总是百食不厌的。
蝎子也是一味名贵的中药材,传统的疗效为“息风止痉、通经活络、消肿止痛、攻毒散结” 广泛应用于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癫痫罗,抽搐、风湿痹痛、偏头痛、破伤风及瘰痢、疮疡、肺结核、破伤风、顽固性湿疹、皮炎、淋巴结核等病症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
现代医学发现蝎子对于心脑血管病,性病,肿瘤,皮肤病有很好的疗效。
所以,现在我国每年要消耗几百吨的蝎子,蝎子价格由20世纪80年代的几十元一公斤到现在的几千元一公斤,现在蝎子供应量不足需求量的20%。
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和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近年来餐桌吃蝎子的人们越来越多,而在蝎子的产地皖北,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大量农药化肥的使用,大量田地和荒山的开垦和采伐,人工大量的盗猎捕捉,致使皖北野生蝎子的数量急剧减少。
1 濒危野生蝎子资源调研 1.1.1野生资源的地理与气候条件 安徽北部宿州市萧县庄里乡地处萧县东南,与淮北市、濉溪县毗邻。
总面积8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0平方公里,山场面积40平方公里。
庄里乡地处皇藏山区,属低山丘陵区,由震旦纪至奥陶纪碳酸盐岩组成。
岭低谷宽,分布错落,以水流侵蚀为主。
山脉走向为北东向;山顶光秃,起伏不大,坡角15°—20°,少数达40°;海拔180—350米,最高峰是永堌镇境内的官山,海拔395米。
丘陵幅度3—5华里,三列丘陵皆为北东南西向延伸,东西两列各长32千米,中间一列长18.6千米,面积140.532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7.55%。
在低山丘陵周围,由于地面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山麓缓坡和丘陵间的6个山间谷地,缓坡面向平原倾斜,一般宽0.02—2千米,坡度5°,海拔50米以上,面积272.255平方千米,庄里乡处于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兼有北方和南方的气候特点,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年平均气温15.7°C,年日照时数为2284至2495小时,日照率52%至57%,年均无霜期200至220天,年均降水量800至930毫米,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56%。
1.1.2野生资源现状调研 笔者与2017年5月先后走访宿州市北部山区的集镇大蔡庄、庄里、
陶墟等4个收购点并走访了解当地山脚下的农户得知历年惊蛰后5月至10月期间四个收购点开始收购所得数字分析如下;四个收购点最高时为年收购30吨,而如今最低点年收购量仅为6吨。
籍此可见野生资源大量急速匮减。
1.2 供试材料 1.2.1仿生态塑料大棚、皖北当地野生东全蝎。
注释;按照中国道地药材 【东全蝎Dao-di drug dongquanxie 产于安徽及其山东周
养殖技术
44 农家科技
边各地的全蝎。
南全蝎Dao-di drug nanquanxie 产于河南及其周边各地的全蝎】。
1.2.2研究对象 东亚钳蝎(Buthus martensii Karsch),供试品为(东、南全蝎杂交)。
1.3 实验方法
1.3.1常态化室内恒温养殖法,先挖长宽各为320 x 320厘米、深80厘米的蝎房地基槽,加三合土层层夯实,至地面下40厘米处,用砖、沙子、水泥砌基础墙至地面,然后起蝎房墙。
蝎房长宽各为300 x 300厘米。
前后两檐墙高200厘米,两山墙高260厚米。
蝎房四墙从地面起向上抹一圈40厘米高的水泥墙裙。
东山墙安装宽60厘米、高100厘米的外开小门一个。
前檐墙与西山墙的墙裙以上40厘米处,安置80厘米高、100厘米长的铁纱窗户两个。
镶嵌一圈玻璃条,防止蝎子爬上房棚。
玻璃条下垒砌数级台阶,便于管理人员操作。
顺台阶留出100厘米宽的人行道,两边码置栖息蛋托垛体。
房内可码垛9—13个,垛基立坯花码,高30厘米,立坯间距3厘米。
再上平坯码垛,高90厘米,平坯间缝隙为15毫米。
垛体总高120厘米,垛体间距10厘米。
在距离蝎房150厘米处,建筑宽60厘米、深40厘米护房水渠一圈。
水渠进水口下沿距渠底30厘米,出水口上沿距渠底25厘米,保持25厘米深的水。
水渠与蝎房中间为活动场地,栽种花草保湿。
温度:控制恒温32℃,湿度:空气相对湿度为45%~50%。
饮水:每天可用海绵吸足清水或冷水放入蝎池中。
每隔3天~5天在蝎子饮水中加入一种抗菌素类药物(土霉素、磺胺等),每片药对4千克左右冷开水,调匀后吸到海绵上,放入蝎池。
1.3.2仿生态塑料大棚大田阳畦养殖法,该养殖法具体实施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恒温保育箱”适用于1~4龄仔蝎,恒温保育箱规格为0.8X0.8X1.4厘米,首先确定一组箱(3个箱体)满负荷运行最多能容纳下约8千只蝎子(2-4龄蝎)。
那么按每只孕蝎产仔15只计算,对应的孕蝎数量应为约500只左右。
一组箱包含3个箱体,2个箱用作育肥,1个箱用作蜕皮。
在实际操作中可根据胚胎培育、小蝎育肥、蜕皮三种不同流程灵活定义箱体的使用功能。
当处于孕蝎胚胎培育时。
将500只中高龄孕蝎集中用超高温进行培育(35-36度),使它们肚子里的胚胎尽可能地统一发育成熟,这样可使它们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产仔过程。
可以3个箱都同时启用。
每个箱里放5个塑料托,每一托内可装70个单杯,5个托可装下350个杯子,每一杯内装一只孕蝎,也就是说1个箱一次性可供350只孕蝎产仔,3个箱可供1050只孕蝎产仔,将1个箱进行胚胎培育,2个箱在进行孕蝎产仔。
当育肥时。
孕蝎产仔完毕后就进入小蝎育肥阶段,这时将产完仔的母蝎用一个箱来育肥,密度的测算,一个塑料托内放一个蛋托梱,每梱有蛋托34张(用正反面那种方法组合垛体),一共有33条缝隙,每张蛋托有30个小凹坑,每一个小坑均匀分布10只小蝎,那么一条缝隙就可容纳约300只小蝎,一梱蛋托梱33条缝隙就能容纳约9900只。
这期间将温度、水份、虫子三要素控制得当的话,小蝎会在12-15天左右就育肥达标,进入蜕皮阶段。
当处于蜕皮时。
箱体是用来摆放蜕皮器的,一个箱可以摆放30张,每张有64个孔,30张就有1920孔,保育箱体积小可以很精准地控制温度、湿度,它们在十几天的育肥时间里会有90%以上的蝎生长发育以及成熟基本一致,即达到临蜕皮状态,蜕皮时间相差±3天,在蜕皮器的一个小坑里同时投入2-3只小蝎,因为它们几乎是同时蜕皮,并不用担心它们互相残食,其余的箱改作蜕皮箱,育肥箱和蜕皮箱的区别就在于,箱体内用作架起发热条的铝皮小合子里面装入沙子,是否往里注水,当箱体作用蜕皮时就往里注水,由于沙子中含有很多水份,发热条发热时就会把水份蒸发并使其充满整个箱体,有此水气就足够蝎子蜕皮之需了。
而箱体用作育肥时则不需要注水,只让发热条干烧就行。
第二是温、湿度的精准控制。
箱体内的加温设备是200瓦的发热干烧条,由于箱体相对较小,升温也很快,发热条在外部环境温度26度时,把箱门关上,从通电开始到设定的上限温度33度,用时约3分钟之后电子控温断电,由于发热条的余热仍然在起作用,箱内温度还会往上冲2度左右,通常会达到34度多一点,这正是育肥状态下蝎子喜欢的旺长温度,之后温度会慢慢回落到设定的下限温度32度,控温器再次通电。
这期间用时为
13分12秒,这就是说发热条工作3分钟,停止13分钟,工作时间仅仅是停止时间的4分之一,一天24小时,发热条仅工作6小时。
由此可见保育箱体耗电是很微小的,可以用铝皮做一个小方槽,里面装一些细沙子,发热条的底部刚好触碰到沙子就行,往小方槽里倒一些水,以沙子吸水到饱和为止,这样发热条的温度就会将水份蒸发到箱体的全部空间,实际操作中发现箱体内四壁均有水珠付着,就这样的湿度已经能满足蝎子皮对水份的需求了,小蝎蜕皮的情况相当好,每次的蜕出率均在95%以上。
当然,孕蝎产仔的流程也需要超高湿的环境,所以箱体用作产仔时也要加注水。
孕蝎产仔时需要有超高温,这样小蝎刚刚生出来时就被一个暧融融的温度包裹着,它们很容易就都能爬上母蝎背,在常温下是无法做到的,但是当在超高温下小蝎又很容易因脱水而干死,因此就需要同时给予超高湿,这样舒适地在箱内呆上4-5天就达到母子分离了。
第二部分是大棚大田阳畦养殖适用于5~7龄育肥蝎,取任意走向挖长宽各为320 x 320厘米、深40厘米的蝎窝地基槽,加三合土层层夯实,至地面下20厘米处底层可以采用水暖或电热板,蝎窝用空心砖错落叠放,上部呈三角形覆土20~30厘米表面栽种耐阴植物。
四围开设30厘米水槽以便防止害虫、鼠、蚂蚁等危害。
其次注重饲料多样化饲喂的昆虫种类愈多愈好。
种类不同的昆虫体内含有不同的氨基酸,而不同的氨基酸对蝎子的生长、发育、产仔及蜕皮等均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仿生态大棚模拟了野外生存环境棚内草、蝎同生间接放养了土元、鼠妇、油葫芦、蚰蜒、蚂蚱、黄粉虫、无菌苍蝇等。
据试验证明,蝎子在大棚里活动时间最长,采食量最多,生长繁殖最快,每周喷洒一次EM 活菌剂。
因此,大棚很容易温度保持在28℃~38℃之间,空气的相对湿度较保持在60%-80%之间。
2结果与分析
2.1 从上述试验单位面积和投蝎数量来看,可归纳为两类:即室内恒温合群饲养法和单体隔离饲养法。
经实践证明:合群饲养法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缺点。
蝎子蜕皮难互残多,仔蝎的成活率较低,因此采用仿生态大棚分段隔离饲养法,提高人工养殖的成活率。
2.2 蝎子按生长发育托盘为分为1-7龄蝎、其中1-7龄蝎的年龄不是按年度计算,而是按蜕皮次数计算。
在分段隔离“保育箱”饲养条件下仔蝎4天左右可长到1~2龄;50天左右可长到2~3龄, 105天左右可长到3~4龄;160天左右移入大棚仿生态恒温大田管理;215天左右可长到5~6龄大约; 280天左右可长到6~7龄可以作为商品出售。
3结论与讨论
3.1 通过多次分组养殖数据对比仿生态塑料大棚双棚大田阳畦养殖蝎子技术可行,具有周期短、亚成体成活率高等优点。
其分段单体饲养解决了个体间残食、饲料活体昆虫的多元化弥补了蝎子蜕皮难、仿生态大田模式激活优化了蝎子的药理药效成份成品符合《中国药典》2015版,经中药资源中心检测结果显示明显优于室内常态化恒温养殖的成品。
3.2切实加强安徽中药材资源保护,促进中药材蝎子科学养殖,实现中药蝎子资源的永续利用;实施野生蝎子中药材物种分级保护;建立皖北濒危野生蝎子中药材保护区或保护基地;根据其再生能力,进行定点、定量采集,确保野生资源可持续利用。
推动安徽道地全蝎野生资源繁育研究。
实现人工生态化及规模化养殖,降低对野生蝎子资源的依赖程度。
3.3 建议地方政府应该对野生蝎子收购行为进行查处,对野生蝎子非法收购点应立即停止非法收购活动,对无视国家法律,继续进行非法收购的,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予以处罚。
参考文献:
[1]潘红平《高效养蝎法》中国农业出版社。
[2]《中药大辞典》(1977)。
[3]皖政办〔2017〕8号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中药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作者简介:高天柱(1970-),男,安徽淮北市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濒危穿山甲圈养保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