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一次方程(移项合并同类项) 课堂实录(导学讲练式教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下面我们来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所学的等式的性质
生: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等式性质2:等式的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那么等式性质有什么用处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求解一元一次方程。(板书课题:解一元一次方程)
复习旧知有助于之后的学习迁移。也能巩固上节课的知识要点达到巩固的作用。。
问题2:求解
分析:我们常常将习惯将含X的项放在等式的左边,常数放在等式的右边。所以,本题,我们要将—5x移到等式左边,7移到等式右边。-5x移到等式左边变成5x,7移到等式右边变成-7
即:
整理年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去年购买数学是前年的
2倍,今年购买数学又是去年的2倍,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多少台计算机?
第二步:总结解此类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x+2x+4x=140
↓合并
7x=140
↓系数化为1
x=20
解答例题,规范书写
注意:本题蕴含着一个基本的等量关系,即总量=各部分量的和。
思考:上面解方程中“合并同类项”起了什么作用?
它把含未知数的项合并为一项,从而向x=a的形式迈进了一步,起到了化简的作用。
通过学生尝试,课件演示,师生互动,突出本课的重点。同时,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通过由学生小结,培养学生梳理知识、技能与思想方法的良好习惯。
作业布置
P93第一题
生:思考,读题
师分析引导:基本思想:列方程------解方程
设未知数:设前年购买计算机x台。
分析:
第一步:问题中还有哪些量?如何表示?
去年购买计算机__________台;
今年购买计算机__________台。
第二步:问题中有什么样的等量关系?
前年购买量+去年购买量+今年购买量=140台
第三步:根据上面分析,列出方程
生:一个数从等式的一边移到等式的另一边,要将其变号。
师:只是可以移数吗?
生:其它的也可以。
师:我们将一个数或者一个式子,移到等式的另一边去,达到计算的目的,这个过程叫做移项。那么移项的根据是什么?
生:(思考,有的学生有点迷惑)个别学生明白,是根据等式性质1.
师:学生了什么叫移项,那么我们现在就来看看,如何通过移项来求解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移项合并同类项)课堂实录(导学讲练式教学)
通滩中学罗新玉
一、(开场白)在前面几节课中,我们已经知道什么是方程,什么是方程的解,与等式的性质。那么这节课我们就要来具体的看一看一个一般的一元一次方程,我们是如何求解的。
二、学习活动过程
学习环节
活动内容与问题及师生活动
活动说明
问题导学
——(3′)
学习新知
——(18′)
师:【问题1】请同学们思考计算
生:动笔思考,计算
几分种
师:请一位学生来说说你的做法。
生1:利用等式性质1将方程左边的-2消掉。在等式两边同时加上2.则等式变成
整理得:
再利用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同时除以7,将系数化为1.得
X=1
师:对非常好。我们现在来看看,这位同做这个问题的出发点在哪里(学生思考)。我们看到 这个式子。先观察到它的形式。它含有一项含X的式子,除此都是常数。我们想要将含X的项保留在等式的左边,把常数保留在右边。那么我们再看整个式子的解答:
x+2x+4x=140……………….(1)
上面得到的方程如何解呢?
观察分析,化简方程
师:如何求解呢?
第一步:观察x+2x+4x特征,由分配律可化简
x+2x+4x=(1+2+4)x=7x
这个过程称为“合并”
这样原方程可化为:7x=140
这个方程是一个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是可以解的,所以原方程就可以解了。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如果我们把第一步里的 省掉,则为
与原式 比较,看一下,它是怎么变化的。
生:等式左边的-2变到等式右边就变成了+2.
师:像不像是把—2移到了等式右边。
生:思考,好像是那么回事。
师:那么再请同学们思考:是不是如果等式左边是+3,那边移到等式右边去应该变成什么?
生:应该变成—3
师:同学们得到了什么规律呢?
范例教学(2)——(6′)
师:例解方程3x+2x-8x=7
解:合并,得
-3x=7
两边同除以-3,得
x=-7/3
通过范例教学与板书,让学生在学习到基本的方法
练习巩固(5)——(10′)
生:练习巩固,总结讨论
课本89页(1)~(4);
适量的作业是巩固得获得的新知的最好方法
小结复习(2’)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点,又学到了哪些方法呢。现在让我们来一起回顾一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