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河北省衡水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三调考试化学试题(word含答案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三调考试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Ca-40 Cu-64 Zn-65
第 I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毎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正常人胃液的pH在0.3~1.2之间,胃酸(一般以盐酸表示)多了需要治疗。
某些用以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中含MgCO3、NaHCO3,也有用酒石酸钠来治疗的。
这说明
A. 碳酸、酒石酸都不是强酸
B. 对人而言,酒石酸是必需的营养品
C. MgCO3、NaHCO3与胃酸作用产生CO2,在服药后有喝汽水的舒服感
D. 酒石酸钠水解显酸性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选项A、MgCO3、NaHCO3、酒石酸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说明其能与胃酸反应,故其均显碱性,则其阴离子对应的酸应为弱酸,因此A正确。
选项B、酒石酸不是营养品。
选项C、MgCO3、NaHCO3与胃酸作用产生CO2,会产生打嗝现象。
选项D、酒石酸钠是强碱弱酸盐,故其水溶液为碱性。
考点:强酸与弱酸;盐的水解
点评:本题主要结合日常生活考查了胃酸过多的治疗,同时也考查了盐的水解。
①强碱弱酸盐显碱性;②强酸弱碱盐显酸性。
2. 升高温度,下列数据不一定增大的是
A. 化学反应速率v
B.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Ka
C. 化学平衡常数K
D. 水的离子积常数K W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升温反应速率增大,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吸热的,正向移动,电离平衡常数增大,但化学平衡不能确定移动方向,不能确定平衡常数的变化,水的电离正向移动,水的离子积常数增大,所以选C.
考点:温度对平衡和平衡常数的影响
【名师定睛】升温,反应速率肯定增大,不管是正反应速率还是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但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电离都是吸热的,所以升温促进电离,电离平衡常数增大,但化学反应中个妞反应热效应的不同,移动方向不同,平衡常数的变化不同,是吸热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放热反应的平衡常数减小。
3. 某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且该物质属于非电解质,溶于水化学键被破坏的是
A. 液溴
B. 干冰
C. 蔗糖
D. 硫酸钡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液溴是单质,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B.干冰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电离出阴阳离子而使其溶液导电,所以干冰是非电解质,故B正确;C.蔗糖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所以乙醇是非电解质,故C错误;D.硫酸钡在熔融状态下导电,所以硫酸钡是电解质,故D错误;答案为B。
考点:考查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判断
4. 把下列溶液加水稀释,溶液中每种离子的浓度都不会增加的是
A. CH3COOH溶液
B. NaCl溶液
C. NaOH溶液
D. FeCl3溶液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醋酸是弱电解质,加水稀释有利于电离正向进行,但OH-浓度增大,其余的均减小,错误;
B、NaCl溶液是中性溶液,加水稀释,钠离子、氯离子浓度减小,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不变,正确;
C.NaOH溶液加水稀释,氢离子浓度增大,OH-浓度减小、Na+浓度减小,错误;D、氯化铁溶液加水稀释,水解平衡右移,但OH-浓度增大,其它离子浓度减小,错误;选B。
考点:考查电解质溶液的稀释。
5.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NaHCO3 ═ Na++H++CO32-
B. NaHSO4 ═ Na++H++SO42-
C. Al2(SO4)3 ═ Al3++SO42-
D. NH3•H2O ═ NH4++OH-
【答案】B
【解析】
A. 碳酸氢钠是弱酸的酸式盐,电离方程式为NaHCO3 ==Na++HCO3-,A错误;
B. 硫酸氢钠是强酸的酸式盐,电离方程式为NaHSO4 ==Na++H++SO42-,B正确;
C. 硫酸铝是强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为
Al2(SO4)3==2Al3++3SO42-,C错误;D. 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为NH3• H2O NH4++OH-,D 错误,答案选B。
点睛:用化学式和离子符号表示电离过程的式子,称为电离方程式,表示物质溶解于水时电离成离子的化学方程式。
书写电离方程式时应特别注意:①含有原子团的物质电离时,原子团应作为一个整体,不能分开。
②表示离子数目的数字要写在离子符号的前面,不能像在化学式里那样写在右下角。
③在电离方程式中,阴阳离子所带正负电荷的总数必须相等。
④酸碱盐电离出的阴、阳离子的个数应与其化学式中相应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相同,电离出的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应与该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数值相等。
⑤强电解质用等号,弱电解质一律用可逆号,多元弱酸分步电离,多元弱碱一步电离。
强酸的酸式盐一步电离。
弱酸的酸式盐分步电离,第一步不可逆,以后步步可逆,且一步比一步的电离程度小。
6.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合理的是
A. 用25mL碱式滴定管准确量取22.00 mL KMnO4溶液
B. 用广泛pH试纸测出某盐酸的pH为3.2
C. 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时先润湿,则测得溶液的pH都偏小
D. 实验室配制FeCl3溶液:先将FeCl3溶解在盐酸中,再加水稀释到所需要的浓度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量取高锰酸钾溶液应用酸式滴定管,故A错误;B.广泛pH试纸测定的pH值为整数,3.2是小数,所以不合理,故B错误;C.pH不能事先湿润,湿润后如溶液呈中性,则pH不变,若呈酸性,则测量偏高,若呈碱性,则偏低,故C错误;D.先将氯化铁溶解在盐酸中,可防止水解而使溶液变浑浊,故D正确。
故选D。
考点:考查测定溶液pH的方法;盐类水解原理的应用
7.若保持温度不变,向氨水中通入一定量HC1气体,下列会减小的是
A. c(NH4+)
B. c(OH-)/c(H+)
C. K w
D. K b(NH3• H2O)
【答案】B
【解析】
氨水中存在电离平衡:NH3• H2O NH4++OH-,若保持温度不变,向氨水中通入一定量HC1气体,氢离子中和氢氧根,氢氧根浓度减小,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则A. c(NH4+)增大,A错误;B. 氢氧根浓度减小,氢离子浓度增大,则c(OH-)/c(H+)减小,B正确;C. K w只与温度有关系,温度不变,水的离子积常数不变,C错误;D. 电离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系,温度不变,K b(NH3• H2O)不变,D错误,答案选B。
8.室温下,向一种强酸HB溶液中加入一种碱MOH反应后,溶液的pH = 7,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加入的碱过量
B. 生成的盐不发生水解
C. 混合前酸与碱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相等
D. 反应后溶液中B-、M+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答案】D
【解析】
一元强酸HB中加入一元碱MOH后,溶液pH=7,有两种可能:①当MOH是强碱时,生成的盐不发生水解,溶液呈中性;②当MOH是弱碱时,须加入的MOH过量。
由于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关系:c(M+)+c(H+)=c(OH-)+c(B-),当c(H+)=c(OH-)时,故反应后溶液c(B-)=c(M+),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酸碱反应后溶液酸碱性的分析判断,根据溶液中电荷守恒的分析判断是解答的关键,注意溶液酸碱性的判断依据。
9.下列几种情况对中和滴定结果无影响的是
A. 盛待测液的锥形瓶内留有蒸馏水
B. 滴定管装入标准液前未用标准液润洗
C. 滴定管尖嘴部分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D. 滴定达到终点时,视线高于滴定管内凹液面的最低点读数
【答案】A
【解析】
A、盛待测液的锥形瓶里留有蒸馏水,对V(标准)无影响,根据c(待测)=c(标注)×V(标准)/V(待测)可知,c(待测)不变,A正确;
B、滴定管装入标准液前未用标准液润洗,相当于标准液浓度减小,消耗标准液体积增加,测定结果偏高,B错误;
C、滴定管尖嘴部分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造成V(标准)偏大,根据c(待测)=c(标注)×V(标准)/V(待测)可知,c(待测)偏大,C错误;
D、滴定达终点时,视线高于滴定管内凹液面的最低点读数,即俯视读数,造成V(标准)偏小,根据c(待测)=c(标注)×V(标准)/V(待测)可知,c(待测)偏小,D错误;答案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滴定操作,操作时要规范,分析误差时要看是否影响标准体积的用量,若标准体积偏大,结果偏高;若标准体积偏小,则结果偏小;若不影响标准体积,则结果无影响,明确误差分析的依据是解答的关键。
10.若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10-14mol/L,则此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Al3+、Na+、NO3-、Cl-
B. K+、Na+、Cl-、NO3-
C. K+、Na+、Cl-、AlO2-
D. K+、NH4+、SO42-、NO3-
【答案】B
【解析】
在室温下,纯水中c(H+)水=c(OH-)水=1×10-14mol·L-1,由此看出该溶液中水的电离受到抑制,该溶液可能为c(H+)=1 mol·L-1的酸溶液或c(OH-)=1 mol·L-1的碱溶液,A项中的Al3+、D项中的NH4+都会与OH -反应,C项中AlO2-会与H+反应,只有B项一定可以大量共存。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1.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实验室制氢气时,加人少量NaNO3固体,不影响反应速率
B. 锌片分别与等pH的醋酸、硫酸反应,平均反应速率相等
C. 升高温度后,吸热反应的速率加快,放热反应的速率减慢
D. 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自燃,是因为纳米铁粉的表面积大
【答案】D
【解析】
A.加入少量NaNO3固体,酸性溶液中硝酸钠具有氧化性,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O,影响生成氢气,A 错误;B.等pH的醋酸、硫酸反应,醋酸浓度大,则醋酸的平均速率大,B错误;C.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均加快,与吸热、放热反应无关,C错误;D.纳米铁粉的表面积大,增大反应速率,则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自燃,D正确;答案选D。
12.下列化学原理的应用,主要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来解释的是
①热纯碱溶液的去油污能力强
②误将钡盐BaCl2当作食盐食用后,常服用0.5% 的Na2SO4溶液解毒
③溶洞、珊瑚礁的形成
④碳酸钡不能作“钡餐”而硫酸钡则能
⑤泡沫灭火器灭火的原理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 碳酸钠是强碱弱酸盐,水解使溶液呈碱性,在碱性条件下,油脂水解可以得到易溶于水的物质,加热能促进碳酸根离子水解使溶液碱性增强,所以热的纯碱溶液去油污能力强,应用了盐类水解的原理,故①不选;
②. 钡离子有毒,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酸和水的硫酸钡,即易溶性的物质能向难溶性的物质转化,可以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来解释,故②选;
③. 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CaCO3,CaCO3与空气中CO2或地下水中溶解的部分CO2发生反应
CaCO3+CO2+H2O=Ca(HCO3)2,生成的Ca(HCO3)2是可溶于水的物质,在随水流动的过程中受热或自然状态下可发生反应Ca(HCO3)2=CaCO3+CO2↑+H2O,又形成新形状的石灰岩,长时间可形成溶洞;珊瑚礁的主体是由珊瑚虫组成的,珊瑚虫在生长过程中能吸收海水中的钙离子和二氧化碳,然后分泌出石灰石,变为自己生存的外壳,这些石灰石经过压实、石化,形成岛屿和礁石,也就是珊瑚礁,可以用沉淀平衡原理来解释,故③选;
④. 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钡离子有毒,碳酸钡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二氧化碳、水,硫酸钡和盐酸不反应,所以碳酸钡不能做”钡餐”而硫酸钡可以,能用沉淀平衡原理来解释,故④选;
⑤. 泡沫灭火器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和硫酸铝,碳酸氢钠水解使溶液呈碱性,硫酸铝水解使溶液呈酸性,二者发生双水解,能迅速的产生二氧化碳,可以用盐类水解原理来解释,故⑤不选,答案选A。
13.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SO2(g)+H2O(g)=H2SO3(l),该过程熵值增大
B. SO2(g)= S(s)+O2(g); △H>0, △S<0,该反应能自发进行
C. 3S(s)+2H2O(1)= SO2(g)+2H2S(g),室温下能自发进行
D. 若某反应的△H<0,△S>0,则该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
【答案】D
【解析】
14.某温度下,在一容积固定的容器中,反应aA(g)+bB(g)hH(g)达到平衡后,A、B、H的物质的量分别为amol、bmol和hmol。
已知a+b=2h,若保持温度不变,将三者的物质的量增大一倍,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平衡不移动
B.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C. B的体积分数减少
D. amol/L<c(A)<2amol/L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a+b=2h,说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减小,将三者的物质的量增大一倍,相当于增大压强,平
衡向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方向移动,错误;B、将三者的物质的量增大一倍,混合气体的质量增大一倍,容积固定,根据混合气体的密度=,所以混合气体的密度增大,错误;C、将三者的物质的量增大一倍,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向右移动,B的体积分数减小,正确;D、A的浓度范围用极限法即
可解出,错误。
考点:考查化学平衡移动。
15.在恒温恒容的密闭体系中,可逆反应:A(s)+2B(g)2C(g);ΔH<0,不能作为该反应达到化学
平衡的标志的是
①v
(B)=v逆(C)②n(B)∶n(C)=1∶1 ③容器内压强不再改变④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⑤正
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A. ②③④⑤
B. ②③
C. ①③④
D. 全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①二者化学计量数相同,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可做标志;②物质的量相等不能说明反应到
平衡;③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所以压强不能做标志;④气体的总质量随着反应而改变,所以密度不变
可做标志;⑤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气体总质量/气体总物质的量,由于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而气体的总质量
随时改变,所以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可做标志。
所以选B。
考点:化学平衡的标志
【名师点睛】化学平衡的标志有直接标志和间接标志两大类。
一、直接标志: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
注意反应速率的方向必须有正向和逆向。
同时要注意物质之间的比例关系,必须符合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
数的比值。
二、间接标志
1、各物质的浓度不变。
2、各物质的百分含量不变。
3、对于气体体积前后改变的反应,压强不变是平衡的标志。
4、对于气体体积前后不改变的反应,压强不能做标志。
5、对于恒温恒压条件下的反应,气体体积前后改变的反应密度不变是平衡标志。
6、对于恒温恒容下的反应,有非气体物质的反应,密度不变是平衡标志。
1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pH=2和pH=1的硝酸中c(H+)之比为1:10
B. Na2CO3溶液c(Na+)与c(CO32-)之比为2:1
C. 0.2 mol.L-1与0.1 mol/L醋酸中c(H+)之比为2:1
D. NO2溶于水时,被氧化的n(NO2)与被还原的n(NO2)之比为3:1
【答案】A
【解析】
硝酸是强酸,则pH=2与pH=1的硝酸中c(H+)分别为0.1mol/L和0.01mol/L,A正确。
碳酸钠溶于水发生水解,所以c(Na+)与c(CO32-)之比大于2:1,B不正确。
醋酸是弱酸,所以. 0.2 mol•L-1与0.1mol/L醋酸中c (H+)之比小于2:1,C不正确。
NO2溶于水的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所以被氧化的n(NO2)与被还原的n(NO2)之比为2:1,D不正确。
答案选A。
17.如图表示水溶液中c(H+)和c(OH-)的关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XZ线上任意点均表示溶液的pH = 7
B. 图中T1>T2
C. M区域对应的溶液中大量存在:Fe3+、Na+、Cl-、SO42-
D. Z点对应的可能是CH3COOH和CH3COONa的混合液,且 c(CH3COO-)=c(Na+)
【答案】D
【解析】
A、XZ连线是一条Kw渐渐变大的线,在X点,pH=7,在X点下方pH大于7,在X上方pH小于7,A错误;
B、水的电离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促进水电离,则Kw逐渐增大,Z点Kw大于X点,所以T1<T2,B 错误;
C、XZ连线的斜率是1,存在c(H+)=c(OH-),在X、Z连线的上方M区域,c(H+)<c(OH-),在X、Z 连线的下方,c(H+)>c(OH-),故M区域显碱性,铁离子不能共存,C错误;
D、由于CH3COOH电离显酸性,而CH3COONa水解显碱性,故CH3COOH和CH3COONa的混合液可能显中性,即c(H+)=c(OH-),故
c(CH3COO-)=c(Na+),D正确,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水的电离及影响因素,注意明确影响水的电离的因素,明确溶液酸碱性取决于溶液中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的浓度大小,不能以溶液的pH判断溶液酸碱性。
18.二氧化氮存在下列平衡:2N02(g)N204(g),△H<0,在测定NO2的相对分子质量时,下列条件中较为适宜的是( )
A. 温度130℃、压强3.03×105Pa
B. 温度25℃、压强1.01×105Pa
C. 温度130℃、压强5.05×104Pa
D. 温度0℃、压强5.05×105Pa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要测定NO2的相对分子质量,则应该使反应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由于正方应是体积减小的、放热的可逆反应,所以适宜的体积应该是高温低压,答案选C。
考点:考查外界条件对平衡状态的影响
点评:本题属于化学基本理论应用于工农业生产的典型例子,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9.在Ag+催化作用下,Cr3+被S2O82-氧化为Cr2O72-的机理如下:
S2O82-+2Ag+=2SO42-+2Ag2+慢
2Cr3++6Ag2++7H2O=6Ag++14H++Cr2O72-快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速率与Ag+的浓度有关
B. Ag2+也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Ag+能降低该反应的活化能和焓变
D. v(Cr3+ ) = K(S2O82-)
【答案】A
【解析】
A.Ag+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A正确;B.Ag2+为中间产物,不是催化剂,B错误;C.Ag+能降低该反应的活化能,但不改变焓变,C错误;D.反应总方程式为3S2O82-+2Cr3++7H2O=2SO42-++14H++Cr2O72-,反应速率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D错误,答案选A。
20.下列实验装置、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加热氯化镁溶液制备氯化镁固体
B. 沉淀转化
C. 定量测量化学反应速率
D. 制取少量氢氧化铁胶体
【答案】C
【解析】
A.加热促进水解,生成HCl易挥发,不能蒸干制备,应该在氯化氢的气流中加热制备,A错误;B.碘化银的溶度积常数小于氯化银,不能实现二者的转化,B错误;C.利用秒表和注射器可以测量双氧水分解的反应速率,C正确;D.应在沸水中滴加氯化铁溶液制备氢氧化铁胶体,D错误;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胶体制备、盐类水解、化学反应速率测定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
21. 一定温度下,1molX和n mol Y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X(g)+Y(g)Z(g)+M(s),5min后达到平衡,此时生成a mol Z。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向平衡后的体系中加入1mol M,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 用X表示此反应的反应速率是(0.1—0.1a)mol·(L·min)—1
C. 向上述平衡体系中再充入1molX,v(正)增大,v(逆)减小,平衡正向移动
D. 当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M是固体,所以M的物质的量增加,对平衡无影响,错误;B、生成amolZ,则消耗amolX,所以X的浓度减小amol/2L=0.5amol/L,则用X表示此反应的反应速率是0.5amol/L/5min=0.1a mol·(L·min)—1,错误;C、向上述平衡体系中再充入1molX,反应物浓度增大,v(正)增大,生成物的浓度不变,v(逆)不变,v(正)> v(逆),平衡正向移动,错误;D、当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再发生变化时,符合化学平衡的特征,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正确,答案选D。
考点:
22.25℃时,关于某酸(用H2A表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pH=a的Na2A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0a-14
B. 将pH=a的H2A稀释为pH=a+l的过程中,c(H2A)/c(H+)减小,则H2A为弱酸
C. 测NaHA溶液的pH,若pH>7,则H2A是弱酸;若pH<7,则H2A是强酸
D. 0.2 mol·L-1 H2A 溶液中的c(H+)=a,0.1 mol·L-1H2A溶液中的c(H+)=b,若a<2 b,则H2A为弱酸【答案】C
【解析】
A.若H2A为强酸,则Na2A为中性,pH=7,水电离产生的c(OH-)=10-7,若H2A为弱酸,则Na2A为碱性,pH =a的Na2A溶液中因A2-的水解促进水的电离,溶液中的OH-来源于水的电离,则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0a-1 4,故A正确;B.若H2A为强酸,c(H2A)/c(H+)=0,若H2A为弱酸将pH=a的H2A稀释为pH=a+l的过程中,c(H
A)/c(H+)减小,故B正确;C.测NaHA溶液的pH,若pH>7,说明HA-在溶液中水解,则H2A是弱酸;若pH 2
<7,H2A不一定是强酸,可能是HA-的电离大于HA-的水解,故C错误;D.若H2A为强酸,0.2 mol·L-1H2A 溶液中的c(H+)=a=0.4mol·L-1,0.1 mol·L-1H2A溶液中的c(H+)=b=0.2 mol·L-1,此时a=2 b,现a<2 b,则H2A为弱酸,故D正确;答案为C。
23.25℃时,0.1 mol•L-1溶液的pH如下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酸性强弱:HF>H2CO
B. 由水电离产生的c(H+):①<②
C. 溶液中离子的总浓度):①<③
D. ④溶液中:c(HCO3-)+c(CO32-)+c(H2CO3)= 0.1 mol•L-1
【答案】C
【解析】
A.0.1mol•L-1的③NaF的pH=8.1,④NaHCO3的pH=8.4,则碳酸氢根的水解大于氟离子的水解,根据越弱越水解,所以酸性强弱:HF>H2CO3,A正确;B.①NaCl呈中性,则水电离产生的c(H+)=10-7;②CH3COONH4呈中性,但是由于互促水解导致的,所以水电离的氢离子浓度一定大于10-7,B 正确;C. 0.1mol/L的①氯化钠溶液显中性,0.1mol•L-1的③NaF的pH=8.1,溶液显碱性,氟离子水解,则c(Cl-)>c(F-),根据电荷守恒可知溶液中离子的总浓度:①>③,C错误;D.根据物料守恒可知④溶液中:c(HCO3-)+c(CO32-)+c(H2CO3)= 0.1 mol•L-1,D正确;答案选C。
24.25 °C时,将1.0 L Wmol•L-1的CH3COOH溶液与0.1 mol NaOH固体混合,充分反应后向混合液中通(加)入HC1气体或NaOH固体,溶液pH随加入HC1或NaOH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b、c对应的混合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 c点混合液中:c(Na+)>c(CH3COO-)
C. 加入NaOH过程中,的值减小
D. 若忽略体积变化,则25 °C时CH3COOH的电离常数 K=×10-7mol•L-1
【答案】D
【解析】
1.0LW mol•L-1 CH3COOH溶液与0.1mol NaOH固体混合,混合后溶液的pH<5,显酸性,说明醋酸过量,
溶液中溶质为CH3COOH和CH3COONa;加盐酸时,CH3COONa与盐酸反应生成CH3COOH;加NaOH时,NaOH与CH3COOH反应生成CH3COONa;A.溶液中酸或碱电离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的浓度越大,水的电离程度越小,a、b、c三点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依次减小,水的电离程度增大,所以水的电离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的是c>b>a,A错误;B.c点pH=7,则c(H+)=c(OH-),溶液中电荷守恒为:c(Na+)+c(H+)=c(OH-)+c(CH3COO-),所以c(Na+)=c(CH3COO-),B错误;C.加入NaOH过程中,c(Na+)和c(OH-)增大,c(Na+)的增大大于c(CH3COO-)的增大,所以加入NaOH过程中,增大,C错误;D.pH=7时,c(H+)=10-7mol•L-1,c(Na+)=c(CH3COO-)=0.2mol/L,Ka=c(CH3COO−)×c(H+)/c(CH3COOH)= ×10-7mol•L-1,D正确,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弱电解质的电离、电离常数的计算、溶液中守恒关系的应用等,注意把握电离常数的计算和电荷守恒的应用,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计算能力。
难点是电离平衡常数的计算。
25.分别向等体积1mol/L盐酸和1mol/L醋酸溶液中加入等量的镁条,反应时间与溶液pH变化关系如右图。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 Y代表盐酸与镁条的反应
B. a点时反应Y消耗镁条的量少
C. b点表示此时两溶液pH相等
D. c点表示此时反应结束
【答案】B
【解析】
A.醋酸和盐酸溶液的浓度相等,由于醋酸部分电离,则醋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小,反应开始前醋酸的pH 较大,则曲线X表示醋酸与Mg的反应、Y代表盐酸与镁条的反应,故A正确;B.反应初始时盐酸中氢离子较大、醋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较小,图象a点两溶液的pH相同,则到a点时盐酸消耗的氢离子的物质的量较大,即Y消耗镁条的量多,故B错误;C.图象纵坐标表示溶液的pH,根据图象可知b点两溶液的pH相等,故C正确;D.根据图像可知,c点之后溶液的pH不再变化,说明反应已经结束,故D正确;故选B。
26.25 °C时,稀释HA、HB两种酸溶液,溶液pH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V1表示稀释前酸的体积,表示稀释后溶液的体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当lg=6时,HA溶液的pH=8
B. pH 相同时,c(HA)>c(HB)
C. 曲线上a、b两点的值一定不相等
D. 25 °C时,NaA溶液的pH 一定小于NaB溶液
【答案】D
【解析】
A.在25℃下,稀释HA、HB两种酸溶液pH=2,加水稀释lgV2/V1=2,稀释100倍,HA溶液pH=4,说明HA为强酸,溶液HB的pH<4,说明HB为弱酸,则A.HA为强酸gV2/V1=6时,稀释106,此时需要考虑水的电离,溶液pH接近7,不可能变化为碱,A错误;B.HA为强酸,HB为弱酸存在电离平衡,pH相同时,c(HA)<c(HB),B错误;C.曲线上a、b两点=c(B−)×c(H+)/c(HB)c(OH−)c(H+)=Ka/Kw,温度不变比值一定不变,C错误;D..HA为强酸,HB为弱酸,25℃时,NaA是强酸弱碱盐溶液的pH=7,NaB 溶液中B-离子水解溶液显碱性pH>7,NaA溶液的pH一定小于NaB溶液,D正确;答案选D。
27.己知:图1中a和b分别为常温下盐酸和N a OH溶液互滴的pH变化曲线;图2为常温下Ca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Ksp(CaSO4)=9×10-6]。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1中P点溶液:c(Na+)= c(C l-)>c(H+) = c(OH-)
B. 由图1可知盐酸和NaOH溶液的浓度均为1mo l·L-1
C. 图2中c点有沉淀生成,达平衡后溶液中c(SO42-)=3×10-3 mo l·L-1
D. 可通过蒸发将图 2中e点的溶液变到d点
【答案】A
【解析】
A. 图1中P点溶液显中性,c(Na+)= c(Cl-)>c(H+) = c(OH-),故A正确;
B. 温度不一定是常温,则NaOH溶液的浓度不一定为1mol·L-1,故B错误;
C.
根据图示数据,可以看出c点Qc=2×l0-5>Ksp,所以会生成沉淀,平衡向生成沉淀的方向进行,由于c点c(C a2+)>c(SO42-),生成沉淀时两者减少的离子数目相同,K sp(CaSO4)=9×10-6,则平衡后(Ca2+)>c(SO42-),c(S O4-)小于3×l0-3mol/L,故C错误;D.
e为不饱和溶液,蒸发时硫酸根的浓度会增大,所以e点溶液通过蒸发不能变到d点,故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中和滴定和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以及图象分析,对于图2,关键是认识图像,线上的任
意点都是平衡状态,c和e不是平衡状态。
28.一定条件下,CH 4与H2O(g)发生反应:CH4(g)+H2O(g) CO(g)+3H2(g),设起始=Z,在恒压下,平衡时φ(CH4)的体积分数与Z 和T(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的焓变ΔH>0
B. 图中Z 的大小为a>3>b
C. 图中X 点对应的平衡混合物中
D. 温度不变时,图中X 点对应的平衡在加压后φ(CH4)减小
【答案】A
【解析】
A、由图升高温度,甲烷的体积分数减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则该反应的焓变△H>0,故A错误;
B、起始n(H2O)/n(CH4)=Z,Z越小,说明甲烷相对越多,达到平衡时甲烷的含量越多,则Z的大小为a
<3<b,故B正确;C、起始n(H2O)/n(CH4)=3,水和甲烷按1:1反应,达到平衡时,二者比值不等于3,故C错误;D、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所以平衡在加压后φ(CH4)增大,故D错误。
故选B。
29.一定条件下存在反应:2SO2(g) +O2(g)2SO3(g),ΔH<0。
现有三个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Ⅰ、Ⅱ、Ⅲ,按如下图所示投料,并在400℃条件下开始反应。
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容器I、Ⅲ中平衡常数相同
B. 容器II、Ⅲ中正反应速率相同
C. 容器Ⅱ、Ⅲ中的反应达平衡时,SO3的体积分数:II>III
D. 容器I中SO2的转化率与容器Ⅱ中SO3的转化率之和小于1
【答案】CD
【解析】
试题分析:A、容器Ⅰ是绝热容器,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平衡逆向进行,平衡常数减小,容器Ⅰ、Ⅲ中平衡常数不相同,故A错误;B、容器Ⅲ是恒压容器,反应过程中压强大于容器Ⅰ,反应速率大,容器Ⅱ、Ⅲ中正反应速率不相同,故B错误;C、容器Ⅱ是恒温恒容,Ⅲ是恒温恒压,随着反应的进行,容器Ⅱ中压强大于容器Ⅲ,平衡正向进行,三氧化硫含量增大,SO3的体积分数:Ⅱ>Ⅲ,故C正确;D、若容器Ⅱ恒温恒容,容器Ⅰ也是恒温恒容时,达到相同平衡状态,二氧化硫转化率和三氧化硫转化率之和为1,但实际容器Ⅰ是绝热恒容,随反应进行温度升高,平衡逆向进行,二氧化硫转化率减小,因此容器Ⅰ中SO2的转化率与容器Ⅱ中SO3的转化率之和小于1,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化学平衡、反应速率的因素。
30.常温下,向50mL溶有0.1molCl2的氯水中滴加2mol/L的NaOH溶液,得到溶液pH随所加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图像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