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腕带不正确佩戴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腕带不正确佩戴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
策
【摘要】目的分析影响新生儿腕带正确使用的原因,从而严格执行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查对制度。
方法2015年1月一2015年12月在本院新生儿室住院的新生儿426例,在一级、二级、三级质控中及护士长每天查房时对新生儿佩戴腕带的情况进行检查,做好分类记录。
结果 426例新生儿中有77例没有正确佩戴手腕带,发生率为18%,主要影响因素为腕带过松或者过紧、腕带上字体潦草或字迹模糊不清、腕带遗留。
结论通过加强对护士进行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新生儿查对制度的培训,要求护士严格执行,落实到位,及时发现新生儿腕带佩戴异常情况,避免新生儿在治疗、护理、出院或转科等环节的身份错误。
【关键词】新生儿;腕带;正确佩戴
患者身份识别是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对患者的身份进行查对核实,以确保正确的治疗检查用于正确的患者[1]。
新生儿作为医院患者身份管理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语言表达及沟通的缺陷性,只能接受护士被动的识别[2]。
为避免新生儿在治疗、护理、出院或转科等环节的身份错误,我院护理部2013年重新修订的《患者身份识别制度》规定新生儿必须使用双“腕带” 识别患儿身份,但在实施过程中发现护士没有正确使用新生儿腕带,故对其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及护理对策,以提高护理人员对新生儿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监控2015年1月一2015年12月在本院新生儿室住院的新生儿,共426例,其中男婴236例,女婴190例,足月儿324例,早产儿102例。
平均住院时间
1.2 方法
新生儿入院时由首诊护士填写腕带(2条)上的信息,统一用蓝色圆珠笔或者黑色细油性笔书写,要求字迹清晰,双人核对无误后将2条手腕带分别系在宝宝左右手腕部或手腕、脚踝处,佩戴时注意字体上端对应头部方向以便于查对,松紧适宜,以伸进一手指头为宜,过长部分反折扣紧,以防遮挡信息。
在一级、二级、三级质控时检查新生儿佩戴腕带的情况;护士长每天查房时对新生儿佩戴腕带的情况进行检查;检查出院新生儿在离院时腕带经护士
与家属核对后是否剪断弃去,做好分类记录、最后进行汇总。
2 结果
426例新生儿中有77例没有正确佩戴手腕带,发生率18%。
具体情况如下:
项目例数发生率(%)
腕带脱落 38 8.9
腕带标识不清 19 4.4
腕带遗留 12 2.8
腕带过紧 8 1.9
3 原因分析
3.1腕带脱落护士戴腕带时系得过松,没有以指尖测量腕带佩戴松紧是否适宜;部分早产儿肢体细小,以腕带反扣后最小的直径系上仍太松;腕带上的搭扣脱落。
3.2腕带标识不清主要为腕带上字体潦草或字迹模糊不清。
护士安全意识不强,不重视腕带的管理,没有认识到腕带信息正确的重要性,填写信息字体过于潦草,难以辨认,或用啫喱笔书写,字体极易脱色、模糊;病情稳定的新生儿每天沐浴,腕带反复遇水字迹亦会模糊不清;病情危重的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住院时间长,护理人员执行各项治疗、护理患儿查对身份时,反复触摸腕带,时间长了亦可致字迹模糊。
3.3 腕带遗留新生儿在离院时,护士与家属双方核对腕带确认新生儿身份后未剪断腕带取下。
3.4 腕带过紧致局部皮肤出现勒痕护士戴腕带时系得过紧,没有以指尖测量腕带佩戴松紧是否适宜;输液渗出或外渗不及时发现,致患儿肢体局部肿胀,腕带过紧;住院时间长,体重增加,肢体增大;护士查看时不注意检查腕带的松紧度,不及时更换腕带,影响血液循环,严重的还可造成肢端坏死。
4 护理对策
4.1 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法律意识护士每天执行的治疗及护理繁多,新生儿入住免陪病房,无家属看护,加上新生儿语言表达及沟通的缺陷性,只能接受护士被动的识别,因而确认患儿身份非常重要。
为确保新生儿安全,避免对新生儿及其家庭造成伤害,减少医患之间的矛盾与纠纷,必须强化护士的安全意识、法律意识,使护士认识到腕带标识执行查对制度的重要性,可以从源头上杜绝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新生儿的安全。
4.2 手腕带字迹规范准确按照要求腕带上各项信息必须使用蓝色圆珠笔或者黑色细油性笔书写,字迹清晰易辨认,内容齐全、准确无误,避免缺项漏项,避免涂改,经双人(护士与家属或医务人员)共同核对无误后戴上。
4.3 护士应掌握正确的腕带佩戴方法,保持不脱落松紧要适宜,松了容易脱落,紧了容易在手腕上造成勒痕,对新生儿造成伤害。
所以,护士必须掌握正确的腕带佩戴方法:在系手腕带时应以能容下指尖为宜,转动腕带时腕带和新生儿皮肤有空隙又不能从手腕上或脚踝部脱落[3]。
4.4 护士长对护士加强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新生儿查对制度的培训,要求护士严格执行,落实到位除一级、二级、三级质控时检查新生儿佩戴腕带的情况外,护士长每天查房时检查腕带落实情况。
要求护士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每班接班者与交班者须一起查看新生儿腕带佩戴情况:腕带是否完好,松紧是否适宜,肢端血运及温度,字迹是否模糊,信息是否正确、完整,如发现过松或过紧、腕带脱落、字迹模糊、损坏等,应立即更换腕带,经双人核对无误后重新戴上;如发现腕带信息不全,应立即核对病历填写完整;如发现单腕带,应查明原因,是脱落遗失还是护士没有执行制度,给新生儿佩戴单腕带。
此外,护士应严格执行新生儿查对制度,在为新生儿进行所有的治疗、护理操作时必须核对腕带信息,确认身份,如发现腕带佩戴情况异常,应及时处理。
4.5 加强对输液治疗新生儿的巡视新生儿血管小,血管壁薄,加之新生儿反应疼痛迟钝,衣被包裹不易被护士观察发现导致输液外渗增加,特别是重症患儿更易发生。
所以凡是输入刺激性强或浓度大的药物时,均悬挂红色硬塑小牌起警示作用,护士按照规定每30分钟至1小时巡视观察输液情况。
此外,使用超过24小时的浅静脉留置针,不管输注何种性质的药物,均按规定巡视观察,及时发现输液外渗肢体肿胀导致的腕带过紧。
如腕带过紧立即取下手腕带更换部位重新佩戴。
4.6 新生儿出院时由当班护士负责将腕带取下并销毁,若特殊原因没有及时取下应电话
通知家属取下腕带。
应将所有废弃的腕带及出院时取下的新生儿腕带进行毁形(剪成几段)弃去,不遗留有姓名的腕带在工作台上,避免误戴。
4.7 腕带的使用情况与奖惩挂钩把腕带的使用管理纳入护理安全管理的监控范围内[4],一级、二级、三级质控时检查新生儿佩戴腕带的情况以及护士长不定期对科室新生儿腕带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做好记录,检查结果每月进行汇总,对制定的措施执行不到位者,按照护士绩效考核方案进行扣分。
5 小结
患者身份的准确识别是保证医疗护理安全的前提,有效的身份识别是医疗护理安全的保障[1]。
新生儿作为医院患者身份管理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语言表达及沟通的缺陷性,只能接受护士被动的识别。
临床上一些医生、护士有只查对床头卡的陋习,但有时患儿因病情变化需要进行蓝光治疗、保暖或者外出检查后,护士未及时移动床头卡,此时患儿如果没有正确佩戴手腕带,极易发生差错事故。
因此,新生儿正确佩戴腕带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我们必须对护士加强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新生儿查对制度的培训,强化护士对新生儿身份识别的意识和行为。
新生儿腕带的正确使用,使身份识别制度、查对制度得以有效落实,从而减少对新生儿及其家庭造成伤害,避免发生护理缺陷及医疗纠纷,提高护理质量。
从执行新生儿使用双腕带以来,未发生过腕带错带及护士执行治疗护理错误的不良事件。
[参考文献]
1.
杨康春,任秀琼.产科新生儿身份识别的无缝隙管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4):68-69
张建芳,叶淑秋,林玉芳.新生儿科患儿身份识别的安全护理[J/O].中外健康文摘,2013,(16):(2013-06-21)[2013-11-30]
赵丽.正确识别新生儿身份时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4):268-269
赖月斌.腕带使用的实践与思考[J].中外健康文摘,2013(11):339-340.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