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实验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学情检测试题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历史)检测三
一、选择题(40*1.5=60)
1.“自秦、汉以来,仕者不世,然其贤人君子犹能识其先人,或至百世而不绝,无庙无宗而祖宗不忘,宗族不散,其势宜亡而独存,则由有谱之力也。

”这一现象说明A.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基础 B.宗法观念是维系家族亲情的纽带
C.宗庙是维系亲情延续的关键 D.宗法制构筑了家族内部等级观念
2.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认为“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

”材料表明郡县制的主要作用是
A.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B.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C.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 D.是中央集权制形成的重要环节
3.赵翼在《檐曝杂记》中记载:“军机处有廷寄谕旨,凡机事虑漏泄不便发抄者,则军机大臣面承后撰拟进呈;发即封入纸函,用办理军机处银印钤之,交兵部加封,发驿驰递。

其迟速皆由军机司员判明于函外。

曰马上飞递者,不过日行三百里;有紧急则另判日行里数……始密且速矣。

”从中可看出清廷军机处的“廷寄”制度
A.便于军机大臣控制军权 B.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兵部办事效率
C.成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 D.便于皇帝控制全国军政大权
4.“征辟是中国汉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征”是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由政府高官征辟属吏,然后向朝廷推荐。

这反映出汉代
A.皇帝亲自考查选拔人才 B.无需通过考查即可任用
C.选官方式有一定主观性 D.孝廉是人仕的主要依据
5.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有农业革命、商业革命、金融革命,还有信息革命、能源革命。

那时租佃关系日益普遍……街市制取代坊市制,一批商业名镇开始兴起,城市的经济文化职能显著增强。

”这一时期是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
6. “景德镇瓷业习俗是景德镇制瓷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景德镇在宋代出现‘村村窑火,户户陶埏’的景观,瓷业习俗已具雏形。

……由于分工不同,工匠必须各自掌握一种专门技艺,并以此为终身职业。

”材料反映出景德镇
A.形成了具有区域特点的商帮 B.制瓷工艺导致瓷业生产分工细致
C.瓷业习俗助推工艺水平提高
D.瓷业习俗深刻影响新工艺的发明
7.《清史稿》记载了晋商捐赠白银给清王朝,清王朝则用“赐产”“入籍”“赐职”以及特许经营和贷给资本等方法予以回报的史实。

可见,晋商的发展
A.折射了清朝统治的腐败没落 B.得益于与政治力量紧密结合
C.标志着政府商业政策的转变 D.使商人与政府经济利益趋同
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

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

这个“胜利”指的是
A.法家思想是新儒学的核心 B.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吸收
C.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
D.“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
9.李泽厚先生认为:“与前一阶段市民文艺的现实主义对荣华富贵、功名利禄的渴望钦羡恰好对照,这里充满着的是对这一切来自本阶级的饱经沧桑,洞悉幽隐的强有力的否定和判决。

”以下作品符合该观点的是
10.孔子曾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的学生曾子也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孔子与曾子的思想主张与下列哪位思想家的观点最贴切
A. 董仲舒的“三纲五常”主张
B. 朱熹的“格物致知”思想
C. 顾炎武的“经世致用”思想
D. 王阳明的“致良知”思想
11. 董仲舒建立的新儒学体系构建了天、天子、天下之间的上下级关系,即“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有关这一理论体系的论述正确的是:①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范畴②神化皇权有利于君主专制的加强③为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奠定基础④造成皇帝为所欲为不受任何限制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2.老子认为,使用战争这种手段一定要慎之又慎:首先,不能轻易运用武力;其次,即使在迫不得已用兵时,也一定要以一种“悲哀”的心情来对待;就是打了胜仗,也绝不可以炫耀。

而应该“以丧礼处之”。

这体现出他的人生观是
A.恬淡为上,胜而不美 B.隐忍退让,以和为贵
C.知足寡欲,隐于山野 D.上善若水,刚柔并济
13.钱穆先生认为古希腊在城邦制的发展中逐渐摆脱氏族社会的血缘关系。

以下最能体现该观点的是
A.梭伦改革中组成“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
B.克里斯提尼改革组成“五百人会议”,对所有等级公民开放
C.伯里克利时代公民大会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D.陶片放逐法和津贴制度打击了贵族,保障民主
14.美国史学家斯东说:“苏格拉底需要鸩酒,就像耶稣需要十字架一样,来完成一项使命,这项使命却在民主身上永远留下了一个污点。

”这里的“使命”就是履行苏格拉底的理念。

该“理念”是
A.美德就是知识 B.法律至上 C.怀疑神灵权威 D.追求民主
15.罗马帝国时期,公民和臣民之间的差别逐渐消失,“这样,至少对自由民来说产生了私人的平等,在这种平等的基础上罗马法发展起来了”。

这表明罗马法
A.维护罗马民主政治 B.注重顺应时代潮流,适时调整
C.意在实现人人平等 D.重在协调公民和臣民间的关系
16.李鸿章再次致电丁汝昌称:“速带六船来(大)沽,面商往旅(顺)拼战、渡兵运粮接济;成败利纯,姑不暇计,尽力为之而已。

即刻起碇,勿迟误。

”此材料表明李鸿章对此战的态度是
A.备战迎敌 B.妥协求和C.退让保船 D.消极避战
17.2011年《解放军报》在纪念遵义会议76周年之际,发表了一篇题为“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的成人礼”的文章,将遵义会议视为中国共产党的成人礼的主要理由是
A. 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
B. 会议开始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纲领
C. 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
D. 会议摆脱了共产国际“左”倾思想路线的干扰
①传统男耕女织经济模式开始瓦解,妇女成为自由劳动力②国民政府能重视经济发展,民族工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③断发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推行,提升了妇女劳动能力④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轻工业得到较快发展
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②④
19.陈旭麓先生说“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觉者。

……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

”属于甲午战后“群体意义的觉醒”有①地主阶级以“自强”为旗号,开展洋务运动②民族资产阶级主张实业救国,发展民族工商业③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戊戌变法,挽救民族危亡④无产阶级领导新民主义革命,推翻南京国民政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A.“第一个发展高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甲午战后列强开始资本输出
B.“黄金时代”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
C.“短暂发展”出现于南京临时政府统治前期,为持久抗战奠定物质基础
D.“日益萎缩”出现的原因之一是二战后美国加紧侵略中国
21.李敖在《纠正人们对“五四”的错误认识》一文中写道:“五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为政治运动,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对这个梦想的达成而言,五四显然是一条岔路。

”以下对此观点中“岔路”一词最恰当的解释应该是
A.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五四运动继承了胡适解放思想的初衷
C.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特征 D.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
22.“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指水路运输费用)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此实收回利权之大端。

”这是近代有人对轮船招商局评论。

对该局作用理解最正确的是
A. 大大推动了中国海外贸易的发展
B. 扭转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 改变了中外贸易的入超、出超格局
D. 打破了列强控制中国水运的局面
23.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联邦议会不同于西方的上院,在这里它是真正的实权机构,相当于各邦使节构成的帝国最高合议机关。

在正常情况下,皇帝以帝国的名义对外宣战,必须征得联邦议会的同意。

这反映出当时德国
A.联邦议会有权行使立法权 B.联邦议会成为了国家的权力核心
C.国家元首形式上对议会负责 D.具备资产阶级民主权力制衡原则
24.钱乘旦在《英国通史》中记述了英国在1700年到1780年间国家总产出增长了67%,到了1800年增长了151%。

这说明
A.殖民掠夺是英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B.资本原始积累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前提 C.工场手工业孕育工业革命 D.技术革新蕴藏了巨大动能
25.北京大学的钱乘旦教授这样评价英国:“它留下的遗产是不可计量的,没有近代的英国,就没有现在这个世界。

……它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成就都为世界其他地方提供了范例,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英国开创了一个新的文明——现代文明。

”以下各项中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有
①利用议会限制王权②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③建立了工厂制和自由贸易制度④创立了经典力学体系和进化论学说
A.①③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6.1914年,美国的克利夫兰、纽约和芝加哥相继出现了由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缓解了这些城市出现的交通问题。

出现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包括①城市化快速发展②交通工具数量和品种增多③电力技术广泛应用④计算机技术产生和普及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7.据《科学简史》记载,“1859年11月24日清晨,雾霭中,伦敦几家书店的门口人声鼎沸,人们争先恐后地排队购买刚出版的新书。

初版1250本书在发行的当天就被销售一空。

”“信仰再次产生严重的危机,宗教真理之金同那个盛装它的古老破旧的钱袋一起被丢弃了,而且再也找不回来了”。

这主要是由于
A.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得救,“与上帝直接对话”
B.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否定生物“神创说”
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体系,摆脱神学对科学的束缚
D.赫胥黎创立人猿同祖论,否定“上帝造人说”
28.恩格斯称《共产党宣言》是共产党人的第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纲领,对那些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杂七杂八的思潮加以甄别和澄清,对于确立科学社会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主导地位,无疑是完全必要的。

恩格斯在此强调《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A.促进世界无产阶级真正走向联合 B.使工人斗争富有了科学性
C.意味着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终结 D.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
29.下图反映了1980年6月,四川省广汉县向阳人做出了一个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举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四川广汉率先取消人民公社,是农民自发改革原有经济体制的尝试
②“左”倾思想束缚依然存在,人们对改革心存顾虑
③改革具有艰巨性,在新旧观念激烈冲突中展开
④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决定,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30.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1985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1989年,中共十三届三中全会提出“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改革模式。

这表明
A.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思想还很混乱 B、计划经济地位逐步被政府淡化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企业认可 D.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深化
31.如果你是《共和国记忆》摄制组的编制人,要为1965年选取素材的话,下面可以选择的是
A. 西藏和平解放
B. 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
C. 开始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D.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32.毛泽东在1958年先后表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有十年功夫是完全可能的”。

即使当时中国开发上述技术的环境还十分落后和艰苦,但不少科学家还是开始投入这些开发计划。

这主要说明了
A.“两弹一星”的开展是国内外形势所需的结果
B.“大跃进”运动有利于我国国防现代化的发展
C. 我国完全有能力在短期内实现国防现代化
D. 应该将发展国防高科技作为一切工作的重心
33.列宁曾说:“现在全世界的任何一个交战国,都没有俄国这样自由,都没有工兵农代表苏维埃这种革命的群众组织。

因此,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能够这样容易的和这样和平地把国家政权交给真正大多数的人民,即交给工人和贫农。

”此讲话的背景事件是A.农奴制改革 B.二月革命 C.七月流血事件 D.彼得格勒武装起义34.复旦大学历史学家姜义华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旧俄国长期统治下形成的政权万能论以及宗法式的情绪对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头脑侵袭的结果。

”其意在说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具有专制特色 B.旧俄国宗法传统在苏联得到推崇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适合社会主义 D.无产阶级革命结果的彻底失败
35.下图反映了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轨迹。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0世纪70年代美国国内出现严重的“滞胀”问题,经济发展缓慢
B. 该图反映的是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C. 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平缓增长,国家强化干预是重要因素
D. 美国经济并未受到冷战的影响
36.《苏联国民经济》记载:1949年,当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第二核大国,其钢铁和电力发展水平也跃居世界前列之时,而全国平均每人不到一双皮鞋。

对此理解合理的是
A.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为战胜法西斯奠定物质基础
B.“斯大林模式”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C.苏联综合国力迅速增强,一跃成为与美国相匹敌的超级大国
D.对美国构成威胁,成为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的直接原因
37.2005年11月,在第四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开幕之际,第三届美洲人民峰会在马德普拉塔举行大规模集会,反对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

这从侧面反映出
A.经济区域集团化易扩大贫富差距 B.美国推行霸权政策引起了他国不满
C.经济区域集团间排他性特征明显 D.该贸易区难以实现利益均衡的理想
38.下图为《主权债务危机蔓延整个欧洲示意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世界银行承担主要救助职能B.战后世界经济体系已经崩溃
C.法制化的贸易体系亟待建立D.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逐渐加强
39.2012年10月11日,瑞典诺贝尔委员会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莫言。

诺贝尔委员会给其的颁奖词为: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这反映出莫言的文学作品
A.注重发掘人类情感 B.打乱时空顺序作为创作手法
C.剖析社会生活本质 D.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其真实
40.2006年,在威尼斯电影节上,凡位意大利影评专家最后这样评述冯小刚的《夜宴》:“无
论从情节还是从结构而言,《夜宴》都过于西方化……如果抽掉背景的时代设置,根本就看不出这是一部中国电影。

”可知,这些影评专家认为
A艺术应该做到内涵与形式统一 B.世界文化出现多元化的发展
C.中国影视情节符合西方人口味 D.艺术价值源于对现实的演绎
二、材料解析题(4*15=60)
41.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开端,人们从不同角度认识这场战争,对其战败的原因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沿海水师,率皆老弱无用,军器率多残缺,并不修整。

又战船率用薄板旧钉,遇击即破,并不及夷器之凶利坚固,作何抵御?似此废弛,何以肃边威远?
——《鸿胪寺卿黄爵滋敬陈六事疏》(1835年)材料二至于鸦片一案,则为清运告终之萌芽。

盖是役也,为中国科学落后之实验,为中国无世界知识之实验,为满洲勋贵无一成才之实验。

——孟森《清代史》材料三我们反思这场战争,不是计较一场军事战争的胜负,它不是一个军事问题,而是一个思想问题。

中国文明,经历了内部的改良与革命,还有外来的侵略和支援,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

“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鸦片战争英国出兵170周年反思》请回答:(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历史现象。

结合所学分析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

(5分)(2)材料二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3分)
(3)材料三中,作者认为这场战争实际是一个思想问题,请指出这一思想问题的实质。

举例说明“清代中国”在鸦片战争后“内部改变”的实践。

(4分)
42.(15分)科学技术是柄双刃剑,科学技术的发明和改进,往往隐含利与弊的双重性。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70年以后,所有的工业都受到科学的影响。

……在美国,农业机械的发明得到了促进……与这些新机械同样重要的是高粮仓、罐头食品制造厂、冷藏车、船和迅速的移动工具,它们导致一个不仅提供工业成品、也提供农业成品的世界市场。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材料二人类的物质文化在过去的200年中发生的变化远甚于前5000年。

18世纪时,人类的生活方式与古代埃及人和美索不达米亚人的生活方式相同。

……今天,金属和塑料补充了石材和木头;铁路、汽车和飞机取代了牛、马和驴;蒸汽机、柴油机和原子动力代替风力和人力驱动船只;大量合成纤维织物与传统的棉布、毛织品和亚麻织物竞争;电取代了蜡烛,并已成为只需按一下开关便可做许多事的动力之源。

这一伟大变革都源自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这两大革命是西方文明对人类发展的杰出贡献。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材料三工业革命以来,伴随着经济和技术的飞速发展,伦敦就以“雾都”扬名。

19世纪末期,伦敦每年就已经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这样的“雾日”,冬日破晓呛人的黄雾成为伦敦的标志性景观。

街上行人的衣服和皮肤上沾满了肮脏的微尘,公共汽车的挡风玻璃蒙上烟灰,只能开着雾灯艰难地爬行。

公路和泰晤士河水路交通都几近瘫痪,警察不得不手持火把
在街上执勤。

患呼吸道疾病的人激增,而浓雾使救护车根本动弹不得。

——整理自《国家人文历史》2013年第3期材料四
——摘编自(美)菲利普·李·拉尔夫等著《世界文明史》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科学技术是如何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

(4分)
(2)美国学者菲利普·李·拉尔夫认为,“科学与技术是世界各种问题的根源与出路”。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论证。

(11分)(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


43.(15分)调整农业是罗斯福新政的重要内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3年5月12日,美国国会通过第一部《农业调整法》。

……该法案采取的主要策略是“限额耕种”,农户自愿与政府签订市场协议,凡是根据政府“按户分配耕地面积计划”,“自愿”减少耕地、限制产量的农户,都可以得到政府的津贴。

……为了保证参加限产者享受“平价”,农业调整局下令铲除1000万亩棉花并屠宰超过600万头猪。

材料二 1936年,最高法院的判决使1933年的《农业调整法》失效……1936年,美国通过了《土壤保护和国内配额法》。

这个立法把作物分成“消耗地力的”和“增加地力的”两类,政府向那些将耕地由“消耗地力的”作物改种“增加地力的”作物的农场主支付“保护土壤补贴”。

材料三在20世纪以前,由于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美国农业机械化、电气化水平并不高。

……罗斯福政府为了推动电力在农村的普及,颁布了《田纳西流域管理局法》和《农村电气化法》。

为了配合《农村电气化法》,国会还通过了《电力合作社团体法》。

农村电气化管理局利用政府资金,为农村电力合作社发放低息、长期贷款,年利息低至2%,期限可达25—35年。

——以上材料均摘自夏辉辉《政府对农业的“哺育”——浅析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政策》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你认为《农业调整法》存在什么问题?(2分)
(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1936年美国通过《土壤保护和国内配额法》的真实意图是什么?与材料一《农业调整法》相比,在策略上有什么调整?(5分)
(3)材料三中美国政府的举措对农业发展有什么意义?综合三则材料分析,罗斯福政府应对农业危机的特点是什么?(8分)
44.17、18世纪对中国与西欧来说都是思想启蒙的重要时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18世纪的欧洲掀起了“中国风”,中国的文法、典籍、儒教、建筑风格、工艺美术、绘画、瓷器技术大量传入西欧,尤以政治制度影响巨大。

欧洲百科全书派的启蒙学者,通过对中国思想与政治制度的赞美,表示了他们反对神权统治下的欧洲君主政治的残
暴统治。

伏尔泰说:“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最美好的制度。

”重农学派代表魁奈认为:中国的统治是合法的专制统治,中国皇帝是合法的专制君主……自然法则是人类立法的基础和人类行为的最高准则,所有的国家都忽略了这一点,只是中国例外。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材料二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

”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

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

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像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摘自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材料三 17 、18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

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17、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风”的原因。

(3分)(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不同态度。

两者的目的在本质上
有何共同之处?(5分)
(3)依据材料三比较中外启蒙思想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造成明清启蒙思想缺
陷性的原因。

(7分)
高三周练(历史)
一、选择题(40*1.5=60)
1--10 BCDCC CBDBD 11—20 AABBB ADBCD
21—30 DDDDC DBBDD 31—40 BABAA BDDDD
二、材料解析题(4*15=60)
41.(15分)
(1)现象:军队战斗力不强,武器装备落后,海防废弛。

(2分)
原因:清政府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对外闭关锁国。

(3分)
(2)中国科学落后;不了解世界形势;满洲贵族人才的缺失。

(3分)
(3)实质:从封建文化向近代文明转型(2分)
表现:清政府被迫放弃闭关锁国政策,打开国门;太平天国运动试图推翻清政府。

(2分)
42.(15分)
(1)科学技术推动工农业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科学技术促进新式交通的改进,提供联结纽带。

(4分)
(2)参考答案:
科学技术既是世界各种问题产生的根源,同时也是解决人类发展问题的根本出路。

科学技术推动人类物质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改善: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工具的改善、不同文明间交往的便捷、人类生活方式的多姿多彩、新能源的不断涌现、医学的进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