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其教育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生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其教育对策
“少年儿童是初升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培育新一代是全体人民的重大责任,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各个方面的互相配合才能做好。

”这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宋庆龄对少年儿童的期望,也是将来社会所要承担的历史的重任。

但是近年来,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和谐,我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产生了许多的困惑: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学习挺好,但动手能力很差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多才多艺,但心理素质很糟糕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在学校是个”小乖乖”,在家里却成了”小霸王”?发生在学生身上的种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教师的深思。

小学生家庭教育的现状:
小学时代是一个人从幼儿走向少年的重要阶段,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

然而,教师们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学校辛辛苦苦地教育了五天,难以抵挡家庭消极教育两天。

问题之一:家庭教育方法有失偏颇
当前的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期望过高”型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这是典型的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占有相当的比重。

家长们因为历史的原因,常常把自身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遗憾”,用最美好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许多家长因为自己没有机会读书、上大学,于是拼命要让孩子得到补偿,想让他们“出人头地”。

因而对孩子”成才”的期望值较高。

具体表现在:
分数第一。

孩子不好好学习,是家长最棘手的问题;孩子的功课分数,是家长最关心、最敏感的话题。

”学习至上,成绩至上”是孩子的唯一目标。

为了让孩子能够专心致志地学习;我们的多数家长不让孩子干家务活,为的是让出更多的时间来给孩子提供学习的时间。

于是,家长包办代替了孩子的家务劳动,一是心疼孩子,不肯过早地把责任加在孩子身上;二是不屑于让孩子干”杂活”,怕影响孩子的学习。

舍得投资。

不少家长为子女请过家庭教师,经济条件较宽裕的想方设法让孩子学到更多的东西,买《参考》、或者亲自辅导,有很多家长期望自己的孩子进特长班,心甘情愿地吃苦受累,目的只有一个——一切为了孩子的学习,一切为了孩子的分数。

除了叮嘱孩子学好学课余时间又陪孩子去参加作文班、书法班、英语班、美术班、音乐班……在家长的心目中,这完全是一种”责任”。

2.“过度溺爱”型
有一部分学生的家长在培育孩子上不惜代价,孩子要什么就给买什么。

每月给孩子的零花钱数目也有所增加,有的家长到饭店为孩子举行“生日宴会”。

为了让孩子吃好穿好,不让他们参加任何家庭的劳动,多数学生不会洗衣,不会做饭,更有甚者,为了孩子能“讲卫生”代孩子洗这洗那,这种爱是对孩子的成长的一种不负责任做法。

中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教育阶段正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至关重要的时期,家长无微不至的关爱和越俎代庖,不仅造就了任性,懒惰,自我中心的性格,而且会耽误孩子动手能力的发展,形成奢侈浪费的作风。

3.”顺其自然”型
这是独生子女现象出现后,家长因为自身的价值观的认同而采取的教育方法。

不可否认,有的家长是因为懂得遵循教育规律而理智地采取的这种教育方式。

但更多的则是因为忙事业而无暇顾及,或因为自身的局限而无赖放弃。

问题之二:孩子的表现差强人意
现实生活中的孩子,由于受家庭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了种种令人担忧的”怪圈”。

唯我独尊。

现在的独生子女,只知受人爱,不知爱别人。

缺少互爱精神,对别人、集体的事漠不关心;缺乏平等、公正的意识,对损害别人的利益的事无动于衷,他们心中只有”我”的利益。

崇拜金钱。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学生对金钱已越来越渴望。

在学生的口袋里,或多或少装有零花钱。

据调查,半数以上的学生拥有个人存款,少则几百,多则几千。

学生手中有了钱,请吃零食、赠送礼物、请打台球、玩游戏机的现象随之出现;用钱请人做作业、做清洁的现象也不是什么新闻。

在小学生中出现的种种”怪圈”,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一些不良意识正在潜移默化地污染着学生的心灵。

消除”怪圈”,亟待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必须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和帮助。

家庭教育的对策:
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

据调查,目前上小学这代孩子的父母,很少学过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95%的家长没看过心理学方面的书,72%的家长没有看过教育方面的书。

”他们不了解如何更科学地教育孩子。

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和家长开放日,利用现代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观点,全面指导家庭教育。

只有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了合力,我们的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指导家长”信任孩子”。

孩子是新生力量,相信孩子,就是相信自己。

每一个家长,都应该对孩子有充分的信心。

指导家长”赏识孩子”。

孩子在家庭生活中,从小就处在选择之中,几乎天天都有己的选择。

孩子的兴趣就是探索世界,越是不会干的,他就越想干,会了就不干了。

赏识孩子所作的一切努力,赏识孩子所取得的点滴进步,甚至要学会赏识孩子的失败,让孩子感到家长永远是他的后盾。

在提高家长认识的基础上,采取同一的内容,统一的标准来进行教育与评价。

学校重在”如何做”,家庭重在”怎么做”。

学校和家庭密切配合,以实践为重点,及时反馈,树立榜样,找出差距,再教育,再实践,从根本上克服”教育靠学校包打天下”的被动局面。

指导家长“做好孩子的表率”。

在被调查的家长中,通过与他们的谈话反映出有一部分家长在素质方面欠缺。

无论是自身的文化素质,还是修养都需要进一步的增强。

中国一句老话:身教重于言教,用在孩子的情感教育上是十分贴切的。

培养孩子关心集体的品质,首先要从孩子关心父母、家人、朋友开始。

让孩子们懂得家庭的价值,懂得尊敬长辈,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从这些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孩子日后就热心公益事业、关心集体。

团结友爱品质的培养,我们认为关键是孩子性情的培养。

要注意引导孩子们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同时要学会谦逊忍让。

家长们应积极开发孩子们的活泼、开朗的性格,防止由于独生子女渐多而易产生的性情孤僻和不合群的趋向。

同时要教育孩子们学会宽容他人,这是现代社会人际关系融洽的根本,这样才会广交朋友,易于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立足、生存。

勤劳节俭的品质要从孩子的日常生活做起,家长要注意让孩子懂得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劳动果实才是最甜蜜的。

让孩子们从小懂得生活的艰辛,财物的来之不易,从而珍惜劳动成果,爱护公共财物。

目前,家庭教育在我国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展。

广大家长特别是新入学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家长更关心子女的健康成长,并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美好愿望化为教育子女成人成才的实际努力,以期望子女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重视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

作为学校,有义务、有能力对家庭教育进行适时、适当的指导。

为了共同的目标,我们必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的教育才有效益和希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