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理综复习物理实验题(6)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科综合物理实验题(6)
1.(18分)有一根细长而均匀的金属材料样品,截面形状为
外方(正方形)内圆,如图所示。

因管线内径太小,无
法直接测量,现在利用电阻定律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间接
测其内径d 。

已知此金属材料的电阻率为m ⋅Ω⨯=-71000.9ρ,样品长取L=100.0cm ,电阻约为
5Ω,请帮助完成以下实验容:
1)(4分)利用螺旋测微器测截面正方形边长a ,
如果测量结果如图所示,则a= mm
2)利用以下提供的器材测量金属样品的电阻R.
A .直流电源(6V ,0.05Ω)
B .电压表V (3V ,6k Ω)
C .电流表A 1(600mA ,5Ω)
D .电流表A 2(3A ,0.1Ω)
E .滑动变阻器R 1(2k Ω,0.5A )
F .滑动变阻器R 2(10Ω,2A )
G .一个开关S ,若干导线。

(1)(4分)应选用的器材是: (填代号)。

(2)(5分)请在右框中画出你所设计的实验电路图(要求多测几组数据,尽可能准确),并标明所用器
材。

(3)(5分)利用所给物理量写出计算内径的表达式:d= 。

2.实验(18分)
(1)某同学在做“有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

①测摆长时测量结果如图1所示(单摆的另一端与刻度尺的零刻线对齐),摆长为
cm ;然后用秒表记录了单摆振动50次所用的时间如图2所示,秒表读数为
s .
②他测得的g 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
( )
A .测摆线长时摆线拉得过紧
B
.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
C.开始计时时,秒表提前按下
D.实验中误将49次全振动数为50次
(2)为了测量一个“12V、5W”的小灯泡的不同电压下的功率,给定了以下器材:
电源:12V,内阻不计;
电流表:0~0.6A,0~3A,内阻可忽略;
电压表:0~3V,0~15V,内阻很大;
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0~20Ω,允许最大电流1A
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实验时要求加在灯泡两端的电压可从0V调到12V.
①请在右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
②按画出的电路图,在下面图的实物图上连接.
③某位同学测得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4所示。

某次测量时,电流表指针位置如图5所示,电流表
读数为A,此时小灯泡的实际功率为W。

3.实验(18分)
(1)有一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是1mm,游标上有20个小的等分刻度。

用它测量一小球的直径,如图1所示的读数是mm。

如图2
,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一根金属丝的直径,如图所示的读数是
mm。

(2)为了测量两节串联干电池的电动势,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3所示的实验电路。

其中:E是待测电池组,内阻不能忽略;
V1、V2是两只量程都合适的电压表,
内阻不是很大,且未知;
S1、S2是单刀单掷开关;导线若干。

①请根据电路图3,在图4中连线,将器材连成实验电路。

②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③用测出的物理量作为已知量,导出计算串联电池电动势的表达式。

(写出推导过程)。

4.(18分)
(1)(8分)某同学用如图8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做《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他用带有游标尺的测量头(如图8乙所示)测量相邻两条亮条纹间的距离△x。

转动测量头的手轮,使分划板的中心刻线对齐某一条亮条纹(将这一条纹确定为第一亮条纹)的中心,此时游标尺上的示数情况如图8丙所示;转动测量头的手轮,使分划板的中心刻线对齐第6亮条纹的中心,此时游标尺上的示数情况如图8丁所示,则图8丙的示数x1=
mm;图1丁的示数x2= mm。

如果实验中所用的双缝间的距离d=0.20mm,双缝到屏的距离L=60cm,则计算波长的表达式λ= (用已知量和直接测量量的符号表示)。

根据以上数据,可得实验中测出的光的波长λ= m。

(2)(10分)电阻的测量
用以下器材测量一待测电阻R x的阻值(约100Ω):
电源E,电动势约为6.0V,内阻可忽略不计;
电流表A1,量程为0~50mA,内电阻r1=20Ω;
电流表A2,量程为0~300mA,内阻r2=4Ω;
定值电阻R0,阻值R0=20Ω
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为10Ω;
单刀单掷开关S,导线若干。

①要求测量中尽量减小误差,并测多组数据。

试在虚线框中画出测量电阻R x的一种实验电路原理图(原
理图中的元件要用题图中相应的英文字母标注)。

②根据你所画的电路原理图,将图2所示的实物连成实验电路。

③若某次测量中电流表A1的示数为I1,电流表A2的示数为I2。

则由已知量和测量量计算R x的表达式为
R x= 。

图2
5.(18分)(1)图1是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一金属丝直径时的示数,该金属丝直径的测量值为mm。

(2)某同学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现用打点计时器记录小车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情况,得到了一段纸带如图2所示。

在纸
带上选取几个相领计数点A、B、C、D,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
间隔均为T,测量出A与B两点间的距离为s1,B与C两点
间的距离为S2,C与D两点间的距离为s3。

由此可算出小车
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 ;打点计时器在打
B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v B= 。

(用时间间隔T
和所测的计数点间距离的字母表示)
(3)利用如图3所示电路测量一量程为300mV的电压表的内阻
R v,R v约为300Ω。

某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电路图正确连接好电路,把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滑到a
端,闭合电键S2,并将电阻箱R0的阻值调到较大;
②闭合电键S1,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使电压表的指针指
到满刻度;
③保持电键S1闭合和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不变,断开电键S2,调整电阻箱R0的阻值大小,使电压表
的指针指到满刻度的一半;读出此时电阻箱R0的阻值,即等于电压表内阻R v。

实验所提供的器材除待测电压表、电阻箱(最大阻值999.9Ω)、电池(电动势约1.5V,内阻可忽略不计)、导线和电键之外,还有如下可供选择的实验器材:
A.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150ΩB.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10Ω
C.定值电阻:阻值约20ΩD.定值电阻:阻值约200Ω
根据以上设计的实验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①为了使测量比较精确,从可供选择的实验器材中,滑动变阻器R应选
用。

定值电阻R′应选用(填序号)
②对于上述测量方法,从实验原理分析可知,在测量无误的情况下,实际测出
的电压表内阻的测量值R测真实值R V(填“大于”、“小于”或“等
于”),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R v越大,其测量值R测的误差就越
(填“大”或“小”)。

参考答案
1.(1)0.685(±0.002)
(2)①ABCFG ②如图所示
2.(18分)(1)①99.80 100.6 (4分)②BC (2分)
(2)①电路图如右图所示(4分)②电流表选0.6A量程,
电压表选15V量程,图略,(4分)③0.40 2.4 (4分)
3.18分
(1)13.55mm 0.680mm或0.681mm(8分)
(2)①图略。

(2分)
②闭合S1,V1的读数U1,V2的读数U2。

(2分)
再闭合S2,V1的读数U1′。

(2分)
③设电源内阻为r,电压表V1的内阻为R v1
r
R
U
U
U
E
r
R
U
U
E
v
v
1
1
2
1
1
1
1
+
+
=
'
+
'
=
导出
1
1
2
1
U
U
U
U
E
-
'
'
=(4分)
4.(18分)
(1)1.15……………………2分8.95………………………………2分)
(
51
2
x
x
L
d
-………………………2分 5.2×10-7…………………………3分(2)①如答图—1所示……………………………………3分
②如答图—2所示……………………………………3分

1
1
1
2
1
2
1
2)
(r
R
I
I
I
R
r
r
R
I
I
R
x
x
-
-
=
-
+
=或………………………………4分
5.(18分)(1)0.920……4分
(2)
2
2
3
2
1
3(
2T
s
s
T
s
s-
-
或、
2
1
2
T
s
s-
)……3分
T
s
s
2
2
1
+
……3分
(3)①B,C……4分②大于,小……4分
说明:(3)题每空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