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2课时作业3:1.3人口的合理容量练习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
[基础过关]
2011年北京市水资源总量为26.81亿立方米,按照2011年末常住人口2 019万人,加上流动人口约240万人,北京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为119立方米,远低于国际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 000立方米的重度缺水标准。

据此回答1~2题。

1.北京市缺水的原因有()
①年降水量小,河流径流量小②降水的季节变化大③近年来大力发展重化工业,水资源消耗量大④水污染和浪费严重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2.按联合国规定的人均水资源丰水线(3 000立方米/人)和警戒线(1 700立方米/人)标准计算,2011年北京市最大人口规模约是()
A.225.9万B.268.1万
C.894万D.157.7万
答案 1.C 2.D
解析第1题,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小,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再加上水污染和浪费严重,导致北京市缺水严重。

近年来北京市已控制重化工业发展。

第2题,2011年北京市水资源总量为26.81亿立方米,按联合国规定的人均水资源警戒线数据可计算出北京市的最大人口规模。

3.下列关于人口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估计环境人口容量时,只需考虑人口的物质消费水平
B.人口的文化消费水平和物质消费水平都对环境人口容量产生影响
C.人口平均消费水平高的地区,环境人口容量也高
D.世界各地人口消费水平差异很大,所以无法估计世界的环境人口容量
答案 B
解析从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得知,人口的文化消费水平和物质消费水平都对环境人口容量产生影响,并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

虽然世界各地的消费水平差异很大,但在一定时期,可以直接对环境人口容量进行估计。

下图是“我国部分省区的人口承载状况(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人口承载密度之比)及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人口流动示意图”。

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环境人口容量最大的省区是()
A.云南B.广东C.广西D.福建
5.该省区环境人口容量最大的主要原因是()
A.矿产丰富,经济发达
B.耕地面积广阔,水资源丰富
C.资源丰富,消费水平低
D.经济发达,对外开放程度高
答案 4.B 5.D
解析图示广东省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人口承载密度比最小,而广东实际人口数量并不少,故其环境人口容量最大,主要是因为广东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对外开放程度高。

广东省矿产不丰富,消费水平高。

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箍成的,盛水量也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的。

若其中一块木板很短,则此木桶的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制。

这块短板就成了这个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或称“短板效应”)。

若要使此木桶盛水量增加,只有换掉短板或将短板加长才成。

人们把这一规律总结为“木桶原理”。

据此完成6~7题。

6.下列关于“木桶”的说法,最正确的是()
A.根据“木桶原理”,地球的环境承载量可以无限制地扩大,因此不必担心人口过多的问题
B.如果木桶代表环境人口容量,则在一定历史阶段内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
C.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长板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
D.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各板共同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
7.日本、荷兰等国土地、矿产资源都不足,但人口合理容量较高,其最主要原因是() A.气候适宜
B.本国自然资源丰富
C.大量地利用了其他国家的资源
D.人口素质较高
答案 6.B7.C
解析第6题,“木桶原理”中的“短板效应”说明短板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只有换掉短板或将短板加长”则体现了人口容量的相对确定性。

第7题,“最主要原因”是关键词,利用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自然资源,提高本国的人口容量,需要依托发达的经济科技水平。

读“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完成8~9题。

8.下列对“环境容量”的理解,错误的有()
①环境容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环境容量在不断地加大③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可使人口数量超过环境容量④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9.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
A.Ⅰ、Ⅱ、ⅢB.Ⅱ、Ⅰ、Ⅲ
C.Ⅲ、Ⅱ、ⅠD.Ⅰ、Ⅲ、Ⅱ
答案8.B9.A
解析第8题,一定时期内,环境人口容量是基本固定的。

若人口数量超过环境人口容量,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引起生态环境恶化。

第9题,模式Ⅰ,人口数量没有达到环境容量,不会对环境造成大的破坏;模式Ⅱ,人口数量峰值超过了环境容量,其后人口数量下降,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但影响不是很严重,没有引起生态环境恶化,环境容量没有下降;模式Ⅲ,人口数量超过环境容量,对环境造成极大破坏,引起生态环境恶化,环境容量下降。

故最理想的模式应是Ⅰ,其次是Ⅱ,最后是Ⅲ。

10.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目前,我国以占世界________%的耕地养活着占世界________%的人口。

(2)今后我国人口发展的可能趋势是____________,耕地发展的可能趋势是____________。

(3)我国耕地承载量所面临的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目前国家对解决上述问题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8.622(2)不断增长不断减少
(3)承载量过大,农田生态系统有遭到破坏、失去平衡的危险
(4)实行计划生育;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能力提升]
下图示意“某个时期宁夏部分县级行政区环境人口容量”(单位:万人)。

读图,回答11~12题。

11.影响图中宁夏各县级行政区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主要因素是()
A.矿产资源B.淡水资源
C.地形地势D.科技水平
12.宁夏南部地区今后一段时间人口发展的正确做法是()
A.放宽生育政策,鼓励生育
B.增加人口密度,接纳宁夏北部地区的移民
C.垦荒拓耕,向宁夏东部地区迁出部分人口
D.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同时向宁夏北部地区迁出部分人口
答案11.B12.D
解析第11题,黄河沿岸各县级行政区环境人口容量大,而干旱的南部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小,因此淡水资源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第12题,与之相对应,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适度开展生态移民是宁夏南部人口发展的有效措施。

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回答13~14题。

13.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A.P表示环境承载力
B.P′表示环境承载力
C.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下的合理人口容量
D.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下的合理人口容量
14.本图反映了()
A.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B.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
C.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继续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D.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增长与生活质量提高呈正相关
答案13.D14.C
解析第13题,环境承载力指在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通常用环境人口容量表示,包含有人口最大值的意味。

最佳人口规模是指人口的合理容量,故图示P、P′都表示人口合理容量。

第14题,在特定的生产力条件下,人口规模过大和过小都不利于经济发展,所以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没有正或负相关关系。

1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每10年进行一次人口普查,2010年11月1日零时,我国正式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材料二人口与资源漫画和三种生产的关系图
(1)与前几次人口普查相比,现在人口普查难度越来越大,主要原因是我国()
A.人口分布极不平衡
B.人口增长速度仍过快
C.国内人口迁移规模过大
D.国际间人口迁移过快
(2)材料二漫画揭示了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据三种生产的关系图解释其产生的原因。

(3)我国进行人口普查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1)C
(2)人口过多导致资源压力过大人口数量多,所需生活、生产资源多,为满足需要,就要加大资源的开发利用,从而对资源产生巨大的压力,出现人口与资源的矛盾。

(3)人口普查资料是我国制定人口政策及其他各项政策的依据和前提。

解析第(1)题,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国内自发性人口迁移规模不断加大,给人口普查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

第(2)题,由漫画可以看出,随着人口的增加,人均资源占有量不断减少,资源压力越来越大;由第二幅图可看出,人口增加,导致所需资源增加,进而会加大从环境中对资源的开发,从而造成资源压力加大。

第(3)题,只有经过人口普查,才能掌握当前第一手人口资料,才能为制定合理的人口政策及其他各项政策提供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