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读书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恩来的历程》读书随笔
艺术设计系 97服(2)班孔德颖
本书的主要资料依据是中央档案馆保存的周恩来同志建国前数千件文稿、电报、书信、讲话记录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长江局、南方局等大量会议记录,还有原由邓颖超同志保存的周恩来同志青年时代日记、作文等。
同时,广泛参考了当时各种报刊和许多周恩来同志有过直接接触的同志的访问记录、回忆录等。
力求根据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写出比较翔实的信史。
本书是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集体劳动的成果。
根据我自己的理解,已将本书大致分为以下几个历史时期:
一、童年周恩来以及赴欧和入党
二、在黄埔军官学校直至上海工人武装起义
三、南昌起义和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四、长征岁月
五、西安事变和皖南事变
六、抗战胜利和双十公告
七、第二条战线和转战陕北
八、建国前夕
在周恩来的童年时期,主要讲述了周恩来同志的生平,周恩来祖籍浙江绍兴,是一个世代聚居的大家族,后迁居江苏淮安。
童年时期的周恩来,在他面前没有第二条可供选择的道路,凄凉的经历,使他从小就懂得生活的艰难,磨练了同他的年龄似乎很不相称的那种精明果断、富有条理的办事能力,也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深深地埋下对封建家庭和习俗的强烈憎恨。
在关东模范学校学习期间,老师问大家,为什幺要读书?只有周恩来说出了“为中华之掘起而读书。
”这也是他日后走上革命道路的思想基础。
留学日本归来的周恩来,深知“军国主义”和“贤人政治”并不是中国的出路,他已开始进一步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五四运动”后,周恩来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共产主义信念,他逐渐由一个关心国家命运和社会改造、积极参加进步活动的学生,逐步成长为职业革命家,并走上了长达半个世纪的革命道路,这一时期的思考对他此后的一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九二二年六月,青年团旅欧之部的建立,标志着旅欧青年中的共产主义组织诞生了。
回国后,周恩来又担任了刚刚成立的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积极领导和开展政治工作。
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发生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又开辟了一个新的时期。
它是在共产党领导下,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八一起义的枪声确实如平地一声春雷,使千百万革命人民在经历了一连串的严重挫败后,又在黑暗中看到了高高举起的火炬,燃起了新的希望。
从此,他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高举起土地革命的大旗,用武装斗争来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历经艰辛,终于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作为南昌起义前敌委员会书记的周恩来,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光荣缔造者之一。
一九三一年十二月底,周恩来到达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首府瑞金,会见了早在这里的毛泽东、朱德以及先期到达的任弼时、项英、王稼祥等,并就任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
在到达中央苏区后的两年多中,周恩来比较强调红军的正规化和高度集中化,他有丰富的军事工作经验,对作战方针和红军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意见。
他一直强调要“在决战方向集中优势的兵力”。
周恩来十分重视红军中的政治工作,他主张:必须有深入政治动员和充分的阶级教育,来提高红军战士的革命热忱与阶级自觉。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使红军不得不走上长征的道路。
一九三四年十月十日,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从瑞金出发,率领红军主力及后方机关共八万六千余人开始长征。
长征中的周恩来同志,也和在中央苏区一样,军委的主要责任都落在他身上。
他每到驻地,就叫人架
起电线,接收各军团的电报,同时,挂起地图,以便观察和抉择行军、作战的路线。
然后才坐到椅子上稍事休息。
等情况来齐后,经过分析研究和请示毛主席,就起草作战命令,下达行军路线,直到向各军团的电报都发出后,他才睡觉。
这时天已快黎明,新的一天战斗生活又要开始了。
一九三五年十月十九日,北上红军到达吴起镇,受到陕甘根据地军民的热烈欢迎。
行程二万五千里、纵横十一个省的中央红军长征,终于以中国共产党、红军的胜利和敌人的失败而结束了。
从中央红军初到陕北至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其间只有一年时间,但整个局势在这一年中已发生多幺巨大的变化,三大主力红军的胜利会师,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地位,这迎接西安事变和抗日战争的到来作了重要的准备。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二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象平地一声春雷那样突然爆发了。
自从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共产党人第一次以公开合法的身份出现在苏区以外的中国政治舞台上,人们期待着从周恩来的一举一动中来观察和了解中国共产党。
周恩来勇敢而沉着地挑起了这副重担。
在解决西安事变的时日里,周恩来受着党和人民的重托,在极端复杂而紧张的历史时刻来到西安,一直置身于这个巨大风暴的中心,在充满惊涛骇浪的险恶环境里,他临危不惧,沉着机智,忘我工作,力挽狂澜,表现出对
人民革命事业的赤胆忠心,也显示出一个伟大政治家的卓越才能,为党的革命事业、为中华民族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周恩来同国民党开始正式谈判。
周恩来在谈判中,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国共合作的立场,是站在民族解放、民主自由、民生改善的共同奋斗的纲领上的。
中共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谋求同蒋介石和国民党合作,但决不能忍受“投降”、“改编”的诬蔑。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力图避免内战,通过和平的道路来建设一个新中国,并实现中国的社会政治改革。
这也是经历了八年抗战后的中国人民的普遍愿望。
但国民党蒋介石却仍坚持独裁和内战方针。
经过艰苦卓绝的三年人民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终于在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成立了,在十月一日下午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五十一岁的周恩来被任命为新中国的第一任政府首脑——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旧中国灭亡了,新中国诞生了,中华民族遭受外国列强蹂躏奴役、过着悲惨生活的黑暗岁月一去不复返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周恩来从青年时代起就为它奋斗了三十年的新中国,终于在他正当盛年的时候,象一个巨人般地矗立在世界东方。
永远不知疲劳的周恩来,又要踏上新的征途,着手新的探索,为建设一个社会主义新国家而奋斗了。
他的一生是戎马一生、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一生、为追求真理、追求理想而不断进取的一生,周恩来同志的光辉历程也鼓舞着我们年青一代,为实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未能实现的宏伟理想而继续奋斗,为实现祖国的繁荣富强,人民的幸福安康,为在二十一世纪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为能在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中贡献力量,为中国能永远屹立于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之林而努力奋斗。
篇二:学生名人传记读书报告片段摘录
学生名人传记读书报告片段摘录
张裴(爱迪生):爱迪生在他的一生中取得了这么卓越的成就,这与他的努力奋斗是离不开的。
他所走过的道路是艰苦的,曲折的,但他没有退缩。
他走在这条艰难坎坷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在发明过程中,更有无数的失败打击着他,新闻报道讽刺着他,但他还是目光坚定,一步一步地向着成功迈出脚步。
赵同宁(周励):周励之所以比同在美国留学的人幸运,不仅是因为她那奋斗的一生总是在设法改变命运,也是由于生命中受到的一连串磨难所逐渐养成的一种倔强的性格。
柳昱全(拿破仑):一个人若想得到某样东西,就必须凭借着自信和勇气,凭借激情和希望,而不是信奉宗教,认为上帝会显灵。
不仅如此,我们还应象拿破仑那样,有了错误从不讳言;有了困难绝不放弃;有了挫折从不逃避?? 张念友(贝多芬):即使命运对他再如何不
公,即使生活再怎么艰难,贝多芬依然没有绝望,依然没有放弃,他对生命有着无限的渴望,
对音乐有着执着的信念??
徐瑶瑶(卢梭):也许有很多人认为卢梭的成功源于机遇,但是我却反对。
上帝是很公平
的,他在每个人的人生道路中都制造了机遇,把这些机遇放在不易被人发觉的地方。
当机遇
适时地出现时,有些人放弃了,到头来只得羡慕他人,大呼命运不公;有些人则选择了它,
并将其好好“利用”,从而走向了光明的前方——成功。
仲启康(弗洛伊德):弗洛伊德为了坚持自己的的意见,相信自己的理论,甚至不惜与他
最欣赏的学生、朋友决裂,正是这种坚持真理、追求真理的精神,才使得他伟大的思想不至
于被反对声淹没。
王永强(海伦?·凯勒):命运捉弄了她,使她难以象正常人那样生活与学习,去理解与
感受,命运常常如此,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地达成自己的愿望??现实有时固然残酷,
但人类拥有了坚毅的精神,便会以一颗不畏艰难的心去面对一切。
涂渝枫(姚明):姚明喜欢挑战,并且在这种挑战中迅速成长,面对挑战永不放弃苦苦支
撑,才换得了今日的功成名就。
董欢欢(贝多芬):贝多芬的勇气造就了他的一生,痛楚与颓丧交替着他的人生,苦难是
他的刑具,但这一切都打不垮他。
他生活贫苦,精神上却不贫苦,从他身上传达出来的勇气
和斗争的幸福足以感染、陶醉所有的人,他是那些在受苦、奋斗的人们最伟大和最好的朋友!
任丽(林肯):林肯的成功并不在于他在政治上取得的成就,并不在于他当上总统后解放
了黑奴,人们承认他是个伟人完全是被他的意志品质所感动:他的谦逊,努力苦学,不害怕
困难,并且在失败中寻找希望??这些都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篇三: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
传记
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
【考纲目标】
1、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思想
(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究 f
(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2)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3)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考点解读】
一、相关知识
传记是记述人的生平事迹的一种重要文体阅读传记,可以追溯一个人的生活经历,可以
体悟一个人的情感世界,可以探寻一个人思想演变的线索,可以剖析一个人成败的缘由,还
可以观照历史的沧海桑田,社会的光怪陆离,丰富阅历,陶冶情操,提升识见
(一)传记的种类
1、自传或他传:自传是自述生平事迹的实录(如鲁迅的《鲁迅自传》,《沈从文:逆境也
是生活的恩赐》),他传则是他人撰写的(如《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鲁迅:
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等),具有一定文学性,却不同于自传体小说
2、评传:全面介绍和评论人物思想、生活和贡献的文章,所写对象大多是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的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和其他著名人物一面记述人物的经历,一面加以评论(如《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等)
3、回忆录
(二)传记的特点
1、人物的时代性和代表性
传记里的人物都是某时代某领域较突出的人物
2、选材的真实性和典型性
传记的材料较翔实,作者从传主的繁杂经历中选取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传主的人格特点,有较强的说服力
3、选文兼具史实性与文学性
史实性:传记属于纪实性作品,要求记述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准确的、真实的
文学性:传记允许作者对个别细节、某些场景进行符合时代环境的合理的有限度的想象,以便丰富、生动地描绘人物,凸现人物特性,使之显得有血有肉,增加作品的可读性与感染力
二、方法指导
掌握传记常考查的题型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
考查点一:考查传主的主要事件,从而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性格
题型设置一:
1、作者在传记中记叙了哪些主要事迹,请教要概括
2、概括传主的特点,传主的某一方面的特点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或是通过哪几件事情
体现出
来的?有几方面的理由?)
解题思路:从传记梳理传主的主要事迹、命运转折、至关重要的思想精神活动的那些时间、抓住地点及相应发生的事件如果传主的事迹较多,但其核心意思可以用一句话或几句话进行概括解决时根据传主的事迹进行归纳总结,要从不同的侧面进行分项归纳、概括题型设置二:
某一个事件在文中的作用?或者这一细节表现了什么,它与整个事件之间是什么关系,它在事件或传主的生活中起了什么作用,它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
解题思路:
1、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其实就是通过阅读梳理出主要事件,从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来把握其形象
2、阅读传记需要特别关注细节描写
作用:①通过传主的日常生活细节,刻画传主的形象
②呈现传主的内心世界,折射出传主的精神品质,多方面多角度地展现出传主的个性特征③使传主的形象更加丰满而鲜活,使传主的生命历程更富有光彩
④还可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3、传主与他人的关系去把握传主形象“传主与时代”“传主与他人”是理解传记的经纬首先要关注时代、社会、家庭背景下的传主要理解传主其人其事,就要了解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家庭生活背景等众多因素其次,要理解关系网中的传主传主的人际交往是影响他也是组成他人生经历的重要方面,通过传主与他人的关系去把握传主是阅读传记的一条通道但需要说明一点自传和他传还要注意,特别是自传,在考查的事件是儿时的,还要注意这些事件对传主后来的性格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或于今后形成对比等
考查点二:明确传记的文体特征分析传记的语言特点以及表现手法即传记阅读要求:通
过分析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等艺术形式,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
题型设置一:鉴赏词句文段(语言特色及结构)
①文中加点词有什么语言特色?
②某一段中画线的句子的含义是什么?或作者为什么要说这句话?
③某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④标题的含义
思路引导
①首先明确传记类别,了解不同类别传记具有的不同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文本加以
辨别分析如,自传采用第一人称,语言或幽默调侃或自然亲切,通常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
抒情他传采用第三人称,语言或朴实自然或文采斐然
②对要求鉴赏的词句文段本义进行挖掘这个挖掘不是单纯的解释这个词语,而是要结合
文本特征或文本主题进行针对性的、深层次的挖掘
③将该词句文段回归文本,结合上下文分析其含义或作用,其中回答“作用”的时候要根
据结构特点来回答,如开头的词句往往是“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等,中间的
词句则往往是“过渡衔接、承上启下”等,结尾部分的则是“卒章显志、深化主题”等,当然
回答时不能仅仅是这些术语,要略微展开
④内容上:传主的性格特点或精神品质
结构上
注意结合文本主题,因为一切材料(包括词句文段)都是为中心服务的,因此,答题时不能
忽略其与中心的关系
叙述顺序:
①顺叙:使人物、事件的叙述有头有尾、脉络清楚,有较强的时空层次性
②倒叙:造成悬念、埋下伏笔,以吸引读者,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③插叙:帮助展开主要事件,或对主要人物的身份、性格作简要介绍
题型设置二:表现手法凸显作者的写作意图
1、人物描写方法
问题设置:1、这类考查较简单,就是文章中的描写人物的语句或描写段落在文中作用?
2、正面刻画人物的同时还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找出相关内容,分析其对刻画人物的
作用
肖像描写
行动描写表现人物
正面描写语言描写性格,使形
心理描写象血肉丰满
塑造人物形象细节描写
的方法
自然环境
环境烘
侧面描写社会环境
托
他人
2、环境(景物)描写:
①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增加事情的真实性;
②渲染气氛,烘托传主的心情;
③寄托传主的思想感情;
④反映传主的性格或品质
3、衬托和对比
问题设置:文章中写了除传主外其他人物或其他事的在文章中有何作用?
例如:这是一篇悼念鲁迅先生的文章,作者却用了大量的笔墨回忆十多年前瞻仰孙中山
先生遗体等有关的情况,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做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衬托手法用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人格衬托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用孩提时代对
孙中山先生的敬意衬托跛脚小孩多鲁迅先生的敬意
又如:文章开头介绍古城堡和莫扎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寂寞的茨威格》参
考答案:为下文写茨威格的魅力做铺垫;衬托茨威格与古城堡和莫扎特同样伟大再如:文
章第四段写到了梁漱溟父亲自杀身亡,这段文字在文中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这段文字表明梁漱溟关心国事是有家庭传统的;是梁漱溟格外关注文化问题
的原因;使读者对人物了解更全面
这类题大多数考查为表现传主形象采用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主要是衬托和对比这些人和
事主要是为了传主服务的,衬托传主的性格,或对传主性格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或使传主
的形象更加丰满,使读者对人物了解更全面
4、先抑后扬法:先抑后扬的手法,使文章跌宕起伏,耐人寻味前后形成鲜明对比,使文
章更精彩,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5、引用
问题设置:作者选用大量的数据(或引语)有什么用处?
在传记中,直接采用大量原始材料——引用,可以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点,揭示人物的
精神面貌,对人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引用诗词,可以从侧面烘托和丰富撰著的思想精神,使传记显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风格
引用故事,可以增强文章的活泼度,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
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它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
感人的力量
6、反复作用就是强调、突出重点,抒情感染力强;
题型设置三:选材上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
问题设置:1、作者为什么要这样选材?(或选材的角度和作用) 2、这篇文章在选材上有何特点或这篇文章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选材的处理——详略得当
传记的选材是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对中心有用的,与主题特别密切的材料,是主要内容,
则需浓墨重彩地渲染,要详细写;与主题关系不很密切的材料,是次要内容,则轻描淡写,
甚至一笔带过
读者陌生
详写
符合主题/突出人物性格
选材的目的——详略得当
读者熟悉
略写
不符合主题
解题思路:选材是为中心服务的,因此角度要准,材料要精,答题时要结合材料对中心的作
用来答,材料对中心的作用往往是“突出人物性格特征,深化文章主题,增加文章可信度,渲染
某种氛围”等
题型设置四:传记文学的文体特点真实性和文学性
问题设置1:真实性是人物传记的生命本文从哪些方面体现了这一点?
解题思路:那么首先得前提就是作者与传主有生活上的交往熟悉,亲身经历或者亲眼目
睹了传主的事迹,掌握第一手材料,真实地记录传主的事迹作为他传的作者还能够做出公正
客观的评价,这也体现传记的真实性但这里的细节描写传记作品都必须具备,有细节才能体
现真实感
问题设置2:传记在写法中一般侧重于写实,而这篇传记在表达上有哪些不同的特种?
请简要分析
思路分析:这个问题其实考查得就是传记的另一个特征:文学性传记中使用文学手法得
作用:采用文学化的手法,是在真实的基础上进行的合理的想象与再造,内容具体生动,人
物形象丰满,形象可感,增强了感染力,而且有真实可信,也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考查点三:对传记进行鉴赏与评价和探究
题型设置一:评价文本内容
常见题型
1、结合全文评价某人的形象或行为(这类题目一般会出现在传记和新闻中)
2、作者写作此文有何用意或目的?
解题思路:①从传主的思想、品格入手,抓住成长因素把握人生轨迹
②从作者的褒贬爱憎入手,抓住议论抒情把握褒贬爱憎
题型设置二:探究题
常见题型:
1.结构对文章结构的安排
如:用较长篇幅介绍奥蒂参加比赛、背景材料有何作用?
2.疑点、难点
(1)对文中传主的某一观点(说法),你是否认同,说说你的理由.
(2)题目提出的两种观点,你如何看,请结合传主的事例,谈谈你的看法
3.社会影响
评价本文产生的社会公用,探讨本文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答题思路可概括为:观点——引据——论述——小结
观点:明白无误地表明观点这是第一个得分点
引据:恰当引用论据,遵循“内引外联”的原则,“内引”文本(信息、材料、观点)“外
联”理由:联知识①文体知识②分析鉴赏知识:a联实际:现实情况、社会影响b 联自身:
生活体验、阅读感受
论述:整合信息,分条陈述,要点须全面,陈述有条理
小结:归结回扣观点,简要作结
具体步骤:
第一句:应写自己的观点,句式是“我认为”或“我赞同”;
接下来,分析自己的理由,句式是“理由是:1,2,3,4”,把理由分点罗列;最后,可
加总结句,句式“所以或因此”,如果已超字数、超范围,可不写总结句
【拓展提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杂交水稻之父
国际同行的推崇,确实使袁隆平感受到了心智与汗水的价值,以及来自光明正大的竞争
对手的真诚友谊和温暖想到国内学术界某些权威至今仍然把自己看作湘西泥巴地里滚出来的
土老冒,把杂交水稻技术视为不值一提的雕虫小技,袁隆平内心不由得黯然掠过一丝淡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