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提高训练题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提高训练题含答案解析
一、初中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选择题
1.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NaCl Na 2CO 3H 2SO 4 B .FeCl 3Na 2SO 4KOH C .BaCl 2AgNO 3Na 2CO 3 D .CuSO4 KNO 3Na 2SO 4
2.下列书写的对应化学方程式和对反应类型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 A .铝粉燃烧:2
2Al+O AlO 点燃
化合反应 B .电解熔融MgCl 2:2
2MgCl Mg+Cl 通电
分解反应
C .CO 还原氧化铁:23
23CO+Fe O 2Fe+3CO 高温
置换反应
D .制备Ba (OH )2:2NaOH+BaCl 2=Ba (OH )2+2NaCl 复分解反应 3.要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所选试剂正确的是( ) A .KCl 溶液(K 2SO 4):Ba(NO 3)2溶液 B .CaCl 2溶液(稀盐酸):AgNO 3溶液 C .CO 2(CO):NaOH 溶液 D .Cu 粉(Fe 屑):CuSO 4溶液
4.某溶液中存在较多的OH -、SO 42-、Cl -,该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A .H +
B .K +
C .NH 4+
D .Ag +
5.下列各组物质不能在同一个反应中生成的是( )
A .Fe(OH)3 NaCl
B .FeSO 4 H 2
C .CuCl 2 H 2O
D .AgNO 3 HCl
6.“侯氏制碱法”过程中涉及反应:CO 2 + NH 3 + H 2O + NaCl = X↓ + NH 4Cl (已配平)。

下列有
关说法错误的是 A .X 由四种元素组成
B .X 属于酸类物质
C .医疗上X 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 .饱和X 溶液可用来除去CO 2中少量HCl 气

7.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必须借助其他试剂才能将它们鉴别出来的是( ) A .紫色石蕊、HCl 、MgSO 4、NaOH B .H 2SO 4、FeCl 3、NaOH 、NaCl C .NaCl 、Ba (OH )2、Na 2CO 3、Na 2SO 4 D .K 2SO 4、Na 2CO 3、BaCl 2、HCl 8.下列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K +、OH -、Cu 2+
B .K +、NO 3-、OH -
C.H+ 、Ba2+、SO42-D.CO32-、Cl-、H+
9.下列两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后、能发生反应、且溶液的总质量不会发生改变的是
A.氯化钠溶液和稀硫酸B.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
C.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D.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
10.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以下类推结果中正确的是
A.铝与盐酸反应生成AlCl3和H2,则金属铁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3和H2
B.碱的水溶液显碱性,所以NaOH的水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C.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一定是酸的溶液
D.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就是燃烧
11.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12.现有w g含有CuO和ZnO的固体粉末,欲测定CuO的质量分数。

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已知ZnO在进行下述化学反应时,原理与CuO相似)
A.将混合物与足最H2充分反应,冷却后测出剩余固体质量为a g
B.将混合物与足量CO充分反应,反应后的气体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中,测出NaOH溶液的质量增加值为b g
C.将混合物完全溶解于稀硫酸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过滤、洗涤、干燥,测出所得固体质量为c g
D.将混合物完全溶解于稀硫酸中,加入足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测出剩余固体质量为d g
13.以下是四位同学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探究后的结果的表述,其中不正确的是()A.“纯碱”其实不是碱,属于盐类
B.可用纯碱代替洗涤灵洗涤餐具表面的油污
C.用纯碱可除去面团发酵产生的酸
D.用加水溶解的方法检验纯碱中是否混入了食盐
14.实验室有盐酸和BaCl2的混合溶液,小李同学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某物质X,溶液的pH变化关系如图。

你认为X是( )
A.纯碱溶液B.水C.稀盐酸D.石灰水
15.下列各组物质能在同一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BaCl2、KNO3、NaCl B.H2SO4、KCl、FeCl3
C.NaOH、NaCl、HCl D.AgNO3、ZnCl2、NaNO3
16.下列离子能在PH=2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SO42-、Fe3+、Na+、OH-B.K+、SO42-、Cu2+、 NO3-
C.Cl-、 K+、SO42-、 Na+D.Ca2+、Cl-、CO32-、Na+
17.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H+、SO42﹣、OH﹣
B.H+、Cl﹣、CO32﹣
C.Cu2+、Cl﹣、OH﹣
D.Na+、NO3﹣、SO42﹣
18.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它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A.Na2CO3、稀HCl、BaCl2、NaCl B.NaOH、FeCl3、稀HCl、稀HNO3
C.Na2CO3、NaCl、Na2SO4、Ba(OH)2D.NaOH、Ba(NO3)2、NaCl、MgSO4
19.下列各组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无色的是( )
A.HCl NaNO3 K2SO4 Na2CO3B.CuCl2 Na2SO4 KNO3 NaCl
C.NaOH K2CO3 NaCl Na2SO4D.BaCl2 KNO3 CaC12 Na2SO4
20.能在水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NH4+、Na+、C1-、SO42-
B.H+、Na+、NO3-、CO32-
C.K+、Ba2+、OH-、SO42-
D.K+、Ag+、NO3-、C1-
21.下列各组物质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判断反应发生的是
A.石灰石和盐酸B.氧化铁和盐酸C.氢氧化钡和稀硫酸D.氢氧化钠和稀盐酸22.某溶液由HCl、MgCl2、Na2CO3、Na2SO4中一种或几种混合而成,现向该混合液中滴入Ba(OH)2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Ba(OH)2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可能含有HCl
B.一定含有Na2SO4
C.不能确定是否含有MgCl2
D.一定不含Na2CO3
23.已知①中盛有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 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②中溶液为无色
B.③中溶液的溶质组成有2种情况
C.加入过量稀盐酸后,③中只观察到沉淀消失,产生大量气泡
D.④中溶液的溶质除酚酞外,还有3种
24.有一无色溶液X,分别加入氯化钡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出现的现象如图所示,则溶液X是
A.H2SO4溶液B.(NH4)2SO4溶液C.NH4Cl溶液D.Na2CO3溶液25.下列各组物质分别加入到足量的水中,最终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A.NaOH、NaCl、KNO3、MgCl2
B.NaOH、Na2CO3、NaCl、H2SO4
C.NaCl、Na2SO4、AgNO3、HNO3
D.FeSO4、NaNO3、KCl、HCl
26.下图表示向一定量CaCl2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的变化过程,x表示Na2CO3溶液的质量,则y可能表示 ( )
A.气体的体积B.沉淀的质量C.NaCl的质量D.混合溶液的pH 27.欲检验高温煅烧后的石灰石是否完全分解,可选用的试剂是
A.紫色石蕊试液B.无色酚酞试液C.澄清石灰水D.稀盐酸
28.现有10.6g碳酸钠和8.4g碳酸氢钠,分别与过量盐酸反应,其中
A.碳酸钠消耗的氯化氢多B.碳酸氢钠生成的二氧化碳多
C.碳酸氢钠消耗的氯化氢多D.碳酸氢钠生成的二氧化碳多
29.将下列各组物质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
A.HNO3和FeCl3B.NaOH和HCl
C.BaCl2和Na2SO4D.KOH和CuSO4
30.有一物质X,分成等量的三份,分别加入到足量的NaOH溶液、氯化钡溶液、HCl溶液中,产生的现象如下表。

则该物质X是下列各项中的
A.CuSO4溶液B.(NH4)2CO3粉末C.稀硫酸D.CuO固体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初中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选择题
1.D
【解析】
【详解】
A、因Na2CO3和H2SO4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硫酸钠、水、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FeCl3和KOH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钾,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三种溶液两两都会反应产生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因三种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沉淀、气体、水,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故D 正确。

2.B
【解析】
【分析】
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详解】
A、铝燃烧生成氧化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Al+3O2点燃
2Al2O3,方程式错误;故不符合
B、电解熔融氯化镁生成镁和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gCl2通电
Mg+Cl2↑,是分解反
应,完全正确;故符合题意;
C、高温条件下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CO+Fe2O3高温
2Fe+3CO2 ,不是置换反应,反应类型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和氯化钡不能反应,完全错误。

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注意四步:一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要正确;二是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配平;三是要有必要的条件;四是看是否需要“↑”或“↓”。

3.D
【解析】
【分析】
【详解】
A、K2SO4与Ba(NO3)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钾,故A错误;
B、CaCl2溶液和稀盐酸均能与AgNO3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将主要原物质除去,故B错误;
C、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反而会将主要物质除去,故C错误;
D、铜不能与硫酸铜反应,Fe能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4.B
【解析】
【分析】
离子能大量存在,说明没有气体、沉淀和水生成。

【详解】
A、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产生水,故不符合题意;
B、钾离子和题中所述三种离子结合,无气体、沉淀和水生成,故符合题意;
C、铵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和氨气,故不符合题意;
D、银离子和氯离子结合,生成氯化银沉淀,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D
【解析】
A、氢氧化钠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能在同一个反应中生成,故选项错误。

B、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能在同一个反应中生成,故选项错误。

C、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能在同一个反应中生成,故选项错误。

D、硝酸银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两者不能共存,不能在同一个反应中生成,故选项正确。

故选D。

6.B
【解析】
【分析】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出现了1个碳原子、1个氮原子、5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1个钠原子和1个氯原子,反应后出现了1个氮原子、4个氢原子和1个氯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尚缺的1个钠原子、1个氢原子、1个碳原子和3个氧原子存在于X中,则X 的化学式为NaHCO3。

【详解】
A、由分析可知,X是由钠、氢、碳、氧四种元素组成的,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X的化学式可知,该物质中含有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属于盐,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C、由分析可知,X为碳酸氢钠,碳酸氢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碳酸氢钠溶液能与HCl气体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将杂质转化为欲保留的物质,符合除杂原则,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除杂的原则:
1、不能引入新杂质;
2、除杂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欲保留的物质发生反应;
3、最佳的除杂方法是除杂剂与杂质反应生成欲保留的物质。

7.C
【解析】
【分析】
在不另加试剂就能鉴别的题目中,首先观察有无有特殊颜色的物质,若有,将有颜色的溶液鉴别出来,然后再借用这种溶液鉴别其它溶液;若都没有颜色就将溶液两两混合,根据混合后的现象进行分析鉴别。

【详解】
A、紫色石蕊溶液是紫色的,首先鉴别出紫色的石蕊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蓝色的是氢氧化钠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的是盐酸,不变色的是硫酸镁溶液,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故A不正确;
B、FeCl3溶液是黄色的,能与FeCl3溶液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NaOH溶液,再将剩余的
两种溶液分别滴加至红褐色沉淀中,能使沉淀消失的是稀硫酸,无明显变化的是氯化钠溶液,故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故B不正确;
C、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Ba(OH)2溶液与Na2CO3、Na2SO4溶液反应均能产生白色沉淀,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现象,故不加其它试剂无法鉴别,故C正确;
D、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它三种溶液混合时出现一次白色沉淀和一次放出气体,该溶液为碳酸钠溶液;与碳酸钠溶液产生气体的溶液为盐酸,产生白色沉淀的为氯化钡;与碳酸钠溶液混合无任何明显现象的为K2SO4溶液;故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故D不正确。

故选C。

【点睛】
解此类题的思路是:先用物理性质,一般先看颜色、闻气味;再用化学性质,用已鉴定出的药品依次去鉴别其他物质,有不同现象时方可鉴别。

8.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氢氧根离子和铜离子会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错误;
B、K+、NO3-、OH-不会互相反应,能大量共存,故正确;
C、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会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错误;
D、碳酸根离子和氢离子会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错误;
故选B。

9.C
【解析】
【分析】
两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后、能发生反应、且溶液的总质量不会发生改变,则不能生成气体、沉淀。

【详解】
A、氯化钠溶液和稀硫酸不发生成反应,故A不正确;
B、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二氧化碳,溶液质量减小,故B不正确;
C、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质量不发生改变,故C正确;
D、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溶液质量减小,故D不正确。

故选C。

10.B
【解析】
试题分析:A、金属铁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2和H2,错误;B、碱的水溶液都显碱性,NaOH 的水溶液是碱性溶液,正确;C.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一定是酸性溶液,但不一定是酸溶液,错误;D.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放热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比如:电灯亮时发光、放热,无新物质生成,没有发生化学变化,错误。

故选B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酸与碱的化学性质、燃烧
11.A
【解析】
A、加入过量的碳酸钙可以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过量的碳酸钙通过过滤除去,故正确;
B、引入了氯化钡杂质,故错误;
C、引入了过量的硝酸银杂质,故错误;
D、氧化钙可以与水反应,故错误。

故选A。

12.D
【解析】
【详解】
A、氢气可以还原氧化铜,也能还原氧化锌,所以剩余固体均为铜和锌,可以通过差量法推导出氧化铜的质量和质量分数,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的增量为二氧化碳的质量,利用不同质量的氧化铜和氧化锌与一氧化碳反应得到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同,它可以推算出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进而确定其质量分数,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
C、将混合物完全溶解于稀硫酸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过滤、洗涤、干燥,测出所得固体质量。

利用金属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差量,它可以推算出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进而确定其质量分数,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
D、因为铁过量,所以剩余固体既有铁,又有铜,无法测定铜的准确质量,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符合题意;
故选D
13.D
【解析】
A. “纯碱”其实不是碱,属于盐类,正确;
B.纯碱也可以出去油污,可用纯碱代替洗涤剂洗涤餐具表面的油污,正确;
C.纯碱可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用纯碱可除去面团发酵产生的酸,正确;
D.纯碱、食盐都易溶于水,错误。

故选D。

14.A
【解析】
【详解】
A、向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纯碱溶液时,碳酸钠先和盐酸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酸性减弱,pH升高,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继续加入碳酸钠时,碳酸钠又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显中性的氯化钠,在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的过程中溶液的pH不变,当氯化钡完全反应后,再加入碳酸钠时,因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所以溶液的pH又升高,故A正确;
B、向盐酸和Ba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水时,溶液的酸性减弱,pH增大,但不可能等于7、大于7,故B错误;
C、向盐酸和Ba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时,溶液的酸性逐渐增强,溶液的pH减小,故C错误;
D、向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石灰水时,氢氧化钙会与盐酸反应使pH值增大,但
不会与氯化钡反应,曲线不会有水平一段,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确定正确的图像。

15.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物质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物质不能大量共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还要注意溶液呈无色,不能含有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

A.三种物质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B. Fe3+的水溶液呈黄色,得不到无色溶液,故选项错误;C.NaOH与HCl两种物质能反应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D.AgNO3与ZnCl2能结合产生沉,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故答案为A
考点: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与实质;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16.C
【解析】
A、Fe3+、OH﹣能结合生成氢氧化铁沉淀,H+和OH﹣能结合生成水,则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离子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可以共存,但Cu2+在水溶液中为蓝色,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
C、离子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且都是无色的,符合题意,故C正确;
D、在pH=2的溶液中,含有大量氢离子,因为H+和CO32﹣能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则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问题,学生应注意习题中的隐含信息,充分利用信息并结合复分反应发生的条件来解答此类习题.
17.D
【解析】
【分析】
【详解】
A、H+、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H+、CO3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Cu2+、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氢氧化铜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三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8.A
【解析】
A选项中试剂互相滴加碳酸钠溶液可以产生气体和沉淀,盐酸溶液产生气体;氯化钡溶液产生沉淀,氯化钠溶液无现象,所以能进行鉴别;B选项盐酸和硝酸无法鉴别;C选项中
碳酸钠和硫酸钠无法鉴别;D选项中不能进一步鉴别氢氧化钠和硝酸钡;故答案选择A 19.C
【解析】
【详解】
A、HCl、Na2CO3在溶液中能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B、四者之间不反应,能在溶液中共存,但CuCl2溶于水呈蓝色,不符合题意;
C、四者之间不反应,能在溶液中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符合题意;
D、BaCl2、Na2SO4在溶液中能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由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知,若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水、气体、沉淀,则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20.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四个离子之间不会生成沉淀、气体、水,可以共存,选项A正确;
B、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会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而不能共存,选项B错误;
C、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会生成硫酸钡沉淀而不能共存,选项C错误;
D、氯离子和银离子会生成氯化银沉淀而不能共存,选项D错误。

故选A。

21.D
【解析】
A、石灰石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B、氧化铁是红色固体,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氯化铁溶液呈黄色;
C、氢氧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
D、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没有明显现象,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判断反应发生。

故选D。

点睛∶只有那些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方可要借助酸碱指示剂石蕊或酚酞,通过溶液颜色的变化才能判断反应发生。

22.D
【解析】
【详解】
在滴加的Ba(OH)2溶液达一定体积时,才开始出现沉淀,此现象说明原混合溶液中含有能与Ba(OH)2反应但却不生成沉淀的物质,该物质是盐酸,盐酸能和碳酸钠反应,故一定不会含有碳酸钠,故A选项错,D选项正确;硫酸钠和氢氧化钡能够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不符合题目要求,故B错误;氢氧化钡和氯化镁生成的氢氧化镁能溶于盐酸,只有当盐酸反应完了之后才会有白色沉淀生成,故溶液中含有盐酸和氯化镁,故C错误。

故选D。

23.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碳酸钠溶液呈碱性,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②中溶液为红色,故A错误;
B、碳酸钠与石灰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沉淀,③中溶液的溶质除酚酞外,一定有氢氧化钠,还有可能有过量的氢氧化钙或碳酸钠,故溶质组成有3种情况,故B错误;
C、加入过量稀盐酸后,③中既观察到沉淀消失,产生大量气泡,又观察到红色消失,故C 错误;
D、④中溶液的溶质除酚酞外,还有3种分别为氯化钠、氯化钙、氯化氢,故D正确。

故选D。

24.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硫酸和氯化钡会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不会生成气体,不符合题意;
B、硫酸铵和氯化反应会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会生成氨气,和氯化钠不会反应,没有明显现象,符合题意;
C、氯化铵和氯化钡不会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氯化钠不会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5.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氢氧化钠能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不透明,错误;
B、碳酸钠、氢氧化钠都和硫酸反应生成无色的硫酸钠,硫酸和碳酸钠还会产生无色气体,但是最终溶液是无色透明溶液,正确;
C、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是沉淀,不透明,错误;
D、四者之间不反应,但硫酸亚铁溶于水呈浅绿色,错误。

故选B。

26.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加入碳酸钠溶液前气体的体积应该是0,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向一定量CaCl2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时,碳酸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因此加入碳酸钠溶液前沉淀质量是0,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加入碳酸钠溶液前溶液中不含有氯化钠,因此质量应该是0,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加入碳酸钠溶液前溶液中含有稀盐酸,显酸性,pH小于7,随着碳酸钠溶液的不断加入,稀盐酸被消耗,酸性减弱,pH升高,稀盐酸恰好和碳酸钠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pH等于7,继续加入碳酸钠溶液时,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反应过程中容易显中性,pH始终等于7,当氯化钙完全反应后,继续加入碳酸钠溶液时,溶液显碱性,pH升高,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27.D
【解析】
高温煅烧石灰石会得到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若石灰石未完全分解,固体混合物是氧化钙和碳酸钙的混合物。

当加入稀盐酸时,溶液中有气泡冒出,则说明石灰石未完全分解,否则完全分解;故答案为D。

28.A
【解析】
【分析】
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盐酸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详解】
106份的碳酸钠完全反应消耗73份的盐酸,84份的碳酸氢钠完全反应消耗36.5份的盐酸,分别与过量盐酸反应碳酸钠消耗的氯化氢多,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相等,故选A。

29.B
【解析】
【详解】
A选项硝酸与氯化铁溶液混合,能得到黄色溶液;
B选项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溶液无色;
C选项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不符合题意;
D选项氢氧化钾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故答案选择B。

30.A
【解析】
A、硫酸铜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硫酸铜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硫酸沉淀;硫酸铜溶液与HCl溶液不能反应,无明显变化,正确;
B、碳酸铵与氯化钡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碳酸铵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碳酸铵与HCl溶液反应,产生气体,错误;
C、稀硫酸与氯化钡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稀硫酸与NaOH溶液反应,无明显变化;稀硫酸与HCl溶液不反应,无明显变化,错误;
D、氧化铜溶液与氯化钡溶液不反应,无明显变化;氧化铜溶液与NaOH溶液不反应,无明显变化;氧化铜溶液与HCl溶液反应,溶液变为蓝色,错误。

故选A。

点睛:熟悉酸、碱、盐的性质和反应的现象是解题的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