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的母亲》课后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忆我的母亲》课后练习
《回忆我的母亲》课后练习
【识记积累】
1.给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迁xǐ()私塾()溺死()祖jí()
chuò学()蛮横()妯娌()()
2.找出下列四字短语中的错别字,在下面打“×”,并在横线上改正。
整日劳绿人情事故饱常艰苦
与世隔决无可耐何结衣缩食
3.结合语境解释加下划线词的含义。
①母亲是个好劳动。
②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
③但灾难不因为中国农民的和平就降临到他们身上。
④甚望见你一面,聊叙别后情景。
⑤母亲在家里极能任劳任怨。
4.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括号内(只写序号)
①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
A.约束B.看管C.管束D.管理E.看管
②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
A.安慰B.慰勉C.慰问D.勉励E.鼓励
③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叔伯、妯娌相处都很()
A.和谐B.和蔼C.融洽D.和睦E.和气
5.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
A.通过这次军训,使我深深地感到坚韧的意志才是成功的前提之一。
B.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困扰我国基础教育的顽症疾病。
C.母亲有一双聪明能干的手。
D.笔记本电脑显示了快捷、稳定、方便等特性而成为奥运新闻报
道的重要工具。
【理解欣赏】
6.指出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
①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
()
②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认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
③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7.联系文意,体会下列句子,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优秀品质。
①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
②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衣服也是自己生产出来的。
③母亲在家里极能任劳任怨。
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架……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④我家被迫分两处住下,人手少了,又遇天灾,庄稼没收成,这是我家最悲惨的一次遭遇。
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
⑤母亲知道我所做的事业,她期望着中国民族解放的成功。
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
阅读文段,完成8~12题。
①母亲是个好劳动。
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
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
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
因为她身材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②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
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
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
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
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
③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
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
母亲是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
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8.第二段“母亲这样地劳碌着”一句中“这样”指代的内容是
第三段“这是我所做到的”指的内容是
9.第1.2段,抓住母亲的“勤劳”这特点来写,同时还写到了母亲勤劳对“我”有哪两方面的影响?
10.“创造了”指,创造着。
11.有人认为这篇文章语言没有文采,比较平淡,感染力不强。
其实,质朴的语言饱含深情,请体会下列句子包含的感情。
①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人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②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
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哀痛是无法补救的。
12.“自古忠孝难两全”。
操心国事,为国尽忠,很多时候便不能为母尽孝。
请你根据文意说说作者是如何处理“忠”与“孝”的关系的。
【迁移运用】
阅读下文,完成13~17题。
母亲的回忆
母亲生了七个孩子,只养活了我一个。
一年,农村闹瘟疫,一个月里,她死了三个孩子。
爷爷对母亲说:“心里想不开,人就会疯了。
你出去和人们斗斗纸牌吧!”
后来,母亲就养成了春冬两闲和妇女们斗牌的习惯;并且常对家里人说:“这是你爷爷吩咐下来的,你们不要管我。
”
夏秋两季,母亲为地里的庄稼,像疯了似的劳动。
她每天一听见鸡叫就到地里去,帮着收割、打场。
每天很晚才回到家里来。
她的身上都是土,头发上是柴草。
蓝布衣裤汗湿得泛起一层白碱,她总是撩起褂子的大襟,抹去脸上的汗水。
她的口号是:“争秋夺麦!”“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一家人谁也别想偷懒。
我生下来,就没有奶吃。
母亲把馍馍晾干了,再粉碎煮成糊喂我。
我多病,每逢病了,夜间,母亲总是放一碗清水在窗台上,祷告过往的神灵。
母亲对人说:“我这个孩子,是不会孝顺的,因为他是我烧香还愿,从庙里求来的。
”
家境小康以后,母亲对于村中的孤苦饥寒,尽力周济,对于过往的人,凡有求于她,无不热心相帮。
有两个远村的尼姑,每年麦秋收成后,总到我们家化缘。
母亲除给她们很多粮食外,还常留她们住宿。
我记得有一个年轻的尼姑,长得眉清目秀。
冬天住在我家,她怀揣一个蝈蝈葫芦,夜里叫得很好听,我很想要。
第二天清早,母亲告诉她,小尼姑就把蝈蝈送给我了。
抗日战争时,村庄附近,敌人安上炮楼。
一年春天,我从远处回来,不敢到家里去,绕到村边的场院小屋里。
母亲听说了,高兴得不知给孩子什么好。
家里有一棵月季,父亲
养了一春天,刚开了一朵大花,她折下就给我送去了。
父亲很心痛,母亲笑着说:“我说为什么这朵花,早也不开,晚也不开,今天忽然开了呢,因为我的儿子回来,它要先给我报个信儿!”
一九五六年,我在天津,得了大病,要到外地去疗养。
那时母亲已经八十多岁,当我走出屋来,她站在廊子里,对我说:“别人病了往家里走,你怎么病了往外走呢!”
这是我同母亲的永诀。
我在外养病期间,母亲去世了,享年八十四岁。
(选自《孙犁散文选》)
13.作者在文中追忆了母亲的哪七件事?请概括出来。
14.丧子对母亲是最大的打击,前几个段落表面平淡的叙述中,隐含着母亲正承受巨大打击的沉痛感情。
请找出隐含这些含义的词语或句子。
15.第4段写母亲“像疯了似的劳动”,文章具体从哪些方面描写母亲“像疯似的劳动”?
16.细节描写见真情,下面这个句子表达了母亲什么感情?
①家里有一棵月季,父亲养了一春天,刚开了一朵大花,她折下来就给我送去了。
②我多病,每逢病了,夜间,母亲总是放一碗清水在窗台上,祷告过往的神灵。
17.结合全文内容,概括文中母亲的性格。
18.结合全文内容看,标题“母亲的回忆”你认为用得好吗?
参考答案
《回忆我的母亲》
1.徙shúnì籍辍hèng zhóu lì
2.绿—碌事—世常—尝决—绝耐—奈结—节
3.①好劳动:劳动的好手;②中国标本式的农民:最具有中国农民勤劳质朴等共同特点的农民;③平和、温和;④聊叙:姑且、聊聊;
⑤任:承受
4.①C ②B ③D 5.D 6.①记叙;②议论;③抒情
7.母亲是一个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深明大义、支持儿子从事革命工作的人。
8.“这样”指代的是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挑水挑粪。
“这”指代的是继续尽忠于我们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9.一是使我养成了劳动的习惯;二是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
10.创造了:已经创造;创造着:现在正在创造。
11.①充满对母亲的深深敬佩,感激和怀念之情;②深情地表达了失去母亲之后的悲痛。
12.作者将爱母亲的情感上升到爱劳动人民,决心尽忠于民族、人民和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对母亲尽最大的孝,也是对母亲最好的报答。
13.①以斗纸牌强忍丧子之痛;②发疯似的劳动;③小心抚养孱弱的儿子;④周济帮助他人;⑤替儿子索求蝈蝈葫芦;⑥折花送儿子;
⑦母子诀别对儿子的眷恋。
14.如:七个孩子只养活了我一个,一个月里死了三个,爷爷说:“心里想不开,人就会疯了。
”
15.早出晚归地干活;一身土草的外貌;衣裤泛白碱和抹汗的细节;母亲抢收时的口号。
16.①形象地写出母亲得知儿子消息时急于见到儿子的高兴心情;
②母亲深爱儿子,用烧香还愿的方式来表达对儿子的呵护之情。
17.吃苦耐劳深爱儿子博爱善良
18.不好,本文着重是对母亲的回忆,而标题既可理解“母亲所回忆的事情,又可理
解为对母亲的回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