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4.1《夯实法治基石》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4.1《夯实法治基石》(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4.1《夯实法治基石》(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夯实法治基石》是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第四单元第一节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增强学生的宪法意识,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对宪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宪法的认识还比较片面,宪法意识不够强烈。
此外,学生在对宪法的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宪法与普通法律之间的区别、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等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2.增强学生的宪法意识,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
3.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使学生能够自觉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尊严。
四. 说教学重难点1.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区别。
3.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宪法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学生的宪法意识。
2.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区别。
3.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宪法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
4.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宪法的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宪法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思考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探究宪法地位: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3.分析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区别: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明白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差异。
4.讲解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制定和修改过程,增强宪法的权威性。
5.培养宪法意识: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尊严。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7.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宪法的认识体会。
4.1夯实法治基础教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思考:在这些公职人员的辛勤付出的背后,究竟是什么保证社会生活安全、有序、自由?学生:教师: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
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
——亚里士多德思考:法治的要求?学生:教师: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法治要求实行善治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形势严峻,已成为发案最多、上升最快、涉及面最广、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犯罪类型,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有“快”“防”微准”三个特点:一是“快”,立法进程快,对关键环节、主要制度作出规定,建起四梁八柱,条文数量不求太多,体现急用先行,将进一步丰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形式。
二是“防”,强化系统观念,立足源头治理、综合治理,侧重前端防范。
三是“准”,必须坚持精准防治,防止“一刀切”措施,依法保护公民和组织合法权益。
思考1:什么是良法?学生:教师: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思考2:为什么制定了良法电信诈骗还会发生呢?学生:教师:有了法律制度不等于有法治,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
法治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探究二:悟法治之作用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暴力也愈发猖獗。
在虚拟的世界里,人们的言论和行为常常超越了道德底线,给个体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思考1:网暴行为会带来哪些危害?学生:教师:②对个人:对受害者的心理和尊严造成伤害对其日常生活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②对社会:它破坏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引发了公众的不安和恐慌。
网络暴力的蔓延还可能导致社会信任危机使人们对他人和社会产16字方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1.对下面漫画理解正确的是( )①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②法治能够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③有了法治,人们的生活就再无忧了④法治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A.①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2.[教材改编]“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
4.1 夯实法治基础(教学设计)九年级道法上册人教版

九上4.1 夯实法治基础教学设计课题 4.1夯实法治基础单元第二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九年级上册学习目标政治认同:认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正确认识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鉴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信念。
法治观念:了解法律对个人、社会和国家发展的作用,理解法治的本质和特征,增强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自觉弘扬法治精神。
责任意识:自觉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重点法治的要求;建设法治国家。
难点了解改革开放后的法治历程,明确国家法治发展道路,建设法治国家。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视频:电信网络诈骗的危害思考:电信诈骗频发,靠什么来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观看视频回答问题通过热点问题引发学生对法治的思考。
讲授新课一、选择法治道路出示文字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制定背景思考:国家为什么要制定《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播放视频:因电信网络诈骗被捕思考:有了法律制度,就有了法治国家了吗?播放视频:我国五年来制定47部法律阅读文字材料思考问题观看视频思考问题通过阅读文字材料,引导学生认识到要实行法治必须要有“良法”。
通过视频,引导学生认识到法治除了“良法”以外,还需要“善治”。
思考:这些法律的制定有何意义?出示图片:我国法治发展的历程二、描绘法治蓝图出示时间轴:改革开放以来的法治历程自主阅读教材P47-49:说一说依法治国的提出、地位、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总目标、五个体系、十六字方针。
播放视频:建设法治国家结合视频思考:如何建设法治国家?观看视频思考问题观看图片观看时间轴阅读教材内容回答问题观看视频思考问题通过视频,认识到法治对于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意义。
通过观看图片,认识到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才走上了一条探索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道路。
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法治历程通过阅读教材内容,了解法治国家的相关内容。
通过观看视频,进一步理解如何建设法治国家。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4.1夯实法治基础 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第1课时夯实法治基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为什么要实行法治;法治的要求是什么;中国探索法治的进程;法治的作用是什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治进程;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
能力目标:在探究法治的过程中,提升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法治精神,自觉拥护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法治的意义。
教学难点: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观察课本44页插图,想一想:1.这些生活场景背后有哪些默默付出的公职人员?2.在这些公职人员辛勤付出的背后,究竟是什么保证社会生活安全、有序、自由?引导总结: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夯实法治基石”。
二、新课讲解(一)选择法治道路1.问题:什么是法治?引导总结:法治就是依法治理。
2.思考:为什么要实行法治?引导总结:⑴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
⑵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3.探究与分享:我国十分重视未成年人保护,制定并颁布了多部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法律。
请你和同学一起查找相关法律规定,把你印象最深的法律条文摘录在下面横线上。
法治与我们息息相关。
请你结合上述法律规定,说说法治与你有什么关系。
你对良法是怎么理解的?引导总结: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4.观课本46页插图思考:人治和法治的区别在哪儿?引导总结:有法律制度不等于有法治。
善治就是良好的治理。
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5.问题:法治的要求是什么?引导总结: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
6.观课本47页相关链接思考:从两位领导人的讲话中你获取了什么信息?引导总结:法治的重要性:(1) 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4.1《夯实法治基石》教案

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第1课时夯实法治基石【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和认识法治的含义、要求、作用及意义,知道全面依法治国的新蓝图。
2.能力目标:提高和增强学生依法办事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主人翁意识,关心国家的法治生活和法治建设;树立法治意识、依法办事意识、依法律己意识;认识法治的重要性,自觉维护法治权威。
【教学重点】选择法治道路【教学难点】描绘法治蓝图【教学环节】一、漫画导入【多媒体呈现】教师点拨:漫画一和漫画二共同说明了法律和法治的重要性。
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实行法治既需要实行良法之治,也需要实行善治。
我们要夯实法治之基,凝聚法治共识,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二、探究新知(一)选择法治道路活动1 名言赏析【多媒体呈现】国不可无法,有法而不善与无法等。
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
立法以典民则祥,离法而治则不祥。
国无常强,无常弱。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问题:(1)以上材料共同强调了什么的重要性?(2)你认为什么是法治?法治有什么重要作用?要求:小组内互相交流并讨论探究达成共识。
教师小结:法治能够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法治对实现强国富民,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多媒体呈现】 1.法治的含义2.法治的作用活动2 问题探究【多媒体呈现】材料一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坚持立改废释并举,着力提高立法质量,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充分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截至2017年1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闭幕,本届人大常委会共完成立法规划中的62件立法项目,包括已通过的50件以及正在审议的12件。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4.1 夯实法治基础 教案设计

2019年部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教案
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
3.总结: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①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②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3.重践行--落实法治行动
结合本节所学,组内合作:说一说,为建设法治中国你能做些什么?做好笔记,并且背
会
成目标2
情感升华,达
成目标3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懂得了。
达标检测作业布置必做基础题:练习册选择题。
提能习题:练习册非选择题
板书设计
要教学反思
德育安全教育法治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过去和现在所做的都为未来奠定法治基础,这个过程需要我们每个人努力夯实。
我们青少年也为法治中国出一份力,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第1课时 夯实法治基石》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第1课时夯实法治基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第1课时夯实法治基石》的主要内容有:了解我国法治建设的基本情况,掌握法治的核心要素,理解法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推进法治建设。
本课时内容是对法治的深入探讨,旨在使学生认识法治的重要性,树立法治观念,从而自觉遵纪守法。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治观念,对法治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法治的内涵和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需要通过本课时的学习进一步强化。
此外,学生可能对现实生活中法治实践的具体案例感兴趣,但可能缺乏系统的法治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法治建设的基本情况,掌握法治的核心要素。
2.使学生理解法治的重要性,树立法治观念。
3.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法治思维,自觉遵纪守法。
四. 教学重难点1.法治的核心要素。
2.法治的重要性。
3.如何推进法治建设。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法治的重要性和实践。
2.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法治案例资料。
2.制作课件,展示法治核心要素和重要性。
3.准备讨论题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我国法治建设的一些成果,如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法治观念的普及等,引起学生对法治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法治的核心要素,如法律、法治精神、法治体制等,并通过课件详细解释这些要素的内涵和作用。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案例分析法治的重要性。
讨论题目可以是:“法治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如何在生活中践行法治”等。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强调法治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明确自身在法治建设中的责任和义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41《夯实法治基石》教学设计.docx

4.1夯实法治基石学标教目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实行法治的意义,法治的要求,法治的进程;理解掌握良法治与善治;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能力目标: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法治意识,依法办事,自觉维护法治的权威。
重点法治的意义。
难点理解法治的重要意义。
课时计划1课时实际完成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i 新课利用电视剧《人民的民义》小官巨贪的事例导入新课。
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展示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实行法治的意义,法治的要求,法治的进程;理解掌握良法治与善治;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2.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树立法治意识,依法办事,自觉维护法治的权威。
学习重点:法治的意义。
学习难点:理解法治的重要意义。
阅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开展下面环节。
三、自主学习学生先根据导学案自学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然后教师进行重要知识点进行讲解强调。
1.选择法治道路(1)法治,意味着。
(2)追求并奉行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
法治要求实行之治。
有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法治,法治还要求实行。
(3)1840年,一些中国的仁人志丄逐渐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制度。
变法改革,成为、的必然选择。
(4)法治是现代政文明的,是发展、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的有效方式。
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2.描绘法治蓝图(1)党的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2)社会因法治而。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
党的全会对新时期中国法制建设做出了新的战略部署,绘就了中国法治。
(3)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独立完成问题,并初步记忆。
通过自学了解课本的大致内容。
学生先讨论,后讲解。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4.1《夯实法治基石》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4.1《夯实法治基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夯实法治基石》是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话题。
本节课主要围绕法治的概念、意义、基石等内容展开,旨在让学生了解法治的重要性,认识到法治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教材通过理论阐述、案例分析、活动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法治、尊重法治、践行法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法治观念,但对法治的深层次理解尚有不足。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法治现象较多,但系统地掌握法治知识的能力尚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治的概念、意义和基石,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2.培养学生尊重法治、践行法治的良好习惯。
3.引导学生运用法治观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法治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法治的概念和意义。
2.法治基石的作用和重要性。
3.运用法治观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法治的意义和基石。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活动法:引导学生参与法治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法治实践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法治案例,用于课堂分析。
2.制作课件,展示法治基石的相关图片和知识。
3.准备法治实践活动材料,如模拟法庭、法治知识竞赛等。
4.准备时间:约1小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过的法治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法治基石的相关知识,如法治的概念、意义、基石等。
同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法治的重要性。
3.操练(2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法治实践活动,如模拟法庭、法治知识竞赛等。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4.1《夯实法治基石》示范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4.1《夯实法治基石》示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夯实法治基石》这一章节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法律的涵义、我国法律的重要性以及法律的作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理解法律对社会的重要性,认识到遵守法律的必要性,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法律意识,但对于法律的具体内容和作用还不够了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和活动来深入理解法律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的涵义和我国法律的重要性。
2.让学生理解法律的作用,认识到遵守法律的必要性。
3.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的涵义和我国法律的重要性。
2.法律的作用和遵守法律的必要性。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重要性。
2.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入理解法律的作用。
3.情境模拟法: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体验遵守法律的必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法律案例材料。
2.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情境模拟的场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真实的法律案例,让学生思考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关于法律涵义和法律重要性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法律的定义和作用。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教材中的案例,分析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并通过提问方式检查他们的理解程度。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情境模拟,模拟生活中遵守法律的情景,从而增强他们遵守法律的意识。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法律的重要性和遵守法律的必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关于法律作用的思考题,让学生回家后思考并在下一节课分享。
8.板书(5分钟)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0分钟,巩固10分钟,拓展10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夯实法治基石》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选择法治道路
1.法治的作用
阅读P44运用你的经验,看图思考:
(1)在这些生活场景背后有哪些默默付出的公职人员?
(2)结合所学法律知识,比一比:我所知道的法律名称。
(3)说说我们运用这些法律治理国家有什么意义。
(学生回答交流教师引导)
提示:
(1)有交通警察、行政机关公务人员、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人员、法官、检察官等等。
(2)《道路交通安全法》《行政法》《食品安全法》《诉讼法》
(3)①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②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③法治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2.法治的要求是什么
“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
”
问:这句话何意?说明什么道理?
教师:出自《商君书·定分》。
命:生命。
这句话的意思是:法令,是百姓生存的根本,是治理国家的基础。
实行法治的前提:要有法
作者留言:
您好!非常感谢!您浏览到此文档。
为了提高文档质量,欢迎您点赞或留言告诉我该文档的不足之处,以便于作者对该文档进行完善优化,在此本人深表感谢!祝您天天快乐!谢谢!。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4.1《夯筑法治基石》精品教案

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第一框夯实法治基石知识目标1.知道法治的作用及要求。
2.了解我国重视法治建设的标志。
3.知道如何建设法治中国。
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能提高对法治作用的认识水平。
2.热爱中国共产党,增强对党在推进依法治国和建设法治中国中作用的认识。
3.通过对建设法治中国的学习和认识,能从不同角度、领域为法治中国建设献计献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领导。
2.增强对我国法治建设和要求的认识,支持我国的法治建设事业。
3.树立法治观念和意识,做一名尊法守法护法用法的中国人。
重点1.法治的作用及要求。
2.如何建设法治中国。
难点1.法治的作用的理解和认识。
2.如何建设法治中国。
教师准备:1.精心制作教材上相关情景幻灯片。
2.认真备课,设置上课提问。
学生准备:1.预习新课中的探究问题。
2.准备新问题在课堂上师生互动环节提问探讨。
一、图片导入,场景激趣教师幻灯片展示两个词语:法治和人治教师提出问题:什么是法治?什么是人治?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进行小结。
教师总结:法治与人治是根本相对立的,是不同的治国理念。
人治强调个人权力在法律之上,而法治理念正好与其相反。
要法治就不要人治,要人治就没有法治。
但要强调,国家依靠法治并不是不要依靠人的力量和人的作用,因为再好的法律与制度都需要人来实现与执行。
但是,不可以将“人的作用”与“人治”相等同,两者是根本不同的概念。
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框架。
大到国家的政体,小到个人的言行,都需要在法治的框架中运行。
对于现代中国,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才是真正的法治。
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既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法治的面纱,学习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今天我们学习第一框《夯筑法治基石》。
二、问题导读,新知探讨(一)选择法治道路1.选择法治道路的原因教师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44页“运用你的经验”,思考回答问题:(1)认真观察这些图片,找一找:这些生活场景背后有哪些默默付出的公职人员?(2)这些公职人员辛勤付出的背后,究竟是什么保证社会生活安全、有序、自由?教师请学生回答后作出小结。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4.1 夯实法治基础 教案设计

4.1 夯实法治基础【教学目标】1.体会法治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认同法治价值观。
感受法治中国的进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信念。
2.正确看待法治中国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3.了解法治的内涵,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知道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
【教学重难点】重点:法治的意义。
难点:法治中国的建设。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视频导入:观看高铁霸坐视频回答:他们之所以敢于霸坐,有恃无恐,是因为什么呢?学生积极回答。
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时常遇见这种人,“我就不道德,你能把我怎么样”。
可见,社会秩序的维护,仅靠道德的力量是不够的,我们必须依靠法律来治理国家。
让我们走进今天的新课《建设法治中国》,学习第一框《夯实法治基石》。
二.合作探究:(一)选择法治道路1.齐读教材P45第一自然段,找到法治的含义和作用,并用笔画出来。
2.阅读教材P45“相关链接”,说说亚里士多德是如何定义“法治”的。
3.教师:在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中,包含着一个重要的内容:良好的法律。
请大家回答,什么是良法?学生: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4.阅读教材P46“阅读感悟”答案提示:人治:建立在个人专制和独裁的基础上,最高统治者凌驾于法律之上,具有随意性、多变性、不平等性。
法治:强调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不因领导人的变更而废止,法治具有统一性、稳定性、权威性。
教师总结:所以,有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法治,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
5.阅读教材P47“相关链接”,回答:我们为什么要建设法治国家?答案提示: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二、描绘法治蓝图1.教师:我们的法治进程经历了人治——法制——法治的过程,阅读教材P48“相关链接”,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部编人教版)-4.1 夯实法治基石带反思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第1课时 夯实法治基石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法治的意义。
教学难点: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交通井然有序 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食品安全监督 法庭审判思考:(1)在这些生活场景背后有哪些默默付出的公职人员?(2)在这些公职人员辛勤付出的背后,究竟是什么保证社会生活安全、有序、自由?提示:(1)有交通警察、行政机关公职人员、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人员、法官、检察官等。
(2)是法治。
续表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选择法治道路(一)法治对我们社会生活的意义1.教师提问:结合P44“运用你的经验”,感受法治对我们的日常生活的作用,假如没有法治,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提示: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
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二)法治的内涵◆良法1.活动——探究分享P45-46:请你和同学一起查找相关法律规定,把你印象最深的法律条文摘录在教材对应的位置。
2.教师讲述:我国对未成年人的保护特别重视,制定并颁布了多部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法律。
通过搜集整理我们会发现,这些法律从不同角度详细地为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和要求做出规定,这些法律都是良法。
3.材料展示:中国裁判文书网刊登过这样一起案例:女儿尚在娘胎中,父亲因工伤不幸去世。
家人获得工伤保险金后,却并未给女儿留存。
几年后,女儿一纸诉状将母亲等人告上法庭。
民法总则相关条文规定: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的保护,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但是,胎儿出生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思考:结合教材和上述材料可知,民法总则也是一部良法,衡量良法的标准是什么?提示: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夯实法治基石》教学设计

《夯实法治基石》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本框所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法律与秩序”,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3.2“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体会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有赖于每个公民的参与是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
本课是《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二单元第四课的第一框题夯实法治基石。
本课的教学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出法治的主题,阐述法治的内涵,论证法治是中国的必然选择,展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法治进程及中国法治新蓝图,引导学生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学生情况:学生已经学习了八年级下册的教材,围绕“公民与国家关系”的主题,以宪法精神为主线,学习宪法主要内容,学生的公民意识、国家意识、法治意识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强,这为第四课建设法治国家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但学生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法治思维,没有形成坚定的法治信仰。
而本课所讲的法治及全面依法治国给学生提出了更具时代性的法治要求,所以应进一步学习,夯实法治基础。
二、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取启发式教学、情景探究式教学。
采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发学生感悟法治的存在;注重启发性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在理解现象的基础上寻求相应的理论依据支撑;在整体教学设计中渗透法律思维,让学生体会法治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理解法治道路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增强法治观念,自觉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能力目标;:梳理中国法治建设的历程,理解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
知识目标:知道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知道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教学重点:理解法治的两个要求,理解法治的作用。
教学难点:感受我国的法治进程;增强自己的法治意识;自觉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一:图片导入教师提问:这些生活场景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有关系吗?怎样才能有效地减少和制止这些现象呢?(学生观察思考并回答)教师小结:“法治”,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
人教部编版 道德与法治 九年级上册 4.1 夯筑法治基础 教案设计

夯筑法治基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感受中国法治的进程及进步,体会法治的作用,培养法治信仰,坚定法治信念。
2.提高搜集信息的能力,能够辩证思考案件中的现象。
3.理解法治内涵和要求,知道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法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愿意努力夯实法治基石。
难点:法治要求良法善治。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漫谈感受法治古今交通事故处理对比问1:开车时撞到行人,怎么处理?在古时候骑马伤到行人,会怎么处理?问2:通过法治处理比通过人治处理好在哪儿?设计意图:通过轻松的师生谈话引入话题,暖场;初步认识法制、人治、法治的区别,感受到法治好,同时帮学生定位在历史高度。
环节二:历史选择法治——法治的过去学生交流:鸦片战争后,我国各个阶级做出的“反对封建制度”的探索。
小结: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尝试,反映了人民对民主法治的期盼,为法治道路奠定了基石。
中国走法治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设计意图:历史发展看,法治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环节三:探索法治道路——法治的现在案例一:陈女士搀扶摔倒的李奶奶,结果不小心造成李奶奶二次受伤。
李奶奶将陈女士告上法庭,要求赔偿1万余元损失。
1、请同学们组内交流2分钟,组员各自选择一方并将理由简单的写在对应色卡上。
2、学生展示①支持赔的学生阐述理由。
追问:按照《民法通则》的规定,应该赔偿,但是如果赔了会有什么不利的影响呢?②支持不赔的学生阐述理由。
看《民法总则》的条文及修改过程,感受法律体现民主,法律的制定需要人民的参与。
追问1:小组讨论:同样的案件,结果从赔到不赔,法条的修改会带来哪些积极影响?(对受助者、帮助者、社会、国家)追问2:一会儿赔,一会儿不赔,法律不断修改,是不是不够严肃?追问3:如果依据《民法总则》已经做出判决,但是无人履行,如一些“老赖”,会带来什么后果?3、认识法治应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4-1 夯实法治基石》教案教学设计初三优秀公开课

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第1 框夯实法治基础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法治的意义。
教学难点: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法治宣传片问题设置:什么保证了社会生活安全、有序、自由?法律怎样才有意义?提示:法律保证了社会生活安全、有序、自由。
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当人们能够利用法律保护自己,法律才有意义。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选择法治道路知识回顾:法制与法治法制:法律、制度的总称。
法治:国家依法治理的一种状态。
环节一:法治与生活播放视频:法治中国问题设置:观看视频,从公民和社会两个角度探究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提示: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法治对于自己和国家的意义,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
)教师小结:公民角度: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社会角度: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环节二:良法善治播放视频:法治点滴——《我不是药神》。
(提示: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法治中国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问题设置:观看视频,结合你的经验谈谈你对良法善治的理解。
教师讲解:良法与善治的关系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良法是善治的前提,善治是良法的保障。
国无常强,无常弱。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目标导学二:描绘法治蓝图环节三:法治蓝图1.展示图片:(提示:让学生认识到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知道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
4.1夯实法治基础-(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夯实法治基础”教学设计总议题:探究法治如何让网络空间更清朗一、教材分析《夯实法治基础》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四课的第一框题内容,本课内容主要引导学生了解法治含义、作用、要求,展示改革开放后的法治进程,明晰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及如何建设法治国家。
据此,本课选用时政热点中央网信办“清朗·整治‘自媒体’无底线博流量”的素材探究,近年来,不断有博主的无底线博流量被曝光制裁,展示了我国打击相关不法行为的力度,同时也值得探讨为何还有相关视频上架传播,各方应该如何努力共护网络空间更清朗?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在本课的议学中找寻答案。
二、学情分析对于九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对法律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法治”这一宏观概念,还是缺乏具象认知。
学生学习这一课主要存在这样的问题:“法治”知识的理解难度较大架构复杂,比较抽象,以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理解涉及法治的相关素材存在一定困难;学生真实生活比较远,难以引发学生的共鸣和认同感。
因此,本课需要在拉近学生与“法治”相关内容之间做足功夫,所以本课选择切口较小的网络短视频来设计内容。
三、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了解改革开放后的法治历程,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法治观念:增强自己的法治意识,自觉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责任意识:积极做守法公民,增强社会责任感,努力成为法治中国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道德修养: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法治,增强道德法治修养。
四、教材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法治的要求(良法、善治);建设法治国家教学难点:了解改革开放后的法治历程,明确国家法治发展道路,建设法治国家五、教学过程导入:无底线博流量播放视频:网红袁某带着摄影师到某市妇幼保健院假装做尿检,将冰红茶倒入向医生索要的尿检杯后,在尿检台与医生交流的过程中,当着医生的面将尿检杯中的液体喝下。
并将全过程视频发布到短视频平台,迅速引起了20万余名网民浏览、点赞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