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才星教案第五册-8第八课《风在哪里》
诗歌《风在哪里》教案

诗歌《风在哪里》教案第一篇:诗歌《风在哪里》教案大班语言《风在哪里》活动目标:1、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萌发热爱自然的情感。
2、根据诗歌第一段结构特点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尝大胆想象仿编诗歌。
3、理解诗歌内容,完整朗诵诗歌活动重难点:重点:理解诗歌内容,完整朗诵诗歌难点:根据诗歌第一段结构特点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尝大胆想象仿编诗歌。
活动准备:诗歌图谱,树儿、草儿、花儿头饰,“风的现象”视频活动过程:一、猜谜语,激发兴趣抓不住它的身子,看不见它的影子。
小时摇动树枝,大时推倒房子。
二、完整欣赏,理解角色关系1、教师配乐朗诵诗歌。
2、教师提问:诗歌的名字是什么?诗歌里有谁在说话?三、理解诗歌,学习朗诵1、利用图谱学习诗歌的第一部分提问:树儿、花儿、草儿各说了什么(树儿说:当我的枝叶翩翩起舞,那是风在吹过。
风在哪里?花儿说:当我的花朵频频点头,那是风在吹过。
风在哪里?草儿说:当我的身体在轻轻晃动,那是风在吹过。
)理解词汇:翩翩起舞、频频点头、轻轻晃动(启发幼儿用动作表现出来)复述诗歌的第一部分(树儿、花儿、草儿的话)2、结合风在一年四季里给大自然带来变化的图片,引导幼儿进行观察讲述,理解诗歌的最后四段。
提问:春天的风是怎样的风?给大地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夏天是炎热的季节,风会给人们送来什么?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它会收获什么呢?当风吹过的时候,空气中会飘来什么香味?冬季的风是怎样的风?他给大地带来了什么?(幼儿每观察讨论完一幅图片,教师就用诗歌中的语言进行概括小结。
)三、完整朗诵诗歌1、共同朗诵诗歌2、戴上头饰分别扮演树儿、花儿和草儿,共同表演。
四、经验回顾1、观看“风的现象”视频,唤起有关风的经验2、提问: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你怎么知道刮风了?小结:除了从风儿、草儿、花儿哪里知道风来了,我们还可以从〃〃〃〃〃知道风吹过了五、仿编诗歌运用诗歌句式进行仿编(“**说:当我的〃〃〃〃〃,那是风在吹过”的句式仿编)六、自然结束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风的诗歌,还知道了许多风的小秘密,让我们一起去外面探索更多的秘密吧!风在哪里风在哪里?树儿说:当我的枝叶翩翩起舞,那是风在吹过。
2024年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诗歌教案《风在哪里》

2024年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诗歌教案《风在哪里》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朗读《风在哪里》这首诗歌;
2.能够理解诗歌内容,感受其中的意境;
3.能够通过唱歌、表演等方式展示诗歌的意境;
4.激发幼儿对自然的敏感性和对诗歌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
1. 诗歌《风在哪里》
风在哪里,风在哪里,草地和麦子都在摇摆。
风在哪里,风在哪里,树叶和
鲜花都在欢笑。
2. 教学重点
•诗歌的朗读和理解;
•诗歌中的形象意境;
•通过表演展示诗歌的内容。
3. 教学难点
•理解抽象的意象;
•感受诗歌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5分钟)
老师引导幼儿讨论风的特点,通过简单的气氛营造帮助幼儿感受风的存在。
2. 学习诗歌(10分钟)
老师朗读诗歌《风在哪里》,让幼儿跟读,引导幼儿发现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3. 分组表演(15分钟)
老师分组,让幼儿通过身体动作和肢体语言表演诗歌内容,展示诗歌所描述的
意境。
4. 创作活动(10分钟)
引导幼儿自由创作与风相关的绘画或手工作品,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并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5. 总结(5分钟)
老师引导幼儿总结学习内容,并展示幼儿的表演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四、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诗歌教学活动,幼儿在表达和展示方面得到了锻炼,诗歌也成为他们感受自然的一种媒介。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的绘画、手工等活动,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表达欲望。
以上是本次诗歌教学活动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带给幼儿更多的乐趣和启发。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风在哪里》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风在哪里》教学目标1.学会认识和书写生字“风”。
2.了解“风”的概念,认识风的表现形式。
3.探究风的成因和作用,培养孩子们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4.提升孩子们的口语表达和听取能力,练习简单句式。
教学材料1.《风在哪里》童话故事绘本。
2.手指玩具风车。
教学过程热身活动1.师生互动问候,营造愉快温馨的气氛。
2.安排简单的运动,如哑铃运动、跑步等活动,帮助孩子们放松身体,准备学习。
导入环节1.老师向孩子们展示手指玩具风车,让孩子们感受到风的力量。
2.通过提问,引出风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出现的情景。
鼓励孩子们发挥想象力,描述人们在风中的状态。
正文情节1.老师讲述《风在哪里》的故事情节,引领孩子们进入故事。
2.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将孩子们分成不同的角色,演绎故事中的情景,如风在树上吹、风在小草上吹等。
3.配合风车玩具,让孩子们亲身体验风的力量,感受风的不同形态。
语言练习1.老师将风字卡片放在黑板上,并通过拼音教孩子们认识“风”字。
2.让孩子们用颜色笔书写风字,让孩子们记住“风”的形状以及字形的笔画顺序。
3.引导孩子们听故事,提取简单句型,如“风吹了树上的叶子”等,加深孩子们对语言知识的理解。
4.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孩子们练习日常语言表达,如问候、道谢等。
总结归纳1.通过故事和实际体验让孩子们认识风的概念。
2.帮助孩子们学习“风”的成因和作用,培养环保意识。
3.培养孩子们简单的口语表达和听取能力。
4.盘点本节课的收获,鼓励孩子们继续探究风元素。
课后延伸1.时间充裕的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到户外感受风的自然力量,体验风在自然中的奇妙之处。
2.推荐类似的童话故事,如《小红帽》等,让孩子们进一步学习和探究自然元素。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孩子们认识和探究风这一自然元素。
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让孩子们了解风的成因和表现形式,并培养孩子们良好的环保意识。
同时,了解“风”的同时,让孩子们练习简单的口语表达和听取技能,帮助孩子们全面发展。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风在哪里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风在哪里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幼儿能够正确地运用语言描述风的特点。
2.通过尝试不同的感知方式,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感知能力。
3.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培养幼儿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风玩具,图片或卡片,音乐。
2.教学工具:幼儿画板,摇动器具等。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自然风的声音,然后向幼儿提问:“大家听到了什么声音?这是什么声音?”鼓励幼儿回答。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大班教室窗外的树叶,引导他们观察树叶的运动,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看到了什么?是什么在使树叶动呢?”引导幼儿使用他们感知的方式思考。
3.探究(15分钟):教师向幼儿展示风玩具,让幼儿通过观察、摸摸、听声音等方式感受风玩具的特点。
然后教师通过引导问题探究风的特点:“风是什么?我们怎么能感受到风?风是看得见的吗?”鼓励幼儿回答。
4.表达(15分钟):教师展示图片或卡片,让幼儿看图并描述图片中的风的特点。
然后,间接引导幼儿进行语言表达:“风看起来是什么样子的?风的声音是什么样的?”鼓励幼儿进行简单的语言描述。
5.练习(20分钟):a.教师根据幼儿对风的理解,设计游戏环节,例如“风来了”等游戏,让幼儿通过模拟风的感觉和影响,加深对风的理解。
b.教师播放一段轻快的音乐,引导幼儿根据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模仿风的声音和感觉。
边跳舞边感受音乐和风的运动。
6.总结(10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回顾课堂内容,总结风的特点。
并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大家今天学到了什么?你们对风有了什么新的认识?”鼓励幼儿进行简单的总结和表达。
7.拓展(5分钟):教师鼓励幼儿自由活动,让幼儿利用课堂学到的知识和感受,与同伴互动,分享他们对风的理解和体验。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幼儿感知风的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感知能力。
通过活动和游戏的形式,让幼儿根据旋律和节奏模仿风的声音和感觉,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中班语言《风在哪里》的教案

中班语言《风在哪里》的教案教案:中班语言《风在哪里》一、教学目标:1.学习认识并正确朗读《风在哪里》这篇童话故事。
2.通过故事的讲解使孩子们了解风的特点和作用。
3.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准备:教学媒体:教学PPT教学工具:风车、风筝、农时标牌教学材料:《风在哪里》绘本、贴纸、海报纸、精美图片三、教学过程:1.热身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风车的图片,并与孩子们一起探讨:“风轻轻地吹啊吹,风轻轻地转啊转,你们看过风吗?风可以帮我们做什么呢?”引导孩子们积极思考,激发他们对风的好奇心。
2.导入新课(10分钟)教师出示一张描绘风的图片,然后播放一段片段,让孩子们感受到风的声音和画面。
然后教师带着孩子们一起读《风在哪里》这个题目,引发孩子们对风在哪里的思考。
3.朗读故事(15分钟)教师用生动活泼的语调,认真有趣地朗读《风在哪里》这篇童话故事。
在故事中,教师可以适时停顿,引导孩子们思考风的去向和作用。
4.拓展阅读(20分钟)教师利用PPT播放相关风的图片,与孩子们及时讨论风的形态和特点。
然后给孩子们分发风筝玩具,鼓励他们在室外放风筝,了解风的力量。
同时,教师也可以给孩子们看一些通过农时标牌了解风向的图片,引导他们探索风的方向。
5.情感活动(15分钟)教师带领孩子们进行手工活动,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风车。
教师先向孩子们展示一个风车的样例,然后逐步向他们解释制作的步骤。
学生们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颜色和形状,并用贴纸粘贴和画笔涂鸦,最后制作出一个精美的风车。
6.总结回顾(5分钟)教师与孩子们一起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通过提问巩固和检查孩子们对故事的理解。
同时鼓励孩子们多去观察和思考大自然的奥妙和变化。
四、教学延伸:2.室外探索:教师可以组织孩子们到室外,观察风的表现形态,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玩转风信子:教师可以组织孩子们在室内或室外玩转风信子,让他们通过亲身体验,感受风的力量和方向。
《风在哪里》教学设计

《风在哪里》教学设计(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演讲稿、合同范本、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speech drafts, contract templates, personal experiences, policy docu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风在哪里》教学设计《风在哪里》教学设计(精选12篇)《风在哪里》教学设计篇1活动名称:大班探索活动《风在哪里》活动目标:1、观察刮风的现象、感受风的存在。
大班语言优秀教案《风在哪里》(精选11篇)

•••••••••••••••••大班语言优秀教案《风在哪里》大班语言优秀教案《风在哪里》(精选11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语言优秀教案《风在哪里》,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语言优秀教案《风在哪里》篇1活动目标:1、指导幼儿有感情的朗诵诗歌2、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语言3、引导幼儿运用掌握的词汇和以有的经验,进行仿编活动通过游戏识字,进一步培养幼儿对文字符号的敏感性。
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读一些汉字。
活动准备:一、课件:1、范文:风在哪里配乐(朗诵时用)2、隐藏文字的范文。
隐掉“翩翩起舞”“频频点头”“大地”“凉爽”“果香”“银装”幼儿讲对了,字能显出来,并有一句赞扬的话。
3、风的声音风的图象资料:风吹彩旗,风吹风筝,风吹风车,风吹水面,风吹白云,风吹烟囱|等等。
4、句式:风在哪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是风在吹过5、句式能填入幼儿创编的诗句开汽车的音乐二、实物:风车,风铃,风筝,彩旗字卡:风车,风铃,风筝,红旗,白云,小河,帆船,纸图片:风吹小河,风吹女孩头发,风车,风筝,彩旗,风吹白云,风吹衣服,风吹窗帘,风吹烟囱,风吹纸片活动过程:(一)引导幼儿有感情的朗诵诗歌1、前些天,我们学了一首诗歌,看,它叫什么?(点课1)2、我们一起来读一遍(点评:小朋友读的……)3、怎样朗诵这首诗歌,诗歌就更美了?引导幼儿从声音动作,表情,配乐四方面谈(点评:小朋友想的办法……)4、让我们找个空位子,用刚才说的方法,把诗歌朗诵给后面的老师听(点课2)幼儿朗诵完了点评:小朋友朗诵的……(二)游戏:找字宝宝诗歌里的字宝宝听了大家的朗诵很高兴,它们想和小朋友玩捉迷藏,有的字宝宝躲起来了,仔细看一看,哪些字宝宝不见了?(点课3)比一比谁找的快又对。
个别幼儿找到了字,集体检察一下:他找对了吗?我们读一读游戏结束时点评;小朋友们真能干,把字宝宝都找到了,字宝宝都爱跟你们交朋友。
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风在哪里》

教案名称: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风在哪里》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理解故事内容,了解风的特点。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故事主题:《风在哪里》2. 故事大意:故事讲述了一阵风四处游荡,遇到了各种事物,找到了自己的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感受风的特点。
2. 难点:培养幼儿观察事物、想象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具:故事课件、风的声音音频、图片等。
2. 环境: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风的声音,让幼儿听并进行模仿。
2. 讲述故事:通过课件展示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风。
3. 讨论:让幼儿谈谈对风的认识,风的特点。
4. 观察与想象:展示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想象风在这些场景中的样子。
5. 活动延伸: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关于风的小作品,如风车等。
6. 总结与反思:让幼儿谈谈在活动中的收获,以及对风的进一步认识。
教学反思:本次活动中,幼儿对风的特点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观察能力和想象力也得到了锻炼。
但在活动延伸环节,部分幼儿表现出动手能力较弱,下次活动可以适当增加亲子互动,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在讨论环节,可以更多地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情况,是否积极回答问题、参与讨论。
2. 观察与想象能力:评估幼儿在观察图片、想象风在不同场景中的表现。
3. 动手能力:评价幼儿在活动延伸环节制作风车等小作品的质量。
七、教学方法1. 直观展示:通过课件、图片等直观教具,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2. 讨论法: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3. 实践活动:让幼儿动手制作小作品,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播放风的声音,引发幼儿对风的兴趣。
2. 讲述故事:通过课件展示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风。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风在哪里》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风在哪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材,以《风在哪里》为主题,通过诗歌的形式,让幼儿了解风的特征和风的作用。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诗歌的朗读、单词的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解释等。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风的认知,了解风的特点和作用。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技巧。
3. 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通过诗歌学习,了解风的特征和作用。
难点:让幼儿能够用语言表达自己对风的理解,培养幼儿的朗读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教学课件、风的声音录音、图片等。
学具:画笔、画纸、手工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风的声音,让幼儿感受到风的存在,引导幼儿说出风的特征。
2. 诗歌朗读:让幼儿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意义,引导幼儿表达自己对风的理解。
3. 单词解释:通过图片和实物,让幼儿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汇,如“风”、“在哪里”等。
4. 随堂练习:让幼儿用自己的话描述风的特点和作用。
5. 手工制作:让幼儿用手工材料制作风的模型,加深对风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诗歌的《风在哪里》和课堂关键词汇,如“风”、“在哪里”等。
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向家人朗读诗歌《风在哪里》,并用自己的话描述风的特点和作用。
2. 请幼儿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画出自己看到的风景,并和家人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诗歌的形式,让幼儿了解风的特征和作用,课堂上幼儿积极参与,表现出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幼儿的朗读技巧。
在课后,可以引导幼儿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培养幼儿对自然的关注和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引入环节引入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课堂参与度。
在本节课中,通过播放风的声音录音,让幼儿感受到风的存在,引导幼儿说出风的特征。
这一环节的设计能够有效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风在哪里》教案及反思

5、当孩子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时我也不能很好的处理,要么一带而过,回答比较牵强,要么就好~好~的敷衍掉。
对于以上存在的不足,我觉得一个还是经验不足,我需要多上些课作为训练,相信以后处以这些问题时能更成熟和稳重;第二自己的知识储备还是很不够的,还需看更多的别人的教学活动和评论,并且要学会总结从中提炼出能为我所用的东西,这样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
集体或小组活动计划
第10周
周四上午分组
4月28日
活动名称
风在哪里?
成长目标
1、欣赏诗歌,感受春天的风给人的感觉。
2、借助图片和音乐道具,发挥自己的想象感受春风。
3、深一步了解这首诗歌的句子结构、用词,根据诗的意境提出风还有可能在哪,进行诗歌创编。
重点
从诗歌的欣赏中学会体会诗歌的情景,发挥自己的吹云向前、吹着柳树······
老师在小朋友边答边拿出相应图片。
二、梳理诗歌内容,分析诗歌结构
1、将所示的图片内容按先后顺序排列起来,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2、说明这是春天的风,分析春天风的特点,根据幼儿自身的经验想象诗歌内容。
三、诗歌创编
1、由幼儿根据对这首诗的理解,提出这风还可以吹到什么地方,吹了什么
问题分析:(我的反思)这是我第一次上语言这种集体教育活动,虽然之前看有经验的老师上过,看学姐上过,也听过对于语言课的课评,但还是不够深入吧。这次从选活动材料到设计教案、写教案,准备教具到上课都是自己亲自做的,才体会到像语言这种集体教学比上学期的区域活动和体育游戏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的,它要考虑的方面更多。接下去我将对这次教学活动在实施过程中结合指导老师的课评对自己做一个反思。
语言活动教案:风在哪里

语言活动教案:风在哪里语言活动教案:风在哪里1活动目标:1、在幼儿对风有感性基础上,了解风的自由,感受诗歌的美。
2、激起编诗歌的愿望,尝试使用诗歌的语言来进行创编,鼓励幼儿能在同伴面前大胆表现自己。
活动重点:幼儿能够感受诗歌的优美的意境。
活动难点:幼儿尝试使用诗歌的语言来进行创编,鼓励幼儿能在同伴面前大胆表现自己。
活动准备:1、课件诗歌情景图(花儿、红旗、风筝)等。
2、歌曲《郊游》磁带和轻音乐。
3、在孩子郊游时开展过“寻找风”的活动。
4、幼儿每人一支记号笔,白纸若干。
5、实物:风铃、风车、气球、扇子等。
活动过程:一、幼儿随着歌曲《郊游》的音乐进入活动室。
二、教师与幼儿谈话:上个星期五,我们去干吗了?你们开心吗?你们与我去寻找了谁?你们发现风在哪里?你是怎么知道?”(老师引导孩子回忆郊游找风的情景,说说眼睛看到的和身体感觉到的。
)老师小结:风儿在哪里,原来风儿到处都有,它吹遍每一个地方。
三、欣赏诗歌,感受诗歌的美。
1、老师介绍:老师这儿有一首诗歌说的就是风儿,你们听一听风儿在哪里呢?2、老师有感情地朗诵诗歌一遍,提问:你们听见诗歌里的风儿在那里?3、老师展示课件诗歌情景图,引导孩子欣赏诗歌,提问:这次你们听见诗歌里的风儿在哪里。
谁告诉你的?它怎么说的?(引导孩子运用诗歌里的语言来回答。
)4、帮助幼儿体会诗歌里的情趣,“为什么红旗说风儿是它的好朋友?”“为什么花儿说当我轻轻跳舞的时候,风儿正从我的身边走过?”“为什么风筝说当我轻轻往上飞的时候,风儿和我一起玩耍?”引发幼儿讨论。
5、看图完整讲述诗歌。
(可以和幼儿一起随着音乐讲述。
)6、师:“我们还可以用什么东西来替代诗歌里的花儿、红旗、风筝?”(引导幼儿再次熟悉诗歌的语言和格式,为幼儿自己编讲打基础。
)三、创编诗歌。
1、老师出示风铃(或是风车、气球等),当老师煽动扇子,幼儿听到风铃叮当响时,提问:风儿在哪里?风铃会怎么说?请小朋友来编一编。
2、欣赏同伴编的`诗歌:我们听一听哪一个小朋友编得诗歌最好听?(老师引导孩子对编讲的语言进行分析,鼓励孩子用诗歌的语言进行创编。
风在哪里教案

风在哪里教案《风在哪里》教案一、教材分析:本教案针对小学1-3年级的学生的读物《风在哪里》进行教学设计。
该故事描绘了一个小男孩小风的奇幻冒险,充满浪漫和想象力,适合儿童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生能正确朗读故事中的生词和短语。
(2)学生能理解故事情节,能筛选和归纳故事中的关键信息。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归纳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阅读这个故事,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学生能理解故事情节,能筛选和归纳故事中的关键信息。
(2)学生能正确朗读故事中的生词和短语。
2.教学难点:学生能运用故事中的语言表达,进行创造性的想象和表达。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进行简单的问答活动,提问学生们对风有什么了解,引起学生对风的兴趣,激发学生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2.阅读故事:(10分钟)学生们独立阅读故事,并在读完后,回答一些相关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3.整理故事情节:(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们梳理故事情节,让学生们将故事中的重要信息记录下来,可以使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让学生们归纳总结所读到的关键信息。
4.语言表达活动:(20分钟)(1)教师给学生一些关键词汇,比如飞翔、自由、悠闲等,让学生们发挥想象,用这些词汇写一段短文,描述他们自己在自由飞翔的感觉。
(2)学生们互相交流自己的作文,欣赏和学习别人的优点。
5.填空练习:(15分钟)教师设计一份填空练习,让学生根据故事内容填写适当的词汇,检验学生对故事的理解程度。
6.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进行总结,激励学生了解更多有关风的知识。
五、教学反思:该教案主要针对《风在哪里》一文进行针对性的汉语阅读训练,通过对故事情节和关键信息进行梳理和归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通过语言表达活动,帮助学生们发挥想象和创造能力,并通过填空练习来检验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程度。
风在哪里》教案

风在哪里》教案1.了解儿童文学作品《风在哪里》中传达的核心信息。
2.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1.课文解读: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2.语言运用:研究文中一些特定词汇和表达方式。
3.阅读理解:通过阅读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创作表达:引导学生参与创作类似的短篇故事。
1.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和核心信息。
2.研究一些与风有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1.故事导读法:通过讲述故事情节引起学生的兴趣。
2.合作研究:鼓励学生合作进行语言运用和创作练。
3.个人思考: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表达对故事的理解。
1.导入(5分钟)引起学生对风的好奇心,唤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风是怎么来的吗?风都有什么特点?2.故事解读(10分钟)指导学生阅读故事《风在哪里》。
向学生解释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
3.语言运用(15分钟)提醒学生注意文中与风有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引导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语言运用练,如造句、对话等。
4.阅读理解(15分钟)给学生分发阅读理解题目并指导学生阅读题目内容。
让学生独立完成题目,并进行讨论和思考。
5.创作表达(15分钟)给学生一个类似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合作进行创作。
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创造的语言来表达故事。
6.总结(5分钟)总结今天学到的关于风的知识和故事的核心信息。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1.观察学生在阅读理解和语言运用中的表现。
2.收集学生的创作作品并评价其创意和表达能力。
3.与学生进行个别交流,了解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收获。
1.《风在哪里》故事文本。
2.黑板、彩笔。
3.阅读理解题目。
1.鼓励学生进行更多关于风的探索和观察,可以进行户外实践活动。
2.引导学生阅读其他儿童文学作品,进一步培养阅读兴趣。
3.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作品,鼓励他们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风在哪里

幼儿大班语言教案风在哪里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有感情的朗诵诗歌,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
2、让幼儿理解诗歌的语言并结合已有的经验,进行仿编活动。
3、培养幼儿对文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歌的语言并结合自己观察到的事物进行仿编活动。
能够用比较完整的语言、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
活动准备:课件花、草、树场景风的头饰音乐等活动过程:一、谜语导入,引发幼儿学习兴趣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大家猜猜它是什么?看不见来摸不到,四面八方到处跑,跑过江河水生波,穿过森林树呼啸。
2、大家见过风娃娃吗?你没见过我也没见过,但是它从我们身边走过的时候我们会感受到或者能听到它的声音。
3、谁能模仿一下风的声音?4、教师小结:风都是空气流动形成的,自然界里,不同地区,不同季节有各种不同的风。
那风在哪里呢?让我找一找?哎,我找到了。
二、学习诗歌(观看多媒体课件)1、教师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提问:谁能说说这首诗的名字叫什么?诗歌里问:“风在哪里”?有谁回答了这个问题?它们是怎么说的?3、引导幼儿理解诗歌的语言(观看多媒体课件)(1)看画面,理解学习第一部分提问:A、风在哪里?树儿说了什么?理解“翩翩起舞”。
是谁让树儿的枝叶“翩翩起舞”?启发幼儿用动作表现。
B、理解“频频点头”启发幼儿用动作表现。
C、理解“轻轻晃动”,启发幼儿用动作表现。
D、为什么说风就在我们身边?把这一部分连起来朗诵一遍。
(2)看画面理解学习第二部分。
提问:A、xx,为什么说风吹绿了大地?B、夏天里,为什么说风送来了凉爽?C、xx,为什么说风飘来了果香?D、冬天里,为什么说风带来了银装?(3)师幼一边做动作,一边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风在哪里教案

风在哪里教案教案名称:追风的秘密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风的形成原因和特点;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3.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a. 教师通过提问引入课题:“大家有没有感受到风是从哪里来的?有的同学可以分享一下自己的观察。
”b. 学生分享观察结果,并逐渐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2. 理论知识讲解(10分钟)a. 教师简要介绍风是气体的运动,介绍风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b. 讲解风的形成原因:温度差异、气压差异、地球自转等。
c. 讲解风的特点:风有速度和方向,不同地方风的方向和速度可能不同。
3. 实验探究(20分钟)a. 学生分小组,每组准备一个小风车模型,可以使用纸、吸管和轴承等材料制作。
b. 让学生在不同位置和环境下观察风车的转动情况,并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c. 学生根据观察结果,思考和讨论风的来源,这些观察结果与理论知识是否相符。
4. 实验结果分享和总结(10分钟)a. 小组代表分享实验结果和自己的思考。
b.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风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5. 拓展练习(10分钟)a. 学生完成一道选择题或填空题,巩固所学内容。
b. 教师解答学生疑惑并进行相关知识的补充说明。
6. 结课(5分钟)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学习收获,鼓励学生多观察和思考。
b. 学生课下自主探索风的更多知识,如何利用风能等。
注意事项:1. 实验中要注意安全,提醒学生注意操作规范;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观察结果;3. 针对学生的不同能力层次,进行差异化指导和问答。
风在哪里教案

风在哪里教案【教案】风在哪里【教学目标】1.帮助幼儿理解风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培养幼儿的感知和体验能力,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1.使幼儿理解风的形成和运动的原理。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大型风车、风筝、羽毛、小球、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5分钟)1.教师向幼儿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见过风吗?风是什么样的?”2.引导幼儿观察窗外的树叶和草,询问幼儿:“现在树叶和草在动,你们知道是什么使它们动起来的吗?”3.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引出本课的主题:“对哦,是风让树叶和草动起来的。
那么,风在哪里呢?”二、展示风车和风筝(10分钟)1.教师展示大型风车并解释其构造和作用。
2.让幼儿靠近风车,感受风车旋转的风力。
3.教师展示风筝并解释其构造和作用。
4.让幼儿手拉风筝线,感受风筝受到的风力。
三、实践活动(15分钟)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球的实验。
幼儿手持小球,站在风车和风筝旁边感受风的力量。
2.教师引导幼儿思考:“风从哪里来的?风的力量是怎样的?”3.教师带领幼儿发现风的运动轨迹。
“大家仔细观察,风经过什么东西后,我们才发现它的存在呢?”4.教师展示风在树林中挤压叶子和枝干的现象,并引导幼儿观察。
5.教师展示风在空地上吹走羽毛的情况,并引导幼儿思考。
6.教师和幼儿一起制作风车和风筝,让幼儿亲身感受风的运动和力量。
四、总结归纳(5分钟)1.教师带领幼儿回顾课堂上的实践活动和实验。
2.教师总结:“风是空气的运动。
它经过树林、草地等物体的时候,会影响这些物体。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这些影响来判断风的存在。
”3.引导幼儿思考问题:“风为什么能吹动树叶和草?”“为什么风可以捏住羽毛?”等。
五、巩固练习(10分钟)1.教师带领幼儿观察课件中的风的示意图,并解释其中的现象。
2.教师提问幼儿:“当你们离开大风时,你们的感觉是什么?”“风让你们有什么感觉?”3.教师提供一些风的图片,让幼儿自由发挥、涂鸦表达自己对风的理解。
风在哪里 语言教案

风在哪里语言教案教案标题:《风在哪里》语言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风在哪里》这篇文章,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相关的语言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中的语言表达和意义。
2. 运用所学语言知识,描述风的特点和作用。
3.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教学准备:1. 《风在哪里》这篇文章的复印件。
2. 黑板、彩色粉笔或白板、马克笔。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请学生观察窗外的树叶、旗帜等是否在动,引导学生思考这种现象的原因。
2. 引导学生回忆并讨论风的特点和作用。
Step 2:阅读理解(15分钟)1. 分发《风在哪里》这篇文章的复印件给学生。
2. 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然后回答相关问题:a. 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b. 风是如何形成的?c. 风的作用有哪些?d. 你对文章的理解有哪些?Step 3:语言运用(20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风的特点和作用,并给予必要的指导。
2. 学生根据讨论的结果,运用所学语言知识,描述风的特点和作用。
可以使用形容词、副词等进行描述。
3. 学生分组合作,互相交流并给予反馈。
Step 4:练习与拓展(15分钟)1.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自然现象(如:雨、雪、阳光等),讨论该自然现象的特点和作用,并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描述。
2. 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
Step 5:总结与评价(5分钟)1. 请学生总结今天所学的内容,并进行简单的自我评价。
2. 教师进行总结,并给予必要的评价和指导。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自然现象进行描述,如:云、月亮等。
2. 学生可以进行写作活动,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自然现象的文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理解、语言运用和合作交流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相关的语言知识和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才星教案第五册-8第八课《风在哪里》第八课《风在哪里,》
课时安排:2课时
课时分配:第一课时:一、二、三
第二课时:四、五、六
第一课时
一、活动目标:1.学习基本功:记忆训练,增强秩序感
2.学习散文诗,并按照朗诵要求进行诗歌朗诵。
3.自我表达:学会用形容词进行简单描述。
二、活动重点:学习散文诗,并按照朗诵要求进行诗歌朗诵。
三、活动难点:记忆训练
四、活动准备:塑料袋、报纸、棉花若干
五、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们好~我听说口才星××班的小朋友都很聪明而且记忆力很强,所以我要考考你
们,敢接受我的挑战吗,
2、小朋友全体起立,我们进行记忆训练---自由回忆法,老师说口令,小朋友们做动作
第一个命令:小朋友像解放军走上台
第二个命令:用响亮的声音自我介绍
第三个命令:找到好朋友,说句鼓励的话。
3、小朋友们果然很厉害,现在我邀请声音最响亮的小朋友来当小老师喊口令
4、现在老师说一个谜语,看谁最先猜出来。
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
花儿见它点头。
(谜底:风)
(二)基本功训练
1、对,今天做客口才星魔法课堂的嘉宾就是——风
小朋友们见过风吗,你们在哪里见过风,——电风扇里有,吹风时树会摆…… 2、现在我们一起玩游戏——风来了,我是谁,
3、六个小朋友手拉手围成圆圈,边走边拍手说
“风来了,风来了,我是谁,”小朋友做出自己的动作,并依次描述自己是吹风时的什么
动作-----我是麦苗、柳树、棉花、红旗……
4、总结:小朋友表现的不错,今天老师将小朋友玩的风的游戏编成了一首散文诗歌,你们
想听吗,
(三)学习儿歌——《大白鹅》(要求教师表演儿歌要声情并茂并结合上台法)
风在哪里
风在哪里,
树儿说:
当我的枝叶翩翩起舞
那是风在吹过
风在哪里,
花儿说:
当我的花朵频频点头,
那是风在吹过。
风在哪里,
草儿说:
当我的身体轻轻晃动,
那是风在吹过。
风在哪里,
风就在我们身边。
春天,它吹绿了大地,
夏天,它送来了凉爽,
秋天,它飘来了果香,
冬天,它带来了银装。
1、散文诗歌叫什么名字——《风在哪里,》。
2、我们也来学一学吧,我们边说边做动作,请小朋友起立。
(学习诗歌歌1-2遍)
3、诗歌学会了,让我们拿出图卡宝宝,看看上面的画面和我们刚才模仿的一样吗, (四)看图说话——我敢说
1、老师给每人发图卡
2、小朋友都看到了什么,——柳枝、燕子、花儿、云朵
3、你们喜欢风吗,为什么,……喜欢,因为可以放风筝
4、你们都在什么时候感受过风呢,——穿裙子时,会飘起来、头发也会飞起来……
5、小朋友都很善于观察生活,你们看老师还带了什么朋友,(报纸,塑料袋,棉花)
6、现在我们就要和他们一起到操场上做游戏~听清楚老师的要求:小朋友分三组,每组人
手拿一种新朋友,老师说交换时,各组进行朋友交换;小朋友们用手中的新朋友到操场
上寻找风,最后请小队长代表分享你们找到的风。
(强调安全)
7、三分钟交换一次,交换两次即可。
、小朋友们集合~请所有小朋友手拉手围成大圈。
8
9、小朋友们找到风了吗,它在哪儿,请各队队长用上台法走到圆圈中间给大家分享你们找
到的风
10、听了你们的回答老师知道了,原来风就藏在我们的身边。
今天你们齐心协力找到了风,
所以老师给每个爱动脑筋的小朋友发一枚金币。
10、希望你们下节课做得更好,你们觉得每个季节的风是一样的吗,不同的地方在哪里,
(分组讨论,小队长挑选小队员上台表达)
总结:
1、小朋友们自我总结、表达的能力越来越强了,一定要继续保持。
现在我们一起回顾
一下,今天都学到了哪些本领,(基本功——记忆训练;学习散文诗《风在哪里,》;
科学游戏探究——寻找风
2、小朋友分组上台来表演散文诗歌《风在哪里》,看看哪组学的最好。
先听要求:每一组上台表演时需要做到:上台、眼神、介绍儿歌名称,下台的具体
要求。
(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来回忆一下,每一个步骤的做法)
分组进行正式表演,教师指导每组幼儿都不要忘记表演时的每一个细节。
表演结束,颁发金币,活动结束。
开着火车回到教室。
第二课时
一、活动目标:1.让孩子登台朗诵散文诗,了解散文诗朗诵的基本要求。
2.学习诵经典部分,并认识儿歌中红体字。
3.游戏学习:手指游戏——全体集合
二、活动重点:登台朗诵散文诗,了解散文诗朗诵的基本要求
三、活动难点:红体字的理解认识。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们好,你们想老师了吗,我也想你们~所以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玩的手指游
戏叫——全体集合。
小朋友全体起立跟我一起玩
2、全体集合
大拇指出列(十指交叉相握,大拇指竖起)。
齐步走!
一二一、一二一!立定,入列(大拇指随口令向前弯屈,入列口令时拇指收回)。
食指出列!齐步走(两手食指伸出)
一二一,一二一!立定,入列(食指随口令弯曲,入列口令时食指收回)
全体出列!齐步走!一二一,一二一(两手大拇指相顶,其他田四指随口令弯曲)。
跑步走!一二一,一二一!立定!解散(手指加速做做弯曲运动,立定时停止运动,解散口令时,两手分开)。
拍手三下,收回。
现在我们加快速度来一遍~
(二)舞台演
过渡语:小朋友们的手指真灵活,比老师的还快~你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的诗歌叫什么名
字,我们跟光盘一起说儿歌吧~播放光盘,跟光盘复述儿歌、巩固记忆儿歌。
1、小朋友还记得诗歌的动作怎么做吗,我们来玩个游戏《我做你猜》我来做动作小朋友猜
猜这是诗歌里的哪一句(和小朋友互动游戏一遍)。
2、诗歌里都有谁感受到了风,——树、花、草
3、风到底在哪里呢,——在我们身边。
4、现在邀请小朋友上台朗诵诗歌,我请一位小老师来给大家讲解一下上台要求。
注:台上小演员表演,台下做评委,表演结束老师要引导小朋友点评。
总结:小朋友都掌握了朗诵诗歌的技巧,小评委们也更专业了,老师又要考一考小演员和小
评委们了。
(三)诵经典
1、小朋友都知道了四季的风有不同的特点,请小朋友说一说冬天的风。
2、冬天虽然寒风刺骨,大雪满地,但是有一种花不畏严寒,只在冬天盛开,你们知道是什
么花吗,——梅花。
3、宋代诗人王安石为了歌颂梅花不畏严寒的品格写了一首诗,我们一起学一学
4、让幼儿拿出图卡,教师诵读《梅花》2遍,要求幼儿用手指跟随指读。
5、播放光盘让幼儿跟读学习。
总结:小朋友慢慢长大,也要学习梅花不怕困难,做一个坚强的小朋友。
现在一起来指读《梅
花》和《风在哪里》,一起来学习红色的字宝宝吧~
(四)家庭秀
1、总结一节课学习内容:手指游戏——全体集合,登台朗诵散文诗,学习古诗《梅花》。
2、小朋友们学完了《风在哪里,》之后,相信你们对风有了更多的认识,回家之后带着爸
爸妈妈到户外也去找一找,看看他们又会在哪里找到风,
4、现在小朋友们分组进行表演,回家当小老师指导爸爸妈妈。
教师指导每组都不要忘记表
演时的每一个细节。
表演结束后颁发金币。
今天我们的口才星魔法之旅就到这里了,小朋友们伸出双手挥一挥,跟老师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