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赤壁赋》优秀课件(4)课件PPT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 的方式阐述观点。 它主要有三个特点:一、语句上以四、
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二、语音上要求 声律谐协;三、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排偶和藻饰是赋的一大特征。
赋是一种文体。赋在汉代主要以铺张渲染为
能事,排列许多怪异生辟的词汇,鸿篇巨制,繁 缛富丽,叫大赋。后来出现一些抒情咏物的小赋。 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了大赋的排比句法,接 受了骈文的影响,讲究对仗工稳、字句整饬,叫 骈赋。从唐代开始,科举考试中写赋,按照诗歌 声律,不但严格要求对偶句式,而且限制用韵, 规定平仄要配合、音调要谐和,叫律赋。宋代的 散文大家欧阳修、苏轼等人写赋,有意打破这种 声律字句的限制,使之如散文那样富于伸缩性, 能够自由挥写,叫文赋。《赤壁赋》就是宋代文 赋的一篇优秀代表作品。它是由比较自由的句式 构成的带有韵脚的散文,却又饱含着浓浓的诗意
苏洵 苏辙 曾巩
诗—— “苏 黄”
与黄庭坚并称
词—— “苏 辛”
与辛弃疾并称
书、画——“宋四家” 与蔡襄、黄庭 “苏黄米蔡” 坚、米芾并称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遭 受政治迫害,被贬谪到黄州已经两年了。 “长江绕廓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 水中的鲜鱼,山间的竹笋,江城的一切风 物,都给政治失意的苏轼带来莫大的慰藉。 这时,他曾站立在江边赤壁之上,眺望如 画江山,唱出了“大江东去”的豪放歌声。 他还在七月十六日一个幽静的夜晚,驾舟 畅游于赤壁之下的长江水面,写下了千古 名作《赤壁赋》。
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旧党 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 政后,又贬惠州,再贬儋(dān)州 (今海南儋县),后死于常州。
苏轼总结自己一生,说:“问汝平生 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政治上苏轼 是失意的,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 苏轼是中国古代第一全才。
文 艺 全才
韩 愈 柳宗元
文——“唐宋八大家”欧阳修 王安石
关于赤壁的
一诗 一词 二赋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一人早多故樯羽雄小遥
尊生生情国橹扇姿源自文库想
还如华应神灰纶英初公
酹梦发笑游飞巾发嫁瑾
江 月

烟 灭
谈 笑
了当 年

一江卷惊乱三故千大
时山起涛石国垒古江
多如千拍穿周西风东
少画堆岸空郎边流去
豪雪 杰
跟读课文,疏通文意
1.跟读课文 2.对照注解,疏通全文 3.概括每段的大意
给下列画线的字词注音
1、壬戌( rén)xū 10、酾酒( )shī 2、桂棹( zhà)o 11、横槊( )shuò
3、余音袅袅( niǎo) 12、渔樵( )qiáo 4、幽壑( hè) 13、扁舟( )piān 5、嫠妇( lí) 14、匏樽( )páo 6、愀然( qiǎo) 15、蜉蝣( )fúyóu 7、山川相缪( liáo) 16、无尽藏( )zàng 8、舳舻千里( zhú)lú17、狼籍( )jí 9、旌旗( jīn)g 18、枕藉( ) jiè
《赤壁赋》优秀课件(4)
赤壁夜游图
作走 者近
一门三父子, 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 蛾眉共比高。
苏洵 苏轼 苏辙
朱德同志在四川眉山市 三苏祠的题词语
“我可以说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 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 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 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 的人,一个瑜珈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 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 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 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 道出苏东坡的全部。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 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这个结论也许 最能表现他的特质。”
赤 壁
人 道
人 物
浪 淘
是尽
(
赤 前壁

后赋
)
苏轼《赤壁赋》墨迹
本文说的赤壁,在 现在的湖北黄冈西北 的长江边上,是一处 风景胜地。那儿矗立 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 因为形状很像鼻子, 人们就称它为赤鼻矶; 又因为山崖陡峭如一 面墙壁,所以它也被 称为赤壁。

赋是我国古代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
散文的特点。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 物写志”。有时虚设主客,通过“抑客伸
从元丰二年(1079)到元佑元年 (1086),苏轼在黄州生活的这七年,对苏轼 一生产生了重大影响。黄州团练副使仅仅是个 虚名,他不仅没有俸禄,而且受到监督,当时 苏轼在许多信里反复叮嘱友人“看讫,火之”, “传闻京师,非细事也”。他在黄州城东开垦 了十亩荒地,田旁筑一茅屋,辛勤躬耕,自得 其乐。黄州的生活使苏轼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 改变:一方面,他观察问题变得比较通达,在 一种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背后,仍然坚持着对 人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另一方面,又产生 了较为严重的逃避现实的消极思想。
赋——古代的一种文体
• 1古赋,指六朝以前的赋体。 • 2骈赋(魏晋南北朝)
受骈文影响,讲究对仗工整。 • 3律赋(唐)
科举中写赋,按照诗歌声律,除句式 对偶外,还限制用韵,规定平仄配合,音 律谐和。 • 4文赋(宋)
打破声律限制,加入散文特点。 诗以抒发情感为重,赋则以叙事状物为主
本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 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 调和手法;骈散结合;句式长短不齐, 用韵错落有致,更多地表现了散文融 景情理于一体的艺术特色。
苏轼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 安石当政,行新法,苏轼极力反对,便请求外 调,自熙宁四年(1071)开始,他先后被派 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革 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元丰二年 (1079)那些曾经依附过王安石的小人搜集 苏轼对新政不满的诗句,弹劾苏轼,致其入狱。 这就是宋代第一起文字狱——“乌台诗案”。 苏轼被捕入狱,历时五个月,不论在朝在野, 政见同与不同,营救者络绎不绝(包括王安 石),最后,神宗才决定不杀苏轼,而以贬为 黄州团练副使了事。
——林语堂《苏东坡传•序》
苏轼( 1036 一 1101),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苏轼幼年时 即极为出色,深得老师赏识。21岁时, 苏轼与弟弟苏辙一起随父苏洵离家进京, 第二年兄弟二人都中了进士。当时的文 坛领袖欧阳修读了22岁的苏轼所写的 文章后说:“不觉汗出 。快哉,快哉! 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人头地也。可喜! 可喜!”并预言未来文坛将属于苏 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