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生物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cd616146f7ec4afe04a1dfb5.png)
二、判断题
1.动物不能自己制造食物,要从别的生物体上获取营养。()
2.绿色植物不需要营养。()
3.只有动物才进行呼吸。()
4.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
5.生物体受到刺激后,能够产生运动。()
6.动物通过捕食获取营养物质,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所以动物需要营养物质,植物不需要营养物质。()
分类:
(2)按生活环境分:河蚌,珊瑚虫,马,猫,三叶草,玫瑰花,海豚
分类:
(3)按用途分:玉米,鸡,猫,羊,鹅,牛
分类: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第一节生物圈
学习
目标
1.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2.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知识
点一
认真阅读教材第11---12页完成学案
1、地球上适合的地方,其实只是它表面的一薄层,科学家把这一薄层叫做生物圈。
C、全部的河流D、全部的海洋和江河、湖泊
3、珠穆朗玛峰上生物稀少,在这里生物生存主要受什么的制约()
A、温度B、水C、营养物质D、阳光
4、下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生存“立足点”的是()
A、岩石圈B、生物圈C、水圈D土壤
5、生物圈主要为其中的生物提供()
A、水分B、空气C、食物D、生存条件
6、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学习
目标
1.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区别生物和非生物
2.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对调查到的生物进行简单的归类
知识
点一
认真阅读教材2---7页结合图片完成下列问题
1、生物的生活需要,举例
2、生物能进行,举例
七年级生物导学案
![七年级生物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a16a856529647d272852bc.png)
第9章第2节人体的组成(1)【学习要求】1.识别组成人体的各种器官。
2. 举例说明人体各组织的特点。
【学习重难点】人体各组织的特点和功能。
学习活动一观察人体的外形【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26~27页,思考:1.人体从外形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部分。
2. _______ 把头部和躯干部连接起来。
3. 躯干部的前面分为_______ 和_______,后面分为_______和_______【合作探究】1.同桌两位同学,互相说出身体各部分的名称。
2.臀部的外上部为什么被选作肌内注射的部位?【正误判断】1. 上肢分为上臂、前臂和手。
()2. 小腿和足相连的部位称为膝。
()学习活动二分析细胞核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27页,思考:1.人体的头部和躯干部由皮肤、肌肉和骨骼分别围成_______和_______ 。
2.体腔由_________分为_______和_______两部分。
3.人体________的下部又称盆腔,内有_______ 和________,女性还有________、_______等器官。
【合作探究】1.同桌两位同学,互相说出身体各器官的位置。
2.胸腔和腹腔内分别有哪些器官?【正误判断】1.心脏的位置在胸腔的最左侧。
()2.胃位于腹腔的右上部,肝脏位于腹腔的左上部。
()学习活动三观察人体的组织【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28页,思考:1.人体的组织主要分为_______组织、_______组织、_______组织和_______组织。
2. 上皮组织位于皮肤_______和体内气管、胃、肠等腔壁的_______。
具有_______作用。
3.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包括_______ 、_______和_______三种类型,肌肉组织具有_______和_______的功能,使身体的各部分产生_______ 。
4.神经组织主要由_______细胞构成,受到刺激后能_______和_______。
初中生物导学案
![初中生物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172a7143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4a.png)
初中生物导学案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初中生物导学案”。
此导学案旨在引导学生掌握生物学基本概念、生物学原理及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为后续生物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对象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中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
在生物学方面,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但尚未形成完整的生物学知识体系。
此外,学生在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合作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如细胞、遗传、进化、生态等;(2)掌握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如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等;(3)学会使用生物学实验器材,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并能运用这些技能进行简单的生物实验;(4)能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演绎等科学方法,探讨生物学问题,形成科学思维方式;(3)组织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4)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2)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学与社会、环境的联系,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3)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4)通过生物学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本质是探索真理,培养他们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5)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七年级生物导学案
![七年级生物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58ec0c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19.png)
七年级生物导学案课题:认识生物课型:预习、展示、反馈备课日期:班级:小组小主人:学习目标: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他们的区别;2、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重点3、培养观察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难点学习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预习课我的农场我耕耘一、课前预习1、是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2、观察方法有: , , , ;3、科学观察的要求:;;; ;4、填充下图,阐明生物的基本特征;还有一个特征是: ;5、背一背:生物的特征有哪些同学已背完月日6、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可以有多种归类方法: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归为、、三大类;也可以按照生活环境,将生物划为和 ;还可以按照用途,将生物分为、、、、等;二、观察调查1、我们学校有哪些生物请你按照一定的分类进行归类:一植物二动物三其他生物2、完成P8课后练习一判断说法是否正确三、自我小结1、今天,我学习生物的感受是: ;2、今天,我学习生物还有哪些疑惑第二课时展示课我的精彩我做主一、抽测:生物的特征有哪些二、展示:1、我能梳理:需要:例如:能:例如:需要:例如:能:例如:需要:例如:能:例如:2、我能解释:一珊瑚虫和珊瑚都是生物吗为什么珊瑚虫是生物,珊瑚不是生物珊瑚虫是一种海生圆筒状腔肠动物,在白色幼虫阶段便自动固定在先辈珊瑚的石灰质遗骨堆上珊瑚是珊瑚虫分泌出的外壳,珊瑚的化学成分主要为CaCO3 ,以微晶方解石集合体形式存在,成分中还有一定数量的有机质,形态多呈树枝状,上面有纵条纹,每个单体珊瑚横断面有同心圆状和放射状条纹,颜色常呈白色,也有少量蓝色和黑色,珊瑚不仅形象像树枝,颜色鲜艳美丽,可以做装饰品,并且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二珊瑚虫为什么一般都生长在温暖的浅水区浅水区可获得较多的阳光,有适宜的温度,这些有利于藻类的生长,从而为珊瑚虫提供更多的氧气.因此,珊瑚虫一般生长在温暖的浅水区.3、我能拓展:一鲸鱼有时在水面上产生巨大的雾状水柱,这是鲸鱼在干什么二青蛙能在水中产卵,卵发育成蝌蚪,蝌蚪变成青蛙,青蛙长大后又能产卵,这一过程主要体现青蛙的那一生命现象4、我能分类:老鼠、牵牛花、麻雀、蚯蚓、脚气真菌、水杉、玉兰树、蚊子、蛔虫、七里香、跳蚤、蛆、肝炎病毒、蘑菇、蝴蝶、链球菌、绿苔5、我能思考:一人能由小孩变成一个大人,小树也能变成一棵参天大树,这都是什么现象二假如现在有人喊:“地震了,地震了……”,说一下我们全班同学有什么反应6、我能归纳:生物的特征有哪些什么才是生物呢三、课堂小结第三课时反馈课我的成果我采摘小组姓名得分批改者1、下列属于生命现象的是A.火山爆发B.开水沸腾C.雨后春笋D.潮起潮落2、生活在海洋中的乌贼,在遇到敌害时可喷出墨汁,染黑海水并趁机逃跑,这表明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生物能排出体内的废物C.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D.生物能生长和繁殖3、在自然界中,孔雀开屏属于哪种生命活动A.美化环境B.生长C.获取营养物质D.繁殖4、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了解昆虫对日光的反应而展开了捕捉蝶和蛾的活动,他们在白天抓了60只,晚上抓了40只,那么其中蛾有只只只只5、下列属于生物的是A.衣服发霉长的毛B.恐龙化石C.不断长大的石钟乳D.珊瑚礁6、人和动物所需的营养物质最终来自于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自身的呼吸作用C.各种生物D.食物7、下列现象属于“生物排泄出体内产生的废物”这一特征的是A.小猫排出粪便B.人晕车呕吐C.小狗排尿D.人随地吐痰8、植物的根总是向着有水的方向,这说明生物具有A.生长现象B.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繁殖D.呼吸9、下列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A.小草B.蘑菇C.人D.病毒10、一种雄性极乐鸟在生殖季节里,会长出蓬松的装饰羽,显得极为漂亮;这是一种什么生命活动A.打扮自己,愉悦心情B.生长需要C.获得营养物质的需要D.生殖的需要。
七年级上册生物导学案
![七年级上册生物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26bdce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ca.png)
七年级上册生物导学案一、细胞1. 什么是细胞?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生命的基本组成部分。
它们有各种不同的形状和功能,但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基本结构。
2. 细胞的结构有哪些?细胞主要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细胞膜是细胞外部的边界,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质是细胞内部的液体,包含各种细胞器;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含有遗传信息。
3. 什么是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原核细胞是没有细胞核的细胞,如细菌;真核细胞是有细胞核的细胞,包括动植物细胞。
二、生物多样性1. 生物多样性是什么?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各种生物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多样性和丰富性。
它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 为什么生物多样性重要?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物种繁衍和适应环境变化,提供人类生活所需的食物、药物和资源,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3. 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采取措施减少生物栖息地破坏、控制非法捕捞和狩猎、加强环境教育和公众意识、推广可持续利用等方式。
三、分类与进化1. 分类的作用是什么?生物分类的目的是把各种生物按照它们的特征和关系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研究和了解生物之间的进化和发展关系。
2. 进化是什么?生物的进化是指生物群体在长期演化过程中适应环境、发展新特征以及形成新物种的过程。
3. 进化的证据有哪些?进化的证据包括化石记录、生物地理分布、生物的解剖结构、生化结构以及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等。
四、生物生长与发育1. 生物的生长与发育有何异同?生长是指个体体积和质量的增加,发育是指个体结构和功能的逐步发展和成熟过程。
生长是一个时间上的增加,而发育是一个空间上的变化。
2. 生物生长的原理是什么?生物生长依赖于细胞增殖和细胞的大小增加,细胞增殖是细胞分裂形成新细胞,细胞大小增加是细胞内物质的积累和增加。
3. 生物发育的影响因素是什么?生物发育受到遗传物质、环境因素、营养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遗传物质决定了生物的基本特征,环境因素和营养条件则影响了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七年级生物导学案第一课
![七年级生物导学案第一课](https://img.taocdn.com/s3/m/ab5e448d0029bd64783e2cbe.png)
课堂环节
教师导学 (措施、时间安排)
学生活动 (自主参与、合作研究、展示交流)
设计意图节点思考
课前准备
导入新课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和植物。那怎么叫有生命呀?生命有什么现象?老师一手拿瓶栽吊兰,一手拿一支粉笔,问学生,吊兰是不是生物,学生说是,粉笔是不是生物,学生说不是,那么区别生物与非生物的关键是什么呢?小组内(板书)讨论并记下生命的特征。
课堂环节
教师导学 (措施、时间安排)
学生活动 (自主参与、合作研究、展示交流)
设计意图节点思考
新课研习
学生讨论
课后作业
(师分组指导)5min后,我们来听一听同学们的高见。
(思考片刻后同学们一致认同)师板书。
看图1--3中的向日葵:向日葵的花盘随太阳转动,这是对什么刺激反应?生答:光。目光转向窗外:看外面那棵大树,观察树叶大都朝向——南;再观察南北两侧的树枝?——南边繁茂,这也是植物对光的刺激作出的反应。
学生活动 (自主参与、合作研究、展示交流)
设计意图节点思考
课前准备
导入新课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和植物。
学生准备:分组搜集所知道的生物名称、图片并选l~3种附简介(生活习性及用途)。
首先介绍生物这门学科的地位、所学内容和意义。
其次介绍七上目录和学习指南,目录总共有3个单元、7章和23节;每节的学习内容有5个方面,分别是目标系统、图文系统、评价系统、活动系统和拓展系统。
榆中县新营中学导学案
学科:生物年级:七主备人: 审批:_____
课题
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生物
课时
2
课型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生物的主要类群。
2.举例说出生物的生命现象。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导学案及答案(全册)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导学案及答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b95fd379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0f.png)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2、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和比较对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进行概括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2、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难点植物的营养呼吸和排泄教具生物和非生物图片、课件三.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1、生物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除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应激性)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除病毒外)。
检测案1.下列属于生物的是(D )A.弹钢琴的机器人B.火山爆发时喷出的岩浆C.慢慢长大的钟乳石 D.馒头上长出“白毛”2.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叶会合拢,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C )A.需要营养 B.进行呼吸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繁殖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哪个特征(D )A.呼吸 B.排出体内废物C.对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繁殖4.下列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B )A.都能运动 B.都能呼吸C.都有细胞结构 D.都生活在水中5.科学家对蜜蜂群体的自然活动状况进行跟踪拍摄,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B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分类法6.元代散曲名家马致远的名曲《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曲中的生物有:老树,昏鸦,瘦马,断肠人.7、请将左右两列中相关联的内容用线段连接起来。
动物取食应激性鲸喷出水柱营养向日葵朝向太阳繁殖植物开花结果生长人体排汗排泄蘑菇由小长大遗传子女与母亲相似呼吸反思与补充: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一.教学目标(三维)1.知识方面:学生能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并将你所知道的生物进行归类。
七上生物导学教案
![七上生物导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189108b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b0.png)
七年级上册生物导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生物和环境第一课时:生物的特征第二课时:生物的生活环境第三课时:生物的影响环境2. 第二单元:人体的构成第一课时:细胞的基本结构第二课时:人体的主要组织第三课时:器官和系统3. 第三单元:植物的构成第一课时:植物细胞的结构第二课时:植物的组织第三课时:植物的器官4. 第四单元: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一课时:遗传的基本规律第二课时:变异的类型和原因第三课时:遗传工程的应用5. 第五单元:生物的进化和分类第一课时:生物的进化历程第二课时:生物的分类系统第三课时:生物的多样性保护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物学问题。
2. 运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生物学知识。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利用实验和观察,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和测验:通过学生完成的作业和测验成绩,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协作和解决问题能力。
4.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操作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
2. 辅助材料:PPT、实验器材、观察材料、案例资料等。
3. 网络资源:生物学相关网站、视频、文章等。
六、第六单元:人体的生理功能第一课时:人体的消化系统第二课时:人体的循环系统第三课时:人体的呼吸系统七、第七单元:人体的防御系统第一课时:人体的免疫系统第二课时:人体的神经系统第三课时: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八、第八单元:人体的生长和发育第一课时:人体的生长发育第二课时:青春期的生理变化第三课时:人体的衰老过程九、第九单元:人体健康与疾病第一课时:健康的生活方式第二课时:常见疾病及其预防第三课时:急救知识和技能十、第十单元:探索生命奥秘第一课时:生物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第二课时:克隆技术的利与弊第三课时:未来生物技术的展望六、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了解人体生理功能。
七级导学案第一单元第一章生物的基本特征
![七级导学案第一单元第一章生物的基本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6555006fbe1e650e52ea9983.png)
【预习自学自主探究】(12分钟)学法指导: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以观察、分析、总结为主。
通过对身边常见生物的举例,区分开生物与非生物;通过对有代表性的生物标本或图片的观察,将众多的生物进行简单的分类(动物、植物、真菌、细菌、病毒);通过观察课本插图、实物或视频中的生命现象,分析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根本区别,从而总结出生物的基本特征。
一我们身边的生物1.生物学是研究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科学。
2.我们身边的动物、植物都是_______。
3.真菌、细菌和病毒也是______,现在已被人们认识的生物有_______多万种。
二生物的生命现象(基本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_________.2.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______________.3.生物能进行_________________.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____________________.5.生物能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___________构成的.3、你认为生物还具有哪些特征?【小组合作、讨论解惑】(8分钟)学法指导:1.各小组同学预习自学中不理解的知识,相互讨论、交流,解决疑难,尽可能使每个同学把所要学习的知识都搞明白,并构建知识网络。
2.要注意讨论的有效性,珍惜时间,及时解决问题,不要谈与学习无关的事情(1)阅读课本第3页,并观察课本插图1.1-1,思考并判断它们是生物吗?(2)你还能列举出一些熟悉的生物吗?(3)讨论:一盆生长旺盛的绿色植物和一盆塑料制的绿色植物,那盆是生物?说出判断的理由。
(4)阅读课本第4页,并观察课本插图1.1-2,讨论并归纳生物有哪些生命现象?并思考这些生命现象是生物共有的吗?(5)以小狗为例,分析它是否具有上述生命现象?(6)讨论: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展示知识点拨升华】(5分钟)学法指导:1、各小组归纳所学的知识网络,并联系实际解决生命现象。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导学案(全)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导学案(全)](https://img.taocdn.com/s3/m/bfeb662d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69.png)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导学案(全)
本导学案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的全套研究导引,共包括八个单元内容,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单元:生物:揭示生命的奥秘
1. 生命的科学概念
2. 显微镜的使用
3. 细胞及其结构
4.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5. 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第二单元:生物:生命活动与调节
1. 新陈代谢
2. 神经系统及其调节功能
3. 感觉器官及其生理生化特性
4. 内分泌系统及其调节功能
第三单元:生物:多样的生命体
1. 生物的分类方法
2. 人类及动物的五大群
3. 植物的分类
4. 菌类及生物技术
第四单元: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1. 生态基本概念
2. 生物与非生物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
3. 生态系统
第五单元:生物:物质和能量的转化
1. 光合作用
2. 呼吸作用
3. 发酵作用
第六单元:生物:遗传的分子基础
1. 遗传的现象及初步认识
2. DNA是遗传物质
3. RNA的主要功能
第七单元:生物:变异与进化
1. 物种的起源与分化
2. 进化的理论基础
3. 进化的证据及其支持
第八单元:生物:人类的生殖与发育
1. 人类的生殖系统
2. 性别与性的形成
3. 人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每个单元包括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训练三个部分,旨在帮助学生巩固理解学习的内容,掌握学科知识和解题技能。
希望本导学案能够为学生在生物学习上提供帮助。
最新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
![最新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7874481ed9ad51f01df278.png)
新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导学案第一单元生物与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2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4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共2课时)第1课时——————————— 6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共2课时)第2课时————————————7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共2课时)第1课时————————9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共2课时)第2课时————————12 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共2课时)第1课时—————————14 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共2课时)第2课时—————————16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共3课时)第1课——————————————18 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共3课时)第2课时—————————————20 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共3课时)第3课时实验课—————————22 第二节观察植物细胞(共2课时)第1课时——————————————24 第二节观察植物细胞(共2课时)第2课时实验课——————————26第三节动物细胞(共2课时)第1课时————————————————28 第三节动物细胞(共2课时)第2课时实验课————————————30第四节细胞的生活(共2课时)第1课时———————————————32 第四节细胞的生活(共2课时)第2课时———————————————34 第二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第一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36第二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38 第三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40第四节单细胞生物————————————————————————42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44第二节种子植物(共2课时)第1课时————————————————46 第二节种子植物(第2课时)———————————————————48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第一节种子的萌发(共2课时)第1课时—————————————— 50第一节种子的萌发(共2课时)第2课时—————————————— 52第二节植株的生长———————————————————————— 54第三节开花和结果(共2课时)第1课时———————————————56 第三节开花和结果(共2课时)第2课时———————————————58 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60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共2课时)第1课时——62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共2课时)第2课时——64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共2课时)第1课时———— 66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共2课时)第2课时———— 68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共2课时)第1课时—————————— 70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共2课时)第2课时—————————— 72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74参考答案————————————————————————————76第一单元生物与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一、学习目标:1、知道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生物导学案七年级
![生物导学案七年级](https://img.taocdn.com/s3/m/bee1da6ef705cc17552709c4.png)
第四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第一课时【知识梳理】教师:赵振斌1、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实验中把植物进行暗处理的作用:让淀粉消失。
2、把盛有酒精的杯子隔水加热的目的:防止酒精燃烧。
3、叶片中遮光与不遮光部分在碘液作用下颜色不同是淀粉的作用。
【课堂评价】一、填空题:1、光合作用的实质是:一方面把简单的制造成复杂的,并且释放出,另一方面,把能转化为贮存在中的能量。
2、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是,遇碘液变色。
3、在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有一步骤是将天竺葵暗处理,其目的是。
二、选择题:1、做“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正确的实验顺序是:()(①选叶遮光②酒精脱色③黑暗处理④碘酒显影⑤清水漂洗⑥观察变化)A.①③②⑤④⑥B.③①②④⑤⑥C.③①②⑤④⑥D.①②③④⑤⑥2、植物叶片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主要是()A.二氧化碳B.氧气和淀粉C.二氧化碳和淀粉D.氧气3、下列关于淀粉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光能通过光合作用转化成淀粉中的能量B.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是淀粉C.马铃薯的地下茎中淀粉的含量很高D.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只有淀粉4、一种观赏植物,其绿色叶片上有黄色的斑纹,经过阳光照射后,用碘酒处理,叶的绿色部分变成蓝色,而黄斑部分却不变成蓝色。
这一事实说明:光合作用需要()A.光B.水C.二氧化碳D.叶绿体三、判断题:1、去掉叶片中的叶绿体的正确方法是将叶片放在盛有清水的烧杯中隔酒精加热。
()2、木材燃烧时放出大量热量,将水烧开,把饭煮熟;这些能量来自于木材中的有机物。
()四、填图题:右图是从天竺葵上剪下的一片叶子,在此之前已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用不透光的纸(如图)遮住叶子一部分,然后放到阳光下照射3-4小时。
(1)将天竺葵放到黑暗外一昼夜的目的是;(2)将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叶片变成色,(3)用清水漂洗干净后,滴加碘酒,遮光和不遮光部分分别呈色和色。
(4)该实验说明光合作用产生,光合作用需要。
七年级生物上册导学案(答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导学案(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b42313a300a6c30c229fee.png)
长大。当生物体长到一定的时候,就开始繁殖下一代。
三、拓展创新
1.(1)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有细胞构成的。
(2)生物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3)生物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4)生物体都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6.(1)生物能生长 (2)生物能繁殖 (3)生物能遗传 (4)生物能变异 (5)生
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五、达标测试
1.D 2.C 3.D 4.B 5、C
6. 曲中的生物有:老树、昏鸦、瘦马、人 ;曲中的非生物有: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夕阳、天涯
7、 动物取食 ———— 营养
鲸喷出水柱 ———— 呼吸
向日葵朝向太阳 ———— 应激性
生物七年级上册导学案答案
参考答案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一、课前预习 肉眼 放大镜 显微镜 照相机 测量
二、合作探究
(一)B
(二)1.①营养 ②进行呼吸 ③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④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⑤ 生长
⑥繁殖
2.(1)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以植物或别的食物为食,从中获取营养物质。但是,无论是植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还是动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都是来自自然界中的一些简单的物质,它们都是一样的。
2、略
(二)1.略
2.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水生生物 、 陆生生物 ; 家禽、家畜、作物 、宠物
(2)氧气 二氧化碳
(3)动物和人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排出体内废物,如出汗、呼出气体Leabharlann 排尿等方式将 废物排出体外。
(4)狮子发现猎物后迅速追击;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跑;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展开的叶片合拢。说明了生物对来自外界的各种刺激做出一定的反应。 蘑菇能从小
七年级生物导学案答案
![七年级生物导学案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a4d2ece856a561252d36f94.png)
七年级生物导学案答案【篇一:七年级生物下册导学案及答案(全册)】class=txt>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学习目标】1.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2.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学习重、难点】:1.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
2.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露西”时代的古人类适于下地生活的特点是:上肢___________,下肢___________。
2、人类和类人猿有共同的祖先,但在发展进化的过程中,人类不仅能适应环境,而且能够不断地改变环境,成为地球的强者,其主要原因是:。
二、合作探究任务一:认真阅读教材p2至p3思考:3. 教材中的四种现代类人猿今天分布在地球的那些地方 ?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猩猩它们的生活方式的共同点是。
其中与人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4、今天人类的数量在急剧增加,而类人猿的数量日益减少,原因是什么?5、类人猿在形态结构上确实与人有许多相似,但与人的根本区别是什么?6、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任务二:认真阅读分析教材p4至p5内容思考7、“露西”少女的化石与现代人类较为相似,想象一下他的运动方式会是什么?8、“东非人用图中的石块做什么?它们已经具有能力。
三、系统总结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自然条件: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自身的变化:创造和使用。
四、生活链接现代的类人猿是否有一天会进化为人类?五、反馈检测9、许多生活的森林古猿,由于使前肢解放出来,臂和手变得灵巧,为使用、制造工具提供了前提;随着制造的工具越来越来复杂,并且使用了火,也越来越发达,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因此相互之间能更好地交流与合作。
10、人类和黑猩猩有许多相似之处,这说明()a 黑猩猩是人类的原始祖先b 人类是由黑猩猩进化而来的c 人类是黑猩猩进化的一个分支d 黑猩猩和人类有着共同的祖先11、古猿进化成人,人脑比猿脑发达,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a 古猿的直立行走b 古猿的手和足得到了发展和改善c 古猿转移到平原上生活d 古猿进行劳动和集体生活12、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人类起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b 生命起源与原始大气c 人类起源于现代类人猿d 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教学反思:第二节人的生殖【学习目标】知识目标 1.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说出它们的功能。
七年级生物上册导学案(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导学案(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9ff5639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f6.png)
七年级生物上册导学案(人教版)单元一:生命体的结构和功能课时一:细胞与生命研究目标-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掌握细胞分裂的过程和意义- 理解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研究内容1.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细胞膜:包裹细胞并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质:包含细胞器和细胞液- 细胞核:控制细胞的活动- 线粒体:产生能量- 叶绿体:参与光合作用- 内质网:合成蛋白质的地方- 高尔基体:进行分泌物的包装- 溶酶体:消化废物2. 细胞分裂的过程和意义细胞分裂的过程和意义- 有丝分裂:细胞核分裂的过程- 意义:保证细胞生长、修复和繁殖研究重点和难点- 研究重点: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研究难点:理解细胞分裂的意义研究方法和建议- 阅读课本相关章节,重点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图像,加深对细胞的认识- 制作细胞模型,帮助记忆细胞结构研究评价- 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活动,检查学生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理解程度- 对学生的细胞分裂过程进行观察和记录课时二:组织与人体生命活动研究目标- 了解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和人体组织器官的构成- 掌握不同组织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功能研究内容1.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组织:由相同或相似细胞组成- 器官:由多种不同组织构成- 系统:由一组协调工作的器官构成- 生物体:由多个系统组成2. 人体组织器官的构成和功能人体组织器官的构成和功能- 血液循环系统:心脏、血管、血液- 呼吸系统:鼻腔、气管、肺部- 消化系统:口腔、食道、胃肠道- 泌尿系统:肾脏、膀胱、尿道- 生殖系统:性腺、生殖器官研究重点和难点- 研究重点:掌握人体组织器官的构成和功能- 研究难点:理解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研究方法和建议- 阅读课本相关章节,重点理解不同组织和器官的构成与功能关系- 利用模型或图片,帮助记忆不同系统的组成部分- 进行相关实验或观察,加深对各器官功能的理解研究评价- 参与小组合作活动,检查学生对人体组织器官构成和功能的掌握程度- 定期进行知识测试,检查学生对不同系统构成部分的理解。
广州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导学案 全册教案
![广州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导学案 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2353c09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19.png)
广州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导学案全册教案第一单元:生命的奥秘课时1 生命的特征教学目标- 掌握生命的特征是什么。
- 理解生物的生命活动具有普遍性。
- 认识生命的多样性。
教学内容1. 生命的特征是什么。
2. 生物的生命活动具有普遍性。
3. 生命的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 生命特征的掌握。
- 生物生命活动的普遍性。
- 生命的多样性。
教学方法- 课堂讲解相结合。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生物,探究它们活动背后的奥秘,引出本节课新知点。
2. 介绍生命的特征。
3. 进一步讨论生物的生命活动具有普遍性。
4. 呈现生命的多样性,让学生在图中寻找特定的生物,了解生物的多样性。
5. 梳理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
6. 板块设问,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欲望。
课堂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探讨生命的特征、生物生命活动的普遍性和生命的多样性。
我们通过图例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帮助学生理解生命的本质和奥秘。
课时2 生命起源教学目标- 了解生命起源的研究历程。
- 掌握有关生命起源的基本知识。
教学内容1. 生命起源的研究历程。
2. 有关生命起源的基本知识。
教学重难点- 生命起源的研究历程。
- 有关生命起源的基本知识。
教学方法- 课堂讲解相结合。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藉由生活实例切入,让学生思考生命的起源,引出本节课新知点。
2. 介绍生命起源的研究历程,让学生了解生命起源的探究是人类科学研究的一项伟大任务。
3. 探讨生命起源的基本知识,如生命起源的环境、条件和可能性。
4. 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生命起源的多样性和可能性。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感受。
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生命起源的研究历程和有关生命起源的基本知识。
我们要认识到生命起源的研究是一个伟大的任务,要加强对生命起源研究的支持和理解。
第二单元:细胞与遗传物质课时3 细胞的结构教学目标-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
- 掌握细胞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内容1. 细胞的基本结构。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 (1)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 (1)](https://img.taocdn.com/s3/m/fca4383e59eef8c75fbfb3ec.png)
生物的特征导学案教学目标: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通过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自己观察、口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自己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使自己成为既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又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的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1.通过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现象的分析和归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问题导学:阅读教材第二页生物的特征上面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1.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1)___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它要求有明确的___.(2)再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判断一下什么是生物?阅读教材三、四、五页,完成以下的问题:1.生物有哪些共同的特征?把它总结在下面:2.想一想,除了以上提到的特征,生物还有没有其它的共同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交流展示学习检测1.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是()A.生物能动,非生物不能动 B.生物能长大,非生物不能长大C.生物有生命,非生物没有生命 D.生物能对环境有反应,非生物对环境没有反应2.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生物的生长现象()A.人在离开路灯行走时,影子越来越长B.随着环境的恶化,沙漠的面积越来越大C.工人筑路时,路面越来越宽D.春暖花开时,杨树的树的树干越长越粗3.下列关于生物的叙述中,哪项不正确()A.生物都能进行呼吸 B.生物生活都要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C.生物都能进行繁殖 D.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4.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B.观察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C.科学观察不可以直接用肉眼,可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D.科学观察有时需要较长的时间,要有计划,有耐心5、1999年在我国捆明市成功地举办了世界园艺博览会,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珍贵植物应有尽有,体现了大自然与人类的和谐相处。
七年级生物全册导学案 精品
![七年级生物全册导学案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b973d20210a6f524ccbf85b1.png)
二、小组合作探究:
(一)通过学生的举例归纳: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
(5)这次活动中,我体会最深的是:
2.对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三大类;
按照生活环境将生物分为_______和______等;
还可以按照用途,将生物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一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非生物因素,
另一类是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阅读课本14-16页,完成下列各项:
1.试完善右边的循环图,概述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2.课前各小组都收集了很多鼠妇,你们从哪里收集到的?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A.小军发现好几株他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
B.小梅拔开草丛,一只蟋蟀蹦了出来,很快蹦到校园外面去了,小梅把它记录下来
C.小伟调查记录中有蚰蜒,其他同学都没有,小伟决定把它删掉
D.小明发现一只老鼠,太恶心了,不记录
7.将以下的一些生物分类:银杏树、鲫鱼、木耳、海带、奶牛、蚂蚁、白菜、大肠杆菌
(1)按形态结构特点分类:
(2)按生活环境分类:
8.谈起宠物(如狗、猫)你一定很感兴趣,你所居住的小区或村庄内有一定数量的宠物存在,它们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以及如何保证它们不向人类传播疾病等问题,也许你并非十分清楚。因此,我们有必要做广泛的调查,并把所调查到的相关内容告诉身边养宠物的人。那么,你(或你们小组)打算怎样做这个调查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生物导学案(新授)
编号34课题: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2)把关组长检查
设计者设计时间5.10上课时间使用学生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概述大脑、小脑、脑干和脊髓的结构和功能,理解人体各部分的协调活动主要靠神经系统的调节来实现。
教学过程:
★感知目标,自主学习———通过预习我能学会以下问题:(在文中找到答案并熟记)
1.脊髓的有哪两种基本结构构成?其主要功能是什么?。
2.脑由那几部分组成?。
3.大脑的有哪两种基本结构构成?其主要功能是什么?。
4.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5.脑干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思考:当你跑步时,大脑、小脑和脑干是如何一起工作的?
★预习中我有如下困惑(写下你的问题,以待上课时与他人讨论)。
★合作探究——上课初,组内讨论释疑,仍难以解决的问题,提交班内解决,并有老师点拨提升。
★展示学习成果(站起来,向小组其他成员复述或讲解学习内容,当每个成员都能熟练掌握,再一同坐下。
前五名,经老师抽查合格可加分奖励)。
★达标测试——你行,我也行!(另带“△”者为选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