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集中度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上市商业银行股权集中度与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
上市商业银行股权集中度与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
股权集中度是指拥有上市商业银行股份的股东之间持股比例的集中程度。
股权集中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银行的经营绩效。
本文将对上市商业银行股权集中度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通过收集上市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数据,计算股权集中度的指标,如股权集中度指数(CR指数)、赫芬达尔指数(H指数)等。
然后,通过收集上市商业银行的财务报表数据,计算经营绩效指标,比如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增长率等。
接下来,利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建立股权集中度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回归模型。
以股权集中度为自变量,以经营绩效指标为因变量,控制其他可能影响经营绩效的因素,如银行规模、资本充足率、市场竞争程度等。
通过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可以得出股权集中度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程度。
通过实证研究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如果实证结果表明股权集中度与经营绩效呈显著正相关,说明股权集中度越高,银行的经营绩效越好;反之,如果实证结果表明股权集中度与经营绩效呈显著负相关,说明股权集中度越高,银行的经营绩效越差。
还可以探讨股东背景对于股权集中度与经营绩效之间关系的影响,比如国有股东与非国有股东的比较。
上市商业银行股权集中度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通过实证研究,可以对不同股权结构下银行的经营绩效进行比较,为银行的治理和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中小企业板块的实证检验
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中小企业板块的实证检验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并以中小企业板块为实证研究对象进行深入检验。
股权结构作为公司治理的核心要素,其集中度与制衡度的合理配置对于公司的经营绩效和长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两个角度出发,探讨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作用机制,为优化我国中小企业板块的公司治理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证依据。
本文将对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的概念进行界定,并梳理相关文献,分析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理论基础。
在此基础上,构建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与公司绩效的理论模型,提出研究假设。
本文将选取中小企业板块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收集相关财务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实证检验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样本数据的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揭示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程度和方向。
本文将对实证研究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提出优化中小企业板块股权结构的政策建议。
指出本文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方向,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能够为中小企业板块的公司治理改革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二、文献综述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公司金融领域的研究热点。
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这些研究主要从股权结构的角度出发,探讨其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机制。
关于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学者们存在不同的观点。
一部分学者认为,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他们认为,大股东有动机和能力去监督公司管理层,减少代理成本,提高公司绩效。
另一方面,也有学者认为,股权集中度过高可能导致大股东侵害小股东利益,损害公司绩效。
他们指出,大股东可能会利用其控制权进行利益输送,损害公司整体利益。
股权制衡度作为股权结构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也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
股权集中度对中国上市商业银行利润的影响研究
股权集中度对中国上市商业银行利润的影响研究引言股权集中度是指股权分布相对较为集中的情况,即少数股东掌握了大部分股权。
在中国的上市商业银行中,股权集中度的情况相对较为普遍,这也对银行的经营和盈利能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研究股权集中度对中国上市商业银行利润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股权集中度的概念及影响机制1.1 股权集中度的概念股权集中度是指股东持有公司股份的集中程度。
通常情况下,股权集中度越高,表明公司的控制权越集中在少数股东手中。
股权集中度可以通过各种指标进行度量,如基尼系数、集中度指数等。
股权集中度对上市商业银行利润的影响机制是多方面的。
股权集中度可能导致公司治理结构的失衡,少数股东可能通过控制权影响公司的经营决策,从而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
股权集中度还可能导致公司内部的资源配置不合理,进而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
股权集中度会影响公司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不利于公司的长期发展。
研究股权集中度对中国上市商业银行利润的影响,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公司治理结构和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
2.1 数据和方法本研究选取了中国A股市场上市的10家商业银行作为研究样本,以2015年至2020年的年度数据为基础,采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研究变量包括股权集中度、资产利润率、净利润增长率等。
2.2 实证结果通过实证分析发现,股权集中度与商业银行的利润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
具体来看,较高的股权集中度往往伴随着较低的资产利润率和净利润增长率。
这一结果表明,股权集中度对商业银行的经营和盈利能力产生了显著影响。
三、影响机制的实证分析3.1 公司治理结构本研究采用了控制权差异变量来衡量公司治理结构的失衡程度。
实证结果表明,较高的股权集中度往往会导致公司治理结构的失衡,这进而影响了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
3.2 资源配置效率本研究采用了资本周转率来衡量资源配置效率。
实证结果表明,较高的股权集中度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的下降,这也成为影响商业银行利润的重要因素。
股权集中度对中小上市公司成长性影响的实证研究
要】中小上市公司作为上市公 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长性的影响因素较多。本文以每股收益作为成长性的衡量指标 ,认为我国中小上市公司的股权主
要集 中于前五大股东 ,前五大股东和前十大股东与每殷收益存在多元线性关系,从 而得出股权集中度与成长性呈正相关。
【 关键词】中小上市公司;股权集 中度;成长性
E o o c& TaeU d tMijun  ̄ S m.O 1 3 rh 0 0 cn mi rd p ae d o ra - u N .6 Mac. 1 2
股 权 集 中 度 对 中 小 上 市 公 司 成 长 性 影 响 的 实 证 研 究
陈 辉 盛智 颖
4O 2 ) 118 ( 南 农业 大学 商学 院 ,湖 南 长 沙 湖
一
、
指标 ,基本每股收益更量化的反映企业 的盈利情况 ,而选择三年 的同 比增长率能在企业中长期 的发展中反映成长性,因此基本每 股收益同 比增长率能客观有效地反映企业 的成长性发展 。
( )解 释变 量 2 股权集中度,本文研究采用z 指数 ( 第一大股 东与第二大股 东的份额之 比)、C 1( R 第一 大股 东持股 比例 )、C 5( R 前五大 股 东 的持 股 比例 之 和 )、C I ( R O 前十 大 股 东 的 持 股 比 例 之 和 ) 作为解释变量 。其 中z 指数 一般 以l为界 ,如果大 于1说 明第一 O O 大股东较之第 二大股 东差异较大 、优势 明显 ,小于 l 说明前 两 0 大股东差异不 明显 。C n R 指数一般用于衡量公司股权 的制衡分布 状态 ,C n R 越大 ,说明股权越集 中,C 1 R 、C I都是衡量股 R 、C 5 R O 权集 中度非常常有效的指标。 3 研 究假 设 . 假设一 :林乐芬 ( 0 5 2 0 )对 1个行业 的1 5 家总样 本上 市 8 09 公司进行 了股权集 中度 的特 征分析,得出结论认为股权相对集 中于第一大股东 、高度集 中于前 五大股东是 中国上市公司 的股 权结构的最突 出表现 。中小上市公司作为所有上市公 司的重要 组成部分 ,其股权集 中度特 征又是怎样呢 ?为 了得 出结论 ,本 文提 出我 国中小上市公司股权集 中度特征的假设一 股权相对集 中于第一大股东、高度集 中于前五大股 东。 假设二:我 国中小上市 公司成长性与股权集 中度成正相关 关系 。 三 、实 证 分 析 1样本 中小上市公司股权集 中度 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摘要】股权集中度是指公司股东持股比例较高的程度,对公司绩效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围绕股权集中度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展开研究,探讨了股权集中度的影响机制、影响因素、关联性研究、影响路径和实证研究。
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较高可能导致公司经营决策受少数股东控制,影响公司绩效表现。
文章总结了股权集中度对公司绩效的核心点,给出了相关的管理建议,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股权集中度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机制,为公司管理者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公司绩效、影响机制、影响因素、关联性研究、影响路径、实证研究、核心点、管理建议、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股权集中度是指公司股东持有股权的集中程度,是衡量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指标之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股票市场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日益复杂,股权集中度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研究表明,股权集中度对公司绩效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方面,股权集中度较高的公司,往往能够更好地引导公司经营方向,保持战略一致性,提高决策效率。
股权集中度过高也可能导致公司经营风险增加,管理层和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加剧,影响公司长期发展。
在当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断优化和公司治理不断完善的背景下,研究股权集中度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对于更好地理解公司治理和提升公司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深入探讨股权集中度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机制和路径,对于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促进公司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1.2 研究意义股权集中度是指公司股权在少数股东手中的程度,是衡量公司股权分布情况的重要指标。
股权集中度对公司绩效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包含着多种影响机制和因素。
研究股权集中度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提高公司经营管理水平,还能为投资者和监管者提供决策依据。
股权集中度对公司经营绩效有着直接的影响。
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较高的公司更容易实现稳定的经营绩效,因为少数股东可以更好地控制公司的决策和运营,提高公司运营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股权集中的影响(定稿)
股权集中的影响(定稿)第一篇:股权集中的影响(定稿)股权集中度包括三种类型:股权高度集中、股权高度分散和股权适度集中。
一般以公司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作为标准进行判断,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超过50%为股权高度集中,介于20%-50%为股权适度集中,低于20%为股权高度分散。
(一)股权高度集中的影响当公司股权高度集中时,控股股东有权派出自己的直接代表或本人亲自担任公司董事长或总经理,经营权和所有权统一起来,以有效地避免经营者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最大股东拥有绝对控制权时有利于公司的经营激励。
当公司股权高度集中时,公司拥有一个绝对控股股东,收购者的收购成本很大,并购难以发生。
但在当前法律对中小股东保护不力的情况下,当公司的股权被少数股东绝对控制时,控股股东有可能以牺牲其他股东的利益为代价来追求自身利益而不是通过公司价值最大化来实现自身利益。
由于控股股东拥有绝对控制权,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容易被架空,代理权竞争通常难以发挥作用。
控股股东通过不正当的关联交易、强制上市公司为自己出具担保、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和私分上市公司资产等手段掏空上市公司,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隋况,在国内外上市公司中十分普遍。
(二)股权高度分散的影响当股权高度分散时,任何一个个别股东都没有能力对公司拥有控制权,也会带来负面影响。
此时对经理的监督便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监督是要付出成本的,由于存在“搭便车”问题,分散的小股东缺乏动力和能力去有效地监督经理人员,他们通常更多地关注股价的涨落,而对公司的长远发展和管理不是很感兴趣,缺乏足够的动力参与企业的管理和约束经营者的行为。
股权过于分散,中小投资者是相对的弱者,由于信息不对称,极容易造成经营管理者的“内部人控制”、“在职消费”等问题。
公司的实际控制权很容易被经理层拥有。
高度分散的股权结构使得持股人对公司的直接控制和管理的能力非常有限,使得任何一个股票持有者都不可能对公司实施控制权。
收益与成本的博弈使得分散的股东更多地采用“搭便车”的策略,不利于公司经营业绩的提高。
股权集中度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分析
一、引言目前,关于“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在特定的条件下关于股权结构和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各异:部分学者认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股权集中度和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会有差别;部分学者提出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呈现显著的倒U 型关系,等等。
本文以随机抽取的沪深300市场中60支A 股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删除原始数据表以及部分分析结果图为例,对股权集中度对公司绩效的具体影响进行实证研究。
二、研究设计1.样本的选择本文研究股权集中度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从沪深300指数代表的300支A 股中随机抽取了60支作为研究样本,具有良好的市场代表性。
2.公司绩效的量化公司绩效是对公司经营的综合评价,本文综合几个相关指标将公司绩效具化为一个定比变量,为保证回归结果有效,采用因子分析法处理绩效指标,排除多重共线性的干扰。
本文采用以下8个绩效指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EPS、净资产收益率、营业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和资本公积增长率。
因子分析法结果中的成分矩阵显示,本文选取的8个绩效指标可以被归纳为3个因子:运营能力因子———主要由资产利润率、总资产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和每股收益决定;偿债能力因子———主要由资产负债率和流动比率决定;成长能力因子———主要由资本公积增长率决定。
利用提取出来的三个因子及其权重,得到每个样本的绩效期望并作为最终模型中的被解释变量公司绩效的量化指标。
三、建立模型本文选取五个解释变量描述股权集中度,见下表:表解释变量进行第一次回归。
回归结果表明解释变量X 2、X 3、X 4均不显著,但可决系数较高,各解释变量间存在有较强多重共线性的可能,通过相关系数矩阵粗略判断出X 2、X 3、X 5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
将X 2、X 3、X 5分别与解释变量X 1、X 4进行回归,回归结果显示三次回归均X 4不显著。
因此,将解释变量X 4取对数并命名为X 6,将解释变量X 2、X 3、X 5分别与X 1、X 4进行回归,结果表明X 1、X 2、X 6拟合效果最好。
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视角
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探究——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视角摘要:本文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视角,通过实证探究探讨了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通过对300家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不同阶段的企业对股权结构的依靠程度有所不同,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也呈现出不同的模式。
探究结果表明,在初创期,股权集中度对企业绩效具有正向影响,而股权制衡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相对不明显;在成长期,股权制衡对企业绩效具有正向影响,而较高的股权集中度则会对企业绩效产生负面影响;在成熟期,股权制衡对企业绩效的影响逐渐减弱,而较低的股权集中度对企业绩效具有正向影响。
这些探究结果有助于加深对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干系的理解,为企业和投资者在股权设计方面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企业绩效、企业生命周期第一章引言1.1 探究背景和意义股权结构作为企业治理的核心因素之一,对于企业的经营决策、融资能力以及绩效表现具有重要影响。
股权集中度反映了股东的控制权,股权制衡则是指不同利益相关方之间的权力平衡。
然而,不同阶段的企业对股权结构的依靠程度有所不同,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也存在差异。
本探究旨在通过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视角,探讨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
1.2 探究方法本探究接受实证探究方法,通过对300家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选取的样本涵盖了不同行业和不同进步阶段的企业,以增加探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普适性。
第二章文献综述2.1 股权集中度与企业绩效的干系过去的探究表明,股权集中度对企业绩效有着双重影响。
一方面,较高的股权集中度可以提高公司的内部协调效率,加强决策效率,从而增进企业绩效的提升。
另一方面,过高的股权集中度可能导致股东代理问题,损害小股东利益,从而对企业绩效产生负面影响。
2.2 股权制衡与企业绩效的干系股权制衡作为一种权力平衡机制,可以增进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权益平衡,从而提高企业绩效。
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与经营绩效——基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数据的实证研究
2021年5期总第938期一、引言在我国经济发展历程中,银行业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来源。
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有赖于银行业的稳健发展。
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程度逐步加深,资本雄厚、管理经验丰富的外资银行不断涌入,对我国银行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同时,市场主体的金融需求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推动了包括保险、证券、信托、基金等除银行传统融资形式的融资方式的发展,进一步使得金融领域的竞争加剧。
此外我国银行业面临的经营环境也在日趋复杂。
国民经济整体增速逐渐放缓,银行业务不能再只依靠传统的存贷业务。
伴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大力发展,银行业受到了强势崛起的互联网金融的大力冲击。
互联网金融依靠网络、技术等方面的优势,采用高效、低成本的运营模式与传统银行业务竞争市场份额,在影响全球金融业发展的同时倒逼传统银行业务进行创新改革。
为促进银行业的发展,国家监管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允许民间资本按照法律法规参与设立中小型银行;对互联网金融加强整治管理,控制金融风险。
在金融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的大环境下,银行经营绩效是衡量银行发展的重要因素,银行需在治理过程中制定目标,合理配置各项资源、降低成本、提高绩效。
而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是公司治理的关键因素,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效率和公司业绩。
因此,分析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对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在丰富以往学者作出相关研究,完善公司治理理论、提升银行竞争力的同时,维护、促进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二、文献研究综述国外学者对股权结构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关注较早,并展开了很多研究。
在股权集中度方面,Meckling 、Jensen (1976)在实证研究中发现,随着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上升,企业财务绩效会呈现上升的趋势。
Perrini (2008)引入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作为其中一个解释变量,在研究中设立回归模型,发现若前五大股东持股比重越高,则公司经营绩效越高。
Massis (2013)在对家族企业进行实证研究时发现,股权集中度和公司财务绩效存在“U ”型关系。
上市商业银行股权集中度与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
上市商业银行股权集中度与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上市商业银行股权集中度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
在探讨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在首先介绍了股权集中度的概念和影响因素,然后分析了股权集中度对经营绩效的影响机制,接着综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并提出了研究方法。
对实证结果进行了分析。
在总结了研究的结论与启示,并讨论了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展望。
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上市商业银行股权集中度对经营绩效的影响,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上市商业银行、股权集中度、经营绩效、实证研究、影响因素、影响机制、研究方法、结果分析、国内外研究、结论、启示、局限性、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商业银行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大规模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银行股权结构逐渐呈现出多元化和股权集中化的趋势。
股权集中度作为衡量银行治理结构完善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和风险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不断深化,股权集中度的程度也在逐步提高。
在实践中,一些商业银行存在着股东结构不够多元化、股权集中度较高的问题,这可能会对银行的经营绩效和治理结构产生负面影响。
深入研究商业银行股权集中度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商业银行的运行机制,为我国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1.2 研究意义上市商业银行股权集中度与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研究股权集中度对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股权结构对银行运营的影响机制,从而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
对于银行管理层来说,深入研究股权集中度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决策和管理公司的股权结构,提升经营绩效。
对于投资者和监管部门来说,了解股权集中度对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能够帮助他们更准确地评估银行的风险和价值,从而更好地进行投资和监管。
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视角
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视角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视角摘要:本文以企业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生命周期企业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对企业绩效有着显著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股权集中度对企业绩效具有正向影响,而股权制衡则呈现出一定的曲线关系,对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存在不同的影响效应。
本研究结果对企业实践和政策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企业绩效;企业生命周期一、引言股权结构是衡量企业治理结构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关系以及企业的运营和决策效率。
在许多研究中,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被广泛认为是影响企业绩效的两个重要因素。
然而,过去研究中对于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结论并不一致,且大多研究未考虑企业生命周期带来的影响。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不同生命周期企业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探讨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分析由企业生命周期带来的差异。
二、文献综述1. 股权集中度与企业绩效股权集中度是指企业所有权在股东中分布的程度,一般通过Gini系数等进行衡量。
一些研究表明股权集中度与企业绩效呈现正向关系,即股权集中度越高,企业绩效相对较好。
这是因为股权集中度高可以增加股东代理成本,减少信息不对称,提高企业的决策效率。
然而,也有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与企业绩效之间呈现负向关系,即股权集中度越高,企业绩效相对较差。
这是因为股权集中度过高可能导致股东权力过大,进而可能损害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影响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2. 股权制衡与企业绩效股权制衡是指股东间的权力平衡与制约关系。
股权制衡的好坏对于企业决策效率和绩效有着重要影响。
一些研究表明股权制衡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是呈现U型曲线关系的,即股权制衡程度适中时,企业绩效最好。
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影响的实证分析
股权结构是公司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安排的基础 , 也是公司治理的基础 。不同身份的股东持 股 比例 的大小 在一定 程 度上决 定 了公 司代理 问题 的基 本 性 质 , 即公 司治理 结构 中 的主 要 冲 突是 存 在 于 管理者与股东之间, 还是存在于控股股东与 中小股东 之间, 由此导致公司业绩 的差异。因此 , 并 逻辑 的 前提是要研究股权集 中度的影响因素 。目前 , 对股权集 中度影响因素 的研究 主要集 中在上市 公司本身 特征 ( 业 规模 、 业 分 布 ) 财务 状 况 ( 业 绩 效 、 险 ) 方 面 ( e e'adIl 18 ;hm e d 企 行 、 企 风 等 D mst n em,95 T o sna z _ n Pdr n 1 8 王红领 等 , 0 ; ee e ,9 ; s 9 2 1冯根福 等,02 李涛 , 0 ) 鲜有研究涉及控股股东 的影响①。事实 0 20 ; 2 2, 0 上, 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是企业决策的控制主体 , 为了更好地对上市公司进行控制 , 控股股东不会对上
一
9 — 5
维普资讯
有 绝对 的控 制权 。此 时 控 股 股 东 的控 制 权 与 现 金 流权 相 一 致 。另 外 , 股 股东 还 可 以 通 过 多 层持 股 控 ( ul l sSaeS utr)交 叉持 股 ( rs — w e hpTe)金 字 塔式控 股 ( t kPrmis 等方 式 D a—c s hr t cue 、 a r Cos o nr i is 、 s So ya d ) c ( a ot,t ,98 B bhk 19 ;lesn ,t ,00;acoadLn ,02 获 得 控 制权 放 大 效应 , L r e a 19 ;ecu ,99 Casese a 20 Fci n ag20 ) P a l l
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一、引言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度是衡量企业治理结构的两个重要指标。
股权集中度指的是股权在股东中的分布程度,股东是否集中在少数大股东手中。
股权制衡度指的是股东之间的权益平衡程度,股东之间的权力是否平衡。
这两个指标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治理效果和绩效。
本文旨在探讨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提出一些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
二、股权集中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股权集中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较为复杂。
在一定程度上,股权集中度能够提高企业绩效。
当大股东集中持有股权时,他们对企业的决策和管理具有更高的掌控力和主动权,能够有效地把握机会和资源配置。
大股东能够形成一种稳定的治理模式,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绩效提升。
然而,股权集中度过高也可能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
首先,如果大股东权力过大,可能会导致权力的滥用和代理问题。
大股东可能会为了自身利益而损害小股东和公司整体利益,降低企业的绩效。
其次,股权集中度过高可能抑制了公司的创新能力和灵活性。
大股东对企业战略和决策的控制力过强,可能会阻碍公司自由探索和创新,影响企业的动态适应能力。
三、股权制衡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股权制衡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也是双重的。
适当的股权制衡度可以提高企业绩效。
当不同股东之间的权益平衡较好时,能够确保利益的多元化和分散化,降低某一方利益过度集中的风险,促进各类股东共同参与公司治理和业务经营,形成合理的分工合作机制。
然而,股权制衡度过高也可能对企业绩效造成负面影响。
如果股东之间的制衡过于强势,可能导致意见分歧加剧、决策困难和权力分散化,阻碍公司有效决策和治理效果的发挥。
同时,股东之间的制衡关系也可能导致公司决策的缺乏连贯性和稳定性,从而影响企业的经营战略和长期发展。
四、股权集中度与股权制衡度的协同效应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度是相互作用的。
适度的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度能够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推动企业绩效提升。
股权集中度对现金股利政策影响
股权集中度对现金股利政策影响研究—基于上市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1引言1.1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1.1.1研究背景股利政策是上市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鉴于我国金融体制缺陷性及股市管理不完善等问题,股利政策一直是国内专家学者关注的重点。
其中,现金股利又是股利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股利分配方式,一方面涉及到股东经济收益,另一方面也关系到上市公司在投融资决策,直接影响企业的战略规划和长远发展。
但长期以来,我国上市公司并未意识到股利政策的重要性,在股利政策制定、执行方面普遍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如分红少、频率低,甚至存在不分红的现象。
为了规范我国上市企业现金股利政策,证监会出台了《关于修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若干规定的决定》(2008),该决定结合我国上市公司中现金股利分配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尤其指出“公司应当在章程中明确现金分红政策,利润分配政策应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并将此规定增补为《上市公司长成指引》(2006修订版)的155条第二款,同时提出“公司应当说明本报告期内现金分红政策的执行情况”的要求,并将此增补为《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3号——季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特别规定(2007年修订)》的第十四条,这充分表明了监管机构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关注。
客观上,合理、稳定、高效的股利政策可以提升投资者信心,激活我国证券市场要素,更好地推动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同时,中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开拓,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运营活动,这导致上市公司在股权结构方面的巨大变化,一方面表现为投资者股权过度集中,即业内所谓的“一股独大”现象屡屡不断,这对于广大“散户”而言是极为不利的。
另一方面,则表现为股权过度分散,这种形态下则会影响上市企业的资产管理效率,甚至干预上市公司的收入分配。
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针对这一问题做出了阐释,并提出明确要求,重申了上市公司投资者回报机制的优化规定。
我国股权集中度分析
实验2:我国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分析实验小组:8 学号:2 姓名:宋海锐摘要:我国上市公司不同的股权结构对于公司绩效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报告通过对主板、创业板、中小板共计45家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进行分析,发现创业板与中小板股权集中度高于主板市场。
通过对公司绩效与股权集中度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发现股权集中度作为股权结构的重要指标,是公司进行治理的重要影响因素,会对公司绩效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关键词:股权集中度;内部人持股比例;公司治理一、样本选择与指标选择(一)样本选择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进行分析,我们选取2015年12月1日至12月31日沪深两市挂牌上市的45家上市公司为考察样本(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各选取了15家公司),并对这45家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指标CR1、CR5,H指数,Z指数,以及内部人股权比例进行计算。
数据主要来源于“锐思金融研究数据库”。
(二)指标选择在股权集中度分析时,我们选取了CR1,CR5,H指数,Z指数,内部人持股比例五个指标。
CR1指第一大股东持股份额在公司总股份中所占比重。
按照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多少,可以将股权结构类型细分为绝对控股、相对控股、股权分散等三类控股模式。
持股比例CR1≥50% 20%≤CR1<50% CR1<20%控股模式绝对控股相对控股股权分散CR5指公司前五大股东持股数占公司总股份的比重。
CR5越高,股权集中度越高。
H指数是公司前N位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平方和。
股权越集中,H越大;反之则越小。
H越接近0,前N位大股东持股比例差距越小,H越接近1,前N位大股东持股比例差距越大。
Z指数是公司第一第二大股东持股份额的比值。
Z越大,第一大股东的权利越大,Z越小,其他股东投票的效用越大,参与公司经营治理的积极性越高。
内部持股比例是公司董事会成员和高管人员所占股份相加所占总股本的比例。
二、股权集中度分析(一)主板样本分析15家主板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内部人持股比例描述性统计分析表见表4.1 表 4.1 主板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内部人持股比例描述性统计分析表数据来源:锐思金融研究数据库从表4.1可以看出,主板的15家上市公司,CR1基本都在20%到50%之间,说明股权结构处于相对控股模式。
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王丽萍内容提要:本文以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主成分法、逐步回归、方差分析等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对样本数据进行检验。
结果表明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持股主体、行业分布和规模,在此基础上笔者还对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股权集中度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一、问题提出股份制公司作为一种企业制度自诞生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制度的演变不断变化着,与此同时关于股权结构的研究随之不断深入。
股权集中度作为股权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从未间断过。
研究主要集中在股权集中度对公司治理的影响上。
Berle和Means(1932)[1]开启了这一方面研究的先河,国外诸多学者均对这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贡献;国内的学者如孙永祥和黄祖辉(1999)[2]、于东智(2001)[3]、施东辉(2000)[4]等也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研究结论有相同之处,即股权集中度对公司经营治理有重要影响。
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与受托关系、股东大会与董事会之间的信任委托与受托关系、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的经营委托与代理关系共同构成了公司治理结构的内涵。
公司治理不仅成为现代企业制度最重要的框架,而且是企业提高竞争力和经营绩效的必要条件,所以公司治理是现代企业制度得以真正确立的保证。
因此,虽然股权集中度被经济学家们视为一种既定现象,但事物之间总是存在联系的,所以本文拟对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中找出影响股权集中度的主要因素,进而从根源上找出公司治理的主要影响因素二、文献回顾1.国外文献回顾Demsetz和Lehn(1985)[5]使用赫芬戴尔指数来测试股权集中度的影响因素,得出的结论是股权集中度伴随着资产规模的扩大而降低,系统管制强的行业公司股权集中度低于系统管制弱的行业公司股权集中度。
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与现金股利政策相关性实证研究
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与现金股利政策相关性实证研究股利政策是现代公司理财活动的核心之一,而股利政策中的现金股利支付是证券市场成熟的国家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股利支付形式,它不仅关系到公司股东及债权人的根本利益,而且直接影响公司未来的发展。
本文采用实证方法,从股权集中度角度对医药与电力行业的88家上市公司现金股利相关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现金股利政策的关系,以期合理解释公司现金股利政策选择动因。
关键词:医药与电力行业股权集中度现金股利相关性引言在盈利能力一定的条件下,上市公司如果支付较高现金股利,公司留存收益将减少,相反股东将获得相对更高的收益,同时会导致公司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内部盈余不足而对外筹资,从而加大公司资本成本,影响公司股东的未来收益。
现金股利政策实际上体现为公司股东、经营者和债权人三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各方利益博弈的结果。
公司内部不同的利益主体从多种途径参与制定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可以说,现金股利政策本质是公司治理问题,而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公司治理的主要矛盾就是管理层与外部股东之间的矛盾冲突,现金股利通常作为降低代理成本,缓和两者矛盾的一种方式,因而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特点对现金股利分配行为进行研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研究设计(一)研究假设现代股利理论研究中的主流观点是使用代理理论解释股利政策。
而股权集中度与代理问题的性质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股权集中的公司的主要代理问题是大股东与中小股东间的利益冲突;股权分散的公司的主要代理问题是管理者与全体股东的利益冲突。
其具体表现为:1.现金股利是降低股权代理成本的工具。
股权集中度越高,公司分配现金股利的概率就越小,股权集中度与企业现金股利支付水平存在负的相关关系。
2.现金股利可以有效解决大股东控制问题。
所谓大股东控制问题,简单来说就是公司大股东利用自己掌握的公司控制权侵害中小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益。
控制性股东把上市公司的资源从小股东手中转移到自己控制的企业中的行为被Jensen等(1986)称为“掏空”。
股权集中度_国有控股与公司绩效实证研究
股权集中度、国有控股与公司绩效实证研究姚美琴1,董红晔2( 1.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院,浙江东阳322100; 2. 中国人民大学会计学院,北京100026)〔摘要〕本文采用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回归模型和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的样本数据研究了股权集中度、国有控股与公司绩效的关系。
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成正向影响关系,国有股为公司第一大股东时显著降低公司绩效。
研究结果为国有控股“掠夺之手”理论假说提供了证据。
〔关键词〕股权集中度;国家控股;公司绩效中图分类号:F830. 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8-4096( 2012) 06-0034-04股权集中度是公司股权结构的一个重要变量。
有关股权集中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与公司绩效关系方面,研究成果多数以资本市场发展较为完善的国家为样本,研究结论还存在着一定的不他们认为,对于股票市场的发展而言,分散的所有权意味着等量资本可以吸纳更多的外部融资,从而扩大股票市场规模,增强其流动性。
另外,分散的所有权还具有以下优势:便于公司创建者及其继承人退出;使管理职业化;使大的兼并收购能够实现。
但是Grossman 和Hart[6]的模型却表明,股权结构分散条件下,单个股东缺乏监督公司经营管理、积极参与公司治理和驱动公司价值增长的激励。
S h l e i fe r和V i s h i ny[7]的研究表明,当公司经理人员存在牺牲股东利益建造个人帝国的行为时,大股东可以通过代理权争夺或接管的方式将其撤换。
尤其重要的是,当一国处于不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其法律体系和监管质量都不高,从而导致其他治理工具难以有效运转的情况下,集中的所有权却能在公司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股权集中型的公司中,管理层的道德风险得到了有效抑制。
P o r t a等[8]认为,法律对投资者保护水平的差异决定了各国上市公司所有权集中程度的差异,对投资者保护较好的国家,公司股权往往比较分散;而在缺乏投资者保护的国家,由于约束代理成本的治理工具难以发挥作用,公司股权往往比较集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股权集中度影响因素实证分析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王丽萍内容提要:本文以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主成分法、逐步回归、方差分析等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对样本数据进行检验。
结果表明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持股主体、行业分布和规模,在此基础上笔者还对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股权集中度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一、问题提出股份制公司作为一种企业制度自诞生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制度的演变不断变化着,与此同时关于股权结构的研究随之不断深入。
股权集中度作为股权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从未间断过。
研究主要集中在股权集中度对公司治理的影响上。
Berle和Means(1932)[1]开启了这一方面研究的先河,国外诸多学者均对这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贡献;国内的学者如孙永祥和黄祖辉(1999)[2]、于东智(2001)[3]、施东辉(2000)[4]等也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研究结论有相同之处,即股权集中度对公司经营治理有重要影响。
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与受托关系、股东大会与董事会之间的信任委托与受托关系、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的经营委托与代理关系共同构成了公司治理结构的内涵。
公司治理不仅成为现代企业制度最重要的框架,而且是企业提高竞争力和经营绩效的必要条件,所以公司治理是现代企业制度得以真正确立的保证。
因此,虽然股权集中度被经济学家们视为一种既定现象,但事物之间总是存在联系的,所以本文拟对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中找出影响股权集中度的主要因素,进而从根源上找出公司治理的主要影响因素二、文献回顾1.国外文献回顾Demsetz和Lehn(1985)[5]使用赫芬戴尔指数来测试股权集中度的影响因素,得出的结论是股权集中度伴随着资产规模的扩大而降低,系统管制强的行业公司股权集中度低于系统管制弱的行业公司股权集中度。
Steen和Torbin (1998)选择的自变量主要有公司资产规模、销售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资本密集度、收益/销售额、R&D支出六个指标来检验股权集中度的影响因素,最后得出结论公司绩效对股权集中度有显着影响,行业与股权集中度存在相关性。
Robert H.McGuckin和V.Nguyen(2001)[6]则从劳动力市场对股权集中度影响的角度加以研究,最总得出结论:劳动力市场是影响股权集中度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2.国内文献回顾冯根福、韩冰等(2002)[7]通过对深沪两市181家上市公司1996年1月1日至2000年12月31日的数据进行分析,采用多元协方差分析、χ2检验等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得出的结论是:上市公司绩效、国有股比例、法人股比例、与股权集中度正相关,而募集法人股比例、流通股比例与股权集中度负相关。
目前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还比较少,可供参考的文献有限。
尤其是国内,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起步较晚,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更是匮乏。
从研究样本上看,虽然学者们的研究样本量均符合大样本的要求,但所用样本相对于上市公司总体来说仍显单薄,故说服力不强;从研究所涉及变量来看,对于绩效这一重要影响因素在研究中均有涉及,但仅限于销售收入、净利润等利润表因素,而对于经营现金净流这一能反映企业真实赢利能力的现金流量表因素均未涉及;从研究方法上看,国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较少,不具有可比性。
国外关于这方面的研究相对国内要多,但其研究方法趋于单一,基本上都为简单的回归分析。
因此,本文在扩大样本量的基础上,增加研究变量,并采用主成分分析、逐步回归及方差分析等多种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以期得到更为接近实际情况的结论。
三、样本数据与变量说明1.样本选择本文所选取的样本是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股上市公司2002年的截面数据。
为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尽量清除异常样本对研究结论的影响,选取1999年12月31日前上市发行A股的公司949家为原始样本,按以下原则进行样本筛选:(1)从原始样本中剔除某些数据不全的公司;(2)为避免新股的影响,剔除1999年上市的公司;(3)剔除金融企业;(4)剔除99年—2002年之间因信息披露等原因被中国证监会处罚过的公司;通过以上剔出剩余公司数为846家;(5)为避免异常值的影响,从剩余样本中剔除了1999年到2002年四年中被ST的公司,其中1999年的ST公司为35家,2000年的ST公司数为41家,2001年的ST公司数为69家,2002年的ST公司数为96家。
经过上述筛选最后剩余样本数如下:99年样本公司数为811家,2000年样本公司数为805,2001年样本公司数为777家,2002年样本公司数为750家。
在此基础上取四年数据的交集,即只要有一年被ST则将其剔除,最终剩余公司数为707家。
这样就保证了所选取的样本至少有4年的正常经营期,以便从中找出规律作为上市公司发展的借鉴。
最终将2002年707家上市公司的数据作为清洁样本①。
2.变量说明根据以往实证研究结果和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的现状,我们主要从股权集中度、公司规模、股权结构、公司经营业绩五个方面设置具体变量,各变量定义见表1。
表1 变量定义Panel A:股权集中度变量Panel B:股权结构变量Panel C:规模变量Panel D:公司经营业绩变量Panel E:行业变量Panel A:股权集中度变量本文中的解释变量为股权集中度。
实证中涉及股权集中度的指标主要有以下几个: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赫芬戴尔系数(Herfindahl),其中前三个指标主要是从绝对数上衡量股权集中程度,而赫芬戴尔系数既考虑了股权集中程度的高低,又考虑了股权分布的均匀程度。
因此,本文选用前五大股东的赫芬戴尔系数作为股权集中度的量化指标。
Panel B:股权结构变量按上市公司持股主体的不同将股份分为国家股、法人股、内部职工股、流通股,对不同的投资主体分别考虑。
Panel D:公司经营业绩变量五项业绩指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公司绩效进行评价,既包括利润指标又包括现金流量指标。
Panel E:行业变量行业主要是根据中国证监会2001年4月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
它是比较科学的行业分类标准,也是目前用于中国上市公司行业分类的官方标准。
分为三级分类,包括13个门类,91个大类和288个中类。
由于上市公司集中于制造业,在制造业的门类和大类之间增设了辅助性类别,所以把行业总体分为20个类。
其具体分类见表2。
表2 行业分类表四、实证分析1.基本假设假设1:规模与股权集中度负相关。
一般来说,企业规模是市场竞争的结果。
因此,规模的增大是企业市场竞争力增强的表现,而企业竞争力越强,其市场价值越大,越有利于吸引投资者,从而越有利于降低股权的集中程度。
假设2:国家股比例与股权集中度正相关。
我国股市最初的创立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定位于帮助国有企业脱困。
因此,在开始的几年,上市公司几乎均为国有企业改制而成,也因此上市公司绝大部分为国有参股或控股企业。
即使是在十几年后的今天,上市公司中仍以国有企业为主,且国有股的控股地位几乎没有任何改变。
因此,国有股比例与股权集中程度正相关。
假设3:法人股比例与股权集中度正相关。
国有股和法人股占了总股本的绝大部分,第一大股东非此即彼。
因此,法人股比例越高,股权集中程度越高。
假设4:内部职工股比例与股权集中度负相关。
内部职工股是为了激发企业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和生产积极性的。
因此,内部职工股比例越高,其激励效果越好,越有利于提高企业经营业绩,越有利于吸引投资者,也就越有利于降低股权集中度。
假设5:流通股比例与股权集中度负相关。
从股权分布状态来看,与西方国家的全流通机制不同的是我国绝大多数上市公司的流通股只占总股本的1/3左右。
流通股与国家股和法人股组成的非流通股此消彼长,并且这一局面在短期内难以改变。
所以,流通股的增加将直接导致股权集中度的降低。
假设6:经营业绩与股权集中度负相关。
经营业绩好,企业竞争力强,其市场价值也就越大,因此,经营业绩与股权集中度负相关。
假设7:不同行业股权集中度差异显着。
不同行业由于其股权结构、经营方式、进入壁垒等均存在很大差异,因此,股权集中度必将存在差异。
2.实证分析本文的实证分析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对五项业绩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根据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原始变量的主成分,利用降维的思想在损失很少信息的前提下把多个指标转化为几个综合指标;其次以主成分分析法生成的主成分及规模变量、股权变量为自变量,以股权集中度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找出股权集中度的影响因素;最后以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行业间股权集中度的差异。
在进行主成分分析之前首先对业绩指标进行KMO检验,以此验证主成分分析法的适用性。
KMO检验的结果为,大于,主成分分析法适用。
以特征值大于1作为选取主成分的标准。
通过分析得出其主成分只有一个,说明所选取的五项业绩指标高度相关,也说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的必要性。
并且生成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能较好的代表五项业绩指标,记生成的主成分为Factor-1,则 Factor-1=++++回归得出的最终结果见表3。
表3 回归结果受分析方法本身的影响,最后保留的变量均为通过了显着性检验的变量。
且从表中显着性水平可以看出,除了回归常数,各自变量的回归系数均通过了1%水平下的显着性检验。
规模与股权集中度显着正相关,假设1不成立。
这一结果与我国上市公司的背景有密切关系。
我国的大型及超大型企业一般为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且基本上为国家控股,这类企业在市场中一般处于垄断地位。
这就使市场的调节作用显得微不足道,因而所得到的结论跟完全市场竞争环境下的结论相反。
国家股比例与股权集中度显着正相关,假设2成立。
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仍然主要集中在国家的手中。
法人股比例与股权集中度的相关性没有通过10%水平下的显着性检验。
这可能与我国第一大股东与第二大股东之间差距过大,即股权制衡度过大有关,而第一大股东通常为国家股股东,比例为%,第二大股东才是法人股股东,这就使法人股的变化对股权集中度影响较小。
为检验第一大股东与第二大股东的差异,对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差异进行T检验。
双尾检验结果显示,二者差异的不显着性为,二者差异显着,有力的支持了上述解释。
内部职工股比例与股权集中度显着负相关,假设4成立。
内部职工股是依据1992年5月15日国家体改委、国家计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生产办公室《股份制企业试点办法》和国家体改委《股份有限公司规范意见》在定向募集股份有限公司设立时发行的由定向募集股份有限公司内部职工认购的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