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三节 怎样学习研究化学 第二课时
第一章第三节 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导学案教案
学习课题:第三节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共3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化学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2、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模仿做一些探究活动。
3、知道化学用语在学习和研究化学中的重要性,初步增强记忆的目的性。
4、了解一些常见的仪器的名称、使用范围、操作要求。
5、练习和初步学会一些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重点难点:1.认识化学实验在学习和研究化学中的重要意义。
2.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学法指导:参照同步导学本节相关内容学习内容:第一课时学习化学的三大方法:进行实验、进行科学探究、使用化学符号方法一:进行化学实验一、常用实验仪器:了解附录一的中学化学常用实验仪器的构造、用途、使用方法、注意点。
(增加:导管、橡皮塞、分液漏斗、玻璃棒等)注:经过磨砂处理的仪器有试剂瓶、集气瓶、滴瓶、毛玻片、分液漏斗,磨砂处理可保证气密性良好。
二、实验安全和规则:学习附录二。
三、实验基本操作:(一)、药品的取用:1、存放及注意点(1)存放于试剂瓶中,液体存于细口瓶中,固体放于广口瓶中。
(2)见光易分解、易挥发的药品应放于棕色瓶中,可以避光。
2、取用原则(1)“三不”原则:不要用手接触药品;也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招气入鼻法);不能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节约原则: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若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取l~2 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3)处理原则: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要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在指定的容器内。
3、取用方法(1)固体药品①块状、较大颗粒:一横二放三慢竖②粉末、细小颗粒:一斜二送三直立(2)液体药品①较多量:用倾倒法,口诀:瓶塞倒放口对口,缓慢倒液签向手;轻刮残液塞紧塞,放回原处签朝外。
②较少量:用胶头滴管滴加,注意要“竖直悬空”。
③极少量:用玻璃棒蘸取。
(3)一定量的药品①液体用量筒:选择量筒遵循“一次量取,量程尽可能小”的原则;量筒底无“0”刻度,只能准确到小数点后一位;不能加热、不能做反应器、不能溶解、稀释溶液。
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第三节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教案沪教版 教案-教育文档
第三节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学习目标:1.通过教师讲解和实验活动,了解研究和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2.认识化学实验在学习和研究化学上的重要性;3.了解学习化学需要进行科学探究4.指导学习化学需要借助化学符号(或者化学用语),初步认识化学符号在化学学习上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一、化学学习需要进行化学实验化学实验的观察,可以用自己的感官或者借助于仪器来观察物质及其变化的条件、现象和结果,应该注意对实验前、中、后的观察。
化学的观察首先介绍一些实验仪器:1.试管(test tube):该仪器是化学实验中使用最广泛的仪器。
(1)主要用于少量物质的溶解或发生反应的仪器,也常用于制取或收集少量气体。
(2)实验时盛放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以防振荡或加热时溅出。
(3)用试管夹或者铁夹固定时,要从试管底部向上套入并夹持在离管口1/3的部位。
(4)试管是可用灯焰直接加热的仪器2.酒精灯(alcohol burner):是实验室中最常用的加热仪器。
(1)实验所盛酒精量不能超过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1/4;(2)使用时要用燃着的火柴点燃酒精灯,严禁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酒精灯;(3)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应该用漏斗,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以防发生火灾;(4)加热时要用温度最高的外焰加热,不能将灯芯与玻璃仪器接触;(做木条燃烧实验)(5)加热完毕要用灯帽盖灭火焰,不可用嘴吹灭。
3.托盘天平和砝码(counter balance & weight sets):(1)托盘天平一般用于粗略量取固体物质质量,它的精确度为0.1g;(2)是用托盘天平前,先调零,然后在左右两盘放大小相同的纸,如果称量的物体易潮解或有腐蚀性,应该用玻璃器皿称量,如小烧杯,表面皿等;(3)称量时候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m左=m右+m砝码);(4)取用砝码的时候,绝对不能用手拿放,应该用镊子,防治砝码沾污腐蚀变质。
4.量筒(graduated cylinder)(1)量筒一般用于粗略量取一定体积液体的仪器(2)选取量筒时,量筒的容积应该大于并且尽量接近于所要量取液体的体积,尽量减少误差;(3)量筒读数应该使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点保持水平;在量取液体时,若俯视量筒则读出数据大于实际液体体积,即取用液体的体积偏小,若仰视量筒,则读出的数据小于实际液体的体积,即取用的液体的体积偏大;(4)量筒不能加热,不能量取温度过高的液体,也不能作为化学反应和配置溶液的容器;(5)量筒没有零刻度线。
九年级上第一章第三节第二课时硫酸的性质
为什么要再滴入稀硝酸?
Na2SO4 + Ba(NO3)2 = BaSO4
硫酸钠 Na2SO4 + 2 NaNO3
Ba(NO3)2 溶 液
HNO3 溶液
白色沉淀 BaCO3 Na2CO3 + Ba(NO3)2 = BaCO3
碳酸钠 Na2CO3
白色沉淀 溶 解 + 2 NaNO3
BaCO3 + 2 HNO3 = Ba(NO3)2 + CO2 + H2O 而BaSO4不溶于稀硝酸。 再滴入稀硝酸目的是除去CO32-杂质离子的干扰。 怎样鉴别3 瓶分别盛有水、稀盐酸、稀硫酸的无色液体?
浓硫酸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如果浓硫酸敞口放置,溶质、溶剂、溶液会发生 什么变化?能否与浓盐酸做比较?
如果浓硫酸敞口放置,由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直 接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因而会导致溶液质量增加,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10毫升 浓硫酸沿玻璃棒慢慢倒入水中,并不断地 搅拌。用手触摸烧杯外壁,有何感觉? 烫手;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量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浓硫酸的稀释 浓硫酸沿玻璃棒慢慢倒入水中,并不断地搅拌。
硫酸与盐酸有哪些不同之处?
(五)硫酸(H2SO4)个性 1.查阅硫酸试剂瓶的标签上写了哪些内容。 你能看懂那些内容吗?
硫酸(分析纯) 化学式:H2SO4 质量分数:98% 净含量:500ml 密度:1.84g/ml 【性状】本品为无色透明的粘稠 液体,有强腐蚀性!无挥发性。
2.用玻璃杯蘸取浓硫酸,观察浓 硫酸的黏度 _____________ 。 粘稠的油状液体
第一章 物质及其 变化
第二课时 硫酸的性质
(一)盐酸(HCl)的个性 1.盐酸是氯化氢(HCl)气体的水溶液。纯净的盐酸是 无色透明并有刺激性气味和酸味的液体。
共价键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宁县一中雷震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共价键的概念(2)掌握电子式的表示方法,能够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共价键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2)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2)培养学生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共价键的形成以及共价分子的表示方法难点:共价键的形成三、设计思路本节从初中学习过的关于物质的构成微粒入手,使学生明确我们学习的离子键与初中学习的各种微粒构成物质的关系,引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分子如何构成微粒?原子能否直接构成物质?这样设计,既使初中的内容和高中必修内容有一个很好的衔接。
在进行共价键形成的教学时,以氢分子、氯分子和氯化氢分子为例说明共用电子对如何使两个原子相互结合在一起,形成新的一种类型的化学键――共价键,并指出形成共价键后可以使能量降低,达到稳定结构。
然后再引导学生思考稳定结构的意义,并用电子式举出几个常见的共价分子形成过程中达到稳定结构时如何形成共作电子对的,让学生学会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分子。
由于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分子相对繁琐,再引入结构式要求学生掌握。
四、教学过程[复习及引入][问题1] 见ppt1.ppt2[问题2]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宏观的物质是由微观粒子组成的,构成物质的主要微粒有哪些呢?(学生口答,教师板书)[板书]原子、分子和离子原子 离子 物质分子?[讲述]上一节课学习离子键,我们知道,原子可以通过得失电子形成阴阳离子,阴阳离子间彼此通过离子键可以形成宏观的物质,如氯化钠。
那么,原子是如何构成物质?原子是如何形成分子?分子是如何构成物质的?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原子如何形成分子。
【过渡】大家还知道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教师写出反应方程式)。
从宏观的角度看,氯气和氢气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物质氯化氢。
第三节 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课时2)
[副板书]酒精灯的使用和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 [教师活动]介绍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先介绍外焰、内焰、焰心) [板书]使用前“两检查”:①检查灯芯;②检查灯内酒精量不能超过酒精 灯容积的 2/3,不能低于容积的 1/3。使用时“三禁止”:①禁止向燃着 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②禁止用一盏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禁止用 嘴吹灭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 [教师活动]介绍物质加热的操作。 ①液体加热:试管、烧瓶、烧杯、蒸发皿等。固体加热:试管、蒸发皿等。 ②加热时应该用酒精灯外焰部分,先预热,再对准药品加热。 ③给试管内的固体加热,应注意试管口应略低于管底,防止有水生成后在 管口冷凝回流回管底,使试管破裂。 ④给液体加热,应注意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1/3,加热时使试管倾 斜约 45。 ,切不可使试管口对着自己和别人(为什么?)。 [演示]教师边介绍边演示加热“铜绿”的操作,要求学生观察现象,得出 结论。注意提示学生应着重观察:绿色粉末颜色;试管口的情况。 [学生活动]讨论交流实验现象,回答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教师总结]实验现象: 绿色粉末 , 试管口 , 放出 。 加热 实验结论:碱式碳酸铜 氧化铜+水+二氧化碳 [学生活动]找一个同学上台操作后面的步骤,其他同学观察,注意提示学 生在处理烧热的玻璃容器时, 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洗, 应冷却至室温再洗涤。 [学生活动]讨论交流,通过上述实验,你对“铜绿”有什么认识?对化学 实验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五、作业 教材 P25 页 1 题 巩固实验操作
1、描述准确的实验现象。 2、相关基本实验操作 准确地分析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
方法 教学 用具 教学过程设计 个性化 补充
【引入】上节课我们已经对化学仪器、化学药品有了一定的认识,今天我 们就要把学到的知识用起来,来完成一个化学的探究实验。 [情景创设]展示铜绿, 介绍学名, 学生讨论铜绿可能有的物理、 化学性质。 [板书]碱式碳酸铜,俗称“铜绿”,化学式:Cu2(OH)2CO3 [教师活动]我们可以观察到“铜绿”是一种绿色粉末状固体。 下面我们来 做两个实验。(演示实验) [板书]一、“铜绿”和盐酸的作用 1、实验步骤 ⑴取“铜绿” [学生活动]结合教材 P18 页图示,观察教师操作。 学生用具: 常用实验仪器 教师用具:投影仪
第三节 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第二课时
第三节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第2课时)1.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
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猜想或假设→设计试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以实验报告的形式表达探究的结果。
2.对镁的性质及其变化的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将镁带经砂纸打磨.可以观察到镁的银白色。
镁带硬度较小易被折弯和扭断。
镁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镁+氧气氧化镁。
镁带放入食醋中,表面立即有大量气泡产生。
说明镁能与醋酸反应。
3.对比是科学探究中的一种常见方法。
细铁丝也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在空气中加热时有红热现象发生,但不能燃烧;放在食醋中,表面也有气泡产生,但较镁带产生的速率慢。
细铜丝呈光亮红色,在空气中加热时,表面会变成黑色,该黑色物质为氧化铜;放在食醋中,表面无气泡产生。
比较镁、铁、铜的有关性质,不难得出,它们的性质之间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
4.科学探究还常需要进行定量实验,天平、量筒是定量实验时常用的化学仪器。
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一般用量筒。
称取一定质量的固体一般使用托盘天平,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天平、量筒的使用一定要规范。
1.做镁带燃烧实验需准备的一组仪器是、、。
2.量筒常用来,量液时,量筒必须,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保持水平,再读数。
若观察时视线是仰视,则此时读出的液体体积数(在“大于”、“等于”或“小于”三者中选择填写)实际量取的液体体积。
3.使用托盘天平进行称量时,在称量前要检查;称量时,应将称量物放在盘,砝码放在盘,添加砝码的一般顺序是;称量完毕后,整理天平的操作是。
某同学在称量12g碳酸氢铵时,发现指针向左偏。
此时该同学应进行的操作是。
4.提出问题:镁是一种重要金属,它可能具有什么性质?探究与记录:总结与反思:(1)根据实验探究的结果,描述镁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2)对金属镁还想探究的性质是,为此进行实验,所准备的实验仪器和用品有。
第三节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一、二)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第一章第三节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一)备课时间上课时间总课时【学习目标】知识目标:知道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手段并学会化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了解化学符号的含义和简单使用。
能力目标:初步熟悉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常见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观察判断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从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养成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点】:化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课前准备】1、看书P142 《附录一》中学化学实验常用仪器,认识一些仪器,并能写出一些常用仪器的名称;2、阅读课本P146《附录二》学生实验规则和安全要求,并完成下列内容:(1)不要,也不要和的味道。
(2)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要,也不要更不能,要放入。
(3)在使用酒精灯前时,绝对禁止,也绝对禁止,以免失火。
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盖灭。
不可用_______灭。
向等内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刻用扑灭。
【课堂学习】引入新课: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由此可见化学实验对于我们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性。
在学习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化学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化学的基本仪器和实验基本要求等注意事项。
一、(学生阅读)化学实验规则;1、做好实验前准备工作;2、认真作好实验;3、认真作好实验后的小结;二、(学生阅读)化学实验安全要求;三、(教师讲解)介绍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用途和注意事项试管、试管夹、烧杯、量筒、玻璃棒、酒精灯、胶头滴管、铁架台、蒸发皿等。
四、(教师演示)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1、药品的取用(固体和液体药品、天平、量筒的使用)2、仪器的连接3、物质的加热(酒精灯的使用)4、仪器的洗涤五、交流、讨论:六、巩固提高1.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若仰视读数,则读数比实际用量()A.大B.小C.相等 B.无法判断2.把锌粒装入试管中,应选择的仪器是()A.用镊子 B.用玻璃棒 C.用药匙或纸槽 D.直接倒入3.下面使用酒精灯的操作方法中,正确的是()A.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B.熄灭酒精灯,一般用嘴吹熄C.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D.酒精灯不用时,不用盖上灯帽4.右图表示的是某同学用50 mL量筒最取一定体积液体的操作。
高中化学_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第2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第2课时预测同主族元素的性质§1-3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第2课时)预测同主族元素的性质一、【教材分析】(一)知识脉络在学过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之后,结合《化学1(必修)》中学习的大量元素化合物知识,通过对第3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强弱的探究,整合ⅧA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对金属钾性质的预测等一系列活动,归纳得出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体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以下简称“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学会运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指导化学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
(二)知识框架本节教学知识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三个课时完成。
一是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外规律;二是预测同主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分两个课时完成学习任务;三是“位、构、性”关系规律及应用。
本课时的是第二课时。
(三)与其它版本教材区别人教版教材是在元素周期表基础上,根据第ⅠA族和第ⅦA族元素性质的递变通过归纳得出元素周期律;而鲁科版教材则是在学过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之后,让学生根据原子结构理论预测第3周期、第ⅠA族和第ⅦA族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递变规律和金属钾性质,再通过自己设计实验去验证。
教材这样处理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来指导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
我认为这一点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四)本课时地位和作用第二课时更是利用第一课时掌握的研究问题的方式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同主族的规律,从而进一步完善元素周期表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规律。
为第三课时研究“位、构、性”打下坚实基础。
二、【学情分析】本节是鲁科版《化学2(必修)》第一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本章第一节和第二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知识,学生已经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和元素周期律的知识,认识了元素周期律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元素周期表是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初步了解了元素周期表的意义和重要用途,知道了元素周期表是今后学习化学和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
高中化学 第一章 第三节 第二课时 氧化剂和还原剂第一册化学教案
【第二课时氧化剂和还原剂】之小船创作[明确学习目标] 1.认识氧化剂、还原剂、氧化性、还原性等基本概念。
2.会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会比较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
3.会用单线桥法表示氧化还原反应得失电子情况。
学生自主学习基本概念1.氧化剂和还原剂01得到电子(或电子对(1)氧化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偏向)的物质。
02失去电子(或电子对(2)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偏离)的物质。
2.氧化性和还原性(1)氧化性:氧化剂所表现出的得电子的性质。
(2)还原性:还原剂所表现出的失电子的性质。
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得失情况的表示方法——单线桥法1.单线桥的表示方法2.氧化还原反应的存在(1)有利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方面,如:金属的冶炼、电镀、燃料的燃烧等。
(2)不利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方面,如:易燃物的自燃、食物的腐败、钢铁的锈蚀等。
1.在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还原剂失去电子,则在该反应中电子转移总数是两者的和吗?提示:电子转移总数=氧化剂得电子总数=还原剂失去电子总数,即氧化剂得到的恰恰是还原剂失去的电子,也就是发生转移的电子。
2.处于最高价态的元素具有强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的元素具有强还原性。
这句话是否正确?提示:不正确,一般来说,处于最高价态的元素具有氧化性,但不一定具有强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的元素具有还原性,但不一定具有强还原性。
例如,KCl中K呈+1价,是钾的最高价态,但由于K的还原性很强,所以K+的氧化性很弱。
3.双线桥法和单线桥法有何不同?提示:双线桥法中箭头是由反应物指向生成物中的同种元素,并注明得失电子;单线桥法中箭头是由反应物中失去电子的元素指向得到电子的元素。
课堂互动探究知识点一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1.概念间的关系图2.概念分析的方法(1)正确标出反应前后变价元素的化合价。
(2)找出化合价变化(升、降)与氧化还原反应中各概念之间的对应关系。
(3)在分析转移电子总数时,不能将得电子数和失电子数加和作为转移电子总数。
第一章第三节 (化学键第二课时) 共价键
H和Cl结合生成HCl,形成了H和Cl之间的化 学键H-Cl(新化学键)
H H Cl Cl
H H Cl Cl
H H Cl Cl
H H Cl Cl
H H Cl Cl
H H Cl Cl
H H Cl Cl
H H Cl Cl
H H 学反应的本质:
一个化学反应的的过程,本质上就是 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第一章
第三节
化学键(第二课时)
复习回忆
什么是离子键? 形成离子键的条件? 练习:写出下列微粒的电子式: KBr NaCl CaCl2 K2 O 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 由阴、阳离子的电子式组成,但相同离 子不能合并
注意点
1 离子须注明电荷数; 2 相同的原子可以合并写, 相同的离子要单个写; 3.阴离子要用方括号括起;
7、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项目
定义 结构微粒 化学键类型
离子化合物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
共价化合物 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
原子 只含共价键
阴、阳离子
一定含有离子键,可 能含有共价键
与物质类别 ①强碱②绝大多数盐③ ①所有的酸②气态氢化物 ③非金属氧化物④极少数 活泼金属氧化物 的关系 盐⑤大多数有机物 ①熔沸点较高,硬度较 ①熔沸点、硬度差异较 主要物理 大,通常呈固态;②固 大;②熔融态不导电, 性质 态不导电,熔融态或溶 某些溶于水后导电 于水后导电
氯化氢分子的形成:
共价键特点:
· · ·: → H Cl · H ·+ · Cl · · · ·
共用电子对偏向氯原子,
氯原子带部分负电荷,氢原子带部分正电荷。
· · · ·
· ·
三、共价键
1、定义: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 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 2、成键微粒:原子 3、成键实质:共用电子对对原子的相互作用 (包括共用电子对对原子核的静电吸引与原子 核间、电子间的静电排斥)
九年级化学 1.3 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教案1 沪教版
教学设计第一章第三节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一、教学设计思路兴趣加上科学的方法才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本节课是初中化学入门知识的学习,教学要求上只需要学生初步了解一些化学学习的方法,而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有实验、科学探究等,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化学学习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
因此将本节课设计为由录像或问题将学生带入情景。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组织交流与讨论→根据实验事实作出正确结论→对整个过程进行反思与评价,这些要素所组成科学探究过程,让学生习得科学探究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材分析本课题《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是在学习了化学的重要性和化学学习的内容的基础上学习的。
让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学习化学的愿望,此时再学习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知道科学学习的重要性,并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学情分析化学是新学学科,从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有一定的储备,同时有强烈的学习愿望.这些都有利于实现本课时的学习目标。
所以,本课时的教学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由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实施探究,最后归纳总结形成结论。
教师应该充分的开放讲台,激励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帮助学生形成自主选择,细致分析,不断整合,构建递进式知识体系的科学探究方法。
四、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观察与实验对化学学习的重要性。
2.初步学习化学实验中常见基本操作和仪器的使用。
3.了解通过实验、推理和判断来研究物质的性质的一般方法。
4.养成探究物质及其变化的好奇心、有学习化学的欲望。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多媒体展示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欲,再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科学探究,增强学生对问题的感知和领悟能力,培养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科学学习方法的严谨性和规律。
同时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形成富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必修2第一章第三节第二课时共价键
4、共价化合物的表示方法
a、电子式:
b、结构式 :
在化学上常用一根短线来表示一对 共用电子,这样得到的式子叫做结构式
H-H
H-Cl
H-O-H
用电子式表示形成过程
HCl
F2 H 2O
H + Cl →
×
H Cl F
×
共用电子对
F + F
→ F
共用电子对
H ×+ O + × H → H × O × H
2、下列物质中只有共价键的是( C、D )
A.NaOH B.NaCl C.H2 D.H2S
3、下列物质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是( C ) A.H2O B.CaCl2 C.KOH D.Cl2
判断:
• 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错,如:NaOH Na2SO4 • 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 共价化合物 错,如 NH4Cl 等铵盐 • 在气态单质分子里一定有共价键 错,He、Ne等稀有气体
B、6和16
C、11和17
D、14和8
4 .下列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 A )
A KB C Cl FOBaK
Cl
K
[O ] K 2 Cl ] [ Ba] [ Cl ] [
Mg 2
2
Mg
Cl
F
D H
[F] 2 H [ Cl ]
【复习练习】
练习:下列物质中,1.含离子键的物质是 ( A、F、 );2.含非极性共价键的 物质是( C、D、I、 );3.含极性共价键 的物质是( B、E、G、H、J、 );4.是离子化 合物的是( A、F );5、是共价化合物的是 ( B、E、G、H、J ) A、KF B、H2O C、 N2 D、 F2 E、CS2 F、CaCl2、 G、CH4 H、CCl4 I、 Br2 J、 PH3
郎溪县二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第3节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第2课时科学探究和化学符号课件沪教
【现象分析] (1)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白磷很快被引燃,足量的白磷在锥形瓶中未
能全部燃烧,说明瓶内剩余气体
不支持 (填〞支持”或〞不支持”)燃烧。
(2)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气球的变化是 先鼓后瘪(其他合理描述也可) 。
(3)待白磷熄灭、锥形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①注射器中
休息时间到啦
同学们,下课休息十分钟。现在是休息时间,你 们休息一下眼睛,
看看远处,要保护好眼睛哦~站起来动一动,久坐 对身体不好哦~
结束语
同学们,你们要相信梦想是价值的源泉,相信成 功的信念比成功本身更重要,相信人生有挫折没 有失败,相信生命的质量来自决不妥协的信念,
考试加油!奥利给~
第2节 糖类 油脂
地区
②沙坪 ①高家花
坝区小 园大桥
龙坎
首要污染 可吸入颗 可吸入
物
粒物
颗粒物
空气质量
Ⅲ
Ⅱ
级别
③长寿 化工工 业园 二氧化 硫
Ⅳ
④渝北 区中央 公园
Ⅰ
第3课时 空气的污染和保护
(1)空气质量最好的地区为 ____④____(填序号)。 (2)长寿化工工业园污染的首要污染物是__二__氧_化__硫_;该地区容易引 起的环境问题是_____酸__雨______。 (3)高家花园大桥附近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它的来源可能 是____A_C ___(填字母)。 A.汽车尾气的排放 B.人呼出的气体 C.居民焚烧生活垃圾 D.植物的光合作用
【例题] 人们通过米、面等食物摄入淀粉等营养物质,淀粉在酶的催化作用下与水 作用逐渐分解成葡萄糖。葡萄糖在体内经缓慢氧化转化为CO2和H2O,释放出能量。 以下有关葡萄糖的说法不准确的选项是哪一项:( ) A.葡萄糖是一种有甜味的白色物质 B.低血糖病人出现乏力,疲惫等症状时,需要尽快补充葡萄糖 C.绿色植物在太阳光的照射下能将CO2和H2O合成葡萄糖 D.患糖尿病的人由于葡萄糖在体内代谢不正常,葡萄糖被排出体外,因此要多吃淀 粉补充 解析:葡萄糖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白色粉末状固体,是直接的供能物质,绿色植物光合作 用的直接产物,糖尿病人应该少吃含糖类的物质。 答案:D
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第三节 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_九年级化学教案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第三节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_九年级化学教案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第三节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通过教师的讲解与实验活动,了解研究和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2.了解学习化学需要进行科学研究3.知道学习化学需要借助化学符号(或叫化学用语),初步认识化学符号在化学学习上的重要要求能力目标:能过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探究情感目标:认识化学实验在学习和研究化学上的重要性重点和难点:教学内容:一、化学学习需要进行化学实验化学实验的观察,可以用自己的感官或者借助于仪器来观察物质及其变化的条件、现象和结果,应该注意对实验前、中、后的观察。
化学的观察变化前变化中变化后(1)有哪些物质参加了反应(2)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1)反应条件(如加热、点燃、高温、催化剂等)(2)伴随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或沉淀等)(1)有哪些物质生成(2)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首先介绍一些实验仪器:1.试管(test tube):该仪器是化学实验中使用最广泛的仪器。
(1)主要用于少量物质的溶解或发生反应的仪器,也常用于制取或收集少量气体。
(2)实验时盛放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以防振荡或加热时溅出。
(3)用试管夹或者铁夹固定时,要从试管底部向上套入并夹持在离管口1/3的部位。
(4)试管是可用灯焰直接加热的仪器(5)加热前应先擦干试管壁上水珠,结束后不可骤冷2.酒精灯(alcohol burner):是实验室中最常用的加热仪器。
(1)实验所盛酒精量不能超过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1/4;(2)使用时要用燃着的火柴点燃酒精灯,严禁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酒精灯;(3)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应该用漏斗,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以防发生火灾;(4)加热时要用温度最高的外焰加热,不能将灯芯与玻璃仪器接触;(做木条燃烧实验)(5)加热完毕要用灯帽盖灭火焰,不可用嘴吹灭。
(6)火焰可分为外焰、内焰、焰心。
第一章第三节怎么学习和研究化学
节
探究2·碱式碳酸铜与稀盐酸
目
1、取少量碱式碳酸铜于试管中
2、向试管中倒入约2毫升稀盐酸
3、充分振荡
观察实验现象
碱式碳酸铜 迎 新 晚 会
节 目
碱式碳酸铜与稀盐酸
绿色固体逐渐溶解
实验现象 产生大量气泡
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实验结论:铜绿能与稀盐酸反应
碱式碳酸铜能与稀盐酸反应 化学性质
碱式碳酸铜 迎 新 晚 会
2.化学性质:
(1) 能与盐酸作用,生成氯化铜、水和二氧化碳
(2)受热能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
加热碱式碳酸迎铜 新 晚 会
节 目 注意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防止冷凝水回流到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实验结束,
应先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
迎开 新心 晚化 会学
回顾节目
三个实验
蜡烛燃烧
镁条燃烧
铜绿的性质实验
节
目
探究铜绿的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绿色粉末状固体
碱式碳酸迎铜 新 晚 会
节
目
探究1·铜绿的物理性质
碱式碳酸铜的溶解性
1、取少量碱式碳酸铜于试管中
2、向试管中倒入约2毫升蒸馏水
3、充分振荡,静置
观察溶解情况
碱式碳酸迎铜 新 晚 会
节
目
探究铜绿的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绿色粉末状固体 难溶于水
碱式碳酸铜 迎 新 晚 会
。
迎开 新心 晚化 会学
回顾节目
知识点三 纯净物和混合物 5、现有以下几种物质:
A、石灰水
B、纯水
D、氧气
E、氧化镁
G、冰水混合物 H、液氧
C、矿泉水 F、洁净的空气 I、水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第三节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
第二课时
说课:
【目标】:
1、掌握给固体、液体加热的方法。
2、学会正确使用化学仪器。
【重难点】
1
2、
3
4
用化学符号表示下列物质:铜;氧化铜
该试验对你有什么启示?(联系生活情景)
5、天平的正确使用
①称量物质时,盘放物质,盘放砝码;使用砝码时,先放后放,再。
②对于普通药品,两个托盘上各放;若要称量的药品时,常将药品置于
内进行称量。
1、洗涤仪器
标准:使仪器内壁附着的水珠既不,也不,而是。
【问题讨论】
1
2、
1
2
3
4
5
6
7
8
9、NaCl 10
ABCDEF
A;B;C;D;E;F。
【作业】
识记:铜绿加热的表达式。
完成以上的【巩固提升】。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