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注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性注意的有关理论模型

09心理李佳俐0906080046

一.过滤器模型

主要观点

英国心理学家布罗德本特(Broadbent)在1958年提出了过滤器理论,他认为同一时间可以被注意到的信息量是有限的,如果信息量超过限度,注意过滤器就将选择让一些信息通过,并将另一些信息排斥在注意之外。过滤器模型是一种“全或无(all-or-none)”的模型,这就是说,由于过滤器的作用,来自一个信道的信息由于受到选择而全部通过,来自另一信道的信息由于“闸门”被关掉,就完全丧失了。由于信息的选择球决于刺激物的物理性质,因此,过滤器的位置可能处在信息加工的早期阶段。

注意的过滤器信息加工模型

实验支持

①该模型的研究最初是由彻里(E.C.Cherry)1953年的双耳分听实验引发的。在一项实验中,彻里给被试的两耳同时呈现两种材料,让被试大声追随一个耳朵听到的材料,并检查被试从另一耳所获得的信息。注意指向的耳朵被称为追随耳,未受注意的耳朵被称为非追随耳。结果发现,从追随耳进入的信息由于受到注意,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工处理;从非追随耳进入的信息由于没有受到注意,没有进一步接受加工,被拒绝在信息加工系统之外。

②Broadbent的双耳分听实验:他向被试的右耳呈现3个数字,同时向左耳呈现另外3个数字。呈现的速度为每秒2个数字,然后要求被试再现。实验结果表明,一耳朵为单位,分别再现左右耳所接受的信息,准确率为65%;以双耳同时接收到的信息为单位,按顺序成对地再现,准确率为20%。

评价

Broadbent的过滤器模型强调对注意信息的加工,认为注意处于信息加工的知觉阶段,在识别前对信息进行选择。过滤器模型提出不久很快就遇到困难,它无法解释人对有意义材料的信息加工和分配注意等现象,比如语义,被试人仍能够经由非注意耳识别到自己的名字,也就是类似于鸡尾酒会现象。此外,实验所用的材料都是听觉材料,因此信息的选择与过滤只发生在同类性质的材料间。当材料的性质改变,信息输入来自不同的感觉信道时,模型的预测力量就不强了。因此,过滤器模型只是一个单信道模型。

二、衰减器理论

主要观点

特雷斯曼(A.M.Treisman)在1960年对注意的过滤器模型进行了修正,提出了衰

减器理论。该理论认为,当外界输入的信息通过过滤装置时,被注意或被追随的信息能完全通过,不被注意或非追随的信息也能通过,但在强度上出现衰减。该模型指出,不同刺激类型的激活阈限是不同的,对个体有重要意义的信息,例如自己的名字、危险信号等的激活阈限低,容易被激活,从而接受进一步的信息加工.

注意衰减器的信息加工模型

实验支持

①特瑞斯曼在1960年从他给被试做的双耳分听实验中,发现如果被试注意耳与非注意耳对换,那幺被试会在新注意耳听到旧信息的几个其实单词,这表明语境会使被试复述本应当忽视的信息。在之后的研究中,他又发现复述信息在非注意信息之前4.5秒或者之后1.5秒时,被试通常把两个信息看作同一个,也就是说是非注意耳之前信息而不是之后信息更容易被识别。他和格芬(Geffen)的双耳听音实验表明:被试能觉察出追随耳中的87%的词;而只能觉察出非追随耳中的8%的词。这些实验表明:被试並没有完全根据实验者的规定只注意追随耳的刺激,而是在实验过程中也注意另一只耳朵追踪有意义的信息,但只有在允许两个通道都接通的情况下才能实现。

②鸡尾酒会现象:当人的听觉注意集中于某一事物时,意识将一些无关声音刺激排除在外,而无意识却监察外界的刺激,一旦一些特殊的刺激与己有关,就能立即引起注意的现象。因常见于酒会上而得名。如在各种声音嘈杂的鸡尾酒会上,有音乐声、谈话声、脚步声、酒杯餐具的碰撞声等,当某人的注意集中于欣赏音乐或别人的谈话,对周围的嘈杂声音充耳不闻时,若在另一处有人提到他的名字,他会立即有所反应,或者朝说话人望去,或者注意说话人下面说的话等。该效应实际上是听觉系统的一种适应能力。对熟悉事物的迅速再认被称为鸡尾酒会现象。也就是:我们站在一个挤满了人的屋子里,周围可能有十个,二十个人在说话,可我们却能挑选出我们想听的对话。换句话说,我们的大脑对其它对话都进行了某种程度的判断,然后决定堵住不听。

③Grav和Wedderburn的对过滤器模型的反证双听实验:通过耳麦给被试两耳同时放音,每只耳朵所接受的刺激信息是不一样的。实验结果表明:被试在这样的实验中不是以耳朵(通道)来再现,而是会根据材料的特点重现刺激信息。

评价

衰减作用模型不仅解释了注意的选择机制,而且解释了单词的识别机制,因而在认知心理学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衰减作用模型改进和发展了过滤器模型,它能解释更广泛的实验结果,并对人的行为做出更好的预测。由于强调了中枢过滤器的作用,人们把它称为中期选择模型。

三、主动加工(反应选择)模型

主要观点

这个模型以多伊可(Deutsch)为代表,后由(Normen)在1968年加以完善的注意反应

选择模型认为,输入到感觉通道的刺激信息都是可以进入到高级分析水平阶段的,也是可以得到全部的知觉加工与处理的,信息的选择依赖于刺激信息的知觉强度以及意义。信息的重要性取决于很多方面,不仅取决于内容是否对个人有重大意义,而且与人的觉醒状态有关,如果人处于高的觉醒状态,即使是次要的信息,也会被控制加工。

注意的反应选择模型

实验支持

①Hardwick的双耳同时分听的追随靶子词实验:在实验中,向被试的双耳同时呈现一

些刺激,其中包括一些靶子词。这些靶子词呈现在右耳或左耳的数量相同,但顺序随机。要求被试不管哪只耳朵听到靶子词,都要分别做出反应。实验结果是左耳和右耳对靶子词的反应率很接近。无论是单耳还是双耳听,都能识别输入的信息。如果设计的条件相同,双耳能有相同的识别率。

②Shiffrin辅音识别实验:在白噪音背景上识别一个特定的辅音。让被试指出是否听到

了某个特定的辅音。实验条件一是用双耳听,同时注意双耳;条件二是只用左耳听,只注意左耳;条件三是只用右耳听,只注意右耳。实验结果表明:三种条件下,对特定的辅音的识别率没有显著差异。

评价

这个模型能很好解释注意分配现象,因为输入的所有信息都得到了加工,也能很好解释特别有意义的信息易引起人的注意,因为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这些项目激活阈值是很低的。但是,这个模型看来是不经济的,因为它假设所有的输入信息都被中枢加工,这就不能很好解释早期选择现象。

四、心理资源模型

主要观点

卡尼曼(D.Kahneman)从资源分配的维度,提出了注意的资源有限说,也叫中枢资源分配理论。该理论把注意看作人能用于执行任务的数量有限的能量或资源,并且用这种能量或资源的分配来解释注意的机制。卡尼曼指出,注意是从唤醒开始的,而唤醒与心理资源有着密切联系,当然也受到情绪、药物等因素的影响。对注意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因素的资源分配方案又受到其他多种因素的制约,例如,唤醒因素可能获得的能量、个人的意愿、对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