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破伤风急诊预防及诊疗专家共识
专家共识:成人破伤风急诊预防及诊疗
![专家共识:成人破伤风急诊预防及诊疗](https://img.taocdn.com/s3/m/16bf744f3169a4517623a341.png)
专家共识:成人破伤风急诊预防及诊疗破伤风由经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的破伤风梭菌分泌的神经毒素引起,其临床特征是肌肉痉挛,随着病情进展,轻微的刺激也有可能诱发全身强直性发作,从而导致各种并发症,甚至引起死亡,是一种特异性感染。
推荐意见1:人类对破伤风无自然免疫力,需要进行人工免疫需要进行人工免疫。
创伤后早期彻底清创是关键措施之一。
推荐意见2:主动免疫对于破伤风预防至关重要。
进一步提高计划免疫的覆盖率,强调全程免疫强调全程免疫。
目前我国儿童计划免疫选用破伤风多联疫苗,共5针,前4针为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 分别在出生后3个月、4个月、5个月及18个月肌内注射,第5针为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在6岁时应用,成人如未免疫,可使用Td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前两针间隔4-8周, 在0.5-1.0年后进行第三次强化注射。
推荐意见3:被动免疫药物目前有精制破伤风抗毒素风抗毒素、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及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过敏试验方法为:用0.9% 氯化钠注射液将抗毒素稀释10倍( 0.1ml抗毒素加0.9ml氯化钠注射液),在前臂掌侧皮内注射0.0 5ml,观察30min,注射部位无明显反应者为阴性,可在严密观察下直接注射抗毒素,如注射部位出现皮丘增大、红肿、浸润,特别是形似伪足或有痒感者,为阳性反应,可行脱敏注射法,如注射局部反应特别严重或伴有全身症状,如荨麻疹、鼻咽刺痒、喷嚏等, 则为强阳性反应,应避免使用抗毒素。
脱敏注射法:用0.9%氯化钠注射液将抗毒素稀释10倍后,分次小量皮下注射, 每次注射后观察30min,观察有无紫绀、气喘、脉搏加速等,如均无反应,可按照以下顺序,第1次0.2ml,第2次0.4ml,第3次0.8ml,第4次为剩余的量一次注射,如皮试为强阳性或既往有过敏史,每次的量应适当减少。
注射抗毒素后,须观察至少30min方可离开。
推荐意见4:污染伤口和损伤组织应立即充分清创,消毒,清除坏死组织,不建议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破伤风杆菌感染。
成人破伤风急诊预防及诊疗专家共识[专家专业]
![成人破伤风急诊预防及诊疗专家共识[专家专业]](https://img.taocdn.com/s3/m/ccb4f2d9cf84b9d529ea7a3b.png)
专家资料
15
诊断
• 诊断困难时可考虑实验室诊断方法:伤口组织的破伤风梭菌培 养或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阳性,可确诊破伤风,但阴性不能 排除诊断,血清破伤风IgG抗体浓度>0.1 U/mL(需在给予抗毒 素前抽血,ELISA检测方法)时对机体有保护作用,患破伤风的 可能性小。但上述实验室诊断方法并不是常规检测,目前在国 内绝大多数医院不能实施,且破伤风抗体达到保护水平也不能 排除破伤风诊断。
伤风诊断:苦笑面容,肌紧张,吞咽困难,呼吸窘迫,痉挛,
或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有外伤伤口时更明确。有时因受伤时间
较长,可能伤口已愈合,或患者不能准确回忆受伤情形,应仔
细寻找伤口。15%~25%的患者没有明确的近期外伤。
专家资料
14
诊断
•压舌板试验简便易操作, •具有很高的敏感性(94%)和特异性(100%) •方法:用压舌板触及咽后壁时,发生下颌反 射性痉挛,而不是恶心反射。
劣及与预后的相关性。
专家资料
12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专家资料
1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诊断
• 推荐意见2:破伤风的诊断主要依靠外伤史及临床表现,张口受 限、苦笑面容、肌张力增高为特征性表现,压舌板试验敏感性 及特异性均较高。
• 药物滥用注射、外伤、动物咬伤或抓伤、未完整破伤风主动免
疫的患者,有牙关紧闭合并以下一个或更多的症状时需考虑破
专家资料
7
全身型破伤风
• 疫苗接种不全的母亲所生的婴儿可患新生儿破伤风,发 生于未消毒的器械处理脐带或粪便污染脐带残端导致感 染的情况,潜伏期中位数为出生后5-7天(3-24天), 表现为拒食和张口受限,随后不能吸乳,因面部肌肉痉 挛出现苦笑面容,双手紧握,足背屈,肌张力增高,病 情进展迅速,可能出现肌肉强直和角弓反张。
破伤风治疗0510
![破伤风治疗0510](https://img.taocdn.com/s3/m/19e470b74afe04a1b171de01.png)
推荐意见6:污染伤口和损伤组织应立即充分清创,消毒、清除 坏死组织,不建议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破伤风杆菌感染
伤口务必充分清创,清除坏死组织,可尽早采用高压(6~12psi, 1psi≈6.9kpa ≈70cmH2O)伤口冲洗方法,液体量不少于1L,可以使用过氧化 氢溶液冲洗伤口,消灭伤口中可能存在的破伤风梭菌。
推荐意见10:建议在给予被动免疫治疗后1~ 6h彻底清创,清创前可将适量破伤风抗毒素浸润 注射于伤口周围的组织中。
推荐意见11:抗生素在破伤风的治疗中发挥 辅助作用,建议给予抗生素以抑制伤口中的破伤风 梭菌增殖,推荐的一线用药有甲硝唑和青霉
推荐意见12:尽快使用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破伤风抗毒素。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剂量为3000 ~6000IU,破伤风抗毒素的剂量为50000 ~ 200000IU。破伤风感染不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力, 应给予主动免疫
主动免疫,也称为自动免疫,将破伤风类毒素TT 接种于人体,使机体产 生针对破伤风毒素的抗体,从而获得免疫力。
但未接受过破伤风疫苗免疫的患者需要连续分次注射3剂才能达到足 够的抗体滴度。尽管3剂破伤风疫苗后,抗体水平较高,但抗体水平会随着 时间逐渐下降。为获得较持久的免疫力,在三剂疫苗后仍需定期加强。
新生儿破伤风潜伏期为出生后5~7d(范围3~24d)。 一般潜伏期越短,预后越差
破伤风临床类型可分为3种:全身型破伤风,局部型破伤 风,头部型破伤风 全身型破伤风患者的前驱症状有全身不适、乏力、头晕、
头痛、咀嚼无力、嚼肌酸胀、局部肌肉发紧、扯痛、反射亢 进等;接着出现肌肉紧张性收缩,阵发性痉挛,通常最先出现在 咀嚼肌,随后为面部表情肌,颈项、背、腹、四肢肌肉,最后为 膈肌、肋间肌。
精制破伤风抗毒素(tetanusantitoxin,TAT)为TT 免疫的马血浆,经胃酶消 化后纯化制成的液体抗毒素球蛋白制剂,其中含有马血清中IgG,使用前需皮 试,易引起过敏反应,过敏反应发生率为5%~30%,致死率约为1/10000.
成人破伤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成人破伤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d2656ecc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8a.png)
成人破伤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成人破伤风是一种由破伤风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
虽然破伤风在发达国家非常罕见,但在发展中国家仍然是一种严重的威胁。
破伤风主要通过伤口进入人体,但也可能通过皮肤破损、烧伤、手术等途径感染。
下面将介绍成人破伤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临床诊断:1. 病史询问:了解患者是否受伤、接种破伤风疫苗等情况。
2. 物理检查:观察伤口,检查皮肤是否有红肿、溃疡、坏死等症状。
3. 破伤风症状:破伤风主要表现为肌肉僵硬、颈部僵硬、咀嚼困难等,这些症状可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相混淆。
治疗方法:1. 伤口处理:对伤口进行清洁,包括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去除异物,并确保伤口处干燥和清洁。
2. 抗生素治疗:使用抗生素来控制感染。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和红霉素。
破伤风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较低,因此通常需要长期的抗生素治疗。
3. 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TIG是一种通过静脉注射给予患者的抗体,可以抑制破伤风杆菌的生长和毒素的产生。
在治疗开始时,建议先给予一剂TIG低浓度,然后再逐渐增加浓度。
4. 疫苗接种:根据疫苗接种史和患者情况,可能需要给予破伤风疫苗的加强剂次或进行疫苗预防接种。
5. 对抗毒素治疗:在破伤风毒素进入神经系统后,给予人类破伤风抗毒素(HTIG)可以抑制毒素的作用,减轻症状。
6. 对症治疗:对肌肉痉挛、疼痛等症状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如使用肌松药物来缓解肌肉紧张和痉挛。
总结:成人破伤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及早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医生应通过病史询问和物理检查来确定诊断,并根据病情给予伤口处理、抗生素治疗、疫苗接种、TIG和HTIG治疗等。
积极的对症治疗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和预后。
预防破伤风的最好方法是接种破伤风疫苗,尤其对于易受伤和被动物咬伤的人群来说更加重要。
破伤风预防共识
![破伤风预防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7d98b9b8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8e.png)
破伤风预防共识破伤风是一种由破伤风梭菌引起的严重感染性疾病,可通过伤口进入人体。
为了减少破伤风的发病率,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破伤风的预防共识,包括疫苗接种、伤口处理、卫生习惯等方面的内容。
1. 疫苗接种破伤风疫苗是预防破伤风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儿童应在出生后即接种破伤风疫苗,通常与百白破联合疫苗一起接种。
接种时间表包括2、4、6、18个月龄和4-6岁时。
成人应每10年接种一次破伤风疫苗以保持免疫力。
2. 伤口处理及时处理伤口是预防破伤风的重要步骤。
当发生伤口时,应立即用清洁的肥皂水清洗伤口,并用抗菌药膏涂抹。
对于较深或污染的伤口,建议就医寻求专业处理。
避免使用土壤、粪便等可能被破伤风梭菌污染的物质接触伤口。
3. 卫生习惯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也是预防破伤风的重要措施。
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土壤、动物或肮脏物品后。
使用洗手液或肥皂并用清水彻底清洗双手。
避免咬指甲或咬伤口,以减少破伤风梭菌的进入。
4.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破伤风疫苗接种情况是确保个人免疫力的关键。
儿童和成人应定期接种破伤风疫苗,并保持接种记录。
如果接种时间已超过10年,应尽快接种破伤风疫苗以保持免疫力。
5. 教育宣传教育宣传是提高公众对破伤风预防重要性的认识的有效方式。
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向公众传达破伤风的预防知识和方法。
宣传活动可以包括海报、宣传册、电视广告等形式,以便更好地传达信息。
6. 高风险职业和活动对于从事高风险职业或参与高风险活动的人群,如农民、建筑工人、军人等,应特别关注破伤风的预防。
这些人群应定期接种破伤风疫苗,并且在伤口处理和卫生习惯方面要格外注意。
总结:破伤风的预防共识包括疫苗接种、伤口处理、卫生习惯、定期检查、教育宣传和关注高风险人群。
通过接种破伤风疫苗、正确处理伤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定期检查疫苗接种情况,可以有效预防破伤风的发生。
教育宣传和关注高风险人群也是预防破伤风的重要策略。
通过这些措施的综合应用,我们可以降低破伤风的发病率,保护人们的健康。
破伤风预防共识
![破伤风预防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f5d45807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5d.png)
破伤风预防共识引言概述:破伤风是一种由于产生于伤口中的细菌所引起的严重感染疾病。
尽管破伤风在现代医学中可以被预防和治疗,但该疾病仍然是全球范围内的健康威胁。
为了减少破伤风的发病率,许多专家和机构已经达成了一致的预防共识。
本文将介绍破伤风预防的共识内容,并详细阐述其中的四个关键部分。
一、疫苗接种1.1 接种时间:破伤风疫苗应该在婴儿时期开始接种,通常是在出生后的2个月、4个月和6个月时接种。
此后,应在1岁、4岁、6岁和11-12岁时进行加强针接种。
1.2 接种剂量:破伤风疫苗的剂量应根据年龄和接种历史来确定。
一般而言,每次接种应使用0.5毫升的剂量。
如果接种时间间隔较长或曾经没有接种过疫苗,可能需要进行额外的剂量。
1.3 接种策略:为了确保有效的免疫保护,应该遵循推荐的接种策略,即及时接种,按时接种和完成全程接种。
此外,对于未接种或接种不完整的人群,应该及时补种。
二、伤口处理2.1 清洁伤口:任何伤口都应该立即进行清洁,使用温水和肥皂清洗,以去除可能存在的细菌。
2.2 切勿封闭伤口:对于深度较大或污染严重的伤口,不应该立即封闭,而应该保持开放,以避免破伤风细菌在没有氧气的环境中滋生。
2.3 拉伤处理:如果伤口是由尖锐物体刺入的,应该避免使用手指直接拉出,而是应该寻求医疗专业人员的帮助,以避免细菌进入伤口。
三、破伤风免疫球蛋白3.1 高风险伤口:对于高风险伤口,如农民、园丁或建筑工人在工作中可能暴露于土壤或污染物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破伤风免疫球蛋白进行额外的预防。
3.2 未接种人群:对于未接种过破伤风疫苗的人群,如成年人或老年人,如果发生了高风险伤口,应该尽早接种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3.3 疫苗不足:在某些情况下,如疫苗供应不足或疫苗接种不完整的情况下,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可以作为临时的替代措施,以提供短期的免疫保护。
四、宣传教育4.1 公众意识: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破伤风的认识和了解,使人们意识到预防的重要性,以促进破伤风预防共识的实施。
破伤风预防共识
![破伤风预防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eff98065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61.png)
破伤风预防共识破伤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由于其高致死率和严重的并发症,预防工作变得至关重要。
为了达成破伤风预防的共识,以下是一些基本的预防措施和建议。
1. 接种破伤风疫苗破伤风疫苗是预防破伤风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建议,每一个人都应该接种破伤风疫苗。
通常,儿童在出生后的两个月开始接种破伤风疫苗,并在之后的时间段进行多次接种和加强免疫。
成年人也应定期接种破伤风疫苗以保持免疫力。
2. 保持良好的伤口护理破伤风是通过细菌进入伤口而引起的。
因此,对于任何伤口,无论多么轻微,都应该及时进行处理和清洁。
使用清洁的水和肥皂清洗伤口,然后用消毒剂进行消毒。
对于较大或者深的伤口,最好咨询医生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3. 避免接触污染物破伤风细菌存在于土壤、粪便、尘土和动物粪便中。
因此,避免接触这些污染物是预防破伤风的重要步骤。
在户外活动时,尽量避免赤脚行走,穿着适当的鞋子和衣物以保护身体。
在处理土壤或者动物粪便时,应戴上手套并保持手部清洁。
4. 定期进行破伤风疫苗接种提醒由于破伤风疫苗的保护期有限,定期接种提醒对于保持免疫力至关重要。
医生或者健康机构应该提供破伤风疫苗接种提醒服务,以确保人们能够及时接种疫苗并保持免疫力。
5. 提高公众意识和教育提高公众对于破伤风的认识和了解是预防工作的重要一环。
政府、医疗机构和媒体应该加强宣传,向公众传达破伤风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此外,教育机构也应该在课程中加入关于破伤风的知识,以提高学生的防护意识。
6. 加强医疗机构的预防措施医疗机构应该加强破伤风的预防措施,包括定期清洁和消毒设备、提供充足的破伤风疫苗供应、培训医护人员正确处理伤口等。
此外,医疗机构还应该建立破伤风病例的监测和报告系统,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总结:破伤风的预防共识包括接种破伤风疫苗、保持良好的伤口护理、避免接触污染物、定期进行疫苗接种提醒、提高公众意识和教育以及加强医疗机构的预防措施。
成人破伤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成人破伤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72e9e110844769eae009ed52.png)
【 文章编号 】I S S N. 2 0 9 5 — 8 2 4 2 . 2 0 1 6 . 3 2 . 6 3 8 1 . 0 2
破伤 风是 与创伤 相关 联 的一种特 异性 感染 ,其 治疗难 3 0 0 0  ̄6 0 0 0 U,1 次/ d ,重症患者 早期行气管切开 ,及时给 度较 大 , 目前临床 上仍 缺 乏有 力 的治疗指 南 ,相关 的临床 予患者 吸氧 ,使用 呼吸机控 制 患者 的呼吸 ,控 制感染 选用 研究 资料表 明 ,破伤风仍存 在较高的病死率和致 残率…,但 大 剂量 甲硝 唑和青 霉素 ,所 有 患者均采 用 胃肠 外 营养, 以 是 由于现在 劳动 强度 的减低 ,次病 发生率 有 降低趋势 。本 维 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及 酸碱 平衡 。 文为进 一 步 探 宄 成 人破 伤 风 的 临 床诊 断与 治 疗 ,特 月~2 0 1 5 年1 2 月 收治 的成 人破 伤风
患者3 0 例 作为研 究对 象。 患者 年龄2 0  ̄6 4 岁,平均年 龄为 2 结 ( 4 6 . 0 9 ±5 . 3 7 )岁 ,男 女 比例 为2 7 : 3 ,所有 患者均 为手 、
足 外 伤 感 染 所 致 ,所 有 患 者 均 未 注 射 破 伤 风 抗 毒 素 。 经 确
( 易县疾病预防控制 中心 ,河北 保 定
0 7 4 2 0 0 )
【 摘要 】目的 对 成人破 伤风 的临床诊 断 与治疗进 行分析 和探 讨 ,为 临床诊 治成人 破伤风提 供参 考依 据。 ’ 方法 选择我  ̄ E 2 0 0 6 年4 月~2 0 l 5 年1 2 月收治的成人破伤 风患者3 0 例作 为研 究对 象 ,对所有患者的临床 诊 断和治疗资料进行 回顾性和 系统性 的分析。结果 3 O 例 患者 中,共有 1 0 例患者被 误诊 为神经 系统疾病 ,常 见 的 包括脑梗死、颅 内感染、面神 经麻痹等 ,误诊 率为3 3 . 0 0 %;所有 患者伤后均 未及 时行 T A T 预 防注射 。采 用非特异性的综合疗法 治疗 ,全部 治愈 ,顺利 出院 。结论 成人破伤风 的误诊 概率较 高,导致误诊的原 因包 括 临床 卫生知识的缺乏 、病 史及 查体 不详 细、专业知识不全 面、诊 断思路狭 窄等 ,临床 上治疗成人破 伤风应 以非特 异性 的综合 疗法为主。
破伤风预防及处置规范
![破伤风预防及处置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65215ff4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2b.png)
合处摄取,而快速到达中枢神经系统 。
破伤风的致病机理
毒素通过干扰各种神经递质释放,包括抑制性介质释放 缺乏神经兴奋的抑制性介质及抑制神经元协调作用,导致伸肌及屈肌同时
每周都接诊外院转来的儿童外伤患者要求使用 “不过敏”的破伤风针(破伤风被动免疫 – 抗体)
真的需要吗?
每年都有无外伤史的破伤风病人来医院就诊
为 什 么 会 患 病?
尴尬的事实
我国每年使用“破伤风被动免疫制剂” 是发达 国家上万倍
我国每年的破伤风发病率也是发达国家万倍以上
一 破伤风概述
破伤风预防与处置规范
XXX 急诊科
汇报提纲
一、破伤风的若干思考 二、破伤风概述 三、国内外现状 四、破伤风免疫预防 五、外伤后破伤风预防规范
一 破伤风的若干思考
每天有大量外伤病人使用 “破伤风针”(破伤 风被动免疫 – 抗毒素 / 抗体) —— 患者强烈要求 —— 急诊外科医生建议
标准是什么?
强烈收缩,肌肉强直,造成破伤风特有的角弓反张、牙关紧闭等症状
三 国内外现状
国外现状
各地区年发病率存在差异,从0到0.65/10万不 等,绝大部分病例(99.2%)发生在发展中国家[4]
美国报道破伤风发病率为0.16/100万人,60岁以上 老年人0.35/100万人
新西兰0.7/100万人,65岁以上老年人3.0/100万人 澳大利亚截止2002年数据报道发病率0.35/100万人,
2.典型症状:肌肉强直及阵发性痉挛 局 部 抽 搐 , 牙 关 紧 闭 , 张 口 困 难 面 部 肌 肉 强 直 表 现 苦 笑 脸 背 部 及 腹 部 肌 肉 触 之 坚 硬 , 呈 角 弓 反 张 咽 肌 痉 挛 , 吞 咽 困 难 ; 喉 肌 、 隔 肌 和 肋 间 肌 痉 挛 、 呼 吸 困 难 ,
2018成人破伤风急诊预防及诊疗专家共识
![2018成人破伤风急诊预防及诊疗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0474d7e3e53a580216fcfec9.png)
鉴别诊断
破伤风的预防
预防
推荐意见3:人类对破伤风无自然免 疫力,需要进行人工免疫。创伤后 早期彻底清创是关键措施之一。
破伤风芽孢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 且人类普遍对破伤风无自然免疫力, 因此需要进行人工免疫,可使机体 产生对破伤风毒素的免疫力,有主 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两种方法。外伤 患者的破伤风预防流程见右图
预防-被动免疫
• TAT引起的过敏反应主要有两种:一是过敏性休克,在注射中或注射后数 分钟至数十分钟突然发病,主要表现为胸闷、气 d或7~14 d发病,主要表现为荨麻疹、 发热、淋巴结肿大、局部浮肿,偶有蛋白尿、呕吐、关节痛,注射部位出 现红斑、瘙痒及水肿。
• 鉴于当前我国大部分医院无破伤风疫苗,接种需要到定点机构
预防-被动免疫
• 推荐意见5:被动免疫药物目前有精制破伤风抗毒素(TAT)、 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及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HTIG)。
• 被动免疫是指机体被动接受破伤风毒素抗体,能迅速获得免疫 力,但持续时间短。
• TAT为TT免疫的马血浆,经胃酶消化后纯化制成的液体抗毒素球 蛋白制剂,含有马血清中IgG,使用前需皮试,易引起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发生率为5%~30%,致死率约为1/10 000。
• 压疮、肛周脓肿、胃肠道术后或穿孔亦可能导致破伤风,但临床较少见,有学者建议给 予破伤风预防措施。
预防-被动免疫
破伤风的治疗
治疗 一、镇静镇痛和肌松控制痉 挛、纠正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以避免耗竭
二、彻底清创和抗破伤风梭 菌治疗
三、中和循环系统中的毒素
四、对症支持治疗。
1.镇静镇痛和肌松控制痉挛、纠正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以避免耗竭
成人破伤风急诊预防及诊疗专家共识
金华市人民医院
2023成人破伤风急诊预防及诊疗专家共识
![2023成人破伤风急诊预防及诊疗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2f04b3ca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1e.png)
2023成人破伤风急诊预防及诊疗专家共识为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破伤风预防及诊治水平,破伤风共识专家组参照国际国内的指南、规范和文献,结合国内的具体情况以及急诊特点,达成本共识,为急诊医生规范预防及诊治破伤风提供基本的指导,具体实施时应注意个体化治疗。
本共识涵盖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预防、治疗、呼吁及建议等内容,本文仅就各部分的推荐意见和相关图表进行阐述,感兴趣读者可订阅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8年第12期进行全文阅读。
临床表现推荐意见1:根据破伤风临床表现的轻重,可分为4级。
对于所有类型的破伤风,其严重度分级见表1及表2。
表1破伤风严重度分级方案一3级(严重型)严重的牙关紧闭和全身强直,严重的吞咽困难和呼吸困难,严重的持续的肌痉挛4级(非常严重型)严重的破伤风症状加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特别是交感神经过度激动注:1)评分项目,每项为1分:潜伏期<7d;发作期<48h;烧伤,手术伤口,复合骨折,脓毒性流产;静脉毒瘾;全身型破伤风;体温>40℃;心动过速>120次∕min(婴儿>150次∕min)。
2)发作期指出现牙关紧闭症状与第一次全身抽搐相隔的时间。
3)头部型破伤风为重度或特重度,新生儿破伤风为特重度诊断推荐意见2:破伤风的诊断主要依靠外伤史及临床表现,张口受限、苦笑面容、肌张力增高为特征性表现,压舌板试验敏感度及特异度均较高。
预防推荐意见3:人类对破伤风无自然免疫力,需要进行人工免疫。
创伤后早期彻底清创是关键措施之一。
外伤患者的破伤风预防流程见图1。
▲图1创伤患者破伤风预防流程推荐意见4:主动免疫对于破伤风预防至关重要。
进一步提高计划免疫的覆盖率,强调全程免疫,重视加强免疫。
推荐意见5:被动免疫药物目前有精制破伤风抗毒素、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及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O推荐意见6:污染伤口和损伤组织应立即充分清创,消毒,清除坏死组织,不建议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破伤风梭菌感染。
推荐意见7:外伤后的破伤风预防免疫方式取决于损伤的性质及伤者的免疫接种史。
2023最新版成人破伤风急诊预防及诊疗专家共识ppt课件
![2023最新版成人破伤风急诊预防及诊疗专家共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b84c327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97.png)
预防接种史及免疫状况评估
疫苗接种是预防破伤风的重要措施,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接种方案,以提高接种覆盖率和效果。
对于急诊患者,应根据其伤口类型、部位、大小以及患者的免疫状况,选择合适的疫苗种类和剂量进行接种。
疫苗接种方案与实施
对于已经发生破伤风暴露的患者,应尽快采取预防措施,如清洗伤口、及时缝合、给予抗生素等。
关注疫苗安全性
关注疫苗的安全性,包括疫苗的副作用、对特殊人群(如孕妇、免疫系统受损者等)的安全性及疫苗的长期不良反应等,以便更好地保障公众的健康安全。
THANKS
感谢观看
发热、乏力、头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
诊断标准及流程
询问病史
询问患者是否有受伤史,伤口情况和全身症状等。
临床检查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特别是神经系统检查,观察是否有肌肉紧张、肌肉痉挛、肌肉抽搐等症状。
实验室检查
检测患者血液中的破伤风抗体,以确定是否感染破伤风梭菌。
01
02
03
其他感染
01
如化脓性感染、病毒感染等,需要进行鉴别诊断。
技术合作
开展国际技术合作,共同研究破伤风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
07
研究展望
深入探讨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
深入研究破伤风梭菌的感染机制
研究破伤风梭菌如何侵入人体、定植、繁殖及侵袭神经系统,进一步了解破伤风梭菌的致病机制。
研究破伤风免疫防御机制,包括天然免疫、适应性免疫应答及细胞因子的作用,有助于更好地了解破伤风的发病过程。
提高医疗救治水平
医疗设备更新
更新医疗设备,提高对破伤风患者的救治效率和精度。
医护人员培训
《急诊成人细菌性感染诊疗专家共识》要点
![《急诊成人细菌性感染诊疗专家共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2f3e3b4d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55.png)
《急诊成人细菌性感染诊疗专家共识》要点急诊成人细菌性感染是一种常见但常常严重的医疗紧急情况,迅速的诊断和适当的治疗对于患者的生存和恢复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急诊医生的诊疗水平,近日发表了《急诊成人细菌性感染诊疗专家共识》。
下面是该专家共识的要点总结。
1.急性细菌性感染的临床表现及患者评估:-患者的病史、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对于急诊医生判断感染的严重程度和种类非常重要。
-常见病原体包括大肠杆菌和肺炎球菌等常见细菌,粪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致病菌。
-患者评估应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体温和血氧饱和度等基本指标。
2.快速诊断和适当的微生物学检查:-快速确定感染的病原体对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快速血培养、尿培养和呼吸道培养等微生物学检查有助于指导治疗,但不应延误抗生素的给予。
3.抗生素的选择和使用:-根据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常见的初选药物包括第三代头孢菌素和氟喹诺酮类药物。
-重症患者可考虑联合使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和氨基糖苷类药物。
4.治疗的持续和调整:-治疗应根据患者的临床反应进行调整,包括观察体温、心率、呼吸率和血压等指标的变化。
-应及时与临床微生物学专家进行沟通,根据病原菌的药敏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5.急诊并发症的处理:-急诊并发症包括败血症、休克、急性呼吸衰竭等,应及时诊断和处理。
-对于休克患者,应迅速补充液体和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确保血液循环稳定。
6.并发症后续管理:-治疗结束后,应继续密切监测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确保患者的康复和预防再发感染。
总的来说,这份《急诊成人细菌性感染诊疗专家共识》提供了急诊医生在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时的一些建议和指导,旨在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评估,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并密切监测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对于并发症的处理和后续管理也非常重要。
通过加强医生对急性细菌性感染的认识和掌握,可以更好地提供患者的救治。
成人破伤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成人破伤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d05db022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e7.png)
成人破伤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破伤风是一种由破伤风杆菌产生的急性、高度致命性的感染病,主要通过伤口感染而引起。
成人破伤风的临床表现较为严重,治疗也较为复杂。
本文将就成人破伤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进行介绍。
破伤风的临床表现包括:肌肉僵直、咬肌强直、面部抽搐、不规则的呼吸和心动过速等症状。
当患者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进行临床诊断。
临床医生应对患者的病史进行详细询问,了解患者是否有受伤史或感染破伤风的可能。
应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特别是对伤口进行仔细观察。
在确诊破伤风后,医生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治疗破伤风的首要任务是清除伤口内的细菌,并提供充分的支持治疗。
伤口的处理应包括清洁伤口、止血和预防感染。
对于破伤风的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生素、抗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和破伤风疫苗。
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抑制破伤风杆菌的生长。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和头孢菌素。
抗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是一种提供即时免疫保护的药物,可以帮助患者快速建立免疫防御。
破伤风疫苗则可以帮助患者建立长期免疫保护,预防破伤风的再次感染。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密切监测,以便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应遵循医生的嘱咐,配合治疗并注意个人卫生。
由于破伤风对神经系统的影响较大,患者可能会出现意识障碍或呼吸困难等症状。
在这种情况下,医生需要及时给予患者呼吸支持和其他支持治疗,以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
成人破伤风是一种严重的感染病,需要临床医生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应密切配合医生,遵守医嘱,加强个人卫生,以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和降低复发的风险。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使更多的人对破伤风有所了解,并提高对该疾病的预防意识。
成人破伤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成人破伤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90204fee852458fb760b5690.png)
DOI:10.19392/j.cnki.1671-7341.201925171成人破伤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魏金刚1*王素星2秦浩31.石家庄市第五医院外科河北石家庄050000;2.河北省人民医院老年病科河北石家庄050000;3.石家庄市第五医院重症监护科河北石家庄050000摘要:目的:对成人破伤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探讨。
方法:选择医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成人破伤风患者30例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准段和相关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和系统性的分析。
结果:在30例的患者中,有8名患者被误诊为神经系统类的疾病,大部分的患者都呈现出苦笑面容、张口困难和言语不清以及四肢抽搐的典型症状,在经过及时的非特异性综合治疗之后都有良好的效果。
结论:成人破伤风存在着一定的误诊现象,主要是因为临床知识的匮乏和专业知识不全面、病史查体不细致等等,临床治疗经常以局部的伤口治疗和全身治疗为主要方式,其中以非特异性的综合治疗方法为主要的内容。
关键词:成人破伤风;诊断;治疗破伤风是经过皮肤和粘膜入侵到人体的破伤风梭菌分泌的神经毒素引起的,这种疾病是一种严重的特异性感染,它的主要临床症状就是肌肉痉挛,在病情发展之后,在经过轻微刺激之后还会有可能又发出全身的强直性发作,进而出现各种并发症,严重的情况还会引起死亡的现象,整体的治疗难度较大。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劳动强度的减低下,该病的发病率有了一定的降低,但是仍然需要进行重点关注。
[1]本文为了进一步的对成人破伤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进行探究,对我院收治的成人破伤风30例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成人破伤风患者30例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经过观察可以看出,患者的年龄主要是在20 65岁,平均年龄在(47.09ʃ5.37)岁,患者部分都是因为手脚的外伤感染而出现了一定的临床症状,并且研究的患者都没有注射过破山个鞥到的抗毒素。
1例成年破伤风护理措施及防范
![1例成年破伤风护理措施及防范](https://img.taocdn.com/s3/m/3ae24cf2eefdc8d377ee328b.png)
1例成年破伤风护理措施及防范摘要】目的: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状杆菌侵入机体,并产生痉挛毒素而引起牙关紧闭和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为特征的急性感染性疾病。
患者主因足底被锈钉刺伤一周后诱发疾病,据典型临床表现及诱因诊断为破伤风。
发病后曾在我校附属医院住院治疗,是一例回顾性病例。
入院后经过镇静、抗感染、局部处理热能保证治疗及精心护理10天治愈出院。
【关键词】破伤风护理措施防范【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0-0314-02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状杆菌侵入机体并产生痉挛毒素而引起牙关紧闭和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为特征的急性感染性疾病。
[1]此病由于频繁抽搐,喉肌痉挛出现呼吸暂停或窒息,引起大脑缺血缺氧,最后导致后遗症或呼吸衰竭而死亡,死亡率较高。
所以在护理工作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现将一例成年破伤风成功治愈护理措施及防范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回顾性病例,一例患者,男性,26岁,因一周前不慎足底被锈钉刺伤,当时局部未作任何处理。
(2)临床表现:患者入院时临床表现为全身抽搐,牙关紧闭,面部肌紧张,口角外牵,呈苦笑面容。
双拳紧握,上肢屈曲,下肢伸直及角弓反张,但神志清楚。
据典型临床表现及诱因诊断为:破伤风,入院后经用药物镇静、抗感染、局部处理、热能保证及精心护理10天后治愈出院。
2.治疗及护理措施2.1一般护理将患者安置在光线暗淡、(窗户最好挂上深色窗帘布)安静的单间病房的环境中。
患者衣服应棉质宽松柔软,保持皮肤清洁,床单元整洁干燥,各种必要的护理、检查及治疗尽量在同一时间进行。
在治疗上尽量采用静脉注射用药,护理人员动作要轻,说话声要小,关门及走路要轻,避免、减少亲朋探视,禁止一切不必要的刺激。
在患者痉挛抽搐时,注意安全,加强防护措施,应拉上床栏,防止病人坠床。
为了保护好患者的牙周组织,应在牙齿之间放上棉垫,特别是倒水时,更应注意不要弄出有倒水声,因此病具有恐水症,以免刺激诱发痉挛抽搐。
成人破伤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成人破伤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f69a2d7c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f3.png)
成人破伤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成人破伤风是一种由破伤风梭菌(Clostridium tetani)感染引起的急性病毒性感染疾病。
该疾病主要通过受损皮肤和粘膜进入体内,导致神经系统症状和肌肉僵直。
病情一旦发展,破伤风可以导致呼吸困难和死亡。
早期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是十分关键的。
破伤风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以下症状:肌肉僵硬和痉挛(主要在颜面,颈部,胸部和腹部),不适感,高度紧张,以及呼吸困难。
患者还可能出现高热、心率加快、出汗、血压升高等。
对于成人破伤风的临床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疫苗接种史。
医生会询问患者是否有近期的受伤,特别是对于不洁伤口的情况更为重要。
医生还会了解患者是否完成了破伤风疫苗接种,并核查疫苗接种记录。
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破伤风毒素检测和培养标本的检验。
对于成人破伤风的治疗,主要包括控制感染和提供支持性治疗。
会进行清创处理,对于可疑受伤部位进行冲洗。
然后,使用抗毒素治疗。
破伤风抗毒素可以中和体内的破伤风毒素,减轻症状和防止疾病进一步恶化。
可以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或甲氧西林,以控制感染。
还可以使用镇痛药和肌松药来减轻症状。
除了药物治疗,支持性治疗也是必要的。
重症破伤风患者可能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以及监测和调整血流动力学参数。
患者需保持卧床休息,避免刺激和不适的环境。
也需要适应性营养支持和高危倾向的抗凝治疗。
预防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破伤风可以通过接种破伤风疫苗来预防。
成人应接种破伤风疫苗,并在每隔10年进行一次复活剂接种。
在发生创伤性伤口时,洗净伤口并及时接种破伤风疫苗也是很重要的预防措施。
成人破伤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疫苗接种史以及实验室检查。
早期的诊断和治疗是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和提高预后的关键。
疫苗接种和预防措施也是预防成人破伤风的重要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病机制
• 破伤风梭菌无侵袭力,但可产生毒素引起发病。 • 毒素有两种:溶血素和痉挛毒素。 • 痉挛毒素即破伤风毒素,是破伤风梭菌致病的主要因素。 • 破伤风毒素通过阻止囊泡中抑制性神经递质的释放,导致
肌肉强直、痛性痉挛和自主神经不稳定。 • 破伤风痉挛毒素是已知的毒力最强的毒素之一。
.
临床表现
.
诊断 • 诊断困难时可考虑实验室诊断方法:伤口组织的破伤风梭菌培养或
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阳性,可确诊破伤风,但阴性不能排除诊 断,血清破伤风IgG抗体浓度>0.1 U/mL(需在给予抗毒素前抽血, ELISA检测方法)时对机体有保护作用,患破伤风的可能性小。但 上述实验室诊断方法并不是常规检测,目前在国内绝大多数医院不 能实施,且破伤风抗体达到保护水平也不能排除破伤风诊断。
• 发作时神志清楚,痛苦面容,发作时间数秒至数分钟不等。强烈的肌痉挛,可致肌断裂,甚至 骨折;膀胱括约肌痉挛可引起尿潴留;呼吸肌和膈肌痉挛,可造成呼吸停止。
• 病情较重者,可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往往发生在肌肉痉挛症状后数天,并持续1~2周,最 常见心血管系统,包括血压不稳、心动过缓/过速、心律失常、出汗,甚至呼吸心跳停止
合,或患者不能准确回忆受伤情形,应仔细寻找伤口。15%~25%的 患者没有明确的近期外伤。
.
诊断
• 压舌板试验简便易操作, • 具有很高的敏感性(94%)和特异性(100%) • 方法:用压舌板触及咽后壁时,发生下颌反射 性痉挛,而不是恶心反射。
.
诊断 • 诊断困难时可考虑实验室诊断方法:伤口组织的破伤风梭菌培养或
症或感染征象,甚至有些是看上去已经愈合的伤口。
.
临床表现
•破伤风临床类型可分为3种: •全身型破伤风约88%, •局部型破伤风约12% •头部型破伤风约1%。
.
全身型破伤风
• 前驱症状有全身不适、乏力、头晕、头痛、咀嚼无力、嚼肌酸胀、局部肌肉发紧、扯痛、反射 亢进等;接着出现肌肉紧张性收缩,阵发性痉挛,通常最先出现在咀嚼肌,随后为面部表情肌, 颈项、背、腹、四肢肌肉,最后为膈肌、肋间肌。相应的典型表现是张口困难,苦笑面容,甚 至牙关紧闭;颈项强直,头后仰;背、腹肌收缩,因背部肌群有力,躯干扭屈呈弓形,结合四 肢痉挛,形成角弓反张或侧弓反张;膈肌受影响时,可出现面唇青紫,呼吸困难甚至暂停。上 述发作可因轻微的刺激(如光、声、接触、饮水等)而诱发。间歇期长短不一。
• 破伤风的潜伏期为3~21 d,多数在10 d左右,但根据伤口特征、 范围和部位,可能为1d到数月之间,也有发生在摘除多年留于体内 的异物时(如弹片等)。
• 新生儿破伤风潜伏期为出生后5~7 d(3~24 d)。 • 一般潜伏期越短,预后越差。 • 菌体本身及外毒素在局部没有明显的组织毒性,局部可无明显的炎
.
所有类型的破伤风严重度分级
• 推荐意见1:根据临床表现的轻重, 破伤风可分为4级。
• 第一种分级方案偏重于定性,操作 简易,缺点是症状体征评估相对主 观,在临床工作中更常用。
• 第二种分级方案有详细的量化指标, 且指出了与病死率的相关性,但操 作相对复杂。对于我国患者,需要 更多的临床研究比较分级方案的优 劣及与预后的相关性。
成人破伤风急诊预防及诊疗专家共识
金华市人民医院
破伤风定义
• 破伤风是由经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的破伤风梭 菌(clostridium tetani)分泌的神经毒素引 起,其临床特征是肌肉痉挛,随着病情进展, 轻微的刺激也有可能诱发全身强直性发作,从 而导致各种并发症,甚至引起死亡,是一种特 异性感染。
• 排除脑卒中、脑炎或脑膜炎,需考虑破伤风诊断。 • 该类型破伤风的气道和呼吸系统并发症更多见,约2/3会进
展为全身型破伤风,总体病死率达15%~30%。
.
病程
• 全身型破伤风肌肉痉挛持续时间一般为3~4周, • 需要生长出新的轴突神经末梢后才得以恢复,完全恢复大
约需要月余。但痊愈后仍有一段时间存在局部肌肉紧张或 反射亢进。 • 恢复期间可能出现一些精神症状(如幻觉、言语和行动错 乱等),但多能自行恢复。
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阳性,可确诊破伤风,但阴性不能排除诊 断,血清破伤风IgG抗体浓度>0.1 U/mL(需在给予抗毒素前抽血, ELISA检测方法)时对机体有保护作用,患破伤风的可能性小。但 上述实验室诊断方法并不是常规检测,目前在国内绝大多数医院不 能实施,且破伤风抗体达到保护水平也不能排除破伤风诊断。
.
发病机制
• 病原体:破伤风梭菌,革兰阳性专性厌氧菌,芽孢广泛分布土壤及环境中。 • 严重自然灾害后破伤风病死率在19%~31%之间。 • 破伤风梭菌可以通过破损的皮肤进入体内,通常是污染的物体造成的伤口(如:
被泥土、粪便、痰液污染的伤口,穿刺伤,烧烫伤,挤压伤,烟花爆竹炸伤 等),伤口内有坏死组织。 • 少见的感染途径:表皮伤口、手术操作、昆虫咬伤、牙齿感染、开放性骨折、 慢性伤口、静脉药物滥用等。21.9%的患者没有发现明显的侵入伤口。 • 厌氧环境下(污染伤口中)芽孢能够迅速生长为增殖体,释放外毒素从而致病。 破伤风不会造成人群传播。
.
全身型破伤风
• 疫苗接种不全的母亲所生的婴儿可患新生儿破伤风,发生 于未消毒的器械处理脐带或粪便污染脐带残端导致感染的 情况,潜伏期中位数为出生后5-7天(3-24天),表现为拒 食和张口受限,随后不能吸乳,因面部肌肉痉挛出现苦笑 面容,双手紧握,足背屈,肌张力增高,病情进展迅速, 可能出现肌肉强直和角弓反张。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诊断
• 推荐意见2:破伤风的诊断主要依靠外伤史及临床表现,张口受限、 苦笑面容、肌张力增高为特征性表现,压舌板试验敏感性及特异性 均较高。
• 药物滥用注射、外伤、动物咬伤或抓伤、未完整破伤风主动免疫的 患者,有牙关紧闭合并以下一个或更多的症状时需考虑破伤风诊断:
苦笑面容,肌紧张,吞咽困难,呼吸窘迫,痉挛,或自主神经功能 障碍,有外伤伤口时更明确。有时因受伤时间较长,可能伤口已愈
.
局部型破伤风
• 局部型破伤风并不常见,表现为受伤局部或单个肢体的肌 肉痉挛和强直,病死率<1%,较全身型破伤风明显降低。
.
头部型破伤风
• 头部型破伤风发生于耳部感染或头部创伤后,表现为张口 受限合并1个以上的颅神经麻痹,
• 累及第Ⅶ、Ⅵ、Ⅲ、Ⅳ、Ⅻ对颅神经,颅神经麻痹可以发 生在张口受限之前或之后,症状比较有迷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