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秦汉与魏晋南北朝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纲要(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纲要(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

中国古代文学学习纲要先秦文学(1)《诗经》的来源与编定;编集《诗经》的编集,在先秦古籍中没有明确记载。

历史上有广泛影响的“采诗”、“献诗”、“删诗”之说,透露了《诗经》作品来源和编定的一些消息。

采诗:汉代班固坚持此说。

其要义在于说周代设采诗之官到民间采集诗歌,献诗以制作礼乐,目的是观风察政献给朝廷以了解民情。

说法是否确切,颇有争论。

除此之外,诗经的编辑还有公卿献诗说以及孔子“删诗”说。

献诗:周代公卿列士献诗、陈诗,以颂美或讽谏。

删诗说: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东汉王充《论衡·正说》:“《诗经》旧时亦数千篇,孔子删其重复,正而存三百五篇”。

删诗说影响很大,至今有人坚持,但多数学者认为此说不确:襄公二十九年(公元前 544)吴公子季札到鲁国观乐,鲁乐公演奏十五国风,名称顺序与今本是《诗经》相同。

当时孔子仅 8岁。

《史记》说孔子删诗是在“自卫返鲁”之后,但《论语》中孔子不止一次提到“诗”、“诗三百”。

春秋时期诸侯宴飨和出使,常赋诗言志,所赋之诗多为《诗经》。

而赋诗言志之风,早在孔子之前就已经存在。

孔子曾骂过“郑声淫”,“恶郑声之乱雅乐也”。

主张“放郑声”。

但现本《诗经》郑卫民歌依然很多。

可见,说《诗经》由他删选而成,则是不可信的。

孔子对“诗”可能作过“正乐”的工作,甚至也可能对“诗”的内容和文字有些加工整理。

(2)风雅颂的涵义及不同的语言风格;风、雅、颂:《诗经》中的诗依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

,最早见于《荀子儒效》。

“风”是指风土人情,或为“讽”。

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

国是地区和方域之意。

十五国风。

“雅”是雅正之声,指周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

“颂”即是容,歌而兼舞之义,是用于朝廷,宗庙祀祖,以诗乐舞合一形式祈祷神明,赞颂王侯功德。

多简短,音调缓慢,韵律欠规则,不分章,不叠句,表达对神祖的虔诚崇拜,是奴隶社会神权王权至上的反映。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试题集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试题集

两汉文学一、填空题:1、秦代唯一的作家是。

2、两汉时期,士大夫文坛上始终占主导地位的文学体裁是散文和。

3、西汉初期,为适应总结秦王朝灭亡教训的政治需要,文坛上最先兴起的文体是。

4、西汉初期政论散文成就最高的作家是。

5、西汉后期的政论散文比较价值的是桓宽的《》。

6、东汉前期的政论散文比较价值的是王充的《》。

7、东汉的政论散文除王充的《论衡》外,比较尖锐地批判现实的作品还有王符的《》和崔寔的《政论》、仲长统的《昌言》。

8、东汉晚期,最值得注意的是散文中出现了抒情散文这种新题材类型,有代表性的是的《与妻徐淑书》、《重报妻书》。

9、西汉初期贾谊的赋《》和《鵩鸟赋》可以视作从楚辞到汉赋形成的过渡之作。

10.枚乘的《______________》是标志汉大赋正式形成的作品。

11.西汉前期最著名的汉大赋作家是,他的代表作是《子虚赋》、《上林赋》。

12、东汉晚期的赋以抒情小赋为主,代表作家是和赵壹。

13、张衡的《》描写了退隐田园的乐趣,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写田园题材的作品。

14、《史记》原名《》,东汉末期始被称为“史记”。

15.司马迁的《史记》由本纪、表、书、、列传五个部分构成。

16、东汉前期的《》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

17、“汉乐府民歌”是汉王朝音乐机构“”所采集的民间歌词的统称。

18、“汉乐府民歌”的叙事诗中,以《》和《陌上桑》艺术成就最高。

19.有姓名可考的文人五言诗中,艺术成就最高的是宋子侯的《董桥娆》和辛延年的《_________________》20、“古诗十九首”这个名称最早见于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的《》。

二、单项选择题:1、.贾谊的《过秦论》和《》是西汉政论散文的代表作。

(1)、论贵粟疏(2)、陈政事疏(3)、潜夫论2、鼌错的政论散文代表作是《》。

(1)、论贵粟疏(2)、陈政事疏(3)、潜夫论3、汉武帝时期的《》是一部以黄老道学为理论基础的资政著作,它构建了一个将自然、社会和人类精神包容在一起的庞大理论体系。

自考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最新复习资料

自考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最新复习资料

阮籍《咏怀》诗的艺术成就 元白诗派
韩愈诗歌的艺术特色
长吉体
1510期
孟郊诗歌的创作特点
俗讲
1504期
《左传》的辞令艺术 杜甫诗歌的写实手法
《长门赋》的艺术特点 《九章》 《古诗十九首》的情思内涵 玄言诗
《木兰诗》的艺术特点 吴中四士 岑参边塞诗好奇的特点 元合体
考试分析
考试题型举例-单项选择题
1.《左传》的叙事特点是( )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
考试分析
考试分析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 学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内容包括先秦文学、秦汉文学、魏晋南 北朝文学和隋唐五代文学四编。
考试分析
二、课程目标
1.系统了解中国文学自先秦至五代的发生发展历史; 2.切实把握其间重要作家作品的创作特征及其在文学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 3.准确掌握各种文学流派和文学团体的创作风格及其创作主张; 4.深度理解其间各种文体的演变、文学思潮的兴替; 5.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选修课程打下扎实稳固的基础。
《战国策》铺排纵恣的文学特色 ☆☆☆☆☆ (1)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 (2)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 (3)引譬设喻,善用寓言。
第一编 先秦文学
考点4 《左传》、《战国策》等历史散文
一、《尚书》、《春秋》等早期历史散文简介☆☆☆ 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文集是《尚书》,以记言为主,书内所记
2.《左传》叙事艺术表现在两个方面:文学性的剪裁;采用全知叙事 视角。
第一编 先秦文学
考点4 《左传》、《战国策》等历史散文
3.《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 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 的重要典籍。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

中国古代文学史 (3)

中国古代文学史 (3)

中国古代文学史 (3)《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先秦文学概讲1.概述先秦文学的进展历程。

2.简述先秦历史散文的进展历程。

3.简述先秦诸子散文进展的历史时期。

第二章神话1.举例叙述中国古代神话的要紧内容。

2.结合具体作品,试论中国古代神话的艺术特征。

3.结合《鲧禹治水》、《女娲补天》,谈谈上古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

4.名词解释:神话。

第三章《诗经》1.《诗经》的集结与成书的大致事情怎么?2.《诗经》是怎么分类与编排的?3.汉代的传《诗》的事情怎么?4.《诗经》的思想内容大体上可分为哪几类?试举例讲明。

5.结合作品论述《诗经》的艺术成就。

6.举例论述、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7.《诗经》的语言和形式特点有哪些?8.从《大雅·生民》、《王风·黍离》、《秦风·蒹葭》、《卫风·氓》、《豳风·七月》、《小雅·采微》、《王风·君子于役》中,挑选两篇举行赏析。

9.名词解释:《诗经》、“诗之六义”、赋比兴、风雅颂、三家诗、毛诗、毛诗序。

第四章历史散文1.简述《尚书》的文学价值。

2.简述《春秋》的艺术成就及妨碍。

3.简述《左传》的基本思想。

4.试论《左传》的要紧文学成就。

5.举例论述《左传》战争描写的特点。

6.挑选《左传》中《晋公子重耳之亡》,或《晋楚城濮之战》举行分析。

7.《国语》的要紧艺术特点有哪些?8.简析《国语·邵公谏弭谤》的艺术特点。

9.举例论述《战国策》的艺术成就。

10.挑选《战国策》中《苏秦始将连横》或《冯谖客孟尝君》举行分析。

11.名词解释:《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

第五章诸子散文l.谈谈你对孔子思想的明白。

2.简论《论语》的艺术特点3.简述《墨子》文章的基本特点。

4.啥是“三表法”?5.《老子》散文的艺术特点要紧有哪些?6.谈谈你对老庄思想基本精神的明白。

7.以《逍遥游》为例,谈谈《庄子》散文的要紧艺术特点。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史讲义 (2)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史讲义 (2)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史讲义提纲第一编秦汉文学史第一章秦文学第二章伟大的历史家、文学家司马迁和《史记》第三章汉代散文第四章汉代辞赋第五章汉代诗歌第二编魏晋南北朝文学史第一章建安文学与正始文学第二章西晋文学第三章陶渊明第四章南北朝乐府民歌第五章南北朝诗人第六章魏晋南北朝小说第七章《文心雕龙》和《诗品》第一编秦汉文学史秦汉文学概说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上古期的第一段。

秦汉文学是上古期的第二段。

《诗经·秦风》是产生于秦地的秦族诗歌。

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前后,有吕不韦的《吕氏春秋》和李斯的上书及刻石文。

两汉王朝共四百余年(前206-220)。

主要的文学成就有:第一,散文成就最高。

汉代散文成就最大的是历史散文。

其次是政论文、说理文。

第二,汉赋是汉代一种主要的文学形式。

第三,诗歌高度发达。

其中包括汉乐府民歌、五言古诗。

第一章秦文学第一节秦地的诗歌和《吕氏春秋》秦族的兴起和尚武精神秦的祖先据《史记·秦本纪》记载,是颛顼的远代孙女女修:“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

”秦族的兴起与畜牧尤其是与“马”有关,可以说是一个马背上兴起的民族。

秦的祖先因善畜牧和驾车而先后被赐姓。

“嬴”氏的来历——大费“赵”氏的来历——造父“秦”的来历——非子秦成为诸侯国——秦襄公说明秦族素来是勇武善战的民族。

《汉书·地理志》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皆迫近戎狄,修习战备,高上气力,以射猎为先。

秦地的诗歌秦人的尚武精神,在产生于秦地的《诗经·秦风》中得到充分体现。

《秦风》10篇是秦民族最早的诗歌,大概是西周末至春秋时的作品。

《车鄰》、《驷驖》、《小戎》叙车马、狩猎、秦襄公伐戎之事;《无衣》是一首军中战歌: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黄鸟》虽非兵戎之诗,但是古代挽歌之祖:交交黄鸟,止于棘。

谁从穆公?子车奄息。

维此奄息,百夫之特。

临其穴,惴惴其慄。

古代文学复习秦汉魏晋南北朝部分

古代文学复习秦汉魏晋南北朝部分

名词解释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吕不韦主编的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又名《吕览》,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不为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

建安七子“七子”之称出于《典论论文》指建安时期的七位作家: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七人。

其中成就最高的是王粲,被称为“七子之冠冕。

”三曹指曹操和他的儿子曹丕、曹植。

他们都是汉末建安时期杰出的诗人,建安文学的倡导者,因他们的政治地位和文学上的成就,对当时文坛很有影响。

故文学史上称之为“三曹”。

竹林七贤魏晋之际文学的代表作家:阮籍、嵇康、山涛、向秀、王戎、阮咸、刘伶。

由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人谓之竹林七贤”,其名称始见于《世说新语任诞》宫体诗宫体诗盛行于梁后期和陈,其主要是对女性的描写和抒情咏物写景之作,诗风轻靡绮艳,与当时社会和时代风尚紧密相关,对于后来的律诗,特别是五律的形成,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齐梁时期随着声律的兴起出现的一种新诗体,讲究格律严谨、对偶规整,将文字按照四声音调的不同进行规则排列,使诗歌产生抑扬顿挫的声韵美。

永明体诗是我国格律诗的开端,为唐代近体诗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组诗名。

汉无名氏做,非一时一人所作,大都处于东汉末年。

南朝梁萧统将其合为一组,收入《文选》,题为《古诗十九首》。

形式都用五言体,语言朴素自然,内容多写夫妇间的离愁别绪和士子文人的仕途失意之感,充满了感伤情调,被奉为五言诗的一种典范。

互现法司马迁在《史记》中开创的一种写作方法。

即是将一个人的事迹分散在不同地方,而以其本传为主;或将同一件事分散在不同地方,而以一个地方的叙事为主。

通过互现法的运用,《史记》既能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又能表现出历史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还能照顾到历史的真实性。

魏晋风度魏晋风度指的是魏晋时期名士们所具有的那种率直任诞、清俊通脱的行为风格。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整理(魏晋南北朝)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整理(魏晋南北朝)

中国古代文学史李斯《谏逐客书》艺术特色论证充分,说理严格,多用铺陈排比,音节铿锵,气势奔放富于文采,讲究辞令特点贾谊(西汉第一个重要政论作家)《过秦论》(开汉代“史论”文章之先河)1、主要内容:上篇总论秦朝兴亡,肯定建立的功业,也指出亡国的根本原因是统治者仁义不施,不明白“攻守之势异也”;中篇揭露统治者奢侈扰民,重点批评秦二世之过;下篇先说陈涉起兵时,秦兵不加防守,反而出兵东征,使子婴孤立无良辅;次说由于实行堵塞言路的高压政策,使得“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不能及时纠正朝廷过失;最后总结秦朝灭亡的教训。

总体上否定了秦朝以霸道治国的做法,贯穿着民本意识,旨在为汉王朝提供治国的借鉴。

2、艺术特色:(1)文风雄健畅达,善用铺排、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造成一种气势。

(2)对偶句错落有致,合乎语言的自然节奏(3)对比的手法,上篇以“秦得天下之速”与“失天下之易”对比,更强调“仁义不施”比本身的实力强弱更重要。

3、评价:贾谊是汉初最重要的思想家和最杰出的文人,其政论散文阐明其治国的思想和方略,体现了汉初知识分子积极用世的人生态度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代表了汉初政论散文的最高成就,标志着中国政论散文发展的新阶段。

4、骚体赋《吊屈原赋》、《鹏鸟赋》晁错与贾谊相比,更受法家思想的影响大,文章更为沉稳老到,议论问题更能具体深入,也更为理性实际。

重视理性分析,逻辑性强,论辩有力。

枚乘《七发》楚太子有疾,而吴客往问之,曰:“伏闻太子玉体不安,亦少间乎?”太子曰:“惫!谨谢客。

”今夫贵人之子,必宫居而闺处,内有保母,外有傅父,欲交无所。

饮食则温淳甘膬,脭醲肥厚;衣裳则杂遝曼暖,燂烁热暑。

虽有金石之坚,犹将销铄而挺解也,况其在筋骨之间乎哉?故曰:纵耳目之欲,恣支体之安者,伤血脉之和。

且夫出舆入辇,命曰蹶痿之机;洞房清官,命曰寒热之媒;皓齿蛾眉,命曰伐性之斧;甘脆肥脓,命曰腐肠之药。

于是太子据几而起,曰:“涣乎若一听圣人辩士之言。

两汉魏晋六朝文学复习要点

两汉魏晋六朝文学复习要点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复习要点一、名词解释:汉赋:是汉代在远承《诗经》赋诵传统、近仿《楚辞》的基础上,兼收战国纵横家铺张恣肆的文风和先秦诸子作品的相关因素综合而成的一种新文体。

“劝百讽一”:语出西汉末杨雄的《法言》。

“劝”是鼓励的意思,“讽”即讽谏。

其意是说赋中鼓励的成分过多,淹没了篇末的讽谏主旨,本末倒置,结果欲讽反劝,适得其反,助长了帝王的奢侈心理。

这是杨雄对汉大赋的批评。

乐府:本是古代掌握音乐的官署机构,秦代已有之。

汉代设立的组织文人创作朝廷所用的歌诗并负责搜集各地歌谣的音乐管理机关。

六朝时,人们把合乐的歌辞、袭用乐府旧题或模仿乐府题材写成的诗歌统称为“乐府”,于是乐府演变成为一种诗体名称。

沿用到后世,涵义近一步扩大,如宋人把词,元、明人把散曲也称作乐府。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载于萧统编的《文选》,因作者佚名,时代莫辨,风格相近,萧统泛题为“古诗”。

诗非一人一时之作,作者是中下层文人,创作时代为东汉末年的桓帝、灵帝之世,思想内容呈现出复杂的时代特点,都带有生命意识觉醒后的伤感色彩。

艺术上浑然天成,言近旨远,语短情长,耐人寻味。

是汉代文人无言诗成熟的标志,其内容多写游子之歌和思妇之词。

建安风骨:汉末建安时期,以三曹、七子、蔡琰为代表的作家亲身经历了汉末动乱的社会现实,目睹了民生的苦难,因而大都既有远大的政治理想与抱负,其作品大都呈现出高扬理想、忧时伤世、充满个性、富有悲剧色彩的特征,这种特点也就是后世所称的“建安风骨”。

真实地反映了现时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情怀又流露出人生苦短、壮志难酬的幽怨,带有悲剧色彩,意境宏大,笔调畅朗,从而形成的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

以“三曹”、“七子”和蔡文姬为代表。

三曹:曹操及其子曹丕、曹植构成的文学家族。

他们在诗歌中书写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乱离的社会场景,悲歌慷慨,是汉魏风骨的代表诗人,在五言诗歌发展史上处于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

曹植被誉为“建安之杰”。

秦汉魏晋南北朝历史知识点

秦汉魏晋南北朝历史知识点

秦汉、魏晋南北朝历史知识点(一)秦统一六国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采取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建立专制统治,地方实行郡县制;统一货币、文字和度量衡;加强思想控制,“焚书坑儒”;修筑长城;进军和开发岭南。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汉武帝时期,采取措施全面加强中央集权制度:政治上,建立“中朝”制约“外朝”,设置“刺史”以监控地方,削夺诸侯权力,严刑峻法;经济上,把地方的铸币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五铢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控制。

(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秦王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秦在胜利击败匈奴贵族的侵扰之后,为了巩固在战场上取得的成果,始皇又命蒙恬主持修筑了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军事防御工程——万里长城。

长城的兴修,始于战国年间,当时,魏、赵、楚、齐、燕、秦等国都筑过长城。

汉武帝时期恢复了秦朝的旧疆。

西汉建立西域都护府,西域三十六国归顺汉朝。

(四)三国鼎立和南北朝形成公元208年,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280年至316年中国再次统一。

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进入十六国的长期战乱,南方则是偏安江东的东晋王朝。

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以后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东魏又为北齐代替,西魏为北周所篡夺。

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总称为“北朝”。

420年,刘宋取代东晋,此后历经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史称“南朝”。

南朝和北朝合称为“南北朝”。

(五)对外关系汉武帝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由此频繁,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此外我国的铁器、漆器、铸铁和凿井技术也通过此路西传。

经此路由西方传入我国的物产有良马、香料、葡萄、石榴等。

公元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抵达波斯湾。

公元166年,大秦首次派使臣来到东汉,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直接友好往来的开始。

东汉光武帝时,汉朝的铸铜、制漆和冶铁技术传入朝鲜、日本。

东汉明帝时,佛教开始在我国传播,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文学常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知识点收集整理

中国文学常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知识点收集整理

中国文学常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知识点收集整理先秦文学常识(1)儒家经典“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六经”又称六艺,在“五经”后增加《乐》。

“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2)历史散文有《左传》、《战国策》、《国语》。

《谷梁传》、《左传》、《公羊传》同为解说《春秋》的三传。

(3)《诗经》本只称《诗》,后又以“诗三百”为代称。

著名篇目有《关雎》、《伐檀》、《硕鼠》、《七月》。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收录了从周初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开创了我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

(4)孔子,名丘,字仲尼,又称尼父、圣父,鲁国人,儒家创始人。

主要作品有《论语》20篇,各取篇中开头二字为篇名,如《学而》、《为政》等。

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代表了孔子的基本思想。

(5)左丘明,鲁国史官。

主要作品有《左传》,又名《左氏春秋》。

《曹刿论战》等选自此书。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历史散文,记载春秋时期的史实,富有文学性。

(6)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儒家代表人物,世称亚圣。

书由其弟子编辑。

主要作品有《孟子》共7篇,各取篇中开头字为篇名,如《梁惠王》、《公孙丑》、《告子》等。

记载了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

孟子长于论辩,善用比喻,对后世议论性散文的发展影响较大。

(7)列子,名御寇(圉寇),道家前辈。

主要作品有《列子》,又名《冲虚真经》。

《愚公移山》出于此书。

(8)庄子,名周,世称南华真人,道家代表人物。

主要作品有《庄子》,又名《南华经》,现存33篇。

属诸子哲理散文,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

(9)荀子,名况,字卿。

避汉宣帝刘询讳,改称孙卿。

主要作品有《荀子》,其中《劝学篇》、《天论》等最具代表性。

另作《赋篇》对汉赋的兴起有所影响。

建立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又兼采法家和其他各家学说的思想体系。

韩非、李斯都是他法治思想的继承者。

古代文学秦汉魏晋南北朝复习资料完整版

古代文学秦汉魏晋南北朝复习资料完整版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第二卷)秦汉魏晋南北朝部分上卷·秦汉文学一、秦汉辞赋1.什么是“赋”?答:赋是诗经六艺之一,是一种艺术手法,即铺陈其事而直言之。

汉代的赋是一种新兴的文学体裁,是汉代最具代表性、最能彰显其时代性一种的文学样式,是诗歌和散文的结合。

它是在远承《诗经》赋颂传统,近仿《楚辞》的基础上,兼收战国纵横之文的铺张恣肆之风和先秦诸子作品的相关因素,最后综合而成的一种新文体。

汉赋有骚体赋、汉大赋和抒情小赋之分。

(1)骚体赋:产生于西安初年。

代表作家:贾谊。

代表作品:贾谊的《吊屈原赋》和《鵩鸟赋》,淮南小三的《招隐士》等。

特点:骚体赋篇幅一般较短,在内容上侧重于咏物抒情,且多抒发哀怨之情,近于《离骚》的情调;在形式上也与楚辞接近,常用带有“兮”字的语句。

(2)汉大赋:汉大赋是散体大赋,也叫体物大赋,是汉赋的典型形式,兴起于汉初,衰落于汉末,历时四百多年。

代表作家:枚乘以及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杨雄、班固、张衡。

代表作品:《七发》、《子虚赋》、《上林赋》等。

其中《七发》是汉大赋正式形成的标志,《子虚赋》、《上林赋》是汉大赋成熟的代表作。

特点:形式上篇幅长,结构宏大,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在内容上以写物为主;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是采用铺张扬厉的手法和博富炫丽的辞藻,对事物做了穷形极貌的描写,使汉大赋呈现一种绵密细致,富丽堂皇的特征。

(3)抒情小赋:兴起于东汉末年,盛行于魏晋南北朝,真正宣告抒情小赋的诞生并充分展示其迷人魅力的作品是张衡的《归田赋》。

代表作品:《归田赋》。

特点:形式上体制短小;内容上侧重于抒写个人的心志,或托物言志,或咏物抒情,也有针砭现实之作;艺术上继承着大赋的铺排手法,但语言较汉大赋朴素得多,手法精巧灵活、风格多样,讲究韵律和节奏。

汉末的抒情小赋还有诗意化的倾向。

2.什么是“九体”?答:贾谊之后,出现了一系列以悼念屈原为主体的骚体赋,其中有《九怀》、《九叹》、《九思》等作品,一脉相承,九章成篇,体制固定,主题相类,作为骚体赋的一种体制,虽然规模未大,却具有了独有的格局,与汉大赋中的“七体”互相辉映,是为“九体”。

中国古代文学史:秦汉文学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秦汉文学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一)复习提纲第二编秦汉文学一、文学常识1. 秦代文学的代表作家是李斯,李斯散文多具实用性特点,其散文代表作《谏逐客书》对偶句较多,故被称为“骈体初祖”。

2.汉赋按时间先后发生体制变化,依次为骚体赋、散体大赋、抒情小赋。

3.骚体赋作家作品主要有贾谊《吊屈原赋》、《鵩鸟赋》;司马相如《哀二世赋》、《长门赋》司马迁《悲士不遇赋》;班彪《北征赋》;蔡邕《述行赋》;班固《幽通赋》、张衡《思玄赋》等。

4.汉散体大赋主要有枚乘《七发》;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扬雄四赋:《羽猎赋》《长杨赋》《甘泉赋》《河东赋》;东汉散体大赋有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等。

5.东汉抒情小赋主要有:张衡《归田赋》,它是汉代抒情小赋成熟的标志,被誉为“千古田园赋之祖”;赵壹的政治抒情小赋《刺世疾邪赋》等。

6.汉代乐府民歌现存40余首,主要保留在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里。

汉代乐府体现“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特色,它植根于汉代的社会现实,抒写了人们真实的思想感情特点。

7.汉代文人五言诗:班固《咏史》是现存第一首文人五言诗;秦嘉《赠妇诗》是汉代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东汉中后期无名氏的《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

8.汉代骚体诗主要作品有:项羽《垓下歌》、刘邦《大风歌》、刘彻《秋风辞》、张衡《四愁诗》等。

9.司马迁《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代表古代历史散文的最高成就。

鲁迅先生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0.班固等著的《汉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断代史。

跟《史记》富于情感性、尚奇尚神特点相比,《汉书》则节制喜怒哀乐,显得平实、谨严、整齐。

11.西汉前期的论说文主要有:陆贾的《新语》、淮南王门客所著的《淮南子》、贾谊的《过秦论》、晁错《论贵粟疏》、枚乘《谏吴王书》、邹阳《狱中上梁王书》等。

12.西汉中后期论说散文主要有:司马迁《报任安书》,东方朔《答客难》,董仲舒《春秋繁露》,扬雄《法言》等。

中国古代文学史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提纲
刘勰
文章所表现出来的力量的美,或称劲健之美;风,偏于空灵、超逸,多表现为文章情思的跌宕流动;骨的意蕴偏于充实、刚硬,多表现为文词的锤炼加工。
27.“滋味”说
刘勰
把“滋味”和含蓄的艺术特点联系起来。
28.“讽喻”说
白居易
文章合为时而作,歌诗合为适而作;文辞质朴而直截了当,明白通俗;语言口吻刚直激切,使人容易受到触动刺激;采用语调奔放而流畅的诗歌体裁;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5.中唐诗歌
元白诗派
白居易
元稹
张籍
王建
韩孟诗派
韩愈
孟郊
李贺
其他
刘禹锡
柳宗元
6.晚唐诗歌
分类一
李商隐
杜牧
许浑
苦吟派
贾岛
姚合
分类三
皮日休
陆龟蒙
司空图
7.散文
古文运动
韩愈
柳宗元
晚唐讽刺小品
皮日休
陆龟蒙
罗隐
8.唐传奇
《古井记》
《补江总白猿传》
《游仙窟》
《任氏传》
《柳毅传》
《李娃传》
《莺莺传》
《大唐奇事记》
《枕中记》
汤显祖
吴炳
孟称舜
阮大钺
骈俪派
屠隆
梅鼎祚
高濂
周朝俊
孙钟龄
八、清代文学
1.清初诗歌
遗民诗人
顾炎武
吴嘉纪
屈大均
王夫之
黄宗羲
入仕诗人
阎尔梅
钱澄之
杜◎
陈恭尹
归庄
钱谦益
吴伟业
龚鼎孳
施闰章
宋琬
其他
王士◎
赵执信
查慎行
2.清代中期诗歌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整理(魏晋南北朝)复习过程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整理(魏晋南北朝)复习过程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整理(魏晋南北朝)中国古代文学史李斯《谏逐客书》艺术特色论证充分,说理严格,多用铺陈排比,音节铿锵,气势奔放富于文采,讲究辞令特点贾谊(西汉第一个重要政论作家)《过秦论》(开汉代“史论”文章之先河)1、主要内容:上篇总论秦朝兴亡,肯定建立的功业,也指出亡国的根本原因是统治者仁义不施,不明白“攻守之势异也”;中篇揭露统治者奢侈扰民,重点批评秦二世之过;下篇先说陈涉起兵时,秦兵不加防守,反而出兵东征,使子婴孤立无良辅;次说由于实行堵塞言路的高压政策,使得“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不能及时纠正朝廷过失;最后总结秦朝灭亡的教训。

总体上否定了秦朝以霸道治国的做法,贯穿着民本意识,旨在为汉王朝提供治国的借鉴。

2、艺术特色:(1)文风雄健畅达,善用铺排、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造成一种气势。

(2)对偶句错落有致,合乎语言的自然节奏(3)对比的手法,上篇以“秦得天下之速”与“失天下之易”对比,更强调“仁义不施”比本身的实力强弱更重要。

3、评价:贾谊是汉初最重要的思想家和最杰出的文人,其政论散文阐明其治国的思想和方略,体现了汉初知识分子积极用世的人生态度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代表了汉初政论散文的最高成就,标志着中国政论散文发展的新阶段。

4、骚体赋《吊屈原赋》、《鹏鸟赋》晁错与贾谊相比,更受法家思想的影响大,文章更为沉稳老到,议论问题更能具体深入,也更为理性实际。

重视理性分析,逻辑性强,论辩有力。

枚乘《七发》楚太子有疾,而吴客往问之,曰:“伏闻太子玉体不安,亦少间乎?”太子曰:“惫!谨谢客。

”今夫贵人之子,必宫居而闺处,内有保母,外有傅父,欲交无所。

饮食则温淳甘膬,脭醲肥厚;衣裳则杂遝曼暖,燂烁热暑。

虽有金石之坚,犹将销铄而挺解也,况其在筋骨之间乎哉?故曰:纵耳目之欲,恣支体之安者,伤血脉之和。

且夫出舆入辇,命曰蹶痿之机;洞房清官,命曰寒热之媒;皓齿蛾眉,命曰伐性之斧;甘脆肥脓,命曰腐肠之药。

于是太子据几而起,曰:“涣乎若一听圣人辩士之言。

中国通史(秦汉-魏晋南北朝)

中国通史(秦汉-魏晋南北朝)
• 贵州、云南、西藏部分地域。开5尺道。 • 2)对匈奴旳战争
• 派蒙恬北击匈奴,赶到阴山以北,收复河南 (河套一带)之地,驻守阴山一线。
• 修筑长城
• 把过去秦、赵、燕三国长城连接起来,修 筑一条西起临洮(今甘肃)东到辽东郡碣 石旳万里长城。三次大规模修,第一次是 秦始皇,第二次是汉朝,第三次是明朝, 如把各国各朝修旳都算上,全长有10万里 以上。
• 7. 开疆拓界 • 统一岭南 • 百越,分布在东南沿海和华南地域。 • 开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征民50万戍守,在
越地设闽中、南海、象、桂林四郡。开通西南 夷
• 贵州、云南、西藏部分地域。开5尺道。 • 对匈奴旳战争
• 派蒙恬北击匈奴,赶到阴山以北,收复河南 (河套一带)之地,驻守阴山一线。
第三节 秦末农民战争与秦旳灭亡
• 2.文景之治
• 1)文帝,高祖子 萧规曹随
• 发展农业 改革选举 减轻、赋税徭役 省刑罚 (淳于意,名医,被告庸医治死人,官府判处 “肉刑”,他感叹只有5个女儿,没有儿子,小 女儿缇萦到长安上书文帝,反对肉刑,于是文 帝感动,宣告废除。
• 2)平定吴楚七国之乱——处理同姓诸侯王问题, 晁错提议“众建诸侯少其力”,打着“清君侧” 反叛。
• 秦、西晋、隋属于三个短命王朝,秦和隋之后 都出现了一种昌盛旳大帝国汉和唐,它们似乎 是一种过渡期。
• 1。秦旳暴政 • 1)严刑酷法 • 户籍管理,什伍法 ,5家为伍,10家为什,实
施连坐法,奖励举报(告奸)。一人犯法,罪 及三族。“盗马者死,盗牛者加”(盐铁论 刑 德)。“囹圄成市,赭衣塞路”。
• 以命为制,以令为诏。
第二节 巩固统一旳措施
• 1. 中央官制——三公九卿
• 带有家族贵族制旳色彩

古代文学史——秦汉与魏晋南北朝复习资料

古代文学史——秦汉与魏晋南北朝复习资料

古代文学史21、填空题(1空1分,共20分)针对于文学史和作品的相关方面(作品为主)2、名词解释(宽松性强)3、名句解析(有选择性)4、简答题(有选择性)5、论述题(1个15分,共30分)一、秦汉部分1、《鵩鸟赋》贾谊: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

因为力荐改革而受到排挤,谪为长沙王太傅,故后世亦称贾长沙、贾太傅。

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深自歉疚,抑郁而亡,时仅33岁。

司马迁对屈原、贾谊都寄予同情,为二人写了一篇合传,后世因而往往把贾谊与屈原并称为“屈贾”。

本文是作者借一只野鸟入室,来抒发自己无欲无求悠逸宁静的生活态度,表现出的是乐观而豁达的精神世界。

本文体现了道家的“物相转化,福祸无常”的思想。

本文是以议论为主要手法,此赋语言凝练精警,形式上以整齐的四言句为主,也颇具有散文化的倾向。

历史典故1、吴越之争(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2、秦相李斯之刑。

3、傅说当为丞相简述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1、拒实设论,理直气壮,深情恳切。

如《治安策》开头即说:“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三。

2、文章铺饰排比,渲染淋漓,深得先秦纵横家说辞的风神。

如《论积贮疏》是贾谊散文中的名篇。

2、骚体赋、散体赋骚体赋:赋的一种,指体制上模拟楚辞而以赋名篇的作品。

以“兮”字句为主,句式已经散文化。

散体赋:也叫大赋,汉初形成,汉武帝至东汉中期最盛。

它是汉赋的主要代表,居于主流地位。

以写帝王贵族生活为主,既讽且劝,曲终奏雅,客主首引,韵、散结合。

(散体赋就是汉大赋)3、论述张衡在赋史上的作用和地位东汉赋体文学的创作,呈现为由大赋向抒情小赋的发展变化。

张衡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是承前启后的作家。

4、汉赋四大家指汉代以创作大赋出名的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5、概述《谏逐客书》的主要特点①结构严密。

②文章罗列众多事实,极力铺陈,颇具纵横家法。

《谏逐客书》是一篇公文写作的佳作,内容的特点:1、讲求时效性2、论断的典范3、具有针对性6、简述《过秦论》的内容和艺术特点分上、中、下三篇,基本内容是指斥秦始皇、秦二世和子婴的过失,分析秦灭亡之因在于不行仁义。

中国古代文学秦汉魏晋南北朝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秦汉魏晋南北朝复习资料

第一章秦汉散文秦汉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文体兼备,尤其汉代是中国散文发展的新阶段。

其中,政论文与史传文影响最大。

第一节秦代李斯的散文李斯(?—公元前208年),战国时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县)人。

秦代著名政治家,他在帮助秦始皇统一中国的事业中起过重要作用。

李斯的散文风格有战国纵横家之风。

《谏逐客书》是他散文的代表作,作于秦始皇十年(前237年)。

它是李斯的一个奏章,选自《史记·李斯列传》。

《谏逐客书》讲析:(详细内容待讲授)这篇名作内容是劝阻秦王不要驱逐客卿的。

全文分为五段,可以说,此乃影响中国历史之文章。

第二节汉代散文汉代散文以西汉为繁盛,东汉散文成就则相对不高。

汉代政论散文成就很高如贾谊、晁错等的政论散文尤为著名。

历史散文(史传文)更为发达如《史记》与《汉书》。

一、贾谊与其政论散文——《过秦论》贾谊(公元前200—168年),洛阳人,西汉初杰出政治家和文学家。

所著文章58篇,后人辑为《新书》。

《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治安策》)均为贾谊散文的代表作。

《过秦论》讲析:(详细内容待讲授)《过秦论》又称《过秦》,是专题性政论文,分上、中、下三篇,其中心思想是总结秦代兴亡的历史原因。

二、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司马迁(公元前145——90年),字子长,夏阳人(今陕西韩城县)。

38岁时继父职为太史令(父司马谈曾任太史令),47岁时以李陵事下狱,受宫刑。

出狱后为中书谒者令,这期间写了《报任安书》。

《报任安书》原载于《昭明文选》,是研究司马迁生平思想的重要资料,也是一篇重要的散文。

《报任安书》讲析:(详细内容待讲授)这篇书信体文章以回答任安提出的“慎于接物、推贤进士”的要求为线索,沉痛追述自己因李陵事件而遭祸的经过,并以极为激愤的心情说明自己蒙受巨大耻辱而不死的最终原因——为了完成《史记》。

第二章《史记》与《汉书》第一节司马迁与《史记》一、《史记》的诞生《史记》全书包括本纪(12)表(10)书(8)、世家(30)列传(70),共130篇52.6500万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文学史21、填空题(1空1分,共20分)针对于文学史和作品的相关方面(作品为主)2、名词解释(宽松性强)3、名句解析(有选择性)4、简答题(有选择性)5、论述题(1个15分,共30分)一、秦汉部分1、《鵩鸟赋》贾谊: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

因为力荐改革而受到排挤,谪为长沙王太傅,故后世亦称贾长沙、贾太傅。

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深自歉疚,抑郁而亡,时仅33岁。

司马迁对屈原、贾谊都寄予同情,为二人写了一篇合传,后世因而往往把贾谊与屈原并称为“屈贾”。

本文是作者借一只野鸟入室,来抒发自己无欲无求悠逸宁静的生活态度,表现出的是乐观而豁达的精神世界。

本文体现了道家的“物相转化,福祸无常”的思想。

本文是以议论为主要手法,此赋语言凝练精警,形式上以整齐的四言句为主,也颇具有散文化的倾向。

历史典故1、吴越之争(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2、秦相李斯之刑。

3、傅说当为丞相简述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1、拒实设论,理直气壮,深情恳切。

如《治安策》开头即说:“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三。

2、文章铺饰排比,渲染淋漓,深得先秦纵横家说辞的风神。

如《论积贮疏》是贾谊散文中的名篇。

2、骚体赋、散体赋骚体赋:赋的一种,指体制上模拟楚辞而以赋名篇的作品。

以“兮”字句为主,句式已经散文化。

散体赋:也叫大赋,汉初形成,汉武帝至东汉中期最盛。

它是汉赋的主要代表,居于主流地位。

以写帝王贵族生活为主,既讽且劝,曲终奏雅,客主首引,韵、散结合。

(散体赋就是汉大赋)3、论述张衡在赋史上的作用和地位东汉赋体文学的创作,呈现为由大赋向抒情小赋的发展变化。

张衡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是承前启后的作家。

4、汉赋四大家指汉代以创作大赋出名的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5、概述《谏逐客书》的主要特点①结构严密。

②文章罗列众多事实,极力铺陈,颇具纵横家法。

《谏逐客书》是一篇公文写作的佳作,内容的特点:1、讲求时效性2、论断的典范3、具有针对性6、简述《过秦论》的内容和艺术特点分上、中、下三篇,基本内容是指斥秦始皇、秦二世和子婴的过失,分析秦灭亡之因在于不行仁义。

上篇写秦得天下的形势和灭亡的原因;中篇写秦王朝没有正确的政策,同时秦二世也未加改正;下篇写秦王子婴在威迫的情况下,已经没有了救亡扶倾的才力。

文中又多设伏笔和照应,多用排比、对偶和比喻,逻辑严密,结构严谨,雄辩滔滔,感情充沛,气势磅礴,文辞富丽,既有纵横家的余风,又有汉代散文句式趋向骈偶的文辞之美的新特点。

7、“劝百讽一”语出西汉末扬雄的《法言》。

“劝”是鼓励的意思,“讽”即讽谏。

其意是说赋中鼓励的成分过多,淹没了篇末的讽谏主旨,本末倒置,结果欲讽反劝,适得其反,助长了帝王的奢侈心理。

这是扬雄对汉大赋的批评。

8、乐府诗的名词解释乐府本是古代掌握音乐的官署机构,秦代已有之。

宋人郭茂倩所编,是现存乐府诗最完备的总集。

乐府诗古诗的一种体裁,可入乐歌唱。

汉乐府民歌内容丰富,反映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生活,艺术上刚健清新,其五言、七言和杂言的诗歌形式,是文人五七言诗歌的先声,是中国诗歌史上宝贵的财富。

9、试论述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①倾诉生活艰难困顿和漂泊流荡的诗,如《东门行》写一个贫民,因生活无着打算挺而险。

②反映人民厌倦战争的诗。

如《十五从军征》从一个老士卒的视角,揭露战争的惨无人道。

③讥刺达官显贵。

如《鸡鸣》描写贵族富人的显贵和奢侈,颇具漫画意味。

④抒写爱情、婚姻。

《上邪》是爱的誓言。

汉代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10、试论述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①叙事成分相对增多。

②汉乐府民歌抒情真挚浓郁,有直抒胸臆的作品。

③汉乐府以杂言和五言为主,是从杂言渐趋五言。

汉乐府民歌的语言质朴浅白,往往使用口语,虽浅平直白,但富于表现力。

11、《孔雀东南飞》汉乐府民歌,属杂曲歌辞,五言,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

《木兰诗》是我国最为杰出的北朝时期的长篇叙事诗,二者合称为乐府双壁。

12、简述《古诗十九首》及其艺术成就组诗名。

汉无名氏作。

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大都作于东汉末年。

南朝萧统将其合为一组,收入《文选》。

形式都用五言体,语言朴素自然,内容多写夫妇间的离愁别绪和士子文人的失意之感,充满了感伤情调。

艺术成就①言有尽而意无穷,抒写的情感具有普遍性,容易引起读者的联想和共鸣;表达情感的方式含蓄摸棱两可。

使用比兴手法。

②质朴自然,没有雕饰的痕迹。

③描写的景物、情境非常切合,能够形成情景交融的境界。

④语言浅近自然,却又极为精练准确。

13、上邪原文背诵(本篇是打定主意后更加坚定的誓言)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14、简述《史记》创作的目的、体例及主要内容创作目的:在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寄托理想、抒发愤懑。

体例:由本纪、书、表、世家、列传五体组成。

其中本纪、世家、列传是全书的主体。

主要内容:《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叙了自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

12本纪主要叙述帝王事迹,10表是各代的历史大事记,8书是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专史,30世家主要叙述贵族侯王的历史,70列传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的人物的传记。

15、简论《史记》的艺术成就(1)历史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

人物多,范围广,形神兼备,大多具有典型性。

其塑造人物形象,善于准确捕捉历史人物的特征和精心选材,善于通过矛盾冲突描写、虚实相生手法、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对比映衬等来刻划人物。

(2)叙事和场面描写悲壮慷慨,诙谐滑稽。

(3)浓郁的抒情性。

其笔下的人物刻划和论赞中都跳跃着太史公诗人般的激情。

(4)结构和语言。

《史记》整体结构系统宏伟,其结构对后世史书及传记文学的创作有深远影响。

语言上也取得了很高成就。

首先是人物语言富于个性化特征。

其次是作者的叙述语言通俗、简洁、精炼,富于感情,有很强的表现力。

16、论述《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①精巧的剪裁和安排②人物之间的对比衬托③在特定的环境和场面中凸现人物特点④出色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⑤以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17、互见法“互见法”是司马迁在《史记》中开创的一种写作方法。

即是将一个人的事迹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而以其本传为主;或将同一件事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而以一个地方的叙述为主。

互见法分为人物互见法和事件互见法两种。

《史记》特别注意人物形象和事件的统一性,为了既不伤害这种统一性,又能忠于史实,常常把一些不宜在本传写的材料安排到别的篇章中。

通过人物和事件的互见法,司马迁使《史记》既有了史学的可信性,又有了文学的可读性。

二、魏晋南北朝部分1、建安七子指东汉建安年间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等七位文学家2、竹林七贤指魏晋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

3、陇上三大家赵壹、张芝、王符4、元嘉三大家指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三位著名的诗人谢灵运、颜延之和鲍照的并称。

元嘉诗歌的特点:①山水题材大量进入诗歌创作,并且改变了东晋诗歌以山水作为玄思载体的倾向。

正式奠定了中国山水文学的根基。

谢灵运的山水是最突出的代表。

②诗歌创作由东晋的哲理化改变为重抒情,抒发了强烈的感慨。

③元嘉诗歌出现了对不同创作个性的追求。

④元嘉诗歌的新变还表现为对诗歌形式的有意探讨。

5、三曹文学(1)诗文特点曹操:①开创了文人“拟乐府”诗歌创造的全盛局面。

②悲凉沉雄的独特艺术风格曹丕:①语言绮丽工练,抒情深婉细腻,形成了便娟婉约的纤丽清新风格。

②曹丕的抒怀之作,写得清俊悲凉,带有拟作性质,然更主要的是藉以抒发战乱中的一种苍凉情怀。

③抒发志向记叙军旅的作品,如《黎阳作》气势高昂却亚于曹操。

曹植:①他的诗歌内容丰富充实。

举凡军旅政事,宴游送别,咏史游仙,抒情抒志,无不发之于诗。

②曹植的诗歌被誉为“骨气奇高,辞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就是说他的诗歌内容充实丰富,多慷慨悲愤之气,在艺术表现上又生动形象,注意辞藻华美、对仗工整和音韵流畅,达到了建安诗歌的最高峰。

③曹植诗歌语言华美主要表现在浓烈的感情色彩和鲜明的声色。

④注重对称回环之美,注意语言锤炼方面。

(2)填空知识曹操:建安文坛的领袖人物是曹操,其最负盛名的作品是《短歌行》。

曹丕:中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是曹丕的《燕歌行》。

(写妇女思念在远方做客的丈夫)曹植: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是曹植,[南朝梁]钟嵘《诗品》称之为“建安之英”。

曹植的生活与创作以建安27年(曹丕称帝)为界分前后两个时期。

其前期的代表诗作是《白马篇》(写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后期的代表诗作是《赠白马王彪序》。

(3)差异分析,试析“三曹”诗歌风格的差异:曹操的诗歌富有抒情化、个性化特色,充满积极进取的精神,语言古朴苍劲,风格悲凉慷慨、雄健沉郁。

曹丕的诗多写游子思妇题材,兼有年命之悲和行乐之情,充满乱离时代的哀怨之音,诗风清丽哀婉。

曹植是第一个大力写作五言诗的作家,其诗歌加强了抒情化色彩;描写细致,善用比喻,增强了形象性和生动性;词藻丰富华美,讲究对偶、炼字,语言绮丽而自然,韵律、色调和谐;讲究谋篇布局。

风格“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6、建安风骨和魏晋风度名词解释建安风骨:指汉末魏初时期诗歌。

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五言诗兴盛、七言诗奠基的阶段,并形成了被称为“建安风骨”的时代风格。

东汉末年,建安诗人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广泛地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苦难,展示广阔的时代生活画面;抒发作家建功立业的理想壮志和积极进取精神;也流露出人生短促、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情绪。

作品意境宏大,笔调明朗,形成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风格。

后人把这种建安诗歌的独特风格称为“建安风骨”。

代表作家有“三曹”、“七子”、蔡琰等。

魏晋风度:简单来说就是魏晋时期名士们的生活方式。

魏晋时期名士们所具有的那种率直任诞、清俊通脱的行为风格。

饮酒、服药、清谈和纵情山水是魏晋时期名士所普遍崇尚的生活方式。

一部《世说新语》可以说是魏晋风度的集中记录。

7、太康文学代表作家(1)太康体:晋武帝太康时期的诗体。

以潘岳、陆机、张载、张协、陆云等为代表。

(2)三张二陆两潘一左:指主要活动于西晋太康、元康年间的八位诗人的并称。

他们是:张载、张协、张亢兄弟,陆机、陆云兄弟,潘岳及其侄潘尼,还有左思。

(3)太康诗歌的内容特点①没有胸怀天下的巨大抱负,没有面对历史的深沉思索,转而在儿女之情中表现绮丽情思。

②拟古模仿,缺乏现实内容。

(4)太康诗歌艺术特点追求文字华美与辞藻华丽。

追求新的技巧,注意排偶。

描写更细腻。

8、两汉文学和魏晋风度的比较(论述题)两汉的主要文学成就包括:汉赋,散文,诗歌。

从文化上看,汉代文学有着浓厚的因袭复古之风,此与整个汉代以五经为祖祢,以圣贤为准则,和重师法传承、章句治经的学术风气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