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舒文治疗脾胃病经验撷英_王捷虹
全国名老中医治脾胃消化系统疾病经验
沈舒文,全国名老中医,教授,着名中医消化病专家,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30余载,学验俱丰,对脾胃病的治疗有独特风格和经验;本期介绍其运用经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食道炎、胃寒经验;一、半夏黄连配枳实,消痞散结治痞满;痞满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临床症状之一,半夏配黄连是张仲景半夏泻心汤的核心配伍组药,体现了寒热并用,辛开苦降,消痞散结的配伍组方治疗思想;金元时期李东垣兰室秘藏中的枳实消痞丸是在半夏泻心汤、枳术丸的基础上取其核心配伍衍化而来,治疗脾胃虚弱,寒热互结之痞满;沈老其法而不泥其方,抽取辛开苦降,消痞散结之半夏、黄连、枳实,作为配伍组药之核心,用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寒热互结,脾胃气滞之胃脘痞满;若病发于脾胃气虚,而见胃脘痞满,不思饮食,倦怠乏力,常配人香砂六君子汤;典型病例:刘某某,女,42岁;胃脘痞满,伴疼痛5年余,近3年来逐渐加重,困倦乏力,不思饮食,嗳气,排便不畅,在当地医院胃镜检查报告:中度萎缩性胃炎;病理报告:伴中度肠上皮化生;舌质暗红,苔厚腻微黄,脉沉细弦;中医诊断:胃痞,证属寒热互结,脾虚胃滞;治疗予以消痞散结,健脾行气之剂;处方:法半夏、佛手各10克,黄连6克,枳实、党参、白术、刺猬皮、生牡蛎、枸橘各 15克,穿山甲5克研末冲服,半枝莲 30克,炙甘草4克;患者服药14剂后,症状明显减轻;再以上方化裁调治3个月,症状完全消失;半年后胃镜检查报告:轻度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检报告:慢性萎缩性胃炎;二、小陷胸汤配苏梗,开结降气治食道炎;沈老认为,反流性食道炎若胸骨后不适,胃脘痞满,反流,口苦,为痰热互结,胃气逆阻为患,用张仲景小陷胸汤半夏、黄连、瓜蒌配苏梗形成配伍组药开痰结、降胃气治疗;其中半夏与黄连配伍辛开苦降,消痞散结,瓜蒌清热化痰,宽胸润降,得半夏;黄连清热开结化痰,配苏梗宽胸润降胃气;若胸骨后有灼热感,口干不欲饮,为胃阴不足,此组药配自拟滋胃汤太子参、麦冬、石斛以润为降,反酸配刺猬皮制酸和胃;典型病例:李某某,男,62岁;患者近两月逐渐出现胸骨后不适,偶有灼痛,泛酸,呃逆,伴咯痰黏稠,咯之不爽,口苦,舌红苔黄稍腻,脉滑;胃镜示:反流性食管炎B级;中医辨证为痰热结胸,胃气逆阻;治以辛开苦降,清化痰热,润降胃气;处方:法半夏、瓜蒌、浙贝母、桔梗、苏梗、佛手各10克,黄连、旋覆花各6 克,刺猬皮15克,炙甘草5克;7剂,水煎分早、晚服;二诊:胸骨后灼痛较前好转,但食入后反酸,呃逆,胃脘疼痛,咯黏痰,咯之不利,夜间休息差,舌淡红,苔黄少,脉缓; 中医证属痰热,气血不畅兼阴虚,治以清化痰热,滋阴润降,行气活血;处方:法半夏、蒲黄、佛手、麦冬、瓜蒌、五灵脂各 10克,太子参20克,石斛12克,苏梗8 克,刺猬皮15克,黄连、炙甘草各6克; 14剂,水煎服,日1剂,分3次温服;三诊:患者症状基本消失,舌稍红, 苔薄白,脉沉细;再服二诊方加减调治1 月,症状完全消失;复查胃镜刀;:食管黏膜未见异常;三、良附丸配炙黄芪饴糖,温中补虚治胃寒;良附丸出自于良方集腋,由高良姜、香附组成,高良姜温胃散寒止痛,香附理气活血止痛,两者相伍共具温中散寒、行气止痛作用,用于治疗寒凝气滞之脘腹冷痛;炙黄芪、饴糖,取黄芪建中汤甘温补中,缓急止痛主要配伍之效;四者相伍形成配伍组药,用于治疗脾胃虚寒,寒凝气滞之胃脘冷痛,泛吐清水,舌淡苔白滑,脉沉迟;若消化性溃疡属脾胃虚寒者,加桂枝10克,白芍15克,为黄芪建中汤核心配伍,温健中宫之气,和营卫;泛吐清水甚,加白术15克健脾气, 益智仁12克摄脾涎;典型病例:刘某某,男,49岁;患者 5年前渐觉胃脘疼痛胀闷不适,曾在西安市某医院做胃镜,诊断为胃溃疡;经多家医院中西医治疗,效果不佳,症状时轻时重;近日感胃脘喜温喜按,胀闷冷痛,畏寒肢冷,食欲极差,不食不饥,体重日减,乏困无力,强食过多则口吐清水涎沫,大便稀溏,舌胖有齿痕,质暗,苔白, 脉沉细;临床诊断:胃溃疡;中医辨证:中阳不足,寒凝气滞;治法:温补中气,散寒开胃;处方:炙黄芪20克,党参、刺猬皮、白芍各15克,饴糖30克烊化,高良姜、肉豆蔻、香附、檀香各10克,鸡内金12克,砂仁后下、桂枝、炙甘草各5 克;14剂,每日1剂,水煎服;二诊:服药后,患者胃脘偶有隐痛,胀满不适,嗳气,纳食增加,但食量未及病前,舌质淡,苔白,脉沉弦缓;治法:温益中阳,健脾和胃;处方:炙黄芪30克,高良姜12克,香附、旋覆花各8克,饴糖 30克烊化,白术、刺猬皮、木瓜、枸橘各15克,佛手10克,白蔻仁、炙甘草各 5克;14剂,水煎早晚服;三诊:患者服药后,除饮食过饱后偶发胃脘胀满外,余无不适,纳食恢复正常,精神好转;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缓;胃镜报告:浅表性胃炎轻度;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治胃病十方慢性浅表性胃炎饮食保养饮食上调养总原则:无刺激性,含低纤维质,易于消化,具有充足营养的饮食;少食多餐;进餐时要放松,保持心境高兴;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病发多与饮食因素有关,如持久饮用烈性酒、浓茶、咖啡、过量的辣椒调味品和摄取过咸、过酸与过粗糙的食物重复刺激胃粘膜;更紧张的另有不公道的饮食风俗、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等或由于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长时间缺乏使胃粘膜变性;主要浮现是上腹饱闷感或疼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烧亲信胀等症状;鉴于饮食对浅表性胃炎的致病有关,以是饮食调治对治疗浅表性胃炎有侧重要的意义;1.避免吃各种刺激性食物如烈性酒、浓缩咖啡、生蒜芥末等对胃粘膜有损伤的食物,同时避免吃过硬、过酸、过辣、过冷、过热和过度粗糙的食物;可选用易于消化食物并注重罕用油炸、油煎等烹饪办法;食物宜平淡软烂;2.增添营养、注意选择营养代价高的蛋白质食品和维生素丰硕的软食,如牛奶、豆腐、胡萝卜和一些发酵的食品,食物要细嚼慢咽;3.饮食要有规律,守时定量,不暴饮暴食,养成杰出的饮食习惯,减轻胃部承担;三次正餐食量较少可于餐间准时加餐;留意食物搭配,最好有干有稀,有蛋白质食物也有少许主食;慢性浅表性胃炎保健小处方1、糊口有规律,表情悲观,戒烟忌酒,切勿暴饮暴食或饥饱不均;2、少食多餐,避免难消化和刺激性强的食物,如咖啡、辛辣之物;3、有胃闷胀、泛酸、嗳气者,宜用吗丁啉或胃复安,饭前半小时服用;4、有胃部胀痛者,可用解疼剂或其他有止痛作用的胃药;5、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有少少数人恶变胃癌,是以每一年须举行一次胃镜复查;慢性胃炎是胃粘膜上皮遭到各种致病因子的反复侵袭而引起的慢性胃粘膜炎性病变,由于粘膜的再生改革,最后导致固有的腺体萎缩;病因病机、西医熟悉病因一般认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免疫因素为主要因素;饮酒、饮食不节、精神因素、可致胃粘膜损伤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等及胆汁反流等为其诱发因素;病理浅表性胃炎的炎症限于胃小凸和粘膜固有膜的表层,上皮细胞变性,小凹上皮增生及固有的膜细胞浸润,引起粘膜充血、水肿、排泄;多发于胃窦,偶然有大批糜烂及出血,部分患者在胃窦有较多的糜烂灶,或伴疣壮突出,称慢性糜烂性或疣状胃炎;萎缩性胃炎,炎症深化粘膜固有膜,导致固有的腺体萎缩,使粘膜层变薄,粘膜皱襞平展,甚或消失,常伴随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部分患者幽门括约肌功能平衡,使十二指肠内容物返流入胃,因为该内容物有胆汁的返流,而引发胆汁返流性胃炎;慢性胃炎多合并胆结石或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中医熟悉脾胃衰弱为其内涵因素,饮食不节、情志所伤、劳劳过度为其引发因素;饮食不节,积滞不化,郁遏气机;忧思末路怒,肝失疏泄,气滞胃腕;过度辛勤则耗耗伤气血,过度安闲则气机不舒;脾胃素虚,加上以上诸因素致气机不顺畅,郁滞胃脘,起落变态是本病的根本病机;症状辨证缓性胃炎年夜多无较着症状,部门患者呈现上背饱胀没有适、胃脘隐痛、喧闹嗳气、厌食恶古道热肠等;普通胃体胃炎可睹厌食、体重加沉,或伴血虚;胃窦胃炎或陪胆结石,特别是胆汁返流较多者,可引发慢性腐败而出现明明痛苦悲伤、喧闹、炽热等,严峻时可泛起小量上消化讲出血,如呕血、乌便等;慢性胃炎在中医书本中多属胃痛、痞满、嗳气、嘈杂等范畴;本人经多年索求,归纳出脾胃虚弱、睥虚积滞、胃气上逆、肝胃不和等证型,可归并肝胆火胜、肠腑湿热等;中医治疗以健睥消积、疏肝理气、和胃降逆为主;以枳实消痞丸为主加减枳实消痞丸系金元时期明医李东垣所创,"治心下虚痞,恶食懒倦,开胃进食;"原方为丸剂,我经多年摸索,用本方加减做汤或浓缩加工做丸散剂,治疗慢性胃炎,效果很好;枳实10-12g、黄连10-20g、生姜6g、半夏10g、厚朴10-15g、人参10-20g、炙甘草6g、白术10-15g、茯苓10g、麦芽15g 主治: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见胃痛、胃胀、痞满、嗳气、嘈杂、泛酸、恶心、食欲欠安等症状者均可用本方辨证加减治疗;虚寒者,减黄连加砂仁、吴茱萸;肝胃反面者,合柴胡疏肝散;怒火犯胃者,合金铃子散加黄芩;胃气上顺较着者,加苏梗,肝胆火甚者,加柴胡、黄芩;肠腑湿热者,加木香;用量可按寒热真假删减;保健常识1公道饮食,以防积滞伤及脾胃;2戒烟酒,忌过食辛辣,以免对胃粘膜的反复刺激;3连结表情愉快,以避免情志刺激;4劳逸结合,以调和胃肠功能;病历举例张学伍,男,35岁,因胃脘胀痛,嘈杂于2003年3月8日救治;自述患慢性胃炎10余年,时轻时重,此次复收并加重4月余,多方治疗无效;现觉胃脘胀痛显明,食后减轻,伴嘈杂嗳气,轻度恶心,大便秘结,疲惫气短;胃镜提醒:胃体部粘膜红白相间,以红相为主;胃窦部粘膜充血、水肿,可见糜烂和渗出;查:患者瘦削,面色无华;中上腹压痛;舌苔厚稍黄,脉沉稍弦;西医诊断:慢性浅表糜烂性胃炎;中医辨证:脾虚积滞、胃气上逆;中医治疗:健脾消积,和胃降逆;处方:枳实肤炒12g、黄连吴茱萸水炒12g、生姜6g、半夏姜炙10g、薄朴姜炙10g、人参10g、炙甘草6g、白术土炒15g、茯苓10g、炒麦芽15g、苏梗12g、黄芩8g、瓜蒌12g、陈皮10g6剂,每日1剂,水煎服;嘱:戒烟酒,忌辛辣;二诊:2003年3月14日,自述胃脘胀痛减轻,食欲好转;原方加砂仁8g,减黄连4g,连服18剂;三诊:2003年4月6日,自述胃脘胀痛、嘈杂嗳气基本消失,恶心消失,精神食纳好转;本方增减服2月余,诸症消失,精神食纳转佳;随访2年正常;许红容,男,46岁,内受古乌海市人,5005年8月8日,因慢性胃炎、胆囊炎复发,胃脘胀痛网上述诊;患者慢性胃炎、胆囊炎、胆结石反复发作12年,时轻时重;本次1月前复发,多方治疗不见好转,现觉胃脘灼热,胀痛明显,痛及胸胁,伴厌食恶心,嘈杂嗳气,心烦头昏,便秘尿黄,口干口苦,舌苔厚腻而黄;胃镜提醒:慢性浅表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中医辨证:肝胃不和,合并肝胆湿热;中治疗疗:疏肝和胃,清利湿热;以枳实消痞合柴胡疏肝散为主:枳实肤炒12g、黄连10g、生姜6g、半夏姜炙10g、厚朴姜炙10g、党参10g、炙甘草6g、白术土炒15g、茯苓10g、炒麦芽15g、柴胡12g、枳壳10g、白芍10g、川芎8g、香附15g、黄芩10g、瓜蒌12g6剂,每日1剂,水煎服;嘱:戒烟酒,忌辛辣;二诊,2005年8月15日,诸症减轻,胃脘灼热及心烦头昏基本消失,口苦基本消失,食纳较前好转;原方去黄芩,照原法再服6剂;三诊:2005年8月22日,胸胁疼痛、嗳气、嘈杂及恶心消逝,口苦消逝;胃脘胀痛大减,饮食转佳;枳实消痞精选,部分稀释,加工散剂900g,每次10g,每日2次,中断服用远2月,诸症消失;2.腐败性胃炎食疗一慢性胃炎的饮食治疗1.注重食器具有营养的食物;多吃些高卵白食物及高维生素食物,包管机体的种种营养素足够,避免贫血和营养不良,对贫血和营养不良者,应在饮食中增添富露蛋白量和血红素铁的食物,如肥肉、鸡、鱼、肝、腰等内净;高维生素的食物有深色的新颖蔬菜及生果,如绿叶蔬菜、西红柿、茄子、红枣等;每餐最好吃2--3个新颖山查,以刺激胃液的分泌;2.注意食用酸碱均衡;当胃酸分泌过量时,可喝牛奶、豆乳、吃馒头或面包以中和胃酸,当胃酸分泌减少时,可用浓缩的肉汤、鸡汤、带酸味的生果或果汁,以刺激胃液的分泌,帮忙消化,要避免引起腹部胀气和含纤维较多的食物,如豆类、豆成品、蔗糖、芹菜、韭菜等;当得了萎缩性胃炎时,宜饮酸奶,因酸奶中的磷脂类物资会牢牢地吸附在胃壁上,对胃粘膜起保护作用,使已受伤的胃粘膜获得修复,酸奶中独有的成分乳糖分解代谢所产生的乳酸和葡萄糖醛酸能增加胃内的酸度,抑制有害菌剖析蛋白质产生毒素,同时使胃免遭毒素的腐蚀,有利于胃炎的治疗和恢复;3.当口服抗菌素治疗某些炎症性徐病时,应同时饮用酸奶,即弥补了营养,又避免了抗菌素对人体产生的副作用,由于酸奶中含有大量的活性杆菌,可使抗菌素药物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征象从头取得均衡,同时回护了胃粘膜;二胃痛的中医饮食治疗胃痛,中医称为胃脘痛,属于消化体系疾病;引起胃脘痛的主要缘故原由有:病邪犯胃,感受外寒;过食生冷或肥甘美味,或暴饮暴食等;忧思愤怒,气郁伤肝,肝失疏泄,气逆犯胃;再者是饮食、劳倦等因素久伤脾胃,导致中气不足、脾胃虚寒;中医按"辨证施治"的原则,对分歧病症治法各别,可根据病情选方治疗;1.取鲜姜3--5片,红糖适量,以滚蛋水沏泡,趁热饮服,服后取微汗;适用于冷气犯胃的胃痛;2.用大葱3--4段,死姜3--5片,黑胡椒里适当,以开火冲泡;或于水上煮葱、姜半晌,服时可减少许食盐调味,再放胡椒面,趁热饮汤;合用于果感触感染冷凉的胃痛;3.取粳米100克,牛肉松25克或别的肉松;将粳米用常法煮粥,到场肉紧调匀,趁热用食;适用于脾胃虚寒而至的胃痛;三急性胃肠炎的中医饮食治疗急性胃肠炎是胃肠粘膜的急性炎症;多发于夏春季候;以上吐下泻、脘腹疼痛为重要临床症状;在中医属于呕吐、泄泻范畴,中医以为本病的产生,系受寒湿之邪或贪凉感觉寒湿,过食生冷肥腻,乃至毁伤脾胃,运化变态而致病;1.取鲜藕1000--1500克洗净,开水烫后捣碎取汁,用开水冲服,天天2次服完;或用去节鲜藕500克,生姜50克,洗净剁碎,用消毒纱布绞取汁液,用开水冲服;2.用粳米60克,砂仁细末5克,将粳米加水煮粥,待熟后调入砂仁末,再煮沸1--2开后便可,日夕服用;3.取鲜土豆100克,生姜10克,榨汁,加鲜橘子汁30毫升调匀,将杯放热水中烫温,每日服30毫升;4.用玉米芯750克,黄柏6克,干姜6克,共研细末,每日3次,每次3克,温开水送服;5.取绿茶、干姜丝各3克,沸水冲泡,加盖浸30分钟,代茶频饮,每日数次;6.用白豆60克,略炒研粉,藿香叶60克,晒干为末,夹杂为散;每次10克,每日4--5次,姜汤收下;7.与车前子30克,纱布包,加水500毫升,煎余300毫降,来渣,加粳米密饭汤,分2次温服;8.用葱白适量,捣碎炒熟,放肚脐部位,用胶布固定暖脐;每日1--2次,连用很多天;慢性胃炎是胃粘膜上皮遭到各种致病因子的反复侵袭而引起的慢性胃粘膜炎性病变,由于粘膜的再生革新,末了导致固有的腺体萎缩;病因病机、西医熟悉病因一般认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免疫因素为首要因素;饮酒、饮食不节、精神因素、可致胃粘膜损伤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等及胆汁反流等为其引发因素;病理浅表性胃炎的炎症限于胃小凹和粘膜固有膜的表层,上皮细胞变性,小凹上皮增生及固有的膜细胞浸润,引起粘膜充血、水肿、渗出;多发于胃窦,有时有少量糜烂及出血,部分患者在胃窦有较多的糜烂灶,或伴疣壮突出,称慢性糜烂性或疣状胃炎;萎缩性胃炎,炎症深切粘膜固有膜,导致固有的腺体萎缩,使粘膜层变薄,粘膜皱襞平展,甚或消散,常伴随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部份患者幽门括约肌功能掉调,使十二指肠内容物返流入胃,因为该内容物有胆汁的返流,而引起胆汁返流性胃炎;慢性胃炎多归并胆结石或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认识脾胃虚弱为其内涵因素,饮食不节、情志所伤、劳逸过度为其诱发因素;饮食不节,积滞不化,郁遏气机;忧思愤怒,肝掉疏鼓,气滞胃腕;过度辛勤则耗耗伤气血,过分安闲则气机不舒;脾胃素虚,加上以上诸因素致气机不畅,郁滞胃脘,起落正常是本病的基本病机;症状辨证慢性胃炎大多无显着症状,部份患者出现上腹饱胀不适、胃脘隐痛、嘈杂嗳气、厌食恶心等;一样平常胃体胃炎可见厌食、体重减轻,或伴贫血;胃窦胃炎或伴胆结石,特别是胆汁返流较多者,可惹起急性糜烂而出现显着疼痛、嘈杂、炽热等,宽重时可出现小量上消化道出血,如呕血、黑便等;慢性胃炎正在中医册本中多属胃痛、痞谦、嗳气、嘈纯等范围;本人经多年摸索,归纳出脾胃健壮、睥虚积滞、胃气上逆、肝胃不和等证型,可兼并肝胆火胜、肠腑湿热等;中医治疗以健睥消积、疏肝理气、和胃降逆为主;以枳实消痞丸为主加减枳实消痞丸系金元时期明医李东垣所创,"治心下虚痞,恶食懒倦,开胃进食;"原方为丸剂,我经多年探究,用本方加减做汤或浓缩加工做丸散剂,治疗慢性胃炎,结果很好;枳实黄连生姜人参炙甘草茯苓麦芽等10余味中药用量、加减和煎服法:视病情轻重、病程是非、个别差别和辨证成果而定;主治: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见胃痛、胃胀、痞满、嗳气、嘈杂、泛酸、恶心、食欲欠安等症状者都可用本方辨证加减治疗;虚寒者,减黄连加砂仁、吴茱萸;肝胃不和者,合柴胡疏肝散;怒气犯胃者,合金铃子散加黄芩;胃气上逆显着者,加苏梗,肝胆火甚者,加柴胡、黄芩;肠腑湿热者,加木香;用量可按寒热虚实增减;保健知识1合理饮食,以防积滞伤及脾胃;2戒烟酒,忌过食辛辣,以免对胃粘膜的反复刺激;3保持心情愉快,免得情志刺激;4劳逸结合,以调和胃肠功能;慢性胃炎的治疗一临床浮现慢性胃炎的病程迁延,部分患者可无任何临床显露,但大多数可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状,分外是胆汁反流存在时,常显示为连续性上中脘部疼痛,可于进食后当即出现,可伴有胆汁性呕吐和食道炎的体现;胃体胃炎和胃窦胃炎可有不同的临床特性;胃体胃炎一般消化道症状较少,有时可出现明显厌食、体重减轻,可伴有贫血多系缺铁性贫血,在我国唯一少数发生恶性贫血;胃窦胃炎的胃肠道症状较明显,有时颇似消化性溃疡,可有反复小量上消化道出血,以至出现呕血,系胃粘膜屏障蒙受损坏而发生急性糜烂所致;慢性胃炎多无显着体征,有时可出现上腹部轻度压痛;舌质、舌乳头萎缩、贫血、消瘦等施展阐发;二辨证分型1.肝胃气滞型胃脘胀痛,饱闷不适,食后尤甚;痛无定处,胃痛连胁,热气频做,矢气较舒,或有恶心吐逆、泛酸;苔白薄,脉沉弦等;治宜舒肝和中、和谐胃气为主;2.胃热阴虚型脘痛固执,胃中有灼热感,疼痛多无规律性,但夜间和空肚为多,得食较缓;口干而苦,颧赤,心烦易喜,脉弦细而数等;治宜疏肝泄热、养阴清热为主;3.脾胃虚寒型胃皖部隐约作痛,喜温喜按,食欲消退,饭后饱胀,消瘦,面色无华,神疲倦力,手足不温,舌浓,苔白,脉沉细有力等;治宜健脾益气、温中和胃为主;4.湿热型上腹痛、刺痛或绞痛,拒按,口臭,大便于结或溏,舌质红,苔黄而腻、脉弦数;治宜健脾清热化湿;三食物疗法1.肝胃气滞型1生姜橘皮煎中国食疗学:生姜、橘子皮各20g,水煎,每日2-3次;2砂仁木香冲剂民间验方:砂仁5g,木香1g,藕粉、白糖适量;制法:将砂仁、木香研成面,和藕粉搅匀;食法:加白糖冲服,每日二次; 3党参20g,柴胡6g,陈皮3g,黄米大米炒至焦黄50g;用法:上药加水4碗煎至一碗半,代茶饮;隔天一次,连服1-6天;常见疾病饮食疗法4砂仁煮猪肚经验方:猪肚1个,砂仁末10g,胡椒粉、花椒姜、葱、猪油、盐、料酒、味粗各适量;制法:将猪肚洗净,切片放入锅内煮沸,捞去俘沫,下入砂仁末、胡椒粉、葱、姜等调料,煨至汤烂;食法:饮汤食肚;5萝卜丝饼中国食疗学:白萝卜洗净,制成丝,用素油煽炒五成熟,加肉末,调匀为馅备用;面粉适量,加水揉拌,合面团稍软,成片,挖夹萝卜丝馅,烙成小饼,每日吃1-2个小饼,每日3次;2.胃热阴虚型1麦冬茶中国食疗学:麦冬、党参、北沙参、玉竹、天花粉各9g;将上药共研成粗末;当茶饮,每服1剂,每日1次;2番茄汁半杯,山渣汁一盅,混匀服下;一日2-3次;经验方3石斛12g,玉竹9g,大枣5枚,粳米60g;石斛、玉竹煎汤后去渣,入大枣、粳米煮粥食,天天1剂,连服7-8天;平易近间验方3.脾胃虚寒型1每次可用鲜牛奶150-200ml,生姜汁一汤勺,白糖少量,放瓦盅内,隔水炖服;民间验方2白胡椒15g,猪肚1个;用法:将胡椒略打坏,放入治净的猪肚内,并留少量的水份,然背面尾用线扎紧,放沙锅内慢火炖至烂熟,调味服食;隔2-3天服一次,连服3-5次;常见病饮食疗法3猪肚粥养生益寿百科辞典:猪肚500g,洗净,加水煮七成熟,捞出,切成细丝备用,再以大米、猪肚丝各100g,猪肚汤适量,煮成粥;可加葱姜、五味调料;常常食用,可治脾、胃虚寒症;4木瓜500g,生姜30g,米醋500g;用法:共放瓦锅中加水煮汤,分2-3次吃完;2-3天1剂,可常服食;经验方4.湿热型1薏米、白扁豆煎剂中国食疗学:薏米30g,白扁豆30g,佛手9g,山药30g;将上述各味洗净,加水煎;每日1剂,连服7-10天;2赤小豆山药粥摄生益寿百科辞典:赤小豆50g,生山药陈者良30g,白糖适量;用法:先煮赤小豆至半熟后,放进山药去皮切片煮至成粥,加糖,朝起作早饭食用;3海蜇大枣膏摄生益寿百科辞典:海蜇500g,大枣500g,红糖250g;制法:将大枣、海蜇洗净,加红糖水共煎成膏状备食;逐日2次,每次服1匙;4红萝卜粳米粥养生益寿百科辞典:红萝卜25g,水马蹄250g,粳米60g,陈皮9g;制法:先将萝卜和马蹄洗净,煮熟,再参加粳米和陈皮,煮粥食;每日1剂,迟早食;四药酒疗法。
风寒表证模型小鼠体重及脾脏和胸腺脏器系数变化的实验研究
[ 3 ] 沈舒文 . 内科难治疾病辨治思路 , 第1 版[ M] . 北京 : 人 民卫 生出版
社. 2 0 0 5, 1 0: 1 7 7 .
炎 J 。沈舒文教授临床治疗主张滋 养 胃阴 、 润降散 瘀 , 自拟润降
益 胃汤 : 太子参 、 麦冬 、 石斛 、 半夏 、 白芍 、 甘草 、 佛手 、 川楝子 、 片姜 黄、 朱砂七 , 使其 胃阴恢复 、 胃络滋润 、 胃气通降。 若 滋 胃润络 不能 收功 , 认 为应考虑 肝 胃阴 虚的存在 , 肝 胃土
文章编 号 : 1 0 0 8 08 - 0 5 ( 2 0 1 3 ) 0 9 — 2 2 9 8 - 0 2
[ 4] 沈舒 文. 中医内科病证 治法 , 第 1版 [ M] . 北京 : 人 民卫生 出版社 ,
1 9 9] 王捷 虹 , 惠建萍 , 赵
运. 沈舒文治疗脾 胃病经验撷 英[ J ] . 辽宁 中
医杂志 , 2 0 1 0, 3 7 ( 6 ) : 1 1 4 1 .
虽然沈舒文教授将胃痛的病因主要分为肝胃气滞气滞血瘀痰湿凝滞中阳虚寒胃阴枯涩等五个方面但是在临床上不可将此五种病因截然区分开五种病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关联气滞可导致血瘀血瘀可加重气滞痰湿损伤中阳中阳虚寒导致痰湿的生成等等治疗时遵循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原则突出通滞重点照顾整体提高疗效
时珍 国医国药 2 0 1 3年第 2 4卷第 9期
脾脏和胸腺脏器 系数。结果 对照组体重、 脾和胸腺 重量均 随饲 养天数增加 而增加 , 脾脏 系数上升 , 胸腺 系数较 恒定 ; 实 验组普遍 出现风寒表证状况 , 小鼠体重先减后增 , 脾脏 重量增加 , 而系数 变化 不明显 , 且 系数均 高于对 照组 , 胸腺 质量 变 化 不大, 但 系数 下降明显 。结论 风寒表证模 型小鼠造模期及恢复期体重 变化较 大, 脾脏和胸腺 系数 受体 重影响较 大, 也 与 脏 器代 偿 性 增 大有 一 定 关 系。
从半夏泻心汤类方的临床应用探讨沈舒文教授气机升降理论的学术思想
之说, 反映 了叶 氏培补后 天生 化之 源 , 以调畅 升降 汉代张 仲景《 伤寒杂病论 》 中创立半 夏泻心汤 、 生姜泻 心汤 、 胃宜 降则和 ” 甘 草泻 心汤。半夏泻心汤主方辛开苦降 、 寒热并调 , 开结除痞 , 治 出入之机 的治疗思想 。 脾 胃气机升 降理论 发端于 《 内经》 , 经 过众多 医家 的补 充和 疗痞满 吐利 ; 减少干姜重用生姜为生姜 泻心 汤 , 长于和 胃散水气 ; 并 于后 世不断的总结运用中 , 益臻完善 。 重用炙甘草 为甘草泻心汤长于补益脾 胃; 减黄苓加桂枝为黄连汤 发挥 , 3 沈舒 文教 授对 于脾胃气 机升降理论的推广与实践 清上温下 , 和 胃降气 。
证治精髓 , 运用半夏泻心汤类 方治疗慢性 胃炎 , 临床效果明显 , 形 脾 气 生 发 的一 面 。
成半夏 泻心 汤类方治疗脾 胃病 的思想体系 。
1 半夏泻心汤类方来源以及演变 沈舒文教授认为半夏泻心汤的衍化经过 了三个历史时期。
・
明清 时期 , 叶天士结合 自己长期的临床实践 , 脾 胃分 治 , 创立
摘 要 :半夏泻心汤类方为医圣张仲景所创制的名方, 经过后世演变和完善, 适用范围扩大, 沈舒文教授在《 内经》 对于脾
胃气机升 降理论论述 的基础上 , 对于半夏 泻心汤类方病 因病机 以及 治法的探讨 , 结合 临床 实践 , 完善扩展 气机升 降理论
的 内容 , 并将其运 用于慢性萎缩性 胃炎、 脑供血不足 眩晕、 排便 障碍病 的治疗 中, 取得 了满 意的疗效。文章探 讨沈舒 文教
L I S H I Z H E N M E D I C I N E A N D M A T E R I A M E D I C A R E S E A R C H 2 0 1 4 V O L . 2 5 N O . 3
沈舒文教授胃癌前病变辨证施证的临床思维与经验
沈舒文教授胃癌前病变辨证施证的临床思维与经验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列为胃癌前状态,在此基础上伴发的不完全型肠上皮化生和(或)中、重度异型增生则被视为胃癌前病变(PLGC)。
如何阻止PLGC向胃癌发展是胃癌二级防治的重要课题,近几年来众多的临床报告显示,中医药在逆转PLGC中具有一定疗效优势。
沈舒文教授是陕西省首批名中医,全国第四、第五批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
我们有幸作为他的徒弟和学生,跟师学习,获益匪浅。
沈老师在治疗胃癌前病变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很深的学术造诣,他认为中医辨证论治正是中医药治疗PLGC的疗效优势之所在。
据此,本文主要阐述沈舒文教授辨证论治胃癌前病变的临床思维方法与临床体会。
1.PLGC的概念及研究现状胃癌前病变是胃镜活检病理结果,包括不完全型肠上皮化生(中度以上)、低级别上皮肉瘤变(轻中度异型增生)、高级别上皮肉瘤变(重度异型增生)。
PLGC多是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所以世界卫生组织将CAG称为癌前状态。
沈老师尤其指出,胃癌前病变的病理活检并不完全发生在CAG上,也可发生在浅表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等病变中。
临床中CAG等胃病,高度怀疑胃癌前病变的黏膜相表现为:胃内局限性红斑,血管分布异常,见糜烂、隆起、溃疡等病灶。
如果出现上述黏膜相时,应进一步行病理活检。
2.PLGC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PLGC多是在慢性萎缩性胃炎基础上演化而来,疾病进入PLGC阶段,尽管胃镜活检时病理结果与CAG不同,但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症状体征,沈老师认为胃癌前病变同它的基础病变-慢性萎缩性胃是一样的。
表现为饱胀、疼痛、反酸、烧心、食欲差、困倦、乏力等,沈舒文老师在他此前的相关课题研究中,对300例胃癌前病变患者的主诉作了统计:胃脘胀满29例,占9.67%;嘈杂23例,占7.67%;纳呆16例,占5.33%;胃痛18例,占6%;胃脘灼热8例,占2.67%;其它症状6例,占2%。
沈英森教授治疗脾胃病经验
关键 词 : 脾胃病; 名医经验; 沈英森
中图分类号:263 文献标识码: R54 1 0 0 1 0
沈英森为广东省 名中医。出身于 中医世 家, 幼秉家学 , 后出 宜清暑利湿 。在用药 方面 , 沈教授主张用药 勿杂 , 用量宜轻 , 温脾 科班 。至今从事临床和教学工作 三十余 年。具有 丰富 的临床经 阳防其 燥 , 补脾气 防其 壅滞 , 宜结合通 法并用 , 使补而不滞 , 中病 验 和很高的理论造诣 , 善治 中医 内科疑难 杂症。对肿瘤 、 消化系 即 止 。 统疾病 、 呼吸系统疾病 、 泌尿系统疾病 的治疗都有独到之处 。脾 12 治 胃宜 清热养 阴, . 消食 化浊 胃为 “ 谷之 海 ” 胃喜 润恶 水 , 胃病是 临床的多发病 , 包括发 生在食道 、 胃、 脾 肠道 的功能障碍。 燥 , 主受纳腐熟 , 胃气 降则 和” 其 腐熟 功能全 赖 胃阳之温 煦鼓 “ , 笔者有幸跟随沈多教授 门诊 , 现将其在脾 胃病临证 中的治疗经验 动 , 其通 降功能又赖胃阴之濡润 滋养 , 因此 胃中阴阳必须 协调平 衡 , 能维 持其 正 常的生 理功 能。沈教 授认 为 胃为多气 多血 之 才 作一介绍。
1 动 静 相 宜 。 降并 用 升 腑, 其病 多为实证 , 热证。临床上 胃病又表现 出胃阴不足 , 可见饥 脾胃共处 中焦 , 功能各异 。脾主运化水谷 , 胃主受 纳腐熟 , 脾 不欲食 , 口于唇燥 , 呕呃逆 , 于 大便 于燥 等症 。若食滞 胃肠 则可 见 嗳腐吞酸 , 恶心呕 吐 , 气味臭 秽 , 大便不爽 等症 。若 胃 主升清, 胃主降 浊, 一纳一化 , 一升一降 , 同完成饮食物 的消化 脘腹胀满 , 共 吸收 与分布 。而脾病多虚 , 有脾气虚 , 脾阳虚 , 脾易被湿困而失健 火炽盛 , 可有 口苦 , 口渴引饮 , 大便 秘结或恶 心 , 吐酸苦黄水等 呕 沈教 授认为治 胃宜清 胃不忘通腑 , 通 运; 胃病多实, 常为寒 热 , 饮食所 伤 , 易化燥伤 阴。沈教授 认为脾 症状 。结合 胃的生理特点 ,
《河北中医》2010年第32卷总目次
疗 效 观 察
邢 月朋临床验案举隅
…… 张建强
唐
静
4 () 69 5 8 5 6 0()
陈益 昀治疗青春期功能性子 宫出血的经验
… … … … … … … … … … … … … “ ・
张 占玲
…
…
…
…
…
…
王淑珍 阎英杰
黄炳森等
1( ) 3 1
孙 蕊
7 1 ()
孙 志 贤 临床 应 用 理 气 法 经验
… … … … … … … … … …
李士懋应 用可保立苏汤经验
………… 王雪红
李 宗庭
9 1 ()
1( ) l 1
张 继泽 从 肝 脾 不 和 论 治 肠 易激 综 合 征 经 验
… … … … … … … … … … … … … … …
《 河北 中医) 0 0年 第 3 总 目次 21 2卷
[) ( 内为期 次 ]
主 萋嘲 绦骚 鹰
盛 灿 若 取腑 之 “ 穴 ” 扬 刺 治 疗腑 病 经 验 募 用
… … … … . -… - … … … … … … … … … ・
刘嘉湘运 用扶 正法治疗肺癌经验
… … … … … … … … … … … … … …
王小超
刘克冕
狄红杰等
1( ) 6 1
李 海 华 张风 云
活络 通 痹 方 治 疗糖 尿 病 周 围神 经 病 变 3 0例 I 观 察 临床
… … … … … …
曹世 宏诊 治咳嗽经验
……………… 孙子 凯 89 6 0()
李佃 贵运 用“ 因通用” 通 法治疗慢性萎缩性 胃炎临床经验 …………………… 唐晓亮 95 7 6()
沈舒文教授运用脾胃升降理论的临证经验
机 的升 降运 动对 饮 食 的消化 、 吸收、 排 泄发 挥着 动力 作
用 。脾 气 升发 , 转输 水谷 化 精微 , “ 散精” 上达心肺 , 化 生气血 津 液 , 这 个 吸收输 转 过程 的原 始动力 是 脾气 ; 胃
主降 浊 , 纳食 消谷 降 浊 阴 , 使肠道通 降, 食 物 残 渣 下 降
清, 升 发清 阳之 气 , 输转水 谷 精微 , 胃主降浊 , 通 降 胃肠
气机 , 疏导 谷粕 外 泄 , 沈舒 文 认为 脾 胃的升 降功 能 既是 脾 胃的消 化功 能 , 又 是 胃肠 动 力 的表 现 形 式 。脾 胃气
或 活动 不灵 等症 状 。沈舒 文教 授依 据《 灵枢 ・ 卫气 篇 》
慢性 萎 缩 性 胃炎 ( C A G) 是 由 多 种 病 因 引 起 的慢 性炎 症性 病 变 , 是 消 化 系 统 常 见病 、 多 发病 , 以 胃黏膜
胃气 , 改 善 胃肠 运 动 功 能 。通 降 胃气 , 使 胃气 和 降 , 从 而滞 气 破泄 , 逆气 下 降 , 胃肠 运 动功 能得 以恢 复 。降 胃 气沈 老 师多用 紫苏 梗 、 佛手 、 枳壳 、 炒莱 菔子 、 槟榔 和 降 胃气 、 导 其滞 , 治 疗腑气 壅滞 之便 秘 。
状之 一 , 也是脾 胃病 的 主要 病 证 。此 证 病 机 为 气机 阻
滞, 治疗 大法 为 升 降气 机 。此 时沈 老 师 以半 夏 、 黄连 、
枳 实为 配伍组 药 之核 心 , 治 疗 慢 性 萎缩 性 胃炎 寒 热 互 结、 脾 胃气 滞 之 胃脘 痞 满 。并 予 升 降 合 用 . 升 脾 气 沈 老师 擅用 炙黄 芪配 炒 白术 , 重 则炒 升麻 ; 降 胃气常 以
沈舒文运用半夏泻心汤类方治疗胃病学术经验_宋健
王德明教授临证长期运用“肠康方”,颇有良效。
曾观察了6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2],其中腹泻型48例、便秘型12例,由南京军区总医院制剂室制成肠康冲剂,每袋15g,每次1袋,每日3次,1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显效45例,占75%,有效6例,占10%,无效9例,占15%,总有效率85%。
30例患者治疗前后还行收稿日期:2010-05-16作者简介:宋健(1978-),男,陕西蓝田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X线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对比,发现治疗前X线示结肠袋形加深、痉挛的,治疗后复查均缓解。
王师潜研《内经》、《医贯》等40余载,结合临证实践经验,独树一帜地提出了肠易激综合征的病机本质为心肾不交,传承并丰富了中医药宝库。
参考文献[1]陆敏,沈洪.肠易激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研究[J].中国临床医生,2005,33(4):21-23.[2]靳娅,余国扬,王德明.肠康冲剂治疗肠易激综合征60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2000,21(8):26-沈舒文运用半夏泻心汤类方治疗胃病学术经验宋健(陕西中医学院中医临床医学院,陕西咸阳712046)摘要:总结沈舒文教授应用半夏泻心汤治胃病经验,认为本方经过3个历史时期的衍化,其功效由原来的寒热并调、开结除痞扩展到清热祛湿,开结消痞;清热涤痰,宽胸除痞;清热利湿,和胃止泻,其配伍总不离半夏与黄连,临床由方剂的衍化已上升为辛开苦降、寒热并调、和胃除痞治法的体现,证候要素是邪阻中焦,胃失和降。
并介绍了不同衍化类方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胃轻瘫、反流性胃管炎等病症中应用的临床经验。
关键词:半夏泻心汤类方;痞满;慢性胃炎;沈舒文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19(2011)01-0038-02陕西省名中医、博士生导师、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脾胃病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沈舒文教授学验俱精,他承袭历代半夏泻心汤衍化类方证治精髓,形成半夏泻心汤类方治疗脾胃病的思想体系,笔者随师应诊,总结先生学术经验如下。
名老中医治脾胃消化系统疾病经验完整版
名老中医治脾胃消化系统疾病经验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沈舒文,全国名老中医,教授,着名中医消化病专家,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30余载,学验俱丰,对脾胃病的治疗有独特风格和经验。
本期介绍其运用经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食道炎、胃寒经验。
一、半夏黄连配枳实,消痞散结治痞满。
痞满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临床症状之一,半夏配黄连是张仲景半夏泻心汤的核心配伍组药,体现了寒热并用,辛开苦降,消痞散结的配伍组方治疗思想。
金元时期李东垣《兰室秘藏》中的枳实消痞丸是在半夏泻心汤、枳术丸的基础上取其核心配伍衍化而来,治疗脾胃虚弱,寒热互结之痞满。
沈老其法而不泥其方,抽取辛开苦降,消痞散结之半夏、黄连、枳实,作为配伍组药之核心,用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寒热互结,脾胃气滞之胃脘痞满。
若病发于脾胃气虚,而见胃脘痞满,不思饮食,倦怠乏力,常配人香砂六君子汤。
典型病例:刘某某,女,42岁。
胃脘痞满,伴疼痛5年余,近3年来逐渐加重,困倦乏力,不思饮食,嗳气,排便不畅,在当地医院胃镜检查报告:中度萎缩性胃炎;病理报告:伴中度肠上皮化生。
舌质暗红,苔厚腻微黄,脉沉细弦。
中医诊断:胃痞,证属寒热互结,脾虚胃滞。
治疗予以消痞散结,健脾行气之剂。
处方:法半夏、佛手各10克,黄连6克,枳实、党参、白术、刺猬皮、生牡蛎、枸橘各 15克,穿山甲5克(研末冲服),半枝莲 30克,炙甘草4克。
患者服药14剂后,症状明显减轻。
再以上方化裁调治3个月,症状完全消失。
半年后胃镜检查报告:轻度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检报告:慢性萎缩性胃炎。
二、小陷胸汤配苏梗,开结降气治食道炎。
沈老认为,反流性食道炎若胸骨后不适,胃脘痞满,反流,口苦,为痰热互结,胃气逆阻为患,用张仲景小陷胸汤 (半夏、黄连、瓜蒌)配苏梗形成配伍组药开痰结、降胃气治疗。
其中半夏与黄连配伍辛开苦降,消痞散结,瓜蒌清热化痰,宽胸润降,得半夏;黄连清热开结化痰,配苏梗宽胸润降胃气。
陕西中医学院中医内科学专业导师简介
中医内科学专业导师简介100506 中医内科学沈舒文,男,1950年10月8日生,中医内科教授,中医内科消化专业硕士生导师,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博士生导师,陕西省名中医,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陕西中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术带头人。
现担任的社会职务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教育专家库高级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现代化专家委员会评审专家,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临床教育研究会理事,宁夏医学院特约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委员,陕西省中医药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卫生技术系列高级职称评委,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委员等职务。
主持完成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陕西省科技厅、教育厅、中医管理局科研课题5项目,主编专著及参编著作7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文章1篇,中心期刊12篇,荣获陕西省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陕西省中医管理局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
研究方向:胃黏膜疾病的临床研究刘力,男,1961年7月5日生,教授,内科主任医师;现任陕西中医学院副院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产业分会副主任委员。
1984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中医专业,主要从事《中医内科学》、《内科学》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25年,具备坚实而全面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对中医脾胃病的临床实践教学有较为深入的研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
在中医内科临床工作,擅长诊治脾胃系疾病。
在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取得一定的成就。
近5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编写出版学术著作共2部,主持完成各级科研项目3项,现在研的各级各类课题5项。
先后获得陕西中医学院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
主要研究方向:脾胃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汶明琦,男,1957年10月2日出生,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中医内科主任医师;现任陕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委员,陕西省中医管理局重点学科带头人,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中医学院中医消化病研究室主任。
王捷虹,女,1968年4月出生,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主任
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简介刘力,男,1963年7月生,研究生学历,教授,主任医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陕西中医药大学副校长,陕西省名中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脾胃病学术带头人,同时兼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治未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产业分会常务理事,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消化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临床教育研究会副秘书长等职。
1984年毕业留校,先后从事急诊、心血管、消化内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陕西省科学技术厅科技统筹专项项目1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子课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类别项目10余项。
在《中医杂志》、《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新中医》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副主编、参编著作10余部;获得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三项。
雷根平,男,1966年6月出生,在职研究生学历,主任医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曾获陕西省优秀青年中医药科技工作者称号。
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沈舒文教授学术思想继承人。
现任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副院长,第一临床医学院中西医临床系副主任,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一科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中医肾病专科)建设单位学科带头人;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中医肾病)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常务委员,陕西省中医药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委员;陕西省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委员;中华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学会委员;全国名老中医杜雨茂工作室负责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命题专家;陕西省及咸阳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委员。
1991年7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六年制),分配于陕西中医药大学附院工作至今。
从医以来,师从四位全国著名中医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刘渡舟、祝谌予教授和陕西中医药大学杜雨茂、沈舒文教授。
沈舒文教授治疗肝硬化验案两则
沈舒文教授治疗肝硬化验案两则
黄毓娟;沈舒文
【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
【年(卷),期】2016(035)016
【总页数】2页(P16-17)
【作者】黄毓娟;沈舒文
【作者单位】陕西中医药大学临床学医学院陕西咸阳712046;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脾胃病科陕西咸阳71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7.3
【相关文献】
1.沈舒文教授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经验 [J], 王捷虹;杨志宏
2.沈舒文运用经方治疗消化系统疾病验案 [J], 王捷虹;惠建萍
3.沈舒文运用升脾通腑法治疗排便障碍验案3则 [J], 梁海云;王欣;方春芝
4.沈舒文教授治疗肝硬化腹水经验 [J], 郭丽媛;徐明中;刘伟;黄毓娟;惠建萍;沈舒文
5.黄文政教授应用乌贝散治疗慢性胃病验案两则 [J], 赵菁莉;赵晰;黄文政;韩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滋阴降气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46例
滋阴降气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46例
王捷虹;沈舒文
【期刊名称】《陕西中医》
【年(卷),期】2008(029)001
【摘要】目的:观察滋阴降气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46例,服用阴滋降气汤(太子参、麦冬、法半夏、黄连、吴茱萸、焦栀子、苏梗等),对照组46例,服西药吗丁啉,两组均以4周为1观察周期.提示:治疗组总有效率89.1%,对照组总有效率71.7%,两组比较P<0.05.提示:滋阴降气汤对本病有滋阴养胃,润降化痰的功效.
【总页数】2页(P35-36)
【作者】王捷虹;沈舒文
【作者单位】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成阳,712020;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成阳,7120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丁香降气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60例 [J], 朱亚芹
2.针刺配合滋阴降气汤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血浆胃动素水平的影响 [J], 郭湘丽;赵施竹;赵正焱
3.和胃降气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36例 [J], 虞红敏
4.除湿降气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60例临床观察 [J], 赖畅钦
5.丁香降气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50例临床观察 [J], 朱生樑;马淑颖;王晓素;孙永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名医经验』沈舒文治疗脾胃病用药经验
泛酸是胃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左金丸是由黄连、吴茱萸二药组成,出自元·朱震亨的《丹溪心法》。
原方黄连与吴茱萸剂量比例为6﹕1,黄连苦寒入心,清热泻火;反佐以吴茱萸辛热入肝,温中降逆,制黄连之寒。
组方立论于五行相生理论,取“实则泻其子”之意,肝火旺以清其心,用于治疗肝胃郁热之胃脘嘈杂,灼痛,吞酸,呕吐,口苦等症状。
沈舒文临证运用二者常取2﹕1左右的比例,黄连取5~6克,吴茱萸取3~4克,并常配制刺猬皮化瘀止痛,收涩制酸,常用15~20克,对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泛酸甚者有良好作用。
对胃脘隐痛,灼热,口干,饥不欲食,沈舒文认为是湿热伤胃阴,常配自拟滋胃汤(太子参、麦冬、石斛)。
典型病例吴某某,女,37岁,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渭滨镇农民。
2008年11月15日初诊。
患者3年来反复发作胃脘嘈杂,泛酸水,或灼热痛,呃逆,近1个月反酸加重,嘈杂不适,胃脘灼热隐痛,空腹明显,饱胀,口干,口苦,饥不欲食,嗳气。
舌红苔黄少津,脉弦细数。
胃镜检查报告:胃溃疡活动期。
中医辨证:肝胃郁热,胃阴受损。
治法:清泄郁热,养阴和胃。
处方:黄连6克,吴茱萸4克,刺猬皮20克,太子参15克,麦冬10克,石斛12克,白芍30克,苏梗10克,佛手10克,焦栀子8克,炙甘草6克。
12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服。
2008年11月29日二诊:患者胃脘灼热、泛酸、口苦、嗳气减轻,纳食稍增加,但时感夜间胃脘嘈杂不适、呃逆,口干,大便稍干,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证转胃阴不足、气血凝滞。
治以养阴益气,理气化瘀。
方用自拟滋胃汤加减:太子参20克,麦冬10克,石斛12克,白芍20克,刺猬皮20克,苏梗10克,佛手10克,姜黄10克,没药10克,炙甘草6克。
20剂,水煎服。
前10剂每日1剂,后10剂隔日1剂。
2008年12月29日三诊:述症状已消失。
编者按:陕西省名中医、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沈舒文教授在长期医疗实践中,依据脾胃病脾胃纳运、升降、化生失常引起的病机特点,吸收历代医家治脾胃病遣药组方之精髓,形成自已执简驭繁的诊疗特色与风格。
沈舒文治疗脾胃病经验撷英_王捷虹
型增生。 3 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胃滞 升降气机 运脾化湿
胃主纳降,脾主升运,气机的升降是胃纳脾运的重 要功能。胃病引起消化不良,不论是阳明旺邪从热化 以嘈杂、烧心、口苦、苔黄湿热易见,还是太阴虚邪从湿 化以脘腹胀满、纳差、苔腻为候,一般都有纳呆、饱满、 呃逆等脾失 健 运、胃 失 和 降 的 证 候 表 现,即 使 有 胁 肋 胀,肝气郁 或 腹 胀 满,脾 虚 失 运 都 会 影 响 到 胃 气 的 和 降。故而沈教授注重调理脾胃气机升降,治脾以升运 为主,治胃以和降为要,升运脾气善用四君子汤,且白 术与苍术同用,运脾尤长除湿醒脾,中满苔腻用佩兰醒 脾,白蔻仁化脾湿,苔腻选用草果化腻苔。降胃气常用 香橼、佛手、苏梗、甘松之属,并见肝气犯胃者用柴胡、 枸橘、香附、合欢皮。
胃病引起消化不良不论是阳明旺邪从热化以嘈杂烧心口苦苔黄湿热易见还是太阴虚邪从湿化以脘腹胀满纳差苔腻为候一般都有纳呆饱满呃逆等脾失健运胃失和降的证候表现即使有胁肋胀肝气郁或腹胀满脾虚失运都会影响到胃气的和降
沈舒文教授从肝藏血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经验
沈舒文教授从肝藏血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经验洪亚庆;常玉双;沈舒文【摘要】沈舒文教授用肝藏血的理论在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其独特的经验,他认为肝主疏泄又藏血,在血液的归经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肝藏血理论指导下,从肝肾精血生成补充血量,肝气的疏达调节血量,从活血、温经、固摄调治,同时协调脾统血,心主血脉的功能,使血小板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期刊名称】《陕西中医》【年(卷),期】2010(031)001【总页数】2页(P73-74)【关键词】中医师;沈舒文(陕西);紫癜;血小板减少性/中医药疗法;从肝论治【作者】洪亚庆;常玉双;沈舒文【作者单位】陕西中医学院,咸阳,712046;陕西中医学院,咸阳,712046;陕西中医学院,咸阳,71204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4.6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 P)是一种与自身免疫有关的出血性疾病。
目前认为它是由于患者产生抗血小板自身抗体,而导致血小板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破坏增加而引起的,发病机制不明。
有资料显示,ITP发病率每年约 58~66/100万人[1],有报道称采用参麦注射液配合激素,有较好的效果[2]。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非常棘手,导师沈舒文教授从肝藏血理论治疗本病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本人有幸跟随导师沈舒文教授学习,总结治疗经验如下。
立足于肝藏血,补、敛、温、行并用中医治疗IT P,医者以脾统血治疗居多,但沈舒文教授认为肝主疏泄,主藏血,具有调节血液在机体及脏器的分配,保持在血脉中正常运行的功能,“故人卧血归于肝”《素问◦五脏生成篇》。
沈舒文教授从“诸般血药不能止,必然气郁血无藏”李梃《医方入门◦衄血篇》的见解认为,治疗IT P多从养肝血、疏肝气调治,首先保证肝藏血的充足,常用当归配黄芪取当归补血汤之意补气生肝血,并用补血药物桂元肉、女贞子、龟甲之属;肝血属阴,性主敛藏,兼用具有收敛作用的白芍、酸枣仁、乌梅敛肝血,使血行归经;肝为阳脏,血易亏,阳易亢,阳亢则生热,常用止血凉血之品仙鹤草、丹皮之属;肝血贵在调畅,疏肝调血用柴胡、合欢皮、郁金,化瘀止血治疗已不可少,常用鸡血藤,少用三七。
沈舒文“以润为降”治疗脾胃病经验
沈舒文“以润为降”治疗脾胃病经验
王笠筑;王捷虹
【期刊名称】《吉林中医药》
【年(卷),期】2022(42)9
【摘要】沈舒文教授治疗胃肠病立足于补虚通滞,养阴润降是他治疗脾胃病的特点之一。
本文从沈教授“以润为降”的学术主张入手,总结润降和胃治胃食管反流病、润胃通降治贲门失迟缓症、润胃络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总页数】4页(P1043-1046)
【作者】王笠筑;王捷虹
【作者单位】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消化一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6.3
【相关文献】
1.胡珂主任医师运用升脾降胃法治疗脾胃病的经验
2.沈舒文教授运用润降法治疗食管癌经验
3.沈舒文运用纵擒通摄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
4.沈舒文运用升脾通腑
法治疗排便障碍验案3则5.沈舒文补虚通滞、以润为降治疗胃瘫综合征经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沈舒文医治肠易激综合征举隅
沈舒文医治肠易激综合征举隅【关键词】名医经验;沈舒文;肠易激综合征;临证经验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肠功能紊乱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持久存在而间歇发作的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及大便性状的改变,经检查无器质性病变证据的综合征。
IBS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主如果胃肠动力和内脏感知异样,而造成这些转变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1]。
陕西中医学院沈舒文教授医治本病有丰硕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师从沈教授,现将其医治本病的经验总结如下。
1 初期医治调肝脾,久治不愈固肾气沈师以为,IBS初期发病关乎肝脾失调。
肝脾木土相关,脾胃运化依赖肝木疏泄,肝旺疏泄太过则克犯脾土,疏泄不及则土壅木郁,二者皆可致脾失健运。
IBS患者常因焦虑、愤怒、抑郁、精神紧张和恐惧等情志转变,致肝木太旺克犯脾土而激发肠鸣、腹泻、腹痛。
沈师以为,情绪转变是致使肠道功能紊乱而形本钱病的内动因素,以上症状皆源于情志伤肝,肝之郁结之气横逆,克伐脾土,致脾运化失司,使脾不升清、胃不降浊,起落失常则泄泻乃作。
“痛主肝”,病在肝者乃肝旺而非肝郁,泻在脾者乃脾虚失于健运使然。
沈师以为,本病发病初期,肝脾失调,肝旺克脾土,脾失健运,临床常见痛泻并作,痛则即泻,泻则痛减。
治以泻肝扶脾,方用痛泻要方化裁常生效。
方顶用白芍30 g、炙甘草6 g,乃取芍药甘草汤之意,抑肝阳、缓肝急;痛甚时可加木瓜15 g酸柔缓急。
病至后期,肝旺衰减,疼痛减轻,脾虚不愈病涉肾。
涉肾者,脾肾固摄失司,致大便稀、时轻时重,沈师常以四神丸配四君子汤为主,而少用泻肝。
他以为后期以泄泻为主者,腹痛则在中阳寒而非肝阳旺,故用乌药、炮姜、肉桂之属温肾散寒、固涩止痛,药用补骨脂15 g;久泻不止加赤石脂30 g、石榴皮15 g、乌梅15 g,固涩脾肾以实大便,调理胃肠功能。
案例1:患者,男,50岁,2007年7月19日初诊。
腹痛、腹泻伴肠鸣5个月,每劳累及精神紧张时病情加重,便后腹痛、肠鸣消失,腹部愉快,食少困倦,多次粪便化验未见异样,舌红,苔薄白,脉弦。
王捷虹教授运用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总结
王捷虹教授运用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总结周莹;王捷虹
【期刊名称】《现代中医药》
【年(卷),期】2017(37)5
【摘要】王捷虹教授一直从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机多属于本虚标实之证。
其致病多因湿热之邪,蕴结于胃,灼伤胃阴,阴液不足,胃黏膜腺体失养,故出现腺体萎缩、黏膜变薄;气阴两虚日久致胃络瘀阻,瘀久则出现肠化、增生,临床主张用辛开苦降之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CAG,往往取得较好的疗效。
【总页数】3页(P6-8)
【关键词】王捷虹;半夏泻心汤;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经验
【作者】周莹;王捷虹
【作者单位】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6.3
【相关文献】
1.王捷虹治疗中虚气滞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 [J], 王康永
2.何长柏老师运用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经验总结 [J], 张祥艳;何长柏
3.周晓虹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总结 [J], 卢燕; 周晓虹
4.王垂杰教授运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胃痞经验总结 [J], 师立阳;李岩
5.王捷虹主任医师自拟和降调胃汤治疗脾胃气滞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J], 高磊;王捷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沈舒文学术临床经验(1)
沈舒文学术临床经验(1)沈舒文学术临床经验(1)从毒瘀交阻辨治消化道癌宇文亚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沈舒文,男,1950年生,陕西凤翔人。
陕西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师承博士生导师,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脾胃病重点学科带头人,陕西省首批名中医。
近四十年坚持中医原创性理论思维指导临床实践,在学术经验的积累中不断探索临床疗效的突破。
擅长治疗消化疾病、疑难杂症、肿瘤。
对慢性胃炎提出滞损交夹论,治虚注重胃络以润为降;多年致力于研究胃癌前病变,提出虚实关联证候特征与辨治体会;治癌症以毒瘀交阻辨治为所长;兼提出治实邪的宣郁破壅、调病势的纵擒宣治法。
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项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主编《中医内科病证治法》《内科难治病辨证思路》及审编《沈舒文疑难病症治验思辨录》等学术专著,发表论文120余篇。
消化道癌的核心病机是毒瘀交阻、正气亏损,癌瘤以气血痰湿瘀凝聚的病理形式结聚于胃肠而发病,在气血痰湿瘀中,以毒瘀交阻为核心。
沈舒文用药,破散癌结之中以解毒化瘀药为常见,如食道癌常用硇砂、石见穿、浙贝母、急性子;胃癌常用藤梨根、半枝莲、黄药子;胰腺癌常用蚤休、山慈菇解毒,丹皮、赤芍化瘀;结肠癌常用山慈菇、土贝母、黄药子,并重用枳实、莪术破结。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从毒瘀交阻辨治癌症因毒瘀交阻络先病中医药治癌在控制病情、带病生存、延长生命方面的疗效优势毋庸置疑,甚至可使不少消化道癌临床治愈,但在辨证论治、扶正抗癌的具体方法上却各具千秋。
沈舒文教授认为,消化道癌的核心病机是毒瘀交阻、正气亏损,癌瘤以气血痰湿瘀凝聚的病理形式结聚于胃肠而发病,在气血痰湿瘀中,以毒瘀交阻为核心。
所谓毒,致癌因子具毒性(如滋存于胃的幽门螺旋杆菌),癌症形成后“邪聚为毒”,肆虐侵润转移,扩散莫制,“邪盛为毒”,癌毒具有必然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42·
辽宁中医杂志 2010 年第 37 卷第 6 期
型增生。 3 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胃滞 升降气机 运脾化湿
胃主纳降,脾主升运,气机的升降是胃纳脾运的重 要功能。胃病引起消化不良,不论是阳明旺邪从热化 以嘈杂、烧心、口苦、苔黄湿热易见,还是太阴虚邪从湿 化以脘腹胀满、纳差、苔腻为候,一般都有纳呆、饱满、 呃逆等脾失 健 运、胃 失 和 降 的 证 候 表 现,即 使 有 胁 肋 胀,肝气郁 或 腹 胀 满,脾 虚 失 运 都 会 影 响 到 胃 气 的 和 降。故而沈教授注重调理脾胃气机升降,治脾以升运 为主,治胃以和降为要,升运脾气善用四君子汤,且白 术与苍术同用,运脾尤长除湿醒脾,中满苔腻用佩兰醒 脾,白蔻仁化脾湿,苔腻选用草果化腻苔。降胃气常用 香橼、佛手、苏梗、甘松之属,并见肝气犯胃者用柴胡、 枸橘、香附、合欢皮。
消化性溃疡的发病与胃酸分泌增多和幽门螺杆菌 ( Hp) 感染有关。胃以降为和,泛酸、呕恶、嘈杂是胃酸 过多的临床表现,也是郁热犯胃或湿热中阻,胃失和降 的病理特征。辛苦通泄、和降胃气,可使郁热开泄,胃 气复通,藉以聚胃酸降于肠道,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刺 激,方药可用左金丸配苏梗或枳壳; 中和制酸用煅瓦
纵擒摄宣法是用擒摄与纵宣调治法,调节脏腑机 能的太过与不及,气运不及,宜纵而宣,使其张之; 气运 太过,宜擒而摄,使其敛之,从而使机能相反的病理势 态归于平复。沈教授运用此法治疗结肠炎,取得了良 好的疗效。结肠炎最易出现大便溏稀,同时有排便不 畅。此乃脾肾虚肠道不固则泻,邪气壅腑气不降则滞, 若治泻涩肠,便滞更甚; 治滞通腑,则加重泄泻,施之良 策惟用纵擒法,涩肠与导滞并用,可用枳实、槟榔或制 大黄纵以通腑导滞,白术、肉豆蔻、乌梅、赤石脂擒以涩 肠止泻。治疗结肠炎纵擒摄宣法的应用当审时度势, 一般疾病早期多湿热滞肠,当导滞纵之,扭转病势由滞 转通,不宜擒之。后期脾肾虚弱阶段,正虚少邪无滞, 肠滑谷流,治当涩肠擒之,扭转病势由通转涩,不宜纵 之。只有在虚实夹杂、正邪交加的缠绵阶段,便稀与便 滞同出现者,方可擒而固肠与纵而通滞同时并举。
案 3 李某,女,45 岁,2009 年 6 月 8 日初诊。述 3 年来每因生气即感胃胀、不思饮食、嗳气、乏力、便秘,舌 质黯红苔白厚腻,脉弦细。实验室检查三大常规、肝肾 功能、腹部 B 超等均正常,胃镜检查及活检病理结果示: 慢性浅表性胃炎( 轻度) 。该病人西医诊断: 功能性消化 不良,中医诊断: 胃痞,证属脾虚胃滞型,治疗予以健脾 化湿、理气和胃,药用: 生白术 20g,枳壳 15g,茯苓 15g, 生山楂 15g,生麦芽 15g,佛手 10g,陈皮 10g,甘松 10g,党 参 10g,香附 10g,白蔻仁( 后下) 6g,鸡内金 6g 冲服。患 者服药 14 剂后,症状明显减轻。再服原方加减 2 周后, 症状完全消失,随访至今未复发。 4 消化性溃疡胃腑凝滞 治肝运脾 制酸抑菌
案 2 王某,男,65 岁。2008 年 12 月 16 日初诊, 以反复发作性胃脘疼痛 7 年为主诉,7 年前无明显诱 因出现胃脘疼痛,经服多种中西药效果不明显,症状时 轻时重。2 个月前查胃镜示: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胃黏 膜糜烂。病理示: 中度不典型增生伴肠化生。现症: 胃 脘疼痛,夜晚及空腹时尤甚,饭后减轻,伴反酸,烧心, 嗳气,口干,乏力,大便稍干,舌淡红少津苔薄黄,脉弦 细数。辨证: 气阴两虚,毒瘀交阻,胃失和降。治法: 滋 阴益气,行气活血,清热解毒,药用: 太子参 20g,丹参 20g,半枝莲 15g,石斛 12g,焦栀子 12g,麦冬 10g,半夏 10g,苏梗 10g,佛手 10g,刺猬皮 10g,吴茱萸 6g,黄连 5g,三七粉( 冲服) 4g,炙甘草 4g。服用 12 剂后,口服 金果胃康胶囊 ( 由半枝莲、枸橘、朱砂七等组成,沈舒 文教授研制) ,每次 6 粒,每日 2 次,饭前半小时温水送 服,连用 6 月。2009 年 6 月复诊,胃痛、反酸、烧心、口 干、嗳气消失、偶有乏力。查胃镜示: 慢性萎缩性胃炎 ( 轻度) ,病理报告示: 黏膜慢性炎。未示肠化生及异
楞、乌贼骨、刺猬皮之类很有疗效。针对 Hp 感染,沈 教授多选用清热解毒中药如黄连、黄芩、蒲公英等,来 抑制 Hp 感染。
案 4 李某,女,47 岁,2008 年 11 月 15 日初诊: 间 断性胃痛,饱胀 3 年,加重 1 月。3 年来反复胃痛、反 酸,自服“西 咪 替 丁”可 缓 解。近 1 个 月 胃 脘 灼 热 疼 痛,胁胀,夜间痛甚,饱胀,食少,口苦,嗳气,时有反酸。 舌红苔黄,脉弦数。胃镜检查,诊断为: 胃溃疡活动期。 中医辨证: 肝胃郁热,胃失和降。治法: 泄热和胃,降逆 制酸。药 用: 黄 连 6g,吴 茱 萸 4g,白 芍 20g,川 楝 子 10g,延胡索 10g,焦栀子 10g,法半夏 10g,枳壳 10g,佛 手 10g,蒲公英 30g,乌贼骨 15g,炙甘草 5g。10 剂,水 煎服,早晚服。11 月 28 日二诊: 胃脘灼热消失,食欲 增加,但饮食过饱则偶发胃脘胀痛,夜间时有隐痛,仍 嗳气,口淡无味,舌质红有瘀斑,苔薄白,脉沉细弦。证 属郁热已开泄,气血瘀滞显露,胃气失于和降。治法: 活血化瘀,和降胃气。药用: 丹参 20g,檀香( 后下) 8g, 五灵脂 8g,蒲黄 10g,没药 10g,刺猬皮 12g,炒川楝子 10g,佛手 10g,苏梗 10g,炙甘草 5g。14 剂,水煎服,早 晚服。12 月 20 日 三 诊: 服 上 药 后 精 神 好 转,食 量 增 加,偶尔晚间胃脘嘈杂不适、呃逆,但未疼痛,大便日 1 次,稍干,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用上方去五灵脂、 蒲黄、没药,加生黄芪 30g,太子参 20g,白及 10g。20 剂,前 10 剂水煎早晚服,后 10 剂水煎隔日服,嘱服完 后就诊复查。2009 年 2 月 10 日前来就诊,复查胃镜 示: 慢性浅表性胃炎。自诉饮食如常,病前胃脘疼痛、 胀满、嗳气诸症再未出现。 5 结肠炎脏腑机能失衡 纵擒摄宣 调节机能
胃为纳谷之腑,性主通降而恶壅滞,通降是维持胃 腑纳食消谷功能的根本保证。沈教授认为,在消化性 溃疡中不论是初犯暂发,还是久病屡发,疾病始终存在 着胃腑通降功能凝滞这一基本病理特性。一般病初气 凝在经,气凝为滞,谷凝为积,津凝为湿,气滞阳旺则热 郁,气滞阳弱则寒凝,皆以滞凝通降为患; 病久血凝入 络,胃络凝滞; 或久病屡凝致虚,虚证阶段由于体质因 素及病损的性质不同,其虚可异化为阳气虚乏与阴津 亏虚两端,阳 虚 滞 运,阴 虚 滞 血,同 样 影 响 通 降 功 能。 消化性溃疡病位在胃,但多涉及肝、脾。肝郁则气滞, 气滞则血瘀,气郁易化热; 脾滞则胃壅,脾积则胃热,脾 虚则胃呆滞不纳。故此,沈教授指出,本病治胃要放宽 视野,肝 胃、肝 脾 同 治。胃 病 涉 肝 者,“醒 胃 必 先 治 肝”,但治 肝 宜 疏 柔 并 用。 病 初 肝 气 犯 胃,木 郁 土 壅, 或胃虚肝乘,土虚木郁者居多,与肝气郁滞有关,治胃 当疏肝; 但肝郁久羁不解,气郁必耗阴,肝阴愈伤而其 气愈横,治当转疏为柔,柔润肝体,节制肝气,正如王旭 高所云“肝气胀甚,疏之更甚,当柔肝”( 《西溪书屋夜 话录》) 。见有脘腹胀满,纳呆苔腻食不运,或饮食不 慎而触发者,皆与脾失健运有关,治胃当运脾,脾不运 多缘于湿之困,治脾宜燥除湿浊展气机,使脾气斡旋升 运,胃可纳食进谷。
收稿日期: 2009 - 08 - 26 作者简介: 王捷虹( 1968 - ) ,女,河北沧州人,主任医师、副教授,学士,
研究方向: 中医脾胃病的临床研究。
3 次。嘱 2 个月后复查。2009 年 5 月 20 日四诊: 服药 后,患者除饮食过饱后偶发胃脘胀满外,余无不适,纳 食恢复正常,精神好转。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缓。胃 镜及胃组织活检报告: 浅表性胃炎( 轻度) 。 2 胃癌前病变毒瘀交阻 补气养阴 解毒散结
沈舒文教授认为,慢性胃病久病多虚,但虚中常兼 滞,疾病多处于滞损交加的病变过程。对其虚损要区别 气虚与阴虚: 气虚病位多偏重于脾,脾气虚运化有所不 及,谷不为精便为滞,致食湿滞于胃; 阴虚病位侧重于 胃,“在阳旺之躯,胃湿恒多”,日久每致湿热伤阴,形成 胃阴亏损而湿热内蕴。又饮食不慎,可壅胃碍脾; 情志 不舒,可郁滞肝气,甚或化火横逆,诱发或加重病情; 久 病不愈,多 有 胃 络 瘀 滞。 此 外,脾 虚 津 变 为 湿,湿 聚 成 痰,可酿成痰瘀凝滞。基于上述诸多因素的相互影响, 因而临床常见气虚与食滞并存,阴虚与湿热同现,络瘀 与痰湿兼见。数证交错,相互掣制,证情复杂。所以辨 证中应精细以求其解,不可以某些固定证型限定手眼, 要善于把握疾病因实致虚、因虚致滞、滞损交加的病机 主线,常中达变,法活方圆,标本兼治,可取得可靠疗效。
案 1 刘某,男,49 岁,2009 年 2 月 16 日初诊: 胃 脘胀闷不适,偶发疼痛 5 年余。患者 5 年前渐觉胃脘 胀闷不适,曾在西安市某医院做胃镜,诊断为: 慢性萎 缩性胃炎。经多家医院中西医治疗,效果不佳,症状时 轻时重。近日感胃脘胀闷隐痛,食欲极差,不食不饥, 体重日减,乏困无力,口干而黏,食不知味,强食过多则 口吐涎沫,大 便 不 畅,舌 胖 有 齿 痕 质 黯,苔 白 滑,脉 弦 滑。临床诊断: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辨证: 中气不 足,痰瘀凝滞。治法: 补益中气,消痰散瘀,开胃进食。 药用: 党参 15g,炙黄芪 20g,瓜蒌 12g,薤白 10g,九香 虫 8g,丹参 15g,檀香( 后下) 10g,白蔻仁( 后下) 6g,草 果仁 8g,莪术 10g,枸橘 15g,槟榔 10g,炙甘草 5g。14 剂,每日 1 剂,水 煎 服。2009 年 3 月 4 日 二 诊: 服 药 后,患者胃脘偶有胀满不适,纳食增加,但食量未及病 前,口微干,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弦缓。治法: 补气养 阴,化瘀和胃。药用: 太子参 200g,炙黄芪 250g,白术 200g,黄精 180g,枸橘 250g,佛手 100g,白蔻仁 50g,黄 药子 150g,木 瓜 120g。 粉 碎,水 泛 丸,绿 豆 大,每 服 10g,早晚服。同服维酶素 1 次 5 片( 每片 0. 2g) ,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