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能公式】古诗词鉴赏八大模式的满分答题公式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万能公式(全)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万能公式(全)](https://img.taocdn.com/s3/m/e46b76c07e21af45b307a8d1.png)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万能公式答题攻略1.本诗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手法?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2.诗的第X句/X联运用了什么表现(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①先答出具体运用的某修辞手法,②再答该修辞的作用术语+诗句内容,③最后点出运用该修辞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本诗(或第X句或第X联)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该修辞的作用术语)地写出了……(诗句解说),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公式】表现手法赏析的表述:具体手法+作用术语+诗句内容+表达情感答题攻略1.这首诗的细节描写很成功,试结合诗句作简要简要析。
2.这首诗在景物描写上有何特色和作用?3.这首诗在描写方面有何特色?①先找准描写的特色(细节描写、白描、正面与侧面描写;景物描写的特色还须考虑动静、虚实、上下、远近、高低等顺序);②后相关诗句简要解说;③再作用分析。
(1)本诗在描写上成功地运用了……描写,写出了……(诗句解说),烘托了诗人……的感情。
(2)本诗在景物描写上的特色是……,这样的描写使景物……(答作用,如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同时渲染了……的气氛,表达出诗人……的感情。
【公式】表现手法赏析的表述:具体手法+作用术语+诗句内容+表达情感答题攻略1.诗歌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诗诗人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3.第X句值得玩味,请从情与景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①先确定诗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若是间抒,则再确定具体又是哪一种;②后结合诗句简要解说所写内容和所抒感情;③最后点明这种抒情方式的作用,要用到术语,如含蓄蕴藉、淋漓尽致等。
这首诗运用了……的抒情方式,全诗主要写了……(内容),抒发了……的感情,这种方式使诗人情感的抒发显得……(用术语)【公式】抒发情感的理解的表述:通过什么(表达技巧[间接考查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答题攻略1.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①先感悟这首诗是乐诗还是哀诗;②再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乐或哀的原因;③最后确定具体的感情是什么。
高考语文古诗歌鉴赏万能答题公式
![高考语文古诗歌鉴赏万能答题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9af9af12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b7.png)
景象,表达了诗人…思想感情。
【公式】炼字〔动词〕分析题表述:词语含义+手法+该字与诗题关系+表达效果或作用。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问:颔联与颈联中“直〞与“圆〞两字用得精妙,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一下。
字
词
推
敲
1.这首诗中某个字,你认为用得好不好?
2.同一诗句在不同版本中某个字不同,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何?
3.某联或某句子中最生动传神是什么字?为什么?
4.品味作品某字,并加以简要分析。
①准确解释该字在诗句中意思;
②结合所在诗句分析该字表达作用;
③明确答题方向:A有无修辞或描写手法,假设有那么指出其作用;B对相关意象或意境作用,C对诗人感情表达作用。
古代诗歌鉴赏万能答题公式
角度
设问例如
答题步骤
答题范式
考题直击
答案解析
修
辞
手
法
1.本诗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手法?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2.诗第X句/X联运用了什么表现〔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①先答出具体运用某修辞手法,
②再答该修辞作用术语+诗句内容,
③最后点出运用该修辞所表达诗人情感。
2.这首诗诗人是怎样抒发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3.第X句值得玩味,请从情与景角度作简要赏析。
①先确定诗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假设是间抒,那么再确定具体又是哪一种;
②后结合诗句简要讲解所写内容与所抒感情;
高考古诗词鉴赏各题型满分答题公式(图表)
![高考古诗词鉴赏各题型满分答题公式(图表)](https://img.taocdn.com/s3/m/bcf01a2210661ed9ad51f3f6.png)
高考古诗词鉴赏各题型满分答题公式角度设问示例答题步骤答题范式考题直击答案解析修辞手法1.本诗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手法?2.诗的第X句/X联运用了什么表现(修辞)手法?有何作用?①先答出具体运用的某修辞手法,②再答该修辞的作用术语+诗句内容,③最后点出运用该修辞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本诗(或第X句或第X联)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该修辞的作用术语)地写出了…(诗句解说),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公式】表现手法:具体手法+作用术语+诗句内容+表达情感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问:诗人采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情?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诗人采用拟人化的手法,用“系”“相识”“欲别”等一系列拟人化动词,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而又巧妙含蓄地表达了对湖上亭的深情。
描写手法1.这首诗的细节描写很成功,试结合诗句作简要简要析。
2.这首诗在景物描写上有何特色和作用?3.这首诗在描写方面有何特色?①先找准描写的特色(细节描写、白描、正面与侧面描写;景物描写的特色还须考虑动静、虚实、上下、远近、高低等顺序);②后相关诗句简要解说;③再作用分析(1)本诗在描写上成功地运用了…描写,写出了…(诗句解说),烘托了诗人…的感情。
(2)本诗在景物描写上的特色是…,这样的描写使景物…(答作用,如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同时渲染了…的气氛,表达出诗人…的感情。
【公式】同上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空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问:“行人临发又开封”这是一个成功的细节描写。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一细节描写的成功之处。
这一细节看似平常,但它既照应了“意万重”,又紧承“复恐”,写活了行人对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写尽了行人心有千言万语惟恐言之不尽的复杂而微妙的心理。
能让读者体味其中浓浓的乡思之情。
抒情方式1.诗歌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高考语文古诗歌鉴赏万能答题公式
![高考语文古诗歌鉴赏万能答题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c01be730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5f.png)
这一细节看似平常,但它既照应了“意万重”,又紧承“复恐”,写活了行人对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写尽了行人心有千言万语惟恐言之不尽的复杂而微妙的心理;能让读者体味其中浓浓的乡思之情;
抒
情
方
式
1.诗歌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意
象
赏
析
1.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结合全诗分析意象在全诗中的作用;
2.结合诗歌分析某一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作用是否相同;
①找准意象,然后加以描述;
②概括意象特点及作用;
③分析揭示意象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本诗用…的意象,渲染了的…氛围…术语概括作用地表现了诗人…的感情;
公式词语在诗句中含义、诗歌意象分析的表述:解释该字词在诗句中的含义表层含义+该字词描述的景象+该字句表达的情感或意境;
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栖树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描绘了一幅中秋月夜图: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院中的树上乌鸦停止了聒噪,在这万籁俱寂的时刻,秋露轻盈无迹,打湿了庭中的桂花;这是一幅宁静伤感的画面,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运人;抒发了诗人望月情怀的乡愁;
公式抒发情感的理解的表述:通过什么表达技巧间接考查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说明此公式是对未知情感的分析;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完整版)古诗词鉴赏万能答题模板
![(完整版)古诗词鉴赏万能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9013880e84254b35eefd34f8.png)
古诗词鉴赏万能答题模板,考前快看!(建议收藏)古诗词鉴赏万能答题模板,值得家长打印给孩子学习!角度设问示例答题步骤答题范式修辞手法描写手法1.本诗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手法?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2.诗的第X句/X联运用了什么表现(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①先答出具体运用的某修辞手法,②再答该修辞的作用术语+诗句内容,③最后点出运用该修辞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本诗(或第X句或第X联)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该修辞的作用术语)地写出了…(诗句解说),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公式】表现手法赏析的表述:具体手法+作用术语+ 诗句内容+表达情感1.这首诗的细节描写很成功,试结合诗句作简要简要析。
2.这首诗在景物描写上有何特色和作用?3.这首诗在描写方面有何特色?①先找准描写的特色(细节描写、白描、正面与侧面描写;景物描写的特色还须考虑动静、虚实、上下、远近、高低等顺序);②后相关诗句简要解说;③再作用分析(1)本诗在描与上成功地运用了…描写,写出了…(诗句解说),烘托了诗人…的感情。
(2)本诗在景物描写上的特色是…,这样的描写使景物…(答作用,如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同时渲染了… 的气氛,表达出诗人…的感情。
【公式】同上抒情方式1 •诗歌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诗诗人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3.第X句值得玩味,请从情与景①先确疋诗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若是间抒,则再确定具体又是哪一种;②后结合诗句简要解说所写内容和所抒感情;③最后点明这种抒情方式的作用,要用到术语,如含蓄蕴这首诗运用了…的抒情方式,全诗主要写了…(内容),抒发了…的感情,这种方式使诗人情感的抒发显得…(用术语)【公式】抒发情感的理解的表述:通过什么(表达技巧[间接考查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说明】此公式是对未知情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藉、淋漓尽致等。
古代诗歌鉴赏万能公式
![古代诗歌鉴赏万能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c854c53e0066f5335a812198.png)
答题模板:
• 情感主旨提炼=抒发了什么情感+内容 分析 • (先提炼情感,后结合事实分析) •或 • 情感主旨提炼=描写了什么+表达/寄寓/ 揭露了什么 • (先分析事实,后提炼情感)
提炼情感的常用套话
•该诗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志向 •这首诗阐明了……道理
第四种题型
技巧分析型
文字推敲型
提问方式 • (1)请赏析诗中“ⅹ”字的妙处。 • (2)ⅹⅹ诗句中最生动传神的是 哪个字? • (3)“ⅹ”字历来为人称道,你 认为它好在哪里。 • (4)“ⅹ”字和“ⅹ”哪个更好? 为什么?
答题模板: •文字推敲=字词含义+表现手 法+表达作用
完
第二种题型
意境鉴赏型
答题模板:
•意境鉴赏=运用哪些意象+融入了什么样的感情
第三种题型
情感提炼型
提问方式: •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 情? • (2)该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趣? • (3)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 (4)诗人在这首诗中表现了什么样的 心情? • (5)这首诗有什么含意?
古代诗歌鉴赏万能公式
第一种题型
• • • •
形象解读型
提问方式: (1)分析诗中ⅹⅹ这一形象。 (2)ⅹⅹ的寓意是什么? (3)诗中ⅹⅹ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 想感情? • (4)你认为ⅹⅹ图景在作者心中的含义是 什么? • (5)诗人运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其情感? • (6)诗中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这样写 有什么好处?
提问方式: • (1)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 • (2)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表 现手法/修辞方法? • (3)请从ⅹⅹ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 (4)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的感情的? • (5)诗人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古诗词鉴赏万能答题模板
![古诗词鉴赏万能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76d49fa9336c1eb91b375d97.png)
法?有何作用?
试结合全诗作简
要赏析。
答题范式 本诗(或第 X 句或第 X 联) 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该 修辞的作用术语)地写出 了…(诗句解说),表达了 诗人…的情感。 【公式】表现手法赏析的表 述:具体手法+作用术语+ 诗句内容+表达情感
1.这首诗的细节 ①先找准描写的特 (1)本诗在描写上成功地运
是什么字?为什 该诗眼有无修辞或 题的表述:词语含义+手法
诗 么?
描写手法,若有则指 +该字与诗题的关系+表达
眼 3.有人说某字是 出其作用;B 对相关 效果或作用。
思 是什么? 想 感 情
③最后确定具体的 感情是什么。
表述:诗词感情(作者心情) +理由(能说明该感情的意 象[间接考查点]+表现这种 感情的动词、形容词或名词) 【说明】此公式是对已知情
感的分析。
你是否同意某人 ①弄清品评的角度 (1)同意。理由是:…(结
对这首诗的评 (内容形式?整体 合诗句具体分析)
境。
炼字(动词)分析题的表述:
词语含义+手法+该字与诗
题的关系+表达效果或作
用。
1.这两首诗都写 ①先明确比较角度, 两首诗都…,都表达了诗
到了…,各有什 找准两者之间的异 人…(写出共同点);不同
么寓意?
同点;②后写出异同 之处是:第一首…(写出不
2.这两首诗表达 之处并结合诗句具 同点及其表达作用),第二
手
法 3.这首诗在描写 ②后相关诗句简要 虚实相生),同时渲染了…
方面有何特色? 解说;
的气氛,表达出诗人…的感
③再作用分析
情。
【公式】同上
1.诗歌在抒情方 ①先确定诗是直接 这首诗运用了…的抒情方
式上有何特点? 抒情还是间接抒情; 式,全诗主要写了…(内容),
(完整版)高考古诗词鉴赏各题型满分答题公式
![(完整版)高考古诗词鉴赏各题型满分答题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cf546e4676eeaeaad0f3303b.png)
高考古诗词鉴赏各题型满分答题公式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1: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
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
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答题示例2:游月陂宋·程颢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3分)[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1分)的心情。
(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3分)[参考答案]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1分)。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万能公式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万能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35b3f7d3a8956bec0975e3d9.png)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万能公式(1)意象特点:解释意象在句中的表层含义+该词描写的景象,该词表达的情感或意境本诗(本联)选用XX的XX、XX的XX,渲染了XX的氛围,术语的概括作用(如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诗人XX的情感。
画面特点:恬静优美、清远含蓄、清新明丽、孤独凄清、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清幽寂寞、沉郁忧伤、和谐静谧、阔远苍凉、高远辽阔、和平冲淡意境特点: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魂壮阔、萧瑟凄冷、宁静安详、雄奇瑰丽、虚幻飘渺、萧条冷落、繁荣富丽。
(2)意象的含义:描绘诗中表现的图景画面+主观感受(营造氛围的特点)+交融的感情描绘了一幅XX(名词)XX或描绘了一幅XX图(时间+季节+人物活动),营造了XX的氛围,表达了诗人XX的感情。
飞鸟:自由鸥鸟:毫无心机、不与人争斗、悠闲自在的生活、归隐、与世无争孤鸟:思乡、思归、离群、失群青山:永恒、历史沧桑、永恒不变的深情故山:故乡捣衣、砧声:思乡流水:情感的阻隔、情感的表达浮萍、飞蓬:漂泊船:隐居、漂泊落红、落花:时光流逝、生命无常、红颜易衰、时代由盛转衰沙漠、古道、落日、寒风、冷遇、杜鹃:思乡、漂泊杨柳、兰舟、关山、长亭、鹧鸪:离愁别绪春日、清风、明月、清泉、小溪、花草:闲情逸致乌鸦、杜鹃、猿、蝉:衰亡、哀婉、凄楚登楼、凭栏:报国壮志、悲慨、激愤燕子:惜春、思念亲人、昔盛今衰、人事代谢、羁旅行驿之苦小楼:思念闲情(3)字词推敲:词语含义+手法+该字与诗题的关系+表达效果和作用这一字在句中的意思是XX,运用的了XX的修辞,写出了XX的景象,表达了诗人XX的思想感情。
(4)人物形象分析:描写内容+思想、性格、特征+形象称谓这首是描写了XX(特定的环境和氛围)的一个XX(思想、性格、特征)的XX的形象。
(5)修辞方法赏析:具体手法+手法作用+诗句内容+表达情感本诗的X句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XX(修辞手法的作用)地写出了XX(诗句解说),表达了诗人XX的情感。
比喻:生动形象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万能答题公式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万能答题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d7c2e9eafd0a79563c1e7257.png)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万能答题公式(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万能答题公式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万能答题公式2、文中:承上启下; 总领下文;总结上文;万能答题公式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 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幺?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幺?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幺时间、什幺地点)什幺人做什幺事。
万能答题公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幺,它的特点是什幺。
万能答题公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幺,作者观点。
高考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及万用公式
![高考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及万用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01022b0687c24028915fc3c1.png)
高考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及万用公式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1: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
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
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答题示例2:游月陂宋·程颢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3分)[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1分)的心情。
(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3分)[参考答案]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1分)。
高考语文古诗文万能答题公式(共8页)
![高考语文古诗文万能答题公式(共8页)](https://img.taocdn.com/s3/m/f203f802227916888486d7f3.png)
高考语文:古诗文万能答题公式一、修辞手法的题型1.设问示例①本诗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手法?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②诗的第X句/X联运用了什么表现(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2.答题步骤①先答出具体运用的某修辞手法,②再答该修辞的作用术语+诗句内容,③最后点出运用该修辞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3.答题范式本诗(或第X句或第X联)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该修辞的作用术语)地写出了…(诗句解说),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4.考题直击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问:诗人采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情?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5.答案解析诗人采用拟人化的手法,用“系”“相识”“欲别”等一系列拟人化动词,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而又巧妙含蓄地表达了对湖上亭的深情。
二、描写手法的题型1.设问示例①这首诗的细节描写很成功,试结合诗句作简要简要析。
②这首诗在景物描写上有何特色和作用?③这首诗在描写方面有何特色?2.答题步骤①先找准描写的特色(细节描写、白描、正面与侧面描写;景物描写的特色还须考虑动静、虚实、上下、远近、高低等顺序);②后相关诗句简要解说;③再作用分析。
3.答题范式①本诗在描写上成功地运用了…描写,写出了…(诗句解说),烘托了诗人…的感情。
②本诗在景物描写上的特色是…,这样的描写使景物…(答作用,如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同时渲染了…的气氛,表达出诗人…的感情。
4.考题直击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空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问:“行人临发又开封”这是一个成功的细节描写。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一细节描写的成功之处。
5.答案解析这一细节看似平常,但它既照应了“意万重”,又紧承“复恐”,写活了行人对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写尽了行人心有千言万语惟恐言之不尽的复杂而微妙的心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步骤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步骤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①)。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②)。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③)。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步骤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步骤②: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步骤③: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早行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①)。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②)。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③)。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
步骤①: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步骤②: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步骤③: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问: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①),“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②)。
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③)。
第四种模式: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步骤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步骤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步骤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南浦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
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①)。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
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②)。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③)。
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步骤①: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步骤②: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问:“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①)。
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②),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第六种模式:情感、主旨型
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答题步骤:
步骤①: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步骤②: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步骤③:抒发了什么情感
答题示例: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问: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答: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步骤①)作
者主要是通过这幅想像的画面,(步骤②)来表现“思家”的。
(步骤③题目已说明情感)
第七种模式: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
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
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答题思路:
步骤①:认真审题
步骤②:深入阅读理解诗词
步骤③: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答题示例: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问: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解析:这是一首典型的诗词评价题型。
诗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题者借用西方一句诗来概括其艺术特色,回答时思维要稍稍转个弯。
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的写法。
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吴国二女----二乔来展现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变幻。
答案参考: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
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
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未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
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
第八种模式:比较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答题思路:
步骤①: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步骤②: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步骤③: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
表述时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答题示例:
齐安郡中偶题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问: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解析: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是问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写出表现手法就可以,当然如果具体说明,也没错。
第二问要求分析这两首咏物诗表达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题时,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两方面的内容。
答:第一问: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
第二问: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步骤①)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
(步骤②)
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步骤①)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步骤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