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带来八大历史性变化
中国经济体制的变化
![中国经济体制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acbe6f0e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ca.png)
我国经济体制的几种历史性转变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2、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四大之前,为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进行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探索。
改革开放的大幕拉开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计划经济体制最为薄弱的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继而开展了以搞活国有企业、扩大国有企业自主权为重点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3、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这是在拨乱反正后,第一次肯定了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4、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5、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了“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计划和市场的作用范围都是覆盖全社会的,应当建立“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
6、1989年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改革的核心问题,在于逐步建立计划经济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运行机制”,进一步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取向。
与此同时,国有企业实行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商品价格出现“双轨制”。
国家逐步缩小指令性计划,扩大了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的范围和比重;打破了“统收统支”的财政管理体制,实行中央和地方“分灶吃饭”。
计划、投资、物资、粮棉流通、对外开放等领域的市场取向改革都在不断推进。
7、从1992年党的十四大到本世纪初,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论述了这一体制的基本内涵和改革的主要任务。
这标志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新阶段。
8、2002年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任务。
2003年,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进一步深化改革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结合家族史说一说新中国变化
![结合家族史说一说新中国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78fe79dc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0e.png)
结合家族史说一说新中国变化一、科技革命与新中国变化中国的科技革命和新中国的成立是互为因果的。
自1949年到1990年代,中国政府投资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在科学和技术领域。
新技术的引入和应用在新中国的每一个方面都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以我家族为例,祖辈们都是农民,在改革开放时期,农村电器、电视、电话等都逐渐普及,使得我们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上的巨大改变。
此外,政府的投资也让许多农村或小城镇成为了新型工业化的中心,其中便有我生活的小镇。
这些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家族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反过来也可解释新中国变革的实现。
二、改革开放与新中国变化改革开放政策是新中国历史上一项重大的革新。
1978年,中国领导人邓小平提出了该计划,目的是为了实现经济改革和发展。
这个计划在我家族生活中带来了显著的影响。
我的父母辈在改革开放之前很穷,几乎没有家庭财产,甚至生活所需品都很有限。
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的推进激发了私营企业的增长以及股票的发展,给家庭经济带来了一定的增长。
随着市场和经济的成长,我的家庭和当地社会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
三、家族史与新中国的变化我的家族经历了中国最艰难的时期之一——文化大革命。
这个时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家庭、教育和就业。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标志着社会和政治变化的到来,改变了人们对国家的看法和认知。
在这个较短的历史时期,我的家族曾经艰难度日,但我们坚信祖国的未来繁荣发展。
新中国的变化,与我的家族历史密不可分,也给了我们更多的希望。
综上所述,结合家族史来探究新中国的变化,除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和教育等不同领域和历史事件,家族也起着巨大的作用。
而我们可追溯和记录家族历史,不仅可以更深刻地了解新中国变化,同时也丰富了我们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新中国的历史成果与政策演变分析
![新中国的历史成果与政策演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9e82320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ad.png)
新中国的历史成果与政策演变分析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进入了新时代。
在这个历史时刻,毛泽东主席曾经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自此以后,中国在全球的政治和经济舞台上,开始了其辉煌的崛起之路。
在这条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所取得的历史成果,以及政策演变所带来的巨大变化,无疑是中国历史长河上最宏大的篇章之一。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历史成果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到具有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从这个意义上说,新中国所享有的历史成果远非短暂的政治和军事胜利,而是将中国推向新的历史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开放措施,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打通了新中国的根本性问题。
在初期的经济建设中,1925年毛泽东主席提出的“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思想,被纳入了经济建设的口号中,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比如,1952年国家在平津地区组织了工、农、商队进行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开辟了集体化生产的历史先河。
而在1953年至1957年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中国的重工业和轻工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使得经济实力快速提升。
除此之外,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也开始大力推进人口控制和健康医疗政策的实施,促进了中国的人口改善和卫生状况的提高。
在教育政策上,新中国创立了全民教育,这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变革。
二、新中国的政策演变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新中国的政策逐渐经历了数次的调整和变化。
最令人耳目一新的政策,则是1978年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改革开放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小农经济逐渐转向家居企业和小私营企业,农村农民的经济地位有了明显提升。
而国家经济经济也在改革开放之后发生了巨变。
在改革开放初期,国有企业进行了大规模的削减,以引入外资和吸纳劳动力,而后又掌握了市场机制,并在全面发展的条件下保持了企业稳定性。
在国际上,中国经济的崛起也得到了全球的肯定,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成员。
下编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下编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https://img.taocdn.com/s3/m/00618661c850ad02de8041ee.png)
中国还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
• 第一,生产力水平不高,发展很不平衡。 • 第二,社会的文化发展落后,民主和法制建设刚刚起步, 国民整体素质不高。 • 第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既适应 又不适应的矛盾,仍然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1958年轻率地发动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 化运动造成了严重的消极后果
2013年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
•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为新 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 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科学 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成功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 • 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 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
• 1968年12月26日那天,老戴一早就出去买面条,为的 是给侄女过生日。转了两个小时一根也没买到。一打 听,原来这天是伟大领袖的诞辰,南京人早就把面条 买得精光。老戴快到家时,正赶上一面条代销点到货, 他奋不顾身挤进去,买了好几斤。回家后有两位老大 妈去串门,看到他买的面条后,交口称赞他有好运气。 老戴受到夸奖头脑发热,发起议论来:“中国人真他 妈邪门,平时哪一天不能吃这倒头的面条。一个个偏 偏要挤到今天来凑热闹。这好,面条搞得比金条还难 买,成了他妈的什么鬼世道!”但是这几句话成了他 “恶毒攻击伟大领袖,恶毒攻击广大革命群众自发纪 念伟大领袖生日,把大好革命形势下的社会主义污蔑 成“什么鬼世道”的现行反革命,老戴先是被‘群众 专政’,然后送劳改。
• 1989年6月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事业, 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 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承、发展并成功推向21世纪 的。 • 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 共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 指导,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抓住重要战略机遇 期,发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精神,坚持理论创新和 实践创新,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完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 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开创了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新境界。
下编: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下编: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https://img.taocdn.com/s3/m/6169d4ddb52acfc788ebc989.png)
下编: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下编: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2007)综述:辉煌的历史征程1、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示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全国性的胜利,宣告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已经到来,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新中国的建立,结束了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使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身做了主人。
新中国的建立,结束了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乱不断的历史,国家基本统一,社会政治趋向稳定,从而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为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创造了前提条件,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第二大历史任务——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2、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哪些历史性成就?这些成就说明了什么?新中国成立50多年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史的领导下,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成就。
主要体现在:第一,在经济建设方面,把一个一穷二白的落后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第二,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建立了适合国情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不断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形成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框架。
第三,在文化建设方面,明确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纲领,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第四,在对外开放方面,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发展了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关系,实现了全方位的开放格局,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国际大背景下,为本国的发展和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举世公认的重要贡献。
第五,在国防建设方面,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小米加步枪”到逐步实现国防现代化,建立了强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防和一支“打得赢、不变质”的人民军队,不断推进了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变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0f09b8502cc58bd63186bdf3.png)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变化如今的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也是美国最大的债主,希拉里·克林顿说中国已经成为美国的银行)、制造业第一大国(美国崛起百年后第一次丢掉此冠桂)、210种工业产品产量全球第一(人类历史上只有英国和美国曾有此荣耀)、钢产量超过世界的50%(近8亿吨,超过其他十大产钢国的总和)、汽车消费第一大国、尚未自由兑换的中国人民币流通量超过欧元居世界第二、全球第三大对外投资国、世界五百强86家企业入围居世界第二、世界十大银行中国占有四家并居第一名,与金融大国美国分庭抗礼、全球十大港口中国占据8席;载人、登月第三大航空大国、拥有核武器、航母的军事大国、专利申请世界第一、高铁第一大国(通车里程占全球50%以上)、更是信息时代网民全球第一(美国人口的两倍)、移动电话持有量全球第一(超过11亿用户)、世界数一数二的体育大国。
一、新中国成立实现伟大转变转变一:对待人的态度——从见“人”就批到“以人为本”。
很长一个时期中,在“左”的思想影响下,中国的社会一度把阶级的概念绝对化,把阶级同“人”割裂开来,只讲阶级,不准讲“人”。
党的十七大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从否定人性、人道、人权,见“人”就批,到提出“以人为本”,把人的生命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这表明,在“人”的问题上中国的思想观念和理论,已经实现了根本的转变。
转变二: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从东亚病夫到实力强国。
改革开放不仅使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国民福利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而且也使中国日益融入世界经济和主流文明之中。
转变三:对待自然的态度——从“人定胜天”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2006年10月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之一。
这标志着中国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思想观念已经有了大转变。
可喜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已经越来越成为全民的共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的新时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的新时代](https://img.taocdn.com/s3/m/1d4ff549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b1.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的新时代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正式宣告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由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性转变。
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历史上的里程碑事件,开启了中国的新时代。
一、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摆脱了帝国主义的压迫和侵略。
在建国之前,中国经历了一段长期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和武力侵略剥夺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意味着中国人民终于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结束了外国列强的控制。
二、确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奠定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
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种政治制度,它强调人民群众对国家政权的直接参与和管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始了全国范围的土地改革运动,实行了农村集体化组织。
这一系列的措施使农民从封建剥削中解放出来,树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石。
三、开创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以社会主义为目标,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经济改革。
在建国初期,中国不断推行农业合作化、国营工业化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逐渐摆脱了贫困和经济落后的状况,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发展和成就,成为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四、倡导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推动了中国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
在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的时代背景下,新中国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侵略和干涉,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互利共赢的原则,坚守独立自主的外交立场。
中国坚持以和平、安全、发展为核心的外交政策,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倡导多边主义和国际公平正义,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迈入了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
新中国积极推进经济、科技、教育、医疗和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现代化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发展变迁史
![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发展变迁史](https://img.taocdn.com/s3/m/e8035274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f1.png)
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发展变迁史一、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奠基与初期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经济体制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发展,对于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混乱,到改革开放以后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经济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发展的变迁史。
1.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体制建设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体制面临着重建和转型的挑战。
在战争年代和国共内战的影响下,中国的经济陷入了极度落后和贫困的境地。
此时,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重建经济体制,如实行“五年计划”、国有化改革等,逐步建立了以国有经济为主导的计划经济体制。
在这一时期,中国着力发展重工业和农业生产,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2. 经济改革开放与经济体制的转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逐渐意识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经济发展面临着结构失衡、效率低下等问题。
这时,中国决定进行经济改革开放,逐步引入市场机制,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体制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城乡经济体制改革、价格改革、外贸体制改革等相继出台,中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
这一时期的经济改革开放,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中国的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当代中国经济体制发展的新特征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的经济体制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特征。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中国的经济体制对外开放程度加大,市场机制进一步完善,企业改革不断深化。
中国坚持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不断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与互利共赢,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发展更加注重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经济体制逐步向着更加均衡、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4. 总结与展望经过近70年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离不开中国不断探索的经济体制道路。
当然,中国的经济体制发展依然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如产业结构调整、收入分配不均等问题,需要我们未来不断努力和改革。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https://img.taocdn.com/s3/m/e71ad374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c8.png)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中国成立的意义:1、根本改变中国人民命运,开辟中国历史发展新纪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国历史发展开启了新纪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压迫中国、欺凌奴役中国人民的苦难历史彻底结束。
中国人民真正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这是中国人民社会地位的根本变化,从此可以集中力量从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建设,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
2、根本改变中国发展方向,推动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新社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走社会主义道路,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明确目标。
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新民主主义理论,指引中国通过新民主主义走上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3、根本改变中华民族地位,掀开民族复兴新篇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华民族空前的稳定统一,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地位,是中华民族由近代衰落开始走向强盛的历史转折点,是从战乱动荡开始走向长治久安的历史转折点,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的一个伟大里程碑,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纪元。
4、根本改变世界政治格局,深刻影响人类历史进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是“十月革命以后一个带世界性的大胜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最重大的政治事件,对国际局势和世界人民斗争的发展具有深刻的久远的影响”,具有伟大的世界意义,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开启了人类历史发展新阶段。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研究维度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研究维度](https://img.taocdn.com/s3/m/89ef32f908a1284ac8504372.png)
理论经纬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研究维度文•薛红焰今年,将迎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华诞。
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充分认识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对于我们今天自觉把握历史发展方向,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继续坚持和发展好来之不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不可或缺的价值、作用和意义。
本文从以下几个维度,对新中国成立广博而深远的意义作一梳理和归纳。
一、时间维度时间维度,是指从时间延伸的维度来研究新中国成立所带来的积极变化。
主要是,通过终结此前的消极状态、推进此后的积极变化。
就此而言,可归纳为时间范围不断延展的“四个终结”:一是新中国成立,终结了国民党22年的反动统治,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奠定了新的国家平台和政治前提。
国民党蒋介石集团自1927年建立起全国性政权到1949年垮台20多年间,非但没有实现全国人民所期盼的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反而成为中国社会继续发展和进步的根本障碍,必然成为革命的对象,终于被代表历史发展方向的共产党领导人民所推翻和取代。
二是新中国成立,终结了自鸦片战争以后109年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悲惨局面,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并为国家富强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自1840年鸦片战争,西方列强通过一系列战争和不平等条约不断加深对中国的入侵和奴役,给中国社会带来无穷无尽的战乱和灾难,中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最终赢得胜利、改变命运。
三是新中国成立,终结了自明朝中叶以后约500年中国社会总体下行的轨迹,成为中华民族复兴和中国社会上升发展的新起点。
自明朝中叶以后,封建朝廷开始走向闭关自守,此后虽有过康乾盛世的阶段性辉煌,却与世界发展潮流渐行渐远,中国社会呈现出总体下行的轨迹走向。
这种颓势必须终结和扭转,才能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新中国成立及时回应了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
四是新中国成立并向社会主义过渡,终结了有史以来中国社会延续数千年间的剥削制度,成为中国人民走向自由解放的伟大里程碑。
八大的历史贡献和现实意义
![八大的历史贡献和现实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913b8849caaedd3383c4d3ed.png)
八大的历史贡献和现实意义一、思想方面1、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是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法宝。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在1929年6月写的一封信中分析红四军党内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想的原因时之处,“我们是唯物史观论者,凡是要从历史和环境两方面考察才能得到真相”,并第一次实验了“思想路线”这一概念,1937年,毛泽东在《实践论》和《矛盾论》等著作中,深刻阐述了理论对于时间的依赖关心,以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系统的哲学论证。
1938年,他在党的六届三中全会上,借用了传统文化中的“实事求是”来提倡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
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
但在1957年下半年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被不同程度地偏离了。
虽然毛泽东曾在方向“大跃进”的错误并加以纠正,但党在实际工作中偏离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问题并未真正解决。
从而导致新中国初次的改革之路走向了失败。
这就证明了“坚持实事求是,首要任务是坚持正确的国情认识,其核心是对社会性质、主要矛盾的认识。
这是完善和贯彻正确的政治路线的基本依据和客观前提。
”实事求是作为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根本原则,也是科学的实践观的根本要求,是一切实践活动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主要包括三大方面: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者的非凡胆略和科学态度,批评“两个凡是”,认为它既不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也不符合毛泽东思想。
他指出,毛泽东倡导的作风中最根本的大学是实事求是。
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特别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意义。
以这一讲话精神为指导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创举。
在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推进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邓小平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变化-V1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变化-V1](https://img.taocdn.com/s3/m/f3ee75d9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0d.png)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变化-V1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历了一系列重大的变化和发展,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对这些变化的简要概括:一、政治变化1. 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结束了中国几千年封建王朝的历史,开启了新时代。
2. 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新中国采取了社会主义制度,国有化和集体化改革的推进行程一路砥砺前行,把我国从经济贫困和文化落后的状态中走出来。
3. 推进改革开放:1978年开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和政治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化进程逐步加速推进。
二、经济变化1. 实行计划经济: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实现现代化建设,实行了计划经济。
通过集中计划调拨,掌握国民经济的大部分主导权。
2. 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渐开放市场,进一步发展乡村的内部要素,逐步引入市场机制,建立适应现代国家经济管理体系的市场经济。
3.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2001年,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这标志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秩序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成员,开了一个国际市场的大门。
三、社会变化1. 基础设施大跨越: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重点建设了基础设施项目,大力发展铁路、航空、公路、电网、通讯等方面的技术和基础建设。
2. 全面发展教育事业:新中国教育机构统一标准化建设,改进教育体制,发展初等教育,发扬中等教育,建设大学、学院,已开始日臻完善。
3. 建设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体系:新中国开展了关于医疗卫生的重大改革,建立了全民医疗保险体系,并着力解决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就医难问题。
四、文化变化1. 推动文化现代化和多元化:新中国成立后,文化、文艺把美好事物、应用技术方面逐渐融入其实践中,朝着社会主义建立的方向发展。
2. 普及文化教育:新中国大力普及文化教育,进行文艺研究,发表工作标准和艺术研究,为文化批评奠定了基础。
统观中国70多年的历史,无论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都从一个贫穷的国家逐渐转变成了一个强盛的国家,经历了各种困难和风雨,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新中国的诞生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新中国的诞生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https://img.taocdn.com/s3/m/a9bc5313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aa.png)
新中国的诞生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的诞生: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日子。
在这一天,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新时代。
这一历史性时刻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中国的诞生是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结果。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战争和动荡,国家陷入了危机之中。
然而,中国人民从未放弃对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追求。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革命斗争,最终取得了胜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广场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代表全国人民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最高的权力。
”这一宣告激动人心,让全国人民感到无比自豪和振奋。
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人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新中国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摆脱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中国人民带来了平等、公正和幸福的生活。
国家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教育、医疗、就业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新中国的成立也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其发展和稳定对世界和平与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的崛起为发展中国家树立了榜样,为世界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和经验。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新中国的成立并不意味着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
中国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中国经历了许多曲折和风雨,但中国人民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和目标。
中国的发展进步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人民的努力奋斗。
新中国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近代史论述简答题
![近代史论述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d3d84cfd04a1b0717fd5dd32.png)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各项改革事业取得巨大进展。
3.全方位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十三。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洋务运动虽然办起了一批企业,建立了海军,但却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首先,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其次,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再次,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十四。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维新主张采取的行动
1、向皇帝上书,康有为曾多次向光绪皇帝上书,1895年他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举人共同发起的”公车上书”
3.在大会发言中,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4.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为副主席,邓小平为总书记,由他们组成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
5.中国八大路线是正确的,它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三、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方式
1、军事侵略;2、政治控制;3、经济掠夺;4、文化渗透
【论述】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哪些历史性的成就?这些成就说明了什么?
成就:1.从争取经济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从赢得政治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3.从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4.从打破封锁到全方位对外开放。5.从“小米加步枪”到逐步实现国防现代化。
意义:没有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民族人民浴血奋斗,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没有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全党全国各民族人民改革创新,就没有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核心力量。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民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生活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生活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f7cdc599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31.png)
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生活的变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的生活不断改善,变得更加幸福。
从独立到今天,越来越多的技术和服务正在改善中国人民的生活。
在70多年的历史中,人民的生活物质水平有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在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上有了显著的影响,而且也影响到中国人民的业余生活。
首先,在公共设施方面,统一的交通系统和便捷的公共服务使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和安全。
在7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城市的交通系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最初只有几辆公共汽车到现在以高铁、地铁为代表的现代交通运输系统,几乎覆盖了中国的城市。
公共服务也得到了极大的改进,从电信到电力,以及其他种类的公共服务,使公众的生活更加可靠、安全和便捷。
其次,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给中国人民带来崭新的社会风貌,从漫长的物质缺乏时代,到商家们节节攀升的市场经济,使得人们有更多的选择权,也进一步增加了业余生活的乐趣。
人们可以购买他们需要的各种物品,也可以参加各种类型的活动,例如体育运动、艺术表演等,以便在工作之后获得更多的娱乐活动。
此外,科技的发展也给中国的业余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现在人们可以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办理大部分日常交易,例如支付费用、定购和收货等。
令人惊喜的是,中国人民还可以通过使用电子设备在线购物、参加文化活动,并极大地方便了业余生活。
总之,在70多年的发展中,中国人民的生活环境日益改善,高等教育的普及和日常生活的技术多样性,使中国人民的业余生活乐趣倍增,更加丰富多彩。
反映新中国成立后发生变化的素材
![反映新中国成立后发生变化的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bd7ee247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db.png)
反映新中国成立后发生变化的素材【题目】洞察新中国成立后的变革——深度剖析与广度展望【导言】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以来,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革,伴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新中国不断蓬勃发展。
本文将对新中国成立后发生的变化进行全面评估与深入探讨,试图给读者带来一幅清晰的画面,展示出那些将中华大地从封闭走向开放的重要素材。
【正文】一、政治体制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的政治体制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毛泽东主席的领导下,中国探索并建立了一种独特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这一制度使得人民成为国家主人,通过选举与被选举的方式参与国家的管理。
与此中国还实行了一党制,确保了党和政府的高度一致性,既保证了国家稳定的也为中国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基石。
二、经济改革与开放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经济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中国从原有的封闭经济向开放型经济过渡,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开放政策。
其中最显著的就是1978年推出的邓小平理论,提出了发展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四个现代化建设目标。
这一理论的提出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战略指导,并奠定了今天中国的巨大发展成就。
三、社会变革伴随着新中国的发展,中国社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国家实施了政策和措施,改善了人民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权益,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另社会结构也发生了调整和转变,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社会的多元化与开放性为中国社会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四、科技与创新新中国成立后,科技与创新在中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与发展。
中国先后实施了许多重大的科技计划与政策,如“两弹一星”工程、“西部大开发”等,成功培养了大批科学家和工程师,并在航天、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科技与创新的迅猛发展为中国的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中国的未来发展展现了巨大的潜力。
【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无论是政治体制的调整、经济的改革开放,还是社会的变迁与科技的创新,都为中国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新中国史的体会
![新中国史的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2a4f07f1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8a.png)
新中国史的体会
新中国史的体会
新中国史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
和国的建立到现在的发展,涵盖了许多重大的事件和转变。
回顾这段历史,我深深感受到了新中国的崛起和发展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巨大变化。
首先,新中国的创建标志着中国人民从封建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历史性转变。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经历了长期的封建统治和帝国主义侵略,人民生活在贫困和痛苦中。
然而,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改革和经济建设,人民的生活逐渐改善,教育和医疗等公共服务得到了大力发展,人民的权益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其次,新中国的崛起使中国在国际舞台上重获尊严和地位。
毛泽东主席提出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使中国有效地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地位,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和支持。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同时也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支持。
另外,新中国的发展也带来了繁荣和创新。
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中国经济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的科技、文化和艺术等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新中国的崛起不仅仅是一种政治和经济体制的变革,更是中国文化的复兴和创新的历程。
然而,我也意识到新中国的发展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和问题。
例如,
经济发展不平衡、环境问题、社会不公等。
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和改革,以确保新中国能够持续健康的发展。
总而言之,新中国史的体会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在近代史上经历的沧桑巨变,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在新中国的发展道路上,我们需要不忘初心,保持奋斗和创新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新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变化及启示
![新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变化及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e5c9df81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b4.png)
新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变化及启示新中国成立以来,与世界的关系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最初的国际孤立,到现在的全球影响力,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这种变化不仅影响了中国自身,也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值得思考和学习的启示。
新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变化表明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日益提升。
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历史原因和外部环境的作用,中国陷入了长期的国际孤立,遭受到了种种不公和侵略。
中国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进行自力更生的建设,终于在改革开放以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的国际地位从一个外部孤立的对象,逐渐成长为国际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员。
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在不断增强,成为了世界上的重要力量之一。
这表明,中国已经不再是过去那个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一个积极参与者和塑造者,对世界格局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力。
这种变化给我们启示,一个经济强大、政治稳定、社会和谐的国家,必然会在国际上崭露头角,扮演重要角色。
新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变化表明中国逐渐成为了国际合作与共赢的倡导者。
在过去的历史中,中国一直是被压迫和侵略的对象,对外国势力产生了深深的戒备和不信任。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开始主动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世界各国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以和平、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国际战略,致力于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和改革,努力倡导多边主义和国际公平正义,承担了越来越多的国际责任和义务。
这种变化给我们启示,一个国家如果要在国际上有所作为,就必须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共赢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新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变化还表明中国正逐渐成为全球化进程的积极推动者和引领者。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趋势,对世界各国和人民的生活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中国积极适应和主动引领全球化进程,通过自身的改革开放和发展,为全球化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成为了全球化的积极推动者和引领者。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性转折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性转折](https://img.taocdn.com/s3/m/22ce75751711cc7931b716e1.png)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性转折先抄199页最上面的一段话,抄完开始写:在新中国的建设道路,我们更不可能忽视其艰辛与曲折,更不能忘记中国历史上那些意义深远的转折。
下面我将从自己掌握的资料中,讲述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的认识。
艰辛与曲折往往是社会建设道路上所不能避免的问题。
他也是将影响社会发展道路。
在新中国建设过程曾遇到最具有意义的一次拨乱反正转折就是“文化大革命”。
这场革命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将是永远的警钟。
“文化大革命”之所以能够发动,党内之所以能够接受发动“文化大革命”的观点,是有社会历史根源的。
我们党是经过长期残酷的战争后迅速进入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对于如何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科学认识。
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积累下来的丰富的阶级斗争经验,使人们在观察和处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新矛盾时容易去沿用和照搬,因而把在一定范围存在的阶级斗争仍然看作占主要地位的阶级斗争,并运用大规模群众性政治运动的方法来解决。
战争时期在革命队伍里行之有效的近乎军事共产主义的生活经验,也容易用来作为规划理想社会的某种依据。
对马列著作中某些论点的误解或教条化,使人们日益陷于阶级斗争扩大化的迷误之中。
坚持这种迷误被认为是保卫马克思主义的神圣事业,对这种迷误持怀疑态度者则难以理直气壮地起来反对。
这时,毛泽东在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中的威望达到高峰,党内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现象逐渐滋长。
加上建国以来党和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法制化的进程没有能够顺利发展,权力过分集中于个人,这就使为人民尊重的领袖所犯的错误难以得到纠正,也使林彪、江青这些野心家能够受到信用而得势横行。
在这场严重的动乱中,中国不仅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更有着一定的政治危机。
但实践证明,中国第一代领导集团的意义是巨大的。
周恩来在毛泽东支持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
周恩来正确地提出要批判极左思潮的意见,加快了落实干部政策和知识分子政策的进程,使一批被打倒的党政军领导干部重新走上领导岗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中国成立带来八大历史性变化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深刻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
今天,我们重温这一伟大事件及其带来的深刻变化,对于我们深刻认识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新中国成立至少带来了八个方面深刻的历史性变化。
一、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100多年来四分五裂、一盘散沙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空前统一和各民族的大团结。
近代以来,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中国社会长期处于战乱动荡,民心离散、民族不和的局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全国行政区划归于统一。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民族、各阶层人民实现了大团结,中华民族包括海外侨胞对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大大提高,国家凝聚力、向心力不断增强。
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实行各民族一律平等,促进了各民族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为中国的发展进步提供了重要基础。
二、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受压迫、受奴役的历史,中国人民第一次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生的人民政权坚持代表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劳动人民的利益,同时紧密团结一切愿意为建设新中国贡献力量的社会人士。
工人、农民和其他劳动阶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地位大大提高,享有了从未有过的各方面权利。
在旧中国毫无政治地位的工农大众的代表第一次走进国家议政大堂,同政治界、工商界、知识界和其他各界人士一起,平等地共商国家大事。
到1951年10月,全国大多数省、市、县都召开了人民代表会议,通过民主选举正式产生了各级人民政府,工农大众的代表加入了各级政权机关,成为国家的管理者。
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
从此,中国的历史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千百年来处于社会底层的工农大众,掌握了当家作主的权利,真正开始成为国家的主人。
三、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历史,使中国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
在新中国成立前的100多年里,中国一直受制于帝国主义列强,根本谈不上国际地位。
抗日战争后,中国成为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但仍未摆脱帝国主义附庸的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地位,也结束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
新中国坚定表明了维护国家独立、自由和主权的意志,宣布不承认帝国主义特权和一切卖国条约,显示了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应有的地位和尊严。
新中国成立之初,尽管国力衰弱,经济落后,又面临百废待举,百业待兴的局面,仍然不畏强权,同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联合国军展开了一场“抗美援朝”战争,终于把美国逼到谈判桌前。
这场战争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屡战屡败、任人宰割的历史,令全世界刮目相看。
四、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土匪恶霸和黑暗势力对人民的危害,实现了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宁。
在长期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中国社会孳生了许多与黑暗社会共生的毒瘤,各地土匪恶霸、地痞流氓横行霸道,妓院、毒品、赌博和社会黑暗势力危害严重,贫苦民众被压在社会底层、深受压迫,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迅速采取措施,坚决镇压反革命破坏活动,消灭土匪黑道,荡涤旧社会留下来的污泥浊水;对旧中国盛行的制毒贩毒、吸食毒品、聚众赌博等社会病害严令禁止,并帮助吸毒者及参与赌博的群众戒除毒瘾和赌习,清理妓院,救治妓女。
经过三年的努力,旧中国屡禁不止的社会病害及社会陋习基本上被禁绝。
这不仅是近代中国不曾有的,也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不曾出现过的局面。
五、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存在的条件,为国家经济发展和后来社会主义经济基
础的建立奠定了重要前提。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经济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外国资本、官僚资本控制了中国经济的命脉,封建地主经济统治着广大农村。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受到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封建势力的严重制约,得不到顺利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央人民政府立即没收官僚资本为国家所有;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实现耕者有其田;对于在华的外国资本企业,则通过废除其所享有的经济特权,以及监督和管制、收购、征购等办法进行清理。
同时采取措施保护和发展民族工商业。
在这个基础上,新中国建立起以国有经济为主体的强大经济力量,使之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形成了人民共和国的物质基础,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准备了重要前提。
六、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封建专制的独裁统治,确立起人民民主的基本政治制度。
新中国成立之前,国民党的一党独裁实际上是近代以来的封建专制制度的延续。
1949年9月通过的《共同纲领》,一致同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
1954年,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定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的政体,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等基本政治制度,依法完成了政权机关的组成。
1954年宪法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的基础,这个基础的根本点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七、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文化教育只为少数人服务的状况,建立起保障劳动人民受教育的文教事业。
新中国的建立,不仅使中国人民获得了人身的自由和解放,而且获得了精神上的大解放,获得了接受文化教育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就确定了教育必须为国家服务,学校必须为工农大众开门的总方针。
随后,对学校制度和课程进行了重大改革,废除了一些旧的制度和反动课程,扩大招收小学生,为工农大众提供就学机会,创办工农速成中学,吸收大批工农和革命干部入学。
人民政府开展了大规模的扫除文盲活动,翻身解放的亿万劳动人民,积极上夜校和扫盲班,一扫愚昧、封闭、保守的思想意识,自尊心、自信心、自强心大大增强。
人民政府还采取坚决措施,废除包办强迫婚姻等落后制度,促进妇女的解放。
新中国进行的一系列重大社会变革,带来了社会的进步,文化的昌明,一个崭新的社会生长起来了。
八、新中国的成立,极大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对世界和平、民主、进步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中国的成立,在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国里建立起人民民主制度,加强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极大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
新中国在国际上主持正义,维护世界和平,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发扬国际主义精神,积极支持各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赢得了亚非拉人民的友谊,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新中国奉行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许多国家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积极与各外国政府和人民恢复和发展通商贸易关系。
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分别与印度和缅甸总理发表联合声明,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关系的普遍准则。
以上八个方面的深刻变化,充分说明新中国成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是中国真正走上现代化的发展道路、走向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伟大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