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学比较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合集下载

比较文学相关的论文例文

比较文学相关的论文例文

比较文学相关论文参考例文比较文学大致可分为法国的影响比较文学、美国的平行比较文学、俄苏的类比比较文学和中国的阐发比较文学等四大派别。

下文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比较文学相关论文参考例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比较文学相关论文参考例文篇1 浅析比较文学的源流摘要:1829年,法国学者阿•福•维尔曼首次提出了“比较文学”这一术语,自此,开始了比较文学的研究。

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发展的第一阶段是法国学派,法国学派以一整套理论、方法和操作模式为比较文学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相当坚实的基础。

由于其局限性,法国学派的弊端日益凸显,由此美国学派登场。

美国学派以平行研究的方式对作品、现象加以比较分析,探讨并发现其内在联系、共同规律和民族独特性等。

关键词:比较文学 ;研究;源流一、引言1829年,法国学者阿•福•维尔曼首次提出了“比较文学”这一术语。

1886年英国学者波斯奈特出版《比较文学》一书,该书对文学的本质、相对性、发展的原理、比较研究等许多问题作了精辟的阐述,并从氏族文学、城市文学、世界文学、国家文学等角度出发,对文学与社会的关系作了比较考察,堪称比较文学的先驱。

标志着比较文学已真正成为一门学科。

二、比较文学发展的源流比较文学是一门研究跨越国界和超越同一文化背景的文学思潮、流派、运动、作家、作品以及和文学发展有关的各种现象的学问。

作为一门学科,它和文学史、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一样,都是文学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

纵观全世界比较文学发展史,我们可以追溯当今比较文学发展的源流。

1、法国学派按照学者们通常的看法,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发展的第一阶段是由法国学派所奠定的“影响研究”。

法国学派是形成最早、影响较大的一个学派。

法国学派的先驱者,如基内、维尔曼和安培等人的讲座和课程,戴克斯特(J.Texte)的第一本专著《让-雅克•卢梭和文学世界主义之起源》为比较文学作为学科的发展并成为大学体制性的课程作出了很好的铺垫。

中外文学比较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外文学比较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外文学比较论文参考文献一、中外文学比较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论外国文学研究与中外文学比较的关系.《安康学院学报》.2014年6期.朱云.[2].19492000中外文学比较史.《江苏社会科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7年6期.[8].湖南外国文学研究三十五年.《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6期.吴正锋.[9].苏曼殊的比较文学研究及其特点.《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5年4期.袁荻涌.[10].中外文学作品比较中的"文化"问题.《海外英语(上)》.2015年8期.邱佳.二、中外文学比较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梦想在泥泞中放飞:自由·自觉·自卑·自毁——老舍与曹禺比较研究.作者:王俊虎.中国现当代文学兰州大学2008(学位年度)[2].中外网络文学比较分析.被引次数:11作者:张雨.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陕西师范大学2006(学位年度)[3]“撒种在荆棘”——中国现代文学与基督教文化关系研究.作者:杨世海.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湖南师范大学2013(学位年度)[4].中小学语文中外同题材文本比较教学研究.被引次数:2作者:李军飒.学科教学(语文)河南大学2011(学位年度)[5].中外“小城”文学的审美特征及叙事模式初探.被引次数:1作者:王骁勇.中国现当代文学兰州大学2009(学位年度)[6]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和80年代小说研究.被引次数:2作者:方贤绪.中国现当代文学苏州大学2003(学位年度)[7].从狄更斯的《匹克威克外传》和老舍的《老张的哲学》中欣赏和比较幽默.作者:邱慧.英语语言文学上海师范大学2007(学位年度)[8].中外现代陶渊明接受之研究.被引次数:4作者:田晋芳.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复旦大学2010(学位年度)[9].论路遥的现实主义创作.作者:李冬梅.中国现当代文学聊城大学2009(学位年度)[10].跨文化视角下的《红楼梦》与简·奥斯汀小说作品中的茶文化比较研究.作者:杨红.英语语言文学河北农业大学2014(学位年度)三、中外文学比较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中外文学关系史研究的若干理论和方法的思考.钱林森,2005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八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2]生态文学:西部语境与中外对话中外文学对话与西部生态文化建设国际学术会议综述.王为群,20072007年中外文学对话与西部生态文化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3]百年俄苏文论在中国的历史回望与文化思考.汪介之,2005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八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4]论韩国生态文学的概况与特点兼谈中国大陆及台湾的生态文学的比较视野.朴宰雨,20072007年中外文学对话与西部生态文化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5]比较文学史上的“恒常危机”兼论生态论述.张汉良,20072007年中外文学对话与西部生态文化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6]跨文化视野下的比较与融通古典诗学的方法论研究.刘猛,20072007年中外文学对话与西部生态文化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7]《断头台》与《狼图腾》的叙事比较从《断头台》与《狼图腾》看中国生态文学写作之一.王彦彦,20072007年中外文学对话与西部生态文化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8]自由观:鲁迅与胡适的比较.唐翰存,20072007年中外文学对话与西部生态文化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9]文艺学/文学学/文学科学中外文论在互动中的概念问题.张法,2012“外国文论的当代形态:实绩与问题”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中国外国文论与比较诗学学会年会[10]诗学与视域论比较诗学及其比较视域的互文性原则.杨乃乔,20072007年中外文学对话与西部生态文化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

中西方文学论文2500字_中西方文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中西方文学论文2500字_中西方文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中西方文学论文2500字_中西方文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中西方文学论文2500字(一):中西方文学人物塑造中的侧面描写论文摘要:海伦是古希腊神话中的绝世美女,她的美在《伊利亚特》以侧面描写的方式得到了高度的阐释;无独有偶,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世说新语》中对于魏晋名士的形象塑造同样应用了侧面描写这一手法。

本文将二者进行对照,剖析侧面描写在中西方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塑造时所起到的作用,探索中西方文学作品与文化之美。

关键词:海伦形象;晋人之美;侧面描写一、《伊利亚特》中的海伦之美荷马史诗《伊利亚特》讲述了希腊人与特洛亚人十年战争的始末,引起这场战争的是“世上最美的女人”——海伦。

那么海伦究竟有多美?希腊抒情诗人安拉克耐翁诗中的海伦,“在她的香腮上一个酒窝,绕着她的玉颈一切的爱娇浮荡着(1)。

”只有“一个酒窝”的外貌描写,却将那种娇憨可爱的神态写的活灵活现。

这说明古希腊的诗人已经有意识的避开直接的外貌描写,而用侧面的情态刻画来表现海伦的美丽。

将这一点发挥到极致的是荷马的《伊利亚特》。

莱辛说:“荷马……他故意避免这一切片段地描绘身体美,以至于我们在翻阅时很不容易地有一次获悉海伦具有雪白的臂膀和金色的头发(2)。

”而荷马对于海伦之美的表述,则是通过他人之口。

那些原本打算要将海伦交还给希腊的长老们见到她时竟然说:“怪不得特洛亚人和坚胫甲开人为了这个女人这么久忍受着苦难呢,看来她活像一个青春常驻的女神(3)。

”甚至愿意为了她的美而进行一场战争。

而那些曾经求娶海伦的英雄,也愿意立下誓言与她的丈夫结盟,终有一天为她而战。

海伦究竟有多美?仅凭“雪白的臂膀”和“金色的头发”也只能有一个模糊的记忆点,但是我们可以在诗中读到长老们因为海伦的美而失去冷静,英雄为被海伦的美所倾倒的狂热,我们在感受这些情绪同时也其所感染,海伦集合了我们个人所认知的所有美的部分,在读者的想象中有了永不褪色的美丽。

这就是侧面描写的魅力,它是在读者的认知中再造的艺术手法,它具有延时性,它契合了读者的个人审美倾向而又不损害整体的人物塑造,因而更加彰显出人物形象的光辉,也使文学作品更加精彩。

中西比较文学论文

中西比较文学论文

中西比较文学论文人类文化存在着同质和异质,文学作为文化的象征和集中表现,也必然有相同和相异的因素,这就使具有跨越性的文学现象之间具有了可比性。

下文是店铺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中西比较文学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中西比较文学论文篇1浅探中西比较文学摘要:歌德当日所言之“文学的通性”,今天更多指向“相异”的通性。

这一新发展替比较文学带来了更多机遇,使之从传统的类比或影响研究狭仄限制中,解脱了出来。

而我们从事中西比较文学研究时,必须以“反映”和“反思”为始点:对两种不同语言文化的作品,都作一番深入的研究,先形成对某一特定作品的认识和了解,再对另一个作品作同样深入的认识,然后再将二者加以比较。

这样,定可经由深刻认识、了解不同的个别文化和作品,进入由比较研究而达到的“深层知识”。

关键词:反映;反思;中西比较文学达姆罗什(Damrosch)在《什么是世界文学》一书中,再次提到歌德提出的“世界文学”这一名词,进一步地加以阐释,使这一19世纪德国文豪所创导的词语,再次复活。

在该书“歌德创造了一个词语”这一章中,达氏提到周蕾对欧文批评北岛的诗作的猛烈批判。

我不想参与二者的争论,更无意做文化保卫者或批判者;亦不想加入意识形态价值判断及传统经典价值评鉴之争。

我只想提出一点和当前所讨论的中西比较文学研究有关的看法。

当然在短短的20分钟发言限制之下,没有人能将这些看法解说透彻,但问题是可以提出来讨论的。

大约80年前,诗人艾略特拒绝了在北京教书的剑桥教授李察斯的邀约,放弃了去北京的机会。

他拒绝的理由是,他对李氏所创导的跨文化研究的可能性,颇不为然。

他在回信中特别指出,对他来说,“一个人不可能同时站在望远镜的两端”。

艾氏认为,任何一个人,“如想将一个具有悠久传统的(观念)词语,翻译为另一种不同传统的词语,不管其技巧如何高明”,都是不可能的。

充其量他所能做到的,“只是一个非常高明的变胎”。

这亦是我30多年前,在香港中文大学举办的中西比较文学会议中,所提出的问题。

中西方文化差异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西方文化差异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西方文化差异论文参考文献一、中西方文化差异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中西方文化差异与道德文化自觉——兼论德育现代化.《教育探索》.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0年12期.宋晔.寇茜.[2].文化差异·税收道德精神·税制改革中西方文化差异与我国税收改革取向.《税务与经济》.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3年1期.彭骥鸣.蔡军.[3].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我国高校教育的启示.《教育与职业》.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4年17期.喻晴.闾振华.[4].从电影《功夫熊猫》看中西方文化差异.《电影文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2年9期.张丽君.[5].心理社会行为的中西方差异:"性善性恶文化"假设.《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8年1期.王登峰.崔红.[6].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思考.《安徽农业大学学报《长白学刊》.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0年3期.朱丽娟.胡忠丽.[8].中西方文化差异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年2期.孙萍.[9].从“先救谁”看中西方文化差异.《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年8期.王康妮.[10].神话传说折射出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山西财经大学学报》.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7年z1期.尹晓予.二、中西方文化差异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中西方文化差异对体育新闻报道的影响研究.被引次数:2作者:杨超.体育人文社会学西安体育学院2012(学位年度)[2].动画角色表情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被引次数:4作者:姜宾虹.艺术设计学中国美术学院2011(学位年度)[3].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广告设计的影响.被引次数:2作者:崔源.设计艺术学湖北工业大学2009(学位年度)[4].从“水”的隐喻看中西方文化差异.作者:许伟利.英语语言文学天津师范大学2005(学位年度)[5].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我国男女篮影响之分析.被引次数:2作者:陈曦.体育教育训练学武汉体育学院2009(学位年度)[6].从文化差异角度论国际贸易合同的翻译.被引次数:2作者:张立.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西南政法大学2012(学位年度)[7].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传统节日禁忌研究.作者:李燕.汉语国际教育曲阜师范大学2013(学位年度)[8].旅游文本英译的中西文化差异处理——碛口景区资料翻译实践报告. 作者:刘晋宏.翻译山西师范大学2015(学位年度)[9].基于文化视角的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比较研究.被引次数:2 作者:陶灵丽.会计学东华大学2012(学位年度)[10].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被引次数:4作者:周媛.英语语言文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07(学位年度)三、相关中西方文化差异论文外文参考文献[1]ChineseandWesternCulturalDifferencesEmbodiedinIndustrialDesign .C.Zhong《MaterialsScienceForum》,被EI收录EI.2012[2]Crosscultural,valuesandethicsdifferencesandsimilaritiesbetween theUSandAsiancountries. FrediGarciaDianaMendezChrisEllisCaseyGautney 《JournaloftechnologymanagementinChina》,20143[3]ChineseandWesternCulturalDifferencesEmbodiedinIndustrialDesign .C.Zhong2012[4]Isolationandcharacterizationoftwonovelcoloncancercelllinesfrom Chinesepatients. HuDNHwangSMLinXZYangPYTsaiCHHuangQHuangHYHwangMH 《InVitroCellularandDevelopmentalBiology.Animal:JournaloftheTissuesCu ltureAssociation》,被SCI收录SCI.20073/4[5]InfluenceofChineseWesternAestheticCulturalDifferencesonDesignE valuation.J.M.LiX.J.Wang2011[6]DevelopmentofChineseConsumers'BrandLoveConceptualStructureandS cale:WithSportsShoesBrandsasanExample.MingJinShenghuaJia2011[7]Chapter97AnalysisonCrossCulturalFactorsonEnglishTranslation. ZhaoyangGuo2013[8]DevelopmentofChineseconsumers'brandloveconceptualstructureands cale:Withsportsshoesbrandsasanexample.MingJinShenghuaJia2011四、中西方文化差异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中西方文化差异与科技新闻写作模式的比较研究.傅爱军,2010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2]科学与艺术的纠结浅谈中西绘画的不同表现形式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影响.秦硕茗.秦威,2014第七届海峡两岸科普论坛[3]中药文化视角下的中药复方研究.赵静.李绍平.王一涛,20082008南京国际中医药论坛[4]中西方老年心理健康标准的比较.陈立新,2005首届中国老年学家前沿论坛[5]从民间故事看中西方文化差异以"虎姑婆"和"小红帽"为例.鹿忆鹿,2013中国民间文学与民族历史记忆学术研讨会[6]由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区分看中西方法治社会的差异.徐银花,20082008北京地区哲学专业研究生学术论坛[7]中西方体育文化差异研究从本源文化角度.王雅洁,20112011年上海市研究生学术论坛暨“体育强国目标下的体育发展”专题论坛[8]中西礼貌原则对比分析.王矗.程晓皎,2014软科学论坛——能源环境与技术应用研讨会[9]中国与西方大学管理文化之省视.尤克强,20052005年海峡两岸大学文化高层论坛[10]编校医学期刊论文英文标题应注意的5个问题.吴洋意,2006第五届全国医药卫生期刊管理和学术研讨会。

中西文化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西文化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西文化论文参考文献一、中西文化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关于"文化自觉"的一些自白.《学术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3年7期.费孝通.[2].被遗忘的先驱陈受颐及其18世纪中西文化接触史研究.《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2期.梁建东.[3].中西文化论争与现代政治文化哲学的凸显——兼论《新主义论》的现代政治文化价值.《山东社会科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8期.韩爱叶.[4].从霍氏文化维度理论看中西文化行为的差异.《理论月刊》.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8期.姜艳.[5].近代中西文化与医学道路反思录.《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4年5期.张其成.[6].中西文化线性与环性特点的心理学探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5期.赵广平.[7].中西文化在不确定性规避维度上的比较研究——基于中德两国的实证分析.《广西社会科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2年10期.谢冬梅.范莉莉.[10].论中西文化的中和精神与分析精神及其现代价值.《江苏行政学院学报》.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2年4期.高旭东.二、中西文化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与中西文化融会研究.被引次数:1作者:陈厉.思想政治教育郑州大学2013(学位年度)[2].中西文化视域下的非言语交际.被引次数:6作者:徐德凯.专门史山东大学2008(学位年度)[3].中西文化禁忌语比较与分析.被引次数:2作者:张之光.汉语国际教育苏州大学2012(学位年度)[4].两种“不得己”之辩——清初中西文化的相遇.作者:杨虹帆.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上海师范大学2013(学位年度)[5].中西文化下的曹禺戏剧研究.作者:肖仲华.中国现当代文学新疆师范大学2014(学位年度)[6].人天之际的诗歌中西文化视阈下的徐志摩诗歌自然意象研究.作者:赵丹萍.中国现当代文学浙江大学2011(学位年度)[7].管窥中西文化的会通.被引次数:1作者:闫瑞卿.文艺学西北大学2010(学位年度)[8].从李安的“三部曲”看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被引次数:1作者:王爽.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南大学2011(学位年度)[9].论近世中西文化视域下中国饮食文化之新变.被引次数:3作者:徐焱.食品贸易与文化江南大学2008(学位年度)[10].从中西文化的视角论中国武术传播.作者:马宁EmmanuelDablemont.体育教育训练学中南大学2012(学位年度)三、相关中西文化论文外文参考文献[1]UseofNaClpreventsaggregationofrecombinantCOMPAngiopoietin1inCh inesehamsterovarycells.Ju,HKHwang,SJJeon,CJLee,GMYoon,SK《JournalofBiotechnolog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092[2]UseofNaClpreventsaggregationofrecombinantCOMPAngiopoietin1inCh inesehamsterovarycells.Ju,HKHwang,SJJeon,CJLee,GMYoon,SK《JournalofBiotechnolog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092[3]Howprehistorichumansuseplantresourcestoadapttoenvironmentalcha nge:AcasestudyinthewesternChineseLoessPlateauduringQijiaPeriod.ChengBangAnHuLiWeimiaoDongYufengChenYongtaoZhaoChaoShi《Theholocene》,被SCI收录SCI.20144[4]DetectionandquantificationofthehumanIgG4halfmolecule,HL,fromun purifiedcellculturesupernatants.Deng,LWylie,DTsao,YSLarkin,BVoloch,MLing,WLW 《BiotechnologyandAppliedBiochemistr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04part3[5]Climatechangeandculturalresponsearound4000calyrBPinthewesternp artofChineseLoessPlateau.AnCBTangLYBartonLChenFH《QuaternaryResearch:AnInterdisciplinaryJournal》,被EI收录EI.被SCI 收录SCI.20053[6]ATestOfClimate,Sun,AndCultureRelationshipsFromAn1810yearChines eCaveRecord. PingzhongZhangHaiChengPingzhongZhangLawrenceEdwardsFahuChenYongjinWan gXunlinYangJianLiuMingTanXianfengWangJinghuaLiuChunleiAnZhiboDaiJingZ houDezhongZhangJihongJiaLiyaJinKathleenRJohnsonXunlinYangJianLiuMingT anXianfengWangJinghuaLiuChunleiAnZhiboDaiJingZhouDezhongZhangJihongJi wrenceEdwardsFahuChenYongjinWang XunlinYangJianLiuMingTanXianfengWangJinghuaLiuChunleiAnZhiboDaiJingZh ouDezhongZhangJihongJiaLiyaJinKathleenR.JohnsonYongjinWang《Science》,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085903[7]INVESTIGATIONOFMICROBIALCOMMUNITYSTRUCTUREWITHCULTUREDEPENDENT ANDINDEPENDENTPCRDGGEMETHODSINWESTERNWESTLAKEOFHANGZHOU,CHINA. LinlinCaiQiaohongZhouFengHeLingweiKongShenghuaHuZhenbinWu 《Freseniusenvironmentalbulletin:FEB》,被SCI收录SCI.20126[8]TheEffectofWesternDietCultureonChineseDietCulture.LijunYang2014[9]DifferencesofphilosophyandculturebetweenChineseandWesternrefle ctedinconstruction.ZhiqingZhaoLiTao2014[10]SafetyCultureincommercialaviation:Differencesinperspectivebet weenChineseandWesternpilots.Liao,MengYuan《Safetyscience》,2015四、中西文化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由中西文化的比较看中美家庭教育差异.张颖,20132013北京城市发展与文化创新研讨会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第二届本科学术论坛[2]中西文化的相遇与相容以神仙信仰为例.李显光,2012海峡两岸“中国文化与宗教大同暨五台山佛教文化”研讨会[3]融合中西文化共同构建现代医学模式.高资敏,2009第七届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4]高等教育中的中西文化碰撞和融合——以我国近代教会大学为例.张燕,2007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理论工作者分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5]中西文化拼合互补论.辜正坤,2007第五届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6]立志做沟通中西文化的桥梁——简宛作品浅谈.刘红林,2007第二届世界华文文学论坛[7]中西文化耦合创新是现代企业走向世界的未来发展模式.王绍臣,2012中国未来研究会2012年学术年会[8]论诚信教育基于中西文化的比较研究.王瑛.田毅松,2006北京2006年青少年学生公民教育国际论坛[9]中西审查发展差异.陈晓云.郑锦.李佶,2013第四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10]塑造纯粹立知观念基础上的科学理性精神.王天成,2011第三届中哲、西哲、马哲专家论坛。

中西对比的文献综述范文中西教育差异文献综述写

中西对比的文献综述范文中西教育差异文献综述写

中西对比的文献综述范文中西教育差异文献综述写 Literature review on the influence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on English Listening重点词汇释义中外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at home and abroad文化差异cultural difference英语听力English listening prehension文献literature; document综述summarize; round up; sum up去网上拉几篇相关的文献来,凑一块,哎。

我也在写啊,,改了好几遍了,老师不让过。

文献综述格式一般包括:文献综述的引言:包括撰写文献综述的原因、意义、文献的范围、正文的标题及基本内容提要;文献综述的正文:是文献综述的主要内容,包括某一课题研究的历史 (寻求研究问题的发展历程)、现状、基本内容 (寻求认识的进步),研究方法的分析(寻求研究方法的借鉴),已解决的问题和尚存的问题,重点、详尽地阐述对当前的影响及发展趋势,这样不但可以使研究者确定研究方向,而且便于他人了解该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切入点,是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文献综述的结论:文献研究的结论,概括指出自己对该课题的研究意见,存在的不同意见和有待解决的问题等;网上的都是收费的写手Cultural differences on the language of the impact of Abstract: simpl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pare the impact of the language, teaching English in the light of the present ignored the phenomenon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on financial and cultural knowledge in English Teaching. 在语言教学中树立文化意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达到语言教学的真正目的。

中西文化差异论文参考文献

中西文化差异论文参考文献

中西文化差异论文参考文献中西文化差异论文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潘吉星。

中国古代的社会与科学[A]。

李约瑟文集[C]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刘红星。

先秦与古希腊———中西文化之源[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3]沈祖祥.旅游文化概论[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4]朱希祥.中西旅游文化审美比较[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中西饮食文化差异论文的参考文献[1]李鑫. “感性”与“理性”——浅谈中西饮食文化差异[J]. 全国商情(理论研究),,(5).[2]谢有斌. 清代中西饮食文化比较论[J]. 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3]欧阳艳. 浅析中西饮食文化[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7).[4]杨乃济. 中西饮食文化中的哲学差异——中西饮食文化漫谈之三[J]. 中国国情国力,1993,(4).[5]汪清囡. 农业结构不同导致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J]. 南方农机,2006,(6).[6]张旗,谢有斌. 清代中晚期中西饮食文化交流[J]. 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03,(4).[7]马守艳.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及中西菜肴翻译方法[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4).[8]党冰花.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刍议[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0).[9]卞浩宇. 跨文化交际下的中西饮食文化比较研究[D]. 苏州大学: 苏州大学,2005.[10]张洪萍. 试论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6).[11]蔡华. 试论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12]鲁莉,曹诗图. 中西饮食文化比较及文化地理分析[J]. 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3).[13]苏琛琛,雷雨,陈海洪,何纯点.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探讨[J]. 农家之友(理论版),,(9).[14]卞浩宇,高永晨. 论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15]李青,李伯伟. 中西饮食文化消费心理比较[J]. 商场现代化,,(9).[16]单士坤,王敏. 民族文化心理与中西饮食文化之对比[J].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17]唐友波. 从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看文化旅游的基点[J]. 东南文化,1991,(6).[18]罗露莎. 浅析中西饮食文化差异[J]. 双语学习,,(5).[19]徐旺生. 中西饮食文化内涵的异同[J]. 农业考古,1995,(3).[20]丘勇强.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下的中国菜肴英译[J].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4).。

中外文化差异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外文化差异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外文化差异论文参考文献一、中外文化差异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中外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统计与管理》.2015年7期.刘卓瑛.郑平坪.[2].中外文化差异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中国商贸》.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1年36期.陈刚.翟树芳.[3].旅游外语教学中渗透中外文化差异述论.《旅游论坛》.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2年3期.唐小翠.[4].中外文化差异探讨:谈当前跨文化交际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前沿》.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2年9期.尹华东.[5].中外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职业》.2011年35期.王海建.[6].小议中外文化差异.《商》.2013年1期.和兰花.[7].工作满意度中的中外文化差异.《汕头大学学报《前沿》.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5年11期.[9].浅谈中外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都市家教(下半月)》.2015年1期.金琳.[10].中外文化差异与国际商务礼仪.《北方文学(下旬刊)》.2014年10期.刘鑫.二、中外文化差异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跨国经营中融合中外文化差异的跨文化管理.作者:李静.企业管理北京化工大学2009(学位年度)[2].浙江民营企业国际贸易文化差异及其对策研究.被引次数:1作者:孙卫芳.企业管理浙江师范大学2007(学位年度)[3].基于语言经济学理论对上海世博中国展馆简介汉译英的研究.被引次数:3作者:韩佳彤.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大连海事大学2011(学位年度)[4].中外体育礼仪的比较研究.被引次数:1作者:谢小兰.体育人文社会学湖南师范大学2011(学位年度)[5].非语言交际与外语教学.被引次数:1作者:马宏伟.英语语言文学山东大学2001(学位年度)[6].中外英语硕士毕业论文中使用元语篇手段的对比研究.被引次数:3 作者:封齐楚.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南京师范大学2008(学位年度)[7].新课标下高中语文外国文学教学策略探讨.被引次数:15作者:丁宗林.外国文学华中师范大学2010(学位年度)[8].分析提高留学英国的中国硕士研究生学术经验的决定性因素.作者:张俐.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山西财经大学2015(学位年度)[9]在华日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以丰田汽车(中国)为例. 作者:李阳.劳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2011(学位年度)[10].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角度浅析美剧《老友记》中幽默字幕的翻译. 作者:刘畅立.英语语言文学湖南师范大学2013(学位年度)三、中外文化差异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中外文化差异探讨:谈当前跨文化交际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韩宁,20112011年北京服装学院学科专业建设年教研论文报告会[2]中外动漫作品的文化差异和共鸣点分析.王瑜,2012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四届年会暨第七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3]弥合差异,避免误解浅谈对外传播中文文本的写作.韩清月,2011全国第二届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4]“Red”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方法.白阳明,2008第18届世界翻译大会[5]新疆石油企业哈萨斯坦跨国经营中跨文化管理浅析.李军,2008第二届中外技术交流史国际学术研讨会[6]“合而不同”的中国和外国性文化.刘达临.胡宏霞,2004首届中国性科学高级论坛[7]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金融机构中的跨文化管理.刘宁波,2006第十届世界管理论坛暨东方管理论坛——上海管理教育学会创立25周年大会[8]浅谈口译与文化.张秀苹,20022002烟台全国翻译学辞典暨译学理论研讨会[9]综合性大学开设《中外文化与护理》Ⅱ类通识课程的实践研究.毕瑞雪.何朝珠.刘宇.刘萌.孙亚佳.刘丽华,2014第九届全国高等护理教育学术研讨会[10]中外度假旅游研究述评——兼论文献视角折射出的东西方游客旅游方式差异.徐菊凤,20062006现代休闲与旅游发展国际研讨会。

中西文化比较相关文献

中西文化比较相关文献

中西文化比较相关文献英文回答:In comparing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there are several key aspects that can be explored. One important area of comparison is the concept of individualism versus collectivism. Western cultures, such as those in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 tend to emphasize individualism, valuing personal freedom, autonomy, and self-expression. In contrast, Chinese culture is more collectivist, placing importance on the group and valuing harmony, cooperation, and social obligations.Another area of comparison is the perception of time. Western cultures typically have a linear concept of time, where time is seen as a finite resource that needs to be managed and used efficiently. In Chinese culture, time is often viewed as cyclical, with a focus on the present moment and a belief in the interconnectedness of past, present, and future.Communication styles also differ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Western cultures tend to value direct and explicit communication, where individuals are encouraged to speak their mind and express their opinions openly. In Chinese culture, indirect communication is more common, with an emphasis on maintaining harmony and saving face. This can manifest in the use of nonverbal cues, such as body language and facial expressions, to convey meaning.In terms of social etiquette, there are also notabl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For example, in Chinese culture, it is customary to show respect to elders and authority figures, and hierarchical relationships are often emphasized. In Western cultures, there is generally more emphasis on equality and egalitarianism.Food and dining customs also vary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Chinese cuisine often features a wide variety of dishes served family-style, with an emphasis on sharing and communal eating. In contrast, Western cuisineoften involves individual portions and a more structured dining experience.Overall, while there are certainly similariti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there are als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erms of values, communication styles, perception of time, social etiquette, and dining customs.中文回答:在比较中西文化时,有几个关键方面可以探讨。

中西方小说的比较论文

中西方小说的比较论文

中西方小说的比较论文中西方小说的比较论文中国的小说是到唐代才脱离历史记录而成为文学创作的。

唐代的文化有了很大的发展,文人的思想也更加开阔,这时传奇应运而生,李朝威的《柳毅传》、白居易的《长恨歌》、陈鸿的《长恨歌传》等,都是依照传说创造而成的。

西方小说,则是在“文艺复兴”后快速的发展、成熟起来的。

今天店铺将与大家分享:中西方小说的比较相关论文。

具体内容如下:摘要:通过对中西方孝文化的对比分析,认为中西方孝文化有着显著的不同。

中国孝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博大精深,涉及方方面面;而西方孝文化在历史进程中却没有得到发展,内容也很单一。

这些不同主要源于文化差异。

?论文关键词:家庭;孝文化;文化差异;养老模式论文正文:中西方小说的比较东西方最初的小说,是与历史紧密相连的,是作为史料的补充记载事件的。

中国先秦散文中的寓言故事,汉代史书中的人物传记,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志人小说;西方古巴比伦的《吉加美士史诗》,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伊索寓言》等都属于这一类小说,这类小说已具有小说讲求虚构的特点,但仍不是文人的创作,是直接从民间搜集记录下来的,所以这类小说情节比较简单,文笔比较粗糙。

班固所说的“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造”是对这类小说准确、形象的评价。

中国的小说是到唐代才脱离历史记录而成为文学创作的。

唐代的文化有了很大的发展,文人的思想也更加开阔,这时传奇应运而生,李朝威的《柳毅传》、白居易的《长恨歌》、陈鸿的《长恨歌传》等,都是依照传说创造而成的。

唐代小说多为虚构想象而讲求文采,不仅仅是历史性质的东西了,但作为史的志怪志人小说也并没停止。

传奇小说到宋代就逐渐衰落了,随之而兴起的话本,经过文人加工就变成了许多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

这类小说是文人采用民间创作而再创作的,以描绘精彩动人的情节场面和塑造生动活跃的人物性格见长,有明显的说书人的语言风格。

由这里再发展,便成为文人的独立创作而不再加民间的东西来加工了,这一类代表作是《金瓶梅》,它开辟一条写平凡人和生活的道路,是现实主义文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后的《红楼梦》更是把中国古代现实主义小说推到了顶峰。

中西文化差异对文献论文

中西文化差异对文献论文

中西文化差异对文献论文中西文化差异对文献论文【摘要】文献的翻译本身就是将中西文化进行互通,进行交流的重要手段。

而受到不同文化、不同流派以及不同的背景影响,作者在进行翻译时无疑会受到这种由于文化差异而带来的影响,而这种影响也会侧面的反映在文字中。

对于西方著作来说,其本身就带有强烈的西方文化印记,然后是西方价值观的体现,也是西方背景下的产物,那么国内在进行文献翻译时就必须要充分的了解西方文化,正视这种文化差异,并且能够将二者进行平衡,以此来翻译出精良的作品。

笔者根据相关文献,从中西文化的差异的影响为切入点,对其与文献翻译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

【关键词】中西文化差异;文献翻译;影响作用对于文献翻译来说,是将一种文化,一种语言用其他的文化、其他的语言进行转化的过程,所翻译的文献也是中西文化合流的产物。

在进行文献翻译时,由于他国与本国文化、历史、背景以及风俗民情的差异,往往会让作品产生别样的印记,这种印记是文化差异的标志,翻译者只有充分的了解了中西文化差异,对文化、历史、背景等相关的差异有着综合的了解,才能够进行精确地翻译,才能让翻译更加的精良,让翻译作品更加贴合原作者的所思所想,所情所愿。

只有将中西文化差异进行深入的分析,也才能让文献的翻译更加贴合我国的文化,让本国人民更好的了解这些文献论著,真正的实现文化交流,真正的将翻译的作用发挥出来。

一、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文献翻译的影响作用1.风俗文化的差异。

中西文化所诞生的土壤不同,所成长的背景不同,那么所催生出来的风俗文化也有着极大的差异。

这些风俗文化体现在了西方生活的每一个环节。

例如中国人讲究红红火火,喜爱红色,因为红色寓意好,意味着幸运,因此,在一些中国文学作品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大量描写红色的片段,以此来渲染喜庆的氛围。

但是,红色在西方却并没有这样的含义,red为红色直译,除了表达颜色外,其往往表达的意思都与中国文化中的喜庆吉祥相差甚远。

例如seered在西方文化中所代表的一个人在极端生气的情况下所反映出来的愤怒情绪,是指大发雷霆。

中西文学比较论文范文详细版

中西文学比较论文范文详细版

中西文学比较论文范文中国文学和西方文学的建构,有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理论根底。

下文是我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下载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下载篇1浅析中西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翻译不仅是沟通世界不同民族文化的桥梁,翻译也为文化与文学影响的传播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媒介,而且翻译本身也是一种艺术,一种再创造,其“创造性的叛逆〞及应用一向来都为国内外文学界所重视的课题。

比较文学的学者认为:能否超越原作的关键是翻译中的创造与叛逆性。

由此,翻译中的创造性是译者通过个人的能力创造性地使译作回归原著作的实质内涵,相对而言,叛逆性那么指译者未能如实表达和传达原著作的精华,从而与原著作的理念相违背。

但在翻译的实际过程中创造与叛逆是密不可分的。

中西文学翻译中译者经常思考终究是按照源语标准直接翻译原文还是依照标准再创原文使其更能为读者所承受。

事实上创造性本质蕴藏于任何文学翻译作品中。

在某种程度上翻译作品不仅仅是源文本的再现而且与源文本相比是一种再创造。

基于这个原因,“创造性叛逆〞的术语被法国文学家罗伯特·埃斯卡皮首先提出,他认为“翻译总是一种创造性叛逆〞,并提出“说翻译是叛逆,那是因为它把作品置于一个完全没有预料到的参照体系里,说翻译是创造性的,那是因为它赋予作品一个崭新的面貌,使之能与更广泛的读者进展一个崭新的文学交流,还因为它不仅延长了作品的生命,而且又赋予它第二次生命〞。

创造性叛逆是文学范畴的根本特征,它并不是单纯属于文学翻译。

换而言之,创造性叛逆与文学的承受和传播息息相关,两者密不可分。

在文学翻译的实践过程中充分表达了创造性叛逆不同程度地表达在承受者、译者以及承受环境之中。

比较文学和翻译理论界都对翻译的创造性叛逆进展过系统的分析和阐释。

翻译界泰斗谢天振先生认为译者的创造性叛逆一般划分为意识型和无意识型,并由以下几种类型构成:个性化翻译、误译与漏译、节译与编译、误译与漏译、转译与改编等。

创造性叛逆中的无意识表达,如误译与漏译,是因受限于译者自身的文化知识背景和情趣修养等因素造成的误读和误译。

中外文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外文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外文学论文参考文献一、中外文学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论中外文学关系研究的主体立场及其方法.《山东社会科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4年5期.宋炳辉.[2].中外文学关系编年史研究的学术价值及现实意义.《山东社会科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2年1期.葛桂录.[3].从白话长篇小说翻译与创作之“同一性”看近代中外文学关系建构. 《广西社会科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1年10期.杜慧敏.[4].30年中外文学关系研究综述.《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9年1期.宋炳辉.[5].追寻:中外文学的叙事母题.《文史哲》.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6年4期.杨经建.[6].从数字出发看中外关系、中外文学关系里的翻译关系.《外国语》.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6年5期.王友贵.[7].中外文学关系研究30年.《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8年4期.葛桂录.[8].张闻天:我国外国文论、外国文学译介的先驱者.《当代文坛》.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4年5期.费小平.[9].搭建学术平台促进研究生自我成长.《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2年4期.邹建军.[10].论胡风在中外文学交流方面的贡献.《理论月刊》.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5年9期.高文波.二、中外文学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狼:隐喻的“他者”——解析中外文学中的“狼形象”.被引次数:5 作者:魏艳丽.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陕西师范大学2006(学位年度)[2].“我的河在向你奔来”——艾米莉·狄金森在中国的译介和接受.作者:刘晓萍.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南京师范大学2010(学位年度)[3]抗战时期重庆的中外文学交流.被引次数:2作者:陈秋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重庆师范大学2006(学位年度)[4].新时期家族小说中的性别叙事.被引次数:1作者:俞春玲.中国现当代文学山东师范大学2005(学位年度)[5].中国翻译文学史写作方法刍议.被引次数:1作者:孙文龙.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安徽大学2007(学位年度)[6].中外“小城”文学的审美特征及叙事模式初探.被引次数:1作者:王骁勇.中国现当代文学兰州大学2009(学位年度)[7].文本译介、文化相遇与文学关系——晚清主要小说期刊译作研究(1901—1911).作者:杜慧敏.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复旦大学2006(学位年度)[8]新文学第二个十年的中外文学关系.作者:周涵嫣.比较文学复旦大学1998(学位年度)[9].接受与阐释:意识流小说诗学在中国(1979—1989).作者:吴锡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南京师范大学2004(学位年度)[10].《人民画报》与文学(19501976).作者:郭兰云.文艺学天津师范大学2015(学位年度)三、相关中外文学论文外文参考文献[1]ANALYSISOFLITERATURESTATISTICSONCHINESECOLLEGESTUDENTS'ENGLISH LEARNINGMOTIVATION.XUSHUYANYANGXIANHUAWANGXIAOHUA2011[2]ChineseMNCsasChina'sNewLongMarch:AReviewandCritiqueoftheWester nLiterature.JeanMarcF.Blanchardl《JournalofChinesepoliticalscience》,20111[3]FOREIGNCULTURE,FOREIGNSTYLE.NickyHarman《Perspectives:studiesintranslatology》,20061[4]HowdoforeignR&DunitsinChinamanagetheirChineseR&Dstaff? Anempiricalexploration.Keupp,M.M.Gassmann,O.《InternationalJournalofTechnologyManagement:TheJournaloftheTechnolog yManagementofTechnology,EngineeringManagement,TechnologyPolicyandStra teg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11[5]DEAanalysisofFDIattractivenessforsustainabledevelopment:Eviden cefromChineseprovinces. MingLeiXinnaZhaoHonghuiDengKeahChoonTan《DecisionSupportSystem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3Dec.[6]TransliterationPairExtractionfromClassicalChineseBuddhistLiter atureUsingPhoneticSimilarityMeasurement. YuChunWANGChunKaiWURichardTzongHanTSAIJiehHSIANG 《Newgenerationcomputing:Aninternationaljournalonfifthgenerationcompu ter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34[7]Sinosubstitution:ChineseforeigndirectinvestmentinZambia. StuartJohnBarton 《JournalofChineseeconomicandforeigntradestudies》,20142[8]ChineseStateownedEnterpriseInvestmentsinUganda:FindingsfromaRe centSurveyofChineseFirmsinKampala. WardWarmerdamMeinePietervanDijk 《JournalofChinesepoliticalscience》,20133[9]AnOnlineChineseEnglishAcademicDictionaryBasedonBilingualLitera tureAbstracts.QiZhengShengyiJiang2013[10]UnderstandingC hina'sforeigntrade:aliteraturereview(Ⅰ). LarryD.QiuYingXue《Chinaeconomicjournal》,20142四、中外文学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中外文学关系史研究的若干理论和方法的思考.钱林森,2005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八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2]生态文学:西部语境与中外对话中外文学对话与西部生态文化建设国际学术会议综述.王为群,20072007年中外文学对话与西部生态文化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3]百年俄苏文论在中国的历史回望与文化思考.汪介之,2005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八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4]西部生态与西部文学的几种关系.徐兆寿,20072007年中外文学对话与西部生态文化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5]环境文学的区域叙事与生态智慧:以《狼图腾》为例.宋丽丽,20072007年中外文学对话与西部生态文化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6]黑色幽默文学新探.安婕,20072007年中外文学对话与西部生态文化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7]批判性是生态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的共有品质.温越,20072007年中外文学对话与西部生态文化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8]我们为什么要坚持“人的文学”?.唐翰存,20072007年中外文学对话与西部生态文化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9]生态文学勿要忽略人与自然关系的恢复和重建.李青松,20072007年中外文学对话与西部生态文化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10]生态批评以生态为核心的文学批评.温越,20072007年中外文学对话与西部生态文化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

浅谈中西方文学论文

浅谈中西方文学论文

浅谈中西方文学论文中西方由于习俗以及生活习惯的不同,文学作品也存在着各种差异。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中西方文学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中西方文学论文篇1:《中西方文学内在性的差异》摘要:人的内在性具有最高的神性,既可以观照一个民族的共性,共同心理文化特征,伦理道德风貌,也能表现出作家个人的自我意识,对自己所代表的文化圈子中的生存个体生存价值的确认,体现自己的创作风格、审美理想。

中国文学中的内在性,强调的是群体意识,集体利益至上,人的"自我"观念淡薄,超越社会功利,追求个体的精神自由。

西方文学的内在性强调个人主义、个体价值和个人奋斗,这种精神支柱成为西方文学艺术创造的不竭源泉。

关键词:中西方文学内在性自我意识二元论唯物主义者笛卡尔提出了“我思故我在”原理,认为内在性是从自身出发的思维,并把内在性当作哲学的基本原则。

经过了康德和黑格尔的理论建构,思维内在性原则真正成为西方近代哲学的基础。

内在性即从自身出发的思维意识是人类个体对自身的认识,对自己作为历史和社会活动主体价值的认识。

自我意识推动着人类不断地去创造世界,改造自然,同时以求“自我”在客观世界的变化、发展中得到确认。

所谓内在性,指的是“现实的即生活在现实的物质世界中并受这一世界制约的人的自我意识”,其出发点“当然是在一定历史条件和关系中的个人”[1]。

人的自我意识是劳动实践的成果,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基本特点,是“自由的首要条件”[2]。

作为历史的产物,它标志着文明的进程与文化收获,标志着人的自觉和自主的程度与范围,成为每个人,也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前提。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文学,都离不开自我意识的表现。

“内在性”既可以观照一个民族的共性,共同心理文化特征,伦理道德风貌,也能表现出作家个人的自我意识,对自己所代表的文化圈子中的生存个体生存价值的确认,体现自己的创作风格、审美理想。

从中西方文学发展中所表现出的自我意识可以看出不同传统背景下文化心理的特征对文学施加的影响,自我意识的差异是文化传统的差异,也是民族个性的差异。

中文、外文参考文献的格式及案例

中文、外文参考文献的格式及案例

中文、外文参考文献的格式及案例科技论文一定要有参考文献,限著者阅读过和论文中引用过且正式发表的出版物,未公开发表的资料请勿引用;按在文章引用的先后顺序编号;列出主要参考文献即可,一定要给出文献字母标识!!![1]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目[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起止页码(任选). (专著[M]— monograph)[2]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目[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起止页码(任选).(论文集[C]—collections)[3]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4]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目[D].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起止页码(任选).(学位论文[D]—dissertation)[5]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目[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起止页码(任选).(报告[R]—report)[6]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 起止页码. (期刊文章[J]—journal)[7]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报纸文章[N]—newspaper)[8]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标准[S]—standard)[9] 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 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电子文献: 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载体类型及其标识: 联机网OL,磁带MT,光盘CD,磁盘DK 。

Note: DB/OL—database online; DB/MT—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 M/CD—monograph on CD-ROM)[10]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Z—未定义类型的文献标识)[11] 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专利[P]—patent)案例:一、中文参考文献的案例:(1) 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在引文中引用文献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文学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一、中西文学比较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林译《伊索寓言》中的中西文学比较.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1期.黄幼岚.
[2].跨文化视域下的中西文学比较与翻译.
《戏剧之家》.2014年8期.张冰.
[3].从历年诺贝尔文学奖文献管窥中西文学差距.
《文教资料》.2015年7期.张华艳.
[4].从《诗经》与《荷马史诗》看中西文学比较.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年4期.毕懿晴.
[5].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中的"以人为本"教育理念.
《空中英语教室(社会科学版)》.2010年12期.芦红娟.
[6].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文学比较的思考.
《榆林学院学报》.2005年1期.马晖.
[7].对中西文学比较的深层观照——评《中西文学视域下的理性观念与抗争精神》.
《株洲工学院学报》.2006年5期.易小斌.
[8].中西浪漫主义文学的主体性和理想问题.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10期.潘利锋.
[9].文化观·美意识:中西文学比较谈.
《汉中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1期.张沁文.
[10].中西文学比较论.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6期.王晓丽.李云.
二、中西文学比较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
[1].即彼显我——从钱穆对西方文学的解读看其文学观.被引次数:1
作者:翁旻玥.文艺学华东师范大学2006(学位年度)
[2].黄遵宪文学地位的形成与奠定(18991949).被引次数:1
作者:李玲.中国古代文学苏州大学2013(学位年度)
[3].多元系统论视角下的诗经三译本比析.
作者:卫欣.英语语言文学天津财经大学2010(学位年度)
[4].中西意象理论比较初论.被引次数:1
作者:江英.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南昌大学2010(学位年度)
[5].文学翻译中的翻译规范——以中国第三次翻译中小说译序跋为例的研究.
作者:贾慧.英语语言文学西北师范大学2009(学位年度)
[6].现当代文学中同性恋形象解析及作家创作心理探寻.被引次数:1
作者:王婧.中国现当代文学河北大学2008(学位年度)
[7].同样渔夫异样情——中西渔夫形象之比较.
作者:陈婷婷.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安徽大学2009(学位年度)
[8].狂欢化视野下中西“重述神话”项目作品之比较.被引次数:2
作者:杨瑶.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江西师范大学2009(学位年度)
[9].中西古典悲剧艺术性格比较.被引次数:3
作者:邵芳菲.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陕西师范大学2005(学位年度)
[10]跨艺术、跨文化的创作视野——论西西小说的文体创新.
作者:凌逾.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山大学2006(学位年度)
三、中西文学比较论文专著参考文献
[1]中西精神文化与文学观念比较.
童庆炳,2011“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
[2]近代中西小说比较中的想象西方问题.
赵炎秋,2011“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
[3]跨文化的环形旅行中西文学关系再思考.
李庆本,2013“思想的旅行:从文本到图像,从图像到文本”国际学术研讨会
[4]中国近代以来文学批评术语的演变.
孟庆枢,2005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八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
[5]浅論民國學界的中西小說比较研究.
汪龍麟,2005中国古代文艺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
[6]文学界定转换与文论体系重构由《文心雕龙》切入.
胡海,2008《文心雕龙》与21世纪文论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7]从中西文化思想的比较谈中国文化的出路兼论现代新儒家的文化主张. 耿慧娟,20082008北京地区哲学专业研究生学术论坛
[8]试论《中庸》的体用,兼比较中西叙事文学"中庸"观念的运用.
辜美高,2014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
[9]翻译比喻中西探幽.
谭载喜,2005首届海峡两岸翻译与跨文化交流研讨会
[10]晚清今文学与诸子学复兴共因探析.
罗彦民,20132013·国际经学与文学学术研讨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