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知识点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考试知识点整理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考试知识点整理

第一部分走进化学世界变化和性质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1)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2)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1)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2)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

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1)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2)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3)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2. 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可燃性、毒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仪器使用和操作一、药品的取用原则1. 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 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3. 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4. 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

二、固体药品的取用1. 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镊子夹取。

2. 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用药匙(或纸槽)。

3. 使用过的镊子或钥匙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三、液体药品(存放在细口瓶)的取用1. 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用胶头滴管滴加药品应悬空垂直在仪器的正上方,将液体药品滴入接收药液的仪器中,不要让吸有药液的滴管接触仪器壁;不要将滴管平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不能用未清洗的滴管再吸别的试剂(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需冲洗)2. 从细口瓶里取用试液时,应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九年级上册化学期中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化学期中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化学期中知识点在九年级上学期化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涵盖了化学的各个方面。

接下来,我将总结这些知识点,以帮助我们回顾所学并加深理解。

1. 原子结构原子是化学世界的基本单位,它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而电子带负电荷。

我们通过原子序数表示元素的不同,原子序数是质子的数量。

原子的亏电子或过剩电子可以形成离子,从而产生正离子或负离子。

2.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元素的原子数和化学特性排列的表格。

它分为周期和族。

周期表示原子数的增加,族表示具有相似化学特性的元素。

我们可以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来了解元素的性质,如金属与非金属、导电性、反应性等。

3. 分子结构分子是两个或更多原子的化合物。

原子通过共价键相互结合。

共价键是通过原子之间共享电子来形成的。

我们还学习了如何使用化学式表示分子,并了解了分子的结构和命名规则。

4.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物质转化为不同物质的过程。

在九年级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平衡反应方程和反应类型,如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我们还学习了如何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摩尔数和质量。

5. 酸碱与中性物质酸、碱和中性物质是化学世界中的常见物质。

我们学习了酸碱指标,如pH值,以衡量溶液的酸碱性。

我们还学习了如何进行酸碱中和反应,并了解了中和反应的应用,如盐的制备和酸雨的原因。

6. 配合物配合物是由中心金属离子与周围配体离子组成的复合物。

我们学习了配合物的性质和命名规则,并了解了配合物在生物、医学和工业领域的应用。

我们还学习了金属离子的氧化态和还原态。

7. 能量转化能量转化是化学反应中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我们学习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的形式和转化方式,如热能、电能和化学能。

我们还学习了如何计算和解释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8. 燃烧与氧化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涉及物质与氧气结合释放能量和产生新的化合物。

我们学习了不同物质的燃烧特性,并了解了如何使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燃烧反应。

九年级上化学期中考试知识点汇总精选全文完整版

九年级上化学期中考试知识点汇总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汇总第1单元《化学的魅力》知识点第一节化学使世界更美好1、什么是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两种变化物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两种性质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只有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区别: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举例:3、实验第二节走进化学实验室1、化学实验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燃烧匙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垫石棉网—受热均匀)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等(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取液体体积所用的实验仪器有:规格合适的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也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一般用于固体药品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2)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称量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添加酒精使用漏斗和玻璃棒。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2023-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复习1-4单元考点归纳

2023-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复习1-4单元考点归纳

2023-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复习1-4单元考点归纳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考点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变化类型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现象多表现为形态、状态等的变化多表现为放热、生成沉淀等的变化判断依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考点2:物质的性质和用途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注意】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区别:性质是物质本身特有的属性,而变化则是物质运动的过程。

叙述物质的性质往往用“能”、“难”、“易”、“会”、“就”、“可”等表示能力或属性的用语。

叙述物质的变化往往用“已经”、“了”、等过去时或“在”等现在时等表示时态的用语。

2.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

考点3:实验探究1.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发现问题→做出假设或猜想→制定方案→实验并记录现象→分析现象得结论→反思与总结。

2.实验观察(1)关注物质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等;(2)关注物质的变化:如蜡烛受热融化等物理变化,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化学变化;(3)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包括变化前、变化时、变化后等)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

3.实验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探究步骤现象结论点燃前1.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气味红色不透明的圆柱状固体,有轻微气味红色圆柱状固体,质软,有蜡味,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2.用小刀切下一块放入水中易切,浮于水面,不溶解点燃时1.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火焰蜡烛安静、持续燃烧,火焰会随气流闪烁,摇晃,火焰上方有黑烟,火焰分三层,上层黄色且明亮,中层较暗,内层底部淡蓝色。

石蜡有可燃性2.取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火柴靠焰心部分基本不变色而外焰部分火焰分为外焰、内焰、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物质化学变化通过化学变化就能够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够表现出来的性质性质内容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吸附性等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稳定性、毒性等本质区别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可以表现出来【考点归纳】中,1s 后取出 碳化变黑 焰心三部分,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应用外焰3.用一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片刻,取下火焰上方的烧杯,迅速向烧杯中倒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期中考试知识点抢分必背(1-4)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期中考试知识点抢分必背(1-4)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期中考试知识点抢分必背(第1-4单元)1.化学贡献:①道尔顿——原子论;阿伏伽德罗——分子学说;②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③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④张青莲——为相对原子质量测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2.常考物理变化:蜡烛熔化、干冰升华、水蒸发、灯泡通电发光放热、活性炭吸附色素、气球爆炸、轮胎爆炸、铁水铸锅、水的蒸馏、石油分馏……3.常考化学变化:物质燃烧(如:石蜡燃烧)、火药爆炸、食物腐烂、食物发霉、酿醋、酿酒、金属生锈(如:钢铁生锈)、煤的干馏、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杀菌消毒、物质分解、各种化学反应……4.易错性质【物理性质: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化学性质:可燃性、稳定性、毒性……】5.性质与用途的关系:(1)木炭具有可燃性,可以作燃料(体现化学性质);(2)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用于金属切割、炼钢(体现化学性质);(3)氮气具有稳定性,可以作保护气(体现化学性质)/氮气可以制造低温环境(体现物理性质)(4)稀有气体通电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制多种用途的电光源(体现物理性质)(5)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既体现物理性质、也体现化学性质)6.实验操作:(1)倾倒液体时细口瓶的瓶塞必须倒放——防止药品腐蚀实验台;瓶口必须紧挨试管口——防止药品损失;细口瓶的标签必须朝向手心——防止腐蚀标签;(2)胶头滴管应竖直悬空在容器的正上方,不要接触容器壁——防止沾污试管或污染试剂;胶头滴管应胶帽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液体倒流腐蚀胶帽;(3)试管加热前试管外壁不能有水——防止加热时受热不均试管炸裂;加热时先预热,后固定加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炸裂;加热后不能用立即冲洗——防止试管骤冷炸裂;(4)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5)装置气密性检查将导管一端放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手后,导管口形成一段水柱,且长时间不回落,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化学九年级期中考试知识点

化学九年级期中考试知识点

化学九年级期中考试知识点一、物质的分类及性质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科学。

在我们周围的世界中,物质种类繁多,可以根据不同的特征对物质进行分类。

1.纯物质与混合物:纯物质是由同种元素或同种化合物组成的物质,具有确定的组成比例和固定的性质,如氧气、水等。

而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物质,如空气、盐水等。

2.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指的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如金属铁、非金属氢等。

而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在一定条件下结合形成的物质,如二氧化碳、水等。

二、原子与分子1.原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电子环绕在原子核周围。

2.元素符号和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是由元素的英文名称的首字母组成的一个或两个字母,用来表示元素。

相对原子质量是比较元素质量的常用单位。

3.分子: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以化学键相互结合形成的粒子。

分子的组成决定了物质的性质。

三、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反应1.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

化学方程式包含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等信息。

2.物质的量和摩尔:物质的量用摩尔(mol)表示,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

摩尔质量是物质的量与质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3.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指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生成物的质量之和。

能量守恒定律则指出,在化学反应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四、常见物质的性质及应用1.金属和非金属:金属具有导电性、延展性和良好的热导性,常用于制造工具、建筑材料等。

非金属则不具备金属的性质,如氮气、碳等。

2.酸和碱:酸具有酸性,可以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如硫酸、盐酸等。

碱具有碱性,可以中和酸,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

3.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

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

五、酸碱中和反应和盐的制备1.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九年级化学期中必考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期中必考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期中必考知识点九年级化学的期中考试即将来临,在这个关键时刻,复习重点知识点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整理九年级化学期中必考的知识点,帮助大家高效备考。

一、物质的分类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单位,按照其组成和性质可分为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三类。

1. 元素:由同类原子组成的纯物质,无法通过化学反应分解成其他物质。

如金、银等。

2.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按照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如水(H2O)。

3.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物质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物质。

如沙子和水的混合物。

二、化学符号和化学式化学符号是用来表示元素的缩写,化学式是用来表示化合物的符号组合。

1. 元素的化学符号:元素周期表中每个元素都有一个独特的化学符号,如氧元素的符号为O。

2. 化合物的化学式:化合物由元素按照一定比例结合而成,可以用化学式表示。

如水的化学式为H2O。

三、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物质变化的过程,主要包括化学反应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平衡以及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

1. 化学反应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如2H2 +O2 → 2H2O表示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

2.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化学方程式中各种元素的原子数要相等,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3. 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双替换反应等。

四、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1. 原子结构:包括原子核和电子云。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云中存在电子。

2. 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原子序数大小排列的表格,包括周期、族和各种元素属性等信息。

五、离子和离子键1. 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包括阳离子和阴离子。

2. 离子键:形成离子化合物的化学键,通过正负电荷吸引而形成。

六、溶液和溶剂1. 溶液:溶质和溶剂混合而成的均匀透明的体系。

2.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常见溶剂有水、酒精等。

七、酸碱中和反应1. 酸:在水溶液中具有酸性质的物质。

2. 碱:在水溶液中具有碱性质的物质。

九年级期中化学考试知识点

九年级期中化学考试知识点

九年级期中化学考试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以及与能量的关系的科学学科。

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期中考试是对他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检验。

下面将为大家整理九年级期中化学考试的主要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和准备考试。

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1. 物质的构成:原子、分子和离子2. 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与区别3. 常见元素和化合物的名称、符号和性质4. 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区别及分类二、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反应物、生成物、化学方程式2. 反应类型的分类及示例: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燃烧反应等3. 反应的热效应: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4. 反应的平衡与速率的基本概念三、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1. 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区别与分类2. 物质在常温下的状态变化:固体、液体和气体3. 酸、碱和盐的性质及常见用途4. 常见气体的制取方法和用途四、酸碱中和反应1. 酸碱的定义和特性2. 酸碱指示剂及其使用3. 酸碱中和反应的平衡方程式五、有机化学基础知识1. 什么是有机化合物2. 烃的分类及基本性质3. 功能团的概念与举例4. 醇、酚、醚和醛的性质和用途六、化学实验与实验室安全1. 常见化学实验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2. 实验室常用仪器和器材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3. 实验室安全的原则和注意事项4. 化学实验中的常见化学方程式和反应实例七、化学能与化学储能1.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2. 化学储能形式:化学键能和化学反应热3. 常见的化学能转化过程和实际应用以上是九年级期中化学考试的主要知识点,希望同学们能够根据这些知识点进行系统地复习和准备,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同时,提醒大家在学习和实验中要注意安全,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做到安全第一。

祝愿大家考试顺利!。

九年级上册期中化学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期中化学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期中化学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化学的主要知识点包括:
1. 化学元素和化合物:了解元素的概念,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元素的周期性变化规律,以及化合物的构成和命名规则。

2. 原子结构:学习原子的组成,包括原子核和电子的结构和排布;了解原子序数、质
量数和同位素的概念。

3. 化学键和化学式:学习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特点和形成规律,理解离子的电
子结构变化和达到稳态的原理;学习化学式的表示方法和氧化数的概念。

4. 化学反应:了解化学反应的定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概念,学习化学方程式的写法
和平衡反应的原理;了解化学反应速率、活化能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5. 物质的性质和分类:学习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物质的状态变化和溶液
的溶解过程;学习常见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6. 酸碱与盐:了解酸碱的概念和性质,学习酸碱中的离子产生和化学反应;学习酸碱
中的pH值和酸碱中和的计算。

7. 金属和非金属:学习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和分类,了解金属在化学反应中的活动性
和合金的应用;了解非金属的常见性质和用途。

8. 化学实验与化学计算:学习化学实验中的实验操作和观察现象,了解化学计算中的
物质的量计算和化学方程式的应用。

以上是九年级上册化学的主要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能够增强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九年级化学期中考复习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期中考复习知识点总结

期中考复习一、 化学实验常用仪器使用1. 试管:试管应与桌面成45角。

2. 烧杯、锥形瓶、烧瓶:加热时应垫石棉网,使之受热均匀。

3. 广口瓶:盛放固体试剂。

细口瓶:盛放液体试剂。

4. 夹持试管:试管夹(不是坩埚钳)5. 取用固体药品用药匙,有些块状药品可用镊子夹取。

6. 液体倾倒的时候试管要微微倾斜(如图1)。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药品的取用:(1):不能用手 不要(2):如果不说明用量:液体一般取用 ,固体(3):用剩的药品(4):固体药品的取用: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 ,粉状取用的方法是块状固体取用方法是(5):液体药品的取用:取用细口瓶里的药液时,先拿下瓶塞,________在桌上。

然后拿起瓶子,使瓶上的标签向着________。

倒完液体,立即盖紧瓶塞,把瓶子放回原处。

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时,通常使用量筒。

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跟量筒内________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 数。

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乳头在______,不要______放在实验台面上,以免______滴管和腐蚀______。

用完的胶头滴管应立即用______,以备下次使用。

2:捡查气密性: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把导管的一端________,再用两手________,如果导管口________,则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3:物质的加热:酒精灯内的酒精量最多不应超过其容积的______,最少不低于其容积的______。

点燃酒精灯可用______,熄灭酒精灯用______。

不得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______,不得用燃着的酒精灯去______另一只酒精灯。

洒在台面上的酒精着火应立即用______去扑盖。

火焰分为 、 、。

给试管中的固体药品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常用仪器⎩⎪⎪⎪⎪⎪⎨⎪⎪⎪⎪⎪⎧反应容器⎩⎪⎪⎨⎪⎪⎧可直接受热的:试管、蒸发皿、 燃烧匙、坩埚等能间接受热的:烧杯、烧瓶(加热时,需垫石棉网)存放药品的仪器:广口瓶(固体)、细口瓶(液体)、 滴瓶(少量液体)、集气瓶(气体)加热仪器:酒精灯计量仪器:托盘天平(称量)、量筒(量体积)分离仪器:漏斗______倾斜。

初三化学期中上册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三化学期中上册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三化学期中上册知识点总结大全要想学好一门科目就一定要建立系统的知识基础框架,初三化学有哪些知识点是同学们必须掌握和必考的呢?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初三化学期中上册知识点总结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初三化学期中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2、物质的性质:物质不需发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物质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等。

二、基本实验操作:1、药品的取用:(1)取药量:没有说明用量,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液体取1—2mL。

(2)注意事项:“三不”:不闻、不尝、不摸(3)取用少量液体药品用胶头滴管,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用量筒量取,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取用较大量液体时用倾倒方法,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瓶口要紧靠容器口。

2、物质的加热:(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其中外焰温度。

(2)使用酒精灯时,酒精不能超过灯容积的2/3,绝对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熄。

(3)给试管液体加热,试管所盛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要倾斜放置,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他人。

3、仪器的洗涤: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在容器内壁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一、空气的成分和组成1、空气的成分:空气成分N2O2稀有气体CO2其它气体和杂质体积分数78!%0。

94%0。

03%0。

03%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如右图)观察到的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P5O2点燃4P2O5;结论:空气是混合物;O2约占空气体积的1/5,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4/5。

思考:(1)液面小于五分之一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2)能否用铁、碳代替红磷?不能,原因是碳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3、空气的污染及防治(1)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和烟尘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九年级化学期中考试易错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期中考试易错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期中考试易错知识点总结
1.烟与雾:
烟指的是固态小颗粒,雾指的是小液滴。
例如白磷燃烧生成白烟,但绝对不能说是白雾。
人呼出气体可以产生白雾,而不是白烟。
2.光和火焰:
所有物质燃烧都发光,但是只有沸点低的物质才有火焰,木炭燃烧只发光,没有火焰。
铁燃烧火星四射,同样没有火焰。
3.混浊与浑浊: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不是混浊。
5.漏斗:
普通漏斗没有活塞,下颈Βιβλιοθήκη 长。分液漏斗有活塞,有盖。
长颈漏斗下颈比较长,没有活塞。
四、元素周期表
学好化学当然离不开元素周期表啦!必背!
元素符号,元素名称一定一定要记牢、记清、别混淆!
2.催化剂:
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的速率也可以减慢。
催化剂必须写在反应的条件上,不要写在反应物或生成物的位置上。
三、实验仪器
1.酒精灯:
注意酒精灯的“酒”字书写哦!千万别写成了“洒”。
2.蒸发皿:
注意“皿”字的书写,也要认识它的形状及用途。
3.锥形瓶:
很多同学常常忘记锥形瓶的“锥”字怎么写。
4.量筒:
注意筒字是竹筒的“筒”,很多同学会写成饭桶的桶。
常见写成混,是错别字。
4.外焰、内焰与焰心:
外焰是最外层的火焰,内焰是中间的火焰,焰心是最内层的火焰。
其中内焰与焰心最容易弄反。
二、反应条件
1.加热、高温和点燃:
加热指的是用酒精灯持续加热,反应需要的温度是400-600度。
高温需要用酒精喷灯加热,反应的温度高达800度以上。
点燃指的是稍微加热后反应就自行开始,可以自己提供热量。

初三上册期中化学知识点

初三上册期中化学知识点

初三上册期中化学知识点1.初三上册期中化学知识点1.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3.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4.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5.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6.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7.镁离子和镁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9.决定元素的种类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10.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11.石油、煤、天然气都是混合物。

12.溶液都是混合物。

例如:稀硫酸、食盐水、石灰水等。

13.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14.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15.燃烧、铁生锈、食物变质等都是化学变化。

16.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17.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18.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是H2、C、CO。

其中属于单质的是C、H2。

属于化合物的是CO。

19.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相同点是都是氧化反应。

20.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变的是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元素的种类、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肯定变化的是物质的种类和分子的种类。

21.2H2表示两个氢分子;2H表示两个氢原子;2H+表示两个氢离子。

22.能鉴别氢氧化钠溶液、盐酸、水的试剂是石蕊试剂。

23.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轻,难溶于水。

24.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重,能溶于水。

2.初三上册期中化学知识点一、化学方程式1.含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②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反应生成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九年级化学期中必看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期中必看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期中必看知识点化学是一门深奥而有趣的科学,它涉及了许多理论和实践知识。

为了帮助九年级学生更好地备考化学期中考试,本文将重点介绍一些必看的知识点。

1. 原子结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了解原子结构对于理解化学反应和物质性质至关重要。

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质子位于原子核内,带有正电荷;中子也位于原子核内,质量与质子相同,但没有电荷;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带有负电荷。

2.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家根据元素的特性和性质制作的一张表格。

元素按照原子序数的大小排列,相同的元素位于同一列,具有相似性质。

元素周期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元素的基本性质,如原子半径、电子亲和能等。

3. 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吸引力或相互作用力,它们决定了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常见的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是通过电子的转移形成的,共价键是通过电子的共享形成的,金属键则是金属原子间的离域电子形成的。

4.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指的是物质之间发生的物质变化过程。

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等。

了解各种反应类型以及反应的条件和特征,有助于我们分析和预测化学反应的结果。

5. 酸碱中和反应和pH值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

在酸碱中和反应中,产生的水中所含的氢离子和氢氧离子的浓度可用pH值表示。

pH值越小,表示溶液越酸性;pH值越大,表示溶液越碱性。

6. 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反应速率是指反应物消耗或生成产物的速度。

反应速率受到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

化学平衡是指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达到一定比例时的状态,此时反应速率前后相等。

化学平衡通过平衡常数来描述。

7. 有机化合物与功能团有机化合物是由碳、氢和其他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功能团是有机化合物中具有特定性质和功能的原子或原子团。

常见的功能团包括羟基、羰基、醇基、酮基等。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功能团对于识别化合物和预测其性质非常重要。

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知识点

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知识点

第一单元知识点一: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伴随现象物质的形状、状态、大小等发生变化放热、发光、放出气体、产生沉淀、变色等本质区别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实例石蜡熔化、湿衣服晾干、水结成冰、酒精的挥发、铜丝弯曲、海水晒盐等酒精的燃烧、火药爆炸、铁生锈、光合作用、酒和醋的酿造等相互关系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石蜡燃烧时先发生石蜡熔化现象)。

在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易错警示判断物质的变化的种类时,不能只看有无现象,而关键应该看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质。

有些化学变化过程中并没有明显的现象,而物理变化有的也可能伴随着明显的现象。

思考:1、发光、发热、变色或产生气体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吗?2、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吗?知识点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比较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概念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第 1 页共17 页性质内容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助燃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等。

性质确定由感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定通过化学变化方可知实例1、同能导电2、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1、氢气能燃烧,具有可燃性2、水能发生电解区别方法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反应表现出来2、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关系(1)物质的性质决定变化,而变化又表现出性质。

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变化的内因;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表现。

即:决定性质变化性质(2)判断某一叙述是物质的性质还是变化时,首先要理解者两个概念,准确把握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同时还要善于抓住叙述中的关键词,加以分析。

叙述中有“能、难、易、会、”可以等用语时,往往叙述的是某物质的某种性质。

叙述中有“已经、了”等过去时或“在”等现在时的用语时,则往往是叙述物质的某种变化。

如:木炭能在空气中燃烧,是体现了物质的性质;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是体现了物质的化学变化。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知识点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知识点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知识点1.初三化学上册期中知识点燃烧及其利用燃烧和灭火一、燃烧1、概念: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否则不能燃烧)如右图所示: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白磷的着火点低,应贮存在装有水的试剂瓶中。

3、燃烧与缓慢氧化的比较相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放热;不同点:前者发光、反应剧烈,后者不发光、反应缓慢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考点一)1、燃烧的条件决定着灭火的原理,只要破坏燃烧的任何一个条件,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2、灭火的原理:(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4、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利用碳酸钠与浓盐酸迅速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来灭火化学反应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三、爆炸(考点二)①可能是化学变化(火药爆炸)也可能是物理变化(车胎爆炸)②化学变化的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速燃烧,放出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③可燃性气体(氢气、一氧化碳、甲烷)或粉尘(面粉、煤粉)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可燃性气体在点燃或加热前都要检验纯度,以防止发生爆炸的危险④油库、面粉加工厂门口贴有“严禁烟火”的标志: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气体或粉尘,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⑤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常见灭火的方法(考点三)①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②电器着火,先应切断电源③煤气泄漏,先应关闭阀门,再轻轻打开门窗,切忌产生火花④酒精在桌面上燃烧,用湿抹布扑盖⑤扑灭森林火灾,将大火蔓延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其它:A、生煤炉火时,需先引燃纸和木材,因为纸和木材的着火点比煤低,容易点燃B、室内起火,如果打开门窗,会增加空气的流通,增加氧气的浓度,反应剧烈,燃烧更旺C、用扇子扇煤炉火:虽然降低了温度,但没有降至着火点以下,反而增加了空气的流通,所以越扇越旺。

九年级化学上期中考试前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上期中考试前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一到八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2、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色、味、态、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挥发等。

化学性质: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

4、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究(1)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火焰最明亮)、焰心(温度最低)蜡烛的燃烧过程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2)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①蜡烛燃烧生成的水蒸气的验证: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了二氧化碳。

②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验证: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石灰石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了二氧化碳。

5、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相同点:都有水、氧气、二氧化碳不同点:吸入气体:氧气多呼出气体:二氧化碳、水多验证方法:(1)两气体中氧气含量对比: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两集气瓶中,现象:空气中:继续燃烧。

呼出的气体中:熄灭。

说明空气中的O2比呼出的气体中多。

(2)两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对比:在两集气瓶中分别滴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

现象:空气中:不变浑浊;呼出的气体中:变浑浊。

说明空气中的CO2比呼出的气体中少。

(3)两气体中水蒸气含量对比:对着一个玻璃片哈气,另一个放在空气中。

现象:空气中:玻璃片上无水雾。

呼出的气体中:玻璃片上有水雾。

说明:空气中的H2O比呼出的气体中少。

总结论:空气中含有较多的O2,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CO2和H2O。

6、各种常见仪器:试管烧杯酒精灯漏斗滴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分液漏斗长颈漏斗蒸发皿坩埚钳试管夹燃烧匙试管架试管刷(1)固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广口瓶。

②取用:粉状药品:—用药匙或纸槽(一倾二送三直立)块状药品:—用镊子(一横二放三慢滑)(2)液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细口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知识点第一单元知识点一:物质的变化易错警示判断物质的变化的种类时,不能只看有无现象,而关键应该看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质。

有些化学变化过程中并没有明显的现象,而物理变化有的也可能伴随着明显的现象。

思考:1、发光、发热、变色或产生气体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吗?2、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吗?知识点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比较2、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关系(1)物质的性质决定变化,而变化又表现出性质。

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变化的内因;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表现。

即:决定性质变化性质(2)判断某一叙述是物质的性质还是变化时,首先要理解者两个概念,准确把握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同时还要善于抓住叙述中的关键词,加以分析。

叙述中有“能、难、易、会、”可以等用语时,往往叙述的是某物质的某种性质。

叙述中有“已经、了”等过去时或“在”等现在时的用语时,则往往是叙述物质的某种变化。

如:木炭能在空气中燃烧,是体现了物质的性质;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是体现了物质的化学变化。

(3)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物质的性质决定着它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而用途又是物质的性质的体现。

即:决定性质用途体现知识点三常用的仪器1、反应仪器(1)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等。

(2)可间接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锥形瓶等。

2、存放仪器:广口瓶(存放固体)、细口瓶(存放液体)、滴瓶(存放少量液体)、集气瓶(存放气体)等。

3、加热仪器:酒精灯等。

4、计量仪器:托盘天平(称质量)、量筒(量体积)等。

5、分液仪=器:漏斗等。

6、夹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坩埚钳等。

7、取用仪器:镊子(取用块状或较大颗粒固体)、药匙(取用粉末或颗粒固体)、胶头滴管(取用少量液体)等。

8、其他仪器:长颈漏斗、石棉网、玻璃棒、水槽等。

知识点四:药品的取用、量筒及托盘天平的使用1、实验室药品取用的规则化学药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有毒的,为了保证实验安全,我们应该遵循实验室药品的取用规则。

(1)取用药品时要做到“三不”(思考到底是哪三不?)(2)取用药品要节约: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若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按最少量(1-2ml)取用液体,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2、固体药品的取用(1)取用块状固体用镊子。

(一横二放三慢竖)(2)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时要用药匙或纸槽。

(一横二送三直立)3、液体药品的取用(1)量少:用胶头滴管滴加操作要领:竖直、悬空、滴下。

(2)量多:倾倒操作要领:瓶塞取下倒放,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挨管口,倒完轻刮离开;立即盖好瓶盖,标签向外存放。

(3)定量:用量筒量取操作要领:先倾倒,后滴加,读数要平视液面凹面处。

若仰视则读数偏低,液体的实际体积>读数俯视则读数偏高,液体的实际体积<读数4、托盘天平的使用:称量仪器,一般精确到0.1克。

知识点五物质的加热1、酒精灯的使用(1)灯体内的酒精不可超过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酒精过多,在加热或移动时易溢出;太少,加热酒精蒸气易引起爆炸)。

(2)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酒精灯(3)酒精灯分为三层,外焰最高,应在外焰部分加热先预热后集中加热。

要防止灯心与热的玻璃器皿接触(以防玻璃器皿受损)(4)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熄。

(防止将火焰沿着灯颈吹入灯内)(5)不要碰倒酒精灯,若有酒精洒到桌面并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布扑盖或撒沙土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以免火势蔓延。

2、给物质加热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应注意以下几点:(1)加热时外壁必须干燥,不能骤热骤冷,(2)加热时,试管要先用铁夹夹持固定在铁架台上(短时间加热也可用试管夹夹持)。

试管夹应夹在的中上部(或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的1/3处)。

(3)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且未冷前试管不能直立,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4)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受热溢出),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的角度(增大受热面积,防止暴沸),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

反应时试管内的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2。

知识点六洗涤玻璃仪器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示仪器已洗干净。

洗净的玻璃仪器应放在试管架上或指定的地方。

第二单元知识点一空气的组成1、实验表明,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知识点二氧气的物理性质1、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2、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为1.429g/L,空气的密度为1.293g/L,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略大。

3、氧气不易溶于水。

4、氧气的三态变化气体(无色)——液态(淡蓝色)——固态(淡蓝色雪花状)知识点三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能与木炭、硫、红磷、铁丝、蜡烛等物质发生反应,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跟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同时放出热量.氧气具有氧化性,在化学反应中提供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知识点四化学反应、氧化反应和缓慢氧化1、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2、氧化反应与缓慢氧化的区别和联系知识点五实验室制取氧气1、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2、用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3、工业上利用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利用沸点的不同)知识点六催化剂和催化作用催化剂概念的要点可概括为:一变、二不变.一变: 改变反应的速率二不变: 化学性质和质量没有发生改变.知识点六分解反应1、概念: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2、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的比较第三单元知识点一分子1、分子的性质⑴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⑵分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着⑶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⑷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⑸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2、分子的构成:分子是有原子构成的.化合物的分子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如1个水分子是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单质的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如1个氧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3、分子的定义: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颗粒.注意:⑴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⑵分子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大量分子聚集在一起表现出来的.⑶所谓最小颗粒是从保持物质化学性质这一点来说的,而不是说分子这种粒子最小.4、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概念⑴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⑵纯净物和混合物知识点二原子1、原子的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2、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概念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新粒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不同点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相同点①体积和质量都很小②粒子间有一定的间隔③都在不停的运动④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不同联系物质原子构成分子分成知识点三原子的构成原子的构成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和核外电子构成。

说明:⑴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称为核电荷数,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⑵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⑶原子的种类是由核电荷数(质子数)决定的.⑷原子核只占了原子体积的很小部分,原子内有一个相对很大的空间,电子在这个空间作高速运动⑸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知识点四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分层排布2、排布规律(1)、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第三层最多容纳18个电子。

(2)、最外层电子层不超过8个,(只有一层的不超过2个)3、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知识点五离子1、离子的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2、离子的分类:阳离子, 阴离子3、离子的形成⑴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一般少于4个,在反应中易失去电子,从而使原子的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所以带正电荷,为阳离子,一般电子层数减少一层⑵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一般等于或多于4个,在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从而使原子的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所以带负电荷,为阳离子,一般电子层数不变.4、离子符合⒈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符号的意义见右图所示(数字“2”的意义)。

2.原子和离子的比较原子离子定义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微粒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电性不带电带电荷阳离子:所带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阴离子:所带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联系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原子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原子得到电子变成阴离子知识点六相对原子质量注意:(1)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种碳原子(碳12)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得到的比。

因此,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2)由于原子中电子的质量非常小,可近似认为: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核的质量决定原子的质量。

(3)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一般不写出知识点七元素1、概念: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2、元素是从宏观上描述物质的组成的,它只讲种类,不讲个数3、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怨自己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的数目有关.4、元素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固态、气态、液态)、稀有气体元素5、元素符号的书写:⑴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⑵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要小写6、元素符号的意义:⑴表示这种元素⑵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⑶对于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单质,还可以表示这种物质知识点七元素周期表1.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8 O——元素符号氧——元素名称16.00——相对原子质量⑴周期表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共有7个周期。

⑵周期表每一纵行叫做一个族,共有16个族(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

(3)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对于元素周期表,一要认识它的结构,二要能从元素周期表获取相应元素的信息,如元素名称、元素符号、质子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一水的净化1、常用的净水方法(1)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的方法A、沉淀:指利用重力作用使水中的颗粒物沉淀,包括净置沉淀和吸附沉淀。

B、过滤:将固体物质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

(2)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的方法。

A、活性炭吸附:可以除去一些可溶性物质(气味、颜色等),也可以吸附一些不溶性物质。

B、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C、蒸馏: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知识点二硬水和软水1、硬水和软水的定义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硬水。

软水:不含或含有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软水。

2、硬水和软水的检验A、肥皂水法:将等量的肥皂水分别滴到盛有等量的软水、硬水的烧杯中,搅拌,如果泡沫丰富,则烧杯中的水为软水;如果泡沫不丰富或没有泡沫,且水中还要浮渣,则为硬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