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版高中地理二第五章第2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版高中地理二第五章第2节《交通运输方式和
布局变化的影响》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状的阻碍。
2、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阻碍。
【重点难点】
1、通过京杭大运河沿线都市的兴衰,明白得交通线路对聚落空间形状的阻碍。
2、了解交通线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的阻碍。
【学法指导】
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式学习方式
【知识结构】
一、对聚落空间形状的阻碍
探究一:
(1)该地区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变化? (2)该地区交通运输布局是如何样变化的?
(3)上述变化使甲和乙的空间形状发生了什么 变化?
1、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
自主学习1:案例《扬州的变迁》
扬州南临长江,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有“淮左名都”、“富甲天下”的美誉。
自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以后,古代扬州几度繁荣,曾是我国水陆交通枢纽和盐运中心,南北漕运的咽喉,东南第一大都会。
到了清代,扬州都市人口超过50万,为当时世界上闻名大都市之一。
自清代中叶以后,随着大运河的淤塞,加之海上运输的进展和京沪铁路的建成扬州都市进展缓慢,甚至停滞,而京沪铁路沿线和沿海都市迅速进展。
扬州兴盛的缘故:
图一 图二
图三
扬州衰落的缘故:
→由案例《扬州的变迁》可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
2、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
自主学习2:案例《石家庄的形成与进展》
石家庄原先只是是正定县的一个小村庄,起初京广铁路修到正定县城时,把车站往南迁了十几千米,建在了石家庄。
后来石德、石太铁路又在那个地点与京广线相交,石家庄成了重要的铁路枢纽,都市也获得了较快的进展,成为河北省的省会,现在人口差不多超过一百万,而正定县城仍只是是座3万人的小城。
材料说明了什么?
火车拉来的都市还有那些?
自主学习3:结合图片分析武汉、日本筑波、意大利佛罗伦萨都市形状的特点。
武汉:
日本筑波:
意大利佛罗伦萨:
→以上这些都市的空间形状变化可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
读美国道路网与都市分布示意图,结合
图中都市的分布,可知随着交通布局的进展
会形成由高速公路和铁路等运输干线组成
的交通运输网,促使多个都市紧密联系起
来,最终会形成
中国的都市带
二、对商业网点分布的阻碍
自主学习4:阅读课本83页到86页,结合课本图片分析交通运输的变化对商业网点的分布有哪些阻碍?
阻碍:1、
2、
3、
4、
探究二:以下图片验证了交通运输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哪些阻碍?
三、课堂练习
山东省的临清市地处运河岸边,明清时一度成为我国北方有名的商埠,每日船来车往,富商云集,烧制的“临清砖”专供宫廷御用。
但新中国成立后,与其他都市相比,进展缓慢,成为山东省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县市。
随着京九线的开通,临清市又一次面临大进展的机遇。
回答1—2题。
1、临清市在明清时期都市繁荣进展的区位因素( )
A 、资源
B 、文化教育
C 、交通
D 、“临清砖”的生产
2、导致临清市后期进展缓慢的要紧区位因素是( )
A 、清王朝灭亡的政治因素
B 、战争和灾难
C 、“临清砖”的停产
D 、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
四、归纳升华:总结本节课知识点
五、课后探究:低碳交通对都市形状的阻碍 轨道交通:促进都市圈、都市带的形成,促进新城开发;引导都市轴向进展强化中心区功能;促进副功能区进展;促进枢纽和站点周边的空间扩展和功能复合。
公共交通:促进市域组合城镇的形成;促进公交沿线及近郊开发;强化都市各片功能区;公交车专用车道的形成。
慢行交通:都市道路密集化;都市土地的复合利用;慢行空间和都市线性开放空间的组合;慢行空间的立体化进展。
新型交通:促进立体交通进展通道的进展;新能源续航站点系统的形成;静态交通布局的转变。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阻碍
任选一种低碳交通方式,以某个都市为例分析该方式对都市形状变化的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