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宇宙》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孩⼦的宇宙》读书笔记
孩⼦的宇宙是孩⼦内⼼的宇宙,它以⽆限的⼴度和深度⽽存在着。

孩⼦们清澈的⽬光,凝望着这个宇宙,每天都有新的发现。

但是,遗憾的是,孩⼦们不⼤会向⼤⼈诉说关于这个宇宙的发现。

需要⼤⼈站在孩⼦的⾓度去侧⽿倾听,孩⼦就有了机会拓展延伸存在于⾃⼰内⼼的宇宙。

在⼤⼈⾃称的“教育”、“指导”和“善
意”的名义下,孩⼦的宇宙被急于期盼他们长⼤的⼤⼈歪曲和破坏,就很难修复。

河合隼雄⽤⼉童⽂学的名著和关于孩⼦的⼼理学案例为实例,分析孩⼦的宇宙的精彩,引导我们认识孩⼦宇宙的深度和⼴度。

⼤⼈在看见孩⼦的宇宙之前,静下来先倾听⾃⼰内⼼的声⾳,回想⾃⼰已忘却的关于⾃⾝的宇宙。

在彼此的宇宙中找寻共鸣,感受宇宙赋予我们的⼒量。

家⼈,住在同⼀屋檐下,⾎脉相连。

歌曲中总是这样唱“我们是相亲相爱的⼀家⼈”,家⼈之间,只有爱吗?我们⼀定要知道,即使在你给予孩⼦满满的爱,孩⼦也⼀直在进⾏⼀种体验:“为了完成⼼灵的成熟,必须体验⼀下受到否定评价、憎恶、愤怒、悲哀等情感。

”孩⼦看似不经意的问题中,其实蕴含着⾮常重⼤的意义。

忙碌的⽗母嫌⿇烦如果随⼝回答⼀句就会给孩⼦的⼼灵带来很⼤的伤害。

《雷蒙娜和妈妈》讲述的就是这样⼀个故事,雷蒙娜⽣活在⽗母疼爱的家庭⾥,但是⼀件件看似不经意的⼩事情,激起了雷蒙娜的恨,最后她宣称要“离家出⾛”。

还好雷蒙娜的妈妈顺着雷蒙娜的感情流向,寻找到了合适的逆转机会找出了最好的办法。

雷蒙娜也在短时间⾥,深刻的体验了对家⼈的憎与爱,她的⼼灵宇宙得以扩展,从⽽迈向下⼀次成长。

为了不断成长,⼈必须体验爱憎两种感情。

《再见我的哥哥》⾥⾯也描述了⼥⼉对母亲的爱憎,最后,母亲对⼥⼉的爱与坦诚助长了⼥⼉这次爱憎体验的成长。

离家出⾛的愿望,童年的烦恼。

与爱与憎的体验类似,孩⼦有离家出⾛的愿望,与是否得到⽗母的疼爱是没有关系的。

离家出⾛的背后,存在着⾃⽴的意志和作为个体的主张。

也是对⽗母的⼀种抗议,促使⽗母反省对待孩⼦的态度是否公平。

《天使雕像》的主⼈公克劳蒂为了证明⾃⼰的独特性⽽离家出⾛,带着秘密回家。

这个安全的秘密使她有了不同的感觉。

让她的内⼼拥有了⼒量。

秘密可以⽀撑起⼀个⼈的⾃我同⼀性。

对秘密的处理也存在于两种⽭盾之间,⼀种是想要拥有秘密,另⼀种是想要与别⼈共享。

与⾃我同⼀性相对应,只有⾃⼰拥有的,却必须存在于与他⼈的关系中。

轻易公开有些秘密,会伴随着危险。

在打算公开秘密时,必须做好分享的思想准备。

孩⼦是家庭变⾰的原动⼒。

⼤⼈没有意识到的问题,孩⼦可能⽆法⽤语⾔准确的说出来,他们会⽤⾏为来表⽰。

书中的⼀个⼼理学案例描述⼀个孩⼦不上学,不出门,试图⾃杀,在妈妈床边⼤吵⼤闹,不让妈妈睡觉。

孩⼦没有接受⼼理咨询,只有孩⼦的母亲接受了咨询,母亲对咨询师诉说,母亲变化了,孩⼦⾃然就没有了先前的极端⾏为。

还有《两个⼩洛特》,双胞胎在⼀次夏令营中才发现她们是姐妹,⽗母离婚后分别带着她们住在不同的城市,她们决定互换⾝份回到彼此的家,促使了她们的⽗母对原本的⽣活⽅式和性格的反思与改变,从⽽破镜重圆。

⼉童⽂学作为描写以透彻的“孩⼦眼睛”所观察到的宇宙的作品,为⼤⼈指出了⼀⽚意想不到的真实天空。

引导者是谁?《秘密花园》⾥的知更鸟、K君的乌龟、《⽑⽑》⾥的乌龟、《公⼦哥⼉》⾥的⽼⼈佐胁、格林童话⾥的约翰内斯、《乔康达夫⼈的肖像》⾥的少年萨莱。

作为引导者的动物,当孩⼦们与它们交流玩耍的时候,它们利⽤动物的智慧,把握适当的契机,让她们敞开了⼼扉。

作为引导者的⽼⼈,他们对灵魂的呼声作出回应,长于策略,富于⾏动⼒,珍视他所引导的对象的存在本⾝。

作为引导者的孩⼦,具有捣蛋⿁的性质,说出真相,轻易打破权威。

⼤⼈要⽤倾听的⽿朵,去聆听这种“原野之声”(w i l d),作出恰当的回应。

当⼤⼈敞开⼼扉⾯对孩⼦,才能⾃然⽽然说出直达灵魂深处的⾔语,才能与孩⼦产⽣共鸣。

K君在家话多,在学校⼀句话也不说。

作为⽼师,该怎么办?要⽤温暖的⽬光看着孩⼦,⾃然就会产⽣某种契机。

K君对同学抓来的⼀只乌龟⾮常中意,于是⽼师的号召下全班⼀起照顾乌龟。

⼀天,K君的契机是乌龟不见了,他⼤哭并⼤声喊到:“⼩K的乌龟不见了!”从那以后,他开始在学校正常说话了。

等待中仔细观察孩⼦,就⼀定能找到通往孩⼦⼼灵的道路。

在与动物肌肤相触的交流中,给孩⼦们的⼼灵带来安慰。

《幻想的⼩狗》中幻想的⼩狗给主⼈公本带来安慰,同时也让⽗母担忧。

本原来喋喋不休,现在却沉默寡⾔了。

他处于“蛹”的状态。

⽗母要起到“蛹”的外壳作⽤,保护孩⼦不受到外界强烈的刺激,守护着孩⼦,耐⼼等待。

本发⽣了交通事故,住院期间家⼈与他进⾏⼼灵交流,以此为契机他破茧⽽出。

幻想的⼩狗变
成“看不见的狗”,⽀持着本的内⼼。

⼉童⽂学中有很多的幻想作品。

《纳尼亚传奇》中从⾐柜进⼊纳尼亚⼤陆、《汤姆的午夜花园》从⼤厅的后门进⼊秘密花园、《爱丽丝梦游仙境》中从兔⼦洞通往奇境等等。

孩⼦由此侧世界进⼊彼侧世界,由平淡的⽇常世界进⼊到处处都是需要探索、冒险的世界。

就如同《幻想的⼩狗》中的本,如果⼀味被彼此世界(超越性世界)所吸引,有可能会发⽣丧命的危险。

⼤⼈要在等待中寻找到“通道”,⽤温暖的⽬光守护孩⼦,把握契机,通道就会从灵魂那⾥打开,孩⼦⾃然⽽然就靠⾃⼰的⼒量化茧成蝶。

孩⼦的宇宙中有爱与憎的纠结,有想独⽴⼜离不开⽗母的⽭盾,有⽆法⽤语⾔描述但可以⽤⾏为表达从⽽促使⽗母改变的敏锐觉知⼒,有看清真相的能⼒,有⾃我治愈和改变的能⼒和勇⽓,有幻想⼒,有与动物以及⼤⾃然的⼀切交流的能⼒,有好奇⼼,有思考⼒……。

⽤温暖的⽬光,保持适当的距离,带着倾听的⽿朵,听孩⼦从他们的宇宙⾥发出的声⾳,与⼤⼈的宇宙之声产⽣共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