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正式版

合集下载

第20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

第20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

第20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第一篇:第20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课程标准】: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共“七大”的时间、地点,掌握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2、知道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时间,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3、收集、阅读、讲解有关抗战的故事。

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师生共同讨论分析中共七大的历史意义。

2、学生自行分析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因素,结合前面所学的近代史知识分析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共七大的召开是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大会,是一次团结胜利的大会,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应认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给中华民族的解放带来了光明。

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通过学习,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应认识到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国际援助,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精神。

【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课件、剪辑的视频资源等,通过阅读资料、讨论等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利用歌曲形式导入新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教师适时地对知识进行讲解分析,对学法给予指导。

【教学过程】(一)教学准备阶段教具: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教师准备:1.自制电子白板课件。

2.分析学情,查找有关资料,为学生提供阅读材料。

学生准备:提前预习,搜集有关抗战的资料,阅读有关材料。

(二)教学活动过程 1.导入新课多媒体课件:歌曲《团结就是力量》设问:这首歌曲创作于什么年代?这首歌曲诞生于1943年,歌曲气势雄壮,表现出中国人民面对日寇进攻团结战斗的精神。

经过八年的艰苦抗战,中国人民终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20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2.学习新课[“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先放映中共七大的视频)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示学生从会议召开的背景、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历史意义等要素去了解中共七大。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最全版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最全版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共“七大”的中心任务,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2)分析日本无条件投降原因以提高辨别能力;(3)探讨抗战胜利的意义以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中共七大的中心任务、主要内容,师生共同讨论分析中共七大的历史意义。

(2)学生自行分析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因素,结合前面所学近代史知识分析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中国共产党“七大”的召开是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大会,是一次团结胜利的大会,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进一步表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给中华民族的解放带来了光明。

(2)抗日战争的胜利,扭转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3)应认识到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国际援助,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和抗战胜利的意义。

难点: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意义(三)课型:综合课(四)课时一课时(五)教学方法教法:讲授法和问题教学法相结合学法:阅读、讨论、探讨(六)教学媒体(七)板书设计第3课抗日战争的胜利一、中共七大(1945年4月,陕西延安)1、背景:2、内容:3、意义:二、日本无条件投降原因:日本无条件投降时间:1945年8月15日意义:三、台湾光复1945年10月25日(八)、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媒体展示: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师:大家知道我国的国歌诞生于什么时期?生:抗日战争时期师:对,它创作于1935年,诞生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年代。

1949年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它象征着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和不屈精神永远不会被磨灭。

6.22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6.22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抗日战争胜利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 同时加深全班对抗日战争胜利的认识和理解。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1.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室、投影仪、白板、历史图片和地图、教材、笔记本电脑等。
2. 课程平台:学校的学习管理系统(LMS),用于发布教学材料、作业和考试成绩。
3. 信息化资源:历史视频资料、抗日战争相关的音频访谈、在线历史数据库和电子书籍等。
作业布置与反馈
1. 作业布置:
本节课的作业布置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 复习抗日战争胜利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简要概述。
b. 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要求学生列举至少三个并简要说明。
c. 思考抗日战争胜利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要求学生列举至少两个并简要阐述。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围绕历史学科的四个方面进行设计,以符合新教程的要求。这四个方面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文化素养。
1. 时空观念:通过学习抗日战争的胜利过程,使学生能够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时空背景,把握抗日战争的重要时间节点和地理分布,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2. 史料实证:在学习抗日战争胜利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史料进行实证分析,学会从多元的角度审视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的经过和胜利的意义。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抗日战争的爆发、国共合作抗日的局面、抗日战争的胜利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经过和胜利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对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抗日战争的经过和胜利的意义可能了解不深,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和重大事件感兴趣,可以借此机会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抗日战争的经过和胜利的意义,掌握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事件和英雄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抗日战争的经过和胜利的意义。

2.难点: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事件和英雄人物的评述。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抗日战争的经过和胜利的意义。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事件和英雄人物,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经过。

4.情感教育:通过讲述英雄人物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2.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文字和动画等,辅助教学。

3.视频资料:准备相关视频资料,用于展示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经过。

4.作业素材:准备相关作业素材,包括练习题和案例分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引发学生对抗日战争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抗日战争的经过和胜利的意义。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1(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1(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1(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一. 教材分析《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的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历史意义。

教材通过详细的历史资料,生动地展现了抗日战争期间我国人民的英勇斗争和顽强拼搏精神,让学生深入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经过和结果,认识到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抗日战争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理解历史意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过程,掌握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历史责任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抗日战争的胜利过程及历史意义。

2.难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抗日战争的艰苦卓绝。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历史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2.课件:制作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3.史料:收集与抗日战争胜利相关的史料,如战争遗址照片、历史文献等。

4.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抗日战争的背景,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抗日战争的胜利过程,包括重大战役、英勇事迹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抗日战争的艰苦卓绝。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和史料进行分析,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最全版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最全版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共“七大”的中心任务,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2)分析日本无条件投降原因以提高辨别能力;(3)探讨抗战胜利的意义以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中共七大的中心任务、主要内容,师生共同讨论分析中共七大的历史意义。

(2)学生自行分析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因素,结合前面所学近代史知识分析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中国共产党“七大”的召开是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大会,是一次团结胜利的大会,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进一步表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给中华民族的解放带来了光明。

(2)抗日战争的胜利,扭转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3)应认识到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国际援助,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和抗战胜利的意义。

难点: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意义(三)课型:综合课(四)课时一课时(五)教学方法教法:讲授法和问题教学法相结合学法:阅读、讨论、探讨(六)教学媒体(七)板书设计第3课抗日战争的胜利一、中共七大(1945年4月,陕西延安)1、背景:2、内容:3、意义:二、日本无条件投降原因:日本无条件投降时间:1945年8月15日意义:三、台湾光复1945年10月25日(八)、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媒体展示: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师:大家知道我国的国歌诞生于什么时期?生:抗日战争时期师:对,它创作于1935年,诞生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年代。

1949年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它象征着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和不屈精神永远不会被磨灭。

初中历史《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

初中历史《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

初中历史《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全民族坚持抗战、中共七大、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等基本史实,探究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其伟大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呈现史料及小组讨论的方法,探究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伟大意义,锻炼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料实证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认识到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全民族坚持抗战、中共七大、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等基本史实。

【难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伟大意义。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反法西斯战争中国战区受降仪式的相关视频,提问:抗日战争何时结束?学生回答: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

教师讲解:从1931年到1945年,中国人民经历了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最后终于取得了胜利!那中国军民是如何坚持抗战的?日本侵略者又是怎么失败的?顺势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一)全民族坚持抗战教师提问:广州、武汉沦陷后,日本的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回答:日本对国民党政府进行整治诱降,辅以军事打击;加紧进攻抗日敌后根据地;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

教师播放纪录片《抗日战争》片段并提问:面对日本策略的转变,社会各界有何反应?学生回答:虽然以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亲日派公开投敌叛国,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分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但全民族坚持抗战。

在正面战场的枣宜会战中,张自忠上将壮烈殉国,在敌后战场八路军左权将军血洒疆场,学生、妇女、工人、华侨和港澳同胞、文艺界积极进行抗日。

过渡句:全民族坚持抗日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随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中国的抗战也进入了新的阶段,迎着胜利的曙光,要建设一个怎样的中国,成为了新的问题。

(二)中共七大教师展示中共七大相关史料并提问:1945年,抗战即将迎来胜利,在延安召开了中共七大。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一. 教材分析《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的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的经过、中国军队和人民的抗日斗争以及抗日战争的胜利。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基本经过、主要战役、抗战胜利的意义以及抗战胜利对中国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关于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对于抗日战争的背景、经过和主要战役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抗日战争的胜利以及抗战胜利的意义和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抗日战争的历史事件可能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和误解,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行纠正和澄清。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抗日战争的经过、主要战役和抗战胜利的标志。

2.掌握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抗日战争的经过和主要战役。

2.抗战胜利的标志和意义。

3.抗战胜利对中国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经过、主要战役和抗战胜利的标志。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抗战战役,让学生深刻理解抗战胜利的意义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包括抗日战争的经过、主要战役、抗战胜利的标志和意义等内容。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与抗日战争相关的图片、视频等素材,用于辅助教学。

3.分组讨论材料:准备一些关于抗战战役的案例,用于学生分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抗日战争的背景,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利用PPT呈现抗日战争的经过、主要战役和抗战胜利的标志,引导学生了解抗战的艰苦性和胜利的来之不易。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抗战战役进行分析,讨论该战役对于抗战胜利的意义。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中共“七大”;抗日战争胜利及历史意义。

能力培养:指导学生制作日本投降的大事年表,培养学生用图表等形式陈述历史信息的能力。

组织学生探讨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归纳、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使学生认识到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青年一代应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信念。

二、重点难点重点: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难点:理解分析中共“七大”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方法图表法、问题讨论法等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多媒体课件:歌曲《团结就是力量》。

2、中共“七大”召开积极探讨:(1)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及背景是什么?(2)你能归纳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吗?(3)中共“七大”的召开有何伟大的历史意义?3、日本无条件投降阅读本目,动手制作历史大事年表。

指导学生:(1)大事年表应以时间为纲,统领事件,线索清楚。

(2)应注意每件大事的重大意义或影响。

(3)不能只是简单的罗列,还应把握大事之间的具体联系,史实如同散落的珠子,要能够用思想的线把它们串起来。

学生展示制作成果。

4、台湾回归和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1)台湾回归探讨:问题①,历史上台湾遭受过哪些国家的侵略?中国人民为抗击侵略,维护祖国对台湾的主权进行了哪些斗争?问题②,台湾被日本殖民统治了多少年?何时回归?(2)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填表《中国近代史上列强的5次大规模侵略战争及结果》起止时间战争名称战争结果(包括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840-1842年1856-1860年1894-1895年1900年1937-1945年由史实得出结论: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5、课堂小结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前夕,及时召开的中共“七大”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实现战后光明的前途准备了条件。

第17课_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3.doc

第17课_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3.doc

第17课抗日战争的胜利【课标内容】(1)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

(2)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指导学生归纳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分析“七大”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分析能力。

(2)指导学生制作日本投降的大事年表,培养学生用图表等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3)组织学生探讨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使学生逐步掌握一定的归纳、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问题探讨,使学生了解中共“七大”召开的背景及内容,理解“七大”的历史意义。

(2)通过制作大事年表,使学生教好地把握这一时期的历史线索。

(3)通过看文字、图片、录像资料,使学生感知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有关史实,并由此展开讨论,形成“论从史出”的意识。

(4)通过组织研究性学习小组探讨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指导学生收集资料,构建论据和独立思考,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产生对人类历史的认同感,加深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理解。

同时,鼓励学生运用探究式方法学习,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学习中国“七大”及抗战胜利的有关内容,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争取抗战胜利的中流砥柱。

(2)通过探讨抗战胜利的意义,使学生认识到抗战是中华民族的解放战争,是中华民族有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青年一代应该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信念。

(3)通过学习台湾回归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到台湾的统一是历史的必然。

(4)通过讨论抗战胜利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的抗战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同时,世界爱好和平的力量也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抗战的胜利,两者相辅相成,从而增强学生的世界意识。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是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的第22课。

教材主要内容包括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日本投降两个部分。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认识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一次伟大斗争,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上册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抗日战争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但他们对抗日战争的胜利意义和抗日战争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的认识还不够深刻。

此外,学生对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和事迹的了解有限,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丰富和深化。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过程,掌握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英勇抗敌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抗日战争的胜利过程,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2.难点:抗日战争胜利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学生对英雄人物的认知。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营造战争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抗日战争的胜利过程,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案例教学法:通过介绍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和事迹,引导学生学习英雄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抗日战争相关图片、视频、动画等资料的课件。

2.资料:收集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和事迹的相关资料。

3.课堂练习题:设计针对本课内容的练习题,以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抗日战争胜利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的历史。

提问: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是什么?2.呈现(10分钟)呈现抗日战争胜利的过程,引导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如何到来的。

同时,通过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抗日战争的残酷,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与反思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与反思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并掌握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时间、标志,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史实。

理解中共七大召开的历史意义,日本投降的原因,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组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运用图片、声音、课件等多种形式的资料资源辅助教学,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学习中来。

提出问题和组织课堂活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思考的活跃性,形成互动式教学活动。

让学生集体合作讨论老师提出的思考题,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指导学生自行分析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原因,结合前面所学的近代史知识分析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结合前面几节课学习的知识,对比分析为什么抗日战争会胜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抗日战争的胜利无论是对于中国还是对于世界,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它是自近代以来中国抵御外国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战争的胜利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但是,中国人民的损失也是巨大的,无法用数字来衡量。

引导学生进行对战争的反思,以此培养他们憎恶、痛恨战争和热爱、维护和平的思想感情及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日本投降的时间和标志,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分析中共“七大”召开的历史意义以及探讨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原因,结合前面所学知识对比分析抗日战争中国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

三、复习检查导入(复习导入法):老师:同学们,我们前面几节课已经学习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了解了九一八事变的大概史实,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奠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雏形。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拉开了全面抗战的序幕,震惊全世界的南京大屠杀,还有中国人民英勇抗日的爱国行动,等等。

那么,在我们学习新课前,复习一下上一节课所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20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第20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第2019 《抗日战争的胜利》学案阅读材料:材料一:概括回答中共“七大”召开的背景?1945年春,第二次世界大战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在欧洲战场,攻克柏林(法西斯德国的首都)的战役已经打响,法西斯德国的灭亡指日可待,在亚洲和太平洋战场,日军节节败退,美军进逼日本本土,中国军民也展开了局部反攻,收复了大量失地,日本法西斯加速走向灭亡。

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1.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关东军不过万人,中国驻东北的军队却有25万人),东北沦丧、生灵涂炭。

当顾维钧向各国代表逐个求援,得到的回答是:“你们自己都不抵抗,怎么能期望别人替你对付日本?”2.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

中国军队以伤亡25万人的巨大代价,奋力抵抗3个月。

美国总统特使埃文思·卡尔逊观战一个月后,致信罗斯福总统说:“我简直难以相信,中国人民在这样危急的时刻是那样齐心协力。

就我在中国将近十年的观察,我从未见过中国人像今天这样团结,为共同的事业奋斗。

”3.1938年的武汉,“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父送子、妻送郎,兄弟相争把兵当”,社会名流、职员工人、黄包车夫踊跃捐款捐物,连乞丐也“行乞捐款抗战”。

……社会各界的抗日热情,汇成浩浩荡荡的抗日洪流。

美国在华军事观察员史迪威感慨道:“我想他们能打赢这场战争了!”4.据统计,在全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从苏联得到了2.5亿美元的援助(实际动用了1.7亿);从美国得到了6.2亿美元的援助战争初期。

苏联派出援华航空志愿队,直接参加了中国抗战,在日本投降前夕,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对加速日本的投降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美国派出空军直接到中国参战,还经驼峰向中国输送了大量战略物资,这些都有力地支援了中国的抗战。

材料三:结合课本内容,说说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1.“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日本打垮了,你们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一直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夹攻……”。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3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3

第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和中共七大等重要史实掌握日本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主要时间:年月(宣布投降);月日(签字,抗战胜利)能力训练过程方法识图列表复述战役联系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实以进行中外参照;分析抗战胜利原因以提高辨别能力重现情景体验情感掌握抗战胜利的意义以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概括近代日本侵略史实;.挖掘历史隐性问题以承上启下,交代两个前途、两个命运的解放战争的由来。

讨论探索多角度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国情感行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思想意识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反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中共七大起了承抗战胜利之果、启建立新国家之端的作用重点难点分析抗战取得胜利重要原因;把握抗战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正确定位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客观评价正面战场作用。

教学难点中共七大的召开教学过程中共七大组织学生通过列表,回答七大的知识点:事件名称时间地点意义中共七大延安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抗日战争的胜利、完成页“练一练”:选(月日)。

二次大战后期史实:年意大利投降、德黑兰会议、开罗会议及宣言、年欧洲第二战场开辟、年雅尔塔会议、月日德国投降、波茨坦会议及公告;.抗战三阶段(防御、相持、反攻);.近代西方列强对华侵略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日本侵华战争);.日本侵华史实(入侵台湾、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日俄战争、年出兵山东、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扶植奉系皖系晋系、美日争夺、济南惨案、皇姑屯事件、·事变、·事变、成立伪“满洲国”、华北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组织学生讨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引导:、平型关大捷、敌后游击战、百团大战等是共产党和人民的抗战;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的抗战;还有爱国华侨对抗战的贡献等,说明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民族团结抗战得来的,它改变了百年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历史。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4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4

第20课抗日战争的胜利〖课程标准〗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

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共“七大”的时间、地点,掌握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知道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时间,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收集、阅读、讲解有关抗战的故事。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知道中共“七大”的召开,进一步表明中共的领导给中华民族的解放带来了光明;收集资料,归纳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中共“七大”和抗战的胜利,思考回答中国人民为什么能够取得八年抗战的最后胜利,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难点中共“七大”的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教材分析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它洗雪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耻辱,从此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重新振兴,开始了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准备教学挂图,制作投影胶片,准备歌曲磁带、录音机。

学生准备:提前预习,搜集有关抗战的资料,准备辩论主题与辞令。

〖教学方法〗利用挂图、投影片,通过阅读资料、辩论等方法进行探究式学习,利用歌曲形式调节情绪,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板书设计〗第20课抗日战争的胜利一、“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时间:1945年4月地点:陕西延安主要内容:A.毛泽东报告B.政治路线:放手( ),壮大( ),领导人民( ),解放( ),建立一个( )、( )、( )、( )、( )的新中国。

C.指导思想:( )D.选举产生以( )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

二、日本无条件投降〖教学过程〗师:哪位同学知道,我们党在新世纪召开的一次伟大的会议是什么会议?引出中共“十六大”(2002年11月8日―14日)问:这次大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学生回答,师指导: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师:这次大会是我们党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是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奋进的大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认识并讲述中共七大召开的历史意义。

了解并认识促使日本五条件投降的原因,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师生共同讨论分析中共七大的历史意义。

学生自行分析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因素,结合前面所学近代史知识分析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中共七大的召开是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大会,是一次团结胜利的大会,它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从而认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给中华民族的解放带来了光明。

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通过学习,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应认识到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国际援助,培养学生的求真、求实精神。

统一以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团结在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周围);(3)七大是在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因而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的斗志,增强了中国共产党的凝聚力,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重要的一次大会,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日本无条件投降]
请学生阅读课文,了解该目第一、二两段的主要内容,思考这些内容与日本无条件投降之间有什么关系,与抗日战争胜利之间又有什么关系,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后,教师强调指出,该目第一、二两段主要介绍了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苏联对臼宣战并进攻中国东北的日军,中国抗日军民展开大规模反攻,这些都是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重要因素。

我们应该看到,美苏对日军事行动,客观上为我国军民举行抗日大反攻提供了有利条件,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援助;同时,中国的抗战也大力支持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的抗日力量是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

关于日本投降的过程,要求学生记住投降时间,然后可让学生结合“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签字仪式”图和小字部分内容作绘声绘色地描述,从而树立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是本课的重点。

为让学生真正理解,启发学生回忆前面所学知识,列举出自1840年到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经历的几次重要的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思考:这些战争有什么样的共同结局?(都以屡战屡败、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终)与抗日战争的胜利结局有什么不同?(抗日战争与以往不同,它以中国的胜利而载人史册)试结合以往所学知识和本课内容及课后的“材料阅读”分析: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以往屡战屡败,归根结底在于清朝统治者腐败无能,军备空虚,部分军事指挥人员贪生怕死等;而抗日战争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是因为:日本——小国、人少、兵少、侵略战、非正义、失道寡助,而中国——大国、人多、兵多、物博、反侵略战、正义、得道多助;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确方针和人民战争路线;国民党正面战场和解放区战场相互配合,相互支援;各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相互援助,等等)通过与以往历次反侵略战争做比较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就不难理解了——(1)这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
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创造了半殖民地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战争史上的奇迹,宣告了帝国主义侵华历史的结束;(2)抗战的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台湾光复1
让学生自己阅读,认识台湾光复显示了中华民族团结抗敌的伟力;还可提醒学生,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息息相关。

先有抗日战争的胜利,才有台湾的光复。

我们不应忘记祖国的统一大业。

小结: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三目之间的关系及三日与课题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对奉节课的知识结构形成一个清晰的认识:第一目讲抗战前夕召开的中共七大,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第二日讲在美苏军事配合下,抗日军民展开反攻,迫使日本五条件投降,标志着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意义重大;第三日讲抗战胜利后台湾光复。

最后总结:三日之间因而是一种前因后果的关系: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为抗战胜利准备条件[因]→日本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既为果,又为因]→台湾光复(抗战胜利
的影响之一)[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