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方程说课稿
解方程的说课稿(通用10篇)
解方程的说课稿解方程的说课稿(通用10篇)作为一名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解方程的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解方程的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1. 课标要求(1)知道用字母表示数和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的优越性,会用字母和含未知数的式子表示数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2)认识等式和方程,理解等式的性质和方程的解法。
初步学会根据字母的取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比较熟练地解答含有一个或两个未知数的方程。
(3)研究简单的情景关系和数形联系,明确含字母的式子、等量及等量关系的意义。
建构含字母的式子、等式和方程的数学模型,探究等式的特性和方程的特点。
(4)感受用字母表示数和构建方程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强化应用意识,培养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5)学会按时间发生的基本顺序进行数量关系的提取和思维模型的加工,将生活事理关系与数学逻辑思维有机地结合。
(6)用方程的基本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7)体会方程在数学史和人类发展史上的意义,进一步增强热爱数学的热情。
2. 编写意图(1)突破方程的传统设计方程在小学阶段的学习,由于小学生的认识范围有限,传统的教科书都采用的是用四则运算的基本关系和几种常见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作为解题的基础和列方程的基础。
这种处理方法,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和运用。
但是,把它放在整个数学领域,就有一些问题。
主要是传统小学教科书中的方程从解答依据到列方程的思路,都与中学的教科书内容不一致,学生到初中还要重新学习解方程和列方程的知识和技能。
本教科书采用新的理念,突破传统观念,既遵循四则计算的意义列、解方程,以便适应小学生的认知基础,又用方程核心思想——等量关系来构建数学模型,先学习等量与等式,讨论出等式的性质,再学习方程与方程的解法,为第三学段的方程学习打好基础。
(2)突出方程的生活背景方程思想在现实中是普遍的,但却难以直接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因为人们习惯于运用已知条件构建数学模型。
解方程一说课稿方程说课稿
解方程一说课稿方程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解方程”在数学课程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它是代数学的基础,也是解决各类数学问题的重要工具。
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方程,而本节课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解和运用。
(1)作用与地位解方程是数学中的基本技能,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解方程在日常生活和各学科领域中也具有广泛的应用。
(2)主要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包括:等式性质法、移项法、合并同类项法、系数化为1法等。
通过这些方法,学生可以熟练地解决一元一次方程问题。
(3)与前后知识的联系本节课的知识点与前面的算术运算、代数表达式以及后面的不等式、函数等知识密切相关。
掌握了解方程的方法,将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后,学生应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能够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三、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①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解法。
②运用解方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①理解并运用等式性质解方程。
②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方程,并求解。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方程模型,并运用所学方法进行求解。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四、说教法在教学“解方程”这一课时,我计划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旨在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 启发法:2. 问答法:在讲解解方程的过程中,我会不断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以达到巩固知识点、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
同时,鼓励学生互相提问,促进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解方程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年级数学《解方程》优秀说课稿4篇
五年级数学《解方程》优秀说课稿4篇说课稿是为进行说课预备的文稿,说课这一概念提出于1987年,它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说课稿则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
仔细拟定说课稿,是说课取得胜利的前提,是老师提高业务素养的有效途径。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五班级数学《解方程》优秀说课稿4篇,欢迎品鉴!第一篇: 五班级数学《解方程》优秀说课稿今日我说课的内容是五班级上册第四单元《解简易方程》的第一课时——“方程的意义”,依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拟定了一下教学目标:1、理解并把握方程的意义,弄清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2、正确地应用方程的意义辨别方程,关心同学建立初步的分类思想。
培育同学仔细观看、思索的学习品质及抽象概括力量。
3、加强师生的情感沟通,使同学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猎取新知。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建立方程的概念。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等式与方程的含义。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节课,我主要采纳了直观教学法、演示操作法、观看法等教学方法,为同学创设一个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得他们能够乐观自主地,布满自信地学习数学,针对“方程的意义”这节课的特点以及结合学校生的年龄特征,本课我设计了板书课题、揭示目标、自学指导、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六个环节进行教学。
上课开头,我借助媒体,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
出示天平,天平是平衡的,再引导同学看屏幕进行演示:在天平的左边放上两个50克的物体,天平不平衡了。
在天平的右边放100克的砝码,这时天平又平衡了,说明天平两边所放的物体的重量相等,用式子表示50+50=100,并点明这是一个等式,表示等号两边的数量相等。
这样,同学的印象也特别深刻。
在同学建立等式概念后,我把天平的左边换掉一个重x克的物体,天平发生了倾斜,说明天平两边所放的物体的重量不相等,引导同学用算式50+x>100来表示,准时说明这是一个不等式,表示左边的重量大于右边。
这时在往右盘增加砝码100克,天平又向右倾斜了,引导同学列出不等式:50+x<200。
《解方程》说课稿
《解方程》说课稿一、教材背景本次课程内容来自于初中数学《解方程》这一章节。
本章主要讲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以及方程在不等式中的应用。
方程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之一,除了在初中学习中经常出现,还在高中、大学的数学学习中有重要的应用。
而且,解方程是数学思维发展的一个关键部分,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并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方法;2.掌握将方程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3.理解方程与不等式之间的关系及应用;4.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本次课程的教学重点是:1.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包括用等式的性质化简方程、移项、消元法、等量代换法等方法;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包括利用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等方法;3.方程在不等式中的应用,包括通过找线性函数的解和非线性函数的解来解决不等式问题。
本次课程的教学难点主要是:1.理解方程与不等式之间的关系;2.熟练掌握解决现实问题中的方程应用;3.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及解法。
四、教学内容1. 一元一次方程1.1 定义一元一次方程是指形如ax+b=c的方程,其中a,b,c是已知数,x是未知数,且a eq0。
1.2 解法1.2.1 移项法对于形如ax+b=c的方程,可以将b移到等号右边,得到ax=c−b,再将a除到等号右边,即 $x= \\dfrac{c-b}{a}$。
1.2.2 等量代换法将方程中的一个未知数用另一个已知数表示出来,然后代入方程,变成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方程,再解出这个未知数。
例如,对于方程2x+1=3x+4,可以令y=2x+1,则原方程可以写成y=3x+4,再将y代入原方程,解出x。
1.3 应用将方程应用于实际问题的问题求解中,需要先建立方程。
例如:一个长方形的长比宽多 $\\dfrac{1}{3}$,周长为16厘米,求长和宽。
人教版解方程说课稿
人教版解方程说课稿解方程的教学是初中数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数学知识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以下是一份针对人教版数学教材中解方程单元的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们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同时,通过解方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 知识与技能:- 理解方程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 掌握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 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解方程过程的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 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以及面对困难不放弃的精神。
-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方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2学时)- 方程的定义。
- 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
- 方程的基本性质。
2.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4学时)- 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
-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
- 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4学时)-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概念。
- 代入法和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 解方程组的特殊情况讨论。
4.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4学时)- 一元二次方程的标准形式和因式分解法。
- 配方法和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问题。
5. 综合应用与复习(2学时)- 解方程的综合应用题。
- 单元知识的复习与巩固。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年级上册数学《解方程》说课稿3篇
五年级上册数学《解方程》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P57,及“做一做”,练习十一第4题。
2、教材简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掌握了求未知数x的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等概念,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为今后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3、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题目,让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义。
(2)、会检验一个具体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掌握检验的格式。
(3)、进一步提高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4、教学重点及难点:比较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这两个概念的含义二、说教法学法(一)创设情境,自主体验本课以游戏导入,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以激趣为基点,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让学生在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平衡,自主体验,积累数学材料,为更好地引入新课,理解概念作铺垫。
并且无论是生活中有趣的平衡现象,还是天平称东西的实际状态,都无不放射出科学的光芒,它们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兴趣的激发,知识的体验,更有潜在的科学态度和求真求实的精神。
(二)突出重点,自主探索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让学生通过列式观察,自主探索,分析比较,逐次分类,讨论举例等一系列活动去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使学生把知识探究和能力培养溶为一体,锻炼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投入。
同时层层深入的设疑和引导也渗透了教师对学生科学思维的鼓励和培养,使学生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亲历求知的过程,如剥茧抽丝般汲取知识的养分。
(三)自学思考,获取新知在教学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时,通过出示两道自学思考题(1)什么叫方程的解?请举例说明。
(2)什么叫解方程?请举例说明。
”改变了以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自学课本,将枯燥乏味的理论概念转化为具体的例子加以阐明,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依赖于直观这一矛盾。
四年级数学下册《解方程》说课稿
四年级数学下册《解方程》说课稿四年级数学下册《解方程》说课稿篇一:四年级数学下册《解方程》说课稿一、教材研读。
1、教材编排。
(1)逻辑分析:方程是等式里的一类特殊对象,传统教材都用属概念加种差的方式,按“等式+含有未知数→方程”的线索教学方程的意义,考虑到方程是在刻画生活中的等量关系时产生的,而且在北师大教材体系中一年级到四年级上册,学生对等式和不等式有所了解,只是没有把“等式”这样一个概念交给学生。
并且已经采取逐步渗透的方法来培养代数思维。
例如:()+8=14,90-()〉65,因此,在北师大教科书里没有从方程和等式的内涵上作太多比较,直接以等式为立足点,立足点较高。
(2)语言信息及价值分析:本课教材的三幅情境图,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层层递进。
第一幅情境借助平衡,让学生领悟等式;第二幅情境完成数量关系向等量关系的转化;第三幅情境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找到多种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2、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建立方程的概念。
(2)在简单情境中寻找等量关系,并会用方程表示。
(3)经历从生活情景到方程模型的建构过程,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3、教学重难点:(1)重点:在简单具体情境中寻找等量关系,并会用方程表示。
抓住“含有未知数”和“等式”两个核心关键词建立方程的概念。
(2)难点:数量关系向等量关系的转化。
二、学情分析: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是用算术方法来解决问题,算术思维是更接近日常生活的思维。
由于从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的认识发展是非连续的,所以列算式求答案的习惯性思维转向借助等量关系列方程的新思维方式比较困难。
列算式时以分析数量关系为主,知与未知,泾渭分明;在代数法中,辩证地处理知与未知、求与不求,使这一矛盾双方和谐地处于同一方程中。
三、流程设计:为了更好地引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做了如下的设计:(一)引“典”激趣,诱发思考。
引用“曹冲称象”的故事,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寻找相等关系,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方程说课(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方程说课(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方程说课第【1】篇〗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
2.结合图例,理解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方法并进行检验。
3.掌握解方程的格式和写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认识过程,提高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培养检验的学习习惯。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
难点:会检验方程的解。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说教学过程说教学过程设计1、复习旧知,迁移导入(1)在上一节课的学习活动中,我们探究了哪些规律学生回顾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及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
(2)学习这些规律有什么用呢今天我们解方程就需要充分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
【板书课题:解方程(1)】2、合作探究,获取新知8.2.1教学教材第67页例1。
(1)课件出示例1。
从图中知道哪些信息学生观察,交流数学信息。
盒子中的皮球与外面的3皮个球加起来共有9个,方程怎么列得到χ+3=9 学生自己先列出方程,然后指名回答。
【板书:χ+3=9】如何解方程要求盒子中一共有多少个皮球,也就是求等于什么,我们该怎么利用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来求出方程的解呢(2)出示第67页分析图示,学生观察图示,交流想法。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解方程的过程:(3)为什么方程两边同时减去3,而不是别的数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因为,两边减去3以后,左边刚好剩下一个χ,这样,右边就刚好是χ的值。
因此,解方程说得实际一点就是通过等式的变换,如何使方程的一边只剩下一个χ即可。
追问:χ=6带不带单位呢让学生明白χ在这里只代表一个数值,因此不带单位。
(4)如何检验χ=6是不是正确的答案引导学生学习检验方程的解得方法,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板书】:小结:通过刚才解方程的过程,我们知道了在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减去一个相同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可以帮助我们解方程。
解方程说课稿(通用5篇)
解方程说课稿解方程说课稿(通用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解方程说课稿(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解方程说课稿1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解简易方程》。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过程分析等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解简易方程的第三课时“解方程(一)”,是在学生学习方程的意义和等式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而今天学习的内容又为后面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做准备。
今后学习多边形的面积、植树问题等内容时都要直接运用。
所以本节课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教材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所以它又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2、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参照课标确定本节课的目标:知识与技能:(1)(2)过程与方法:体验迁移、分析、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方程与生活中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仔细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3、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节课的重难点是理解解方程的方法及检验,解决重难点的关键是引导学生确立解方程的一般思路。
二、说教法1、演示操作法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观察法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同桌合作、交流,自主探寻发现通过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
初步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
这些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得他们能够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地学习数学。
三、说学法1、合作学习法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经历一个观察、比较、交流、分析等过程,鼓励学生把发现的规律都说出来,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这样既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又能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
2、自主学习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注重探索过程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听为自主学,学生积极动脑去思考、动口去表达。
《解方程》说课稿
《解方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解方程”。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解方程”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中的重要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等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的学习,不仅是对前面知识的深化和应用,也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方程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和工具。
教材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方程的概念和解方程的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同时,教材还安排了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但对于方程这一较为抽象的概念和解方程的方法,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通过直观的演示、生动的例子和多样化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粗心大意、计算错误等问题,需要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掌握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解方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正确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多媒体演示、实物操作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方程的变化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解方程的说课稿范文
解方程的说课稿范文一教材分析:1.课标要求(1)知道用字母表示数和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的优越性会用字母和含未知数的式子表示数和常见的数量关系(2)认识等式和方程理解等式的性质和方程的解法初步学会根据字母的取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比较熟练地解答含有一个或两个未知数的方程(3)研究简单的情景关系和数形联系明确含字母的式子、等量及等量关系的意义建构含字母的式子、等式和方程的数学模型探究等式的特性和方程的特点(4)感受用字母表示数和构建方程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强化应用意识培养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5)学会按时间发生的基本顺序进行数量关系的提取和思维模型的加工将生活事理关系与数学逻辑思维有机地结合(6)用方程的基本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7)体会方程在数学史和人类发展史上的意义进一步增强热爱数学的热情2.编写意图⑴突破方程的传统设计方程在小学阶段的学习由于小学生的认识范围有限传统的教科书都采用的是用四则运算的基本关系和几种常见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作为解题的基础和列方程的基础这种处理方法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和运用但是把它放在整个数学领域就有一些问题主要是传统小学教科书中的方程从解答依据到列方程的思路都与中学的教科书内容不一致学生到初中还要重新学习解方程和列方程的知识和技能本教科书采用新的理念突破传统观念既遵循四则计算的意义列、解方程以便适应小学生的认知基础又用方程核心思想——等量关系来构建数学模型先学习等量与等式讨论出等式的性质再学习方程与方程的解法为第三学段的方程学习打好基础⑵突出方程的生活背景方程思想在现实中是普遍的但却难以直接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因为人们习惯于运用已知条件构建数学模型而方程思想不是从局部入手思考问题的而是从宏观角度把整个事件的存在因素综合考虑的找出各因素之间存在的等量关系构建数学模型本教科书首先从生活素材排演云南佤族的《木鼓舞》的直观现象引入等量与关系再从已购回的若干物品问某一个物品重量的方式引入方程同时在后续的学习和练习的设计中也是尽量采用现实生活素材让学生真正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感受数学的价值(3)突出方程的核心思想方程的核心思想就是构建等量关系的数学模型这种数学模型的组合要素就是生成事件的基本要素比如:第91页小学生排演舞蹈男生、女生与演员总数的关系是一个学生熟悉的而且又很好理解的等量关系模型其基本思考的思路是:A=A1+A2教科书在其它类似的问题和问题解决部分的题目呈现时尽量突出这种思想⑷突出方程的应用地位本教科书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方程让学生从情景到数学模型更加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特别是文艺演出、西气东输、唐卡艺术、商品买卖、植树育林、退耕还草和野生动物保护等多层面、多角度、多行业的实例呈现显示出方程运用的巨大空间为学生学习方程起到明显的激励作用3.采用体例教科书中每节内容的编写结构大多数是:正文、课堂活动、练习正文呈现教学内容体现具体目标要求课堂活动是师生互动建立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的有效途径通过活动使学生完成对知识的自主建构和理解练习是为学生巩固和应用知识而设立的4.具体内容及逻辑线索具体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分为6个部分:①用字母表示数②等式③方程④解方程⑤解决问题整理和复习⑥整理和复习逻辑线索:用字母表示数是本单元的起始课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为下一节学习方程做好准备接着学习了等式用方程核的思想——等量关系来构建数学模式再学习方程与方程的解法为以后学习方程打好基础解决问题是紧接着这些内容编排的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是整理复习提高学生对本单元的掌握水平教科书按照知识的逻辑顺序来编排既有利于教师的教有利于学生的学5.知识树6.教材先后整合的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对小学阶段整数、小数、分数的认识、四则运算已全部学完学生的数与代数的知识和经验已经积累到相当的程度需要对更高一级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进行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因为其数学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不同它把学生习惯的由条件到问题建立数量关系的解决问题思路淡化取而代之的是按事物发生发展的自然顺序构建数量关系其核心思想是构建等量关系方程作为数学领域的重要知识和重要思想在解决数学问题方面占有重要作用也是学生在中学学习数、理化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思想和方法二、教学策略的运用1.学情分析:(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已经掌握了小学阶段整数、小数、分数的认识、四则运算(2)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与新知识的结合点:学生对数与代数的知识和经验已经积累到相当的程度需要对高一级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进行学习(3)方程作为数学领域的重要知识和重要思想也是学生在中学学习数理化的重要思想和方法作为数学上具有特殊意义的方程对小学生来说基本上是陌生的2、教法分析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要根据五年级学生的特点在课堂上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1)重视生活背景的呈现本单元学生主要是通过生活事件构建等量关系因此课堂上教学素材的呈现十分重要比如: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时校园失物招领的生活原型的呈现能够唤起学生对用字母表示数的理解在这个情境中他们深切地感到生活中有时需要用到比数学更有用的符号字母在学习等式的意义时出示学生排演云南佤族舞蹈《木鼓舞》时舞蹈演员组成的舞蹈队是一个关键的认知背景一个队的人数是他们首先关注的这是多个元素的组合教师依据教科书的信息提问后学生才会去关注男演员、女演员人数以及与总数的关系这样在教师大力渲染霞集合中部分元素与总数的关系被突显出来使学生把生活问题提升为数学问题“舞蹈队总人数”表示的因素有两个:“55”和“40+15”这两个因素意义相同大小相等同理表示“男演员人数”的两个因素是:“40”“5515”表示“女演员人数”的两个因素是“15”和“5540”其它背景材料、教育因素和渲染程度要弱化这样才是数学学习(2)加强学习过程的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既有方法和技能的习得还有学习情感的体验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比如:等式性质的探讨必须由学生亲自动手探究由于天平实验要求精度稿教师先要在课前组织学生熟悉天平的构造没有天平的学习一定准备好替代品其次是要规划好实验措施和步骤学生的操作是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的要告诉学生如何分组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操作过程中观察什么现象谁来做记录……第三必须交代实验的任务和观察中思考什么问题避免盲目性第四要求学生把观察的结果互动交流以得到统一的认识和互相的启发(3)强调数学模型的构建教师要非常重视每一个学生对所学习的数学模型知识的认识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叙述形成以后教师要视其情况给予归纳和小结强调其关键意思和关键文辞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时要让学生时时叙述使用该字母的缘由和表示的意义同时让学生清楚含字母的式子不仅表示几个数之间运算关系也表示几个数的运算结果在等式和等式性质的认识里要加强等式的口头交流和书面活动学生对方程一节的学习可能有些困难特别是一两个例题和几个作业对他们的理解和巩固达不到量上的需要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适当补充问题解决与过去的列方程解应用题相比从量上和形式上做了大量的删减只是程序了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要素构建等量列出等式(方程)对于类型方面是无法一一顾及的只要方法上能够运用就行了训练中突出抓等量列方程(4)尊重学生探究的差异和创造方程的学习与其它知识的学习一样一定会遇到两极分化或发展不平衡的现象特别是在探究等式的性质时教师要非常细心地观察各组学生的表现和他们获得的结论只要他们基本获得需要的数学思想和结论只要他们基本获得需要数学思想和结论就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一定会提出不同的方案包括错误的方案教师应本着求同存异的思想允许不同的想法存在同时鼓励学生对多重方法进行比较寻求大家都能理解的方法和自己独特的方法在解决问题时既能用自己的方法也能用别人都理解的方法就达到融会贯通了3、案例分析(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首先创设一个学生喜欢的猜谜语小游戏在此基础上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到学生的生活中寻找素材为学生学习数学创设生活情境小学数学不是枯燥的帐本而要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生每接触一个数学知识就必须知道这些数学知识是从里来的“用字母表示数”相对于小学生来说较抽象深奥通过创设情境从学生的生活实践中提出问题让学生惊奇地发现:“用字母表示数”原来就在我们身边小小字母的作用还真大:可以表示人名、地名还可以表示数字这就使得“用字母表示数”具体而现实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部分学生消除学习中的畏难情绪(2)相互交流深化理解方程是从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天平到抽象的是学生认识上的一大飞越要让学生达到由具体到抽象的真正理解就要在教学过程中把传授知识变为渗透思想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要把天平与方程中“相等”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不断调整天平平衡的过程中对方程的意义有了较好的理解数学学习需要学生有一个主动探索的心态,有一个敢干质疑的精神在教学时要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帮助解决的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同时又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深化了新知在交流中提高了准确表达能力这样不仅使课堂有了活气学生放得开学得活而且从思想上给了学生一个思维的台阶使得教学难点得以分解.(3)实现从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的提升以前我们是根据四则运算的互逆关系来解方程属于算术领域的思考方法;而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属于代数领域的思考方法两者有联系但后者是前者的发展与提高运用等式性质解方程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在现阶段解简单的方程也许无法清楚明了地显现出“等式的基本性质”的优越性但随着数学知识的深化一些较复杂的问题(例如: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20本;如果每人分4本还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解答此题时学生容易根据等量关系列出如下方程:3X+20=4X-25)用算术思维解方程解法如下:3X +20=4X-254X=3X+20+254X=3X+454X-3X=45X=45会显繁难、费力学生也较难理解与接受;而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答:3X+20=4X-253X+203X=4X-253XX-25+25=20+25X=45就能明显地显示出简洁、方便的优越性可见运用代数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思维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三、教学训练和反馈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大都是通过学生的练习反馈出来的因此做好练习环节的反馈设计是每一节教学课教学设计的一个重点我注重从以下几方面做起:1、反馈形式要多样最常用的反馈方法有同桌交换小组轮换实物投影展示作业面批面改等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安排调整2、反馈要有针对性比如一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利用公式解决问题在练习当中如果仅仅是计算错可不必放大提醒学生下次细心一点如果学生在关键步骤上有了错误不会列式解决问题那么教师应引起重视3、反馈要有一定的层次性通过层次反馈将错误类型相同的集中起来一起纠错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提高有效性对于所学知识的反馈情况重在落实每一节课抽出10分钟时间进行检测老师很快批阅结束发现问题有针对性的辅导直到弄懂会为止。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方程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方程说课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方程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内容:教科书58页例1。
说教学目标:1、结合图例,根据等式不变的性质,学会解简易方程。
2、掌握解方程的书写格式,并能用代入法进行检验。
3、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同时渗透函数的思想。
说教学重点: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和书写格式。
说教学重点: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教具准备:可见、平台说教学过程:一、复习。
1、提问:什么是方程?2、判断下面各式哪些是方程?a+24=734 X =36+1723÷a>43X +843 X +4y=848÷a=93、后面括号中哪个x的值是方程的解?(1)X +42=98 (X =57,X =135)(2)5.2- X =0.7 (X =4.5,X =8.8)4、等式的性质是什么?(方程两边同时加减或乘除同一个数(0除外),左右两边仍然相等)5、导入:今天,我们就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
板书课题:解方程二、新课学习。
1、出示例1的图(1)问:你们猜盒子里装的是什么?(皮球)问:从图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盒子里有X个皮球和外面3个皮球等于9个皮球)(2)请学生根据关系列出式子。
板书:X +3=9(3)问:怎样解这个方程呢?(出示课件)(4)师:我们可以用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来帮助解方程。
(5)看课件演示问:要使天平左边只剩下“X”而还能保持平衡,该怎么办呢?(6)学生思考后回答。
(7)演示课件教师一边演示一边在黑板写出:X +3-3=9-3(8)师生小结:方程两边同时减去同一个数(3)(9)问:为什么要减3,减2可以吗?学生回答(10)天平两边同时减去同一个数,天平两边还平衡吗?出示课件,学生回答:平衡师板书:左右两边仍然相等(11)那么天平左边剩下X右边剩下6个球,X =6是不是正确的`答案呢?我们来验算一下(师在黑板板演验算过程)2、小结:今天,我们利用了什么知识来解方程?(等式的性质)在解方程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些什么呢?(我们要注意书写格式,等号要对齐,注意:x=6表示一个数值,后面不能带单位,解方程要用代入法检验一下方程的解是否正确。
解方程说课稿
解方程说课稿《解方程》说课稿一、说教材:1、《解方程》一课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节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是教学X±a=b这一类形的方程。
是在学生学了四则运算及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学生已具有的初步的代数知识(如: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2、这节课为后面学习解方程应用题做了准备,为后面学习分数应用题、几何初步知识、比例等内容时要直接运用,这节课是教材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是本章节的重点内容之一。
二、说学情:1、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很感兴趣,这对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但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潜力。
3、优秀学生与学习困难生对方程的理解在思维水平上有较大差异。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以上认识我把本节课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1、通过操作、演示,进一步理解等式的性质,并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在解方程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
2、会根据等式的性质和数量关系解形如X±a=b的方程,掌握解方程的格式和写法。
3、会检验一个具体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掌握检验的格式。
4、通过创设情境,经历从具体抽象为代数问题的过程,渗透代数化思想,并通过验算,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5、培养学生进行数学探究的能力及合作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经过对学生整体状况的思考以及对教材的把握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会解形如X±a=b的方程,并检验。
6、x=6带不带单位呢?让学生明白x在这里只代表一个数值,因此不带单位。
7、x=6是不是正确的答案呢?怎么验算呢?同桌之间进行讨论并验算。
(x=6是方程的解)8、学生练习:解方程(X+21=32 X+41=50)9、学生讨论交流:解X+a=b这类方程的思路是什么?10、如果方程的两边同同时加上同一个数,左右两边还相等吗?为什么?11、学生尝试解方程:X-3=912、学生讨论交流:解X-a=b这类方程的思路是什么?13、小结:解X+a=b这类方程的思路。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方程说课稿(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方程说课稿(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方程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目标:1、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并能较熟练地运用它解形如x+a=b 的方程。
2、能较为熟练地运用形如x+a=b的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初步理解方程的解、解方程的含义,会检验给出的未知数的值是不是某方程的解。
4、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和自觉检验的好习惯。
说教学重点:1、对等式的基本性质一的理解和运用。
2、掌握解形如x+a=b的方程的依据、步骤和书写格式。
3、能较为熟练地运用形如x+a=b的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说教学难点:1、掌握解形如x+a=b的方程的依据、步骤和书写格式。
2、较为熟练地运用形如x+a=b的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说教学过程:教学时由复习方程的意义入手,在出示情境图后提出问题,学生最先想到的是算术方法,此时引导:你能列方程解决这一问题吗?在列出方程600+x=860后,怎样求x呢?在学生渴望解决这一问题的内在需求的驱使下,展开合作探索活动。
在教学等式的基本性质时,可利用实物演示,通过提问:怎样变换,能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呢?,以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把两组图的内容归纳成一句话。
这样,及时引导学生超脱实例的具体性,实现必要的抽象概括。
这时就可以让学生自己思考、探索x的值的求法,然后在小组讨论后汇报。
学生在陈述自己的想法时,不仅要说出自己是怎样推算的.,还要请学生说出这样推算的理由。
在这一过程中,要特别强调解方程的每一步得到的都是等式,而不是递等式。
教学中还要重视对学生书写的要求,初学时,可要求学生等号对齐。
方程两边同时减去一个数的计算过程,开始练习时也要求学生写出来,待熟练之后再简写。
无论是解方程还是检验,都要从一开始就强化书写规范,以发挥首次感知先入为主的强势效应,促进良好的书写习惯的形成。
最后引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时,要强调:方程的解是一个数,而解方程是一个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区别这两个概念。
北师版四年级下册解方程一说课稿7篇
北师版四年级下册解方程一说课稿7篇北师版四年级下册解方程一说课稿7篇说课稿需要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清晰明了地表述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使听众理解易于领会。
需要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对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学生特点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和探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现在随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看北师版四年级下册解方程一说课稿,希望你喜欢。
北师版四年级下册解方程一说课稿(精选篇1)对于本节课,我将从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来阐述本次说课。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今天我将贯彻这一理念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教材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本节课主要讲述的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一般式。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以及解法,所以,为本节课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学习打下基础。
另外,本节课是后续学习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它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故而,既锻炼了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还能够完善学生在方程这一部分的知识,让学生在方程这一部分形成比较完善的体系。
二、说学情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
本阶段的学生类比推理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并且在生活中已经遇到过很多关于一元二次方程的具体的事例,所以在生活上面有了很多的经验基础。
为本节课的顺利开展做好了充分准备。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一般式,了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渐形成数学建模的数学思想以及提高类比迁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数学建模,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本着新课程标准,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一般式。
解方程说课稿人教版
解方程说课稿人教版一、说教材《解方程》是人教版数学教材中的一个重要章节,它位于代数基础部分的的核心位置。
本章主要围绕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以及不等式的解法进行展开,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方程求解技能,为后续学习更高级的数学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1)作用与地位解方程是整个数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不仅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具有重要作用,而且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抽象思维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关键环节。
《解方程》这一章节的内容,是学生从算术阶段过渡到代数阶段的重要桥梁,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主要内容本章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通过引入等式的性质,让学生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各种方法,如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等。
-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让学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包括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等,并掌握判别式的概念和应用。
- 不等式的解法:介绍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以及不等式组的解法,让学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式问题。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学生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理解方程、不等式的概念,掌握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培养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4)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2)难点:- 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尤其是配方法和公式法的掌握。
- 不等式组的解法,以及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进行求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重点关注这些重难点,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
四、说教法在教学《解方程》这一章节时,我计划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并通过与众不同的教学策略来突出我的教法亮点。
(1)启发法我将以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作为引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解方程》说课稿
《解方程》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教学是学习解方程的开始,是在学生学习了方程的意义、等式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的。
主要讨论形如x±a=b的方程的解法,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稍复杂的方程和应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基础,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之一,对于本课中较简单的方程,教材直接利用等式的性质,在方程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就能求出方程的解。
二、学习目标1、明确解方程和方程的解两个概念,学会解形如x±a=b 的方程。
2、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会检验一个具体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
3、经历观察、比较、交流、分析等过程,自主探索解简易方程的方法。
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培养学生的代数思想。
三、教学重点理解解方程的原理,掌握正确解方程的格式及检验方法。
四、教学难点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五、教学准备教材、《解方程》课件等。
六、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如果a=b,根据等式的性质填空。
a + 7 =b +() a -()= b - m先让学生说一说等式的性质是什么?再提问:等式的性质还有什么作用呢?引出课题:解方程运用旧知识引出新知识,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衔接。
(二)探究新知:1、出示67页例1。
(1)提问:你能写出方程吗?x的值是多少?为接下来解方程做好铺垫。
(2)学生独立思考,老师通过天平帮助学生理解。
①出示教材第67页第一个天平图,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
长方体盒子代表未知的x个球,天平左边是x+3个球,右边是9个球,天平平衡,也就是列式:x+3=9。
②引导学生观察:此时把左边拿掉3个球,要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要怎么办?(右边也要拿掉3个球。
)只拿掉2个可不可以?1个可不可以?强调天平两边要拿掉相同数量的球的个数。
那么拿掉球的过程怎样用等式表示?③学生独立思考汇报:x+3-3=9-3那么x=6反问学生:这个过程是根据什么来求的?(根据等式的性质:等式的两边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方程》说课稿
**小学:**
一、说教材
人教课标版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根据《课标》要求,从小学起就引入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以此为基础导出解方程的方法,这就较为彻底地避免了同一内容两种思路、两种算理解释的现象,有利于加强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本节课[解方程1第57至58页]延伸引入了方程时的例子100+X=250通过让学生尝试找出X的值,引入方程的解与解方程两个概念。
例1以X+3=9为例,讨论了形如
X±a=b的方程的解法。
为了便于给出解方程全过程的直观图示,例题中的数据比较小,主要是提高学生掌握新的思考方法的积极性,这种方法将延伸到解更多复杂的方程。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理解方程意义的基础上学习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的概念,初步掌握用等式性质来解简易方程的方法。
2、初步学会检验某个数是否是方程的解,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3、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重点: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初步掌握用等式性质来解简易方程的方法。
难点:区别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感悟到数学美。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通过课堂讨论、猜想、相互合作等方式,自主探索、自主学习。
有目的地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法:①让学生学会以旧引新,掌握并运用知识迁移进行学习的方法;②让学生学会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迁移导入
1、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做个游戏,好吗?用手指尖顶住直尺使直尺一直保持平衡,能做到吗?说说你是怎样使直尺保持平衡的。
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衡现象?
2、课件出示天平:上节课我们借助天平平衡,学习了方程的意义,今天我们继续研究与方程有关的新知识。
此环节结合学生平时的生活创设情境。
通过寻找直尺上的平衡点,观察天平平衡等实践活动,拓展学生进行实践的机会,也为全课的教学活动创造氛围。
(二)、观察猜想,感知方程的解
课件演示:通过动态直观的演示,将学生带入生活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思考如何让天平保持平衡的学习过程中拓宽了思路,领悟到两边同时增加相同的重量,天平保持平衡,既天平的左边=右边。
得出方程式100+X=250。
演示操作结束后,教师抛出问题:如何求出X等于多少呢?学生分组讨论猜想[①根据数感直接找出一个X的值代入方程看看左边是否等于250。
②利用加减法的关系:250-100=150。
③把250分成100+50,利用对应的关系,得到X的值。
④利用等式的性质从两边减去100。
]在此过程中,教师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从中发现,天平两边同时减少相同的重量,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让学生感悟到可以借助天平来求未知数的值,有
效地避免了解方程时的机械模仿和死记硬背,降低了学生的思维难度。
使学生轻松地感悟出像这样使方程的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
(三)、操作感悟,体会原理
课件出示例1图。
合作探究,通过感性经验的积累和实践的结果,讨论:怎样才能使天平左右两边只剩“X”,而保持天平平衡呢?学生汇报,课件演示。
整个新知识的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发现、比较、归纳,利用多媒体课件,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学会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突破了重点,解决了关键,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四)、分层训练,理解内化
对于新知需要及时组织学生巩固运用,才能得到理解和内化。
我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的原则,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题。
整个习题设计部分,虽然题量不大,但却涵盖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题目呈现方式的多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面对挑战充满信心,激发了学生兴趣,引发了思考,发展了思维。
同时练习题排列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层层深入,也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课题的能力。
(五)全课小结,评价提升
(1)本节课主要的收获是什么?
(2)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区别是什么?怎样解方程?
(3)这节课你觉得自己表现怎么样?哪个小组或哪些同学的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
这样既对全课进行了总结,又能使每个同学对自己和对其他同学有个客观了评价。
通过评价,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反思,提高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板书设计
解方程(1)
100+X=250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和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例1:X+3=9 检验:方程的左边=X+3
X+3-3=9-3 =6+3
X=6 =9
=方程的右边
所以,X=6是方程的解。
板书的设计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做到了重点突出。
这样板书,布局合理,简明扼要,把本节课所学的知识重点,鲜明的展现在学生面前。
2012-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