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寓言类材料作文审题指导

合集下载

寓言写作文审题

寓言写作文审题

寓言写作文审题曲突徙薪的故事:一人家的厨房堆着大量柴禾,某人指出这样危险,很容易着火,建议改善(弯曲)烟道,移走柴禾。

但主人不听。

一日果真着火,四邻赶来救援,主人房屋被焚,损失惨重,准备了丰盛食品招待四邻,唯独没有请那个提建议的人。

有人对主人说:‘当初如果听了那位客人的话,也不用破费摆设酒席,始终也不会有火灾的忧。

现在评论功劳,邀请宾客,为什么‘曲突徙薪’建议的人没有受到恩惠,而被烧伤的人却成了上客呢?'主人这才醒悟去邀请那位客人。

”曲突徙薪给人们的启示是:不要忘记和感谢给你忠告和帮助的人!要学会认真考虑别人提给你的建议!你可以根据这个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祝你成功!下面给你一个以“曲突徙薪”的意义为话题:我是一个看上去十分温柔、文静的女孩,但是我开口说话,你们就会发现我有着十分对不起自己外表的性格。

我野蛮、粗鲁,拿别人对我说的话来说:如果我是男生,我早就被扁死几百次了。

最痛苦的是,我的性格还很倔强,只要自己认定了的事儿,我一定会坚持到底,决不轻易改变。

除非自己已伤痕累累,事情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或许有人认为这是执着,但我却为自己的这种性格吃了不少苦头。

小时侯,我被一个不明来历的蜜蜂蛰了,嘴巴肿得像香肠,于是我发誓:只要我看到蜂窝,我就会不顾一切的把它毁掉。

我召集了院子里所有的孩子,组成了以我为首的“灭蜂”小队。

每次作战,我们的成员总有受伤的,所以他们一个个都退缩了,只有我一个人是“越蛰越勇”。

伙伴们都劝我别再捅蜂窝了,要不然不被蛰死也会没脸见人。

我还是不听。

直到有一天,好几只蜜蜂同时向我发起进攻,让我近距离目睹了“月球表面”之后,才又想起伙伴们规劝的话。

我以为等自己长大一点,性格就会不再如此的倔,但我错了。

高中了,我还是那么白痴,为了追逐一只美丽的五彩蝴蝶而在丛林中迷失了自己。

那只蝴蝶叫做“爱情”。

其实现在想想,它名字的真正含义我都还不清楚,但那时,我为之着迷,尽管朋友劝我,别去追了,它会飞,你捉不住它,你只会把自己弄的伤痕累累。

新材料作文——寓言类材料的审题(整理精校版)

新材料作文——寓言类材料的审题(整理精校版)

新材料作文——寓言类材料的审题作文辅导1108 2017新材料作文——寓言类材料的审题教学目标:新材料作文的审题。

教学重点:审题立意的过程。

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1. 讲评08年全国2卷作文。

作文题目:海龟和老鹰有个好心人在海边发现一只小海龟从沙穴里往出爬,这时过来一只老鹰要抓小海龟,游客把小海龟护送到大海,把老鹰赶走。

这时一群海龟从沙穴里爬出来,爬向海里,原来这只小海龟是个侦查兵。

等好心人走后,马上来了一群老鹰。

根据此发表议论,自拟题材。

(1)第一段划线的同学读。

(2)教师总结:从海龟的角度看,它们派侦察兵出来了解情况,由于人为的干预,获得的是错误的信息,结果遭受损失;从好心人的角度看,他自认为是做了好事,帮助了小海龟,结果给海龟家族带来巨大的伤害;从老鹰的角度看,它被人赶走没有达到攫取食物的目的,但并没有放弃目标,而是伺机再度出击。

据此,考生可以分别从海龟、老鹰、好心人的角度立意。

如果能从海龟和老鹰,好心人和海龟或老鹰的关系角度考虑,立意就会更为深刻,谈论的范畴就会更为宽广,比如从好心人和海龟的关系谈遵循自然规律;从海龟的生活和好心人的角度谈学校教育,谈家庭教育;从老鹰和海龟的关系角度谈机智和审时度势、综合把握信息的问题,等等。

2.归纳:审题1.查原因(从分析原因入手) 2.抓关键(从抓关键句入手) 3.明关系(从辨明关系入手) 4.辨是非(从情感倾向入手) 5.求异同6.寻互补3.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06全国例1:《狼与羊》在长达千年的争斗之后,狼和羊终于握手言和了。

这对双方来说都是求之不得的。

为了促使信任,两方交换了人质,羊交出了牧羊狗,而狼则拿出了狼崽。

仪式进行得十分隆重,并且有公证人大象出席。

转眼间,小狼已经长大,它们个个嗜血成性,咬死了许多羊羔,并叼着跑回了森林之中。

而作为抵押物的牧羊狗因相信了狼的花言巧语,在睡梦中遭到狼的袭击,被狼撕扯成碎片,变成了冤魂。

寓言类高考作文立意指导

寓言类高考作文立意指导

寓言类高考作文立意指导寓言类高考作文立意指导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一般具有讽刺或训诫的性质。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寓言类高考作文立意指导,欢迎阅读。

一、高考题型回放南太平洋小岛上,有很多绿海龟孵化小龟的沙穴。

一天黄昏,一只幼龟探头探脑地爬出来。

一只老鹰直冲下来要叼走它。

一位好心的游客发现了它,连忙跑过去赶走老鹰,护着小龟爬进大海。

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沙穴里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原来,先出来的那幼龟是个“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缩回去,现在它安全到达大海,错误的信息使幼龟们争先恐后地爬到毫无遮挡的海滩。

好心的游客走了,原先那只等待时机的老鹰又再回来了,其他老鹰也跟过来了。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立意角度:(1)整体:人的动机和结果有时可能不一致。

即有些人是抱着好心去帮助别人,但结果却适得其反。

所以人做事,不能光靠爱心,靠一腔热情,还要顾虑对方的需要和感受,要多从别人的角度考虑。

(2)从海龟的角度看,它们派侦察兵出来了解情况,由于人为的干预,获得的是错误的信息,结果遭受损失,破坏了生存法则,应遵循自然规律。

(3)从好心人的角度看,他自认为是做了好事,帮助了小海龟,结果给海龟家族带来巨大的伤害;从老鹰的角度看,它被人赶走没有达到攫取食物的目的,但并没有放弃目标,而是伺机再度出击。

办事情要依照客观规律,不可感情用事,一厢情愿。

(二)范文变味的善良我们总站在富足的地方悯惜贫穷,总躺在安全的地方怒斥邪恶,总在五十步笑百步后呼唤远离冷漠,总在血痕淡去后才忙着计算生命的价值。

于是,我们俯身怜悯的姿态伤害了别人的自尊。

每次灾难过后,都有太多的人争先领养孤儿;当这片热潮过去,又有太多的孤儿陷入苦难。

据心理学家分析,领养孤儿要考虑自己的经济状况,家庭氛围要与孩子原先的家庭相似,教育方式、家长性格都要与孤儿相适宜。

寓言类新材料作文审题指导

寓言类新材料作文审题指导

巩固提升 练习一: 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 “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 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 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译文:猫头鹰遇见了斑鸠,斑鸠问它:“你要到 哪儿去呀?” 猫头鹰说:“我准备搬到东边去。” 斑鸠问:“为什么呢?” 猫头鹰说:“村里人都 讨厌我的叫声,因此我想搬到东边去。” 斑鸠说: “你改变叫声,就可以了。要是不能改变叫声, 即使搬到东边去,东边村里人照样讨厌你。”
第四步:由果及因,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 在此基础上正面提出中心论点。如: 1、教授被驳得哑口无言是因为:
(1)理论与实践相脱离 得出: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 (2)具体问题不能具体分析 得出:学会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3)说话过于绝对 得出:学会全面分析问题或说话不能过 于绝对
2、青蛙把教授给驳倒了是因为: (1)敢于质疑 (2)敢于挑战权威 3、动物们反驳教授是因为: 教授只相信自己,小看他人。 得出:要看到别人的长处。
审题指导:
第一步: 找出材料中关键性的句子(一般来说,记 叙类的找出议论抒情性的句子,议论类的找 出观点句子),这些句子通常都最能体现材 料的主旨。 如这则材料的关键性的句子是: “是啊,即使是井底之蛙,他也
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何况不是 呢?!”
第二步: 找出材料中的陈述对象。 如对象有: 1、教授 2、青蛙 3、动物们 第三步: 找出每个陈述对象在事件中所产生的结果。 如:1、教授结果是被青蛙反驳得哑口无言 2、青蛙把教授给驳倒了。 3、动物们反驳教授。
解析: 材料写了三个人物,先要弄清他 们的关系,安泰和盖姬是母子关系, 安泰和赫拉克勒斯是敌人,一向无敌 的英雄安泰被赫拉克勒斯弄到空中扼 死。 究其原因,是安泰离开了力量之 源—大地母亲。

高考备考资料精编_高考寓言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指导

高考备考资料精编_高考寓言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指导

高考寓言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指导论文作文0521 2034高考寓言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指导一、高考题型回放南太平洋小岛上,有很多绿海龟孵化小龟的沙穴。

一天黄昏,一只幼龟探头探脑地爬出来。

一只老鹰直冲下来要叼走它。

一位好心的游客发现了它,连忙跑过去赶走老鹰,护着小龟爬进大海。

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沙穴里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原来,先出来的那幼龟是个“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缩回去,现在它安全到达大海,错误的信息使幼龟们争先恐后地爬到毫无遮挡的海滩。

好心的游客走了,原先那只等待时机的老鹰又再回来了,其他老鹰也跟过来了。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做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寓言的含义及特点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一般具有讽刺或训诫的性质。

它具有三个特点即:隐喻性,借用虚构的故事情境,而不直接说明道理;多义性,因看待事物的角度不一,对于同一个事物,往往见仁见智;哲理性,寓言在于讽喻、劝戒、启迪人们,寄予深刻道理。

三、寓言类材料的审题(1)把握整体寓意具体操作时需要精读材料,提取揭示寓意的关键语句。

(一般来说,记叙类的找出议论抒情性的句子,议论类的找出观点句),明确材料主旨(寓意)要从整体上把握寓言的主旨,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一般来说,一则材料中所包含的主要的、核心的含义,也就是这则材料的“主旨”所在。

读懂寓言,理解寓意是作文的关键。

(2)围绕寓意,拓展思路,由假托的故事作相似联想,联想人生、社会等,根据材料主旨确定立意。

(3)多角度思考充分挖掘材料内涵,找出材料中的陈述对象。

找出每个陈述对象的在事件中所产生的结果。

(4)由果及因,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正面提出中心论点。

四、审题训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山石对卵石说:我才是真正的石头。

寓言故事类作文审题

寓言故事类作文审题
+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 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精选课件
5
+ 【题意分析】
+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青蛙与螃蟹之间发生了一场美丽的误会,从某种程度上说青蛙 的指点没有问题,螃蟹的理解也是理所当然,材料中 “ 我没有骗你 ! 叫你一直往前走, 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 ” 是关键句,另外由于题目中要求我们 “ 可以从一个 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 ,所以我们在构思的时候可以分开从青蛙或螃蟹两个方面 进行思考。
+ 用全面的观点,从鸟的角度可以在“自由与根”的关系上立意,
+ 从氢气球的角度可以立意为“看似的‘羁绊’却是赖以生存的 根”;用
+ 联系的观点,还可以围绕“生命”与“根”的关系,延展开
精选课件
15
+ 材料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 章。
+ 萤火虫是肉食小甲虫,它的食物是蜗牛。蜗牛一旦有什么危险,就 把头缩进硬壳里,很多天敌拿它无可奈何。小巧、柔弱和笨拙的萤 火虫如何对付它呢?萤火虫的头顶有一对颚,那东西细得像头发, 很尖利。萤火虫捉蜗牛时,先用颚在蜗牛身上轻轻敲打,而蜗牛根 本不把萤火虫放在眼里,甚至觉得被敲打几下如同按摩一样很舒服。 萤火虫的敲打,是向它注射一种毒液。蜗牛在毫无警觉中被麻痹, 直到失去知觉。当蜗牛被毒倒后,萤火虫再注射另一种液体,使蜗 牛的肉变成流质,然后用管状的嘴喝掉。
① 从丰子恺的角度,可确立“创作必须尊重客观事实”“生活是文艺创作的源泉”等观 点。
② 从农民的角度,可确立“实践出真知”“智慧来源于生活”“把握规律,才能运用规 律”观点。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寓言隐喻类材料作文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寓言隐喻类材料作文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寓言隐喻类材料作文所谓寓言隐喻类材料作文,是指命题者给出一段寓言故事作为材料,要求学生根据寓言故事的寓意选择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作文。

纵观这几十年的高考作文,这种命题方式是占有一席之地的,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寓言类材料作文与一般的材料作文不同之处就在于寓意含蓄深刻,需要学生自主挖掘,而且侧面多,角度多,立意也多,这常常使考生不明所指、无从理解,作文题时往往会不知所措。

可是,再难写的作文我们也可以找出它的内在规律,确定它的审题立意,寻找它的写作技巧,从而让我们在高考写作中轻松自如。

学生要写好寓言类材料作文,就必须审好题、立好意。

下面我们就谈谈寓言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立意探索】一、分析形象,理解寓意。

先读材料所述的寓言故事,分清故事的主客体,故事的隐喻性和象征义。

必要时要理顺其中要素的形象和性格特征。

寓言具有哲理性、讽喻性的特点,大都是凭借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让学生在领会寓意的过程中,明辨是非、知道善恶、认识美丑。

理清寓言中主客体的形象特征和性格特征,是把握寓意的前提和关键。

考生必须学会从分析主客体的形象特征和性格特征入手,来理解寓言,把握寓意。

寓言类材料作文只要看懂了寓言,抓住了寓言的寓意,确立了作文的立意,写起来同其他话题或命题作文并无差别。

二、由此即彼,对接现实。

寓意通常带有讽喻和象征的作用,阅读材料和审题时,不妨由此及彼、由物及人、由现象到本质,进行拓展和联想,以此来确定材料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审题时要充分发挥考生自己的想象力,由假托的故事做相似联想,联想人生、社会等。

需要注意的是,读寓言类材料,考生不能被寓言本身的情节所吸引,那样极容易依据浅显的故事本身而写成一篇主旨淡化,或者仅是故事再现的文章。

三、巧选角度,挂靠热点。

寓言类材料,可以由多个角度入手来构思作文,写作时不可能也不应该面面俱到,但一定要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有话说、材料最丰富、感受最深、觉得最好写的一个来写。

寓言类材料作文的审题步骤

寓言类材料作文的审题步骤

寓言类材料作文的审题步骤寓言类材料作文的审题步骤材料作文相对于传统的命题作文或话题作文而言,最大的变化就在审题上。

它既不像命题作文那样对审题要求很严格,又不像话题作文对审题要求那样宽泛,因此这对考生们的审题能力要求相对以往提高了不少。

一、认识寓言类材料作文寓言类材料作文就是以一则或多则寓言为材料的作文。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一般具有讽刺或训诫的性质,其主题思想多是借小喻大,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此喻彼。

寓言类材料作文以其简洁的叙述、寓意深刻,成为材料作文偏爱的宠儿,2013年全国17套高考试卷,就有两套是以寓言类故事为材料。

二、学生审题时易出现的误区1. 以“偏”概“全”寓言类材料作文往往由几个对象的对话构成,如果考生审题时没有注意全面理解材料,而只是抓住材料中的只言片语,就极有可能走题。

如09年陕西高考材料作文题材料:兔子是历届小动物运动会的短跑冠军,可是不会游泳。

一次兔子被狼追到河边,差点被抓住。

动物管理局为了小动物的全面发展,将小兔子送进游泳培训班,同班的还有小狗、小龟和小松鼠等。

小狗、小龟学会游泳,又多了一种本领,心里很高兴;小兔子和小松鼠花了好长时间都没学会,很苦恼。

培训班教练野鸭说:“我两条腿都能游,你们四条腿还不能游?成功的90%来自汗水。

加油!呷呷!”评论家青蛙大发感慨:“兔子擅长的是奔跑!为什么只是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展特长呢?”思想家仙鹤说:“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呀!兔子学不了游泳就学打洞,松鼠学不了游泳就学爬树嘛。

”该材料的立意有多种,如青蛙―抓特长,因材施教;仙鹤―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勇于尝试、全面发展,学会变通,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向;兔子―扬长避短;动物管理局―尊重客观事实,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培训班教练野鸭―付出不一定成功;小狗、小龟―多一种本领,多一条出路……有的学生只看到了培训教练野鸭说的“成功的90%来自汗水”,而大谈特谈努力、汗水可换来成功,而忽略了整则材料的立意,以致作文离题。

寓言类材料作文应如何审题立意

寓言类材料作文应如何审题立意

寓言类材料作文应如何审题立意所谓寓言类材料作文,是指命题者给出一段寓言故事作为材料,要求学生根据寓言故事的寓意选择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作文。

纵观这几十年的高考作文,这种命题方式是占有一席之地的,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如:2003年全国卷由《韩非子》中一则寓言引出的“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的话题作文,2008年全国Ⅱ卷根据“海龟和老鹰”的寓言材料的话题作文,2009年全国I卷“小兔子学游泳”的作文再次以寓言为材料。

而寓言类材料作文它有一个特点就是寓意含蓄深刻,需要学生自主挖掘,而且侧面多,角度多,立意也多,这使得学生不明所指、无从理解,学生看到这一类型的作文题时往往会不知所措。

可是,再难写的作文我们也可以找出它的内在规律,确定它的审题立意,寻找它的写作技巧,从而让我们在高考写作中轻松自如。

学生要写好寓言类材料作文,就必须审好题、立好意,下面我就谈谈寓言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要确定寓言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一般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先理解后审题面对一篇寓言类材料作文,我们首先要理解这则寓言故事,然后再来认真审题。

也就是说我们要读懂寓言故事里讲的是什么,它的寓意是什么,这应该是最基本最起码的要求。

读懂寓言,首先要让学生懂得寓言这一文体的特点。

“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

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

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

主题用意在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

”【辞海“寓言”(fable)辞条】“寓者,寄也;言者,话也”。

所以寓言就是“寄托的话”。

作者把自己要说的话寄托在一个虚构的小故事里。

寓言的表现方式是由此及彼,通过借古喻今、借物喻人、借小喻大或借此喻彼的手法,揭示事物丰富的内涵和蕴含的深刻道理。

了解了这些,我们也就不难理解材料,不难审题了。

例题1:动物园里来了一位哲学教授,向动物们传授哲学。

哲学教授讲了好多空洞的理论,接着说:“任何事物都必须从基础做起,就如任何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

2019年高中作文指导-寓言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实用技巧

2019年高中作文指导-寓言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实用技巧
第 1 页 共 3 页
要 做 到 以 下 几 个 方 面 : 一 、 先 理 解 后 审 题
面 对 一 篇 寓 言 类 材 料 作 文 , 我 们 首 先 要 理 解 这 则 寓 言 故 事 , 然 后 再 来 认 真 审 题 。 也 就 是 说 我 们 要 读 懂 寓 言 故 事 里 讲 的 是 什 么 , 它 的 寓 意 是 什 么 , 这 应 该 是 最 基 本 最 起 码 的 要 求 。 读 懂 寓 言 , 首 先 要 让 学 生 懂 得 寓 言 这 一 文 体 的 特 点 。 “ 寓 言 , 文 学 体 裁 的 一 种 。 以 散 文 或 韵 诗 的 形 式 , 讲 述 带 有主 人 公 多 为 动 物 , 也 可 以 是 人 或 非 生 物 。 主 题 用 意 在 惩 恶 扬 善 , 多 充 满 智 慧 哲 理。 ”【 辞 海 “ 寓 言 ” 理 论 与 实 践 脱 离 。 锁 被 钥 匙 打 开 ; 从 上 帝 的 角 度 我 们 可 以 得 出 : 对 人 、 事 、 物 要 公 平 公 正 ;2) 从 “ 鹰 、 驼 鸟 、 企 鹅 ” 的 角 度 我 们 可 以 得 出 :1 、 同 样 的 翅 膀 , 不 同 的 动 物 有 不 同 的 用 处 。 也 就 是 说 , 相 同 的 东 西 ( 工 具 ) , 在 不 同 的 人 手 里 会 有 不 同 的 用 处 ;2 、 路 是 人 走 出 来 的 ;3 、 命 运 掌 握 在 自 己 手 中 ;4 、 还 可 以 谈 谈 如 何 适 应 环 境 , 在 恶 劣 的 环 境 里 生 存 发 展 走 向 成 功 ;
第 3 页 共 3 页
高中指导寓言类材料审题立意实 用技巧
【 寓 言 类 材 料 作 文 审 题 立 意 实 用 技 巧 】 纵 观 这 几 十 年 的 高 考 作 文 , 这 种 命 题 方 式 是 占 有 一 席 之 地 的 , 应 该 引 起 我 们 的 高 度 重 视 。 如 :20xx 年 全 国 卷 由 《 韩 非 子 》 中 一 则 寓 言 引 出 的 “ 感 情 亲 疏 和 对 事 物 的 认 知 ” 的 话 题 作 文 , 20xx 年 全 国 卷 根 据 “ 海 龟 和 老 鹰 ” 的 寓 言

寓言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优质课

寓言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优质课
动物园里来了一位哲学教授,向动物们传授哲学。 哲学教授讲了好多空洞的理论,接着说:“任何事物 都必须从基础做起,就如任何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 起。”有一只青蛙听得不耐烦了,就向教授发问: “请问教授,真的所有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吗?” 哲学教授瞄了青蛙一眼:“当然!井底之蛙!”青蛙 反击说:“正因为是井底之蛙,我才问你——难道打 井也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哑口无言。动物们纷 纷说:“是啊,即使是井底之蛙,他也有自己独特的 见解,何况不是呢?”
②青蛙把教授给驳倒了是因为:
(1)勇于质疑。(2)敢于挑战权威。
寓言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优质课
寓言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优质课
动物园里来了一位哲学教授,向动物们传授哲学。 哲学教授讲了好多空洞的理论,接着说:“任何事物 都必须从基础做起,就如任何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 起。”有一只青蛙听得不耐烦了,就向教授发问: “请问教授,真的所有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吗?” 哲学教授瞄了青蛙一眼:“当然!井底之蛙!”青蛙 反击说:“正因为是井底之蛙,我才问你——难道打 井也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哑口无言。动物们纷 纷说:“是啊,即使是井底之蛙,他也有自己独特的 见解,何况不是呢?”
寓言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优质课
寓言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优质课
3.找出每个陈述对象的在事件中所产生的结果
动物园里来了一位哲学教授,向动物们传授哲学。 哲学教授讲了好多空洞的理论,接着说:“任何事物 都必须从基础做起,就如任何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 起。”有一只青蛙听得不耐烦了,就向教授发问: “请问教授,真的所有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吗?” 哲学教授瞄了青蛙一眼:“当然!井底之蛙!”青蛙 反击说:“正因为是井底之蛙,我才问你——难道打 井也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哑口无言。动物们纷 纷说:“是啊,即使是井底之蛙,他也有自己独特的 见解,何况不是呢?”

寓言类材料作文审题

寓言类材料作文审题

寓言类材料作文审题咱写作文的时候,经常会碰到寓言类材料的作文题目,这可有点头疼。

就像走进一个神秘的小森林,得自己找路,还得找对路。

我想起之前有一次,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出了一个寓言类材料的作文题,那材料说的是一只小猴子,看到满树的桃子,兴奋得不行,就拼命往上爬,结果爬到一半,看到旁边的苹果好像更诱人,又去够苹果,最后啥也没得到。

拿到这个材料,我一开始那是两眼一抹黑,完全不知道从哪儿下手。

我就盯着那几句话,反复看,心里琢磨着:这小猴子到底咋回事啊?这到底想说啥呀?后来我静下心来,一点点分析。

我想啊,这小猴子不就是有点贪心嘛,啥都想要,结果啥都没抓住。

这是不是在告诉我们,做人做事不能太贪心,得有个明确的目标,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想到这,我好像有点思路了。

但这还不够,我又开始琢磨,那怎么把这个道理跟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呢?我就想到了自己。

有段时间,我又想参加绘画比赛,又想在运动会上拿名次,还想在数学竞赛里出风头。

结果呢,每天忙得晕头转向,哪个也没弄好。

就跟那小猴子似的,看到啥都觉得好,都想去抓,最后啥成果也没有。

我还想到了我一个同学,他学习的时候,一会儿想学语文,一会儿又去弄数学,英语单词还没背几个,又跑去做物理题。

结果每次考试成绩都不太理想。

再想想社会上,也有好多这样的例子。

有些人看到别人做生意赚钱了,自己也跟风去做,做了一半,发现另一个行业好像更赚钱,又转行,最后把自己折腾得够呛,钱也没赚到。

这么一分析,我发现这个寓言材料虽然简单,但是蕴含的道理可真深刻。

它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能看到自己和身边人的影子。

审题的时候,不能光看表面,得往深了想,想想这背后反映的人性、社会现象。

要把这个寓言里的角色和情节,跟我们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它想说啥,才能写出有深度、有内容的作文。

通过这次经历,我算是明白了,寓言类材料作文审题,就像是解谜。

得有耐心,得细心,还得能联想,把那看似简单的小故事,变成对生活的深刻洞察。

材料作文分类审题训练——寓言故事型(高三)

材料作文分类审题训练——寓言故事型(高三)

材料作文分类审题训练——寓言故事型(高三)一、根据所给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庄子》中有这样一则寓言:朱平曼喜好剑法,总想练就一身独步天下的绝技。

他听说有个叫支离益的人善长屠龙之术,便赶去拜支离益为师,立志将这种人间稀有、世上少见的剑法学到手。

他苦学苦练了三年,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

终于他的屠龙剑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便辞别了老师,开始仗剑闯荡江湖,希望杀尽天下害龙,显姓扬名。

然而他四处寻觅却找不到一条龙的影子。

其所谓的一身绝技,最终也没有任何用武之地。

提示:1、可以论证盲目空想者的一事无成。

2、可以论证脱离实际的理论毫无价值。

3、可以论证单纯苦学苦练而不动脑筋、不讲实效,必然劳而无功。

二、根据所给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由迷茫到彻悟这是一则禅宗故事。

从前,有一位少年,渴望练就一身超群的剑术,便千里迢迢来到一座仙山求教于一位世外高人。

这位少年一心想早日成名,跪拜之后,便说:“我决心勤学苦练,请问师傅需要多久才能学成下山?”师傅答道:“十年。

”少年嫌太长,就说:“假如我全力以赴,夜以继日,需要多长时间?”师父说:“这样大概要三十年。

”少年大吃一惊:“为什么全力以赴反而要三十年呢?”师父不答。

少年又说:“我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拼死拼活修练,争取早日成功。

”师父说:“那么,你就得跟我学至少七十年。

”少年冥思苦想,良久,终于大悟。

根据所给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提示:1、可以论证学业、事业都需要脚踏实地,日积月累,切忌急功近利,妄想一步登天。

2、可以论证成功的道路欲速则不达。

3、可以论证为师者应如何启迪学生战胜自我。

三、根据所给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决定胜负的铜钱这是禅宗里的一个故事。

古代有一位智勇双全的将军,一次,他率军对敌,但双方兵力悬殊,他的全部人马只及对方十分之一,因此众将士有点信心不足。

这位将军就到一座庙里求神问卜,然后,他取出一枚铜钱,当着众将士说:“胜负在天,就让神灵决定我们的命运吧!如果铜钱落地后正面朝上,神将保佑我们战无不胜;如果正面朝下,是神让我们失败,我们只有听天由命。

12高考作文寓言类作文审题(方法引导+例文解析

12高考作文寓言类作文审题(方法引导+例文解析

高考寓言类材料作文审题指导一、寓言的定义“寓者,寄也;言者,话也”。

所以寓言就是“寄托的话”。

作者把自己要说的话寄托在一个虚构的小故事里。

寓言的表现方式是通过借物喻人、借小喻大或借此喻彼的手法,揭示事物丰富的内涵和蕴含深刻道理。

寓言特征:1、隐喻性2、多义性3、哲理性二、注意事项1、寓言中的主体对象有主次之分。

因此主要对象是审题立意的重点,但次要对象的分析也不可忽视。

2、因素列举的越合理,越有利于紧扣材料,立意正确率就越高。

因此分析寓言材料的构成十分重要。

3、由寓言故事的分析,扣紧因素一一对应,转移到现实,立意不易失误。

三、审题方法(一)对比列举法对比类寓言材料中常在主体因素对比里凝聚一个或多个人生哲理、社会道理,这个道理在审题时一定要找出来。

【材料】一般的鱼有储气的鳔,便于上浮与下沉,在水中游动自如。

鲨鱼无鳔,只有不停地游动才能避免下沉。

鲨鱼少一个生存条件,却成为“水中霸王”。

相反,一般的鱼虽然多一个生存条件,命运却不见得怎样好,有时还被鲨鱼吃掉。

从一般的鱼这方面也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人生道理:一个人身处顺境,要居安思危,积极进取,才不会遭受失败或被时代淘汰。

或一个人有优势,更要把握和发挥自己的优势,与时俱进,否则优势也会转化为劣势。

从鲨鱼这方面也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人生道理:一个人可能条件欠缺,但奋力拼搏,创造生存条件,可以变劣势为优势,出奇制胜,成为强者。

明白了材料所蕴含的道理后,审题的大方向就不会错了。

(联系素材:攻坚、勤奋、磨难等)(二)抓关键句法抒情评价类寓言材料中往往有一些评价议论性的句子,它是材料的“文眼”,它蕴含着材料的主旨,抓住这些词句往往能事半功倍。

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

其关键句,一般是多在材料的末尾,有的在中间。

一般地讲,故事结尾处评论性的语句常常是理解材料含义的关键,对同一事件如果有不同的评论,说明材料的思维是发散的。

【材料】野兔是一种十分狡猾的动物,缺乏经验的猎手很难捕获到它们。

寓言类新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

寓言类新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

寓言类新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作者:张文来源:《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2013年第03期寓言类材料作文一直都是高考最亲睐的内容,2009年的《兔子学习游泳》、2010年《猫捉老鼠》、2012年的《船主和船员的故事》都可归类为寓言类作文材料。

寓言类材料作文也属新材料作文的范畴,与其他新材料作文一样,这没有固定的话题,需要考生在写作之前审清材料内容,确定立意角度,然后作文。

从表面上看这似乎增加了审题的难度,但换个角度看,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思考和写作空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对同一则材料有更多不同角度的理解,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这样不仅避免了作文立意的千篇一律,更能提高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掌握该类新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寓言本身具有隐喻性,借用虚构的故事情境,说明道理。

学生对此类材料进行审题立意时,不能仅盯材料,应该在现实社会和生活中找到它的原型,明确喻理,然后进行立意。

2012年新课标卷的作文材料,其实就是生活和社会的浓缩版本。

审题时只要考生能把材料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立意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船员堵上漏洞只是举手之劳,却挽救了船主儿子的生命。

现实社会中,扶起摔倒的老人对大部分人来说也只是举手之劳,也有可能挽救一条即将逝去的生命。

这样类比,把材料立意为“做好事有时只是举手之劳”不就顺理成章了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社会生活不仅是我们作文素材的主要来源,也是我们审题、立意的源泉。

所以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决不能“闭门造车”“两耳不闻窗外事”,而是多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在审题时做到“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二、选准角度,小处切入寓言类新材料作文一般都会包含几个“人物”,通过他们之间的言行反映一定的主题,而这些主题又各不相同。

例如2009年作文材料《兔子学习游泳》,从兔子的角度可立意为“发挥特长”,“扬长避短”,从野鸭角度可立意为“因材施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寓言类材料作文审题指导
一、寓言的定义
“寓者,寄也;言者,话也”。

所以寓言就是“寄托的话”。

作者把自己要说的话寄托在一个虚构的小故事里。

寓言的表现方式是通过借物喻人、借小喻大或借此喻彼的手法,揭示事物丰富的内涵和蕴含深刻道理。

寓言特征:
1、隐喻性
2、多义性
3、哲理性
二、注意事项
1、寓言中的主体对象有主次之分。

因此主要对象是审题立意的重点,但次要对象的分析也不可忽视。

2、因素列举的越合理,越有利于紧扣材料,立意正确率就越高。

因此分析寓言材料的构成十分重要。

3、由寓言故事的分析,扣紧因素一一对应,转移到现实,立意不易失误。

三、审题方法
(一)对比列举法
对比类寓言材料中常在主体因素对比里凝聚一个或多个人生哲理、社会道理,这个道理在审题时一定要找出来。

【材料】一般的鱼有储气的鳔,便于上浮与下沉,在水中游动自如。

鲨鱼无鳔,只有不停地游动才能避免下沉。

鲨鱼少一个生存条件,却成为“水中霸王”。

相反,一般的鱼虽然多一个生存条件,命运却不见得怎样好,有时还被鲨鱼吃掉。

这则材料我们就可以提炼出这样的哲理:
从一般的鱼这方面也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人生道理:一个人身处顺境,要居安思危,积极进取,才不会遭受失败或被时代淘汰。

或一个人有优势,更要把握和发挥自己的优势,与时俱进,否则优势也会转化为劣势。

从鲨鱼这方面也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人生道理:一个人可能条件欠缺,但奋力拼搏,创造生存条件,可以变劣势为优势,出奇制胜,成为强者。

明白了材料所蕴含的道理后,审题的大方向就不会错了。

(联系素材:攻坚、勤奋、磨难等)
(二)抓关键句法
抒情评价类寓言材料中往往有一些评价议论性的句子,它是材料的“文眼”,它蕴含着材料的主旨,抓住这些词句往往能事半功倍。

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

其关键句,一般是多在材料的末尾,有的在中间。

一般地讲,故事结尾处评论性的语句常常是理解材料含义的关键,对同一事件如果有不同的评论,说明材料的思维是发散的。

【材料】野兔是一种十分狡猾的动物,缺乏经验的猎手很难捕获到它们。

但是一到下雪天,野兔的末日就到了。

因为野兔从来不敢走没有自己脚印的路,当它从窝中出来觅食时,它总是小心翼翼的,一有风吹草动就会逃之天天。

但走过一段路后,如果是安全的,它返回时也
会按照原路。

猎人就是根据野兔的这一特性,只要找到野兔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然后设一个机关,第二天早上就可以收获猎物了。

兔子的致命缺点就是太相信自己走过的路了。

别摔在熟悉的路上。

【分析】
本则材料中最后两句话当是理解文意的关键,“兔子的致命缺点就是太相信自己走过的路了。

别摔在熟悉的路上。

”思考之后就会得出这样结论:
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待不断变化的世界,要敢走新路,敢创新等⋯⋯
(联系素材:革新、科技)
(三)以果推因法
因果类寓言材料常常都是讲述一个故事,给出故事发展的结果。

所谓以果推因法是指由结果去推导原因。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

我们如果从这个结果出发,去探究原因,往往可以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因此,根据故事的结果,顺藤摸瓜,层层推进,探求原因,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材料】枭逢鸠。

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

”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

”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译文:猫头鹰遇见了斑鸠,斑鸠问它:“你要到哪儿去呀?” 猫头鹰说:“我准备搬到东边去。

” 宽鸠问:“为什么呢?” 猫头鹰说:“村里人都讨厌我的叫声,因此我想搬到东边去。

” 斑鸠说:“你改变叫声,就可以了。

要是不能改变叫声,即使搬到东边去,东边村里人照样讨厌你。


【分析】
材料的结果是枭搬到东边村里人照样讨厌,而原因是不能改变叫声,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这样得出的立意应是:与其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还要找到完善自我的恰当的方法;赢得社会认同,在于完善自己,治标不如治本。

(联系素材:律己、基础)
(四)多向发散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

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可以采用多向发散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

【材料】山石对卵石说刚。

我们才能构成雄壮的大山,凝成挺拔的峰峦,展现自然的粗犷。

卵石对山石说不
还是石头吗?装点人们的生活。

要求不要脱离材
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