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的MRI诊断

合集下载

MRI在鼻咽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MRI在鼻咽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用头 颅 线 圈 , 自旋 回波 (E 序 列 , 横 断 位 、 状 位 及矢 状 位 扫 描 。 s) 行 冠
参数 : W I 0 /1 ms T2 I 4 0 9 , 厚 /层 距 为 5 T1 5 0 5 , W 4 0 /1 ms 层 1 /
较 好 的软 组 织 分 辨 力 , 够 直 接 多参 数 、 方位 成 像 , 不 受 颅 底 能 多 且
伪影 影 响 , 已逐 步 取代 C T成为 鼻 咽 癌 的标 准 检 查 方法 _。 将 我 院 2现 j 20 年 3 09 月至 2 1 年 3 0 1 月间 经组 织病 理 学 证实 的 4 例 鼻 咽癌 病 例 进 2 行 回 顾性 分 析 , 探 讨 MRI 像 在 鼻 咽 癌 诊 疗 中 的应 用价 值 。 以 成 1 资 料与 方 法
位 。 要 治 疗 手 段 为放 射 治疗 , 主 因此 , 准 的 定 位 和 定 性 具 有 重 要 精 的临 床 指 导价 值 。 MRI 成像 具 有 软 组 织分 辨 能 力好 和 多 方 位 、 参 多 数 成 像 的 优 点 , 从 多 个 不 同 角 度 观 察 肿 瘤 生 长 方 式 及 侵 犯 范 能 围 。 状 位 对处 于 鼻 咽顶 部 、 壁 的 病 灶 显 示 较 好 , 直接 显 示 肿 矢 后 能 瘤 侵 犯 蝶 骨 、 窦 的 情 况 , 状 位 能 较 好 地 显 示 处 于 鼻 咽 侧 壁 及 蝶 冠 咽 隐 窝 的病 变 , 并能 直 接 显 示 病 变 经颅 底 骨 质 损 伤 , 犯 海 绵 窦 侵 及 颞 叶 的 情 况b。 — T A增 强 扫 描能 清 晰 显示 隐蔽 处 的 早 期 小 1 Gd D P 病 灶 , 显 示 病 灶 的 范 围和 部 位 有 重 要价 值 , 部 分 病 例 增 强 扫 对 大

鼻咽癌MRI诊断(附37例报告)

鼻咽癌MRI诊断(附37例报告)
特 优势 。 将我 院经 病 理证 实 的 3 现 7例 鼻 咽癌报 告 如
下。
癌 易 早 期 发生 颈 淋 巴结 转 移 , 部 淋 巴结 肿 大 表 现 颈 为结 节状 、 团块 状 软 组 织 信 号 影 , 等 T, 略 长 呈 或 T 、 长 T 信 号 , 为单 侧 、 个 , 略 可 单 多数 为病 灶 侧 , 也
鼻咽 顶 后壁 1 1例 , 侧 壁 8例 , 侧壁 6例 , 壁 2 左 右 顶 例, 余 1 其 0例 同 时 侵犯 鼻 咽 两 个壁 ; 中 有 7例 向 其
脑 内侵犯 。 有 病 例均 经病 理 确诊 , 中低分 化鳞 癌 所 其 3 1例 , 分 化 癌 5例 , 未 高分 化 鳞 癌 1例 。主要 症状 有 鼻 塞 、 晕头 痛 、 吸性 血 痰 等 , 中有 2 头 抽 其 3例伴 颈 部 肿块。 本组 病 例病 程 最短 为 2个 月 , 长为 1 最 6个 月 。
围。
侧颞 叶, 现为颞叶斑片状 、 片状长 T 、 T 表 大 长 信
号 . 态 不 规 则 , 界模 糊 , 形 边 可伴 有脑 水 肿 和 占位 效 应, — P GdDT A增 强可 清 楚 显 示 肿 瘤 病 灶 , 水 肿 不 脑
强化 。
2 5 周 围结 构侵 犯 和 伴 随 改 变 鼻 咽癌 可 侵 犯 上 . 颌窦、 窦 、 蝶 筛窦 后组 等 ; 向上侵 犯 眼 眶 , 主要 累及 视 神 经 管 和眶 尖部 ; 现 为骨 质破 坏 和软 组织 块 影 。 表 向
窄、 变形 与 模 糊 , 至在 间 隙 内形 成 肿 块 占位 。 间 甚 使 隙 内脂 肪 带 信 号 变 为 等 T 或 略 长 T 、 T 长 信 号 ;

MRI在鼻咽癌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MRI在鼻咽癌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抑制序 列 , 矢状 面 T1 序 列 及对应 T WI 列 。 wI 2 序
层厚 / 层距 为 5mm/ 1mm, 断 面扫 描范 围 自鞍 横 上池 到 第 二 颈 椎 下 缘 。 C 扫 描 采 用 Macn T ro i MX 0 0多层 螺 旋 扫 描 机 。行 轴 位 扫 描 , 距 层 80 层 厚 均为 5mm,扫描 范围从 头顶 至锁 骨 头 。
收稿 日期 : 0 6—1 —1 20 1 9
Hale Waihona Puke 基金项 目:江苏省 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 B 2 0 16资助 ; K 023 江苏省“3 33工程 ” 资助项 目 江苏省 15工程重点学科肿瘤放射治疗学资助项 目 3 作者简介:韩晶( 9 3 , ,江苏南京人 ,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 。 17 一) 女
维普资讯

6 ・ 2
实 用 临 床 医 药 杂 志
第 l 卷 l
底部 骨质 破坏 , 1 MR 分别 检 出 7例 和 3例 , C 而 T 检 出 4例和 2例 。MRI 示 肿 瘤 侵犯 枕 骨 大孔 、 显
势 , 组 中 MRI C 本 和 T对 颅底 骨 质 受侵 的检 出分
5 例和 2 0 9例 , I MR 明显优于 C 。其 中单纯斜 T 坡骨质 破 坏 ,MRI C 检 出分 别 为 1 和 9 和 T 8例
例 , 9例 C 有 T未 显 示 ,MRI 仅 表现 为 斜 坡斑 上 点状低 信号 骨髓 浸润 影 。单纯 蝶骨 大翼 和蝶骨基
咽癌常向周 围组织结构扩展 , 常侵犯咽旁间隙 、 口
鼻n 部病灶 的 MRI 现 : 17例鼻 咽癌 病 因 表 在 0 例 中 , 16例 MRI 示 鼻 咽 部 长 T1长 T 有 0 显 2信 号 的肿 块 影 , 中鼻 咽侧 壁 ( 或 右 ) 变 为 7 其 左 病 5 例 , 壁病 变为 4 顶后 6例 , 2侧 壁 及 顶后 壁 均 有 侵 犯者 1 。局 限 在 鼻 咽 腔 内病 变 为 6例 , 3例 MRI 上 咽颅底 筋膜显 示 清 晰 , 2侧 咽旁 脂 肪 间 隙 显示 清楚 。而 C T显 示局 限在 鼻 n腔 内病 变 为 1 。 因 0例 MRI 的检 出率 要优 于 C 说 明 MRI C T, 较 T能精 确检 出鼻 咽 腔 内病 变 , 明 确 T1分 期 。 本 组 中 以 有 1例 , T及 MRI 查 均 阴性 , 经 病 理 活 检 C 检 但 证 实 为鼻咽癌 。 MRI 对鼻 咽癌 周 围组 织 侵 犯 范 围 的诊 断 : 鼻 MRI 鼻咽 癌颅底 骨质 侵 犯 的诊 断 : 咽部 对 鼻 紧邻 颅底 , 因此 鼻 咽 癌 易 破坏 颅 底 骨 质 。本组 病 例 中 MRI C 对 颅 底 骨 质 侵犯 的检 出分 别 为 和 T

鼻咽癌CT与MRI

鼻咽癌CT与MRI

T1WI
正常鼻咽腔
横断(下部)
• 咽旁间隙(边界清楚,内有咽静脉) • 翼内肌 • 软腭、上颌骨牙槽嵴 T2WI T1WI+C
T1WI
正常鼻咽腔
冠状(偏前部):
• • • • 后鼻孔、软腭、后舌部 翼内肌、翼外肌、颞肌、咬肌 翼突基底部、内外板 蝶骨大翼、蝶窦
T1WI+C
T1WI
正常鼻咽腔
CT:
MRI-TIWI
不同组织
脂肪 (皮下、骨髓质) 脑白质 脑灰质
T1
180
350 520 600 2000 2500
信号强度

中等偏高 中等
肿瘤
肌肉 脑脊液 水
中等
中等偏低 低 低
骨皮质
空气


T1时间长信号低;T1时间短信号高
MRI-T2WI
不同组织
水 (脑脊液、积液) 脑灰质 脑白质 脂肪 肿瘤
颅底解剖
中颅窝
• 眶上裂 :
动眼神经(Ⅲ) 滑车神经(Ⅳ) 眼神经(Ⅴ1) 外展神经(Ⅵ) 脑膜中动脉眶枝 硬膜动脉

前颅窝
• • 筛孔:
嗅神经(Ⅰ)
视神经管:
视神经(Ⅱ)

后颅窝


内耳门:
面神经(Ⅶ) 位听神经(Ⅶ)
• 圆孔:
三叉神经上颌支(Ⅴ2)
软组织超腔侵犯:口咽
软组织超腔侵犯:下咽
UICC定义下咽受侵:下界超过3/4椎间隙 解剖学下咽上界:会厌上缘
颅底骨质
副鼻窦 骨质破坏 颅底孔道
颅内/海绵窦
2018/8/22
64
鼻咽癌侵犯颅底骨质
颅内 颅底 鼻腔 副鼻窦 后鼻孔 斜坡

鼻咽癌的MRI诊断

鼻咽癌的MRI诊断
可 诊 断 , 画 出肿 瘤 侵 润 区 , C 此 时 不 能显 示 。 勾 而 r ③ N C患 者 就 诊 时 往 往 已 有 颈 部 淋 巴 结 转 移 。 M / 扫 就 P R平 可 将 转 移 淋 巴 结 与肌 肉 血 管 区 分 开 来 , 常 大 小 的 转 移 淋 巴 正
局 部 淋 巴 结不 能评 价 无 局 部 淋 巴结 转 移
结 , B、【 因 v 信号 明显增高也能被 检 出, 特别利于 晒侧后 淋巴结 【 o, r oe, n 的显 示。如 果再结 台 M / 强 , R u, e nds a ) . s i e R增 可大 大降
低假阳性率。 ④鉴 别 N' 疗 后 纤 维 化 与 肿 瘤 复 发 , 现 放 疗 后 脑 损 T C放 发
查 , N C治疗又直接依赖于准确 的分期 。临床检查只提供 而 P
了粘 膜 受 侵 的 信 息 , 能 发 现 深 部 侵 润 、 底 破 坏 厦 颅 内 侵 犯 不 颅 的存 在 :而 影 像 学 中的 M / 查 , 有 良好 的 软 组 织 分 辨 力 、 R检 具 可通 过多 平 面 、 多层 面 、 参 数成 像 , 确 地 评 价 肿 瘤 的 侵 犯 范 多 准 围 , N' 诊 断 中具 有 不 可 替 代 的 作 用 在 T C的 N' 期标 准 T C分 多年 来 ,,C缺 乏 一 个 全 球 公 认 的 分 期 标 准 在 东 亚 地 3 P
断, 但在病灶较 小或侵犯颅 内 , 平扫 图像难 以分 辨其大 小 、 范围
和边 界 时 以及 放 疗 后 由于 多 种 病 理 改 变 混 杂 , 以平 扫 难 以作 单 出病 变 性 质 诊 断 时 , 要 行 MP 需 d增 强 扫 描 。 对 比 剂 一 般 采

鼻咽癌的CT与MRI诊断效果对比分析

鼻咽癌的CT与MRI诊断效果对比分析
t h e d i a g n o s i s o f n a s o p h a r y n g e a l c a r c i n oma .M e t h o d s I n ou r ho s pi t a l f r o m
Oc t o b e r 2 01 4 t o Oc t o b e r 2 01 5 ,l 0 c a s e s o fCT a n d M RI i n p a t i e n t s wi t h
1 . 3 . 2 M R I 诊断标 准 病 灶 影像 可 见骨样 低 信号 ,有 时 町 见脂 肪 高信 号,增 强扫 描后可 见强化 迹象 。可存在 目 纹和骨 皮质缺 损 、破 坏 的现象 ,可见腔 隙孑 L 直径增 大 ,整体 表现稀 疏 ,有 骨质丧 生硬化 的现 象 ,颅底 骨髓 的黄骨髓可 见被肿瘤取 代而呈 现信 号的改变 。
Vo 33 7 4 Ch  ̄ ba Co n t i nu i ng M ed i c a1 Ed u ca t i o n V o1 8 I


. .







. .
















































鼻咽癌如何进行影像学诊断

鼻咽癌如何进行影像学诊断

鼻咽癌如何进行影像学诊断发布时间:2022-01-19T06:49:30.812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29期作者:李红星[导读] 鼻咽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好发于鼻咽、顶壁、侧壁李红星达州市达川区中医医院四川达州 635000鼻咽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好发于鼻咽、顶壁、侧壁。

临床无明显症状,对于鼻咽癌患者治疗时,放疗是首选治疗方法但存在复发风险。

因此鼻咽癌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及放疗后的随访十分重要,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新兴影像学技术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精准度也随之提升。

尤其是在鼻咽癌活体组织结构中的应用优势明显,能实现对鼻炎癌术前诊断、术后评估,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以此帮助患者治疗。

一、鼻咽癌影像学检查的选择应用鼻咽癌的诊断主要基于临床内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

影像学检查结果中可以看出鼻咽部的CT和MRI表现与临床表现基本一致,但由于鼻咽癌的扩散和周围结构的侵犯,CT的临床检查效果要优于MRI。

现阶段鼻咽癌的诊断通常MRI、CT、PET CT能够准确的评价原发肿瘤的范围和淋巴结转移的情况。

MRI的应用优势具有较好的软组织分辨力,能够清晰地显示鼻咽部的正常结构和肿瘤范围,能够分辨病灶的放疗后纤维化和肿瘤复发。

与CT诊断相比,MRI的鼻咽癌诊断更准确。

功能性MRI一些序列,能够鉴别肿瘤骨质浸润或放疗后骨坏死所造成的破坏。

MRIS(磁共振波普)能够有效分析病变局部的组织化学成分,同时也能够鉴别放疗后的残留病灶。

由此也可以看出MRI对鼻咽癌的TNM分期放疗照射野设计和预后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CT图像的应用优势在于能够清楚的显示鼻咽癌对周围骨结构破坏情况,通过螺旋CT扫描能够获取容积数据,按照临床需求,进行多种方式的重建,有利于肿瘤体积的测量,确定生物靶区,更有利于放疗的剂量设计,保证患者的安全。

再加上CT扫描时间短、信息丰富,且检查的费用相对较低,更能被大多数患者所接受PET CT的应用范围较广,且应用价值较高,尤其是在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肿瘤中的应用,将其应用在鼻咽癌诊断中,能够发现PET的现象,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由于范围限制较小,能够对全身远处转移的诊断,以此提高临床诊断率二、鼻咽癌的影像学诊断1.CT诊断鼻咽癌CT呈现横断位和冠状位的图像层厚5~6毫米,CT的扫描层不要超过3毫米,当怀疑存在颅底侵犯时,应在1~2毫米的连续层继续扫描。

鼻咽癌放射性脑病57例的MRI诊断

鼻咽癌放射性脑病57例的MRI诊断

鼻咽癌放疗后 P P E 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1 资料与 方法
1 1 临床 资料 。 5 7例 中男 3 9例 , 1 女 8例 , 年龄 2 9—7 7岁 ,
8 .% ) 。 I 99 T W 呈低 信 号 , 但其 中 3 低信 号病灶 中见高信 号 例 灶 , 均呈高信号 。3个 病灶 ( 38 ) l IT 呈 等 TwI 占 .% Tw 、2 信号。5 个病灶 ( 63 TW 、2 与脑脊液相仿 , 全 占 .%) , IT 盯 呈完
1. %( / 9 的病灶分 布在脑干 , 14 97 ) 多见于桥脑基底部 , 部分延
伸至延 髓 、 中脑 、 基底 节 区等 部位 , 病灶 均 小 于 2c ;.% m 1 3 (/ 9 的病灶分布在小脑 , 17 ) 病灶直 径 22a 63 37 ) . m;.%(/9 的
病灶 分布在多叶 , 病灶大小 16~ . m。 . 7 3c 2 2 病 变 的 MR . I表 现 7 9个 病 灶 中 有 7 1个 病 灶 ( 占
2 结


正确认识本病 的 MR 表 现特 点 有 助于 早期 发 现 、 / 早期 诊
2 1 鼻咽 癌放 疗后 P P部 位、 小 5 . E 大 7例中共检 出 7 病 9个 灶 ,1 (4 7 ) 8 % 6 / 9 的病 灶分 布在 颞叶 底部 , 部分 可累及额 叶后
断 、 治疗 , 早期 避免不 合理 的再 程 放疗 。近年 来 , 咽癌 放疗 鼻
现为 : 肿吸收 、 水 强化 灶缩 小 者 6例 , 病灶 稳定无 明显 变 9例 化; 8例病灶增大 , 另外 8例 表 现特殊 , 中 4例 原病灶缩 小 , 其 但复查时 出现新病 灶 , 初次检 查时病 灶 内有 强化病灶 , 4例 但

医学影像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复习题及其答案

医学影像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复习题及其答案

1.A.鼻咽癌占鼻咽部恶性肿瘤的98%以上B.绝大多数浸润性生长为主C.肿瘤可顺肌束、神经血管束及纤维-脂肪组织界面蔓延D.GD-DTPA增强扫描肿瘤呈明显强化E.少数较表浅的鼻咽癌以外生性生长为主,向鼻腔内突出2.下列卵巢癌的CT表现中,不正确的是()A.盆腔肿块B.淋巴转移和血行播散也较常见C.可见腹水D.腹膜腔播散E.大网膜转移3.诊断急性主动脉夹层首选的影像学方法是()A.心电图和心肌酶检查B.床旁超声心电图C.CTA和MRAD.心血管造影E.心脏三位像4.肺动脉栓塞临床中最常见的原因为()A.脂肪栓塞B.空气栓塞C.血栓栓塞D.医源性栓塞E.其他5.HRCT扫描主要优点是()A.图像边缘模糊B.相对密度分辨率提高C.噪声小D.相对空间分辨率提高E.时间分辨率高6.A.脑室内出血B.脑水肿C.脑内血肿D.脑沟、脑池密度增高E.脑梗死7.关于“多囊肾”的CT表现,下列错误的是()A.囊肿大小、分布不均呈蜂窝状B.囊肿大小、密度、分布均匀C.增强扫描囊肿不强化D.婴儿型者,肾盂、肾盏、肾外形多正常E.成人型者,肾影常增大,肾盂、肾盏受压、变形8.蛛网膜下腔出血,首选的检查方法为()A.MRIB.PETC.EEGD.CTE.ECT9.疑消化道穿孔,观察膈下游离气体应首选摄影位置为()A.左侧卧水平投照B.右侧卧水平投照C.仰卧水平投照D.仰卧后前位E.站立后前位10.眼直肌增粗最常见于下列哪种疾病()A.肢端肥大症B.眼眶蜂窝织炎C.突眼性甲状腺肿D.结节病E.炎性假瘤11.A.盔甲心B.上纵隔影增宽C.心脏搏动减弱D.心影明显增大E.部分患者可有胸腔积液12.肺动脉高压的诊断要点为A.出现Kerley B线B.肺野透亮度减低C.多继发于左心衰D.肺纹理增粗,结构模糊E.肺动脉段突出,各肺动脉主干增粗13.肝脏MR增强检查常规使用的对比剂是A.碘海醇B.碘克沙醇C.Gd-DTPAD.碘氟醇E.泛影葡胺14.二尖瓣狭窄患者的声像图改变不包括A.三尖瓣反流B.肺动脉增宽C.左室增大D.左房增大E.右室增大15.鼻窦黏液囊肿CT的典型征象为A.轮廓规则锐利B.骨壁变薄外移或部分消失,可吸收破坏C.腔内密度均匀而偏低D.窦腔膨大,有环形均匀薄层囊壁包围E.增强检查无强化效应A.后前位胸片,纵隔位于胸部中央B.主要由心脏、大血管和气管构成C.肺门位于下纵隔D.心脏位于中、下纵隔E.四分法,上纵隔位于胸片柄下缘与第4胸椎下缘连线以上17.室间隔小缺损指()A.<0.5cmB.<0.6cmC.<0.8cmD.<0.9cmE.<1cm18.亚急性血肿在MRI上的信号为()A.等T1和等T2B.等T1和短T2C.长T1和等T2D.短T1和长T2E.长T1和长T219.脑转移瘤最常见的部位是()A.大脑灰质B.大脑白质C.灰白质交界D.小脑半球E.脑干和脑膜20.下列胸腔积液的描述,正确的是()A.中等量积液常有纵隔移位B.显示斜裂叶间积液,以侧位片为佳C.立位胸片,肺底积液呈外高内低的致密影D.包裹性积液多位于前胸壁E.立位后前位胸片,可显示100ml以下积液A.软组织充血、水肿B.骨质破坏C.骨质增生D.死骨形成E.骨膜反应22.肺循环血量增多,而左心室和体循环血量减少的,是下列哪种疾病A.法洛四联症B.肺动脉狭窄C.房间隔缺损D.室间隔缺损E.动脉导管未闭23.转移性肝癌最常见的CT强化类型是A.充填式强化B.环形强化C.不强化D.明显均匀强化E.包膜征24.肺静脉高压的病因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二尖瓣狭窄B.二尖瓣关闭不全C.肺栓塞D.左房黏液瘤E.主动脉狭窄25.根据CT值的定义公式,空气的CT值为()A.-700HUB.-800HUC.-900HUD.-1000HUE.-1100HU26.A.眼外肌增厚以肌腹肥厚为著B.泪腺无增大C.眼球壁不增厚D.视神经增粗E.眶脂肪密度低27.下列关于肾筋膜和肾间隙的正确描述是()A.肾脏前缘和吉氏筋膜前层之间为肾前间隙B.两侧肾周间隙之间没有交通C.左右肾后间隙之间相通D.肾筋膜外为液体E.肾上腺、肾血管位于肾周间隙28.关于肺内支气管与肺动脉的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肺动脉分支的管径与伴行的支气管管径相近B.正常情况下,肺动脉管径是伴行的支气管管径的1.5倍C.肺外围一般能显示支气管的断面D.肺外围一般不能显示肺动脉分支的断面E.伴行的支气管比相邻肺动脉粗2倍以上才可以诊断为支气管扩张29.MRCP显示的“双管征”最常发生于()A.胰头癌B.胰体癌C.胰尾癌D.弥漫性胰腺癌E.胰腺炎30.高血压脑出血最常见的部位是()A.基底节B.小脑C.脑干D.颞叶E.枕叶31.A.密度多均匀B.平扫呈稍高密度C.增强扫描显著强化D.颅底骨质破坏E.与周围邻近结构界线清楚32.下述疾病与心脏增大描述不相符的是()A.法洛四联症——右心室增大B.房间隔缺损——左心房增大C.二尖瓣关闭不全——左心室增大D.肺动脉狭窄——肺动脉段膨隆E.动脉导管未闭——“漏斗”征33.目前诊断椎管内肿瘤的可靠方法是()A.平片B.CTC.MRID.脊髓造影E.穿刺活检3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胆囊癌声像图类型()A.蕈伞型B.硬化型C.厚壁型D.混合型E.实块型35.CT表现为脑基底池增强的炎性病变,通常不包括以下哪项()A.脑膜型囊虫病B.化脓性C.真菌性D.病毒性E.结核性36.A.壳核B.内囊C.尾状核头D.丘脑E.基底节37.主动脉夹层动脉瘤Debakey Ⅰ型是指()A.内膜破口位于升主动脉近端,夹层可累及降主动脉B.内膜破口位于升主动脉近端,夹层局限于升主动脉C.内膜破口位于升主动脉近端,夹层可累及主动脉弓、降主动脉、腹主动脉及其分支D.内膜破口位于左锁骨下动脉远端,夹层常向下扩展至胸降主动脉或腹主动脉E.内膜破口位于升主动脉近端,夹层局限于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38.正常成人颅骨侧位X线片测量蝶鞍前后径和深径的平均值分别为()A.10.5mm,9.5mmB.11.7mm,9.5mmC.12mm,10mmD.5mm,10mmE.10mm,20mm39.有关CT检查的临床应用中,以下哪项不对()A.颅脑肿瘤的检查首选普通X线,次选CTB.脑梗死的检查首选CT,次选血管造影C.椎间盘突出的检查首选CT,次选脊髓造影D.椎管内肿瘤的检查首选CT,次选脊髓造影E.弥漫性轴索损伤首选CT,次选MRI40.下述肺间质病变CT表现,错误的是()A.小叶间隔增厚B.肺内长线状影C.胸膜下线D.网状阴影E.肺内致密结节影41.A.呈新月形或半月形影,位于脾缘处B.呈圆形或椭圆形影,位于脾内C.相邻脾实质受压变平或呈内凹状D.新鲜血液的CT值略高或相近于脾的密度E.对比增强扫描脾实质强化而血肿不强化42.不符合脑结核的CT表现的是()A.多位于幕下B.早期等密度,不均匀强化C.中期略高密度,环状强化D.晚期其中心形成钙化结节E.早中期可见灶周水肿43.目前诊断半月板撕裂,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是()A.CTB.X线关节造影C.X线平片D.MRI检查E.关节镜检查44.动静脉畸形(AVM)以下描述有误的是()A.AVM多发生于幕上B.脑血管造影诊断最准确C.可见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D.可见钙化灶E.多有瘤内出血45.患者,女,20岁,小便失禁数年,MRI扫描见椎管内蚯蚓状流空信号,应诊断为()A.星形细胞瘤B.椎管内动静脉畸形C.室管膜瘤D.血管网状细胞瘤E.未见异常46.A.早期脑回之间界限模糊B.早期可无异常发现C.早期脑沟、脑池、大脑纵裂处密度增高D.早期脑表面出现细条状或脑回状强化E.早期室管膜或脑表面钙化47.不符合化脓性脑膜炎CT表现的是()A.基底池密度增高B.增强后脑膜强化C.脑室壁强化D.脑实质内片状低密度区E.脑室扩大48.颈椎病发病率最高的是()A.脊髓型B.椎动脉型C.交感型D.神经根型E.混合型49.动静脉畸形的最佳检查方法为()A.CTB.MRIC.MRAD.DSAE.增强MRI50.儿童化脓性骨髓炎的脓肿,不易进入关节腔内的原因是()A.脓肿容易局限和吸收B.关节囊对关节腔有保护作用C.干骺端骺板起屏障作用D.儿童的关节有较强的抵抗力E.新生骨膜起到屏障作用51.A.法洛四联症——右心室增大B.房间隔缺损——左心房增大C.二尖瓣关闭不全——左心室增大D.肺动脉狭窄——肺动脉段膨隆E.动脉导管未闭——“漏斗”征52.右下肺动脉正常直径范围为()A.9~16mmB.9~17mmC.10~15mmD.11~17mmE.11~16mm53.胆总管扩张分五型,最常见的是()A.Ⅰ型:胆总管囊状或梭形扩张B.Ⅱ型:胆总管单发憩室胆总管正常C.Ⅲ型:胆总管下端在十二指肠壁内扩张并突入肠腔D.Ⅳ型:多发囊肿,肝内和肝外囊肿或多发肝外囊肿E.Ⅴ型:单发或多发肝内胆管囊肿即Caroli病54.前列腺癌发生部位主要是()A.70%发生于后部及周边区B.70%发生于前部和中央部C.90%发生于周边区D.5%发生于前部并突至膀胱E.5%发生于周边部突至直肠前凹55.腹部透视诊断肠梗阻的主要依据是()A.膈下游离气体B.间位结肠C.肠腔气液平D.肠壁钙化E.肠管扩张56.A.肿瘤部位B.肿瘤大小C.肿瘤密度D.有钙化E.瘤周旁水肿57.肺不张患者行CT检查的最重要价值在于()A.证实X线胸片的病变与诊断B.明确肺不张的病因C.明确X线胸片上不典型的表现及特殊类型的肺不张D.发现轻微或隐匿性不张E.了解纵隔情况58.关于肠结核的描述,正确的是()A.平片常有“狗耳征”B.肠结核好发于回盲部C.通常分溃疡型、平坦型和增生型D.病变肠段明显增宽、延长E.原发灶以腹腔结核最常见59.最准确的前列腺测量的成像方法为()A.膀胱造影B.MRI冠状面、矢状面T2WIC.CTD.平片E.盆腔血管造影60.以下哪项是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重要依据()A.钙化的大小、形态和分布B.结节的大小C.钙化的密度D.钙化的边缘E.结节的密度A.肿块多呈圆形或类圆形B.肿块界限不清C.肿块边缘光滑清晰D.肿块密度较均匀E.肿块有时可见透明晕圈62.CT脊髓造影示脊髓增粗,蛛网膜下腔变窄,定位诊断为()A.髓内B.髓外硬膜外C.髓外硬膜内D.髓外硬膜内外E.髓内和硬膜内63.下述肺脓肿的CT、MRI表现特点,错误的是()A.早期病灶CT上呈均匀中等密度B.早期病灶MRI上呈中等信号C.空洞一般为厚壁空洞,内壁不规则D.增强后扫描空洞壁强化E.病灶治愈后,CT和MRI图像上常见钙化影64.下列哪项是脑膜瘤最少见的CT征象()A.瘤体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坏死囊变明显B.增强:均匀强化C.邻近颅骨增厚或破坏D.肿瘤与硬脑膜广基底粘连E.平扫:等或略高密度65.脑出血时,慢性期在MRI上表现为()A.长T1长T2B.长T1短T2C.等T1等T2D.短T1长T2E.短T1短T2A.肾脏外形增大,呈多囊状结构B.囊壁可有钙化C.肾盏及漏斗受压变形D.IVP示“奶酪”肾E.无肾功能损害67.下述肺间质病变CT表现,错误的是()A.小叶间隔增厚B.肺内长线状影C.胸膜下线D.网状阴影E.肺内致密结节影68.关于气胸,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CT检查的目的是发现少量气胸及少见部位的气胸B.所有气胸都有加重发展成张力性气胸的可能C.胸片大多能明确诊断D.少量气胸时,胸部平片不易发现E.气胸不引起纵隔气肿69.以下关于儿科影像检查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是()A.儿童对X线辐射损伤较成人更耐受,因此儿童应该尽量选择X线的影像检查B.儿童对X线辐射损伤修复较成人快,因此儿童应该尽量选择X线的影像检查C.超声检查具有实时、无辐射、安全性高等优势,宜作为儿科疾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D.CT检查图像较平片清楚,选用时有条件的应尽量选用CT检查E.MRI检查是儿科疾病理想的影像检查技术,是呼吸系统及胃肠道系统的首选影像检查技术70.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X线诊断依据是()A.心脏突然增大,肺动脉段突出,上腔静脉扩张B.肺部淤血,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增大C.肺血管增粗,右心房增大,肺动脉段突出D.肺部慢性病变,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增大71.肺不张患者行CT检查的最重要价值在于()A.证实X线胸片的病变与诊断B.明确肺不张的病因C.明确X线胸片上不典型的表现及特殊类型的肺不张D.发现轻微或隐匿性不张E.了解纵隔情况72.关于听神经瘤的CT表现,下述不正确的是()A.内听道可不增宽B.肿瘤边缘清楚C.可发生囊变坏死D.多无明显强化E.少数可双侧发病73.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主要表现是()A.左心房、右心室增大B.右心室肥大C.左心室增大D.左心房、左心室增大E.左心房增大74.胆管扩张行胆管造影的常用方法是()A.PTCB.ERCPC.MRCPD.以上都是E.以上都不是75.绞窄性肠梗阻的可靠征象是()A.假肿瘤征B.足球征C.空肠换位征D.肠管双壁征76.脑梗死脑细胞水肿期,病变区CT影像表现为()A.低密度,边界模糊B.低密度C.高密度D.等密度,边界清楚E.等密度77.听神经瘤的主要症状为()A.疼痛伴呕吐B.声音嘶哑C.共济失调D.耳鸣、耳聋E.面部感觉减退78.关于阻塞性肺气肿,X线表现描述错误的是()A.横膈低平B.两肺野透明度增加C.肺内可见薄壁的大小不同的肺大疱D.肋间隙变窄E.肺纹理稀疏变细79.股骨颈骨折最易合并()A.骨感染B.骨不连C.骨梗死D.骨萎缩E.骨缺血性坏死80.下列对慢性血栓描述不正确的是()A.边界不规则的斑块强回声B.与静脉壁混为一体的机化血栓C.血栓处管腔增宽,但程度不同D.静脉瓣膜厚而扭曲,活动硬而固定多选题1.纵膈向患侧移位,下列哪项是对的?()A . 肺不张B . 肺硬变C . 广泛性胸膜肥厚D . 一侧肺先天性发育不良E . 胸改术后正确答案: ABCDE2.检查泌尿系统疾病时摄取腹部X线平片的目的在于()A . 检查有无肾、输尿管或膀胱的阳性结石B . 观察有否包括泌尿系统在内的腹部钙化C . 在优质平片上观察肾脏位置、轮廓有否明显变化D . 观察泌尿系统占位病变的性质正确答案: ABC3.出入肾门的管状结构组成肾蒂,肾蒂内所包含的结构有()A . 肾动脉B . 肾静脉C . 近端输尿管D . 淋巴管和神经E . 外周脂肪组织正确答案: ABCD4.良恶性胃溃疡的鉴别点,正确的是()A . 恶性溃疡常在胃腔轮廓之内B . 恶性溃疡有环堤征C . 良性溃疡有狭颈征和项圈征D . 良性溃疡边缘光滑整齐E . 良性溃疡常有黏膜破坏正确答案: ABCD5.急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的主要致病菌为()B . 溶血性链球菌C . 金黄色葡萄球菌D . 大肠杆菌E . 结核杆菌正确答案: ABC6.起源于非上皮的胃良性肿瘤为()A . 胃平滑肌瘤B . 胃息肉C . 胃脂肪瘤D . 胃血管瘤E . 胃神经纤维瘤正确答案: ACDE7.骨折移位的常见类型有()A . 成角移位B . 横向移位C . 重叠移位D . 分离移位E . 旋转移位正确答案: ADE8.血行播散型肺结核起病的特点,()除外。

鼻咽癌的MRI诊断

鼻咽癌的MRI诊断
其它部位病变:
咽旁间隙 颅底、颅内
82
鼻咽癌的鉴别诊断
鼻咽炎症
范围:弥漫(鼻咽癌范围局限,多位于咽隐窝、 顶后壁)
T2WI:粘膜光滑、连续、厚度一致 继发性改变少:(NPC继发乳突炎)
83
鼻咽癌的鉴别诊断
增殖体肥大:
信号特点:T1与肌肉等、T2高于粘膜 位置:咽颅底筋膜内侧、C2齿突基底部平面上
肌肉、咽颅底筋膜:低信号 粘膜和增生的淋巴滤泡组织:偏高信号 粘液:明亮的高信号 咽鼓管圆枕的透明软骨:高信号 血管:
流空效应:低信号 GRE序列和相位成像序列:高信号 Gd-DTPA增强和磁传递技术(MTC):高信号
致密骨:低信号 松质骨:取决于骨髓成分
红骨髓为主:中等信号 黄骨髓为主:高信号(枕骨斜坡、颈椎椎体)
正常解剖及MR表现:鼻咽腔
冠状(鼻咽中部):
标志是咽鼓管圆枕 NP顶的翼板下的粘膜
T1WI T1WI+C
17
正常解剖及MR表现:鼻咽腔
冠状:鼻咽偏后部
标志为腭帆提、张肌
T1WI T1WI+C
18
正常解剖及MR表现:鼻咽腔
矢状
正中(导水管层)
顶壁(粘膜):2-3mm、平直、 均匀
后壁厚(咽缩肌):3-4mm 形态:
岩浅神经
26
鼻咽癌的MR表现: MR优势
显示病变:
解剖结构显示清楚 检出早期病变:横断面T2WI优 中晚期病变:
充分显示范围、浸润深度、LN转移 横断面为主,辅以冠状、矢状 平扫显示NPC范围
增强显示海绵窦和颅内侵犯
评价疗效: 放疗后改变、放射性损伤、复发
假阳性少:
27
鼻咽癌的MR表现
侧、后壁超腔:超出咽颅底筋膜

低场MRI在鼻咽癌诊断中的应用

低场MRI在鼻咽癌诊断中的应用

m no ae o - ma el u g acr . ug e tf tg N n S lC lL n ne[ J r S I l C M] S
Re . 2 0 : 3 s 09 1.
o s g n a s c inf r rma yl n a c r i tr — f e me t l e e t i r gc n e :ne me r o op u
【】 Y maht , hj K w n , 1Cii lm at 5 a si S C uo aI M, a a o ea. l c p c Y t n aI
o e fS gmen e o y Co p e t be t my Un r t ctm m ar d wih Lo c o de
C mp eeVie - sse h r c c u g r e r a— o lt d o As itdT o a i r eyi t e t S nh T
lg eair fma -i dln dn cri0 s ] oib hvo l s e g e oac maf . c os l z u a n J
JT oa r i v s u g2 0 h r cCa d o a c S r 0 4, 1 7:8 7 8 1 2 5— 6.
a e 1 A e me h d [】 Ba doT, m a i r 4 n Ya gha aY,OhtkeY, ta . n w t o
刘华敢 黎燕飞 陈光新
【 摘要 】 目的 分 析鼻咽癌 的 MR 表 现 ,探讨低 场 MR 在 鼻咽癌诊 断 中的应用 。方 法 I I 回顾性分析我 院 8 例 经病 理活检证实 的鼻 咽癌 MR 表现 。 3 I 结果 鼻咽癌 的主要 MR 表现: 咽 I 鼻 顶后壁及左侧 壁 、右侧壁粘膜增厚或局 部软组织肿块形成 ,咽隐窝表浅 、消失 ,咽鼓管 咽 口变 钝或闭塞 ,咽旁间隙移位或变 窄 、消失 ,一侧 或双侧 中耳乳 突炎症 ,可伴颅底 骨破坏 ,并 侵犯 海绵窦 、眼眶 、 下窝或翼腭窝受 累及 。瘤体组织 T WI 颞 1 呈均匀等信号 或稍低信号 , 2 呈均 T WI

鼻咽癌的MRI影像学诊断

鼻咽癌的MRI影像学诊断

将MRI与其他影像学技术(如PET-CT、 超声等)进行融合,实现多角度、多 参数的全面评估。
功能成像技术
如扩散加权成像(DWI)、灌注成像 (PWI)等,能够提供更多关于肿瘤 生物学特性的信息,有助于鉴别良恶 性病变。
提高诊断准确率的策略与建议
建立标准化诊断流程
制定统一的诊断标准,规范MRI影像学表现的评价方法,减少主 观差异。
肿瘤侵犯范围与转移情况
肿瘤侵犯范围
MRI可以清晰地显示肿瘤对周围组织的侵犯情况,如鼻腔、口咽、颅底等。肿 瘤侵犯的范围越广,病情越严重。
转移情况
MRI还可以检测到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情况。淋巴结转移通常表现为 淋巴结增大、形态不规则;远处转移则表现为其他器官出现肿瘤病灶。
MRI在鼻咽癌诊断中的应用
分期
鼻咽癌根据TNM分期系统可以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不同分期治疗方案和预后不同。
02
MRI影像学基础
MRI原理与设备
01
MRI原理
磁共振成像技术利用强磁场和高频电磁波检测人 体组织中的氢原子核,通过计算机处理后形成图
像。
02
MRI设备
包括磁体、射频发射器、接收器和计算机系统等 部分,其中磁体是核心部分,分为永磁型和超导
强化专业培训
提高影像学医师的专业技能和诊断水平,使其能够准确解读MRI图 像。
开展临床研究
针对MRI技术在鼻咽癌诊断中的难点和瓶颈问题,开展深入的临床 研究,推动技术进步。
THANKS
感谢观看
MRI显示鼻咽部不规则肿块,T1WI呈等或稍低信 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鼻咽部炎症性疾病的鉴别
鼻咽部腺样体肥大
MRI显示鼻咽部软组织肿块,T1WI呈等 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无强 化。

鼻咽癌的MRI影像学表现及诊断

鼻咽癌的MRI影像学表现及诊断
鉴别诊断
虽然MRI对鼻咽癌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准确性,但仍需与其他鼻咽部疾病进行鉴别。如鼻咽部淋巴瘤、鼻咽部肉瘤 等,这些疾病在MRI上也有类似的影像学表现,需要结合病理活检进行鉴别。
鼻咽癌的MRI影像学研究进
06
展与展望
新技术与新方法
扩散加权成像(DWI)
01
通过测量水分子的扩散运动,反映肿瘤细胞密度和细胞膜完整
05
04
数据采集与重建
通过计算机系统采集核磁共振信号并 转换为图像数据,经过处理后形成三 维图像。
03
鼻咽癌的MRI影像学表现
肿瘤形态与大小
肿瘤形态
鼻咽癌的肿瘤形态通常不规则, 可呈结节状、团块状或弥漫浸润 性生长。
肿瘤大小
肿瘤的大小在MRI上可以通过测 量其最大径线来评估,对于分期 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检查前准备
受检者需去除金属物品,如首饰、手 表等,以免干扰磁场。同时需签署知 情同意书。
图像解读与报告
由专业医师对图像进行解读,结合临 床病史和相关检查结果,出具诊断报 告。
01
02
定位与摆位
根据检查部位的不同,使用适当的线 圈和垫子对受检者进行定位,确保检 查部位处于最佳位置。
03
扫描序列设计
根据检查需求选择适当的扫描序列, 如T1加权像、T2加权像、脂肪抑制序 列等。
肿瘤组织坏死与囊变
组织坏死
部分鼻咽癌的肿瘤组织内可能出现坏死,表现为信号不均匀,T1WI和T2WI上均 呈高信号强度。
囊变
部分肿瘤组织可能出现囊变,表现为囊性低信号区,T1WI和T2WI上均呈低信号 强度。
鼻咽癌的诊断标准与鉴别诊
04

诊断标准
01 鼻咽癌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 病理学诊断。

鼻咽癌的MRI影像学表现及诊断

鼻咽癌的MRI影像学表现及诊断
▪ 超腔侵犯: - 肿瘤穿破咽颅底筋膜,侵犯周围结构
咽颅底筋膜
▪ 致密结缔组织膜 ▪ 横断面:
- 起于:翼内板后缘 - 包绕:腭帆提肌(后内方) - 绕行:咽鼓管软骨 - 向后:颈动脉孔前方 - 向内:咽后壁、椎前肌前方
枕鳞
眶下裂 翼腭窝
卵圆孔 棘孔
破裂孔
颈动脉管 颈静脉孔衍化为乙状窦
枕骨颈静脉结节(舌下神经管顶)
Image 8
颧蝶缝 圆孔
蝶鳞缝 鼓鳞裂
岩枕裂
眶下裂 下颌窝(顶)
中耳 颈动脉管
枕骨颈静脉结节
Image 9
眶上裂和眶下裂移行处 颈动脉管
耳蜗基底转 中耳
Image 10
眶上裂和眶下裂移行处
内听道
耳蜗 中耳
乳突
枕髁
Image 2
翼上颌裂 翼突 翼板
茎突
翼腭窝
下颌骨髁突
枕髁
乳突
Image 3
翼突 翼板
茎突 枕乳缝
颧骨 翼腭窝
(左)蝶棘 乳突 枕骨(基底部和枕髁)
Image 4
颧面孔 颧弓 蝶骨大翼
翼突
舌下神经管 枕鳞
蝶腭孔 翼腭窝 翼板 蝶棘 茎突基底部 枕乳缝
枕骨基底部(后斜坡)
• 斜坡由枕骨基底部和蝶骨体共同构成,向前上约呈45°角倾斜 • 上界为鞍背,下界为枕骨大孔前缘,两侧毗邻破裂孔、岩枕裂、颈静脉孔、舌下神经管内口等结构 • 与垂体、脑干、第3~8对脑神经、基底动脉、颈静脉球及海绵窦等重要结构关系密切
通连:
经8个通道与周围相交通
1.前:眶下裂---眼眶 2.后内:翼管---破裂孔 3.后上:圆孔---颅中窝 4.后下:腭咽管---鼻咽 5.内:蝶腭孔---鼻腔 6.外:翼上颌裂---颞下窝 7.下:翼腭管---腭大、小孔---口腔

鼻咽癌影像诊断

鼻咽癌影像诊断

N分期
N0:无淋巴结转移 N1a:咽后淋巴结 N1b:单侧Ⅰb、Ⅱ、Ⅲ、 Ⅴa区淋巴结转移且直径小 于3cm; N2: 双侧Ⅰb、Ⅱ、Ⅲ、 Ⅴa区淋巴结转移或直径> 3cm,或淋巴结包膜外侵犯; N3:Ⅳ、Ⅴb区 Ps:淋巴结转移由上而下循 序性转移,极少跳跃性转移
颈转移淋巴结诊断标准
❖ 1.横断面:淋巴结最小径≥10mm; ❖ 2.中央坏死,或环形强化; ❖ 3.同一高危区域≥3个淋巴结,其中一个最大横断面的最小径≥8mm
T3:侵犯颅底、翼内肌;
T4:侵犯颅神经、鼻窦、翼外肌及以外的咀嚼间 隙、颅内(海绵窦、脑膜等)。 根据第 6 版鼻咽癌 AJCC临床分期系统,鼻咽癌颅底 骨质破坏和或鼻窦受侵划为 T3,颅神经受累被划为T4
T1期:局限于鼻咽
左耳鸣伴听力下降
放疗后2个月
T1期:局限于鼻咽
男性,44岁,发现右颈肿物4个月
MR报告模版
❖ (2)淋巴结:分布特点(成串、成簇肿大淋巴结), 各组具体描述。咽后淋巴结应分口咽上下平面。 测量最大者的最大横断面的最大径和最小径 (Ser.,Image)。重点描述典型淋巴结的特点, 即包膜外侵(边缘毛刺、不规则强化、周围脂肪 模糊或消失、淋巴结相互融合及累及邻近结构)、 坏死及强化。面部、皮下淋巴结、腮腺淋巴结。
(高危区定义:N0者,II区;N+者,转移淋巴结的下一站) ❖ 4.淋巴结包膜外侵犯(淋巴结边缘不规则强化;周围脂肪间隙部分或全
部消失;淋巴结融合); ❖ 5.咽后淋巴结:最大横断面的最小径≥5mm。
颈部转移淋巴结
包膜外侵征 淋巴结边缘出现粗细不一
毛刺 周围脂肪模糊或消失 不规则强化
颈部转移淋巴结
灶、淋巴结的强化模式及肿瘤蔓延颅神经周围等是必不可少的。

鼻咽癌磁共振报告

鼻咽癌磁共振报告

鼻咽癌磁共振报告1. 概述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常用于诊断鼻咽癌的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方法。

本报告旨在描述患者的磁共振影像结果,并对鼻咽癌进行评估和分析。

2. 病人信息•患者姓名:XXX•性别:男/女•年龄:XX 岁3. 影像检查方法磁共振成像采用以下技术参数进行检查:•磁场强度:1.5T•序列:T1加权、T2加权、增强扫描•切片厚度:X mm•像素分辨率:X × X mm4. 影像结果4.1 T1加权影像T1加权影像显示出鼻咽区域的正常结构和组织对比度。

患者鼻咽区域出现异常信号的区域如下:1.咽鼓管周围区域异常信号高于周围正常结构,提示可能存在鼻咽癌。

4.2 T2加权影像T2加权影像可以更好地显示鼻咽癌组织的水分含量和病变的组织特征。

患者鼻咽区域出现异常信号的区域如下:1.鼻咽后壁显示出信号异常的增厚区域,提示可能存在鼻咽癌。

2.鼻咽上区域显示出异常信号的肿块状病变,可能为鼻咽癌病灶。

4.3 增强扫描增强扫描是通过注射造影剂来增强癌细胞对比度的影像检查。

患者鼻咽区域异常信号的增强扫描结果如下:1.鼻咽后壁区域显示出明显强化的病灶,提示可能为鼻咽癌。

2.鼻咽上区域肿块状病灶呈现明显均匀的强化,进一步支持鼻咽癌的诊断。

5. 诊断评估根据磁共振影像结果分析,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达到鼻咽癌的诊断标准。

结合影像学特点,初步诊断为:•鼻咽癌,可能位于咽鼓管周围、鼻咽后壁及鼻咽上部。

6. 结论本磁共振影像报告显示了患者的鼻咽区域存在异常信号高的肿块病灶,提示可能为鼻咽癌。

综合其他临床信息,进一步评估和检查需要进一步进行以确诊和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7. 参考文献1.张三, 李四, 王五. 鼻咽癌的磁共振成像表现及诊断价值 [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XX, 10(2): 123-130.2.六六, 七七, 八八. 磁共振成像在鼻咽癌诊断中的应用 [J]. 癌症进展,20XX, 15(4): 567-576.。

鼻咽癌的CT与MRI诊断对比分析

鼻咽癌的CT与MRI诊断对比分析

鼻咽癌的CT与MRI诊断对比分析目的:对鼻咽癌患者的CT诊断和MRI诊断进行对比分析与观察。

方法:从我院耳鼻喉科的鼻咽癌患者中选取112例作为本研究对象,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他们的CT诊断和MRI诊断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与研究。

结果:在鼻咽部位检查方面,CT诊断具有42.9%的检出率,MRI诊断具有75.9%的检出率;在颅底部位检查方面,CT诊断具有22.3%的检出率,MRI诊断具有52.7%的检出率,P<0.05,差異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与CT诊断相比,MRI诊断不管是在鼻咽部位还是颅底部位的鼻咽癌检出率均比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鼻咽癌;CT诊断;MRI诊断,对比分析在我国的肿瘤治疗中,鼻咽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主要的临床治疗方法就是放射治疗。

这就需要对患者肿瘤的位置、大小以及侵犯程度等实际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和掌握[1],同时还需要精确勾画患者的靶区。

不过,通常患者都具有比较复杂的发病部位结构,而且临近部位也比较多,如果单纯使用载线或是造影检查无法对肿瘤结构进行完全的勾勒[2],因此,临床检查多以CT和MRI 扫描为主。

为此,本文对鼻咽癌的CT诊断和MRI诊断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我院耳鼻喉科在2011年1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鼻咽癌患者中选取112例作为本研究对象,其中有60例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年龄在40岁-67岁之间,平均为(53.5±3.7)岁。

所有患者在通过临床确诊之后需要进行CT扫描和MRI扫描,在经过2天-1个月的临床治疗之后需要进行MRI扫描复诊。

所有患者均是自愿参与本研究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且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方法1.2.1CT诊断方法CT扫描采用的是GELightspeed16螺旋CT扫描仪,对患者的上界和下界进行分别扫描,即头顶与锁骨头两个部位。

鼻咽癌MRI诊断-陈韵彬

鼻咽癌MRI诊断-陈韵彬
Imaging anatomy HARNSBERGER OSBORN MACDONALD ROSS
• 颞窝被颧弓分为颞上窝和颞下窝。
咀嚼肌间隙
• 颞下窝:又称咀嚼肌间隙固有部分,鼻咽癌临床分
期中的咀嚼肌间隙特指其固有部分。“颞下窝”这 个名称已被“咀嚼肌间隙”所替代。
• 简明界限
前界:与上颌后脂肪间隙相邻
海绵窦
•Imaging anatomy HARNSBERGER OSBORN MACDONALD ROSS
半月 神经 节
V3
Micke l 腔
V桥 前段
三叉神经
• 是最粗的颅神经,在岩骨尖端压迹处形成三叉 神经节。
• 3支: • 眼神经:通过海绵窦由眶上裂出颅入眼眶。 • 上颌神经:通过海绵窦后由圆孔进入翼腭窝:
N0 影像学检查及体检无淋巴结转移 N1a 咽后淋巴结转移 N1b 单侧Ⅰb、Ⅱ、Ⅲ、Ⅴa区转移淋巴结且直径≤3CM N2 双侧Ⅰb、Ⅱ、Ⅲ、Ⅴa区转移淋巴结;或直径>3CM;
或淋巴结包膜外侵犯
N38分期
• M分期
M0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包括颈部以下淋巴结转移) # N3行胸部CT检查以排除纵隔淋巴结和肺转移
• 内缘为颈深筋膜的中层,该筋膜包 绕咽粘膜间隙的外缘。
• 外缘为覆盖于咀嚼肌间隙、腮腺间 隙的深面部分的深颈筋膜浅层。 • 后缘为作为咽后间隙前外缘及颈动 脉鞘的前部分的深颈筋膜的深层。
Imaging anatomy HARNSBERGER OSBORN MACDONALD ROSS
咽旁间隙和咽颅底筋膜
LOUIS M Radiology 1987;164 811-816
咽颅底筋膜
起于翼内板后缘,经咽鼓管软骨部、腭帆张肌,至颈孔前方返回, 走行于咽后壁、颈长肌前方,与椎前筋膜形成潜在的咽后间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1WI T1WI+C
精品PPT
15
正常解剖及MR表现:鼻咽腔
冠状(鼻咽偏前部):
后鼻孔、软腭、后舌部 翼内肌、翼外肌、颞肌、
咬肌 颅底骨、翼板、翼腭窝、
眶上裂
T1WI T1WI+C
精品PPT
16
正常解剖及MR表现:鼻咽腔
冠状(鼻咽中部):
标志是咽鼓管圆枕 NP顶的翼板下的粘膜
T1WI T1WI+C
红骨髓为主:中等信号 黄骨髓为主:高信号(枕骨斜坡、颈椎椎体)
精品PPT
8
正常解剖及MR表现:鼻咽腔
连接鼻腔和口咽的近似 立方形的腔道
分前、顶、后、左右侧 和底等六个壁
MR解剖:三维成像
横断(Trans)
上部 中部 下部
冠状(Cor) 矢状(Sag)
精品PPT
9
正常解剖及MR表现: 鼻咽腔
2、对颅底和颅内侵犯能作出清楚的显示,对放疗后纤维 化组织和肿瘤残留、复发的鉴别提供更加客观的依据。
3、MRI在鼻咽癌颅底骨髓浸润诊断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精品PPT
鼻咽癌的MR诊断:扫描技术
T1WI - Tra, Sag, Cor T2WI - Tra, (Cor, Sag) Gd+T1 - Tra, Sag, Cor
岩浅神经
精品PPT
26
鼻咽癌的MR表现: MR优势
显示病变:
解剖结构显示清楚 检出早期病变:横断面T2WI优 中晚期病变:
充分显示范围、浸润深度、LN转移 横断面为主,辅以冠状、矢状 平扫显示NPC范围
增强显示海绵窦和颅内侵犯
评价疗效: 放疗后改变、放射性损伤、复发
假阳性少:
精品PPT
横断:
鼻咽上部
咽鼓管圆枕(软骨端、 T2W↑)
表面:粘膜覆盖 前:咽鼓管咽口 后:咽隐窝
腭帆提肌(后外侧) 腭帆张肌(前外侧) 翼外肌、颞肌、咬肌 椎前肌( 头长肌、颈长
肌)
精品PPT
12
正常解剖及MR表现:鼻咽腔 横断(鼻咽上部)
咽鼓管圆枕、咽鼓管咽口、咽隐窝 腭帆张肌、腭帆提肌 翼外肌、颞肌、咬肌
滑车神经(Ⅳ)
外展神经(Ⅵ) 脑膜中动脉眶枝
后颅窝
硬膜动脉
内耳道:面神经(Ⅶ) 听神经(Ⅷ)
圆孔:三叉神经上颌支(Ⅴ2)
颈静脉孔:颈内静脉
卵圆孔:三叉神经下颌支(Ⅴ3)
岩下窦
脑膜副动脉
舌咽神经(Ⅸ)
破裂孔:颈内动脉
颈内动静脉丛 交感神经丛
迷走神经(Ⅹ) 副神经(Ⅺ) 舌下神经管:舌下神经(Ⅻ)
咽后的正中 前壁为颊咽筋膜 后壁为椎前筋膜
精品PPT
24
正常解剖及MR表现:中颅窝底
蝶骨:
蝶骨大翼 蝶骨小翼 蝶骨体部(蝶窦)
枕骨:
基底部 斜坡
颞骨:
岩部
精品PPT
25
正常解剖及MR表现:中颅窝底
中颅窝
前颅窝
眶上裂 :眼神经(Ⅴ1)
动眼神经(Ⅲ)
筛孔:嗅神经(Ⅰ) 视神经管:视神经(Ⅱ)
T2WI
T1WI
T1WI+C Gd+
精品PPT
13
正常解剖及MR表现:鼻咽腔
横断(鼻咽中部)
咽旁间隙(腭帆提肌外侧)
边界清楚,内有咽静脉
翼内肌 软腭、上颌骨牙槽嵴
T2WI
T1WI T1WI+C
精品PPT
14
正常解剖及MR表现:鼻咽腔
横断(鼻咽下部)
咽旁间隙 颊肌 颈内动、静脉
T2WI
MR:T2WI-软组织分辨率高
肌肉、咽颅底筋膜:低信号 粘膜和增生的淋巴滤泡组织:偏高信号 粘液:明亮的高信号 咽鼓管圆枕的透明软骨:高信号 血管:
流空效应:低信号 GRE序列和相位成像序列:高信号 Gd-DTPA增强和磁传递技术(MTC):高信号
致密骨:低信号 松质骨:取决于骨髓成分
形态:
平静呼吸:
方形 长方形 梯形 双梯形
双侧对称
咽隐窝可以不对称:唾液 甚至一侧完全闭合 检查前作Vasaval试验动作
精品PPT
10

正常解剖及MR表现:鼻咽腔
T1WI:鼻咽腔左右不对称,左侧咽隐窝变浅 T2WI:左侧咽隐窝为唾液,高信号
精品PPT
11
正常解剖及MR表现:鼻咽腔
鼻咽癌的MRI诊断
精品PPT
鼻咽癌的MR诊断
正 常 解 剖 及 表 现
鼻 咽 癌 的 表 现
鼻 咽 癌 鉴 别 诊 断
鼻咽腔
咽旁间隙
精品PPT 颅底、颅内
2
鼻咽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MRI:定位、定性及分期诊断最佳方法。 1、软组织分辨率高、多方位成像,清楚区分肌肉、粘膜
、脂肪组织,对于肿瘤组织的侵犯范围界定较明确;无需增 强扫描即可分辨淋巴结与血管结构。对于粘膜下病变或深层 的早期病变,MRI可较早期的显示。
精品PPT
4
鼻咽部正常影像表现
CT(软组织窗)
翼突内外侧板
颞下窝 翼外肌
咽鼓管咽口 圆枕
腭帆张肌 腭帆提肌
咽旁间隙
咽隐窝
头长肌
精品PPT
鼻咽部正常影像表现
CT(骨窗)
颈静脉孔
眶下裂 骨性咽鼓管
破裂孔
精品PPT
舌下神经孔 翼上颌 卵圆孔 间隙
棘孔
颈动脉管
斜坡
鼻咽部正常影像表现
MRI
精品PPT
正常解剖及MR表现
精品PPT
17
正常解剖及MR表现:鼻咽腔
冠状:鼻咽偏后部
标志为腭帆提、张肌
T1WI T1WI+C
精品PPT
18
正常解剖及MR表现:鼻咽腔
矢状
正中(导水管层)
顶壁(粘膜):2-3mm、平直、 均匀
后壁厚(咽缩肌):3-4mm 形态:
平直或微凹 向鼻咽腔突出属于异常
精品PPT
T1WI T1WI+C
19
正常解剖及MR表现:鼻咽腔
矢状
旁正中
精品PPT
T1WI T1WI+C
20
正常解剖及MR表现:咽旁间隙
咽旁间隙
咽旁间隙由咽旁筋膜所分隔
前界:颊咽肌缝 外侧:颈筋膜浅层(覆盖翼内肌、腮腺的深面及下颌骨) 形状:圆锥形间隙、锥底向上至颅底,尖端向下至舌骨
咽后间隙
咽颅底筋膜与椎前筋膜之间潜在的间隙
精品PPT
21
正常解剖及MR表现:咽旁间隙
咽颅底筋膜
致密结缔组织膜 横断面 与椎前筋膜形成潜在的咽后
间隙
精品PPT
22
正常解剖及MR表现:咽旁间隙
咽旁间隙 以茎突为界分为茎突前、 后间隙。
茎突前间隙: 茎突后间隙(颈动脉鞘区)
精品PPT
23
正常解剖及MR表现:咽旁间隙
咽后间隙:
27
鼻咽癌的MR表现
肿瘤
腔内 超腔
周围侵犯
骨质破坏 出颅孔道 后鼻孔、副鼻窦 颅内
淋巴结
精品PPT
28
鼻咽癌的MR表现:肿瘤
腔内病变:
鼻咽粘膜局部增厚:
√ T1WI:信号稍高于周围肌肉组织 √ T2WI:信号高于肌肉、低于鼻甲和积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