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RIP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常见的两种路由协议。
它们分别通过不同的方式来确定网络中数据包的最佳传输路径。
本文将对这两种路由协议进行深入探讨,从协议原理、工作方式、优缺点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两种路由协议的异同之处。
一、距离矢量路由协议距离矢量路由协议(Distance Vector Routing Protocol)是一种基于距离度量的路由选择协议,它根据每条路径的距离(即跳数或者成本)来确定最佳路径。
常见的距离矢量路由协议有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和IGRP(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等。
1.1原理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原理比较简单,每个路由器会周期性地向它的邻居路由器发送路由更新信息,包括自己所知道的所有网络地址及到达这些地址的距离。
邻居路由器收到这些更新信息后,会根据这些信息更新自己的路由表。
如果某个路由器的路由表发生变化,它就会通知它的邻居路由器。
通过这种方式,路由表信息会在整个网络中传播,直到所有路由器的路由表都收敛到最优状态。
1.2工作方式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工作方式是分散式的,每个路由器只知道它直接相连的邻居路由器的路由信息,并且根据这些信息来计算到达其他网络的最佳路径。
因此,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路由表只包含了直接相连的邻居路由器的信息,而不包含整个网络的拓扑结构信息。
1.3优缺点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优点是实现比较简单,对网络带宽和处理器资源的需求较低。
但是它也存在很多缺点,比如收敛速度慢、不适合大型网络、易受环路影响等。
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链路状态路由协议(Link State Routing Protocol)是另一种常见的路由选择协议,它根据网络中每个路由器的链路状态信息来计算最佳路径。
常见的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有OSPF(Open Shortest PathFirst)和IS-IS(Intermediate System to Intermediate System)等。
计算机网络实验 课程实验报告 RIP协议原理及配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实验报告实验名称 RIP协议原理及配置通信工程学院班Array姓名学号同作者实验日期 2020 年 4 月 5 日一、实验目的1.1掌握动态路由协议的作用及分类1.2掌握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简单工作原理1.3掌握RIP协议的基本特征1.4熟悉RIP的基本工作过程二、实验所用仪器(或实验环境)实验所使用软件为 Cisco Packet Tracer。
三、实验基本原理及步骤(或方案设计及理论计算)3.1动态路由协议概述路由协议是运行在路由器上的软件进程,与其他路由器上相同路由协议之间交换路由信息,学习非直连网络的路由信息,加入路由表。
并且在网络拓扑结构变化时自动调整,维护正确的路由信息。
图一动态路由协议前面提到,路由器之间的路由信息交换是基于路由协议实现的。
交换路由信息的最终目的在于形成路由转发表,进而通过此表找到一条数据交换的“最佳”路径。
每一种路由算法都有其衡量“最佳”的一套原则。
大多数算法使用一个量化的参数来衡量路径的优劣,一般说来,参数值越小,路径越好。
该参数可以通过路径的某一特性进行计算,也可以在综合多个特性的基础上进行计算,几个比较常用的特征是:n 路径所包含的路由器结点数(hop count)n 网络传输费用(cost)n 带宽(bandwidth)n 延迟(delay)n 负载(load)n 可靠性(reliability)n 最大传输单元MTU(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依据路由器间交换路由信息的内容及路由算法,将路由协议分为: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 ( 如RIP )定期广播整个路由信息易形成路由环路收敛慢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如OSPF)收集网络拓扑信息,运行协议算法计算最佳路由根本解决路由环路问题收敛快图二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图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3.2RIP协议概述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信息协议最早的动态路由协议,基于距离矢量算法实现使用UDP报文来交换路由信息以跳数多少选择最优路由RIPv1协议报文不携带掩码信息3.3路由回路及解决办法定义最大跳数水平分割(Split Horizon)毒性逆转(Poisoned Reverse)触发更新(Triggered Update)Hold-Down 定时器3.4RIP的配置关于RIP的配置步骤如下:开启RIP路由功能(路由进程):Router(config)#router rip宣告相关网段:Router(config-router)# network network wildmask 请注意:掩码是用反码的形式。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RIP)
1.4
按照工作区域,路由协议可以分为IGP和EGP:
IGP(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s)内部网关协议
在同一个自治系统内交换路由信息,RIP和IS-IS都属于IGP。IGP的主要目的是发现和计算自治域内的路由信息。
如上图所示,如果网络11.4.0.0故障,就可能会在路由器之间产生路由环路,下面是产生路由环路的步骤:
在网络11.4.0.0发生故障之前,所有的路由器都具有正确一致的路由表,网络是收敛的。在本例中,路径开销用跳数来计算,所以,每条链路的开销是1。路由器C与网络11.4.0.0直连,跳数为0。路由器B经过路由器C到达网络11.4.0.0,跳数为1。路由器A经过路由器B到达网络11.4.0.0,跳数为2。
⑷RouterA的路由表中去往某目标网络的下一跳为RouterB,而RouterB的路由表中不再包含去往该目标网络的路径,则RouterA的路由表中相应路径应删除。
2.4
2.4.1
由于网络故障可能会引起路径与实际网络拓扑结构不一致而导致网络不能快速收敛,这时,可能会发生路由环路现象。图中用一个简单的网络结构来说明路由环路的产生。
每个自治系统都有一个唯一的自治系统编号,这个编号是由因特网授权的管理机构IANA分配的。它的基本思想就是希望通过不同的编号来区分不同的自治系统。这样,当网络管理员不希望自己的通信数据通过某个自治系统时,这种编号方式就十分有用了。例如,该网络管理员的网络完全可以访问某个自治系统,但由于它可能是由竞争对手在管理,或是缺乏足够的安全机制,因此,可能要回避它。通过采用路由协议和自治系统编号,路由器就可以确定彼此间的路径和路由信息的交换方法。
RIP协议理解
RIP协议理解协议名称:RIP协议理解一、协议概述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的内部网关协议(IGP),用于在局域网或广域网中实现路由选择。
本协议旨在提供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路由选择算法,以便在网络拓扑变化时自动更新路由表。
二、协议功能1. 路由更新:RIP协议通过周期性地广播路由更新消息,使所有路由器能够了解到网络中的其他路由器和目的网络的信息。
2. 距离向量算法:RIP协议使用距离向量算法来计算最佳路径,其中距离是通过跳数来衡量的,每个路由器都会维护一张路由表,记录到达各个目的网络的最佳路径。
3. 路由表更新:当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时,RIP协议会更新路由表,并将更新后的路由信息广播给其他路由器,以确保路由表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4. 路由失效检测:RIP协议通过周期性地发送路由更新消息,检测到失效的路由,并更新路由表中的信息,以避免将数据发送到无效的目的网络。
三、协议流程1. 路由器启动:当路由器启动时,它会发送一个RIP请求消息,请求其他路由器发送它们的路由表信息。
2. 路由表更新:路由器收到其他路由器的RIP响应消息后,会更新自己的路由表,并将更新后的路由信息广播给其他路由器。
3. 路由选择:每个路由器根据自己的路由表,选择到达目的网络的最佳路径,并将数据转发到下一跳路由器。
4. 路由失效检测:当路由器在一段时间内没有收到其他路由器的路由更新消息时,会认为该路由失效,并将其从路由表中删除。
四、协议优缺点1. 优点:a. 简单易实现:RIP协议的设计简单,实现成本低,适用于小型网络。
b. 自动路由更新:RIP协议能够自动感知网络拓扑的变化,并及时更新路由表,减少了管理员的工作量。
c. 适应性强:RIP协议能够适应不同的网络环境和拓扑结构,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2. 缺点:a. 收敛速度慢:由于RIP协议使用距离向量算法,它的收敛速度相对较慢,当网络拓扑变化较频繁时,可能导致路由不稳定。
路由选择信息协议(RIP)
路由选择信息协议百科名片路由信息协议(RIP)是一种在网关与主机之间交换路由选择信息的标准。
RIP 是一种内部网关协议。
在国家性网络中如当前的因特网,拥有很多用于整个网络的路由选择协议。
作为形成网络的每一个自治系统,都有属于自己的路由选择技术,不同的AS 系统,路由选择技术也不同。
目录路由信息协议(RIP)光栅图像处理器RNA 免疫共沉淀展开编辑本段路由信息协议(RIP)简介(RIP/RIP2/RIPng: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作为一种内部网关协议或IGP(内部网关协议),路由选择协议应用于AS 系统。
连接AS 系统有专门的协议,其中最早的这样的协议是“EGP”(外部网关协议),目前仍然应用于因特网,这样的协议通常被视为内部AS 路由选择协议。
RIP 主要设计来利用同类技术与大小适度的网络一起工作。
因此通过速度变化不大的接线连接,RIP 比较适用于简单的校园网和区域网,但并不适用于复杂网络的情况。
RIP 2 由RIP 而来,属于RIP 协议的补充协议,主要用于扩大RIP 2 信息装载的有用信息的数量,同时增加其安全性能。
RIP 2 是一种基于UDP 的协议。
在RIP2 下,每台主机通过路由选择进程发送和接受来自UDP 端口520的数据包。
RIP的特点(1)仅和相邻的路由器交换信息。
如果两个路由器之间的通信不经过另外一个路由器,那么这两个路由器是相邻的。
RIP协议规定,不相邻的路由器之间不交换信息。
(2)路由器交换的信息是当前本路由器所知道的全部信息。
即自己的路由表。
(3)按固定时间交换路由信息,如,每隔30秒,然后路由器根据收到的路由信息更新路由表。
适用RIP 和RIP 2 主要适用于IPv4 网络,而RIPng 主要适用于IPv6 网络。
本文主要阐述RIP 及RIP 2。
RIPng:路由选择信息协议下一代(应用于IPv6)(RIPng:RIP for IPv6)RIPng与RIP 1和RIP 2 两个版本不兼容。
rip协议原理(一)
rip协议原理(一)RIP协议简介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算法的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旨在帮助路由器动态地学习和共享网络路由信息。
下面将对RIP协议进行详细解释。
RIP协议的工作原理RIP协议通过路由器之间的相互通信来交换网络路由信息。
以下是RIP协议的工作原理:1.距离向量算法:RIP使用距离向量算法来确定最佳路由。
每个路由器都维护一个路由表,其中包含当前已知的网络目标和到达该目标的跳数。
2.距离度量:跳数是RIP协议中使用的距离度量单位。
每个目标网络的跳数在路由器之间定期更新,并通过广播方式在整个网络中传播。
3.路由更新:路由器定期发送路由更新信息,包含其当前已知的网络目标和跳数。
其他路由器收到更新后,会更新自己的路由表。
4.定时器:RIP协议使用定时器来控制路由更新的频率。
在每个路由器上,定时器设定一个时间间隔,路由更新信息将在此间隔内定期广播。
RIP协议的特点RIP协议具有以下特点:•简单:RIP协议使用的距离向量算法相对简单,易于实现和维护。
•适用于小型网络:RIP协议适用于较小规模的网络,因为其跳数限制最大为15,限制了网络的规模。
•收敛速度较慢:RIP协议的收敛速度相对较慢。
当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时,每个路由器都需要一定时间来更新自己的路由表。
•不适用于复杂网络:由于RIP协议不能适应大型、复杂网络的需求,因此在大规模网络中使用RIP协议可能导致路由不稳定或产生路由环路。
RIP协议的应用场景RIP协议适用于以下场景:•小型企业网络:RIP协议在小型企业网络中使用较为广泛。
这种网络规模相对较小,RIP协议的简单性和易用性可以满足其需求。
•教育机构内部网络:教育机构内部网络通常也是较小规模的网络,RIP协议可以提供基本的路由功能,满足规模相对较小的网络通信需求。
•低成本网络:对于低成本网络来说,RIP协议是一种经济实用的选择。
RIP详解
RIP路由协议(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s,路由信息协议)距离矢量路由协议UDP 端口520 协议号17(OSPF为89,IP层无端口号)管理距离120传统RIP协议--RIP协议的报文格式RIP协议是来允许路由器(或相关产品)通过基于IP网络交换有关计算路由信息的一种距离向量协议。
RIP传送路由信息给信宿,信宿可以是路由器和主机,当信宿是主机时,主机必须有多个接口。
·RIP作为一个系统常驻进程(daemon)存在,它负责从网络信筒中其它路由器接收路由更改信息,从而对本地IP层的路由进行动态地维护,保证IP层发送报文时选择正确的路由。
RIP协议处于UDP协议的上层,RIP所接收的路由修改信息都封装在UDP的数据报中,RIP在520号端口上接收来自远程路由器的路由修改信息,并对本地的路由表做相应的修改,同时通知其它的路由器,通过这种方式,达到全局路由的的有效。
RIP协议的报文格式本协议在实现过程中支持RIP Version1和RIP Version2两种格式的报文。
RIP数据报一共有五类,由Command 域确定数据报的类型,如图4.1所示。
其中第1、2类报文是最重要的一对,后者是从发送该报文的路由器的寻径表中取出的V-D报文。
各种RIP报文的格式相同,包括一个固定的报头和一个可选的V-D表。
其格式如图4.2和图4.3所示,图2是RIP Version 1的报文格式,图3是RIP Version 2的报文格式。
RIP Version1 的报文格式:RIP Version2的格式:其中:·Metric:到下一路由器的权值。
·Address Family Identifier:指示路由项中的地址种类,这里应为2.·Ip Address:地址域,包括网络类和IP 地址在内,RIP报文中对每一网络共有14个字节的地址空间。
·RIP Version 2 报文的特有的一些属性:·Route Tag:外部路由标记,是表示路由是保留还是重播的属性。
RIP协议
RIP解释1.定位:路由选择协议(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一种动态路由选择(路由表随着网络拓扑结构和通信流量的改变而自动调整),用于一个自治系统(AS,autonomous system由一个管理实体管理,采用统一的内部选路协议的一组网络所组成的大范围的IP网络)内的路由信息的传递。
位于网络层,使用UDP作为传输协议。
最新的版本为v4,也就是RIPv4。
是一种使用较早、较普遍的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IGP)。
2.(IGP)是在内部网络上使用的路由协议(在少数情形下,也可以用于连接到因特网的网络),它可以通过不断的交换信息让路由器动态的适应网络连接的变化,这些信息包括每个路由器可以到达哪些网络,这些网络有多远等。
RIP协议基于距离矢量算法,它使用“跳数”,即metric来衡量到达目标地址的路由距离。
3.原理:使用RIP报文中列出的项, RIP主机可以彼此之间交流路由信息。
这些信息存储在路由表中,路由表为每一个知道的、可达的目的地保留一项。
每个目的地表项是到达那个目的地的最低开销路由。
同一自治系统(A.S.)中的路由器每30秒会与相邻的路由器交换子讯息,以动态的建立路由表。
RIP 通过广播UDP报文来交换路由信息。
RIP协议的路由器只关心自己周围的世界,只与自己相邻的路由器交换信息,范围限制在15跳(15度)及METRIC《=15 之内,再远,它就不关心了。
RIP会需要更多的带宽,这在网络中会极大地加重网络的负担。
在小型网络中,RIP会运转良好,但是对于使用慢速WAN链接的大型网络或者对于安装有大量路由器的网络来说,它的效率就很低了。
RIP的管理路由(AD)是120。
被诸如OSPF和IS-IS这样的路由协议所取代。
4.RIP版本1只使用有类路由选择,即在该网络中的所有设备必须使用相同的子网掩码。
这是因为RIP版本1不发送带有子网掩码信息的更新数据。
RIP路由协议
RIP路由协议RIP路由协议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信息协议)作为一种较为简单的动态路由协议,在实际使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RIP协议是一个应用于网关(路由器)和主机之间交换路由器信息的距离矢量协议,目前最新版本是RIP v2。
RIP采用距离矢量算法,即路由器根据距离选择路由,所以,也称为距离向量协议。
路由器收集所有可到达目的地的不同路径,并且保存有关到达每个目的地的最少站点数的路径信息,除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路径外,任何其他信息均予以丢弃。
同时,路由器也把所收集的路由信息用RIP协议通知相邻的其他路由器。
这样,正确的路由信息逐渐扩散到了全网。
1.RIP工作机制RIP是一种基于距离矢量(Distance-Vector)算法的协议,它使用UDP报文进行路由信息的交换。
RIP使用跳数(Hop Count)来衡量到达信宿机的距离,称为路由权(Routing Metric)。
在RIP中,路由器到与它直接相连网络的跳数为0,通过一个路由器可达的网络的跳数为1,其余依此类推。
为限制收敛时间,RIP规定metric取值在0~15之间的整数,大于或等于16的跳数被定义为无穷大,即目的网络或主机不可达。
RIP每隔30 秒钟发送一次路由刷新报文,如果在180秒内收不到从某一网络邻居发来的路由刷新报文,则将该网络邻居的所有路由标记为不可达。
如果在300秒之内收不到从某一网上邻居发来的路由刷新报文,则将该网上邻居的路由从相应协议路由表中清除。
为提高性能,防止产生路由环,RIP支持水平分割(Split Horizon)和毒性逆转(Poison Reverse)。
RIP还可引入其他路由协议所得到的路由。
每个运行RIP的路由器管理一个路由数据库,该路由数据库包含了到网络所有可达信宿的路由项,这些路由项包含下列信息。
目的地址:指主机或网络的地址。
下一跳地址:指为到达目的地,本路由器要经过的下一个路由器地址。
距离向量协议与链路状态协议的区别
距离矢量协议和链路状态协议的区别一.什么是距离向量路由协议以及什么是链接状态路由协议?(1.)这类协议使用贝尔曼-福特算法(Bellman-Ford)计算路径。
在距离-矢量路由协议中,每个路由器并不了解整个网络的拓扑信息。
它们只是向其它路由器通告自己的距离、也从其它路由器那里收到类似的通告。
(如果在90秒内没有收到相邻站点发送的路由选择表更新,它才认为相邻站点不可达。
每隔30秒,距离向量路由协议就要向相邻站点发送整个路由选择表,使相邻站点的路由选择表得到更新。
这样,它就能从别的站点(直接相连的或其他方式连接的)收集一个网络的列表,以便进行路由选择。
距离向量路由协议使用跳数作为度量值,来计算到达目的地要经过的路由器数。
)每个路由器都通过这种路由通告来传播它的路由表。
在之后的通告周期中,各路由器仅通告其路由表的变更。
该过程持续至所有路由器的路由表都收敛至一稳定状态为止。
这类协议具有收敛缓慢的缺点,然而,它们通常容易处理且非常适合小型网络。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一些例子包括:路由信息协议(RIP)内部网关路由协议(IGRP)(2.)链接状态路由协议更适合大型网络,但由于它的复杂性,使得路由器需要更多的C P U 资源。
在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中,每个节点都知晓整个网络的拓扑信息。
各节点使用自己了解的网络拓扑情况来各自独立地对网络中每个可能的目的地址计算出其最佳的转发地址(下一跳)。
所有最佳转发地址汇集到一起构成该节点的完整路由表。
与距离-矢量路由协议使用的那种每个节点与其相邻节点分享自己的路由表的工作方式不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工作方式是节点间仅传播用于构造网络连通图所需的信息。
最初创建这类协议就是为了解决距离-矢量路由协议收敛缓慢的缺点,然而,为此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会消耗大量的内存与处理器能力。
(它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发现已经断了的链路或新连接的路由器,使得协议的会聚时间比距离向量路由协议更短。
通常,在1 0秒钟之内没有收到邻站的H E L LO报文,它就认为邻站已不可达。
RIP协议解析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工作机制解密
RIP协议解析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工作机制解密距离矢量路由协议(Distance Vector Routing Protocol)是网络中常用的一种路由协议,其中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最早的距离矢量路由协议之一。
本文将对RIP协议进行解析,揭示其工作机制的细节。
一、RIP协议概述RIP协议是一种基于距离矢量的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IGP),用于在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AS)内部的路由器之间交换网络信息,以选择并维护最佳的路由路径。
RIP协议通过使用跳数(Hop Count)来衡量路由的距离,其中最大跳数限制为15跳,超过该跳数的路由被认为是无效的。
RIP支持IPv4和IPv6两个版本,在IPv4中使用UDP协议的端口号为520,IPv6中使用对应的端口号521。
二、RIP协议的工作机制1. 邻居发现和初始化RIP协议通过发送和接收RIP路由更新消息来发现相邻路由器,并初始化路由表。
路由器会以广播方式发送RIP请求,邻居路由器接收到请求后,通过RIP响应消息来回应,并将其本身的路由表信息发送给请求的路由器。
2. 路由更新和路由表维护RIP协议中的路由更新是基于周期性发送的,每30秒发送一次。
路由器会将自己的路由表信息封装在RIP响应消息中广播给相邻路由器。
接收到更新消息的路由器会根据新的路由信息更新自己的路由表。
在更新路由表时,RIP协议使用Bellman-Ford算法,该算法通过比较不同路径上的距离,并选择距离最短的路径作为最佳路由。
当某个路由变得不可达时,路由器会将其距离设置为无穷大(16),以标识该路由不可用。
3. 分割和合并RIP协议中的分割(Split Horizon)和合并(Route Poisoning)机制是为了防止路由环路问题的发生。
分割机制要求路由器在向某个相邻路由器发送路由更新消息时,排除了该消息的源路由器信息,以避免源路由器收到自己发送的更新消息。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路由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用来确定数据包传输路径的协议。
在网络中,数据包需要通过多个路由器进行传输,而路由协议就是用来确定数据包从源主机传输到目标主机的路径。
矢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是两种常见的路由协议,它们在路由算法、数据结构和性能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
本文将对矢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
一、矢量路由协议矢量路由协议又称距离向量路由协议,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
距离向量是指每个节点只知道到达目的地的代价,而不知道整个网络的拓扑结构。
常见的矢量路由协议有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和IGRP(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
1.1算法矢量路由协议的核心算法是Bellman-Ford算法。
该算法通过不断地更新距离向量表,以实现路由选择。
每个节点定期向相邻节点发送距离向量信息,并根据接收到的信息更新自己的距离向量表。
当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时,节点会重新计算路由表并通知相邻节点进行更新,直至整个网络的路由表收敛。
1.2数据结构矢量路由协议使用的数据结构主要包括距离向量表和路由表。
距离向量表记录了到达目的地节点的距离和下一跳节点信息,而路由表则是由距离向量表生成的,用于实际的数据包转发。
1.3优缺点矢量路由协议的优点是实现简单、计算量小、适用于小型网络。
然而,它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收敛速度慢、易发生路由环路、不支持网络分割等。
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是另一种常见的路由选择协议。
与矢量路由协议不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是基于路由器之间的链路状态信息进行路由选择的。
常见的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有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和IS-IS(Intermediate System to Intermediate System)。
33距离矢量路由协议
10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简介
路由协议特征
•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优缺点
优点: 缺点:
实施和维护简单。 对于使用距离 矢量协议构建的网络而言,部署和 后期维护所需的知识水平要求不高 。
资源需求低。距离矢量协议通常不 需要大量内存来存储信息,也不需 要强大的 CPU。根据所应用的网 络规模和 IP 地址分配方式,它们 通常也不需要较高的链路带宽来发 送路由更新。然而,如果在大型网 络中部署距离矢量协议,则可能出 现问题。
18
网络发现
路由信息交换
• R3
– 将有关网络 10.4.0.0 的更新从 Serial 0/0/1 接口发送出去。 – 将有关网络 10.2.0.0 和 10.3.0.0 的更新从 FastEthernet0/0 接 口发送出去。 – 接收来自 R2 的有关网络 10.1.0.0 且度量为 2 的更新。 – 在路由表中存储网络 10.1.0.0,度量为 2。 – 来自 R2 的同一个更新包含有关网络 10.2.0.0 且度量为 1 的信 息。因为网络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该路由信息保留不变。
FLASH:CCNA Exploration 2/4.1.2.2
8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简介
距离矢量技术
•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有一些共同特征。
– 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发送定期更新(RIP 的间隔为 30 秒, IGRP 的间隔为 90 秒)。即使拓扑结构数天都未发生变化, 定期更新仍然会不断地发送到所有邻居那里。 – 邻居是指使用同一链路并配置了相同路由协议的其它路由器。 路由器只了解自身接口的网络地址以及能够通过其邻居到达的 远程网络地址,对于网络拓扑结构的其它部分则一无所知。使 用距离矢量路由的路由器不了解网络拓扑结构。 – 广播更新均发送到 255.255.255.255。配置了相同路由协议的 相邻路由器将处理此类更新。所有其它设备也会在第 1、2、3 层处理此类更新,然后将其丢弃。一些距离矢量路由协议使用 组播地址而不是广播地址。 – 定期向所有邻居发送整个路由表更新(但其中也有一些特例, 我们将在稍后讨论)。接收这些更新的邻居必须处理整个更新 ,从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并丢弃其余的无用信息。某些距离矢 量路由协议(如 EIGRP)不会定期发送路由表更新。
RIP协议
路由选择信息协议路由信息协议(RIP)是一种在网关与主机之间交换路由选择信息的标准。
RIP 是一种内部网关协议。
在国家性网络中如当前的因特网,拥有很多用于整个网络的路由选择协议。
作为形成网络的每一个自治系统,都有属于自己的路由选择技术,不同的 AS 系统,路由选择技术也不同。
Rest in Peace(RIP)缩写Rest in Peace (RIP) (墓碑用语),译为安息吧,用于哀吊死者。
也写作R.I.P.。
路由信息协议(RIP)简介(RIP/RIP2/RIPng: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作为一种内部网关协议或 IGP(内部网关协议),路由选择协议应用于 AS 系统,即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
连接 AS 系统有专门的协议,其中最早的这样的协议是“EGP”(外部网关协议),目前仍然应用于因特网,这样的协议通常被视为内部 AS 路由选择协议。
RIP 主要设计来利用同类技术与大小适度的网络一起工作。
因此通过速度变化不大的接线连接,RIP 比较适用于简单的校园网和区域网,但并不适用于复杂网络的情况。
RIP 2 由 RIP 而来,属于 RIP 协议的补充协议,主要用于扩大 RIP 2 信息装载的有用信息的数量,同时增加其安全性能。
RIP 2 是一种基于 UDP 的协议。
在 RIP2 下,每台主机通过路由选择进程发送和接受来自 UDP 端口520的数据包。
RIP协议默认的路由更新周期是30S。
RIP的特点(1)仅和相邻的路由器交换信息。
如果两个路由器之间的通信不经过另外一个路由器,那么这两个路由器是相邻的。
RIP协议规定,不相邻的路由器之间不交换信息。
(2)路由器交换的信息是当前本路由器所知道的全部信息。
即自己的路由表。
(3)按固定时间交换路由信息,如,每隔30秒,然后路由器根据收到的路由信息更新路由表。
适用RIP 和 RIP 2 主要适用于 IPv4 网络,而 RIPng 主要适用于 IPv6 网络。
RIP协议
RIP协议在Internet网上,运行着很多网关协议,网关协议有内部网关协议(IGP)和外部网关协议(EGP)之分,Internet网上划分了很多自治系统(AS),每个自治系统里面运行着路由协议,在自治系统内部的路由协议,我们称之为内部网关协议。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s,路由信息协议)是一种内部网关协议,是使用最广泛的距离向量协议,它采用的是距离矢量算法。
它是由施乐(Xerox)在70年代开发的。
当时,RIP是XNS(Xerox Network Service,施乐网络服务)协议簇的一部分。
1. 距离矢量算法矢量距离算法(简称V-D算法)的思想是:网关周期性地向外广播路径刷新报文,主要内容是由若干(V,D)序偶组成的序偶表;(V,D)序偶中的V代表“向量”,标识网关可到达的信宿(网关或主机),D代表距离,指出该网关去往信宿V的距离;距离D按驿站的个数计。
其他网关收到某网关的(V,D)报文后,据此按照最短路径原则对各自的路由表进行刷新。
当网关刚启动时,对其V-D路由表进行初始化,该初始化路由表包含所有去往与本网关直接相连的网络。
由于去往直接相连的网络不经过中间驿站,所以初始V-D路由表中各路径的距离均为0。
然后各网关周期性地向外广播V-D路由表内容。
与某网关直接相连(位于同一物理网络)的网关收到该路由表报文后,据此对本地路由表进行刷新。
矢量距离算法的路径刷新发生在相邻网关之间,所以矢量距离报文不一定以广播的方式发送出去,一种比较优化的方法是网关直接向相邻的网关发送矢量距离报文,不必采取广播的方式。
2. RIP的工作原理RIP协议是矢量距离算法在局域网上的直接实现,RIP将协议的参加者分为主动机和被动机两种。
主动机主动地向外广播路径刷新报文,被动机被动地接受路径刷新报文。
一般情况下,网关作主动机,主机作被动机。
RIP规定,网关每30秒向外广播一个报文,报文信息来自本地路由表。
RIP(距离矢量协议)
RIP协议基本特征★路由信息协议(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标准的距离矢量协议★以跳数为单位★只适合于小型网络★路由更新是周期性的★两种数据包:请求包、更新包★默认下是30s更新整个路由表,通过UDP520端口更新。
(更新时间有15% 左右的偏差,一般在25.5~30s之间)★版本:default(默认版本)、v1、v2★Rip协议没有邻居表,不知道其邻居位置(若网络很大,则收敛很慢, 因此,有可能产生环路)★解决环路的措施:1)水平分割 (针对接口来说的)2)毒性逆转(跳数<=15)3)跳数4)触发更新(只更新变化部分的内容)5)时间抑制★v1和v2版本的共同点:都是距离矢量协议;都以跳数为度量值(<=15,16跳代表网络不可达);都是周期性更新路由表;管理距离(路由的可靠程度)都是120;都支持触发更新;都支持等价的负载均衡(默认是4条,最多支持6条);★CDP协议(Cisco Discover Protocols)—>思科专有协议(只有cdp可以看到别人的接口信息,其余的都只能看到自己的接口)★被动接口含义:如果一个接口被配成被动接口,则这个接口只接收路由,不发送路由;如果要发送,可以使用单播的方式发送;R1(config-router)#passive-interface 接口★默认版本或V1传递子网掩码(示例2)在默认版本或V1汇总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汇总的本质是在网络边界进行汇总,其内部网络还是可以传递子网掩码的; * rip的汇总是在接口上进行汇总的;RIP路由自动汇总,就是当子网路由穿越有类网络边界时,将自动汇总成有类网络路由。
RIPv1和RIPv2缺省情况下将进行路由自动汇总。
★ V2可以把自动汇总(auto-summary)关闭,但在V1中不可以。
(示例3) 1)人工汇总可以更加精确的汇总,只存在无类中,有类中不存在;在要汇总的接口上打“ip summary-address rip IP地址”(此法只适合汇总后的掩码大于主类地址的掩码)2)#ip route 汇总IP地址 255.255.255.0 null 0 (人工静态路由汇总)(此法适合与汇总后掩码比主类地址小)★ Rip V2 认证:若配了明文和md5,则md5会覆盖掉明文认证;>>明文认证:R1(config)#key chain R1Word key chain nameR1(config-keychain)#key 1<0-2147483647> Key identifierR1(config-keychain-key)#key-string ccie0 Specifies an UNENCRYPTED password will follow7 Specifies a HIDDEN password will followLINE The UNENCRYPTED (cleartext) user password* 配好之后,要在接口上调用如果同一时间有多个key,则只发送最小key下的密码,到对方依次匹配下去。
盘点路由协议之RIP协议及IGRP协议
盘点路由协议之RIP协议及IGRP协议盘点路由协议之RIP协议及IGRP协议RIP协议简介RIP 是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信息协议)的简称,是一种基于D-V算法的简单动态路由协议,主要用于小型网络。
它通过UDP交换路由信息,每隔30秒向外发送一次更新报文(将自己所有的路由表都发送给邻居)。
如果路由器经过180秒没有收到来自对方端的路由更新报文,则将所有来自此路由器的路由信息标志为不可达,如果在其后120 秒内仍未收到更新报文,就将该条路由从路由表中删除。
RIP使用跳数来衡量到达目的网络的距离,路由器到与它直接相连网络的跳数为0,通过一个路由器可达网络的跳数为1,其余依此类推。
为限制收敛时间,RIP规定metric最大跳数为15,高于此的都不可达,这是限制RIP不能用于大型网络的主要因素。
RIP协议处于UDP协议的上层,RIP所接收的路由信息都封装在UDP的数据报中,RIP在520号端口上接收来自远程路由器的路由修改信息,并对本地的路由表做相应地修改,同时通知其他路由器。
通过这种方式,达到全局路由的同步。
RIP协议的实现系统初始化1.RIP启动时的初始路由表仅包含本路由器的一些直连接口路由。
2.RIP协议启动后向各接口广播一个Request报文。
3.邻居路由器的RIP协议从某接口收到Request报文后,根据自己的路由表,形成Response报文向该接口对应的网络广播。
4.RIP接收邻居路由器回复的包含邻居路由器路由表的'Response 报文,形成自己的路由表。
路由更新RIP协议以30秒为周期用Response报文广播自己的路由表。
收到邻居发送而来的Response报文后,RIP协议计算报文中路由项的度量值,比较其与本地路由表路由项度量值的差别,更新自己的路由表。
报文中路由项度量值的计算公式为:metric=MIN(metric + cost, 1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IP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内部网关协议。
RIP使用了基于距离矢量的贝尔曼-福特算法(Bellman-Ford)来计算到达目的网络的最佳路径。
最初的RIP协议开发时间较早,所以在带宽、配置和管理方面要求也较低,因此,RIP主要适合于规模较小的网络中。
RIP协议中定义的相关参数也比较少。
例如,它不支持VLSM和CIDR,
也不支持认证功能。
路由器启动时,路由表中只会包含直连路由。
运行RIP之后,路由器会发送Request报文,用来请求邻居路由器的RIP路由。
运行RIP的邻居路由器收到该Request报文后,会根据自己的路由表,生成Response报文进行回复。
路由器在收到Response报文后,会将相应的路由添加到自己的路由表中。
RIP网络稳定以后,每个路由器会周期性地向邻居路由器通告自己的整张路由表中的路由信息,默认周期为30秒。
邻居路由器根据收到的路由
信息刷新自己的路由表。
RIP使用跳数作为度量值来衡量到达目的网络的距离。
在RIP中,路由器到与它直接相连网络的跳数为0,每经过一个路由器后跳数加1。
为限制收敛时间,RIP规定跳数的取值范围为0~15之间的整数,大于15的跳数被定义为无穷大,即目的网络或主机不可达。
路由器从某一邻居路由器收到路由更新报文时,将根据以下原则更新本路由器的RIP路由表:
1.对于本路由表中已有的路由项,当该路由项的下一跳是该邻居路由
器时,不论度量值将增大或是减少,都更新该路由项(度量值相同时只将其老化定时器清零。
路由表中的每一路由项都对应了一个老化定时器,当路由项在180秒内没有任何更新时,定时器超时,该路由项的度量值变为不可达)。
2.当该路由项的下一跳不是该邻居路由器时,如果度量值将减少,则
更新该路由项。
3.对于本路由表中不存在的路由项,如果度量值小于16,则在路由表
中增加该路由项。
某路由项的度量值变为不可达后,该路由会在Response报文中发布四次(120秒),然后从路由表中清除。
在本示例中,路由器RTA通过两个接口学习路由信息,每条路由信息都有相应的度量值,到达目的网络的最佳路由就是通过这些度量值计算出来的。
本示例介绍了RIP网络上路由环路的形成。
如图所示,RIP网络正常运行时,RTA会通过RTB学习到10.0.0.0/8网络的路由,度量值为1。
一旦路由器RTB的直连网络10.0.0.0/8产生故障,RTB会立即检测到该故障,并认为该路由不可达。
此时,RTA还没有收到该路由不可达的信息,于是会继续向RTB发送度量值为2的通往10.0.0.0/8的路由信息。
RTB会学习此路由信息,认为可以通过RTA到达10.0.0.0/8网络。
此后,RTB发送的更新路由表,又会导致RTA路由表的更新,RTA会新增一条度量值为3的10.0.0.0/8网络路由表项,从而
形成路由环路。
这个过程会持续下去,直到度量值为16。
RIP路由协议引入了很多机制来解决环路问题,除了之前介绍的最大跳数,还有水平分割机制。
水平分割的原理是,路由器从某个接口学习到的路由,不会再从该接口发出去。
也就是说,RTA从RTB学习到的10.0.0.0/8网络的路由不会再从RTA的接收接口重新通告给RTB,由此
避免了路由环路的产生。
RIP的防环机制中还包括毒性反转,毒性反转机制的实现可以使错误路由立即超时。
配置了毒性反转之后,RIP从某个接口学习到路由之后,发回给邻居路由器时会将该路由的跳数设置为16。
利用这种方式,可以清除对方路由表中的无用路由。
本示例中,RTB向RTA通告了度量值为1的10.0.0.0/8路由,RTA在通告给RTB时将该路由度量值设为16。
如果10.0.0.0/8网络发生故障,RTB便不会认为可以通过RTA到达10.0.0.0/8
网络,因此就可以避免路由环路的产生。
缺省情况下,一台RIP路由器每30秒会发送一次路由表更新给邻居路由器。
当本地路由信息发生变化时,触发更新功能允许路由器立即发送触发更新报文给邻居路由器,来通知路由信息更新,而不需要等待更新定时器
超时,从而加速了网络收敛。
silent-interface命令用来抑制接口,使其只接收RIP报文,更新自己的路由表,但不发送RIP报文。
命令silent-interface比命令rip input和rip output的优先级更高。
命令silent-interface all表示抑制所有接口,此命令优先级最高,在配置该命令之后,所有接口都被抑制。
命令silent-interface通常会配置在NBMA网络上。
在NBMA网络上,一些路由器需要接收RIP更新消息但是不需要广播或者组播路由器自身的
路由更新,而是通过命令peer<ip address>与对端路由器建立关系。
命令display rip可以比较全面地显示路由器上的RIP信息,包括全局参数以及部分接口参数。
例如,该命令可以显示哪些接口上执行了silent-
interface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