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与人类社会(第1讲)

合集下载

地理教案(新教材湘教版)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四章课时22海洋与人类

地理教案(新教材湘教版)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四章课时22海洋与人类

课时22海洋与人类一、海洋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资源1.海洋生物资源概念又称海洋水产资源,是指海洋中蕴藏的经济动物和植物群体,是有生命、能自行增殖和不断再生的海洋资源种类约有20万种,主要有鱼类、虾类、贝类、藻类等作用为人类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食品、生活用品和工业原料;可以生产化学药品、保健品和基因工程药物等2.海洋矿产资源(1)海洋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大陆架,大陆坡的深水、超深水域的油气资源潜力可观。

(2)可燃冰: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永久冻土)中,是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

3.海洋空间资源海洋空间资源的利用①运输空间:传统的交通运输和港口建设、现代化的跨海大桥、海底隧道、海上机场。

②海上生产生活空间:海上工厂和人工岛、海上博览会等。

③海底通信、海底仓储、海洋军事基地、近海利用。

思考海洋空间利用难度大的原因有哪些?答案海洋环境不同于陆地,它的环境和生态条件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

人类活动在近海和海洋表面,要应对多变的海洋气象状况和海水的运动;深海活动要能适应黑暗、高压、低温、缺氧的环境;海水的腐蚀性强、海冰的破坏性大,对工程设备材料和结构有严格的要求。

因此,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科学技术和资金投入的依赖性大、技术难度高、风险大。

二、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1.主要影响方式:捕捞、养殖、生物栖息地改造、工农业和人类生活的污染。

2.主要影响地区:海岸带。

3.产生的问题:海洋环境问题包括海洋生态破坏和海洋污染两个方面。

4.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环境问题是困扰人类发展的重大问题,我们应深刻认识到海洋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让海洋长久地为人类服务。

思考海洋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答案①人口和资源对海洋的压力巨大。

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口的急剧增加,使资源的需求量相应增加,但陆地资源具有稀缺性,人类不得不到海洋中去获取资源。

②现代技术的应用。

例如,人类排放的放射性污染物进入海洋,通过食物链富集,辐射整个海洋环境,危害人类及其他生物。

_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地球上的水第三节海洋与人类课件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_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地球上的水第三节海洋与人类课件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2022·重庆八中高一期末]中国南海的永乐环礁属于典型的珊瑚岛礁 群,环礁内部分布有大量的珊瑚礁。全富岛和甘泉岛无居民常驻,但 海滩上微塑料污染严重。下图示意永乐环礁及全富岛、甘泉岛海滩微 塑料污染分布(圆圈越大,微塑料越多)。据此完成3~4题。
3.与全富岛和甘泉岛海滩微塑料污染分布密切相关的条件是( ) A.岛礁北侧地势高 B.环礁外侧船舶停靠多 C.环礁内侧风浪小 D.岛礁西侧塑料排放多
危害 污染海洋环境,危害海洋生物,
影响人类健康 水温较高,给海洋生物带来影响
使海水毒化 威胁渔业生产,污染海洋环境
海洋 生态 破坏
全球变暖,极地高山的冰川融 化,海平面上升
淹没沿海低地
海洋物种数量大幅度下降,质量
降低,部分物种灭绝。过去的20
过度捕捞
年里,有些鱼类的数量更是减少
了3/4,珊瑚礁、红树林、海草
1.下列关于海洋空间利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海洋可利用空间包括海上、海中、海底三部分 B.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科学技术和资金投入依赖性大,技术难度 高,风险大 C.海滨浴场和海上运动区都是对海洋空间利用的方式 D.深海环境黑暗、高压、低温、缺氧,所以深海空间不能利用
第三节 海洋与人类
第一步·新课学前预习 第三步·课堂达标检测
第二步·互动释疑解惑
学习目标 1.了解海洋为人类提供的主要的资源种类。 2.了解人类活动对海洋产生的影响。
知识导引
第一步·新课学前预习
新知预习
一、海洋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资源 1.海洋生物资源 (1)海洋生物资源又称海洋 水产 资源,是指海洋中蕴藏的经济 动物和植物群体,是有生命、能自行增殖和不断再生的海洋资源。 (2)为人类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食品、 生活用品 和 工业原料 。 (3)以海洋生物为原料或从中提取有效成分,我们还可以生 产 化学药品 、保健品和基因工程药物等。

海洋环境生态学课件-第1章 海洋生物与环境(1-2)地球上的生物、海洋环境与海洋生物类群(专业知识模板)

海洋环境生态学课件-第1章 海洋生物与环境(1-2)地球上的生物、海洋环境与海洋生物类群(专业知识模板)
地球历史中,陨星大冲撞至今已发现有30余次,每一次冲撞能量大于1020J,相当于世界核 武器贮存在一次核战争释放的总能量的一千倍以上,造成大量物种灭绝以及环境的剧变, 但生命与环境持续地存在下来,也说明Gaia假说的合理性。
21
三、地球自我调节理论-Gaia hypothesis
(3)地球系统是有机整体,地球生理学是地球进化的方式, Gaia假说是一个控制论系统
生态系统包含着很多不同的层次,同一层次也包含很多各有
差异的生态系统:如陆地和海洋又各自可划分为一些次级生态类型,其中海
洋有近岸、大洋、深海、极地等生态系统;
相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但分别处于不同地理区域,其环境特 征和生物组成也有差别。如河口湾生态系统,就有淹没河口湾、峡湾型河
口湾和沙洲河口湾的差别。同样不同海域的上升流生态系统、红树林生态系统、珊 瑚礁生态系统以及各种类型的潮间带生态系统都有各自的环境和生物组成特点。
例如藤壶牡蛎蛤类螺类等很多种类以坚固的石灰质外壳作保护海胆利用其尖利的棘刺腔肠动物利用其刺胞来防御捕食营底埋生活方式的种类利用沉积物来起到隐蔽作用管栖沙蚕利用其革质管钻蚀种类利用其钻蚀对象木头岩石来保护自己防御捕食等当二次电子数最少为一个时可代替初始电子的作用继续不断从阴极发出电子形成不依赖外界因素的初始电子从而产生自持放电
26
二、海洋环境概述
1. 海洋环境的基本特征
(1)相对稳定性
相对于陆地,由于海洋水体大、有较高的比热以及混合作
用,使得海洋的温差较小,温度变化也比较缓慢;
海水的组分稳定,缓冲性能好,其 pH值也是相对稳定的。
这些环境条件在相当大的距离内较为恒定,使得海洋生物
可分布在很大的范围内。
27
二、海洋环境概述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讲义海水的性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讲义海水的性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五节海水的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1课时海水的性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习目标:1.理解影响海水温度和盐度、密度的主要因素。

(重点)2.运用图表资料,归纳总结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规律。

(重难点)3.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分析海水性质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重点)一、海水的性质1.海水的盐度及其分布(1)盐度的含义:溶解于海水中的盐类物质与海水质量的比值,通常用千分数表示,世界海水的平均盐度为34.6‰。

(2)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①降水量与蒸发量: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反之盐度较高。

②入海径流:大量径流注入的海域海水盐度偏低。

(3)表层海水平均盐度的纬度分布特征从赤道向两极呈马鞍形分布。

(4)极值海区①盐度最高的海区:红海。

②盐度最低的海区:波罗的海。

2.海水的温度及其分布(1)主要影响因素:海水热量收支状况。

①热量收入:主要来自太阳辐射。

②热量支出:以海水蒸发为主。

(2)时空分布特征①垂直分布特征:从表层向海底,海水温度呈递减趋势,1 000米以下,温度随深度变化不大。

②水平分布特征:表层海水温度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逐渐降低。

③南北半球分布特征:北半球海水等温线分布不规则,南半球海水等温线近似平行纬线;北半球水温略高于南半球同纬度水温。

④等温线疏密特征:不同温度性质海流交汇处,等温线特别密集。

⑤时间分布特征:同一海区,水温夏季高于冬季,一天中14~16时水温最高。

3.海水的密度及其分布(1)密度的含义:单位体积海水的质量,单位是克/厘米3。

(2)影响因素:温度、盐度和压力。

(3)分布规律①水平分布:表层海水密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增大。

②垂直分布:海水密度的总趋势是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

二、海水的性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海水的温度变化与异常天气现象。

海水温度的时空变化,对气象、航海、捕捞业等有深刻的影响。

2.海水密度变化与潜艇航行。

3.海水盐度与制盐。

中国主要的盐场有天津长芦盐场、台湾布袋盐场、海南莺歌海盐场。

2024春新教材高中地理4.3海洋与人类教案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2024春新教材高中地理4.3海洋与人类教案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6. 总结与拓展(5分钟)
教学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海洋与人类关系的重要性。
核心素养拓展:引导学生关注海洋保护的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地理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总计用时:45分钟
教学过程设计要求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注重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解决重难点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效果。同时,要注重教学创新,设计一些有趣的教学活动,如角色扮演、实验、游戏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讲解方式:采用多媒体课件,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讲解。
重难点突出:讲解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让学生理解人地协调观。
3. 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案例分析:给出一个海洋环境保护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小组分享:各小组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海洋保护意识。
具体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海洋资源的开采与利用:介绍海洋中的各种资源,如鱼类、矿产资源、海洋生物等,以及人类如何合理利用这些资源。
2. 海洋环境问题:分析海洋面临的环境问题,如海洋污染、过度捕捞等,以及这些问题对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3. 海洋的保护:介绍我国海洋保护的政策和措施,以及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到海洋保护中来。
2. 案例分析题
题型示例:请分析某一海洋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解决方案。
答案示例:海洋污染的原因可能包括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城市污水排放等。海洋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造成的影响可能包括海洋生物死亡、海洋资源减少、旅游和经济损失等。解决方案可以是加强污染源治理、提高环保意识、加强监管和执法等。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二单元 第一课 大洲和大洋课件 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二单元 第一课 大洲和大洋课件 人教版
亚洲与非洲的分界 线:苏伊士运河
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欧洲与非洲的分界线?南美洲与 南极洲分界线?亚洲与大洋州的分界线?
亚 洲 和 北 美 洲 的 分 界 线
欧洲
非洲
欧洲和非洲的分界线
南美洲
南极洲
南美洲和南极洲的分界线
在一个大洲内,还可以分为若干个地区。如按照地理方位,可以把 亚洲分成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和北亚六个地区。
六号 发射时间:2005年10月12日9时0分0秒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05年10月12日,中国航天员费俊 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飞船开始中国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 完成中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后,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于17日凌晨4时顺利着
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安全返回
西
洲 ②洋
南极洲
亚洲


①平
③度 大 洋 洲 洋

太平洋:位于亚洲、大洋州、南极洲、南美洲和北美洲之间的水域。 大西洋:位于北美洲、南极洲、南美洲、非洲和欧洲之间的水域。
印度洋:位于亚洲、非洲、大洋州和南极洲之间的水域。 北冰洋:位于北美洲、欧洲和亚洲之间的水域。
既然海洋占了地球表面71%,那么海洋对人类的意义有哪些呢?
7、四大洋是指 太平洋,大西洋, 印度洋 , 北冰洋 其中面积最大的是 太平洋 ,最小的是北冰洋 ,与中 国相邻的大洋是 太平洋 。
8、 印度 洋位于亚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之 间。
9、太平洋介于亚 洲,大洋洲 洲, 北美 洲,南美洲,
南极 洲之间。
10、连接两片海域的叫 海峡 。 马六甲海峡沟通了 太平洋与印度洋。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三节 海洋与人类课件 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三节 海洋与人类课件 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1)据图可判断( )
A.海洋生物的纬度分布均匀
B.温带海区海洋生物丰富
C.海洋生物的经度分布均匀
D.信风带海区海洋生物丰富
(2)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鱼类最少的原因是( )
A.洋流影响
B.海水温度变化小
C.上升流发育
D.地处大陆架
(3)拟绘制太平洋东岸附近的此类图,则图中变化最大的可能是( )
A.赤道海区
1.海洋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1)海水资源、海洋化学资源和海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比较
资源类型 海水资源
海洋化学资源
海洋矿产资源
特点 量大,淡化成本高
量大,密度低
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
现状 直接利用;海水淡化 海盐;我国的盐场主要有:长芦 盐场、鲁北盐场、淮北盐场、莺 歌海盐场、布袋盐场等 油气资源的开发;滨海砂矿
造陆
海造陆
浅海
人工岛、海上人 工码头、海上工 厂和海上作业平 台
扩大了居住和 生产空间
海底储藏 废弃物处理场
海底
空间广阔、温 度低且变化平 稳、远离居民 区、缺氧
海底仓库
扩大物品的储 藏空间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4)题。 材料一 大洋中部的表层磷酸盐类物质是随冷水上升而从海区深层带来,盐 类越多,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越发育。 材料二 下图是太平洋中部南北纬40°间大洋表层(0~100米)生物生产率的 纬度分布图,横向为纬度,纵向为每立方米表层海水中的生物生产量。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第(1)题,石油污染区域主要集中在沿海水域和海上航道沿线。沿海 工业、海上运输和海上石油开采是造成石油污染的主要原因。第(2)题,石油 污染破坏海洋生态,危害渔业生产,破坏海滨娱乐场所,使整个海岸环境退 化,但不会造成海水富营养化。 [答案] (1)A (2)B

4.3海洋与人类教学设计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湘教版)

4.3海洋与人类教学设计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湘教版)
1.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海洋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关系等。
2.强调海洋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3.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海洋问题,积极参与海洋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我设计了以下几项作业:
4.分析海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讲解海洋在全球气候变化、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海洋的重要性。
5.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6.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讨论海洋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引导他们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7.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探讨我国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策略,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设计以下讨论主题:
1.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如何平衡?
2.分析我国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提出保护海洋资源的措施。
3.海洋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如何应对?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一个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在此过程中,我会在各组之间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精神。
8.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海洋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9.作业布置:布置与海洋资源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10.教学反思:教师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二、学情分析
在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基础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学科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海洋与人类”章节的教学,学生对海洋的概念、分类及地理分布等知识已有一定了解,但对其深入的内涵、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等方面可能仍存在认知不足。此外,学生在分析地理问题时,可能缺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的能力。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二单元 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第一课 大洲和大洋教案 人教版-旧人教版初中七年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二单元 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第一课 大洲和大洋教案 人教版-旧人教版初中七年

大洲和大洋一、课标内容:1-1-1 描述世界各大洲,各大洋的分布概况,说明陆地和海洋对人类生存的意义。

二、教学总体设想及依据:本课为七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第一课,是学生认识地球,认识世界的开始,主要讲述世界的海陆分布,以及海洋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本课从“人类的栖息地”和“海洋对人类的影响”两个框目讲述了全球海陆面积的比例,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学生识图记忆,认识到地球是人类的栖居地,人类的生存离不开陆地和海洋。

三、教材分析本课从海陆分布开始,带领学生认识地球表面七分海洋、三分陆地的特点,从陆地到七大洲,从海洋到四大洋,内容前后连贯,结构清晰。

在呈现每一部分内容的同时,教材都配以直观形象的图片。

四、学情分析学生经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阅读地图的能力,本课是进一步提升学生该方面的水平。

由于本节课的地理概念和图很多,应当注重学生在读图过程中的表现,教师要充分起到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对图像中的多种信息进行归类,从图像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去解决问题。

五、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知道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并能在地图上识别它们;了解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能够在地图上识别大陆、岛屿,半岛,大洲、大洋、海和海峡。

过程和方法以“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为题,讨论陆地和海洋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哪些必要条件的问题,通过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指导学生填绘全球海陆轮廓图,培养其实践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海洋对人类的重要意义,热爱身边的环境,珍惜幸福的生活六、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轮廓,面积,分布难点:人地关系,海洋对生命的意义,陆地是人类的栖息地七、教法学法及教具教法学法:本课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通过交流、观察、阅读等方法提出问题,讨论分析总结。

教师讲解法加以引导,学生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分界线教具:多媒体,地球仪,学生准备:笔记本,纸,笔八、教学流程(一)视频导入,新课呈现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视频,大家边看视频边思考,这段视频里面有什么地理现象和地理事物?(播放视频)生:冰川,陆地的漂移,海洋,地心师:确实视频里反映了冰川,海洋,地心,大陆等地理事物,而反映的地理现象则是原本相连的地表分裂成七大洲和四大洋。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地球上的水第三节海洋与人类学案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地球上的水第三节海洋与人类学案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三节海洋与人类[课程标准]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洋资源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核心素养]1.综合思维:结合生产生活实际,认识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协调好人类社会与海洋发展的关系。

2.人地协调观:树立正确的海洋观,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促进人地协调。

3.地理实践力:运用视频、图像,认识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

4.区域认知:利用海洋资源分布图,正确认识海洋资源的分布特点。

一、海洋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资源1.海洋生物资源(1)含义:又称海洋水产资源,是指海洋中蕴藏的经济动物和__植物群体__,是有__生命__、能自行增殖和不断__再生__的海洋资源。

(2)用途①为人类提供丰富多样的食品、__生活__用品和__工业__原料。

②用于生产各种化学药品、保健品和__基因__工程药物等。

2.海洋矿产资源(1)海底__石油__和天然气:储量丰富,主要分布在__大陆架__。

(2)滨海砂矿:是在__海滨地带__或陆架区沉积富集而成的矿藏,可分为非金属砂矿、__重金属__砂矿、宝石及稀有金属砂矿三大类。

(3)__锰结核__:分布在海深__4__000__米以下,全球海洋以1000万吨/年的速度在洋底不断堆积。

(4)可燃冰:分布于__深海沉积物__(或陆域永久冻土)中,是由__天然气__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

3.海洋空间资源(1)运输空间,如传统的交通运输和港口建设,现代化的__跨海大桥__、海底隧道、海上机场等。

(2)海上生产生活空间,如海上工厂和__人工岛__、海上博览会等。

(3)海底通信、__海底仓储__、海洋军事基地、近海利用等方面。

二、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1.表现(1)造成海洋污染,对__海岸带__的影响尤为突出。

(2)沿海地区的__工农业__生产,直接影响近海生态环境。

2.海洋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海洋环境问题是困扰人类发展的重大问题。

1.判断正误(1)不合理的海洋开发方式使得海洋的生态环境面临多种威胁。

2019秋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讲义:第二单元第一课大洲和大洋

2019秋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讲义:第二单元第一课大洲和大洋

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第一课大洲和大洋第1节人类的栖息地1.世界海陆分布(或:地球被称为“蓝色的星球”的原因)从太空看地球,蓝色的海洋约占据了地球表面71%的面积。

那些被海洋环抱的黄色区域是陆地,陆地仅约占地球表面积的29%。

因此,人们把地球称为“蓝色的星球”。

2.陆地:可以分为大陆和岛屿。

陆地是人类生息繁衍的地方。

(1)大陆:地域辽阔,为人类生存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环境。

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

(2)岛屿:面积较小,四面环水,有其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

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

亚洲南部三大半岛自西向东依次是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3.大洲:大陆与其附近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

(1)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2)大洲间的分界线:洲和洲之间的界线是人为划分的,有的借助了高大的山脉,有的借助了河流或湖泊,还有的借助了狭窄的海峡或运河。

(3)洲内分区①亚洲可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和北亚六个地理区域。

如中国位于东亚。

②欧洲可分为南欧、西欧、中欧、北欧和东欧五个地理区域。

如英国位于西欧,芬兰位于北欧。

1.有关大洲的知识梳理。

2.南北半球俯视图。

一、选择题读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图,回答1-2题。

1.甲大洋是()A.北冰洋B.印度洋C.大西洋D.太平洋2.关于全球海陆分布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全球陆地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半球B.全球海洋主要集中分布在北半球C.全球陆地主要集中分布在北半球D.全球海洋主要集中分布在东半球读右边四个大洲轮廓图,回答3-4题。

3.地球上面积最大的洲和最小的洲在图中是哪两个大洲()A.①④B.②④C.①③D.③④4.①③两大洲的分界线是()A.巴拿马运河B.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C.苏伊士运河D.白令海峡5.2014年2月,我国第四个南极科考站——泰山站正式开站运行。

4.3海洋与人类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1

4.3海洋与人类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1

《海洋与人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人地协调观:通过分析海洋为人类提供的丰富资源,如海水养殖、石油开采、填海造陆等产业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在开发利用海洋的同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价值观。

综合思维:了解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包括不合理的海洋开发方式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的威胁,以及掌握海洋环境保护的措施,培养学生运用综合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区域认知: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将所学的知识点能够前后联系,有效解决疑虑,分析问题的来龙去脉,提高学生对不同区域自然和人文特征的了解。

地理实践力:通过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资料搜集、案例分析等,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海洋资源的类型和开发利用。

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保护海洋环境的措施。

教学难点理解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分析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机制。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海洋资源的类型、开发利用以及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等基本知识。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海洋与人类的关系。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环节,增加课堂趣味性和学生参与度。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一些美丽的海洋图片和视频,如海底世界、海滨风光等,引导学生感受海洋的魅力。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海洋有哪些了解?海洋对人类有什么重要意义?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海洋与人类。

海洋为人类提供的资源讲解海洋资源的类型,包括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化学资源和能源资源等。

结合图片和实例,详细介绍每种资源的特点和开发利用情况。

例如,展示海洋渔业资源的分布地图,介绍主要的渔场和渔业生产方式;展示海底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的图片,介绍海洋矿产资源的开发过程。

游戏环节:海洋资源大寻宝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发放一些写有不同海洋资源名称的卡片。

湘教版高中地理高中地理必修一《海洋与人类》地球上的水1

湘教版高中地理高中地理必修一《海洋与人类》地球上的水1
[探究 1] 路线中重点观看的三大景观体现了对海洋资源哪 一方面的利用?
提示:都是对海洋空间资源的利用。 [探究 2] 材料中还有其他形式的海洋资源利用方式吗? 提示:“渔家乐捕捞”是利用海洋生物资源。
[系统认知] 1.海洋空间资源利用方式 海洋可利用空间包括海上、海中、海底三个部分,海洋空间 利用已从传统的交通运输,扩大到生产、通信、电力输送、储藏、 文化娱乐等诸多领域。 (1)交通运输方面包括海港码头、海上船舶、航海运河、海底 隧道、海上桥梁、海上机场、海底管道等。
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因而浮游生物茂盛,这些浮游生
物是鱼的饵料。 答案:C
2.下列关于海洋生物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海洋生物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
B.海洋生物资源包括鱼类、虾类、贝类、藻类等
C.海洋水产资源只存在于阳光充足的海洋表层
D.海洋生物资源可以为人类提供食品、生活用品和工业原料
解析:深海处也有多种海洋生物。 答案:C
[集训冲关]
1.下列属于海洋空间开发利用方式的是
A.海洋牧场
B.海洋化工
C.潮汐发电
D.海水淡化
()
解析:海洋牧场就是利用自然的海洋生态环境,像在陆地放 牧牛羊一样,对鱼、虾、贝、藻等海洋资源进行有计划和有 目的的海上放养,是对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
答案:A
随着人类生存空间和活动范围不断向海洋拓展,海洋对人类
B.进行人工养殖和繁殖
C.进一步提高捕捞技术 D.加强远洋捕捞 解析:单纯依靠天然捕捞,会导致海洋生物资源枯竭,不利
于可持续发展。要进行科学合理的人工养殖和繁殖。
答案:B
问题探究二 海洋空间利用有哪些途径基础考点 [思考探究]
下面是某旅行社“上海迪士尼乐园——洋山深水港岛渔家 乐捕捞、亲子休闲体验游”的第二天的行程安排图文资料:

第三节海洋与人类-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

第三节海洋与人类-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

第三节海洋与人类-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海洋在地球上的分布、特点和重要作用。

2.掌握海洋的物理属性、水文特征及海洋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特点。

3.了解海洋资源的种类、分布和利用,以及海洋环境保护的措施。

二、教学内容1.海洋概述–海洋在地球上的分布和特点–海陆面积比例和海洋深度–海陆相接处的地形和陆缘大陆架的特点–海面的物理特征2.海洋水文特征–海洋的水温、盐度和水压分布规律–海水的密度和卫星测高技术的应用–海水的循环系统和水汽循环–海洋对气候和气候变化的影响3.海洋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特点–海洋生物的分类和特点–海洋食物链和生态平衡–海洋生态环境的面临的问题和保护措施4.海洋资源的种类、分布和利用–海洋资源的分类及其特点–海洋资源的分布和开发利用状况–海洋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海洋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三、教学重点1.掌握海洋的物理属性、水文特征及海洋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特点。

2.了解海洋资源的种类、分布和利用,以及海洋环境保护的措施。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相结合。

2.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

3.观察实验和小组合作。

五、教学时序安排时间内容10 min 课堂小测验30 min 介绍海洋概述30 min 海洋水文特征和海洋生态系统30 min 海洋资源和环境保护10 min 结束语和课后作业六、教学评估1.课堂小测验。

2.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

3.期中和期末考试。

人类与海洋关系

人类与海洋关系

人类与海洋关系海洋作为地球上覆盖最广阔的生物栖息地,与人类关系密切而又复杂。

几千年来,人类依赖海洋资源的生产、生活和交通需求不断增长,同时也对海洋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人类与海洋的关系,并提出保护海洋的重要性。

1. 人类依赖海洋资源海洋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如鱼类、贝类、海带等海产品是人们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海洋中的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也是人类发展工业和经济的重要能源来源。

海洋还蕴藏着各种矿产资源,如铁矿石、锰结核等,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2. 海洋交通与贸易海洋交通是人类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

航海技术的进步,使得远洋贸易得以广泛发展,为各国间的经济交流和文化交流提供了便捷的途径。

海洋贸易对全球经济增长和国际合作具有重要作用,推动了全球化进程。

3. 海洋旅游与休闲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海洋旅游和休闲已成为重要的社会活动。

人们借助海洋的风景和海滩度假,放松身心,体验悠闲的生活方式。

海洋旅游业的兴起,促进了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当地人民的收入水平。

然而,人类与海洋的关系不仅仅是单向的利用和依赖,同时也需要我们关注和保护海洋环境。

1. 海洋污染人类活动导致的海洋污染给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工业排放、农业化肥和化学品的使用以及废弃物的排放都直接或间接地进入海洋,导致水质污染和生物多样性丧失。

海洋污染不仅对海洋生物产生影响,还影响人类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2. 过度捕捞过度捕捞是人类与海洋之间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虽然海洋资源丰富,但不负责任的捕捞活动导致了一些鱼类资源的过度捕捞,造成了鱼类资源减少、渔民生计受损等问题。

合理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是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及其相关利益的重要举措。

为了保护海洋环境和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国际社会提出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和政策。

1. 建立海洋保护区海洋保护区的建立是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

通过划定区域并限制某些活动,可以实现对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促进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海洋与人类文明1

海洋与人类文明1

海洋与人类文明第一次课作业王斯羽生命科学学院1111122问题:回顾海洋科学的发展历史,得到的启示?海洋科学的发展史是人类探索海洋的发展史。

从历史来看,无论是哥伦布,达伽马或者是麦哲伦,他们出征海洋探索海洋的原因其实不是主动的对自然的探索精神,更重要的是经济的迫使。

假设没有奥斯曼帝国封锁了贸易通道,或许我们会晚很长时间才能发现迷人的海洋世界。

其实这给了我们的很多启示,当我们考虑到对自然的探索和强化大家对自然的热爱的时候,我们需要考虑到经济因素。

比如国家目前正在希望科研机构或者企业加强对海洋物质海洋生物的探索,我们应该也考虑加大政府对此的奖励制度。

这是促使更多的海洋发现的最有力的措施。

除此之外,这三位航海家一方面为了自己的国家出征,另一方面也为了自己的梦想。

而就目前来讲,我们已经知道马可波罗的游记或许根本就是个谎言,而这三位航海家真的就以此为梦想并且真正实现了自己理想。

而对科学发展而言,或许就是一个错误,而这个错误变成了更多梦想的起点。

而至此之后的科学发展,更多的依赖科学技术的进步,每一项科学的发展都是彼此依赖的。

比如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的动力就是我们万能的海洋。

海洋作为万物的发祥地有它自身的强大感染力和对生命的包容。

船舶无疑在海洋科学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正是因为船舶带给科学家前进的可能性,才带领我们进一步的认识海洋世界,满足我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丰富我们队海洋世界的知识。

现代海洋科学发展以来,政府在科学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政府的条约一方面刺激了海洋科学的诞生,也使海洋科学逐渐揭开神秘的面纱,让海洋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

如今的时代,海洋科学正在蓬勃发展,而海洋带给我们的无穷魅力也让我们陶醉在期中,伴随而来的不仅仅是贸易道路的开启,更多的是蕴含在大海深处的奥秘。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保持这种对科学的探索精神,抓住自己的梦想,也争取在自己的领域,驾驶船舶航行在科学的海洋。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节第一课时海水的性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最新PPT课件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节第一课时海水的性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最新PPT课件

[集训冲关 ]
1.下列关于海水盐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约为 35‰
B.副热带海域海水盐度最高
C.海水的温度越高,盐度越高
D.从副热带海域向极地海域,海水温度渐低,盐度也渐低
解析: 在外海或大洋,海水的温度越高,盐度越高,同时还 受蒸发量和降水量影响。
答案: C
2.下列人类活动与海水盐度无关的是
海水的盐度及其分布概念000g海水所溶解的的总克数世界海水的平均盐度为346大洋表层海水盐度的分布副热带海区是表层海水平均盐度的区域自副热带海区向高纬度海区盐度逐渐影响因素降水量与的关系入海径流海区形降低蒸发量概念反映海水的冷热状况主要取决于海水热量的状况热量来源热量消耗海水水平方向上表层海水温度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逐渐半球分布上北半球等温线分布不规则南半球等温线近似平行于纬线
[探究 1] 分析海南岛莺歌海盐场的形成条件。 提示:位于沿岸平原,地势平坦;地处背风坡,降水少, 晴天多,利于海水晒盐。 [探究 2] 说出渤海沿岸的长芦盐场最适宜海水晒盐的季 节及理由。 提示: 春季。春季降水少,晴天多,且春季多大风,蒸 发量大。
[系统认知 ] 1.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_密___集__

垂直方向上,从表层向海底,温度呈递减趋势;大致在
1 000 m以下,温度随深度变化不大
时 一年中,同一海域的表层海水温度,一年中_夏__季___高于 间 _冬__季__,一天中最高温度出现在14~16时
影响 因素
纬度、_海__陆__分__布___、大气运动、_海__水__运__动__等
解析:1 000 m 以上的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幅度很大。 答案: C
读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分布曲线图,回答 4~5 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72年之前:萌芽与早期探索(8)
除调查研究外,一些物理学家也对海洋现象进行了理 论分析。牛顿(I. Newton)在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一书中就研究了潮汐现象,他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提出潮 汐是由于天体的引潮力作用而形成的,从而建立了平衡潮 理论。后来,拉普拉斯(De Laplace)于1776年在《宇宙体 系论》一书中进一步提出了潮汐现象形成的动力学理论。 这些研究具有物理学的基础,经过历代学者修改、补充后, 形成了完整的潮汐学理论体系。

Shubin N et al., 2006. The pectoral fin of Tiktaalik roseae and the origin of the tetrapod limb. Nature, 757, 764-771. 项目 现场工作 化石发现地点
• • •
鱼和爬行类之 间的过渡物种
海洋探索的历程
• 1872年之前:萌芽与早期探索
• 1872-1945:近代海洋学的发展 • 1945以来:现代海洋科学 • 未来的海洋科学
1872年之前:萌芽与早期探索(1)
在地球科学中,海洋学算是比较年轻的,但 它有一个遥远的过去,从远古时代起,人们就开 始利用海洋资源、开发航海通道,出现了海洋科 学的萌芽 。在埃及,公元前4000年之前就有了海 上生产活动的纪录;到了公元前600年,腓尼基人 建立了地中海的贸易航路(Pinet, 1992) ,甚至出 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大西洋,到达了英国海岸,在 导航条件极为原始的当时,这样的成就是值得惊 叹的。
1872-1945:近代海洋学的发展(1)
1872-1876年英国皇家学会组织的大规模多学科环球考察。
考察是在C. W. Thomson船长率领的“挑战者号”考察船进行 的,周密的科学考察计划使这次航行大有收获,考察成果后
来出版为50卷专著,被认为是现代海洋科学的开端。此后,
直至20世纪中期,主要的海洋研究强国都组织了自己的海上 调查,建设了专门的海洋调查船,设计制造了各种观测和分
培养了大批海洋科学人才,在20世纪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第一的海洋
科技强国。
1945以来:现代海洋科学(1)
欧洲和其他国家也在美国模式的引领下成立了国家级的海洋机构, 如英国成立了国立海洋研究所,1994年成为英国国家海洋中心。苏联 则在“苏联科学院”旗号下成立了大型海洋科学研究所,在冷战时期 崛起成为海洋研究大国。 我国最早的海洋学系与1946年在厦门大学成立(依托中央研究员 地理研究所海洋组的力量)。1949年后,在中国科学院成立了“海洋 研究所”和“南海海洋研究所”,后来又成立了国家海洋局,下辖三 个综合性的海洋研究所和若干专业研究所。此外,还有国土资源部下 属的海洋地质调查局。在高等教育方面,成立了青岛海洋学院(现中 国海洋大学),在多所高校成立了海洋科学的院系。
希腊人Herodotus绘制于公元前450年左右的地图
1872年之前:萌芽与早期探索(3)
欧洲人对海洋的认识在中世纪基本上是处于 停滞状态,但维京人却有不寻常的举动。这些居 住在北欧的人于公元前9至12世纪频频入侵欧洲其 他国家,还进入了冰岛、格陵兰、巴芬岛,直至 今天加拿大的纽芬兰岛。他们已经能够利用星座 进行导航,依照事先预定的航线航行。
1872年之前:萌芽与早期探索(7)
英国海洋调查领先于世界各国得到了发展,1768年至1779年,
在J. Cook船长率领下进行了三次远洋考察,在1768年进行的第一次 考察中,到达了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发现了澳大利亚东岸的大堡礁。
1772年至1775年,Cook船长率领两艘考察船进行了环球考察,
1778-1779年的第三次考察中发现了许多太平洋岛屿。 早期的海洋科考活动中最著名的是1831-1836年间进行的考察, 它是在R. Fitzroy船长指挥下的“比格尔号”军舰上进行的。达尔文 作为博物学家参加了这次科考活动,他勤奋地收集海岸、海底的各 种生物标本和岩石样品,根据这些材料的分析完成了一系列生物学 和地质学的学术专著,如《物种起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当年中国称霸海上”
Levathes L, 1994. When China ruled the sea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872年之前:萌芽与早期探索(5)
• 继郑和航海之后,欧洲各国的海上探险活动日益增加,在 政治、经济和宗教因素驱动下,欧洲人于15、16世纪跨越 了大西洋,最终进入了太平洋区域
海洋与人类社会
第一讲
绪论:我们人类与海洋的渊源
高 抒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第一讲内容
• 人类文明发展加速与全新世海面变化
• 人类演化的历史追踪
• 人类探索和利用海洋的历程
• 本课程的结构:海洋科学、海洋与社会 的关系 • 课程考核办法
海洋总体特征
• 占据地球表面71%面积
• 平均深度4000米 • 如果以一张A4纸代表海洋的面积,则其厚度正 好与平均深度相当 • 海水的平均盐度为35(即1公升海水中含有35 克盐类物质,以氯化钠为主)


IODP, “综合大洋钻探计划”,2000至今,各成员国加大了投入,获得了在 任何海区实施钻探的能力。日本“地球”号钻探船投入使用
1945以来:现代海洋科学(4)

• • • •
现代海洋科学的标志之二是自持式仪器设备的使用
AUV,自带能源,在计算机指令下完成规定站位和时间的观测,定时将观测 数据发回 ROV, 水下机器人,在计算机指令下完成样品采集、摄像、搜寻等任务,能 够采集50米柱状样,生物标本等 Sea Gliders, 依靠海洋能源,自动按照设定的路线和地点,完成观测、采样 等任务,定期上浮,发回数据 载人深潜器,研究人员可以下潜至数千米深处,进行观测和采样。我国已研 制了7000米载人深潜器
在过去的6亿年中,已有过6次大的构造海面变化事件,海面变化幅度 达500米量级(据Sloss, 1963)
第四纪海面变化特征
• 周期约为10万年
• 1.8万年前海面低于现今约130米 • 距今1.8万年至7000年上升了130米 • 当海面位置较为稳定时,形成三角洲平原和河 流中下游河谷平原(例如:长江中下游平原、 长江三角洲) • 海面代表“侵蚀基面”,以上冲刷,以下堆积
对人类活动有何影响?
• 随着海面上升发生的迁徙
• 平原地区适合于农业发展 • 不同部落的交往和冲突 • 交通运输的需求和道路建设 • 早期发明:工具、艺术品等 • 战场与战争 • 所以:文明加速与海面上升有关联!
地层
人类(2百万年)
爬行类(3.5亿年)
过渡态生物(?亿年) 海洋鱼类4亿年
Neil Shubin 等 人的研究
1872年之前:萌芽与早期探索(4)
在中国,明代郑和领导的印度洋航行,在世界航海史 上占有辉煌的一页。他在南京建造了庞大的船队,其中最 大者长度近百米,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航海船只。
公元1405至1433年间,郑和的船队七下南洋,最远处 到达了非洲南部的莫桑比克海峡,航行活动中绘制的《郑 和航海图》和形成的一大批文献(如《西洋藩国志》等) 表明当时中国在航海技术上已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钻孔样品
高 程
海面之上
海面之下 年份
高 程
年份
来自我国渤海湾的的一个 海面变化曲线研究实例
据王宏,个人通信
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建立
赵希涛, 陈宗镛, 朱季文 (主编), 1996. 中国海面变化.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济南.
的全新世海平面变化曲线
海面为何变化?
• 地壳构造运动(影响海盆的大小) • 气候变化(影响水量大小) • 沉积物压实和地面沉降(如:上海市) • 地球内部物质分布(影响重力在地表的分布) • 短期变化:天体引力(潮汐)
1872年之前:萌芽与早期探索(2)
公元前三世纪,繁盛时期的古希腊文明在很 大程度上依赖于海洋,Pytheas实现了环绕英伦三 岛的航行,他还发现了大西洋海平面有规则的潮 汐涨落及其与月相的关系。在希腊人Herodotus绘 制于公元前450年左右的地图上,地中海被置于中 央位置,其西面连接广大的大西洋,而北、东、 南三面则被欧洲、亚洲和非洲大陆所包围,这反 映了当时希腊人的海洋探索成就。
• 古新世(65百万年) • 始新世(57.8百万年) • 渐新世(36.6百万年) • 中新世(23.7百万年) • 上新世(5.3百万年) 唐 宋 元 明 清
• 更新世(1.8百万年)
• 全新世(1.2万年)
民国
共和国
全新世海面变化:如何识别
• 柱状样采集 - Drilling to collect cores • 分析每一层样品的年龄 – Age dating • 确定每一层样品在高程-年龄坐标中的位置 • 确定每一层物质是形成海面之上或之下 • 重复进行多个柱状样分析
析的仪器。
1872-1945:近代海洋学的发展(2)
在20世纪,由于海洋科学研究的需要,多个研究和教学机构被
建立起来,美国是这个方面走在前列的国家。1903年,美国在西海 岸的加利福尼亚成立了Scripps海洋研究所,以海洋生物学研究开始, 逐渐发展为一个综合性的大型海洋研究所。1930年,一部分人员离 开该所,到美国东部新建了Woods Hole海洋研究所。1949年,美国 哥伦比亚大学又成立了Lamont-Doherty地球调查所,主要进行海洋 地质的调查工作。同时,美国还在许多所大学开办了海洋学院系,
1945以来:现代海洋科学(2)
20世纪的海洋科学主要是依赖于科学考察船,人们从船上采集海 水、沉积物和生物样品,测定海流、盐度、温度等环境参数,然后回 到实验室进行样品分析、数值计算模拟等工作,以期从科学原理上理 解和预测海洋现象,并应用于军事、渔业生产等领域。 最近二十年来,海洋科学成为研究地球系统行为(如气候、生态 系统演化)的主干学科之一,发展趋势是为人类今后控制地球气候、 拓展生存空间、乃至开发太空奠定基础。与此相应,海上工作的方式 也发生了巨变,除海洋考察船外,发展了遥感对地观测技术和深海自 动观测网技术,对海洋的立体、长时间序列的观测正在成为现实;另 一方面,对海洋现象的模拟和预测能力也有了长足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