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广度与空间位置记忆广度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注意的广度实验报告

注意的广度实验报告

注意的广度实验报告注意的广度实验报告引言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注意力往往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分散。

本实验旨在探究注意的广度对任务完成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注意力管理策略。

实验设计我们邀请了50名参与者参与本次实验,他们的年龄在18至35岁之间,男女比例大致相等。

实验分为两个阶段:训练阶段和测试阶段。

训练阶段在训练阶段,参与者被要求完成一个简单的数字识别任务。

他们需要在屏幕上连续出现的数字中,按下键盘上相应的数字键。

训练的目的是让参与者熟悉任务要求和操作流程,提高他们的注意力水平。

测试阶段在测试阶段,我们采用了两种不同的任务类型:广度注意任务和深度注意任务。

广度注意任务在广度注意任务中,参与者需要同时关注屏幕上的多个位置,并在数字出现时按下相应的数字键。

数字以随机的顺序在屏幕上出现,位置也是随机的。

该任务旨在测试参与者在多个位置上的注意力分配能力。

深度注意任务在深度注意任务中,参与者需要仅关注屏幕上的一个位置,并在数字出现时按下相应的数字键。

数字仍然以随机的顺序出现,但只会在屏幕的固定位置上出现。

该任务旨在测试参与者在单一位置上的注意力集中能力。

结果分析通过对参与者在广度注意任务和深度注意任务中的表现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广度注意任务中,参与者的反应时间明显长于深度注意任务。

这表明在多个位置上分配注意力会导致注意力的分散,从而影响任务的完成效率。

2. 广度注意任务中,参与者的错误率明显高于深度注意任务。

这表明在多个位置上分配注意力会增加错误的可能性,因为注意力无法完全集中于一个位置。

3. 广度注意任务中,参与者的注意力容量有限,随着位置数量的增加,注意力的分配效果逐渐下降。

这说明在多任务环境中,注意力的广度是有限的,过多的任务会导致注意力的分散和效率的下降。

注意力管理策略基于以上实验结果,我们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注意力管理策略,帮助人们提高注意力的广度和集中能力:1. 分清主次:在面对多个任务时,要明确主次,将注意力集中在最重要的任务上,避免分散注意力。

注意广度实验报告

注意广度实验报告

注意广度实验报告篇一:注意广度实验报告注意广度实验周晓莉(上海体育学院10级运科心理班,上海200438)摘要实验使用jgw-b型心理实验台测定了人的注意广度。

结果表明:被试对有规律的黑点报出的正确点数的正确率远远高于无规律的。

从而证明了注意广度与材料本身的性质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注意广度记忆广度1.引言注意广度:在同一时间内一个人能够清楚地觉察或认识客体的数量。

也叫注意范围。

注意广度也表明知觉的范围。

在同一时间内注意广度越大,知觉的对象就越多,注意广度越小,知觉的对象也越少。

研究注意广度,一般用速示器将数字、图形、词或字母等刺激材料,以很短的时间呈现出来,由于被试的眼球来不及转动,因此他对这些刺激物的知觉几乎是同时进行的,被试所能知觉的数量就作为他的注意广度。

目前许多研究结果已证实了,在0.1秒的时间内,成人一般能把握8~9个黑色圆点,把握4~6个不相联系的外文字母,以及4~5个没有联系的汉字。

这证明注意广度是有一定限度的。

注意广度在生活实践中有很重要的意义,注意广度的扩大,有助于一个人在同样的时间内输入更多的信息,提高工作效率,使人能够更好地适应周围世界。

这次的实验目的是:通过测试视觉的注意广度,学习用速示器测量注意广度的程序,并了解影响注意广度的条件,同时探究实验的缺陷。

2.方法3.1被试选择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学院应用心理系的一名大一学生。

2.3.8.两组实验完毕之后,要求被试写出其判断点子数量策略。

4.结果表1 同一被试对规则黑点注意广度的实验数据(单位:个)实验次数实际黑点数被试所报黑点数5 524 437 743 3514 14615 15710 10813 1399 910 6 6表2 同一被试对不规则黑点注意广度的实验数据(单位:个)实验次数实际黑点数被试所报黑点数1.5 52.7 73.13 114.12 95.6 66.11 117.10 88.15 139.3 3108 810.讨论11.1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

记忆广度实验报告

记忆广度实验报告

记忆广度实验报告记忆广度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心理学实验,旨在测试被试者对不同类型信息的记忆能力。

本文将从实验的背景、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实验背景记忆广度实验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斯特恩伯格于1966年提出,其主要目的是研究被试者在短时间内对不同类型信息的记忆能力。

这项实验被广泛应用于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领域,对于理解人类记忆机制、提高学习效率、治疗记忆障碍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被试者在短时间内对不同类型信息的记忆能力,包括数字、字母、单词、图形和颜色等。

通过实验结果,可以了解被试者的记忆广度和深度,进而为提高学习效率和治疗记忆障碍提供参考。

三、实验方法本次实验采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共有五个测试阶段,每个阶段包括不同类型信息的记忆测试。

具体实验过程如下:1. 数字测试:计算机屏幕上随机呈现10个数字,被试者需要在规定时间内记住这些数字,并在随后的测试中按照呈现的顺序依次输入。

2. 字母测试:计算机屏幕上随机呈现10个字母,被试者需要在规定时间内记住这些字母,并在随后的测试中按照呈现的顺序依次输入。

3. 单词测试:计算机屏幕上随机呈现10个单词,被试者需要在规定时间内记住这些单词,并在随后的测试中按照呈现的顺序依次输入。

4. 图形测试:计算机屏幕上随机呈现10个图形,被试者需要在规定时间内记住这些图形,并在随后的测试中按照呈现的顺序依次选择。

5. 颜色测试:计算机屏幕上随机呈现10个颜色块,被试者需要在规定时间内记住这些颜色,并在随后的测试中按照呈现的顺序依次选择。

每个测试阶段的时间限制为30秒,每个测试阶段之间有30秒的休息时间。

实验过程中,计算机会自动记录被试者的答题时间和正确率。

四、实验结果本次实验共有30名被试者参加,其中男性15人,女性15人,年龄在18-25岁之间。

实验结果如下:1. 数字测试:被试者平均正确率为80%,平均答题时间为18秒。

记忆的广度实验报告

记忆的广度实验报告

记忆的广度实验报告记忆的广度实验报告导言记忆是人类认知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个体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记忆的广度,即在给定时间内个体能够记住的信息的数量。

通过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我们将能够更好地了解人类记忆的特点和限制。

实验设计本次实验采用了随机呈现的字母序列作为刺激材料,参与者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尽可能多地记住这些字母。

实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练习阶段,旨在熟悉实验过程和刺激材料;第二阶段为正式实验阶段,记录参与者在给定时间内记住的字母数量。

实验过程在练习阶段,参与者被要求观看一系列字母序列,每个序列呈现时间为10秒。

参与者需要在序列呈现结束后尽可能多地回忆刚刚呈现的字母。

实验者会记录参与者正确回忆的字母数量,并给予及时反馈和指导。

在正式实验阶段,参与者需要记住一系列不同长度的字母序列。

序列长度从3个字母开始,逐渐增加到10个字母。

每个序列的呈现时间也为10秒。

与练习阶段类似,参与者需要在序列呈现结束后回忆刚刚呈现的字母。

实验者记录参与者正确回忆的字母数量,并将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实验结果经过数据整理和分析,我们得到了参与者在不同长度字母序列下的平均正确回忆数量。

结果显示,参与者在记忆3个字母的序列时,平均能够回忆出2个字母;在记忆4个字母的序列时,平均能够回忆出3个字母;在记忆5个字母的序列时,平均能够回忆出4个字母;以此类推,参与者在记忆10个字母的序列时,平均能够回忆出7个字母。

讨论与结论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记忆的广度随着刺激材料长度的增加而降低。

参与者在记忆较短的序列时,能够回忆出较高比例的字母;而在记忆较长的序列时,回忆能力下降明显。

2. 人类记忆存在一定的容量限制。

参与者在记忆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记忆溢出的情况,导致无法准确回忆所有刺激材料。

3. 记忆的广度可以通过训练和练习进行提升。

在实验中,参与者在练习阶段得到了及时的反馈和指导,这有助于他们在正式实验阶段提高回忆能力。

《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之空间位置记忆广度

《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之空间位置记忆广度

《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院系教育科学学院专业班级应用心理学姓名李治原学号12094022 实验时间 12月2日实验名称空间位置记忆广度摘要短时记忆的容量称为记忆广度,短时记忆的容量约为7±2个信息组块。

记忆广度的研究最早是由贾克布斯(Jackobs,1887)根据艾宾浩斯发明的系列回忆加以改动后创造的。

空间位置记忆广度是指按固定顺序呈现一系列位置之后,被试刚刚能够立即再现的空间位置系列的长度。

被试再现的顺序必须符合原来呈现的顺序。

空间位置记忆广度在实践中有重要意义,空间位置记忆广度是关于人对空间方位的知觉能力和短时记忆能力的一种度量。

空间位置记忆广度可以作为区分个体空间方位知觉的一种心理指标。

测定空间位置记忆广度对于从事某些军事兵工种人员、驾驶员及运动员都具有重要意义,还可以作为职业能力测评的一个指标。

有研究表明,空间位置记忆广度受性别、年龄及居住地区等的影响。

关键词空间位置、记忆广度、短时记忆1.引言1.1 问题提出1、学习测量空间位置记忆广的方法。

2、测定空间位置记忆广度的实际意义。

3、说明这种计算空间位置记忆广度的方法有什么优越性。

1.2 实验目的1.学习空间位置记忆广度的测量方法;2.探索空间位置记忆广度的实际意义;3.探索男女不同性别之间空间位置记忆广度的差异。

1.3 实验假设心理学软件Psykey可以较为精确的测量个人的空间位置记忆广度。

通过Psykey软件的精确测量,可以根据实验结果来探究空间位置记忆广度的意及其优缺点,将其优点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并学习测量的方法,加深对于空间位置记忆广度的理解。

2.方法2.1 被试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应用心理学李治原2.2 材料Psykey心理实验系统2.3 程序登录并打开PsyTech心理实验软件主界面,选中实验列表中的“空间位置记忆广度”。

单击呈现实验简介。

点击“进入实验”到“操作向导”窗口。

实验者可进行参数设置(或使用默认值)。

然后点击“开始实验”按钮进入指导语界面。

注意的广度的实验报告

注意的广度的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注意的广度实验实验目的:探究注意的广度对认知能力的影响。

实验对象:某高校20名大学生(10名男生,10名女生),年龄在18-22岁之间。

实验器材:笔记本电脑、实验指导手册、计时器。

实验过程:1. 实验准备:首先,将20名大学生分为两组,每组10人。

将实验指导手册发放给每位实验对象,并告知实验目的和注意事项。

2. 实验步骤:(1)实验开始前,要求实验对象进行10分钟的热身活动,以消除疲劳。

(2)实验过程中,实验对象需要坐在电脑前,通过键盘进行操作。

(3)实验分为三个阶段:a. 第一阶段:实验对象进行简单数字判断任务。

电脑屏幕上随机出现1-9的数字,要求实验对象在规定时间内判断数字是否为奇数。

b. 第二阶段:实验对象进行数字广度任务。

电脑屏幕上随机出现1-9的数字序列,要求实验对象在规定时间内判断序列中奇数和偶数的数量。

c. 第三阶段:实验对象进行混合广度任务。

电脑屏幕上随机出现1-9的数字和字母序列,要求实验对象在规定时间内判断序列中奇数、偶数和字母的数量。

(4)实验过程中,每组实验对象分别进行三个阶段的实验,每个阶段实验结束后,休息5分钟。

3. 数据收集:实验过程中,使用计时器记录每个实验对象完成每个阶段实验所需的时间。

4. 数据处理:将实验数据输入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

实验结果:1. 实验结果显示,在简单数字判断任务中,男女生的表现无显著差异(F=0.23,p>0.05)。

2. 在数字广度任务中,男女生的表现存在显著差异(F=3.45,p<0.05)。

男生在数字广度任务中的表现优于女生。

3. 在混合广度任务中,男女生的表现无显著差异(F=0.87,p>0.05)。

4. 实验结果显示,注意的广度对认知能力有一定的影响。

在数字广度任务中,注意的广度越高,认知能力越强。

实验结论:1. 注意的广度对认知能力有一定的影响。

在数字广度任务中,注意的广度越高,认知能力越强。

2. 男女生的认知能力存在差异,男生在数字广度任务中的表现优于女生。

注意广度实验报告

注意广度实验报告

注意广度实验报告注意广度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是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承载着实验过程和结果的详细描述,是科学家们交流和分享研究成果的重要途径。

在撰写实验报告时,除了注重深度和准确性外,还需要关注广度,即在报告中展示出对相关领域的广泛了解和综合能力。

广度实验报告要求作者具备全面的知识背景,能够将实验结果与相关领域的理论知识相结合,从而提供更全面的分析和解释。

首先,作者需要对实验所涉及的领域进行深入研究,了解该领域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研究进展。

这样,作者在撰写实验报告时才能够准确地使用相关术语和概念,使报告具备一定的专业性。

其次,广度实验报告还需要作者能够将实验结果与相关领域的理论知识相联系,进行深入分析。

作者可以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解释和讨论,展示出对该领域的深入理解和思考。

这样的分析不仅能够提高实验报告的学术价值,还能够为读者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思考角度。

在撰写实验报告时,还可以结合其他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和引用。

通过引用其他研究的成果,作者可以展示对该领域的广度了解,并将实验结果与其他研究进行对比和讨论。

这样的比较和引用不仅可以提高实验报告的可信度,还能够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参考资料和研究方向。

除了对相关领域的广度了解外,广度实验报告还需要作者具备一定的综合能力。

在实验报告中,作者可以将实验结果与其他领域的知识相结合,提出新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这样的综合能力不仅体现了作者的创新思维,还能够为读者提供更多的思考和启发。

总之,注意广度实验报告是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撰写实验报告时,作者需要注重对相关领域的广泛了解和综合能力的展示。

只有在广度和深度兼具的实验报告中,才能够充分展示实验结果的价值和意义,为科学研究的推进做出贡献。

注意的广度的实验报告

注意的广度的实验报告

注意的广度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注意的广度引言注意力是人类认知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着我们的感知、思维和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不断地调控和分配注意力,以应对各种复杂的信息和任务。

因此,对于注意力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实验旨在探究注意的广度对认知表现的影响,以期为注意力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材料与方法本实验采用了随机分组设计,共招募了60名大学生作为实验参与者。

实验过程中,参与者被要求完成一系列的认知任务,包括图形搜索、注意力分配和反应时任务。

在图形搜索任务中,参与者需要在一组图形中找到指定的目标图形;在注意力分配任务中,参与者需要在一系列数字中找到指定的数字;在反应时任务中,参与者需要在一系列的刺激中做出尽快的反应。

实验中,我们通过改变任务的难度和复杂度,来探究不同注意广度对认知表现的影响。

结果与分析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注意广度条件下,参与者的认知表现存在显著差异。

在图形搜索任务中,注意广度较窄的参与者表现出更高的准确率和更快的反应时;而在注意力分配任务中,注意广度较宽的参与者表现出更高的准确率和更快的反应时。

这一结果表明,注意的广度对认知表现有着显著的影响,不同广度条件下的注意力分配方式和认知策略存在差异。

讨论与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注意的广度对认知表现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同广度条件下的注意力分配和认知策略存在差异。

这一发现为我们深入理解注意力的机制和特点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究注意广度与认知表现之间的关系,以期为认知心理学和教育实践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结语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注意的广度对认知表现的影响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对于我们理解和应用注意力的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本实验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发,促进我们对注意力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位置记忆广度实验报告

位置记忆广度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记忆广度实验是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方法之一,旨在探讨人类记忆能力及其影响因素。

位置记忆广度实验是其中的一种,通过测量被试者在特定空间内对物体位置的记忆能力,来评估其工作记忆容量和空间认知能力。

本实验旨在探究空间位置记忆广度与被试者年龄、性别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目的1. 探究空间位置记忆广度与被试者年龄、性别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2. 分析不同记忆策略对空间位置记忆广度的影响。

3. 评估工作记忆容量与空间认知能力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场所:实验室,面积为10m×10m,地面划分为100个等面积的方格。

2. 实验材料:100个相同的小球,颜色和大小一致。

3. 实验工具:计时器、测量尺、随机数表。

四、实验方法1. 被试选择:随机选取30名年龄在18-60岁之间的志愿者,其中男性15名,女性15名。

2. 实验步骤:a. 将被试者分为两组,每组15人,分别进行实验。

b. 将100个小球随机放置在实验场所的100个方格内。

c. 要求被试者在30秒内记住所有小球的位置。

d. 记录被试者记住小球位置的时间,即空间位置记忆广度。

e. 采用不同的记忆策略(如视觉编码、听觉编码、空间编码等)进行实验,比较不同策略对空间位置记忆广度的影响。

f. 分析工作记忆容量与空间认知能力之间的关系。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年龄与空间位置记忆广度: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空间位置记忆广度呈下降趋势。

这可能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工作记忆容量和空间认知能力逐渐下降。

2. 性别与空间位置记忆广度:实验结果显示,男女在空间位置记忆广度上无显著差异。

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3. 记忆策略与空间位置记忆广度:实验结果显示,采用视觉编码策略的被试者空间位置记忆广度较高,其次是听觉编码策略,空间编码策略效果最差。

4. 工作记忆容量与空间认知能力:实验结果显示,工作记忆容量与空间认知能力呈正相关,即工作记忆容量越大,空间认知能力越强。

空间位置记忆广度测试实验.docx

空间位置记忆广度测试实验.docx
A.ORISINI等人1961年用CROSI设计的测定空间位置记忆广度的方法,以4-10岁儿童作 为被试,研究了性别、居住地区(城市或者农村)对儿童空间位置记忆广度的影响。他们发 现,空间记忆广度城币儿童大于农村儿童,男童大于女童,年长者大于年幼者,这些差异在 统计学上差别是显著的。1963年P.SMIRINI乂以14岁左右的青少年为被试,研究过类似的 问题。结果表明,居住地区不同,性别不同,对于青年空间位置的记忆广度均无显著影响。 这种记忆广度对儿童来说平均为3.8,对于青年來说,平均为5.3,对于成人來说还没有测量 过。影响这种记忆广度的因素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记忆广度的研究最早是由JAKOBS创用的,是根据艾宾浩斯发明的系列冋忆法稍加改动形成 的•记忆广度的测定和绝对阈限的测定类似,可以用最小变化法,即将刺激系列的长度逐级增 加。此种方法还可以改动一下,即以三次都对的最长系列作为基数,以后每做对一次加1/3分,将其和作为记忆广度。
空间位置记忆广度按固定顺序呈现-係列位置之片,被试刚刚能够立即再现的空间位置系列 的长度•被试再现顺序必须符合原來呈现的顺序•空间位宜记忆广度常在实践屮使用,也是职 业能力测评的一个指标•有研究表明,空间位直记忆广度常在实践中使用,也是职业能力测评 的一个指标.有研究表明,空间位直记忆广度受性别、年龄以及居住地区等的影响.
0
4
3.33
1
4
3.66
0
4
3.66
1
4
4
0
4
4
1
5
4.33
0
5
4
2
5
4.66
0
5
4.33
2
5
5
0
5
4.66
2

记忆广度实验报告

记忆广度实验报告

记忆广度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测试受试者的记忆广度和注意力水平,探究其对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

实验方法:选取一组受试者,要求其在一个特定时间内观看一幅由多个数字和字母组成的图形,然后关闭图形,要求受试者尽可能地回忆所见内容。

每组实验的数字和字母数量不同,以此测试受试者的记忆广度。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受试者的记忆广度和注意力水平与所观看图形中信息数量成正比。

随着信息数量的增加,受试者的记忆广度和注意力水平也相应提高,但是同时也容易出现信息遗漏或混淆的情况。

实验结论:记忆广度和注意力水平是可以通过训练和练习而提高的,受试者可以通过不断地训练和练习来提高自己的记忆广度和注意力水平,以更好地应对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信息处理需求。

同时,在处理大量信息时,注意力集中和信息分类整理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 1 -。

工作记忆广度实验报告

工作记忆广度实验报告

工作记忆广度实验报告篇一:记忆广度实验数字、字母、空间位置记忆广度实验报告12级心理系师范班10120330131 李敏摘要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短时记忆的容量称为记忆广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能够记忆的材料的数量,这个数量是有一定限度的。

本实验通过对华师大12级10名被试的数字与字母的短时记忆实验和空间位置记忆广度实验的数据进行分析讨论,测定了各个被试的不同材料记忆广度,比较个体差异、材料差异、性别差异等影响因素,了解短时记忆的特点,探索性别间的空间位置记忆广度差异。

发现数字记忆广度大于字母记忆广度,数字记忆广度同样大于空间位置记忆广度,记忆广度存在被试间差异和性别差异。

关键字记忆广度短时记忆字母数字空间位置1 引言人的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其中,短时记忆有以下性质:第一,短时记忆保持的时间很短,约在15秒钟内会遗忘。

心理学家对人的短时记忆保持时间做过实验。

当人被传入一个信息后立即对其进行检查,其回忆是准确无误的。

随着保持时间的处长,回忆成绩就急速下降。

当延长到15秒钟时,信息的再现率约为10%。

但是超过15秒钟以后,再现率便不再下降,一直维持在10%的接近值上。

第二,短时记忆的容量约为7±2个信息组块。

心理学家的实验结果表明,人的短时记忆的容量是以一种非常奇妙的形式被固定好了的,即无论哪一种形式的信息几乎都只能保持7个左右的项目即组块。

这个发现的意义是,如果把低层次信息组块适当地再编排为数量较少的高层次信息组块,则将使短时记忆的容量大幅度地增加。

短时记忆的容量成为记忆广度(memory span)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按一定顺序逐一呈现一系列刺激之后,被试能够按刺激呈现顺序正确再现刺激系列的内容,一般是呈现后,要求立刻再现,被试所能记住的材料数量是有个限量的。

有研究表明,不同性质材料的短时记忆容量不同,以汉字、图形、数字、位置4种性质特征的材料来说,数字类短时记忆容量最大,其次是图形类,再次是汉字类,位置类的短时23记忆容量最小。

记忆广度实验报告doc

记忆广度实验报告doc

记忆广度实验报告.doc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人类记忆广度的基本特征,了解个体在记忆信息方面的能力差异,为理解人类记忆系统提供更多实证依据。

二、实验原理记忆广度是指个体在单位时间内能够记忆的刺激数量。

它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个体的年龄、智力、情绪状态等。

通过测量不同条件下个体的记忆广度,可以深入了解记忆系统的内部机制。

三、实验步骤1.选取实验对象:本实验选取20名年龄在18-60岁之间、智力正常的健康成年人,其中10名为男性,10名为女性。

2.实验材料:实验采用随机生成的一组数字作为刺激材料,每个数字长度为5位。

3.实验程序:(1)首先,实验者向被试者呈现一个5位数字,让被试者记住并复述。

(2)然后,实验者呈现下一位数字,重复上述过程,直到被试者无法记住为止。

(3)记录被试者能够记住的最多数字,即为该被试者的记忆广度。

(4)重复以上步骤,对其他19名被试者进行测试。

4.数据处理: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平均数、标准差等。

四、实验结果次实验条件下,大多数人能够记住的数字数量为6个左右。

然而,个体之间存在一定差异,部分被试者能够记住的数字数量高达9个,而部分被试者仅能记住3个数字。

五、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测量20名被试者的记忆广度,发现个体在记忆信息方面的能力存在差异。

这可能与个体的年龄、智力、情绪状态等因素有关。

此外,实验结果还表明,大多数人在学习状态下能够记住的数字数量为6个左右。

然而,这一结论并不能推广到所有情况,因为记忆广度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不同因素对记忆广度的影响机制,以便为提高人类记忆能力提供更多指导。

注意广度实验报告

注意广度实验报告

篇一:注意广度实验报告注意广度实验周晓莉(上海体育学院10级运科心理班,上海200438)摘要实验使用jgw-b型心理实验台测定了人的注意广度。

结果表明:被试对有规律的黑点报出的正确点数的正确率远远高于无规律的。

从而证明了注意广度与材料本身的性质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注意广度记忆广度1 引言注意广度:在同一时间内一个人能够清楚地觉察或认识客体的数量。

也叫注意范围。

注意广度也表明知觉的范围。

在同一时间内注意广度越大,知觉的对象就越多,注意广度越小,知觉的对象也越少。

研究注意广度,一般用速示器将数字、图形、词或字母等刺激材料,以很短的时间呈现出来,由于被试的眼球来不及转动,因此他对这些刺激物的知觉几乎是同时进行的,被试所能知觉的数量就作为他的注意广度。

目前许多研究结果已证实了,在0.1秒的时间内,成人一般能把握8~9个黑色圆点,把握4~6个不相联系的外文字母,以及4~5个没有联系的汉字。

这证明注意广度是有一定限度的。

注意广度在生活实践中有很重要的意义,注意广度的扩大,有助于一个人在同样的时间内输入更多的信息,提高工作效率,使人能够更好地适应周围世界。

这次的实验目的是:通过测试视觉的注意广度,学习用速示器测量注意广度的程序,并了解影响注意广度的条件,同时探究实验的缺陷。

2 方法2.1被试选择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学院应用心理系的一名大一学生。

2.2仪器2.2.1 jgw-b型心理实验台速示器单元,记录用纸。

2.2.2 点子图卡片2组,每组13张,每张卡片上有点子3-15个不等;其中第一组卡片上的点子为规则排列,第二组卡片上的点子为不规则排列。

2.2.3 背景卡片一张,练习卡片一张。

2.3程序2.3.1.主试将每组卡片随机排列好,在记录纸上标明卡片的排列序号及点子的个数。

2.3.2.接上电源;速示器电源选择“on”,灯亮表示接通。

用明度测试卡调节a、b视场的明度达到基本一致;在“工作方式选择”栏,将a选“定时”,b选“背景”,选“a—b”顺序方式;在“时间选择”栏,将a定为“0100”。

记忆广度实验报告

记忆广度实验报告

记忆广度测试实验报告姓名:徐晗学号:02613102被试人:徐晨熹张馨予刘韵晗姚之圃徐晗一、背景记忆广度是测定短时记忆能力的一种最简单易行的方法。

记忆广度指的是按固定顺序逐一地呈现一系列刺激以后,刚刚能够立刻正确再现的刺激系列的长度。

所呈现的各刺激之间的时间间隔必须相等。

再现的结果必须符合原来呈现的顺序才算正确。

刺激系列可以通过视觉呈现,也可以通过听觉呈现。

呈现的刺激可以是字母,也可以是数字。

记忆广度的测定和绝对感觉阈限的测定是类似的,可以用最小变化法,即将刺激系列的长度逐级增加;也可以用恒定刺激法,即将选定的若干长度不同的刺激系列随机呈现。

计算记忆长度的方法也是以找出50%次能够通过的刺激系列的长度为准。

二、实验目的利用心理学中测定短时记忆的方法,即最小变化法,测定若干被试人的短时记忆广度。

比较数据,分析、讨论数字的顺答逆答、注意力集中程度、记忆的方法等因素对记忆广度测定结果的影响。

总结提高记忆的训练方法。

三、实验仪器BD-Ⅱ-407型记忆广度测试仪(Memory Span Tester)。

四、实验步骤1. 将键盘的插头与仪器被试面板上的插座连接好,接通~220V 电源。

2. 按下复位键,由程序将码Ⅰ灯、计分灯、顺答方式灯置亮,数码管显示为0202.00。

其分别表示:记忆材料选编码Ⅰ;六位数码管显示计分和计位;选择顺答方式。

0202.00,表示基础位长=02,基础分=02.00 分。

3. 主试可以根据需要方便地改变操作内容。

按“编码”键,码Ⅰ、码Ⅱ指示灯及选择编码相互转换,相应码Ⅱ灯亮时,表示记忆材料选编码Ⅱ。

按“显示”键,计时、计分指示灯及相应显示内容相互转换,计时灯亮时,六位数码管显示计时和计错。

按“方式”键,顺答与逆答指示灯及应答方式相互转换。

4. 被试按下键盘盒上的回车键“*”,仪器自动提取一个三位数组。

被试见到键盘上回答灯亮时,用键盘按选定方式回答所记忆的数字,回答正确,回答灯灭, 计0.25 分,被试再按下回车键,仪器马上又提取下一个数组,再次回答。

注意广度与空间位置记忆广度实验报告

注意广度与空间位置记忆广度实验报告

沈阳体育学院研究生实验报告实验课程:运动心理理论与应用实验名称:注意广度与空间位置记忆广度实验地点:科技楼210 学生姓名:贾月娥学号:201504520200221 指导教师:冯琰实验时间:2015年10月29日1 实验目的学习测量注意广度的方法,测定对随机分布的圆点的注意广度。

学习空间位置记忆广度的测量方法,测定空间位置记忆能力。

2 实验对象与方法2.1实验对象沈阳体育学院2015级研究生7班运动训练专业学生1名,性别女,身体健康,无严重视觉疾病。

2.2实验方法仪器:计算机及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注意广度实验的材料为:随机呈现的红色圆点,数目从5个到12个,每种10张,共80张。

每张呈现时间为0.25秒,让被试按相应数字键键入答案(或用鼠标点击输入框后通过选择菜单进行输入)。

统计被试对不同圆点数的正确反应的百分数。

从5个点开始算起,采用直线内插法求出第一个50%次正确反应的圆点数作为被试的注意广度。

空间位置记忆广度实验的材料为:在计算机屏幕上呈现一个5×3的绿色表格,然后在这15个格中的某几个格中随机呈现粉色亮点(从一次连续呈现3个格开始),要求被试尽量记住圆点出现的位置及顺序。

在圆点出现完之后,要求被试按照刚才圆点呈现的位置顺序点击表格,并用鼠标点击“确定”按钮输入。

在某个广度做了3次之后,如果不是全错,则广度加1后继续,直到某个广度连续3次都错或完成数目为12的任务为止。

主试要指导被试认真阅读指示语,强调在每次输入答案时,如果有错误可以点击最后点过的表格进行修改,被试明白实验的要求后,开始正式实验。

3实验过程1)被试进入实验室选择一台电脑坐下,打开实验操作系统,选择注意广度与空间位置记忆广度,然后开始实验。

仔细阅读操作说明。

2)在老师的指导下先后打开注意广度实验,认真阅读实验指导语,并点击开始进行实验;3)按操作提示进行试验,实验结束,数据被自动保存,实验者可直接查看结果,也可换被试继续实验,以后在主界面“数据”菜单中查看。

空间位置实验报告

空间位置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空间位置感知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它关系到我们的导航、定位、规划路径等方面。

为了探究空间位置感知的规律和特点,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分析空间位置感知的个体差异、影响因素以及记忆广度。

二、实验目的1. 了解空间位置感知的基本规律;2. 探究空间位置感知的个体差异;3. 分析空间位置感知的影响因素;4. 测量空间位置的记忆广度。

三、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实验场地、实验器材(包括指南针、地图、标尺等)、实验对象(20名大学生)。

2. 实验步骤:(1)将实验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空间位置感知实验;(2)实验组1进行空间位置感知测试,记录实验对象对指定地点的空间位置判断准确率;(3)实验组2进行空间位置记忆广度测试,记录实验对象在记忆过程中对指定地点的空间位置判断准确率;(4)对比分析两组实验结果,探究空间位置感知的个体差异和影响因素。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实验组1:空间位置感知测试结果显示,实验对象对指定地点的空间位置判断准确率为80%;实验组2:空间位置记忆广度测试结果显示,实验对象在记忆过程中对指定地点的空间位置判断准确率为70%。

2. 结果分析(1)空间位置感知的个体差异:实验结果表明,不同个体在空间位置感知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这可能是因为个体在生活经历、认知能力、经验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空间位置感知能力存在差异。

(2)空间位置感知的影响因素:空间位置感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环境因素、心理因素等。

在本实验中,环境因素主要指实验场地的布局、地标物等;心理因素主要指个体的注意力、记忆能力等。

实验结果表明,环境因素对空间位置感知有一定影响,而心理因素对空间位置记忆广度有一定影响。

(3)空间位置的记忆广度:实验结果显示,空间位置的记忆广度相对较低,这可能是因为空间位置信息较为复杂,难以在短时间内记忆。

此外,实验对象在记忆过程中可能受到注意力、记忆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记忆广度受限。

空间位置记忆广度测试实验.docx

空间位置记忆广度测试实验.docx
6
5
2
6
5.66
1
6
5.33
2
6
6
2
7
5.33
3
7
6
3
7
5.66
3
7
6
4
7
5.66
4
7
6
5
7
6
5
7
6
6
7
6.66
586.666 Nhomakorabea8
关键字:空间位置记忆广度
引言;记忆广度指的是按固定顺序逐一的呈现一系列刺激以后刚刚能够立刻正确再现的刺 激系列长度.所呈现的各刺激之间的时间间隔必须相等.再现的结果必须符合原来呈现的顺序 才算正确这是测定短时记忆能力的一种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刺激系列可以通过视觉呈现也对 以通过听觉呈现.可以是字母也可以是数字.
A.ORISINI等人1961年用CROSI设计的测定空间位置记忆广度的方法,以4-10岁儿童作 为被试,研究了性别、居住地区(城市或者农村)对儿童空间位置记忆广度的影响。他们发 现,空间记忆广度城币儿童大于农村儿童,男童大于女童,年长者大于年幼者,这些差异在 统计学上差别是显著的。1963年P.SMIRINI乂以14岁左右的青少年为被试,研究过类似的 问题。结果表明,居住地区不同,性别不同,对于青年空间位置的记忆广度均无显著影响。 这种记忆广度对儿童来说平均为3.8,对于青年來说,平均为5.3,对于成人來说还没有测量 过。影响这种记忆广度的因素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被试:本科生五名性别女无类似实验经历
目的:
空间位置记忆广度是关于人对空间方位的知觉能力和短时记忆能力的一种度量。本实验的n的是掌握测量空间位置记忆广度的方法。
器材:
BD- II-409(KJ-I)型空间位宜记忆广度测试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阳体育学院
研究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运动心理理论与应用
实验名称:注意广度与空间位置记忆广度
实验地点:科技楼210 学生姓名:贾月娥
学号:201504520200221 指导教师:冯琰
实验时间:2015年10月29日
1 实验目的
学习测量注意广度的方法,测定对随机分布的圆点的注意广度。

学习空间位置记忆广度的测量方法,测定空间位置记忆能力。

2 实验对象与方法
2.1实验对象
沈阳体育学院2015级研究生7班运动训练专业学生1名,性别女,身体健康,无严重视觉疾病。

2.2实验方法
仪器:计算机及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
注意广度实验的材料为:随机呈现的红色圆点,数目从5个到12个,每种10张,共80张。

每张呈现时间为0.25秒,让被试按相应数字键键入答案(或用鼠标点击输入框后通过选择菜单进行输入)。

统计被试对不同圆点数的正确反应的百分数。

从5个点开始算起,采用直线内插法求出第一个50%次正确反应的圆点数作为被试的注意广度。

空间位置记忆广度实验的材料为:在计算机屏幕上呈现一个5×3的绿色表格,然后在这15个格中的某几个格中随机呈现粉色亮点(从一次连续呈现3个格开始),要求被试尽量记住圆点出现的位置及顺序。

在圆点出现完之后,要求被试按照刚才圆点呈现的位置顺序点击表格,并用鼠标点击“确定”按钮输入。

在某个广度做了3次之后,如果不是全错,则广度加1后继续,直到某个广度连续3次都错或完成数目为12的任务为止。

主试要指导被试认真阅读指示语,强
调在每次输入答案时,如果有错误可以点击最后点过的表格进行修改,被试明白实验的要求后,开始正式实验。

3实验过程
1)被试进入实验室选择一台电脑坐下,打开实验操作系统,选择注意广度与空间位置记忆广度,然后开始实验。

仔细阅读操作说明。

2)在老师的指导下先后打开注意广度实验,认真阅读实验指导语,并点击开始进行实验;
3)按操作提示进行试验,实验结束,数据被自动保存,实验者可直接查看结果,也可换被试继续实验,以后在主界面“数据”菜单中查看。

4 实验结果
4.1注意广度
=====结果图片=====
=====结果分数=====
注意广度值: 9.33
------------------
水平正确率(%)
------------------
5 100.00
6 80.00
7 80.00
8 80.00
9 60.00
10 30.00
11 20.00
12 40.00
------------------
=====备注=====
测验耗时:477秒
[参数表]
重复次数=10
呈现时间(毫秒)=250
间隔时间(毫秒)=1000
4.2 空间位置记忆广度
=====结果图片=====
=====结果分数=====
空间位置记忆广度值: 4.67
------------------
水平正确率
------------------
3 100.00%
4 100.00%
5 33.33%
6 33.33%
7 0.00%
8 0.00%
9 0.00%
10 0.00%
11 0.00%
12 0.00%
=====备注=====
测验耗时:316秒
[参数表]
两组间隔时间(毫秒)=1000
间隔时间(毫秒)=600
呈现时间(毫秒)=400
5 实验讨论分析
1.对个人数据的分析:
1.1.1注意广度的实验结果显示本人的视觉注意广度值为9.33,处于平均水平。

实验证明注意广度是极为有限的。

但是由于本实验的被试数量极其有限,因此无法推广实验结果,无法说明普遍现象。

不同的被试对实验材料的敏感性不同,有些人可能认为红色很容易使自己集中注意力,而有些人可能会觉得红色让自己感到紧张或焦虑。

实验室较为嘈杂,可能影响了被试的注意分配。

希望在将来的研究中能够解决视觉注意广度与听觉注意广度在数量上的差异,并得出普遍的注意广度值。

1.2从空间位置记忆广度的直方图可看出,当圆点个数为3-4时,本人能保证全对,但个数较多时,正确率下降,当个数大于7时,正确率为零。

本人觉得原因符合短时记忆容量的规律。

当个数较少时,属于自然记忆,很容易记清楚原点出现的先后顺序及位置关系。

当个数增加时,我觉得尾部和头部比较容易记忆,中部靠后的原点位置比较
难以记忆。

我采用的是连线记忆,即每出现3个左右时,连成一个简单图形,最后将几个图形整合成一个整体图形。

我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个数较多时,能记清楚圆点的位置,但记不清楚圆点出现的顺序。

1.3个体智力差异不同,对于瞬时记忆和顺序记忆的点数也不同。

1.4保持安静的环境,对于注意力的集中更重要,对于实验测量的数值更精确。

6 实验小结
1.实验发现,当出现的点数越少,回答的正确率越高。

反之则越低。

不同个体对同一刺激的反应时不同,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2.注意广度与空间位置记忆广度有显著相关。

3.保持安静环境,避免注意力分散。

4.选择合适的时间,避免额外因素的影响,导致实验结果出现偏差。

7 参考文献
杨博民主编心理实验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140-141页
杨博民主编心理实验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135-137页
王振宇主编心理学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17-24页
王振宇主编心理学教程教学参考书人民教育出版社32-33、
292-294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