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研究现状

合集下载

锂离子电池的现状研究

锂离子电池的现状研究

锂离子电池的现状研究摘要:电池是储存有电解质溶液以及金属电极的容器,该容器可以实现能量的转化从而输出电能。

锂离子电池作为当前储能技术领域中重要储能技术手段,随着技术的发展,其在越来越多的场景实现了技术应用,本文通过对锂离子电池发展现状开展探究,以期为相关的研究人士提供可参考的价值。

关键词:电池;锂离子电池;储能技术一、锂电池综述电池是储存有电解质溶液以及金属电极的容器,该容器可以实现能量的转化,从而输出电能。

按照内部反应类型的不同,电池可以分为物理电池、化学电池以及生物电池。

按照充电与否又可以将电池分为一次电池和二次电池。

一次电池又称为不可充电电池,而二次电池又名充电电池,二次电池可以在电池放电后通过充电的方式实现电池的循环使用,该类电池包含有铅酸电池、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当前在二次电池的应用上以锂离子电池为主。

按照锂离子电池的外包装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圆柱、方形以及软包这几个类型,其中前两种类型的锂离子电池在外壳材料的选用上以硬质的材料为主,因此在硬度表现上表现为硬包装。

与之相反,软包锂离子电池则采用的是铝塑膜形态的软性包装,在常见的软包电池中单片电池通过运用铝塑膜进行密封可以对内部的电解质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在应用的领域中,当前锂离子主要以三种形式存在,一种是消费用电池,一种是储能用电池,另一种则是动力用电池。

在工艺的划分上,按照生产的位置不同,锂电池可以分为前端生产工艺、中端生活工艺以及后端生产工艺。

我们可以将锂离子电池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正极,在正极中的连接材料通常为铝箔。

在电池的中间部分为聚合物隔膜,该隔膜可以将正极与负极做好隔断,这样的隔断可以在阻断e-通过的同时保证Li+的正常通行。

另一部分为电池的负极,负极的材质主要是石墨,与正极连接材料不同,负极材料通常为铜箔。

电池的电解质存在于电池的顶端与末端,在外壳的材质的选用上,电池多采用硬质外壳。

不同状态下的锂离子电池其Li+运动轨迹存在有本质上的区别,充电时,Li+由正极出发通过中间的隔膜最终完成向负极的移动;放电时, Li+则是从负极出发通过中间的隔膜最终完成向正极的移动。

锂离子电池原理、研究现状与前景

锂离子电池原理、研究现状与前景

锂离子电池原理、研究现状与前景锂离子电池原理、研究现状与前景摘要:锂离子电池是随着新能源电池技术及新型锂电池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高能量密度、可再充电的电池。

锂离子电池因其自身的特性,在电动汽车、智能手机、笔记本等移动设备领域被广泛应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逐渐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本文首先介绍了锂离子电池的基本原理、结构及特点,然后介绍了现阶段锂离子电池研究及应用的现状;最后介绍了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原理;研究现状;应用前景1 绪论锂离子电池是由美国的科学家弗兰克(John Goodenough)等于1980年开发出来的。

由于其自身的性能优异,高能量密度以及可再充电的特点,它已经在电动汽车、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移动设备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在得到不断的升级和提升,这种能力不仅至少满足了未来移动社会的需求,而且还可大大提高现有移动设备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锂离子电池正在取代传统的铅酸电池,以充分利用热能和冷能的能源,成为新型的能量转换节点,并在各种新能源应用中提高表现。

2 锂离子电池的原理锂离子电池是一种可再充电的电池,它由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和锂盐溶液构成。

正极材料一般为锂离子的正极材料,例如碳酸锂或磷酸锂;负极材料一般为金属锰、钴等;锂盐溶液一般使用锂盐水溶液,如锂硫电池技术使用的是锂硫充电液。

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转移到负极(金属锰),从而形成锂离子枝状体,枝状体充电完毕后就形成了一定的储能。

当这些储能被释放出来后,可以用来作为电源供给,实现锂离子电池的电源存储功能。

3 研究现状由于锂离子电池性能卓越,已经在各种新能源应用中取得非常成功的应用,在电动汽车、智能手机、笔记本等移动设备领域被广泛应用。

近年来,锂离子电池研究不断发展,研究内容涉及普通锂离子电池、超级锂离子电池、离子液体电池、热电驱动电池等多种类型。

针对当前常见锂离子电池安全性、热响应及循环寿命等问题,有关锂离子电池技术已经取得了极大的进展,例如锂离子电池外壳材料的研究、基于锂电池的可重复充放电技术、高温锂离子电池等等。

锂离子电池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锂离子电池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锂离子电池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随着人们对新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锂离子电池成为了最为优秀的储能设备之一,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便携式电子设备以及储能领域。

在应用广泛的背后,锂离子电池的技术发展也经历了数十年的演进。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锂离子电池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锂离子电池的基础原理锂离子电池由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液四部分组成。

正极材料最初采用的是锂钴酸,然而它的成本高、资源紧缺、对环境有害,很快就被淘汰。

现在的正极材料主要是钴酸锂、镍钴锰三元材料、磷酸铁锂等。

负极材料采用石墨,电解液大多数为碳酸盐或者磷酸盐体系。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在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穿梭,通过电解液进行传输,从而实现电能的储存和释放。

二、锂离子电池技术的演进锂离子电池技术自20世纪初开始发展,经历了数十年的演进,一共经历了三个重要的演进阶段。

(1)第一阶段:斜坡期(1991-2002年)锂离子电池技术最初出现是在20世纪80年代。

在90年代初,Sony公司在商业上成功推出锂离子电池,并逐渐开始大规模应用于电子设备领域。

由于这一阶段的技术亟待发展,刚开始的锂离子电池产品的性能不太理想,特别是容量较低、寿命较短、安全性较差等缺陷,这也叫做锂离子电池的“斜坡期”。

(2)第二阶段:平台期(2002-2015年)随着锂离子电池技术的发展,它的容量、寿命和安全性逐渐提升,进入了平台期。

在2005年左右,由于小家电、电动自行车等市场份额的争夺,很多锂离子电池企业纷纷涌现。

同期,国内外各大企业开始着力研发纳米材料、新型电解液等新技术,以提升锂离子电池的性能。

到了2015年时,锂离子电池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日渐成为各种电子装置和电动车领域的主流。

(3)第三阶段:变革期(2015年至今)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储能设备等领域的迅猛发展,锂离子电池的应用需求也日益增加,手机和笔记本等消费电子市场容量性增长放缓。

锂离子电池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锂离子电池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锂离子电池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能源解决方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移动设备、电动汽车等领域,电池作为电力储存的核心技术之一,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而锂离子电池(Li-ion)又作为一种高能量密度、长寿命、环保的电池技术被广泛了解和应用。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通过锂离子在电池的两个极板之间来实现充电和放电的电池技术。

锂离子电池以其充电周期长、充放电效率高、功率密度大等优势,在消费电子、电动汽车、无人机、储能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充电电源储能方面,锂离子电池不仅能够满足小型家电、手机、平板电脑等日常生活用品的需求,而且也能够为电动汽车等高负荷、高流量应用提供可靠的动力源,因此在市场上具有重要的竞争力。

然而,随着新兴科技的诞生和市场的发展,锂离子电池技术也在不断地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需求。

例如能量密度的提高、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加强以及生产成本的降低等。

因此,在锂离子电池方面的研究,也变得更为重要和紧迫。

目前,锂离子电池领域在多个方向上进行研究和开发,以提高电池的容量、性能、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这些研究领域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锂离子电池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锂离子电池技术的研发随着新兴科技的不断涌现,锂离子电池也在不断的进行技术研发。

在电池材料、结构设计和储能方面都不断地探索和创新。

例如,磷酸铁锂电池、三元杂化电池等新型电池技术,都在寻求提高电池容量和安全性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小电池尺寸和重量。

同时,也在积极研发新颖的电极材料、隔膜材料和电解液等领域,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充电速度。

二、锂离子电池的节能与环保随着人们对环保问题的重视,锂离子电池也越来越注重做到能源的高效利用,同时尽可能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在生产流程上,采用新的技术、设备,使电池制造的污染得以降到最低。

例如在生产中采用“水基涂布技术”对电池进行涂布,这种方法的环保性能和能源消耗都比传统生产方式更加高效。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趋势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趋势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趋势锂电池是一种重要的电池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手机、笔记本电脑等领域。

它以其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和较低的自放电率等优点,成为了当前电池领域的主流技术。

本文将详细介绍锂电池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锂电池发展现状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是目前最为成熟和广泛应用的锂电池技术。

它的正极材料通常采用锂钴酸锂、锂镍酸锂和锂铁酸锂等,负极材料则采用石墨或石墨烯。

锂离子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和较低的自放电率等优点,已经成为大部分电动汽车和便携式电子设备的首选电池。

锂硫电池锂硫电池是一种具有更高能量密度潜力的锂电池技术。

它的正极采用硫材料,负极采用锂金属或锂合金。

锂硫电池的理论能量密度远高于锂离子电池,可以达到500-600Wh/kg,是锂离子电池的两倍以上。

然而,锂硫电池目前还存在循环寿命短、容量衰减快、安全性差等问题,仍处于研究和开发阶段。

二、锂电池未来发展趋势提高能量密度能量密度是衡量电池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直接影响电池的续航能力和使用时间。

未来锂电池的发展趋势是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使其能够满足更高能量需求的应用,如电动飞机和储能系统。

目前,研究人员正在探索新的正负极材料,如锂硅合金、硅纳米颗粒等,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延长循环寿命循环寿命是指电池能够进行多少次完整的充放电循环。

锂电池的循环寿命通常在几百到几千次之间,是影响其使用寿命和性能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延长电池的循环寿命,减少电池的衰减和容量损失。

研究人员正在研究新的电解质、电极材料和电池结构,以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

提高安全性锂电池的安全性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关注点。

锂电池在过充、过放、高温等条件下可能发生热失控和爆炸,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威胁。

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改进电池的设计和材料,提高其安全性能,减少安全风险。

研究人员正在研究新的电解质、电极材料和安全控制系统,以提高锂电池的安全性。

降低成本锂电池的成本一直是制约其广泛应用的一个因素。

锂离子电池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发展

锂离子电池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发展

锂离子电池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发展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锂离子电池作为当前最为常用和广泛应用的一种电池类型,其性能和稳定性直接关系到电子产品的使用体验和能源存储系统的效率。

锂离子电池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锂离子电池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锂离子电池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近年来,随着电动汽车及智能终端等电子产品的普及,锂离子电池技术在能源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掌握现代能源技术的重要基础。

本文将介绍当前锂离子电池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情况。

一、锂离子电池的基本原理锂离子电池的基本原理是在正极与负极之间来回传输电子,形成电流,从而实现电能转换的过程。

其中,正极材料主要是由过渡金属氧化物与锂离子混合而成,负极材料则主要是由石墨、碳纤维等材料组成,而电解液则主要是由有机溶液和无机盐构成。

锂离子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轻巧等优点,而且价格也逐渐降低,已经成为电动汽车和移动终端等领域的主流能源。

二、锂离子电池的现状目前,锂离子电池已经成为智能终端、电动汽车等领域的主要能源,而且市场需求非常大。

根据不同的应用领域,锂离子电池也被分成了多种类型。

例如,电动汽车所使用的大型锂离子电池能够提供更高的功率和续航时间;而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所使用的小型锂离子电池则拥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小的体积。

然而,锂离子电池也有一些缺点。

例如,锂离子电池电量下降、发热等问题。

这些问题限制了锂离子电池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也对电池设计和制造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过去的几年中,人们对锂离子电池的研究发展越来越深入,逐渐出现了更高性能的锂离子电池。

三、锂离子电池的未来发展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环保能源的日益关注,锂离子电池技术在未来的能源领域将会有更加广泛的应用。

此外,在锂离子电池的研究发展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例如,在电池安全性和能量密度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瓶颈,也需要更好的电池制造工艺及更好的安全措施。

同时,随着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等市场的发展,锂离子电池的价格和性能将会有进一步的提升,对锂离子电池技术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之,锂离子电池技术的现状和发展情况是极其重要的,它将会持续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科技领域发展。

相信未来锂离子电池技术会迎来更为广阔的应用和更为锐利的发展趋势。

锂离子电池原理、研究现状与前景

锂离子电池原理、研究现状与前景

锂离子电池原理、研究现状与前景锂离子电池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可充电电池之一,其广泛应用于手机、电动车、航空航天等领域。

锂离子电池的优点主要表现在其高能量密度、长寿命、低自放电率以及较高的工作电压等方面。

本文将从锂离子电池的原理、研究现状与前景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锂离子电池原理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以锂离子嵌入/脱出负极材料为电池反应基础的电池。

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负极、电解液和隔膜等组成部分。

其中,正极材料通常为钴酸锂、锰酸锂、三元材料等,负极材料通常为石墨材料。

电解液一般采用有机溶液,例如碳酸盐溶液、有机磷酸酯溶液等。

隔膜则用于隔离正极和负极,避免两者直接接触。

在充电过程中,锂离子由正极向负极移动,同时在负极上嵌入形成化合物。

而在放电过程中,锂离子由负极向正极移动,同时从负极材料中脱出。

这个过程是可逆的,即锂离子在充放电过程中可以反复嵌入/脱出负极材料。

二、锂离子电池研究现状随着科技的发展,锂离子电池也在不断升级改进。

目前,锂离子电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电池能量密度提高电池能量密度是目前锂离子电池研究的热点之一。

目前的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已经达到了200Wh/kg左右,而科学家们正在探索新的材料和结构,以进一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2. 延长电池寿命锂离子电池的寿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循环次数、充放电速率、温度等。

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如何通过优化电池结构、选择更稳定的材料等方式延长电池的寿命。

3. 提高电池安全性锂离子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如果电池内部温度过高,就可能发生热失控事故。

因此,提高电池的安全性也是当前锂离子电池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三、锂离子电池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锂离子电池在未来的应用前景也非常广阔。

以下几个方面是锂离子电池未来的发展趋势:1. 大容量电池大容量电池是未来锂离子电池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大容量电池可以应用于电动汽车、储能设备等领域,为人们带来更加便捷的生活方式。

锂离子电池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锂离子电池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锂离子电池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同时环保意识也越来越强。

因此,对于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新型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锂离子电池因其体积小,重量轻,使用寿命长,环保等优点而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锂离子电池的技术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两方面展开探讨。

一、锂离子电池技术发展现状1. 锂离子电池的基本原理锂离子电池是一种将锂离子嵌入和从电极材料中取出的可充电电池。

其基本结构包括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质。

当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材料中取出并通过电解质传递到负极材料中,放电时则相反。

随着锂离子电池的使用寿命延长和容量增加,锂电池已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领域。

2. 锂离子电池的技术发展历程早在20世纪80年代,锂离子电池就已经开始研究了。

1991年,索尼推出了第一款商用锂离子电池,被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逐渐提高,使用寿命大大延长,环保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目前,锂离子电池技术已经逐渐成熟,许多企业已经开始投入大量资金进入相应的研究和开发。

3. 锂离子电池的应用领域目前,锂离子电池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电动汽车、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

其中,电动汽车市场是锂离子电池应用的一大重点领域。

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扶持和落地,电动汽车市场发展迅猛,锂离子电池也将会随之大幅提升。

二、锂离子电池技术发展前景1. 锂离子电池市场前景分析从市场需求和政策支持来看,锂离子电池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政策层面上,国家加大了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力度,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的出台,给了新能源汽车和锂离子电池更多的发展机会。

同时,人们对绿色环保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青睐使用绿色、可再生能源的产品,因此锂离子电池的市场需求将会持续增长。

2. 锂离子电池技术发展趋势未来,锂离子电池的技术将会朝着更高的性能、更长的使用寿命、更安全的方向发展。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研究现状与未来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研究现状与未来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研究现状与未来在当前的能源环境下,锂离子电池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

而在锂离子电池中,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则独具优势。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良好的安全性以及环保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和电动车等领域。

那么,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研究现状与未来是怎样的呢?首先,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研究现状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材料、电池性能和制备技术。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核心材料是聚合物电解质。

目前,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提高其导电性、稳定性以及耐高温性。

在电池性能方面,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最大优点之一是其高安全性。

尤其在高温环境下,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表现尤为突出。

最后,在制备技术方面,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制备过程需要涉及到热处理、成型、涂布等多个工序。

目前,制备工艺的优化和改进也一直是聚合物锂离子电池领域的焦点研究方向之一。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一下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未来发展趋势。

从目前的研究和开发状况来看,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将会在以下三个方面得到改进和优化:首先是提高能量密度。

目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还比较低。

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提高其能量密度,让其更适用于更广泛的领域。

其中,解决材料的问题是提高能量密度的重要途径。

其次是提高电池的稳定性。

目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虽然稳定性已经大大提高,但依然存在着一些潜在的安全隐患。

未来的研究将会进一步完善其安全性,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最后是提高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技术。

随着人们对于聚合物锂离子电池需求不断增多,更高的制备效率和更高的生产质量已经成为了制约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发展的瓶颈。

提高电池制备效率,同时确保其成品质量是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制备技术研究的重中之重。

综上所述,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正处在一个科技创新和产业拓展的阶段。

虽然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但其独特的优势和前景广阔的市场需求都为其发展提供了足够的动力和前景。

未来,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将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机遇和挑战,但这也将是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能源材料中大容量锂离子电池的研究现状

能源材料中大容量锂离子电池的研究现状

能源材料中大容量锂离子电池的研究现状1. 导言锂离子电池作为目前最为成熟的电化学储能技术之一,广泛应用于各类便携式电子产品和新能源车辆等领域。

为了满足当前日益增长的未来能源需求和环境保护的呼声,需要向更高容量、更长寿命、更安全和更环保的方向进行研究和开发。

大容量锂离子电池的研究,是锂离子电池技术发展的必要方向之一。

2. 大容量锂离子电池的定义和特性大容量锂离子电池一般指单体电池容量在400mAh/g以上的锂离子电池。

它相较于低容量锂离子电池具有以下优点:(1)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如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等对高能量密度、高比能量电池的需求日益增加。

(2)轻质化:大容量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较高,相同能量下可实现更轻便、更小型化的电子产品。

(3)长寿命:大容量锂离子电池的电荷/放电次数增多,使用寿命较低容量的锂离子电池更长。

(4)环保:相对于传统的镍镉电池,锂离子电池无污染,不含重金属,是一种更加环保的电池。

3. 大容量锂离子电池的研究现状(1)电极材料的研究:正极材料: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逐渐扩大,对正极材料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现有商业化的正极材料如磷酸铁锂、三元材料等的容量均在150mAh/g以下,不足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目前,储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正在向氧化钠、钴酸氧化物等高镍材料方向发展。

其中,钴酸锂材料的容量可达200mAh/g以上,较目前商业化电池差距较大。

负极材料:目前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主要有石墨材料和石墨烯材料。

石墨材料的容量为372mAh/g,已经接近理论容量;而石墨烯材料的容量较高,可达1200mAh/g,但生产成本仍较高,需要更多的研究和开发。

(2)电解液的研究:电解液是锂离子电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性质直接影响着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

目前商业化的电解液主要是碳酸盐型电解液、聚合物电解质和离子液体等。

为了满足大容量、高能量密度的需求,研究人员正在开发诸如高浓度等新型电解液以提高锂离子电池性能和安全性。

毕业论文锂离子电池的现状研究

毕业论文锂离子电池的现状研究

绪论当前世界电池工业的发展有以下3个显著特点:一是绿色环保电池的迅猛发展,包括锂离子电池、氢镍电池、无汞碱锰电池等,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二是一次电池向二次电池转化,在一次锂电池的基础上,研究、开发了可充锂离子电池,在碱性锌锰电池的基础上,研究、开发了可充碱锰电池,扣式电池也向可充性发展,这有利于节约地球有限的资源,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三是电池进一步向小型化、大型化方向发展。

锂离子电池自1990年开发成功以来,由于它具有比能量高、工作电压高、应用温度范围宽、自放电率低、循环寿命长、无污染、安全性能好等独特的优势,特别是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可以实现可充电池的薄形化。

现已广泛用作袖珍贵重家用电器如移动电话、便携式计算机、摄像机、照相机等的电源,并已在航空、航天、航海、人造卫星、小型医疗仪器及军用通讯设备领域中逐步替代传统的电池。

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据统计,中国的移动电话用户为全球第一,中国已成为全世界移动电话用户规模最大的国家,并且今后几年的用户还将继续扩大,这表明锂离子电池还有很大的潜在市场。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锂离子电池制造技术的进步和电池成本的下降,又将大大加快现代移动通讯和家用电器的发展速度,并促进国防军工、电信技术的发展。

可以预言,锂离子电池将成为21世纪人造卫星、宇宙飞船、潜艇、鱼雷、军用导弹、飞机等现代高科技领域的重要化学电源之一。

受石油危机、空气污染的影响,电动汽车的研制开发甚至产业化成为全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据预测未来10~20年将是HEV、EV高速发展阶段。

大容量、高功率的动力型锂离子电池将成为环保型电动汽车的理想电源。

在美国、日本、法国等汽车制造大国,政府所实施的专项计划都在大力推动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发展。

我国政府在“十五”“863”计划中设立了电动汽车重大专项,锂离子动力电池是该专项的重点研究内容,通过该专项的实施,我国锂离子动力电池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锂电池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锂电池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锂电池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摘要本研究深入探索了全球锂电池行业的发展近况、技术进步、市场需求及其未来动向。

在能源结构的变革与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背景下,锂电池行业正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其在电动车、智能移动设备等多个领域的应用日渐普及。

目前,行业面临的主要考验集中于原材料供需矛盾、价格不稳定、技术创新需求迫切,以及需符合严格的环保法规。

尽管挑战重重,但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也为行业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在增强电池的能量密度、实现成本效益和加强安全性能等方面,孕育着无限的机遇。

研究发现,未来锂电池行业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特别是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

技术创新将是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动力,智能化、网络化等先进技术将为行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为应对挑战和抓住机遇,建议行业内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的性能与成本竞争力;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积极响应环保法规,加大环保投入,推动绿色生产;同时,积极开拓新兴市场,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品牌影响力。

本研究旨在为锂电池行业的企业和政策制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锂电池;技术发展;市场需求;技术创新;未来趋势;产业发展战略目录摘要 (1)第一章引言 (3)1.1 锂电池行业概述 (3)1.2 研究背景与意义 (4)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5)第二章锂电池技术及市场分析 (7)2.1 锂电池技术原理及进展 (7)2.2 锂电池市场需求分析 (7)2.3 锂电池市场竞争格局 (8)第三章锂电池行业发展挑战与机遇 (10)3.1 原材料供应与价格波动 (10)3.2 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11)3.3 环保法规与政策影响 (11)第四章锂电池行业未来趋势预测 (13)4.1 市场需求增长趋势 (13)4.2 技术创新方向 (13)4.3 产业发展战略建议 (14)第五章结论与展望 (16)5.1 研究结论 (16)5.2 行业展望 (16)第一章引言1.1 锂电池行业概述锂电池,凭借其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和低自放电率等诸多优点,在当代能源领域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现状及展望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清洁、高效的能源存储技术成为了科技研发的重点领域。

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存储技术,因其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无记忆效应等优点,在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全面梳理锂离子电池的发展现状,包括其技术原理、应用领域、产业规模等,同时结合当前科技发展趋势,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我们将深入探讨锂离子电池的材料创新、结构设计、安全性提升以及环保回收等关键问题,以期为推动锂离子电池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二、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历程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

早在1970年,M.S.Whittingham首次使用硫化钛作为正极材料,金属锂作为负极材料,制成了首个锂电池。

然而,由于金属锂的化学特性极为活泼,使得电池的安全性存在严重问题,因此这种锂电池并未得到实际应用。

随后,在1980年,John B. Goodenough发现了钴酸锂可以作为锂电池的正极材料,这一发现为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1982年,R.R.Agarwal和J.R.Selman发现锂离子具有嵌入石墨的特性,此发现为开发可充电的锂离子电池铺平了道路。

1990年,日本索尼公司正式推出了首个商用锂离子电池,该电池以碳材料取代金属锂作为负极,钴酸锂为正极,使用有机电解质,这种电池不仅保持了锂电池的高能量密度,还解决了金属锂的安全性问题,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进入21世纪,锂离子电池技术继续得到发展。

特别是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崛起,对高能量密度、长寿命、高安全性的锂离子电池需求日益增大。

因此,研究者们开始探索新型的正负极材料和电解质,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性能。

例如,硅基负极材料、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等新型材料的出现,都为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提升提供了可能。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历程是一部不断突破技术瓶颈、追求性能提升的历史。

锂离子电池发展现状与发展方向

锂离子电池发展现状与发展方向

锂离子电池发展现状与发展方向锂离子电池是一种高能量密度、轻量化、长寿命的电池技术,在移动电子设备、电动汽车、能源存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以下是锂离子电池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1. 发展现状:- 能量密度提升: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不断提高,新型正负极材料的研发和优化使得电池的能量存储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 安全性改进:针对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问题,包括过充、过放、短路等,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更安全可靠的电池材料和电池管理系统,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

- 循环寿命延长:研究人员不断改进电池的循环寿命,通过优化电池材料和电池结构,减少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的衰减和老化现象,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2. 发展方向:- 高能量密度:继续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使其在同等体积和重量下能够存储更多的能量,以满足电动汽车和便携式电子设备对于长续航能力的需求。

- 快速充放电:研究人员致力于改善锂离子电池的充电和放电速度,提高电池的充放电效率和功率密度,以实现更快的充电速度和更高的放电功率。

- 长循环寿命:改善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减少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的衰减和老化现象,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降低电池的成本。

- 安全性提升:继续加强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研发更安全可靠的电池材料、电池管理系统和安全监测技术,以预防和减少电池事故的发生。

- 环境友好:开发更环保、可循环利用的电池材料和制造工艺,减少对稀有资源的依赖和对环境的影响,推动可持续发展。

总体而言,锂离子电池在能量密度、充放电速度、循环寿命和安全性等方面仍有进一步的发展空间。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需求的不断增长,锂离子电池将继续在能源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并逐步实现更高效、更安全、更环保的发展目标。

纯电动车用锂离子电池发展现状与研究进展

纯电动车用锂离子电池发展现状与研究进展

纯电动车用锂离子电池发展现状与研究进展一、概述随着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纯电动车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交通工具受到了广泛关注。

锂离子电池作为纯电动车的核心能源储存装置,在电动汽车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纯电动车用锂离子电池的发展现状与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在电动汽车中的应用经历了三代技术的发展。

第一代是以钴酸锂为正极材料的电池,第二代则是以锰酸锂和磷酸铁锂为正极材料的电池,而第三代则是以三元材料为正极的电池。

随着正负极材料向着更高克容量的方向发展和安全性技术的日渐成熟,更高能量密度的电芯技术正在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

从产学研结合的角度来看,动力电池行业在正负极材料、电池设计和生产工艺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最新动态和科学研究的前沿成果。

这些成果为锂离子电池在电动汽车中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也为解决电池安全性、寿命和成本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市场需求与政策导向也是推动锂离子电池在电动汽车中应用的重要因素。

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对锂离子电池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同时,政府对电动汽车的补贴和支持政策也为锂离子电池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纯电动车用锂离子电池的发展现状与研究进展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的问题。

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锂离子电池有望在未来的电动汽车市场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1. 纯电动车与锂离子电池的关联锂离子电池作为电动汽车最重要的动力源,与纯电动车的发展密切相关。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创新,锂离子电池技术经历了三代发展:第一代以钴酸锂正极材料为主,第二代包括锰酸锂和磷酸铁锂,而第三代则是三元技术。

这些技术的发展使得锂离子电池在能量密度、安全性和成本等方面不断改进,从而推动了纯电动车的市场化和普及化。

锂离子电池的高能量密度使其成为纯电动车的理想选择。

相比于传统的铅酸电池和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能够存储更多的电能,从而延长了纯电动车的行驶里程。

这使得纯电动车能够满足日常出行需求,减少了对传统燃油车的依赖。

锂离子电池研究现状

锂离子电池研究现状

锂离子电池研究现状摘要:锂离子电池和传统的蓄电池比较起来,不但能量更高,放电能力更强,循环寿命更长,而且其储能效率能够超过90%,以上特点决定了锂离子电池在电动汽车、存储电源等方面极具发展前景。

本文对对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探讨。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锂离子电池能够大规模地运用于电动汽车产业,并用于太阳能与风能等清洁能源的保存。

因此,如今锂离子电池技术已经成为研究人员及企业高度关注的重要课题。

锂离子电池凭借其极高的能量密度、较长循环的寿命、快速充电与放电等诸多方面的优势以及不断降低的生产制作成本,已经成为今后十至二十年中电动汽车的首选电池。

为此,笔者对锂离子电池的研究现状开展了研究。

1 正极材料研究现状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将直接影响到锂电池所具有的能量密度性能、比功率特点、温度特点和安全特点等等。

在当前的市场化锂离子电池中,其正极材料主要包括了LiCoO2、LiNi1/3Co1/3Mn1/3O2、LixMn2O4等LiFePO4等四种。

第一种是LiCoO2,这是第一代市场化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备了一些优势,如比能量相对而言比较高,循环性能以及高、低温状态下的工作性能较好,与之相对应的锂离子电池产品一般用在各类小型电子设备。

然而,因为使用这一材料的电池在安全性和耐过充性上相对较差,再加上Co资源较为稀缺,其价格十分昂贵,由此而无法成为大容量车用与储能锂电池正极上使用的材料。

第二种是LiNi1/3Co1/3Mn1/3O2,这是一种具有了高容量的三元类材料,其可逆比容量能够达到160mAh/g之上,是一种十分有前途的正极材料。

这一材料和电解液之间的相容性比较好,循环性能十分好,能够应用于手机电池和动力电池等很多产品之中。

因为三元材料会鉴于Ni、Co、Mn等三种元素的比例变化而具有不一样的性能,可见,这类材料能够产生出大量的正极材料,从而满足于各类产品之需求。

锂离子电池国内外研发现状

锂离子电池国内外研发现状

纯电动车及锂离子电池国内外研发现状一、纯电动车相关技术发展趋势(一)纯电动汽车的发展历程及地区简况纯电动汽车以车载电源(充电蓄电池)作为储能方式、用电动机为动力来驱动车轮行驶,不仅具有节能、环保的特性,还有动能来源广泛的优点,可以利用水力、风力、核能等发电或利用电力系统低谷期给蓄电池充电,从而提高电网效能。

1、历史沿革纯电动汽车在电动汽车中发展时间最长。

自19世纪90年代美国人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纯电动汽车以来,20世纪初第一次达到生产高峰,占领了40%的汽车市场。

后来由于电子启动器的发明以及纯电动汽车动力性差的原因,在30年代中期结束了早期的纯电动汽车生产而进入燃油汽车的黄金时期;1974年-1975年和1979年-1982年欧美两次能源危机推动纯电动汽车的研制重新进入高峰。

这一阶段汽车电力电子学尚未建立,既没有完善的科学理论做指导,更缺乏高科技含量的汽车电力电子装置可供采用。

特别是,当时仅有铅酸蓄电池可供使用,而铅酸蓄电池体积大、质量重,能量密度小、功率密度低,充电时间长,每次充足电后续驶里程较短,再加上电力传动系统的制造成本过高等因素困扰,1997年以后绝大多数公司对纯电动汽车的研发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第二代纯电动汽车的出现,是以汽车电力电子学的最新发展为基础的,其技术亮点包括高能量密度锂离子蓄电池、锂离子电容器等的发明,以及乘用车电动轮技术的开发和实用化等。

虽然,纯电动汽车离真正商业化还有一定的距离,但与第一代纯电动汽车相比,它已经在充电时间、续驶里程、动力性、快速充放电能力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与传统内燃机汽车及混合动力汽车、氢燃料汽车相比,第二代纯电动汽车也显示出了一定的“比较优势”:控制精确度高于混合动力车,风阻系数可降至0.19,整车质量大大低于燃料电池车,CO2排放量低于同级别汽油车,使用过程的能耗费用低于汽油车。

当然还存在技术瓶颈和若干问题。

2、地区发展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战略中,各个国家、地区和世界各大汽车公司都依据自己的评估作了不同的选择,对纯电动汽车的研究采用了不同的策略。

新一代电池技术的研究现状

新一代电池技术的研究现状

新一代电池技术的研究现状一、引言电池技术一直被视为能源转型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一代电池技术的研究成为了重要的研究方向。

本文将介绍新一代电池技术的研究现状。

二、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是目前最为广泛使用的电池之一。

由于其能量密度高、重量轻等优点,在移动设备领域应用广泛。

虽然锂离子电池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其电量密度的瓶颈问题仍需解决。

目前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已经接近其理论极限,因此需要开发新型电池技术。

三、固态电池固态电池是一种新型电池技术,通过使用固态电解质替代传统的液态电解质来解决锂离子电池的安全问题。

相比液态电解质,在高温下,固态电解质不会泄漏,使得安全性更高。

固态电池还具有能量密度高、充放电速度快等优点,目前正是研究固态电池的黄金时期。

虽然固态电池的技术尚未达到商业化水平,但预计未来几年将会出现大规模商用的可能性。

四、钠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是一种新兴的电池技术。

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相比,钠资源更加丰富,而且成本更低,因此具有一定的优势。

与锂离子电池相比,目前钠离子电池的技术还比较落后,但随着研究逐步深入,未来可能会成为替代锂离子电池的一种重要选择。

五、氢燃料电池氢燃料电池使用氢气和氧气在电化学反应中产生电子从而产生电能。

氢燃料电池不会产生污染物,而且能够产生较高的电能,因此在交通工具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虽然氢燃料电池的技术尚未达到成熟的商业化水平,但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目前正在积极推广。

六、总结新一代电池技术的研究正在不断推进,并且不断涌现出新的成果。

虽然还没有达到商业化的应用阶段,但未来这些技术将会有可能替代目前广泛应用的锂离子电池。

在未来的发展中,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些新型电池技术有望为新能源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锂硫电池的研究现状近年来,随着不可再生资源的逐渐减少,清洁能源的利用逐渐得到重视,而电池作为储能装置也受到越来越多的考验。

锂硫电池与传统的锂离子电池相比,优势主要在于硫的高比容量,单质硫的理论比容量为1600mAh/g ,理论比能量2600Wh/kg。

并且硫是一种廉价且无毒的原材料。

而与此同时,硫作为锂电池的正极材料也存在着诸多问题[1]:1、单质硫以及最终放电产物都是绝缘的,如果与正极中掺入的导电物质结合不好,就会导致活性物质不能参与反应而失效;2、单质硫在反应过程中会生成长链的聚硫化物离子S n2-,这种离子容易溶解在电解液中,并与锂负极反应,产生“穿梭效应”,引起自放电并使库伦效率降低;3、在每次放电过程结束之后,都会有一些Li2S2/Li2S沉淀在正极上,并且这些不溶物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在正极表面发生团聚,并且正极结构也会发生变化,导致这部分活性物质不能参与电化学反应而失效,并且使电池的内阻增加;4、硫正极随充放电的进行会产生约22%的体积变化,从而导致电池物理结构破坏而失效。

针对硫作为正极材料的种种弊端,研究者们分别采用了多种方法予以解决,其中将硫与碳材料复合的研究较多。

针对几种典型方法,分别举例介绍如下:一、石墨烯-硫复合材料Wang等人采用石墨烯包覆硫颗粒的方法制作复合材料电极[2]。

如图1所示,他们首先采用化学方法制备了硫单质,并利用一种特殊的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在硫颗粒的表面修饰了一些PEG高分子,然后再用导电炭黑和石墨烯的分散液对硫颗粒进行包覆。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首先,石墨烯和导电炭黑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可以克服硫以及硫反应产物绝缘的问题;第二,导电炭黑、石墨烯和PEG高分子对硫颗粒进行了包覆,可以解决硫在电解液中溶出的问题;第三,PEG高分子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体积变化带来的影响。

二、碳纳米管-硫复合材料Zheng等人用AAO做模板制备了碳纳米管阵列[3],随后将硫加热使其浸入到碳纳米管中间,然后将AAO模板去掉,得到碳纳米管-硫复合材料,如图2所示。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碳纳米管的比表面积大,有利于硫化锂的沉积。

并且长径比较大,可以较好地将硫限制在管内,防止其溶解在电解液中。

碳纳米管的导电性好管壁又很薄,有利于离子导通和电子传输。

同时,因为制备过程中先沉积硫,后去除模板,这样有利于使硫沉积到碳管内,减少硫在管外的残留,从而防止这部分硫的溶解。

图1 石墨烯-硫复合材料的制备过程[5]图2 碳纳米管-硫复合材料的制备[5]三、多空碳-硫复合材料Jayaprakash等人用二氧化硅做模板制备了多孔碳结构,随后用HF酸将模板腐蚀掉,再用气相注入的方法将硫注入到多孔碳结构中,从而得到了多孔碳-硫复合材料[4]。

这种复合材料的优点在于:1.表面积大—硫沉积量大;多孔碳结构限制硫/多硫化物溶解,限制“穿梭效应”;2.石墨晶型的碳使硫沉积更稳定;电子导通更好—高电流密度稳定性好。

并且随石墨态碳的含量增加,性能提高;3.大的孔结构利于锂离子和电解液导通。

大多数文献中硫的注入采用的都是液相注入的方法,而这篇文献采用了气相注入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产生小分子的硫,其氧化还原过程与大分子硫有所不同。

四、硫-聚噻吩复合材料针对锂硫电池所存在的问题,很多研究者采用导电聚合物包覆的方法来解决。

例如Wu等人,就是利用化学方法,在硫单质颗粒表面包覆了一层导电聚合物——聚噻吩。

这种聚合物既可以将硫限制在壳结构里面,同时又可以对离子和电子进行导通,同时,又可以吸附溶解在电解液中的硫已经硫化锂,从而改善了锂硫电池的循环性能[5]。

图3 壳-核结构的聚噻吩-硫复合材料循环性能以及制备过程[5]五、固态电解质锂硫电池存在的最大问题便是硫在电解液中溶出的问题,那么如果采用固态的电解质作为替代品取代锂硫电池中的液态电解液,那么硫溶出的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基于这种思路,Hassoun等人制备了一种薄膜状的固态电解质,用以代替传统的液体电解液,使锂硫电池的循环性能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提高,但是倍率性能并不理想,原因是固态电解质的离子速度不够快。

其电池结构如图4所示。

图4 固态电解质锂硫电池结构[6]六、硫化锂电池由于硫在充电过程中会产生硫化锂,从而产生较大的体积膨胀,而金属锂作为对电极也会造成潜在的安全问题。

因此,一些研究者直接利用硫充电最终产物硫化锂作为正极活性物质,制作了一种初始“放电态”的锂硫电池。

例如Yuan Yang 等人采用了一种已知性能较好的硫碳复合结构——S/CMK-3作为正极,在制作全电池之前,先用正丁基锂的己烷溶液滴在正极表面,使硫锂化产生硫化锂。

随后,再与一种已知性能较好的硅纳米线负极配对,从而制作出了一种不含金属锂的、较为安全的锂硫电池[7]。

其电池结构如图5所示。

图5 硫化锂/硅电池[7]七、金属氧化物-硫复合材料为提高硫的导电性,也有一些关于金属氧化物的研究。

Zheng等人将三氧化二镧与硫制成复合材料,使三氧化二镧吸附硫以防止其溶解,同时对硫在循环过程中的氧化还原起到一定的催化作用[8]。

Choi等人也曾经将三氧化二铝与硫制成复合材料,其作用与上一篇文献相似,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硫的溶出,并改善硫的绝缘性能[9]。

除了电池结构以及复合材料的影响以外,硫颗粒的大小也会对电池性能产生较大影响。

对于包覆结构,硫颗粒越小越好。

可以使硫与导电物质的接触面积更大,使活性物质利用较充分。

而且小分子的硫可进入缺陷及石墨层中,防止硫溶解。

虽然针对硫的种种问题,已经有很多种解决方法,但各个方法也只能对某个问题解决较好。

针对锂硫电池的安全问题,可采用Li2S作为正极活性物质,采用其他负极代替金属锂负极。

但是Li2S不够稳定,会与空气中的氧气以及水蒸气反应。

对于金属氧化物-硫复合材料,文献中采用的方法都是简单的球磨,并没有十分优异的性能。

采用固态或凝胶态电解质可以有效防止硫与多硫化物在电解液中的溶解,其循环性能非常好,但是倍率性能较差……由此看来,锂硫电池的研究潜力依然很大。

参考文献:[1] Xiulei Ji and Linda F. Nazar.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2010, 20(44):9821-9826.[2] Hailiang Wang, Yuan Yang, Yongye Liang, et al. Graphene-Wrapped SulfurParticles as a Rechargeable Lithium Sulfur Battery Cathode Material with High Capacity and Cycling Stability[J]. Nano Lett., 2011, 11: 2644–2647.[3] Guangyuan Zheng, Yuan Yang, Judy J. Cha, et al. Hollow CarbonNanofiber-Encapsulated Sulfur Cathodes for High Specific Capacity Rechargeable Lithium Batteries[J]. Nano Lett.,2011, 11:4462-4467.[4] N. Jayaprakash, J. Shen, Surya S. Moganty,et al. Porous Hollow Carbon@SulfurComposites for High-Power Lithium–Sulfur Batteries[J]. Angew. Chem. 2011, 123, 6026–6030.[5] Feng Wu, Junzheng Chen, Renjie Chen,et al. Sulfur/Polythiophene with aCore/Shell Structure: Synthesis 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Cathode for Rechargeable Lithium Batteries[J]. J. Phys. Chem. C, 2011, 115, 6057–6063.[6] Jusef Hassoun and Bruno Scrosati. A High-Performance Polymer Tin SulfurLithium Ion Battery[J]. Angew. Chem. Int. Ed. 2010, 49, 2371–2374.[7] Yuan Yang, Matthew T. McDowell, Ariel Jackson, et al. New NanostructuredLi2S/Silicon Rechargeable Battery with High Specific Energy[J]. Nano Lett.2010, 10, 1486–1491.[8] W. Zheng, X. G. Hu, and C. F. Zhang.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RechargeableLithium Batteries with Sulfur-Containing Composite Cathode Materials[J].Electrochemical and Solid-State Letters, 2006, 9 (7) 364-367.[9] Y J Choi, B S Jung, D J Lee, et al.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sulfur electrodecontaining nano Al2O3 for lithium/sulfur cell[J]. Phys. Scr. T129 (2007) 62–6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