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试讲教案模板
高中语文试讲教案(教学设计)参考模板

高中语文试讲教案(教学设计)参考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具体知识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对……产生兴趣,提高学生对……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2. 难点:……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病例,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
3.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备课本、教案、PPT等教学材料。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本相关内容,查阅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方式导入新课,引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的概念、特点、作用等。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4. 课堂互动: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难点。
7. 布置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教学方法的选择等,以便对今后的教学进行改进。
七、课后作业:1. 请学生根据课堂所学,总结……(具体内容)的定义、特点、作用等。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收集相关的案例,以便在下节课上进行分享和讨论。
八、课后辅导:针对学生在课后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及时进行辅导,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九、课堂评价:1. 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参与程度、知识掌握等。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高中语文试讲教案(教学设计)参考模板

高中语文试讲教案(教学设计)参考模板一、教材分析【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①,篇目为《X》。
本文主要描绘了……,表达了……。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能够理解……,体会……,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掌握本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作品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情况】高中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但对于……方面的内容可能还比较陌生。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的讲解和引导。
【学习目标】1. 能够理解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 能够分析并评价文章的写作特点。
3. 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本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体会作品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理解并掌握本文的主要内容。
2. 分析并评价文章的写作特点。
【难点】1. 对文章中某些深层次含义的理解。
2. 对作者观点的把握和评价。
五、教学方法【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阐述相关知识点。
2. 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课堂管理】1. 注重课堂纪律,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2. 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内容。
3. 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观点,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六、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相关背景资料,如作者简介、作品创作背景等。
2. 设计好课堂提问和讨论问题。
【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高中语文试讲教案(教学设计)参考模板

高中语文试讲教案(教学设计)参考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2)能够分析并解读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观点;(3)能够运用文章中的知识和技巧进行写作和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通过分析文章的、开头、结尾等结构要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3)通过讨论、辩论等形式的课堂活动,提升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审美情趣;二、教学内容1. 教材分析:本节课所选用的教材是《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五单元第一篇文章《X》。
本文主要讲述了X,通过描述X,表达了X。
文章的体裁为X,属于X文。
2.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前面的课文,对语文学科有一定的基础。
但部分学生对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观点的理解还存在困难,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行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2)分析并解读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观点;(3)运用文章中的知识和技巧进行写作和表达。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文章中的隐含意义和深层含义;(2)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文章进行分析和评价;(3)将文章中的知识和技巧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写作中。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2)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文章内容进行讲解和示范;(3)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2. 教学手段:(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文章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2)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的结构和思路;(3)利用练习题和作业,巩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2)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高中语文试讲教案模板

课程名称:《高中语文》课题:《古诗赏析——登高》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登高》一诗的基本内容,了解杜甫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课堂讲解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激发学生对诗歌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1. 理解《登高》一诗的意境和情感。
2. 掌握赏析古诗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诗中意象的含义。
2. 培养学生鉴赏古诗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教材、教学参考书。
2. 学生准备:《登高》一诗、相关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杜甫的生平及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杜甫诗歌,引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登高》一诗,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2. 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杜甫的创作背景。
三、课堂讲解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意象、修辞手法等。
2. 结合诗歌内容,讲解诗中意象的含义,如“登高”、“急风”、“高天”等。
3. 分析诗人的情感,如忧国忧民、思乡之情等。
四、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a. 诗歌中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b. 诗歌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c. 诗歌的意境有何特点?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2. 学生回顾所学,巩固知识。
六、课后作业1. 阅读杜甫的其他诗歌,感受其创作风格。
2. 拟写一篇关于《登高》的赏析文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和课堂讲解,使学生了解了《登高》一诗的基本内容、创作背景和艺术特点。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合作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鉴赏古诗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诗歌艺术的热爱。
但在课堂讲解过程中,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需要加强课堂管理。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高中语文试讲教案模板

高中语文试讲教案模板经过一段时间的语文教学活动,作为高中语文老师的你一定有着许多的收获,那么你知道如何写高中语文试讲教案模板吗?它会对你教学带来乐观的影响。
下面是为大家收集有关于高中语文试讲教案模板,希望你喜欢。
高中语文试讲教案模板1教学目标:1. 学生理解材料,学会选题立意方法。
2.赏析范文,积累事例和优美语句。
教学重点:赏析范文,积累事例和优美语句。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材料,学会选题立意方法。
疑难预设:选题立意方法。
模式与方法:理解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流程: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个神情忧郁的男子坐在咖啡厅角落里的一张桌子旁,一个人闷闷地喝着咖啡。
在他不远处坐着一位老人,老人一直在关注着这个人。
终于,老人走上前去,对这个人说:“你一定遇上什么难题,如果你愿意告诉我,我希望我可以帮助你。
”这个人看老人一眼,冷冷地说:“你帮不了我,我的问题太多了。
”老人掏出名片,递给他,接着说道:“如果你愿意的话,我想带你去一个地方。
”这个人没有拒绝,随老人坐车来到了郊外。
下车后,老人指着一排排的墓碑说:“你看见了吗,只有躺在这里的人,才是没有问题的。
”这个人紧皱着的眉头松开了。
读了上面的故事,引起了你怎么一些感想,请把你的感想写下来。
要求:自立文意,自选文体,自拟文题,全文不少于800字。
老师带领学生分析立意:①没有问题的人生是没有的.你有追求,要奋斗,想在自己短暂而漫长的一生中有所建树,获得辉煌,问题就会接踵而至.②人生就是一个不断的遇到问题、困难、挫折、打击、磨难,甚至灾难的并且一定要战胜它们的过程。
③“问题”是上帝馈赠给我们的一笔厚礼,我们珍视它,用好它,就一定会迎接属于我们自己的辉煌。
④从老人把一个几乎被所谓的“问题”压垮了的青年,通过故事中巧妙的方法,“使他紧皱着的眉头松开了”的角度,我们还可以把观点确立在:总有一种方法是最好的。
开头1 运用类比切题的方法开头的示例:小草要茁壮成长,那坚硬的地皮,便是她必须要面对也必须要战胜的“问题”;小溪要流向远方,一路上的沟沟坎坎、悬崖峭壁,便是它必须接受也必须战胜的“问题”……人,“志当存高远”,心事“当拿云”,请记住:鲜花永远不是用来铺路的,而是用来肯定你的勇气,你的付出,点缀辉煌的。
高中语文试讲教案(教学设计)参考模板

高中语文试讲教案(教学设计)参考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能够正确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问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培养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提升文学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选择一篇适合高中生的文学作品,如现代文、古文、诗歌等。
2. 教学重点:文章中的重点词汇、短语、句子结构及文学手法。
3. 教学难点: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和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情景,激发学生对文章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文章,查找生字词,理解文章大意。
3. 课堂讲解:讲解文章中的重点词汇、短语、句子结构及文学手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文章的深层含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5. 问答环节:学生提问,教师回答,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6.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课后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辅助讲解,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2. 练习题:准备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六、教学方法1. 互动式教学: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情境教学:创设相关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步骤1. 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教学资源,如课件、练习题、参考资料等。
高中语文试讲教案模板

高中语文试讲教案模板篇一: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一15分钟面试课教案必修一1.沁园春·长沙2.诗两首3.大堰河——我的保姆4.烛之武退秦师5.荆轲刺秦王6.鸿门宴7.纪念刘和珍君8.小狗包弟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10.短新闻两篇11.包身工12.飞向太空的旅程1.沁园春·长沙(一)上片抓住“忆”和“恰”,从动词入手,体会诗人的情感。
提问:这首诗不仅意象选取精妙,很多动词的选用也非常传神。
现在请大家齐读下片,找出使用精妙的词语,并想一想这么用有什么好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三)以抒情方式为线索,串联上、下片,整体把握我们前面说过,鉴赏诗歌,一个很重要的方式就是从意象着手来分析诗歌,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从诗歌所塑造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以及其抒情方式来赏析。
抒情诗词有的直抒激情,有的通过写景、状物、记事、写人来抒发感情。
接下来通观全篇,我想请同学们结合词作,说说运用了哪些抒情手法,又塑造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明确:上阕“看”统领的7句是借景抒情——独立寒秋,却描述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我们看到的是一位乐观、积极、气度不凡的诗人;“怅”、“问”是触景生情,直抒胸臆——即景抒情,诗人把他的一腔宏图大志展现出来,我们看到是一个志在天下的伟人;下阕的“携”、“忆”、“记”表明是怀人忆事抒情,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激情昂扬,我们看到的是一群志同道合、肩扛国家大义的斗士。
2.诗两首《雨巷》好,时间到。
我们已经完整地读完这首诗,大家找找看,这首诗里边,总共描写了多少位人物?(两位)分别是谁呢?(“我”和“姑娘”)没错了,那我们在讲前边的诗歌时,用了一个专门的术语,我们说这个术语是用来形容诗词中所描写的具体事物,这个术语是什么呢?(意象)(板书),所以,这首诗歌中出现的意象,从人物方面来讲,就有“我”和“姑娘”(板书),那在诗歌中,“我”和“姑娘”有着怎样的联系呢?“我”在悠长的雨巷中彷徨,是为了什么呢?是希望逢着姑娘。
高中语文名家试讲教案万能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本节课所涉及的名家生平、作品背景及相关文学知识。
- 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及表达技巧。
- 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培养学生对名家的敬仰之情。
-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提升道德品质。
3.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 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及表达技巧。
- 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2. 难点:- 深入挖掘作品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对名家的独特见解。
三、教学方法1. 教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等。
2.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实践应用等。
四、教学用具1. 多媒体课件2. 教科书3. 名家作品集4. 相关背景资料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名家生平及作品,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方向。
(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名家作品,了解作品背景及主题思想。
2.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合作探究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及表达技巧。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展示交流1. 各小组展示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2. 教师点评,总结作品特点,强调学习重点。
(五)实践应用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文学创作或赏析。
2. 教师点评,鼓励学生发挥创意,提高文学素养。
(六)课堂小结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习重点。
2. 引导学生反思,提高自我学习能力。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教学经验。
2. 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本模板适用于高中语文名家作品的教学,可根据具体作品进行调整和补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高中语文模范试讲教案万能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本节课的基本知识点,如文学常识、语法知识、修辞手法等。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鉴赏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 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学习并运用一定的写作技巧。
2.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复杂、深奥的语句。
- 把握文章的结构和艺术特色。
-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以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名言、诗句或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简要介绍作者和课文背景。
2. 阅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子,引导学生思考。
3. 分析课文- 分析课文结构,划分段落层次。
- 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学习并运用一定的写作技巧。
4. 鉴赏课文-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艺术特色,如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
-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和心得。
5.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 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发言,教师点评并总结。
6.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 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
7. 作业布置- 布置与课文相关的阅读、写作、鉴赏等作业。
- 强调作业的重要性,要求学生认真完成。
四、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学生的参与度等。
2. 教学方法:反思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内容是否合理,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
4. 教学评价:总结学生的课堂表现,找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2. 作者简介3. 相关文学作品4. 教学课件5. 教学参考资料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2.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鉴赏能力3.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4.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人文素养通过以上教学过程,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高中语文经典试讲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掌握重点字词。
- 分析课文结构,把握作者的情感表达。
-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品所蕴含的哲理。
- 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人生观。
3.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 分析课文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难点:- 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体会作品的哲理内涵。
-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教法:- 讲授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等。
- 结合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
2. 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
- 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结合生活实际,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简要介绍作者和作品背景,帮助学生了解课文。
2. 自主阅读:-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初步感知内容。
- 教师指导学生圈点勾画,标记生字词。
3. 讨论交流:-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阅读感受。
-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中心思想。
4. 课堂讲解:- 教师针对课文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 结合多媒体展示,丰富教学内容。
5. 巩固练习:-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 教师进行点评,纠正错误。
6. 总结提升:- 教师总结课文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习效果。
7. 布置作业:-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 鼓励学生自主拓展阅读,提高语文素养。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挂图- 生字词卡片- 课后练习题---六、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高中语文面试试讲教案模板

一、课题《XXX》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感悟人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
2. 教学难点: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吗?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二)新课导入1. 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2. 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三)课文分析1. 课文段落分析。
2. 文章结构分析。
3. 文章主题思想分析。
(四)课堂讨论1. 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的哪些细节描写让你印象深刻?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点评。
(五)总结与拓展1. 总结文章的写作手法和主题思想。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篇文章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3. 拓展阅读:推荐一篇与本文风格相近的文学作品,让学生课后阅读。
五、作业布置1. 撰写一篇读后感,谈谈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2. 收集与本文主题相关的名言警句,制作手抄报。
六、板书设计《XXX》一、作者简介二、文章主题三、写作手法四、段落分析五、主题思想七、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2. 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3. 如何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培养正确的价值观?4. 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5. 教学效果如何,有哪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以上为高中语文面试试讲教案模板,具体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祝您面试顺利!。
高中语文经典试讲教案模板

课题:《离骚》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离骚》的基本内容,把握屈原的思想感情。
2. 领悟《离骚》的艺术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通过学习《离骚》,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追求真理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1. 理解《离骚》的主题思想。
2. 把握《离骚》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 理解屈原在《离骚》中表达的情感。
2. 领悟《离骚》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展示屈原的生平简介,让学生对屈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提问:同学们对《离骚》有什么了解?引起学生对《离骚》的兴趣。
二、新课导入1.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2. 分组讨论,总结《离骚》的主题思想。
3. 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
三、详细讲解1. 讲解《离骚》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屈原的时代背景。
2. 分析《离骚》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理解屈原的爱国情怀、忧国忧民之心。
3. 领悟《离骚》的艺术特色:a. 诗歌形式:以楚辞为主,运用比兴、象征等手法,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b. 语言特点:词汇丰富,句式多变,富有音乐性。
c. 情感表达:屈原在《离骚》中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关怀,以及对理想追求的执着。
四、课堂练习1. 让学生背诵《离骚》中的一段,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 阅读课外资料,了解屈原的其他作品,拓宽知识面。
五、总结1. 总结《离骚》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强调学习《离骚》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六、作业布置1. 背诵《离骚》中的一段。
2. 阅读屈原的其他作品,撰写一篇读书笔记。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导入、详细讲解、课堂练习、总结等环节,使学生对《离骚》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屈原的思想感情,领悟《离骚》的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探索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语文试讲评课教案模板

---课程名称:高中语文授课年级:高一/高二/高三授课内容:《课文名称》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文言文、现代文阅读技巧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情感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1. 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式和段落。
2. 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翻译和理解。
2. 文章主题的深入挖掘和情感表达。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结合生活实际,提出与课文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阅读(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完成预习任务。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课堂讨论(15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进行交流。
3. 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讲解分析(15分钟)1. 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分析。
2. 结合课文,讲解文言文的翻译技巧和文学鉴赏方法。
五、课堂练习(10分钟)1. 布置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2. 提出课后作业,布置预习任务。
七、试讲评课(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方法。
2. 邀请听课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学习目标?2.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需要改进的地方?3. 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备注:1. 本教案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高中课文语文试讲教案模板

课时:1课时年级:高中教材:《语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理解课文的主旨思想,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1. 课文主旨思想的把握。
2.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教学难点:1. 课文深层次内涵的挖掘。
2. 学生在讨论和表达中可能出现的思维障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对这篇课文有什么初步的了解?二、自主阅读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课堂讨论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课文中的重点问题进行讨论。
2. 教师引导小组讨论,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3. 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角色扮演1.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选角色进行角色扮演。
2.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表演,注意角色的情感表达和动作细节。
3. 角色扮演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表演心得。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课文主旨思想。
2. 学生反思自己在讨论和表演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提出改进建议。
六、布置作业1. 梳理课文内容,撰写一篇心得体会。
2. 针对课文中的某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尝试提出自己的观点。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其参与程度。
2. 讨论成果:评估各小组讨论的深度和广度,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
3. 角色扮演:观察学生的表演,评价其情感表达和动作细节。
4.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评价其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高中课文优秀试讲教案模板

【课题】《高中课文名称》【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观点。
-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
- 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 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
-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1. 课文中心思想的把握。
2.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3.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2. 对课文艺术手法的鉴赏。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教案、教具等。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新课题的兴趣。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二、新课导入1. 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 提问: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故事?主人公是谁?作者想要表达什么观点?三、课文分析1. 分析课文结构,把握文章脉络。
2. 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四、课堂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课文中的角色。
2. 举办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总结与拓展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回顾重点。
2. 引导学生思考:课文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我们应该如何将课文中的观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六、布置作业1. 背诵课文中的经典段落。
2. 撰写一篇关于课文主题的作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语文教案)高中语文优秀试讲教案

高中语文优秀试讲教案你知道怎么写高中语文优秀试讲教案吗了解作品“以文为赋〞,骈散结合的形式特点,鉴赏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
一起看看高中语文优秀试讲教案!欢送查阅!高中语文优秀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品“以文为赋〞,骈散结合的形式特点,鉴赏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
2.了解运用的主客问答这一赋体的传统手法,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3.理解乐观旷达的情怀,了解其宇宙观、人生观中辩证、达观成分的积极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通过诵读体悟和鉴赏优美、形象语言的能力。
2.培养对精晶诗文的整体把握能力,能知人论世领悟文旨,理通思路,赏析表现手法,区分高低优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坎坷,笑对苦难的乐观主义精神。
对象特征高一的学生,经过多年的文言文学习,积累了一定的文言根底知识,能够根本阅读浅显的文言文,初步掌握了鉴赏古代散文的一般方法。
但以往强调文言根底知识的内容较多,对文言文整体阅读和感悟的较少,学生把文言文看成枯燥语言知识的积累,缺乏对文言文,尤其是优秀的古代散文的美感认知和情感体悟,因而对文言文的学习,显得兴趣不浓或学习效果不佳。
教学重难点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的知识。
2、把握文中苏轼情感变化的过程,清行文思路。
3、感受苏轼乐观旷达的情怀以及在旷达的风貌之下寄寓的悲愤苦闷的复杂情感;理解宇宙观、人生观中辩证、达观成分的积极意义。
4、培养学生勇于面对人生坎坷、笑对苦难的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整体感知:1.学生思考:苏轼在游赤壁时心情是如何变化的(请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找出表现情感变化的相关词语。
)板书:饮酒乐甚→愀然→喜而笑(乐)—→(悲)—→(乐)2.理清思路,请同学试概括本文行文内容。
(投影)1段:写赤壁夜游之乐。
2段:写饮酒放歌之乐引出客人悲凉的箫声。
3段:主客答复引出人生短暂之感。
4段:苏子超然于世的情怀。
5段:客转悲为喜,主客畅饮。
高中语文名师试讲教案模板

一、课题《(课文名称)》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生字词,理解词句含义。
(2)分析文章结构,归纳文章主旨。
(3)品味语言,提高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培养责任感。
(2)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掌握。
(2)文章结构的分析。
(3)语言鉴赏能力的提高。
2. 教学难点(1)文章主题的挖掘。
(2)学生个性化阅读体验的引导。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产生兴趣。
(2)展示课题,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初步了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标注生字词,查阅工具书。
(2)学生分享自主学习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结构,归纳文章主旨。
(2)品味语言,探讨作者情感表达。
4. 课堂展示(1)学生代表发言,展示小组合作成果。
(2)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 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4.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尊重学生的观点。
5. 教学反思,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语文试讲高中面试教案模板

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学重点:1. 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表达方式。
2. 提高文言文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 分析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文言文的历史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对文言文阅读有哪些困惑?二、新课导入1. 教师展示一篇文言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2. 提问:文章讲述了什么故事?主人公是谁?三、合作学习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位代表朗读文章,其他同学倾听并记录生字、生词。
2. 各小组讨论以下问题:a. 文章中有哪些实词、虚词?b. 文章的句式特点是什么?c. 文章的修辞手法有哪些?四、课堂讲解1. 教师针对各小组讨论的问题进行讲解,重点讲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 结合文章实例,讲解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五、巩固练习1. 教师出示一篇新的文言文,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练习。
2. 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进行讲解和点评。
六、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文言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2. 鼓励学生在课后多阅读文言文,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七、作业布置1. 阅读一篇课外文言文,完成阅读理解练习。
2. 收集文言文中常见的实词、虚词,整理成笔记。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文言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以下方面:1. 加强文言文基础知识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 鼓励学生多阅读文言文,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3.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高中语文试讲大赛教案模板

课程名称:高中语文授课年级:高中授课时间:1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对高中语文教学的理解和把握,提升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组织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模拟教学,让学生体验教学过程,提高课堂管理和互动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语文教学的热情,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1. 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与设计。
2. 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与创新。
3. 课堂互动与管理的有效实施。
教学难点:1. 如何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教学设计。
2. 如何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如何处理课堂突发状况。
教学准备:1. 教学内容:选择一篇适合高中生的课文或文学作品。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3. 教学资源:相关教学课件、教学案例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本次试讲的主题和目的。
2. 学生分享对高中语文教学的理解和期待。
二、教学设计展示1. 教师根据选定的课文或文学作品,展示教学设计方案。
2. 设计方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
三、模拟教学1. 教师扮演学生,进行模拟教学。
2. 学生扮演教师,根据设计方案进行模拟教学。
3. 教师和学生互相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四、课堂互动与管理1. 学生进行课堂互动练习,教师观察并指导。
2. 学生模拟处理课堂突发状况,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次试讲的经验和不足。
2. 学生提出改进措施,为今后的教学实践做好准备。
教学评价:1. 教学内容是否符合教学目标。
2. 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富有创新性。
3. 课堂互动是否有效,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课堂管理是否得力,能否应对突发状况。
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特点。
2. 学生反思自己在模拟教学中的表现,总结经验教训。
课后作业:1. 教师根据本次试讲的经验,完善教学设计方案。
试讲范例高中语文教案模板

课时:1课时年级:高一年级教材:《高中语文》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散文的表现手法,学会欣赏和品析散文的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
教学重点:1. 理解散文《荷塘月色》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2. 品味文章语言,感受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散文中的象征意义。
2. 把握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朱自清及其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对散文有什么了解?散文的特点是什么?二、新课导入1. 教师播放《荷塘月色》朗读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 学生阅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三、课文分析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散文的写作手法,如象征、比喻、拟人等。
2. 学生讨论文章中的象征意义,如荷塘象征着美好的生活,月色象征着纯洁的感情。
3. 教师引导学生品味文章语言,感受作者的情感。
如“荷塘上的月亮,如同碧水中的明珠,晶莹剔透,令人陶醉。
”四、课堂讨论1. 教师提问:为什么作者要写《荷塘月色》?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3. 教师总结:作者写《荷塘月色》,旨在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纯洁感情的追求。
五、作业布置1. 课后阅读朱自清的其他散文,了解其写作风格。
2. 撰写一篇关于《荷塘月色》的读后感。
六、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散文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2.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学会欣赏美。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散文《荷塘月色》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提高了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分享了自己的看法,课堂氛围活跃。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散文的象征意义理解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试讲模板一、课题:春江花月夜二、教学目标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3.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并背诵诗歌。
三、重点、难点1.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领会诗中景与情的关系;2.难点: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理解诗人的哲理思考。
四、课时:1 课时五、教具:多媒体设备六、教法:诵读法七、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自古以来,月亮一直是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是个永恒的主题。
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就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春江花月夜》。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二)作者介绍及背景提示1.作者张若虚,扬州人,初唐诗人,曾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并合称为“吴中四士”。
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2.解题《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
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格调婉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言之有物,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
(三)整体感知(学习本诗重在诵读,以读传情,读、悟交融)听了以上的介绍,同学们一定会有一种迫切的心情,急切地想去领悟这首诗带给我们的美好意境。
下面由教师作配乐范读。
要求学生在欣赏教师范读时,展开想象,把语言文字还原成既符合原作的描绘、而又带有学生自己审美情趣的画面,进而走进这画面中去。
在这其中,想象是至关重要的。
(四)赏析诗歌1.开头八句为第一部分,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侧重描绘皓月当空、光照整个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美妙境界。
问:在前八句诗中,诗人写到了哪些意象?请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
(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头冉冉而升,明月与江潮相互辉映,波光粼粼,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花林闪着银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
)问:前八句通过对这些意象的描写,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学生讨论,自主回答,得出最佳答案。
)意境:幽美邈远、清幽静谧。
情感:美好、兴奋、快乐。
2.接下八句为第二部分,由月之“照”人,从描写景色转向思考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
重点读出“江天一色”的辽阔与苍茫,“空中孤月”的寂寞空旷。
“何人”“何年”应重读,以读出诗人对月的苦苦追问与思索。
“人生代代无穷已”应读出一种沉重的历史沧桑感,“江月年年望相似”“但见长江送流水”应读出诗人对人生短暂、宇宙无穷的惆怅。
这种对于宇宙生成、人类本源的探索,古已有之,且都不得其解,成为人类恒久探讨的哲学命题。
诗人自然也没有找到答案,于是又转入对人类在宇宙间生存状态的思考:宇宙永恒,明月常在;而生命呢,就个体而言何其短暂!3.余下二十句为第三部分,由感叹人生多愁进而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情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
具体而言,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鱼龙潜跃水成文”为一层,写思妇怀人。
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落月摇情满江树”为一层,写游子想家。
(五)写作技巧分析诗人把游子思妇的离愁放在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以良辰美景衬托离别之苦;又以江月与人生对比,显示人生的短暂,而在短暂的人生里,那离愁就越发显得浓郁。
这首诗固然带着些许伤感和凄凉,但总的看来并不颓废。
这首诗从月生写到月落,把现实的情景和诗中人物的梦境结合在一起,写得迷离恍惚,气氛朦胧。
诗的感情随着月下景物的推移逐渐展开、变化,忽此忽彼,亦虚亦实,跳动着,断续着。
有时让人觉得难以把握,但又觉得有深邃的东西在里边,值得深入发掘。
诗题中的五个字:春、江、花、月、夜,全都点到了,但又有重点,这就是“月”,其他四个字都是陪衬。
诗人从月生开始,继而写月下的江流、月下的芳甸、月下的花林、月下的沙汀,然后就月下的思妇反复抒写,最后以月落收结。
有主有从,主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构成完整的诗歌意境。
(六)再次欣赏教师诵读学生跟随教师,轻声吟诵,细细体会诗歌美好而幽远的意境。
(七)课堂练习(八)布置作业八、板书设计(略)第一课沁园春·长沙一、教学目标1、了解词的一些体裁知识,了解作者及本首词创作的时代背景,进而了解毛泽东诗词的一半风格。
2、抓住词中描绘的画面和气氛,理解、感受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壮志豪情。
3、体会词中的意象,理解和学习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艺术手法。
4、学习本词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二、教学重难点1、“看”和“忆”二字在词中的作用。
2、上阕和下阕中的两个问句有何作用?3、鉴赏这首词优美的意象。
三、教学安排第一课时1、介绍词的知识,介绍作者,对课文标题进行解读,对这首词的背景资料介绍。
2、反复朗读诗歌,品读其中的诗味,了解诗歌的大体内容,诗歌分为上下两阕,可以分别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和通过对往事的回忆抒发革命豪情。
3、明确这首诗歌的结构,由四幅图画组成,分别为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以及中流击水图。
第二课时(讲课内容)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叫XX,来自XX,申报的是高中语文。
今天我要讲的课文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沁园春·长沙》这首诗歌,对它的大体内容有了了解,我们知道这首诗歌呢一共描写了四幅图画,分别是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和中流击水图。
今天,我们就来具体地看一看,诗人是如何描绘这些图画的。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幅图,“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立”字前面加了一个“独”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甲同学,你来回答。
……嗯,他说,“独”字点明诗人一人独游,为下面追忆和抒发感慨做好铺垫,不错。
那么,诗人“独立”在何时何地呢?这位同学,你来说。
……她说,“寒秋”二字表明诗人独游的时间,“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点明独游的地点和特定的环境,很好。
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可以知道,这开头三句,写的深秋时节,诗人独自站在橘子洲头,湘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是“独立寒秋图”。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是一幅“湘江秋景图”,诗人从哪几个方面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秋色图?这位同学,你来说。
……好的,他说啊,诗人是从山上、江中、天空、水底四个方面来进行描绘的,是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是写山色。
万,表示多,这里的群山,是指湘江西岸岳麓山及其附近的许多山,“红遍”二字,既写出色彩艳丽,又与“寒秋”二字呼应,“万”写山之多,“遍”则写出了什么?……对的,红之广。
“层林尽染”四个字,表明经过多次霜打,所有的树林都变成了红色,这里就是刚刚我们同学说的山上的景色,是静景对不对?接下来,“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这两句,“碧透”二字写出了江水的澄碧、清澈见底的特征。
“百舸”说明船多,“争流”就把湘江上千帆竞发的壮观场面写出来了,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是的,动静结合的手法,“漫江碧透”是静景,“百舸争流”呢则是动景,这里写的,是江上的景色。
接下来再看,“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里哪两个字用得好?……“击”字和“翔”字,为什么?好的,这位同学,你来回答。
……哦,她说,“击”字准确地形容出鹰的矫健飞腾的雄姿,“翔”字呢则精当地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是的啊,“击”写出了鹰的矫健和疾速,而“翔”字则写出了鱼像鸟一样盘旋的神态,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浅底”是不是说水很浅呢?……对的,不是啊,这里的“浅底”,是因为水清,所以呢才显得浅了,我们要注意体味诗人写作的深意,“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这两句写的分别就是天空和水中的景色了。
“万类霜天竞自由”这一句就是对上面的总结,万物都是一幅生机勃勃,富有生命力的样子。
同学们找一找,在这幅图里,诗人用了哪些意象?……“万山”、“层林”、“百舸”、“雄鹰”、“游鱼”等等,这些意象有什么作用呢?……这位同学说啊,这些意象的画面都很壮阔,是的,有远望,又有近观,有仰视,也有俯视,作者把众多意象并列在一起,组成一组意象群,动静搭配,远近结合都十分自然,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图画。
在从第二幅“湘江秋景图”到“峥嵘岁月图”之间,诗人巧妙地加入了过渡,“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里的“怅”字,为什么我们说它富有表现力?……刚刚这位同学说,“怅”本身是不如意的意思,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的激昂慷慨的心绪,准确地表现了诗人当时的心绪。
这位同学的理解非常到位,“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里诗人为什么要发问呢?……这位同学说啊,这是激情的推动和理性思考的必然结果,面对此情此景,诗人思绪万端。
还有别的说法吗?……她说,诗人是个哲学家,在作哲学的沉思,这种发问表现出诗人情感的热烈和思想的深邃。
这两位同学的见解都很独到,联系下阕,我们更能看出诗人的博大胸怀和凌云壮志。
第三幅图,在哪里?大家找一找。
……嗯,对了,就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第四幅图,是“中流击水”图,“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分析完这四幅图画之后,将对诗人借这些图画传达出来的思想感情进行讨论,并进一步归纳诗歌的主题思想。
诗歌的主题思想:上阕写景,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下阕通过对往事的回忆抒发革命豪情,艺术地回答了上阕提出的问题,即由革命青年来主宰这个世界。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湘江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发革命青年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第二课雨巷一、教学目标:1、朗读品味,咀嚼诗歌语言,深入意境,把握意象的象征意义。
2、激活学生感知、想象、体验、认识等潜在能力。
二、教学方法:1、朗读感悟法。
2、问题法。
3、演绎法。
三、教学重难点:1、怎样理解和欣赏《雨巷》中的几个主要意象?2、讨论诗中的“姑娘”究竟代表什么?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教师引导、点拨,并示范诵读。
2、学生通过反复吟诵,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对诗歌中生动、鲜明的意象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的情感意蕴。
3、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讨论、自主学习、发展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