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命题的形式及等价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1)命题的形式及等价关系
上海市松江一中曹素玲
一、教学内容分析
命题的有关概念在初中平面几何中已学过,本章在此基础上对命题作较深入的研究,特别强调要确定命题真假都必须证明。举反例既可以确定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同时它又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
推出关系是数学证明中最重要的逻辑关系。教材用比较通俗的说法给出了推出关系的意义及符号。
教材介绍了四种命题的构成及等价命题的概念,这给我们今后证明一个命题为真(假)命题可转化该命题的等价命题(通常是逆否命题)为真(假)命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本小节首先从初中数学的命题知识入手,给出推出关系,等价关系的概念,接着,讲述四种命题的关系,最后,在初中的基础上,结合四种命题的知识,进一步讲解反证法。
二、教学目标设计
理解四种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能由原命题写出其他三种形式;知道推出关系的概念,理解一个命题的真假与其他三个命题真假间的关系;掌握等价关系的概念,初步掌握反证法。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理解四种命题的关系;体会反证法的理论依据。
四、教学用具准备
多媒体
五、教学流程设计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回顾
在初中,我们已学过命题,真命题,假命题。
命题:表示判断的语句。真命题:正确的命题。
假命题:错误的命题。
命题“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的条件与结论各是什么?
本节将进一步研究命题与其有关的命题的概念。
[说明]通过学生回顾以前的知识,唤起他们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结点,从而为下面的要学习的一些下位概念的同化和顺应提供最近发展区。
二、讲授新课
1.命题
例1:下列语句哪些不是命题,哪些是命题?如果是命题,那么它们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为什么?(课本例题)
1.个位数是5的自然数能被5整除;
2.凡直角三角形都相似;
3.上课请不要讲话;
4.互为补角的两个角不相等;
5.你是高一学生吗?
解:1.真命题
它可以写成10k+5的形式(k是非负整数),而10k+5=5
(2k+1),所以10k+5能被5整除。
2.假命题
取三个角分别是900、450、450的直角三角形,它与三个角
分别是900、600、300的直角三角形不相似。
3.不是命题 不是判断语句。
4.假命题
取一个角为900,另一个角也为9000,它们是互补的,但
它们相等了.
5.不是命题 是疑问句,不是表示判断的陈述句。
结论:①命题必定由条件与结论两部分组成。
②假命题的确定:举反例(举出一个满足条件,不满足
结论的例子,一个即可)
[说明]:构造反例有时候很不容易,要充分注意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还要注意极端情况,或运用类比手段。
③真命题的确定:作出证明,方法⎪⎩
⎪⎨⎧⎩⎨⎧同一法反证法间接证明直接证明 [说明]:反证法既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也是命题证明的一种方法.
2、推出关系:
一般地,如果α这件事成立可以推出β这件事也成立,那么就说由α可以推出β,并用记号α⇒β表示,读作“α推出β”。换言之,α⇒β表示以α为条件,β为结论的命题是真命题。
例2:设α表示“两个角是对顶角”,β表示为“两个角相等”,问能用“⇒”表示α、β之间关系吗?(补充例题)
解:α⇒β关系成立,但反过来不行。
例3:在下列各题中,用符号“⇒”或“⇔”把α、β这两件事联系
起来。(补充例题)
1. α:实数x 满足92=x ,β:3=x 或3-=x 。 (“α⇔β”)
2. α:U B A = ,β:U B U A ==或(U 为全集)。(“α⇒β”)
3. α:B A ⊆,β:A B A = 。(“α⇔β”)
4. α:0=ab ,β:0=a 。(“β⇒α”)
3、α与β等价:
如果α⇒β,β⇒α,那么记作βα⇔,叫做α与β等价
4、传递性:α⇒β,β⇒γ,则α⇒γ
三、巩固练习:
课本P/17 练习1.4(1)——1,2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真假命题判断的方法及命题的推出关系.
五、作业布置:
1、书面作业:P/20,习题1.4——1
2、拓展作业:在下列各题中,用符号“⇒”或“⇒”或“⇔”
把α、β这两件事联系起来:
(1) α:x 适合方程0652=+-x x ,β:3x 2==或x ;
(2) α:3x -=,β:3=x ;
(3) α:B A ⊆,β:B B A = ;
(4) α:集合N M =,β:A N N M =。
六、教学设计说明
(1)命题的有关概念在初中平面几何中已经学过,因此可以通过
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回顾旧知,为以后进一步研究命题做好铺垫。在推出关系的教学中,要强调命题的条件和结论,要结合并集的概念强调“或”的三层含义。
(2)理解推出关系具有传递性,为以后学习充要条件做好准备。
(3)要明确有关数学符号、记号的意义,正确加以使用。
本单元中引进的数学符号、记号比较多,初学者往往不善于使用,对此教学中必须在每一符号引进时,说明其意义,配备适当的例题、习题,逐步让学生熟悉这些符号,正确地运用这些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