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命题的形式及等价关系

合集下载

1.4命题的形式及等价关系 教案

1.4命题的形式及等价关系 教案

第一章:集合与命题第四节:命题的形式及等价关系【知识梳理:】复习巩固:在初中,我们已学过命题,真命题,假命题。

命题:表示判断的语句。

真命题:正确的命题。

假命题:错误的命题。

命题 “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的条件与结论各是什么?本节将进一步研究命题与其有关的命题的概念。

例题讲解:1.1命题例1:下列语句哪些不是命题,哪些是命题?如果是命题,那么它们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为什么?1.个位数是5的自然数能被5整除;2.凡直角三角形都相似;3.上课请不要讲话;4.互为补角的两个角不相等;5.你是高一学生吗?结论:①命题必定由条件与结论两部分组成。

②假命题的确定:举反例(举出一个满足条件,不满足结论的例子,一个即可)[说明]:构造反例有时候很不容易,要充分注意命题的条件和结论,还要注意极端情况,或运用类比手段。

③真命题的确定:作出证明,方法⎪⎩⎪⎨⎧⎩⎨⎧同一法反证法间接证明直接证明 [说明]:反证法既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也是命题证明的一种方法.1.2:推出关系:一般地,如果α这件事成立可以推出β这件事也成立,那么就说由α可以推出β,并用记号α⇒β表示,读作“α推出β”。

换言之,α⇒β表示以α为条件,β为结论的命题是真命题。

例2:设α表示“两个角是对顶角”,β表示为“两个角相等”,问能用“⇒”表示α、β之间关系吗?解:α⇒β关系成立,但反过来不行。

例3:在下列各题中,用符号“⇒”或“⇔”把α、β这两件事联系起来。

1. α:实数x 满足92=x ,β:3=x 或3-=x 。

(“α⇔β”)2. α:U B A = ,β:U B U A ==或(U 为全集)。

(“α⇒β”)3. α:B A ⊆,β:A B A = 。

(“α⇔β”)4. α:0=ab ,β:0=a 。

(“β⇒α”)课堂巩固:1.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1)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是空集(2)0是{0,1,2}的真子集(3)A,B 为两个集合,如果A ∩B=A ,那么B A ≠⊂ 2.用符”号⇔⇐⇒、、”表示下列事件的推出关系:(1):αAB C ∆是等边三角形;:βAB C ∆是轴对称图形,α β;(2):α实数x 适合12=x ;:β1=x ,α β课堂练习:在下列各题中,用符号“⇒”或“⇒”或“⇔”把α、β这两件事联系起来:(1) α:x 适合方程0652=+-x x ,β:3x 2==或x ;(2) α:3x -=,β:3=x ;(3) α:B A ⊆,β:B B A = ;(4) α:集合N M =,β:A N N M =。

命题的形式及等价关系

命题的形式及等价关系
注意:只要是表示判断的语句那都是命题, 而不用去考虑它正确与否。
根据命题正确与否,我们将命题分为真命题和假命题
一. 命题的概念 1. 命题是表示判断的语句.
基本形式:A是B,或A不是B;
通常用陈述句表示.
注意:“是”和“不是”不一定出现在
句中 2.
命题可以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
可以表示成:如果……,那么…… 若…… ,则……
反证法的证明思路: 证明命题p是真命题 要证明命题p成立,即证明非p不成立 理论依据
反证法的证明过程: 先假设非p成立,依据已经学过的公理、定理进行推理,推 出与已知或公理矛盾,这样就说明假设不成立,即p成立
反证法的证明过程:
先假设非p成立,依据已经学过的公理、定理进行推理,推 出与已知或公理矛盾,这样就说明假设不成立,即p成立
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并说明理由:
1.如果一元二次方程 ax2 bx c 0a 0满足 ac 0 ,
那么这个方程有实数根。
由ac 0 ac 0 4ac 0 b2 4ac 0 这个方程有实数根 所以该命题是真命题
2.如果一元二次方程 ax2 bx c 0a 0有实根,
§1.4 命题的形式及等价关系
一. 命题的概念 命题是表示判断的语句.
基本形式:A是B,或A不是B; 通常用陈述句表示.
注意:“是”和“不是”不一定出现在 句中
判断下列语句哪些是命题,哪些不是命题
(1)个位数为5的自然数能被5整除; (2)凡直角三角形都相似; (3)上课请不要讲话; (4)互为补角的两个角不相等; (5)你是高一学生吗? (6)奇数和奇数相加是偶数
1. 命题是表示判断的语句.
2. 命题可以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 3. 命题的分类 4. 推出关系

1.4 命题的形式及等价关系 3:等价关系

1.4 命题的形式及等价关系 3:等价关系
A
分析:本例的逆否命题为:
如果AB AC,那么BD CE
E
D
B
1
2
C
例2、写出下列命题的其它三个命题:
T (1)设a,b都是实数,如果ab 0 ,那么 a,b中至少有一个为零。
T 逆命题:如果a,b中至少有一个为零,那 么 ab 0 。 T 否命题:如果 ab 0 ,那么a,b都不为零。 T 逆否命题:如果a,b都不为零,那么 ab 0 。
1.4命题的形式 及等价关系
3.等价命题
• 引例. 已知命题“两个有理数的和是有理数”。 • 写出上述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 • 判断上述四种命题的真假,并说明理由。
原命题:如果两个数都是有理数, 那么这两个数的和是有理数。 逆命题:如果两个数的和是有理数,
真 假 假 真
那么这两个数是有理数。
原命题
互否
互逆 互逆否
逆命题
互否
否命题
互逆
逆否命题
注:当我们证明某个命题有困难 时,就可尝试用证明它的逆否命题来 代替证明原命题。
1 sin ,则 30 如证明 感到困难时, 2
可以来证明它的逆否命题。
1 即: 30 时, sin 2
例1:已知BD、CE分别为 ABC的 B、C 的角平分线, BD CE 求证AB AC
2
2
逆否命题: 若x 0或y 0, 则x
y 0
2
说明:“且”的否定为“或”;“或”的否定为 “且”。
课堂小结
否命题:如果两个数不都是有理数, 那么这两个数的和不是有理数。 逆否命题:如果两个数的和不是有理数, 那么这两个数不都是有理数。
等价等价 命题。记作

浦东新王牌暑假班高一数学暑假班晋s老师命题的形式及等价关系

浦东新王牌暑假班高一数学暑假班晋s老师命题的形式及等价关系

1.4命题的形式及等价关系 教学目的::1.理解四种命题之间的互相关系,能由原命题写出其他三种形式;2.知道推出关系的概念,理解一个命题的真假与其他三个命题真假间的关系;3.掌握等价关系的概念,初步掌握反证法。

4.理解充分、必要条件的概念;5.掌握充分、必要条件的判断方法。

6.掌握集合的包含关系和推出关系、充分必要条件之间的联络。

教学内容:1、命题:可以判断对错的语句。

真命题:判断为正确的命题。

假命题:判断为错误的命题。

通常可以化简为:,αβ若则的形式。

2、推出关系:一般地,假设α这件事成立可以推出β这件事也成立,那么就说由α可以推出β,并用记号α⇒β表示,读作“α推出β〞。

换言之,α⇒β表示以α为条件,β为结论的命题是真命题。

3、传递性:α⇒β,β⇒γ,那么α⇒γ4、命题的四种形式:假设把命题:,αβ若则称为原命题;那么我们把命题:,βα若则,称为原命题的逆命题,简称逆命题。

命题:,αβ若则称为原命题的否命题,简称否命题。

命题:,βα若则成为原命题的逆否命题,简称逆否命题。

其中αβ和分别是αβ和的否认形式。

5、充分条件:一般地,用α、β分别表示两件事,假设α成立,可以推出β也成立,即α⇒β,那么α叫做β的充分条件。

[说明]:①可以解释为:为了使β成立,具备条件α就足够了;②可进一步解释为:有它即行,无它也未必不行;③结合实例解释为:x = 0 是xy = 0 的充分条件,xy = 0不一定要 x = 0.6、必要条件:假设β⇒α,那么α叫做β的必要条件。

[说明]:①可以解释为假设β⇒α,那么α叫做β的必要条件,β是α的充分条件;②无它不行,有它也不一定行;③结合实例解释为:如 xy = 0是x = 0的必要条件,假设xy ≠0,那么一定有 x ≠0;假设xy = 0也不一定有 x = 0。

注:根据子集的定义,我们可以发现,将符合具有性质α的元素的集合记为A ,将符合具有性质β元素的集合记为B ,假设A B ⊆,那么αβ⇒,即αβ是的充分条件;反之,假设αβ⇒,那么A B ⊆,也即αβ若是的充分条件,那么由满足条件α的元素组成的集合是由满足条件β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的子集。

上海地区高中一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上海地区高中一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高一数学知识点归纳第一章 集合与命题1.1集合与元素 (1)集合的概念常把能够确切指定的一些对象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就叫做集合. (2)集合中的元素集合中的各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 对象a 与集合M 的关系是a M ∈,或者a M ∉,两者必居其一. (4)集合的表示法①自然语言法: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来描述集合.②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表示集合. ③描述法:{x |x 具有的性质},其中x 为集合的代表元素. ④图示法:用数轴或韦恩图来表示集合. (5)集合的分类①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 ②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 ③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 (6)常用数集及其记法N 表示自然数集,N *或N +表示正整数集,Z 表示整数集,Q 表示有理数集,R 表示实数集.重要结论:已知集合A 有(1)n n ≥个元素,则它有2n 个子集,它有21n -个真子集,它21n-个非空子集,它有22n-非空真子集.1.3集合的基本运算 名称 记号意义性质示意图交集A B{|,x x A ∈且}x B ∈(1)A A A = (2)A∅=∅ (3)A B A ⊆ A B B ⊆ BA并集A B{|,x x A ∈或}x B ∈(1)A A A = (2)AA ∅= (3)AB A ⊇ AB B ⊇BA补集A C U{|,}x x U x A ∈∉且()()()B C A C B A C U U U ⋃=⋂ ()()()B C A C B A C U U U ⋂=⋃1.4命题的形式及等价关系(1)命题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述句.“若p ,则q ”形式的命题中的p 称为命题的条件,q 称为命题的结论.(2)逆命题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则这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原命题,另一个称为原命题的逆命题。

集合的运算(不等式单元复习基础知识与题型) (4)

集合的运算(不等式单元复习基础知识与题型) (4)

§1.4命题的形式及等价关系(1)A 组1.判断下列语句是否为命题:(1)3>π; ( )(2)5a =, 则5a ≥; ( )(3)小可是医生; ( ) (4)3是无理数吗? ( )(5)9是65的约数; ( )(6)连接A 、B 两点; ( )是;是;是;否;是;否2.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1)0132=++x mx 是一元二次方程 。

( )(2)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

( )(3))(0)1(2R x x ∈<-。

( )(4)若B B A A B A =⋃=⋂则,。

( )(5)三角形既有外接圆,也有内切圆。

( )假;假;假;真;真3.用符号⇔⇐⇒,,表示事件的推出关系:(1):αABC ∆是等边三角形;:βABC ∆是轴对称图形。

αβ(2):α一次函数b kx y +=的图像经过第一、二、三象限;:β:α一次函数bkx y +=中,0,0>>b k 。

α β(3):α实数x 适合12=x ;:β1=x 。

α β⇐⇔⇒,,4.若C B B A ⇒⇒,,则A C 。

⇒5.若A B B A ⇒⇒,,则A B 。

⇔B 组填空题6. 已知命题0:>x P ,命题012:2=--x x Q 。

则“P 且Q ”的运算结果为_________;“P 或Q ”的运算结果为________________。

21+=x ;0>x 或21-=x7.“x 不大于y ”是指_______________。

y x y x =<或8.已知的推出关系是则命题βαβα,.:);,,,(:ca b d x R d c b a d cx b ax --=∈+=+_____。

),(⇔⇐⇒或填βα⇐。

9.d c b a >>且 d b c a +>+. ),(⇔⇐⇒或填⇒10.022=+y x 0=xy .),(⇔⇐⇒或填⇒11.如果c b a ,,为实数,设0:===c b a A ,c b a B ,,:至少有一个为0;0||:2=++c b a C ;则A B ;A C ;B C 。

命题公式间的逻辑等价关系

命题公式间的逻辑等价关系

这些具体的逻辑等价式都被称为原来命题定律的代入实例。
II \ L_>
A, B构成的等价式A 1 B为重言式。
在此要注意区别“0”与
首先,“1”是一种逻辑联结词,是一种逻辑运算,A1பைடு நூலகம்的结果仍是一个命题公式。 I +2 (6 5)XVI593 =…
而逻辑等价“0”则是描述了两个公式A与B之间的一种逻辑关系,A 0 B表示“命题 公式A与命题公式B是逻辑等价的”,A 0 B的结果不是命题公式。
1
11
1
1
-=1.4.1命题公式间的逻辑等价
夕 最基本、最重要的逻辑等价公式:
1)双重否定律
A 会一I―iA 2) 幕等律
A AVA
A D AAA
3)交换律
AVB D BVA AAB D BAA
4)结合律
(AVB) VC D AV(BVC)
(AAB)AC D AA(BAC)
-1.4.1命题公式间的逻辑等价
1.4命题公式间的关系
-=1.4命题公式间的关系
公式间两类重要的关系:逻辑等价和逻辑蕴涵。
•=1.4.1命题公式间的逻辑等价
定义1.12
设A, B是两个命题公式,若对出现在A与B中的所有命题变元的任一组赋值, 公式A和B的真值都相同,则称公式A与B是逻辑等价或称逻辑相等,记作A0B. 逻 辑等价也称为等价的、逻辑等值的、等值的。
M 1.4.1命题公式间的逻辑等价
❷ 最基本、最重要的逻辑等价公式:
9) 同一律 AA1=A
AV0A
10) 排中律 AV—A 1
11) 矛盾律 A A —iA e 0
12) 蕴涵律 A—B e —AVB
13) 等价律 A〜B e (A—B)A (B—A)

1.4 命题的形式及等价关系

1.4 命题的形式及等价关系

1.4 命题的形式及等价关系考点诠释1.命题: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

2.四种命题(1)四种命题:原命题:如果p ,那么q (或若p 则q );逆命题:若q 则p ; 否命题:若p 则q ;逆否命题:若q 则p 。

(2)四种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若 则否命题原命题若 则若 则逆否命题互 逆互 逆互 为互为逆 否逆否互 否互 否q p 若 则逆命题q p q p q p这里,原命题与逆否命题,逆命题与否命题是等价命题。

3.原命题与它的逆否命题同为真假,原命题的逆命题与否命题同为真假,所以对一些命题的真假判断(或推证),我们可通过对与它同真假的(具有逆否关系的)命题来判断(或推证)。

例题精析例1 分别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1)若1≤q ,则方程022=++q x x 有实根; (2)若y x ,都是奇数,则y x +是偶数; (3)若0=xy ,则00==y x 或思维引领本题考查四种命题及其真假判断。

.精辟分析(1)原命题是真命题;逆命题:若方程022=++q x x 有实根,则1≤q 是真命题; 否命题:若1>q ,则方程022=++q x x 无实根,是真命题; 逆否命题:若方程022=++q x x 无实根,则1>q 是真命题; (2)原命题是真命题;逆命题:若y x +是偶数,则y x ,都是奇数,是假命题; 否命题:若y x ,不都是奇数,则y x +不是偶数,是假命题; 逆否命题:若y x +不是偶数,则y x ,不都是奇数,是真命题; (3)原命题为真命题;逆命题:若00==y x 或,则0=xy ,是真命题; 否命题:若0≠xy ,则00≠≠y x 且,是真命题; 逆否命题:若00≠≠y x 且,则0≠xy ,是真命题;方法规律总结(1)“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但“互逆”或“互否”的命题真假性未必相同。

1.4命题的形式及等价关系

1.4命题的形式及等价关系

3.四种命题形式
原命题:若,则; 逆命题:若,则;
否命题:若 ,则 ; 逆否命题:若 ,则 .
例 2.写出命题:“一组对边平行 且两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平 行四边形”的逆命题、否命题 和逆否命题.
例 3.下列词语的否定形式是什么? 大于,一定是,且,都是, 都不是,至少有一个, 至多有一个.
1.4 命题的形式及等价关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命题
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 题,命题通常用陈述句表述.正确 的命题叫做真命题,错误的命题叫 做假命题.
1.命题
一般地,命题是由题设(条件) 和结论两部分组成的,常写成“如
果 ,那么 ”的形式. 是题设, 是已知事项; 是结论,是由已知
事项推出的事项.
例如: “对顶角相等”.请把这个命
4.等价命题
一般地,原命题与它的逆否命题是同
真或同假的,即如果,那么 ;
如果 ,那么 .
对于命题 A 与 B 来说,如果有 AB, 且 BA,那么,命题 A、B 叫做等价命 题.原命题与其逆否命题就是等价命题.
4.等价命题
例 5.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并说明理由:
(1)若实数 a、b 满足 a+b≠3,
则 a≠1 且 b≠2; (2)若实数 a 与 b 的积不是有理数,
则 a,b 至少有一个不是有理数.
例 6.写出命题:“若 a b 4, 则 a 1且 b 2 ”的逆命题、
否命题和逆否命题,并判断它
们的真假.
例 7.请写出 A B 的等价命题.
小结
1、命题; 2、推出关系; 3、四种命题形式; 4、等价命题.
xy
3.四种命题形式 一个命题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

命题的形式及其等价关系

命题的形式及其等价关系

教学资源信息表命题的形式及等价关系上市高桥中学一、教学内容分析:根据命题的形式及等价关系的内容,教科书上分为三个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的内容是命题与推出关系;第二课时学习的内容是命题的四种形式;第三课时学习的内容是等价命题。

根据师训时黄老师提出的要求及考虑到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这节课的内容分为了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的内容是命题与推出关系及命题的四种形式,理解推出关系及命题证明的意义,会写出命题的四种形式.第二课时学习的内容先着重强调否命题的否定形式(既是新课,又是复习,同时也作为第二课时的引入部分),让学生发现命题的四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等价命题的概念,能利用互为逆否命题的等价性来解决一些简单命题的证明。

命题的概念在初中已经出现,所以命题概念的教学不应是第一节课的重点,只须强调命题是一个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真命题与假命题证明的思想方法。

真命题的证明方法:可以从已知条件出发,根据已学的公理、定理、公式等应用推出关系,得出所要证明的结论。

也可应用间接证法,如反证法等证明方法。

假命题的证明方法:只需举反例,即举出一个满足命题的条件而不满足命题结论的例子。

在写命题的四种形式时。

学生有很难分清一个命题的条件与结论,此时可将给定的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一个命题的否命题是将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都写成否定形式,这在教学中是一个难点,可多举一些例子进行说明。

“是”与“不是”是互相排斥的,用集合的观点看,两者的“并”是全集,两者的“交”是空集。

在第二课时中,注重学生通过实例发现互为逆否命题的两个命题是同真同假的。

学会在证明原命题困难的情况下,转而证明它的逆否命题。

如遇到“如果不…,那么不…”常可转化为证明它的逆否命题。

等价命题在数学上应用广泛,要知道两个互为逆否命题必等价,但等价命题不一定是互为逆否命题。

二、教学目标设计:能判断什么样的语句是命题,理解推出关系及命题证明的意义,掌握真命题与假命题证明的思想方法,理解命题的四种形式及其相互关系,能写出一个简单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掌握等价命题的概念,通过利用互为逆否命题的等价性来解决一些简单命题的的证明。

1.4(1)(2)命题的形式及等价关系

1.4(1)(2)命题的形式及等价关系

1.4(1)命题与推出关系 导学单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学习目标:理解推出关系,会判断命题的真假。

二、学习过程: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命题。

【说明】:通常用陈述句表述,“如果……,那么……”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

2、 命题的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练习:例1 下列语句哪些不是命题, 哪些是命题?1)3是15的约数2)3是15的约数吗3)上课请不要讲话4)0.2是整数5)个位数是5的自然数能被5整除6)互为补角的两个角不相等7)凡直角三角形都相似例2 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并说明理由(1) 如果a ,b 都是奇数,那么积ab 也是奇数;(2) 若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有实根,则0ac <;提醒:要证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在数学上称为举反例。

而确定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就必须作出证明。

4、推出关系:①“αβ⇒”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αβ⇒/”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αβ⇔”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1、推出关系满足传递性:αβ⇒,βγ⇒,那么αγ⇒2、通常在解题中代数式的变形必须是等价的,如求解方程例3 用符号,,⇒⇐⇔表示下列事件的推出关系:1):0m α= :0mn β= ______________2):αx = :β()0x x R >∈ ______________3):α两直线平行 :β内错角相等 ______________4):αx y > :β22x y x y +>+ _______________5):α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β四边形ABCD 是矩形 ________ 例4 写出与“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有一正根,一负根” 等价的命题:1.4(2)四种命题形式及等价命题导学单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学习目标:理解四种命题的形式及其相互关系,能写出简单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

命题的形式及等价关系

命题的形式及等价关系

1.4 命题的形式及等价关系基础热身:(1)命题“若21x <,则11x -<<”的逆否命题是( ) .A 若2x ≥1,则x ≥1或x ≤1-.B 若11x -<<,则21x < .C 若1x >或1x <-,则21x > .D 若x ≥1或x ≤1-,则2x ≥1(2)命题“若函数()log (0,1)a f x x a a =>≠在定义域内是减函数,则log 20a <”的逆否命题是( )A 、若log 20a ≥,则函数()log (0,1)a f x x a a =>≠在其定义域内不是减函数B 、若log 20a <,则函数()log (0,1)a f x x a a =>≠在其定义域内不是减函数C 、若log 20a ≥,则函数()log (0,1)a f x x a a =>≠在其定义域内是减函数D 、若log 20a <,则函数()log (0,1)a f x x a a =>≠在其定义域内是减函数知识梳理:1.命题: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

说明:(1)命题通常用陈述句表述。

数学中的定义、公理、定理等, 都是数学命题。

在数学中,一般只研究数学命题。

(2)命题一般地由条件、结论两部分组成。

命题常写成“如果α,那么β”的形式。

对于这样的命题,用“如果”开始的部分是条件,用“那么”开始的部分是结论。

注意:α、β也都是命题,可能是简单命题,也可能是复合命题。

简单命题:不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

复合命题:由简单命题与逻辑联结词构成的命题。

逻辑联结词:“或”、“且”、“非”这些词叫做逻辑联结词。

如:(1)3是12的约数.(2)3是12的约数且3是15的约数.2.判断命题的真假:正确的命题叫做真命题,错误的命题叫做假命题。

(1) 确定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必须作出证明;①直接证明;②间接证明(同一法、反证法)直接法:即从已知条件出发,依据所学过的公理,定理,公式进行逐步推理,从而得出结论。

高中数学高一第一学期1.4命题的形式及等价关系-导学案-沪教版(2019)

高中数学高一第一学期1.4命题的形式及等价关系-导学案-沪教版(2019)

命题的形式及等价关系【学习目标】1.知道命题、真命题、假命题,理解命题的推出关系、等价关系,推出关系的传递性;2.在探究命题推出关系的过程中,体会举反例判断假命题的要领,初步会用推出关系的传递性证明一个命题是真命题的方法;3.能写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学习重难点】重点:理解命题的推出关系。

难点:会判断四种命题的真假【学习过程】 一、知识梳理1.命题的定义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 叫做命题.注意:(1)命题定义的要点:一、能判断真假 二、陈述句(2)科学测想也是命题,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时间的推移,总能确定它的真假.例如“在2012年前,将有人类登上火星”等2.命题的推出关系:一般地说,如果命题α成立可以推出命题β成立,那么就说由α可以推出β,并用记号“βα⇒”,读作“α推出β”。

也就是说,βα⇒表示以α为______、β为______的命题是______命题。

如果α成立不能推出β成立,记为“βα⇒/”,读作“α推不出β”。

换言之,βα⇒/表示以α为条件、β为结论的命题是______命题。

3.命题的真假判断为真的语句叫做 ,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做 .注意:(1)一个命题要么是真命题,要么是假命题。

(2)要判断一个命题是真命题,需进行论证,而要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 即可4.命题的结构命题的一般形式为“若p则q”,也可写成“如果p那么q”,“只要p就有q”等形式。

P 叫做,q叫。

注意(1)命题的一般形式为“若p则q”,但也有命题不是这种标准形式,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将命题改写为“若p则q”的形式。

(2)改写命题前后的真假性不发生变化。

(3)在将有大前提的命题改写为“若p则q”的形式时,大前提应保持不变,改后仍作为大前提,不要写在条件p中。

5.四种命题及其关系(1)四种命题一般地,用p和q分别表示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用p和q分别表示p和q的否定,于是四种命题的形式就是原命题:若p则q(p⇒q);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

命题的四种形式及关系

命题的四种形式及关系

命题的四种形式及关系1. 什么是命题?在逻辑学中,命题是一个陈述句,它可以被判断为真或假。

命题是逻辑推理的基本单位,通过对命题的分析和组合,我们可以进行有效的推理和论证。

2. 命题的四种形式2.1 简单命题简单命题是最基本的命题形式,它不能再被分解为更小的命题。

简单命题通常用一个字母或一个词来表示,例如:P、Q、R等。

简单命题可以是真(True)或假(False)。

例如,“太阳从东方升起”这个陈述就是一个简单命题,它可以被判断为真。

2.2 复合命题复合命题由多个简单命题通过逻辑运算符连接而成。

常见的逻辑运算符有:•否定(Negation):表示取反关系,用符号”¬“表示。

•合取(Conjunction):表示与关系,用符号”∧“表示。

•析取(Disjunction):表示或关系,用符号”∨“表示。

•条件(Implication):表示蕴含关系,用符号”→“表示。

•双条件(Biconditional):表示等价关系,用符号”↔“表示。

例如,命题”P并且Q”可以表示为P∧Q,命题”P或者Q”可以表示为P∨Q。

2.3 合取范式合取范式是一种复合命题的标准形式,它由多个简单命题的合取构成。

合取范式通常用括号和逻辑运算符来表示。

例如,命题”(P∨Q)并且(¬R)“就是一个合取范式。

在合取范式中,每个简单命题都是一个子命题,并通过逻辑运算符连接起来。

2.4 析取范式析取范式是另一种复合命题的标准形式,它由多个简单命题的析取构成。

析取范式通常用括号和逻辑运算符来表示。

例如,命题”(P∧¬Q)或者R”就是一个析取范式。

在析取范式中,每个简单命题都是一个子命题,并通过逻辑运算符连接起来。

3. 命题的关系3.1 等价关系两个命题被称为等价关系,如果它们具有相同的真值表。

换句话说,两个等价的命题在所有情况下都具有相同的真假值。

等价关系可以用双条件符号”↔“来表示。

例如,命题”P并且Q”和命题”Q并且P”是等价命题,可以表示为P∧Q ↔ Q∧P。

高中数学上册 1.4《命题的形式及等价关系》教案(4) 沪教版

高中数学上册 1.4《命题的形式及等价关系》教案(4) 沪教版

命题教材:四种命题的关系目的:要求学生明白得四种命题的关系,并能利用那个关系判定命题的真假。

进程:一、温习:四种命题 提问:说出命题“假设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

(解答略)二、1.接温习提问:原命题与逆否命题互逆否,否命题与逆命题互逆否,逆命题与逆否命题互逆。

小结:得表:2.若是原命题为真,那么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真假设何?例:原命题:“若 a =0 那么 ab = 0”是真命题逆命题:“假设ab = 0 那么 a = 0”是假命题否命题:“假设 a 0 那么 ab 0”是假命题 逆否命题:“假设 ab 0 那么 a 0”是真命题小结:原命题为真,逆命题不必然为真,否命题也不必然为真,逆否命题为真。

3.又例:假设四边形 ABCD 为平行四边形,那么对角线相互平分。

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均为真。

三、例题: P32 例二 (略)又例:命题“假设 x = y 则 x 2 = y 2”写出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判定它的真假。

原命题 若p 则q 逆命题 若q 则p 否命题 若p 则q逆否命题 若q 则p 否 互逆 互逆 互 否 互 否 互 为 逆 互 为 逆 否解:逆命题:假设x2 = y2则x = y (假,如x = 1, y = 1)否命题:假设x y 则x2 y2(假,如x = 1,y = 1)逆否命题:假设x2 y2则x y (真)又例:写出命题:“若x + y = 5则x = 3且y = 2”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判定它们的真假。

解:逆命题:假设x = 3 且y = 2 则x + y = 5 (真)否命题:假设x+ y 5 则x 3且y 2 (真)逆否命题:假设x 3 或y 2 则x + y 5 (假)四、作业。

2019-2020年高一数学上册必修11.4《命题的形式及等价关系》教案4篇

2019-2020年高一数学上册必修11.4《命题的形式及等价关系》教案4篇

2019-2020年高一数学上册必修11.4《命题的形式及等价关系》教案4篇教学过程设计逆命题:若 x = 0或 y = 0 则 xy = 0否命题:若 xy0 则 x0且 y 0逆否命题:若 x0且 y 0 则xy0.常见词的否定词语是都是大于所有的任一个至少一个至多一个 P或q P且q词语的否定不是至少有一个(不都是不大于某些某一个一个也没有至少两个 P 且q P或 q若⌝p 则q逆否命题若⌝q 则⌝p4、四种命题及其形式原命题:若p则q;逆命题:若q则p;否命题若┑p则┑q;逆否命题若┑q则┑p.5、若pq成立,则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当证明“若,则”感到困难时,改证它的等价命题“若┑则┑”成立,6、反证法:步骤:1、假设结论反面成立;2、从这个假设出发,推理论证,得出矛盾;3、由矛盾判断假设不成立,从而肯定结论正确。

矛盾的来源:1、与原命题的条件矛盾;2、导出与假设相矛盾的命题;3、导出一个恒假命题。

命题一、选择:1、≥( A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 D即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给出如下的命题:①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平面四边形是正方形;②00=1;③如果x+y是整数,那么x,y都是整数;④<3或>3.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D )(A)3 (B)2 (C)1 (D)0 .3、已知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的必要条件,是的必要条件.那么是成立的:( A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4、一元二次方程有一个正根和一个负根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 C )(A)(B)(C)(D)二、填空:5、写出“a,b均不为零”的(1)充分非必要条件是(2)必要非充分条件是:__(3)充要条件是(4)非充分非必要条件是 06、在以下空格内填入“充分非必要条件”,“必要非充分条件”,“充要条件”,“非充分非必要条件”(1)“a>0且b>0”是“a+b>0且ab>0”的充要条件(2)“a>2且b>2”是“a+b>4且ab>4”的充分非必要条件(3)的_______必要非充分________条件7、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_______________8、指出下列各题中甲是乙的什么条件?(1)甲:a、b、c成等比数列;乙:b2=ac______充分非必要条件_________________.(2)甲:______必要非充分________(3)甲:直线l1∥l2,乙:直线l1与l2的斜率相等______非必要非充分_____三、解答9、已知命题P:方程x2+mx+1=0有两个不相等的负根;Q:方程4x2+4(m-2)x+1=0无实根.若P或Q为真,P且Q为假,求m的取值范围.答案:10、试写出一元二次方程,①有两个正根②两个小于的根③一个正根一个负根的一个充要条件。

1.4命题的形式及等价关系

1.4命题的形式及等价关系
1.4.1 命题的形式及等价关系
什么是命题? 一、什么是命题? 命题是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 命题是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 下列哪些语句是命题,哪些不是命题? 例1、下列哪些语句是命题,哪些不是命题?如果是 命题,请判断它们的真假。 命题,请判断它们的真假。 个位数是5的自然数都能被5整除; (1)个位数是5的自然数都能被5整除; 上课请不要讲话; 直角三角形都相似; (2)直角三角形都相似;(3)上课请不要讲话; 互为补角的两个角相等; (4)互为补角的两个角相等;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相等, (5)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相等,那么两个 三角形全等; 三角形全等; 你是一个高中生吗? (6)你是一个高中生吗?
原命题: 原命题:
如果两个三角形都是正三角形, 如果两个三角形都是正三角形,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都是正三角形
真 假
逆命题: 逆命题:
如果两个三角形相似,那么这两个三角形都是正三角形 如果两个三角形相似,那么这两个三角形都是正三角形 都是
否命题: 否命题:
如果两个三角形不都是正三角形,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不相似 如果两个三角形不都是正三角形, 不都是正三角形
1.4.2 四种命题形式
什么是原命题的逆命题? 1、什么是原命题的逆命题? 原命题:如果α 那么β 原命题:如果α,那么β。 将结论与条件交换,就得到原命题的逆命题: 原命题的逆命题 将结论与条件交换,就得到原命题的逆命题: 如果β 那么α 如果β,那么α。 命题(1):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命题(1):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1):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命题(2):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命题(2):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命题(1)与对命题(2)互为逆命题。 命题(1)与对命题(2)互为逆命题。 (1)与对命题(2)互为逆命题

§1.4 (1)命题的形式及等价关系

§1.4 (1)命题的形式及等价关系

说明:本系列教案,学案,经多次使用,修改,其中有部分来自网络,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谅解。

为了一个课件,我们仔细研磨;为了一个习题,我们精挑细选;为了一点进步,我们竭尽全力;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制作水平有限,错误难免,请多指教:28275061@【教学内容的课时安排】本章总共15课时,其中§1.4 (1)命题的形式及等价关系一、教学目标设计理解四种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能由原命题写出其他三种形式;知道推出关系的概念,理解一个命题的真假与其他三个命题真假间的关系;掌握等价关系的概念.二、教学重点及难点了解命题的构成;会用举反例法说明一个命题为假命题;知道真命题需要证明.三、教学用具准备多媒体四、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回顾在初中,我们已学过命题,真命题,假命题.命题:表示判断的语句.真命题:正确的命题.假命题:错误的命题.命题“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的条件与结论各是什么?本节将进一步研究命题与其有关的命题的概念.[说明]通过学生回顾以前的知识,唤起他们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结点,从而为下面的要学习的一些下位概念的同化和顺应提供最近发展区.(二)、讲授新课1.命题例1:下列语句哪些不是命题,哪些是命题?如果是命题,那么它们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为什么?(1)个位数是5的自然数能被5整除;(2)凡直角三角形都相似;(3)上课请不要讲话;(4)互为补角的两个角不相等;(5)你是高一学生吗?结论:①命题必定由条件与结论两部分组成.②假命题的确定:举反例(举出一个满足条件,不满足结论的例子,一个即可).③真命题必须证明.2、推出关系:一般地,如果α这件事成立可以推出β这件事也成立,那么就说由α可以推出β,并用记号α⇒β表示,读作“α推出β”.换言之,α⇒β表示以α为条件,β为结论的命题是真命题.例2:设α表示“两个角是对顶角”,β表示为“两个角相等”,问能用“⇒”表示α、β之间关系吗?例3:在下列各题中,用符号“⇒”或“⇔”把α、β这两件事联系起来.(1).α:实数x 满足92=x ,β:3=x 或3-=x ;(2).α:U B A = ,β:U B U A ==或(U 为全集); (3).α:B A ⊆,β:A B A = ; (4).α:0=ab ,β:0=a3、α与β等价:如果α⇒β,β⇒α,那么记作βα⇔,叫做α与β等价4、传递性:α⇒β,β⇒γ,则α⇒γ(类比推出关系的传递性,你能再举一些具有传递关系的关系吗?说说看)三、巩固练习:课本P/17 练习1.4(1)——1,2,3四、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真假命题判断的方法及命题的推出关系.五、教学反思(1)命题的有关概念在初中平面几何中已经学过,因此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回顾旧知,为以后进一步研究命题做好铺垫.在推出关系的教学中,要强调命题的条件和结论,要结合并集的概念强调“或”的三层含义.(2)理解推出关系具有传递性,为以后学习充要条件做好准备. (3)要明确有关数学符号、记号的意义,正确加以使用.本单元中引进的数学符号、记号比较多,初学者往往不善于使用,对此教学中必须在每一符号引进时,说明其意义,配备适当的例题、习题,逐步让学生熟悉这些符号,正确地运用这些符号.导学案§1.4 (1)命题的形式及等价关系学习目标⒈知道“命题”、“推出”的意义;知道命题的结构“如果α,那么β”.⒉.掌握真假命题判断的方法及命题的推出关系;理解“证明“的意义学习重点:学会找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了解推出关系的定义.学习难点:判断命题的真假并说明理由学习过程:一、知识回顾1、_________________语句叫做命题,命题通常用_______________表述._________________叫做真命题._________________假命题.2、在数学中常见的命题由_______与________两部分组成.二、新知导学1、推出关系:一般地,如果α这件事成立可以推出β这件事也成立,那么就说由α可以推出β,并用记号_______表示,读作“_______”.换言之,α⇒β表示以____为条件,____为结论的命题是真命题.2、α与β等价:如果α⇒β,β⇒α,那么记作________ ___,叫做α与β.3、传递性:α⇒β,β⇒γ,则_____________.三、问题探究例1:下列语句哪些不是命题,哪些是命题?如果是命题,请写出命题的条件与结论(1)如果两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相等(2)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3)上课请不要讲话(4)你主动学习了吗?反思:命题必定由条件与结论两部分组成.例2:判断下列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并说明理由.(1).个位数是5的自然数能被5整除;(2).凡直角三角形都相似;(3).互为补角的两个角不相等;说明:举反例,即:举出一个满足条件,不满足结论的例子.例3:设α表示“两个角是对顶角”,β表示为“两个角相等”,问能用“⇒”表示α、β之间关系吗?例4:在下列各题中,用符号“⇒”或“⇔”把α、β这两件事联系起来.(1). α:实数x 满足92=x ,β:3=x 或3-=x . __________(2). α:B A ⊆,β:A B A = .__________ (3). α:0=ab ,β:0=a .__________四、学习小结1. 用“或”、“且”、“非”填空:⑴ 若()()130x x -+=,则1x =_______3x =-; ⑵ 若0ab ≠,则0a ≠_______0b ≠; ⑶ 若0x ≥,则x 是_______负实数.2. 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在题后括号中填“真”或“假”):(1) 如果b a ,都是奇数,那么b a +是偶数……………………………( ) (2) 一组对边平行且两对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3) 如果2<a ,那么2<a ……………………………………………( ) (4) 如果A B A = ,那么B B A = …………………………………( )3. 在下列各题中,用符号“⇒”或“⇐”或“⇔”把命题α与β联系起来.⑴ α:x 是方程2320x x -+=的根 β:2x =⑵ α:5x =- β:||5x =⑶ α:A B ⊆ β:A B A =(4)α:x 适合方程0652=+-x x , β:3x 2==或x ;(5)α:B A ⊆, β:B B A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1)命题的形式及等价关系
上海市松江一中曹素玲
一、教学内容分析
命题的有关概念在初中平面几何中已学过,本章在此基础上对命题作较深入的研究,特别强调要确定命题真假都必须证明。

举反例既可以确定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同时它又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

推出关系是数学证明中最重要的逻辑关系。

教材用比较通俗的说法给出了推出关系的意义及符号。

教材介绍了四种命题的构成及等价命题的概念,这给我们今后证明一个命题为真(假)命题可转化该命题的等价命题(通常是逆否命题)为真(假)命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本小节首先从初中数学的命题知识入手,给出推出关系,等价关系的概念,接着,讲述四种命题的关系,最后,在初中的基础上,结合四种命题的知识,进一步讲解反证法。

二、教学目标设计
理解四种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能由原命题写出其他三种形式;知道推出关系的概念,理解一个命题的真假与其他三个命题真假间的关系;掌握等价关系的概念,初步掌握反证法。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理解四种命题的关系;体会反证法的理论依据。

四、教学用具准备
多媒体
五、教学流程设计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回顾
在初中,我们已学过命题,真命题,假命题。

命题:表示判断的语句。

真命题:正确的命题。

假命题:错误的命题。

命题“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的条件与结论各是什么?
本节将进一步研究命题与其有关的命题的概念。

[说明]通过学生回顾以前的知识,唤起他们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结点,从而为下面的要学习的一些下位概念的同化和顺应提供最近发展区。

二、讲授新课
1.命题
例1:下列语句哪些不是命题,哪些是命题?如果是命题,那么它们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为什么?(课本例题)
1.个位数是5的自然数能被5整除;
2.凡直角三角形都相似;
3.上课请不要讲话;
4.互为补角的两个角不相等;
5.你是高一学生吗?
解:1.真命题
它可以写成10k+5的形式(k是非负整数),而10k+5=5
(2k+1),所以10k+5能被5整除。

2.假命题
取三个角分别是900、450、450的直角三角形,它与三个角
分别是900、600、300的直角三角形不相似。

3.不是命题 不是判断语句。

4.假命题
取一个角为900,另一个角也为9000,它们是互补的,但
它们相等了.
5.不是命题 是疑问句,不是表示判断的陈述句。

结论:①命题必定由条件与结论两部分组成。

②假命题的确定:举反例(举出一个满足条件,不满足
结论的例子,一个即可)
[说明]:构造反例有时候很不容易,要充分注意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还要注意极端情况,或运用类比手段。

③真命题的确定:作出证明,方法⎪⎩
⎪⎨⎧⎩⎨⎧同一法反证法间接证明直接证明 [说明]:反证法既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也是命题证明的一种方法.
2、推出关系:
一般地,如果α这件事成立可以推出β这件事也成立,那么就说由α可以推出β,并用记号α⇒β表示,读作“α推出β”。

换言之,α⇒β表示以α为条件,β为结论的命题是真命题。

例2:设α表示“两个角是对顶角”,β表示为“两个角相等”,问能用“⇒”表示α、β之间关系吗?(补充例题)
解:α⇒β关系成立,但反过来不行。

例3:在下列各题中,用符号“⇒”或“⇔”把α、β这两件事联系
起来。

(补充例题)
1. α:实数x 满足92=x ,β:3=x 或3-=x 。

(“α⇔β”)
2. α:U B A = ,β:U B U A ==或(U 为全集)。

(“α⇒β”)
3. α:B A ⊆,β:A B A = 。

(“α⇔β”)
4. α:0=ab ,β:0=a 。

(“β⇒α”)
3、α与β等价:
如果α⇒β,β⇒α,那么记作βα⇔,叫做α与β等价
4、传递性:α⇒β,β⇒γ,则α⇒γ
三、巩固练习:
课本P/17 练习1.4(1)——1,2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真假命题判断的方法及命题的推出关系.
五、作业布置:
1、书面作业:P/20,习题1.4——1
2、拓展作业:在下列各题中,用符号“⇒”或“⇒”或“⇔”
把α、β这两件事联系起来:
(1) α:x 适合方程0652=+-x x ,β:3x 2==或x ;
(2) α:3x -=,β:3=x ;
(3) α:B A ⊆,β:B B A = ;
(4) α:集合N M =,β:A N N M =。

六、教学设计说明
(1)命题的有关概念在初中平面几何中已经学过,因此可以通过
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回顾旧知,为以后进一步研究命题做好铺垫。

在推出关系的教学中,要强调命题的条件和结论,要结合并集的概念强调“或”的三层含义。

(2)理解推出关系具有传递性,为以后学习充要条件做好准备。

(3)要明确有关数学符号、记号的意义,正确加以使用。

本单元中引进的数学符号、记号比较多,初学者往往不善于使用,对此教学中必须在每一符号引进时,说明其意义,配备适当的例题、习题,逐步让学生熟悉这些符号,正确地运用这些符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