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复习资料
五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5badbc4f524de518974b7d20.png)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一、基础知识。
1、种子发芽需要得最基本条件有水、空气与适宜得温度。
不需要阳光与土壤。
2、在种子发芽需要得条件中,光、温度、水三个条件适合我们进行实验研究.3、种子发芽实验中,要用放大镜观察绿豆种子,测量它们得大小,再把它们画下来,并用适当得词汇描述它们。
4、植物生长需要一定得环境,植物生长得环境包括:水分、空气、适宜得温度、阳光、土壤。
5、植物得生长需要一定得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得改变。
说明植物具有一定得适应环境得能力。
6、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得环境里,不同得动物对环境有不同得需求。
生物与环境之间就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与相互制约得.7、生物得生存除了需要一定得自然环境外,它们彼此之间也就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得。
8、食物就是动物生存最重要得需求之一。
蔷薇花丛中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能量得交换关系9、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得肉食动物终止.10、减少水与添加动物、植物会引起生态系统得变化。
11、如果生物群落中得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2、沙尘暴就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得一种恶劣天气.13、猎隼就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1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得土壤中.15、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她多种生物得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二、解释概念.1、食物链: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得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2、生产者:食物链中自己制造食物得生物叫做生产者。
3、消费者:食物链中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得食物得生物叫做消费者。
4、食物网: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得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得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5、生态系统:像池塘里得这些生物与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得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瞧成一个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瞧成一个生态系统。
五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资料
![五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55164469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34.png)
五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资料
单元1:观察世界
- 观察的意义:观察是科学研究的基础,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事物的规律和特点。
单元2:物体的特性
- 物体的特性:物体包括形状、大小、颜色、质量、硬度等特点,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特性。
单元3:物质与能量
- 物质的特性:物质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它们有不同的形态和性质。
- 能量的转化:能量可以转化为不同的形式,如热能、光能、机械能等。
单元4:生物与环境
- 生物的特征:生物可以有呼吸、运动、生长、繁殖等特征,
不同的生物有不同的特点。
-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和环境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
环境的变化会影响生物的生存和发展。
单元5:生物的营养需求
- 生物的营养:生物需要通过摄取食物来获取生长和发展所需
的能量和营养物质。
- 不同营养物质的作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营养物
质在维持生物健康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单元6:科学实验
- 科学实验的步骤:科学实验包括观察、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整理数据和得出结论等步骤。
- 安全实验:在进行科学实验时,我们要注意安全,遵守实验室规则,防止发生意外。
单元7:科学探究
- 科学的探究方法:科学探究包括观察、提问、假设、实验、分析和总结等过程,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深入研究科学问题。
---
以上是五年级上册科学的总复习资料,希望能帮助同学们对科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的复习和回顾。
祝大家学习进步!。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d3829f5e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ce.png)
第一单元、1.我们在呼吸1、人体的呼吸器官包括:鼻腔、喉、气管、支气管与肺。
2、用手捏住鼻子,感觉呼吸很困难。
3、人体须要氧气,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多了,氧气削减了。
4、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就是一个人的肺活量,肺活量的大小与(身高)、(体重)、(年龄)、(性别)、(运动量多少)等因素有关。
5、人体吸进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不一样。
吹一支点燃的蜡烛,蜡烛会熄灭,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6、我们吸入的气体是氧气,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7、肺是氧气与二氧化碳进展交换的场所。
8、拉瓦锡发觉空气是混合气体,其中有支持燃烧的(氧气)与不支持燃烧的(二氧化碳)、(氮气)等。
9、人的呼吸是由呼吸器官进展的。
10、人体呼出二氧化碳与水蒸气。
11、普里斯特利发觉:支持动物生命活动的气体与支持燃烧的气体是一样的(氧气)。
12、吸气时胸腔(扩张),呼气时胸腔(收缩)。
2、心脏与血管1、心脏与血管都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2、脉搏是(血管有节奏的搏动),脉搏的跳动与心脏的跳动有关。
3、脉搏的跳动与心脏的跳动有关。
心脏与脉搏跳动的次数一样。
4、17世纪英国医生哈维发觉,心脏收缩时血液从动脉流向全身,心脏舒张时血液从静脉流回心脏。
5、血管包括动脉血管、静脉血管与毛细血管。
血管遍布全身,形成血管网。
6、血液是人体的运输兵。
7、骨髓是人体的(造血工厂)。
8、年龄越小,心跳的越快;年龄越大,心跳的越慢。
9、心脏有力的跳动使得血液在全身循环。
人的一生中,心脏都在不停地工作着。
常常熬炼的人心跳缓慢、有力、心脏的休息时间更长。
10、心脏由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与右心房组成。
11、抽烟、喝酒对心脏的安康有害。
12、少年儿童在正常状况下,心跳每分大约60——100次。
13、献血对身体有益,但不提倡未成年人献血。
14、心脏的跳动与血液循环有什么关系?答:心脏总是有规律的收缩舒张,收缩时,把血液压入动脉血管;舒张时血液从静脉血管流向心脏,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我们就感到心脏心跳一次。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全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全](https://img.taocdn.com/s3/m/53a5c409ccbff121dd368335.png)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复习知识点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绿豆芽生长必须条件: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水分。
绿色开花植物的种子发芽必须需要水。
3、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
4、蚯蚓对环境有一定的需要,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
5、像蚯蚓一样,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6、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他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
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如:草→兔→蛇类→猛禽。
草(生产者)兔(一级消费者)蛇类(二级消费者)猛禽(三级消费者)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箭头方向是从生产者开始到消费者:生产者→消费者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
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如: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生物群落。
14、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人类的活动会造成一定的生态失衡,如果生态平衡长时间打破,地球上的生物会遭到很严重的影响。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6、写食物链:草、兔、蝗虫、鸟、蛇、鹰(1)草→兔→鹰(2)草→蝗虫→鸟→鹰(3)草→鸟→蛇→鹰(4)草→兔→蛇→鹰17、绿豆种子根的向水性:种子的根会向有水的地方长。
绿豆芽的向阳性:长出真叶的绿豆牙的茎会向光照强的地方长。
部编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知识点汇总(全册)
![部编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知识点汇总(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ed7cd091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0d.png)
部编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知识点汇
总(全册)
第一单元万物都有声音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 声音会在空气中传播,传播的距离和声音的大小有关
- 耳朵是人体感受声音的器官
第二单元可以吸引物体的力
- 重力是指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 磁力是指磁铁对铁、镍、钴等物质的吸引力
- 摩擦力是指物体之间的接触力,会阻碍物体的运动
第三单元消失的物体
- 溶解是指固体在液体中变成溶液的过程
- 蒸发是指液体变成气体的过程
- 沉淀是指溶液中杂质固体物质沉淀到底部的过程
第四单元变化中的物体
- 物体可以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 物理变化不会改变物质的本质,如溶解、熔化、冻结等- 化学变化会改变物质的本质,如燃烧、腐烂等
第五单元测量的基本单位
- 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用尺子或卷尺测量
- 质量的基本单位是千克,用天平或砝码秤测量
- 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用钟表或计时器测量
第六单元水的运动
- 水分为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
- 液体的流动会受到环境的影响,会向低处流动
- 地球上水的循环是以蒸发、降水、地面径流等方式进行的
第七单元快乐的游戏
- 运动的好处是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 不同的游戏可以锻炼不同的能力
- 游戏要体现团队合作、公平竞争的精神
总结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声音、力、物质的变化、测量
单位、水的循环、运动的好处等多个知识点。
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能够更好地了解自然和生活,健康快乐地成长。
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总复习资料(人教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总复习资料(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3b4133e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b8.png)
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总复习资料(人教版)第一章:我们的身体1.1 身体结构- 人体由头、躯干、四肢组成- 头部的主要器官有眼、耳、鼻和口- 脊柱的作用是支撑身体,保护脊髓- 骨骼的作用是保护内部器官,使身体保持形态- 肌肉的作用是使身体产生运动,保持体型1.2 身体的感觉-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是人的五种感觉- 探究眼的结构和视觉- 探究耳的结构和听觉- 探究鼻的结构和嗅觉- 探究舌头的结构和味觉第二章:生物与非生物2.1 生物和非生物- 生物和非生物有哪些区别- 植物和动物的不同之处- 动物的运动方式- 植物的按需生长特点2.2 生物的繁殖- 植物繁殖的方式:有性繁殖、无性繁殖- 动物繁殖的方式:卵生、胎生、产卵第三章:力3.1 力的引入- 什么是力- 力在生活中的应用3.2 浮力与密度- 什么是浮力- 浮力的应用- 什么是密度-密度的计算公式3.3 摩擦力- 什么是摩擦力- 摩擦力的应用第四章:食物4.1 饮食结构- 营养物质的作用- 食物的分类- 食物的消化吸收4.2 植物的制作食物- 光合作用的过程- 从植物到食物4.3 动物的摄取食物- 动物的消化器官- 消化器官的功能第五章:天文和地理5.1 地球的旋转和公转- 地球的自转、公转- 四季的变化5.2 空气、水和天气- 空气存在的意义- 水存在的意义- 大气对地球的保护和影响5.3 地球的分层- 地球的组成- 地球的分层结构第六章:科学实验6.1 科学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实验中的安全问题- 实验后的处理和探究6.2 探究水的成分-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及分析- 实验启示。
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
![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5f894a334b73f242326c5f0a.png)
第一单元1.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泥土、水分、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说明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7.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10.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
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12.生物和非生物之间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生物群落。
14.如果生态系统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6.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人类应该(1)保护草原,合理放牧;(2)保护森林,不乱砍滥伐;(3)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动植物。
17.写食物链。
草、兔、鸟、蛇、蝗虫、鹰1草→兔→鹰 2草→蝗虫→鸟→蛇→鹰3草→鸟→蛇→鹰 4草→蝗虫→鸟→鹰5草→兔→蛇→鹰 6草→鸟→鹰第二单元1.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屏和遮挡物。
4.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的位置、角度有关。
(直射时,影子最短;斜射程度越大,影子越长)5.影子的大小与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
(距离近,影子大)6.影子的形状与被照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7.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c9950339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51.png)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以下是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的复习资料:
一、生命与健康
1. 身体的结构和功能:头部、躯干、四肢、五官等部位的名称和功能。
2. 不同器官的保护:头部戴安全帽、眼睛佩戴护目镜、身体穿安全带等。
3. 各种感官的功能:眼睛看、鼻子闻、耳朵听、舌头尝、皮肤触感等。
4. 健康生活习惯:早睡早起、合理饮食、适度运动、保持卫生等。
二、物质的变化
1. 物质的三态:固体、液体和气体,了解不同物质的状态变化。
2. 物质的溶解:溶解的条件、可溶性和不溶性物质。
3. 物质的熔化和凝固:加热后物质由固态到液态,降温后由液态到固态。
4. 物质的沸腾和凝结:加热后物质由液态到气态,冷却后由气态到液态。
三、生物的分类
1. 动物的分类:鸟类、鱼类、昆虫等不同种类的动物。
2. 植物的分类:耐寒植物、耐旱植物、一年生植物等不同种类的植物。
3. 生物的特征与习性:动物口有翅膀、鱼有鳞片、植物有根茎等。
四、京剧
1. 京剧的起源和发展:知道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一种,了解其起源和发展历史。
2. 京剧的表演形式:唱、念、做、打四大基本表演手法。
3. 京剧脸谱的意义:不同颜色、图案的脸谱代表不同性格、身份的角色特征。
以上是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的复习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
继续提问。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ceb8030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1c.png)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姓名生物与环境1、绿豆芽发芽实验中,实验组受光照,对照组用不透明物罩住。
实验改变了的条件是光。
2、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条件有水、空气、温度。
3、绿豆种子生长需要的最基本条件有水、空气、温度、阳光、土壤。
4、做对比实验时,实验组与对照组往往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
5、做种子发芽实验时,每个盒子可以放三粒种子,这样可以减少实验的偶然性。
6、绿豆芽的根会朝着有水方向生长。
7、蚯蚓生活在土壤中,由此可推测它适应阴暗潮湿的环境。
8、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9、生活在绿草地上的蚱蜢的体色往往是绿色的。
10、鱼必须生活在水里,一旦离开水,过不了多久它就会死亡。
是因为生物依赖环境。
11、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12、食品链中能自己制造食品的生物叫做出产者,出产者一般指绿色植物,间接或间接消耗别人制造的食品的生物叫做消耗者,消耗者一般指动物。
13、食品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4、草、田鼠、老鹰等构成一条食物链。
写出这条食物链草→田鼠→老鹰。
15、在这条食物链中,生产者是草,消费者是田鼠、老鹰。
16、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多种生物。
17、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它们之间也是互相依赖、相互影响的。
18、生态瓶中的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要根据各自不同需要进行合理搭配,有条件的还要定期检测。
19、统一栽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统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品,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构成一个网状布局,叫做食品网。
20、像池塘里的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算作一个生态系统。
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21、沙尘暴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
22、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美国的黄石国家公园。
23、中国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84701baba1aa8114531d94c.png)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一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适宜的。
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但生长需要。
2.蚯蚓喜欢生活在、的环境中。
植物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植物生长的环境包括:()、()、()、()、()。
3.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里。
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的需要。
4.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互相()的。
5.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
6.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
7.食物链通常从()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8.写食物链:草、兔、蝗虫、鸟、蛇、鹰1、草→兔→鹰2、草→兔→蛇→鹰3、草→蝗虫→鹰4、草→蝗虫→蛇→鹰5、草→鸟→蛇6、草→鸟→蛇→鹰9.“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蕴含的科学道理:食物链树→蝉→螳螂→黄雀二1.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和。
2.影子的长短、方向与、有关。
影子的大小与和之间的距离有关。
影子的形状和有关。
3.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
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影子的长短随着光源照射的角度改变而改变:光源直射时,影子(),随着斜射的程度越来越大,影子()。
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最短,()最长。
4.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速度约每秒 30 万千米。
挡光的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
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为 1.5 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达到地球约需要 8 分钟。
科学家根据光速计算出地球到月球的准确距离是()千米。
5.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反射光也是以形式传播的。
运用光的反射的有、、。
额镜是凹面镜,反光镜是凸面镜,潜望镜应用的是平面镜。
6.小孔成像的原理:光的直线传播特点是()。
7.人眼睛中的瞳孔可以控制入射光线。
光弱时瞳孔,光强时瞳孔。
8.物体影子的大小与()有关,物体离光源越近,被照射物体的影子();物体离光源越远,被照射物体的影子();9.古代,人们用日影观测仪,也称()来计时,其原理是()。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f32c379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2c.png)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一、生物
1. 植物
- 不同部位的功能:根、茎、叶
- 植物的繁殖方式:种子、孢子、花粉传播
- 植物的需求:阳光、水分、土壤和空气
2. 动物
- 不同种类的结构特点:哺乳动物、鸟类、昆虫、爬行动物- 动物的生存适应:捕食、捕猎、迁徙、伪装
- 动物的分类及特征:哺乳动物、鸟类、昆虫、爬行动物
二、物质与能量
1. 物质的变化
- 固体、液体、气体的相互转化
- 物质的溶解:溶质、溶剂、溶液
- 物质的混合:悬浮液、溶液、合金
2. 能量的传播及转化
- 不同形式的能量:光能、热能、声能
- 能源的利用方式:化石燃料、水力发电、太阳能
- 能源的保护:合理使用能源、减少资源浪费
三、地球与环境
1. 地球的形貌和结构
- 地球的形状和旋转
- 地球的内部结构:核、地幔、地壳
- 地质变化的原因和过程:地壳运动、地震、火山喷发
2. 环境保护
- 自然资源的保护:水资源、土壤资源、森林资源
- 环境污染与防治:空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
- 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垃圾产生、节约用水
四、科学实验
1. 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
- 观察、提问、假设、实验、记录、分析、结论
- 实验中的控制变量和因变量
- 安全注意事项:佩戴眼镜、穿实验服、避免直接接触化学品
2. 常见的科学实验
- 植物的生长实验:阳光、水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物质的变化实验:固体的溶解、气体的扩散等
- 研究使用科学工具:显微镜、温度计、天平
以上是五年级上册科学的复习资料,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科学(五上)期末复习资料
![科学(五上)期末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ed5e28349649b6648d747a6.png)
科学五上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适量的水分、适宣的温度,充足的空气。
2、绿豆健康的生长条件:水分,温度、空气、阻光,土壤(养料)等。
3、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湿温暖的环境中。
4、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环境外,它们被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5、猎隼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6、对比实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里不同的条件(要改变的条件)只能有一个,就是要研究的那个条件,其它条件都要相同。
7、食物链:生物之间像链还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生产者:自己制造食物消费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食物网:书P13(几条食物链连结在一起)生态系统: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可以看成个生态系统。
举例: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生物群落: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生物(群落)+非生物(环境条件)8、动物生存需要的条件是食物、阳光、空气、水等。
9、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植物特点所适应的环境香蕉树叶宽大热带雨量充足松树叶针形山地仙人掌叶刺沙漠荷花叶宽大圆润泥塘白杨树树干高大挺拔多风的北方10、动物适应环境的例子动物特点所适应的环境大雁迁徙每年的气候变化候鸟迁徙每年的气候变化青蛙冬眠寒冷的冬天企鹅脂肪厚寒冷的北极狼换毛,夏季短毛冬季长夏季炎热冬季寒冷11、写几条食物链(不少于3条)草一羊→狼12、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美国黄石国家公园。
我国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省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我国以保护大能猫等珍惜动物为主的自然保护区:四川省卧龙自然保护区。
13、食物链一般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为止;食物链一般应按照谁被谁吃的关系来写,“弱者”写在前(左边)箭头指向“强者”,即“→”。
14,我们人类的什么行为会造成鹰、兔子、草的减少(生态系统的破坏)?乱砍滥伐、过度放牧、环境污染、过度猎杀、过度开垦、气候恶化、工业污染,使用农药…15、为了维护生态系统我们应该(1)保护动物,不伤害它们;(2)保护森林,不乱欲滥伐;(3)保护草原,台理放牧;(4)多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珍惜的动植物;(5)减少环境污染……再如:保护野生动物,多植树造林,少用农药化肥。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总复习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总复习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5b56511c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79.png)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总复习知识点汇总科学总复五(上)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种子发芽需要三个基本条件分别是(温度)、(水)、(光)。
2、各种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条件),不同的植物生长的(环境不同),(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是植物生长必备的条件。
3、食物链通常是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由多条食物链组成的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4、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生存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5、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
(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第二单元:光1、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并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如(日光灯、太阳、手电、蜡烛、萤火虫)等都是光源。
2、从不同的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
影子产生的条件是(光源、挡光物和屏)。
一天中影子最长的时间是(早晨和傍晚),最短的时候是(中午)。
3、光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光传播速度很快,每秒约(30万千米)。
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为(1.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8分钟)。
4、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
反射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在生活中人们对光的反射的运用的例子有(汽车反光镜)、(医生用的额镜)、(潜望镜)等。
5、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人们发现(凸透镜)和(凹面镜)能把光线会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
6、物体的吸热本领与(物体的颜色)、(表面粗糙程度)以及(阳光的照射角度)有关。
不同颜色的纸,吸热的本领(不同);(深)色物体吸热快。
7、深色的物体(吸热)的本领强,(反光)能力弱,浅色的物体(吸热)的本领弱,(反光)能力强。
8、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光热)转换器。
它(方便、快捷、卫生、省力、省能源)。
9、我们设计的太阳能热水器怎样升温和保温?答:①把瓶子支起来,背面用锡纸反光;②对着光的一面用透明塑料布盖住;③盒子可以改动角度;④盒子及内里涂成黑色。
(完整)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完整)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d85897531126edb6f1a10d0.png)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复习整理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基本条件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2.种子发芽先看到种皮胀大,然后先长根,再长出叶。
根会朝有水的方向生长。
3.植物的生长必要的条件:阳光、空气、水、温度等。
4.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吃与被吃的关系。
5.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由多条食物链组成的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6.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7.自然界里的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8.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
9.我们常常做对比实验,它需要有两组实验数据,分别是实验组和对照组。
我们在做对比实验时,只允许改变一个条件,其余条件都不改变。
10.沙尘暴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
11.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美国黄石国家公园,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12.动物和植物的生长都需要一定的生活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
比如,植物的根会朝向有水的地方生长;植物的茎和叶会朝向有光的地方生长;植物的叶子会根据环境中水分的多少发生形态的变化等,以上都是生物适应环境的很好的实例。
13.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动植物遭到灭绝或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4.当一种生物灭绝,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15.为了保护生态平衡,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不乱砍乱伐、不过度捕杀、植树造林、保护环境、建立自然保护区等第二单元光和影1.影子产生需要的条件是光源、遮挡物和屏。
2.像电灯这样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例如:点亮的白炽灯、太阳、点燃的蜡烛等。
3.光源下物体影子变化的特点:a.影子方向变化与光源的方向有关。
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提纲1
![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提纲1](https://img.taocdn.com/s3/m/a2f29bdd28ea81c758f5787b.png)
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提纲(一)、填空题1、动植物的生长需要许多条件,其中植物发芽所必须的条件是(水分)。
2、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由许多条食物链组成的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3、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4、生物在一定区域内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5、增加(植物),可以为生态瓶中的动物提供更多的氧气.6、操场上空飘扬的红旗,它反射的光是(红色)。
7、影子产生需要的条件是(光源)、(遮挡物)、(屏)。
8、请写出由小麦、田鼠、猫头鹰组成的食物链(小麦→田鼠→猫头鹰)。
9、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的条件有(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空气)。
10、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早晨和傍晚)最长,(中午)最短。
1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滚动)和(滑动)两种方式。
12、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13、地球表面有(平原)、(山地)、(高原)、(盆地)、丘陵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
14、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
15、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从而使地形,地貌发生(改变)。
16、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如小草,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如兔子、狐狸。
17、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和(反冲力)。
18、遮挡物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
19、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事物关系形成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20、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1、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大小的工具,在生活中常常被叫做(弹簧秤)。
22、手按在桌面上拖动,会有一个阻碍手的运动,这是因为手和桌面之间有一个(摩擦力)。
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资料
![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d9ad8456c175f0e7cd1376e.png)
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科学概念)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一、植物的发芽、生长◆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温度、水分和空气。
◆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
当环境条件改变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它们会努力的适应环境的变化。
)◆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而生长必需阳光。
◆总之,植物对环境有基本的需要。
如空气、水、阳光、养分、空间等。
二、动物的生存◆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当环境不适应动物生存的时候,它们会重新选择合适的环境生活,否则它们将难以生存。
◆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动物对环境有基本的需要。
如空气、水、空间和食物等。
三、生物生存的关系◆蔷薇花丛中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植物和动物都会对它们需要的环境进行选择。
不同的生物对环境有着自己特有的需要。
◆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
◆所有的生物都会引起它们所生存的环境的变化。
◆生物的生存需要水、阳光、空气等。
◆植物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关系。
◆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
◆食物链中直接或者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也就是说,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
◆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生物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生态群落。
◆池塘里有水生植物如水藻水草,鱼类,虾,软条类如田螺河蚌,水鸟类如鸭,水生昆虫,青蛙等)◆池塘里有非生物主要有空气、水、泥土、岩石等。
◆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
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群落。
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可以直接打印)综述
![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可以直接打印)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799877337375a417866f8fc8.png)
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
2.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
当环境条件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3.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蚯蚓需要黑暗、潮湿的环境。
4.蔷薇花丛中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蔷薇或草—→蚜虫—→瓢虫—→小鸟;落叶—→蚯蚓—→小鸟;蔷薇—→毛毛虫—→小鸟5.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者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6.大多数食物链都是从植物开始的。
7.生物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生态群落。
8.池塘有哪些水生生物?(有水生植物如水藻水草,鱼类,虾,软条类如田螺河蚌,水鸟类如鸭,水生昆虫,青蛙等);池塘里有哪些非生物?(非生物主要有空气、水、泥土、岩石等)。
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
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群落。
9.制作生态瓶的步骤:(1)先在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如要加几块小石子也就在这时候放)。
(2)装入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3)往瓶里种上自己准备的水草。
(4)再放入小动物。
(5)把本组成员的名字做才标签贴在生态瓶的外面。
10.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发生态群落的变化。
11.生态瓶里小鱼太多会有什么结果?(小鱼浮出水面次数更多,甚至会缺氧死亡)。
是不是植物越多越好呢?(植物过多,影响植物对光的吸收,还会减少动物的活动空间,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12.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生存的生物必须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第二单元光1.学生要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人类的生活需要(阳光)、(空气)、(水)、(食物)等。
2.一粒种子就是一个幼小的(植物体)。
只有(条件)合适时,种子才能萌发成幼苗。
3.在自然界中,种子春天才开始萌发,所以,我们认为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温度)。
4.水面上的种子能萌发,而下面的种子却没有萌发,这说明种子萌发离不开(空气)。
5.雨后种子容易萌发,说明种子萌发离不开(水分)。
6.一般地说,具有(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空气),种子可以萌发,有的种子萌发还需要(光照)。
7.种子分类的方法可以按照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比如按照(颜色)、(形状)、(大小)等标准进行分类。
8.种子的寿命与(保存)条件有关,在(低温)、(干燥)的情况下保存寿命可以延长。
9.种子发芽时,先长出(根),再长出(芽)。
10.在农业生产中,发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把花生种在不同类型的土壤中产量不同。
这说明,(土壤)对植物生长具有一定的影响。
11.根据土壤中“沙”和“黏土”的含量多少,可以把土壤分成三类:含沙多的叫(沙质土);含黏土多的叫(黏质土);沙和黏土含量差不多的叫(壤土)。
12.沙质土、黏质土、壤土都有一定的(渗水能力)。
13.根据不同土壤含沙和壤土的比例差异,我们组认为:(沙质土)的渗水能力最强。
14.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沙质土)、(壤土)、(黏质土)。
15.土壤的保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黏质土)、(壤土)、(沙质土)。
16.将豆苗分别种在沙质土、黏质土或壤土里,在保持其他条件完全一致的情况下,豆苗在(壤土)里长得好。
17.除了渗水性以外,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等都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影响。
18.沙质土中(水肥)容易流失,但(透气性)好,适宜种块根,块茎作物。
19.黏质土透水性(差),透气性(差),适宜种植玉米、高粱等作物。
20.壤土透气性(好),既保(水),又保(肥),是农业生产理想的土壤。
21.“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
”这说明(水)、(光照)、(温度)等因素对植物生长有影响。
22.(对比)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23.我们认为,多数植物在光线(充足)的条件下生长的要好一些。
24.研究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的实验方法是:将植物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的植物数量(相同),生长情况(相似)。
然后想办法让实验组的植物生长在(黑暗)的地方。
25.有了充足的光照、空气和适宜的温度、水、肥料等条件外,(人类)的活动对植物的生长也有很大的影响。
26.“喜阴植物”在植物学中被称为(耐阴)植物,是指不适合直接在(阳光照耀)下生活的植物,它们只能生活在(背光)的环境中,否则就会死亡。
这类植物的特点是吸收光的能力特别(强),能在很弱的阳光下正常生长。
有一种叫做“(半夏)”的中草药就是喜阴植物。
27.有些“喜阳植物”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对阳光照射的要求(不同)。
例如,樟树是(喜阳)植物,但是在(幼苗)时期怕强烈的阳光照射,只适合在弱光的环境生长。
28.构成种子植物的六大主要器官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29.(根)、(茎)和(叶)是植物从外界获取营养的重要器官。
30.植物的根通常有(直根系)和(须根系)两类。
变态根,虽然形状改变了,但它们也是(根)。
31.根的共同特点是根都有(根尖)、(根毛),都(向下)生长,都生长在(地下)。
32.植物茂盛的地方,(水土流失)的现象少。
33.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主要存在于(土壤)中。
34.大多数新鲜蔬菜水果中的含水量约为自身质量的(百分之七十-----百分之九十)。
35.根吸收的水分是通过(茎)运送到植物的全身各处。
36.植物的茎与根在外形上的主要区别是,茎有“(节)”和“(芽)”,节是指茎上长(叶)的地方。
一般来说,在每个节上都有一片(叶),在茎的顶端和叶的基部一侧都长着一个(芽)。
而根则没有“(节)”和“(芽)”。
37.常见的植物例香菜根、大豆根等是(直根),大葱根、小麦根等是(须根),萝卜根、红薯根等是(贮藏根)。
38.植物的生长需要空气、水、阳光、肥料等,它们能够自己制造(养分),获得(能量)。
人和其他动物的生长也离不开空气、水、阳光等条件,同时,还要摄取(各种食物)来获得营养和能量。
39.根据食性把动物可分为(草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
40.有些动物只以植物为食物,叫(草食性)动物;有些动物以其他动物为食物,称为(肉食性)动物;而有些动物既吃植物也吃动物,我们称它们为(杂食性)动物。
41.动物的生存也需要一定的(生存环境)。
动物也是我们地球家园的(主人),它们的生存也需要我们人类的(关爱)。
42.草食性动物,例如,马,牛、羊及一些鼠类需要广阔的(草场);肉食性动物大都需要在茂密的(森林)中和(草原)上捕食其他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也要在(森林)中和(草原)上获取自己所需的食物。
43.地球上的生物千姿百态,生活习性(多种多样)。
深不可测的(海底),高耸入云的(山巅),干旱贫瘠的(沙漠),冰天雪地的(两极)……到处都会有生物的踪迹。
44.我们生活离不开(阳光),在没有阳光的黑暗世界里,人们很难正常地(生活)和(工作)。
45.向日葵的“花盘”能向着太阳的方向转动,这种特性称为(向光性)。
46.大多数植物都具有(向光)性。
47.植物除了具有向光性,还具有(向水性),(向地性)。
48.一般情况下,多数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茎向(上)生长。
49.向地性是植物受到(地球引力作用)的结果,又称(向重力)性。
50.夏季既是鱼类(摄食)与(生长)的旺季,又是昆虫大量(繁殖)的季节。
昆虫是鱼类喜欢(摄食)的优质动物蛋白饲料。
养鱼者可在夏季充分利用昆虫的(趋光)性,用(灯光)诱集昆虫喂鱼。
51.春天,鸟类陆续从温暖的南方飞回北方(繁殖后代);秋天,它们又陆续飞到南方(度过寒冬)。
生物学家把动物这种依季节不同而变更栖息地区的习性,称为(迁徙)。
52.像鸟类的迁徙、鱼类的洄游这样的习性都可以称为动物的(迁徙)。
53.植物虽然不能像动物一样(自由运动),但也有迁移现象。
植物的(花粉)、(种子)、(果实)等可以被风、水、动物和植物本身传播到其他地方,甚至可以由人带到(其他地区),扩大植物分布区域。
例如,椰子落入水中并随(洋流)散播到各处;蒲公英的种子(随风飘散);郁金香最初产于(土耳其),后被人们带到了欧洲及其他国家。
54.在冬天,看上去一动不动的蛇,青蛙其实并没有死,而是在(冬眠)。
55.冬眠是动物适应大自然的一种(生理)现象。
冬眠是动物能够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保护)自己,生存下来。
冬眠时,动物的体温(下降),血液循环速度(减慢),每分钟的呼吸次数显著(降低),营养物质和能量的消耗也大大(减少)。
56.(候鸟)都有迁徙的习性,(留鸟)则没有。
57.在千差万别的环境中,生存着形形色色的(动物)和(植物)。
58.仙人掌是我国常见的(观赏)植物,它原产于美洲和非洲的(干旱沙漠)中。
59.莲,观赏名为(荷花),是我们熟悉的(水生)植物。
60.骆驼是最适应沙漠环境的动物之一,享有“(沙漠之舟)”的美称。
61.骆驼的驼峰贮存的是(脂肪),足有(40)千克重,约体重的五分之一。
驼峰里的脂肪既能隔开太阳光照射的(热量),又能转化成(水分)供给身体。
所以,有人把驼峰叫做“(固体水库)”。
62.骆驼遇到水源时,会尽量多饮水,并把水分贮存在(血液)里备用。
在50℃高温下,骆驼能坚持(半个月)不喝水。
63.鱼身体长有(鳞片)、(鳃)、(鳍),所以鱼适合在水中生活。
64.骆驼适于沙漠环境生活的身体结构有(长有驼峰)、(蹄肥有肉垫)、(身长棕色黄毛)、(唇厚牙舌利)、(双排睫毛)等。
65.仙人掌的刺,其实就是它的(叶子),是由于(炎热)、(干燥)的环境造成的。
66.自然界里的动植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离开了所依赖的(环境),动植物就不能生存。
67.壁虎与天敌相遇的时候,常会丢弃自己的(尾巴),来诱惑敌人,自身一溜烟地逃离(险境)。
但过不了多久,壁虎又会重新长出一条(尾巴)。
68.像蝗虫、甲虫这样,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颜色一致或近似的体色,叫(保护色)。
69.像竹节虫和枯叶蝶那样,体色和形态都和环境中的其他物体或另一种生物相似,而不易被敌害发现的现象,叫(拟态)。
70.除保护色和拟态外,动物还有一些(防御)的特殊方法,以适应环境,继续(生存)。
71.使用生物农药对环境无污染,既能有效地抑制(有害)动物,又不会对有害动物的(天敌)构成威胁。
72.生活在北极附近的人们,冬天就住在用(冰块)砌成的冰屋里。
他们在冰屋里(生火取暖),以抵抗极地的严寒。
通常一个人只要花(1)小时,就可以建成一座冰屋。
73.作为生物大家庭中的一员,人类的生存同样需要(阳光)、(空气)、(水)和(食物)。
74.人们除了需要适应(自然环境)外,还要适应(社会环境)。
75.人类的(生存)依赖于环境,环境的变化(影响)人类的生存。
人类的活动又(影响)着环境。
76.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人类向环境的索取越来越多,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
77.人类的有些行为会使环境遭受破坏,例如(过度放牧)、(滥伐树木)、(围湖造田)、(工业污染)等。
78.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最终会影响人类自身的(生存)。
79.人类维持生命所需的一切物质都来源于(自然)。
80.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和过度开发是在毁坏人类的(生存环境),进而危害人类(自身)。
81.为了(生存),人类必须保护自然,珍爱生命,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与自然(和谐相处)。
82.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真正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83.我们都感受过冬天的(寒风刺骨)和夏天的(烈日炎炎)。
84.人们用(温度)来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的高低,以(摄氏度)或(华氏度)作为单位。
85.摄氏度用(℃)表示86.沸腾的水的温度是(100℃),结冰水的温度是(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