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DOU-B-11-213

《建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建筑学概论》是农业资源与环境(土地规划与管理方向)专业的专业任选课。主要

任务是加强学生有关建筑艺术的修养。本课程从建筑的意义,建筑的社会文化性以及中国建筑和外国建筑的历史沿革诸方面,完整而系统地阐述了建筑的基本内涵,使学生具有较丰富的建筑艺术知识,理解建筑艺术的特性及其社会文化价值,从而对建筑及建筑专业有一个全面而概括的了解。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农业资源与环境(土地规划与管理方向)专业的专业任选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较丰富的建筑艺术知识,理解建筑艺术的特性及其社会文化价值,加强学生有关建筑艺术的修养,从而对建筑及建筑专业有一个全面而概括的了解。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交融、渗透着自然科学、规划设计、工程技术、艺术美学等多学科的知识与技术。通过理论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建筑的基本性质和意义,理解建筑艺术的特性及其社会文化价值,了解中国建筑的沿革和外国建筑的沿革。结合经典案例教学,使学生具有较丰富的建筑艺术知识。

三、面向专业:

农业资源与环境(土地规划与管理方向)专业

四、先修课程: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具有较丰富的建筑艺术知识,对建筑有一个全面而概括的了解扩大知识面,提高专业素养。与其它课程平行方向,起辅助作用。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第一章建筑的意义( 2 学时)第一节建筑的基本概念

建筑(A);空间(A),建筑及其范围(B)。

第二节人与建筑

建筑与人的空间活动的需求(B);建筑的“人为”和“为人” (A);建筑与社会(A)。

第三节建筑的基本性质

时空性(A);功能性(A);工程技术性和经济性(A);艺术性(A);社会文化属性(A)。

思考题:

1、什么是建筑?

2、老子的建筑空间观?

3、如何理解建筑的空间观?

4、建筑的社会文化属性?

5、建筑的基本属性?

6、举例说明建筑的艺术性?

第二章建筑的物质性( 6 学时)

第一节概说( 2 学时)建筑的物质性涵义(A)建筑的存在形式(B)建筑的构成手段(B)。

第二节建筑的物质技术构成建筑的物质技术的历史演变(A)建筑构成的基本要求:力、屋盖、材料和施工(A),“土堆亭”(B);坚固性:力、地基状况、

地震(B);建筑的设施

(B)。

第三节建筑与人的物质活动需求( 2 学时)

人的尺度、模数(A)建筑的空间组群关系(A)视觉:光度、眩光性、几何视线、色刺激(A);听觉(B);温度和湿度要求(B);日照间距(A)

第四节建筑与人的精神活动需求( 2 学时)基础性心理需求(A),安全感与私密性(A),交往需求(A) ;招徕和展示(A) ;

纪念性(A);陶冶心灵(A))

思考题:

1、最早的榫卯结构?

2、建筑构成的基本要求?

3、“土堆亭”。

4、建筑的物质性涵义?

5、建筑的坚固性涵义?

6、举例说明人的尺度与建筑模数的关系?

7、举例说明建筑的空间组成关系?

8、人的视觉需求与建筑的关系?

9、人的精神活动需求层次?

10、评价密斯•凡•罗德的范斯沃别墅的私密性。

11 、纪念性建筑的特征?

12、流水别墅的美学分析?

第三章建筑的社会、文化性( 6 学时)

第一节建筑的民族和地域特征( 2 学时)

建筑的民族和地域属性(A);建筑地域性的客观因素:气候条件、地貌、生态、自然资源;建筑地域性的主观因素(A):社会的结构形态和经济、人文差异、历史因素。建筑的民族性(A):宗教特征、伦理特征。

第二节建筑的历史和时代特征(2学时)

建筑与历史的同步性(A);门窗的演变、斗棋的演变、屋顶的演变(B);时代与技术(A);时代与形式(B);

第三节建筑的文化艺术性( 2 学时)

建筑文化(A);建筑形象与美(A);建筑形式美法则(B):变化与统一、均衡与稳定、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虚实、层次、对位、象征寓意(B)。

思考题:

1、举例说明建筑地域性形成的原因?

2、“干阑式”建筑

3、建筑民族性的伦理特征?

4、举例说明建筑民族性的宗教特征?

5、举例说明中国民居的地域特色。

6、如何理解建筑的时代性?

7、建筑形式美法则。

8、举例说明建筑的虚实法则?

9、对位?

第四章建筑空间的组合( 4 学时)

第一节功能与空间( 2 学时)

功能对于空间形式的规定性(A ),交往空间(A ),共享空间与波特曼(A),现代中庭(B)。

第二节外部体形的处理

立体交通功能与建筑空间(B),外部体形对内部空间的反映(B),建筑的个性与性格特征的表现(A)。

第三节群体空间的处理( 2 学时)

院落(A),院落的功能(B),院落的形式(A);天井式建筑(B),北京四合

院(A),客家围屋(B),园林宅园(A),水院(B)。

思考题:

1、举例阐述共享空间与现代中庭的意义。

2、以上海火车南站为例,谈建筑外部体形的处理

3、院落的类型?

4、北京四合院的特征?

第五章中国建筑的沿革( 6 学时)

第一节中国古代建筑(4 学时)

都城的规范及发展(A);考工记与周王城(A);里坊制城市格局(A);开放

式街市(A);北宋都城汴梁的规划意义(A);北京城的历史变迁(B);太和殿的建筑型制(A);都城的选址原则(B)。

宗教建筑的类别(A);佛教建筑的类型(A);佛教建筑布局模式(B);佛寺

建筑(A);佛塔的类型(A);清真寺(B)。

第二节中国近现代建筑( 2 学时)

近代早期的中国建筑(B);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B);里弄(B);苏式建筑的影响(B);现代标志建筑(A)

思考题:

1、考工记与周王城。

2、里坊制。

3、北宋都城汴梁的规划意义

4、都城的选址原则。

5、都城发展的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