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教程复习重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播学教程复习重点

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

1.传播的定义(发生、分析、意义):

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分析:①传播主要指的是人类传递或交流消息、观点、感情或与此有关的交往活动。

②传播指的是人与人的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机制-----包括一切精神象征及其在空间

中得到传递,在时间上得以保存的手段。

③所谓传播,实质上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人们通过传播保持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的关系。

(传播基本要素:信源、讯息、信宿)

媒介

2.传播的特点:①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②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③从传播的社会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④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受传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⑤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3.信息的三种分类: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①物理信息:刮风下雨、电闪雷鸣

②生物信息:扬花授粉、鸡叫蛙鸣

③社会信息:是人类社会在生产和交往活动中所交流或交换的信息。

(除人的生物和物理信息以外的,与人类的社会活动有关的一切信息)

第二章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1.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语言

①从猿到人的转变,同时也就意味着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的转变。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语言的产生,是完成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之巨大飞跃的根本标志。

②语言产生的根本动力,来自人类最基本的创造性活动-----劳动。(直立行走、制造工具、分节化语言)

2.人类传播的进程:传播是通过一定的媒介、手段或工具来进行的。

(一)口语传播时代(二)文字传播时代(三)印刷传播时代

(四)电子传播时代

3.口语传播:口语的产生无疑加速了人类社会进化和发展的历程

局限性:①口语是靠人体的发生功能传递信息的,由于人体能量的限制,口语只能在很近的距离内传递和交流。

②口语使用的声音符号是一种转瞬即逝的事物,记录性差,口语信息的保存和积累

只能依赖人脑的记忆力。

4.文字传播:文字的意义①文字克服了音声语言的转瞬即逝性,它能够把信息长久

保存下来。

②文字打破了音声语言的距离限制,扩展了人类的交流和社

会活动的空间。

③文字使人类文化的传承有了确切可靠的资料和文献依据。总:文字的产生使人类传播在时间和空间两个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革。

5.印刷传播(了解):①印刷时代的到来是建立在纸张和印刷术发明的基础之上的。

②印刷术的发明标志着人类已经掌握了复制文字信息的技术原理,有了对

信息进行批量生产的观念。

③数字印刷时代的到来,在现代社会各个领域发挥着更为活跃、更为广泛

和日益重要的作用。

(东汉蔡伦、古登堡印刷术)

6.电子传播:(主要特点)实现了信息的远距离快速传输。

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

1.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

符号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两大类。非语言符号分为以下类型:语言符号的伴生符(声音、文字)、体态符号(动作、手势、表情……)、物化活动化程序化仪式化符号(仪式和习惯、徽章、旗帜、饮食……)

2.符号的基本功能:理解功能、传达功能、思考功能

3.信号与象征符的区别:

信号:(特点)①一切自然符号都是信号②信号与其表示的事物之间通常具有一对一的固定对应关系(交通信号、旗语、电报讯号……)

象征符:(特点)①象征符必须是人工符号,是人类的创造物②象征符不仅能够表示具体的事物,而且能够表达观念、思想等抽象事物③象征符不是遗传的,而是通过传统、通过学习来继承的④象征符是可以自由创造的

补充:象征符具有自由性和随意性,一种对像事物可以用多种象征符表示,一种象征符也可以表达多种事物,同时,象征符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4.传播过程中的意义(了解)

①传播者的意义②受传者的意义③情景意义

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1.传播过程构成的要素:①传播者(信源,指传播行为的引发者)

②受传者(信宿,即讯息的接收者和反应者,传播者地作用对象)

③讯息(讯息指的是由一组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的符号组成,能够表

达某种完整意义的信息。)

④媒介(又称传播渠道、信道、手段或工具。媒介是讯息的搬运者,

也是将传播过程中各种因素相互连接起来的纽带。

⑤反馈(指受传者对接收到的讯息的反应或回应,也是受传者对传

播者地反作用。

2.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传播过程的直接模式、传播过程的循环和互动模式

(一)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

①1948年,美国学者H.拉斯韦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的论文中,首次提

出构成传播过程的五种基本要素,即“5W”模式或“拉斯韦尔程式”的过程模式。

即:谁(传播者)、说什么(讯息)、通过什么渠道(媒介)、对谁说(受传者)、有什么效果(效果)

评价:意义:这一模式第一次将人们每天从事却又阐述不清的传播活动明确表述为由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为人们理解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

缺陷:模式不完全,属于一个单向直接模式,没有提供一条反馈渠道,没有揭示人类社会传播的双向和互动性质。

②香农-----韦弗模式描述电子通信过程的

直线模式的缺陷:①它容易把传播者和受传者的角色、关系和作用固定化

②直线模式缺乏反馈的要素或环节,不能体现人类传播的互动性质

(二)传播过程的循环和互动模式

1954年,施拉姆在C.E.奥斯古德观点启发下在《传播是怎样进行的》中,提出新的过程模式,“循环模式”。

讯息

编码者译码者

释码者释码者

译码者编码者

讯息

特点:①没有传播者和受传者的概念,传播双方都是传播行为的主体

②重点不在于分析传播渠道中的各种环节,而在于解析传播双方的角色功能;

参加传播过程的每一方都相互交替着这些角色。

评价:强调了社会传播的互动性,并把传播双方都看做是传播行为的主体,这无疑是正确的。(缺陷)①把传播双方放在完全对等和平等的关系中,与现实情况不符。

②体现了人际传播特别是面对面传播的特点,不能适应大众传播过程模式。

3.传播过程的特点:动态性、序列性、结构性。

4.系统模式下的社会传播结构:马莱兹克的系统模式

C=受传者M=讯息R=接收者

①影响和制约传播者的因素:C+M+媒介

②影响和制约受传者的因素:R+讯息的内容和影响、媒介的约束力

③影响和制约媒介与讯息的因素:传播者对讯息内容的选择和加工;受传者对媒介的接

触选择。及受传者对媒介的印象。

总:社会传播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评价任何一种传播活动,解释任何一个传播过程,都不能简单的下结论,而必须对涉及该活动或过程的各种因素或影响力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