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通信-教案
光纤通信教案
第1章概论(2课时)41.1 光纤通信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5)1.1.1 探索时期的光通信 (5)1.1.2 现代光纤通信 (6)1.1.3 国内外光纤通信发展的现状 (7)1.2 光纤通信的优点和应用 (8)1.2.1 光通信与电通信 (8)1.2.3 光纤通信的应用 (10)1.3 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11)1.3.1 发射和接收 (11)1.3.3 数字通信系统和模拟通信系统 (13)第2章光纤和光缆(5课时) (15)2.1 光纤结构和类型 (16)2.1.1 光纤结构 (16)2.2 光纤传输原理 (18)2.2.1 几何光学方法 (18)2.2.2 光纤传输的波动理论 (19)2.3 光纤传输特性 (22)2.3.1 光纤色散 (22)2.3.2 光纤损耗 (25)2.3.3 光纤标准和应用 (26)2.4 光缆 (28)2.4.1 光缆基本要求 (28)2.4.2 光缆结构和类型 (29)2.4.3 光缆特性 (29)2.5 光纤特性测量方法 (30)2.5.1 损耗测量 (30)2.5.2 带宽测量 (32)2.5.3 色散测量 (33)2.5.4 截止波长测量 (33)第3章通信用光器(4课时) (35)3.1 光源 (36)3.1.1 半导体激光器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 (36)3.1.2 半导体激光器的主要特性 (40)3.1.3 分布反馈激光器 (41)3.1.4 发光二极管 (42)3.1.5 半导体光源一般性能和应用 (43)3.2 光检测器 (45)3.2.1 光电二极管工作原理 (45)3.2.2 PIN光电二极管 (46)3.2.3 雪崩光电二极管(APD) (47)3.2.4 光电二极管一般性能和应用 (48)3.3 光无源器件 (49)3.3.1 连接器和接头 (49)3.3.2 光耦合器 (50)3.3.3 光隔离器与光环行器 (52)3.3.4 光调制器 (53)3.3.5 光开关 (53)第4章光端机(5课时) (55)4.1 光发射机 (56)4.1.1 光发射机基本组成 (56)4.1.2 调制特性 (57)4.1.3 调制电路和自动功率控制 (58)4.1.4 温度特性和自动温度控制 (60)4.2 光接收机 (61)4.2.1 光接收机基本组成 (61)4.2.2 噪声特性 (62)4.2.3 误码率 (63)4.2.4 灵敏度 (63)4.3 线路编码 (64)4.3.1 扰码 (64)4.3.2 mBnB码 (65)4.3.3 插入码 (66)第5章数字光纤通信系统(5课时) (68)5.1 两种传输体制 (69)5.1.1 准同步数字系列PDH (69)5.1.2 同步数字系列SDH (70)5.2 系统的性能指标 (72)5.2.1 参考模型 (72)5.2.2 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73)5.2.3 可靠性 (74)5.3 系统的设计 (76)5.3.1 中继距离受损毁的限制 (76)5.3.2 中继距离受色散(带宽)的限制 (76)5.3.3 中继距离和传输速率 (77)第6章模拟光纤通信系统(5课时) (78)6.1 调制方式 (79)6.1.1 模拟基带直接光强调制 (79)6.1.2 模拟间接光强调制 (79)6.1.3 频分复用光强调制 (80)6.2 模拟基带直接光强调制光纤传输系统 (80)6.2.1 特性参数 (81)6.2.2 光端机 (82)6.2.3 系统性能 (83)6.3 副载波复用光纤传输系统 (84)6.3.1 特性参数 (84)6.3.2 光端机 (85)6.3.3 光链路性能 (87)第7章光纤通信新技术(6课时) (88)7.1 光纤放大器 (90)7.1.1 掺饵光纤放大器工作原理 (90)7.1.2 掺饵光纤放大器的构成和特性 (91)7.1.3 掺饵光纤放大器的优点和应用 (91)7.2 光波分复用技术 (92)7.2.1 光波分复用原理 (92)7.2.2 WDM系统的基本结构 (95)7.2.3 WDM技术的主要特点 (95)7.2.4 光滤波器与光波分复用器 (96)7.3 光交换技术 (100)7.3.1 (101)7.3.2 时分光交换 (101)7.3.3 波分光交换 (102)7.4 光孤子通信 (102)7.4.1 光孤子的形成 (103)7.4.2 光孤子通信系统的构成和性能 (104)7.5 相干光通信技术 (105)7.5.1 相干检测原理 (106)7.5.2 调制和解调 (106)7.5.3 误码率和接收灵敏度 (107)7.5.4 相干光系统的优点和关键技术 (107)7.6 光时分复用技术 (108)7.7 波长变换技术 (109)第8章光纤通信网络(2课时) (111)8.1 通信网的发展趋势 (112)8.2 SDH传送网 (113)8.2.1 SDH传送网的功能结构 (113)8.2.2 SDH网的物理拓扑 (114)8.2.3 自愈网 (116)8.3 WDM光网络 (117)8.3.1 光传送网的分层结构 (117)8.3.2 光分插复用器 (118)8.3.3 光交叉连接器 (119)8.3.4 WDM光网络示例 (120)8.4 光接入网 (121)8.4.1 光接入网概念 (121)8.4.2 无源光网络 (122)8.4.3 有源光网络 (123)8.4.4 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 (123)第1章概论(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光纤通信的概念和发展历史。
光纤通信电子教案
光纤通信电子教案教师备课纸第 1 次课题1、光纤通信概述目的要求 1.了解光纤通信发展的历史2.了解光纤通信的优点及应用3.掌握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4.了解光纤通信的发展现状及展望教学重点 1.光纤通信系统的一般组成2.光端机、光纤链路的基本功能教学难点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与功能教学课时 2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教学内容和步骤《光纤通信》课程内容介绍、专业学习方法、参考资料介绍第1章概论第2章光纤和光缆第3章通信用光器件第4章光端机第5章数字光纤通信系统第6章模拟光纤通信系统第7章光纤通信新技术第8章光纤通信网络1.1 光纤通信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教师备课纸1.1.1 探索时期的光通信中国古代用“烽火台”报警欧洲旗语望远镜,目视光通信1880年,美国人贝尔发明了用“光电话”1960年,美国人梅曼发明了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1.1.2 现代光纤通信1966年,英籍华裔学者高锟和霍克哈姆的论文指出利用光纤进行信息传输,奠定了现代光通信基础。
1970 年,美国康宁公司研制成功损耗20 dB/km的石英光纤。
1976 年,世界上第一个实用光纤通信系统的现场试验成功。
光纤通信的发展可以粗略地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66~1976年),是基础研究到商业应用的开发时期。
第二阶段(1976~1986年),提高传输速率和增加传输距离的发展时期。
第三阶段(1986~1996年),全面深入、开展新技术研究的时期1.1.3 国内外光纤通信发展的现状1.2 光纤通信的优点和应用1.2.1 光纤通信的优点1.容许频带很宽,传输容量很大;2.损耗很小,中继距离很长且误码率很小;3.重量轻、体积小; 教师备课纸4.抗电磁干扰性能好;5.泄漏小,保密性能好;6.节约金属材料,有利于资源合理使用。
1.2.2 光纤通信的应用光纤通信的各种应用可概括如下:①通信网 ②构成因特网的计算机局域网和广域网③有线电视网;工业电视系统;自动控制系统④综合业务光纤接入网1.3 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1.光发射机:把输入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并用耦合技术把光信号最大限度地注入光纤线路 (常简称为电/光或E/O 转换)。
光纤通信课程设计
光纤通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掌握光纤的传输特性和优点。
2. 学习光纤的构造、分类及其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3. 掌握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了解其工作原理。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光纤通信系统中信号传输与接收的过程。
2. 学会使用光纤通信设备,进行简单的光纤连接与测试操作。
3. 能够设计并搭建简单的光纤通信实验模型,验证光纤通信原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光纤通信技术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激发其学习兴趣。
2. 增强学生对我国光纤通信技术发展的了解,培养其民族自豪感。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帮助学生掌握光纤通信的基础知识,培养其实践操作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明确,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其主动探索,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光纤通信原理- 光纤的结构与分类- 光的传播原理- 光纤的传输特性2. 光纤通信系统组成- 发射与接收设备- 光纤与光缆- 中继器与光纤分路器3. 光纤通信技术应用- 光纤通信在我国的发展- 光纤通信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 光纤通信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4. 实践操作- 光纤连接与测试- 光纤通信实验模型设计与搭建- 信号传输与接收分析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保证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明确如下安排:第1周:光纤通信原理第2周:光纤通信系统组成第3周:光纤通信技术应用第4周: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实验设计与操作)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关联,涵盖光纤通信基础知识、系统组成、应用及实践操作等方面,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光纤通信技术。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主动性和实践能力。
光纤通信技术电子教案
光纤通信技术电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纤通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及其关键部件。
3. 培养学生了解光纤通信的应用领域和未来发展趋势。
二、教学内容1. 光纤通信概述光纤通信的定义光纤通信的发展历程光纤通信的优势与不足2. 光纤的工作原理光波的产生与传输光纤的导光原理光纤的衰减与色散3. 光纤通信系统组成光源光发送器光纤光接收器光放大器4. 光纤通信技术的关键技术光波的分波和解波光信号的调制与解调光信号的放大与传输5. 光纤通信的应用领域通信网络数据传输有线电视医疗、工业与科研领域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光纤通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特点。
2. 利用多媒体演示,展示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3. 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光纤通信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实例。
4. 开展小组讨论,探讨光纤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光纤通信基本概念的理解。
2. 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光纤通信系统组成的掌握。
3.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光纤通信应用领域的了解。
4. 课程论文,让学生深入研究光纤通信技术的某一方向。
五、教学资源1. 教案、课件和讲义。
2. 多媒体演示素材。
3. 光纤通信相关案例资料。
4. 光纤通信技术发展论文集。
六、教学活动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光纤通信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引发学生对光纤通信技术的好奇心和兴趣。
2. 理论讲解:详细讲解光纤通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光纤通信的基本知识。
3. 演示实验:进行光纤通信原理的演示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光波在光纤中的传输过程。
4. 案例分析:分析光纤通信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实例,让学生了解光纤通信技术的实际应用价值。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光纤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及其对社会的潜在影响。
七、教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光纤通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特点。
2. 第3-4课时:讲解光纤的工作原理及其光纤的导光原理。
光纤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光纤通信原理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光纤的性质和光纤通信系统的构成。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光纤通信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2.掌握光纤的基本性质,包括折射率、损耗和色散。
3.理解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构成,包括光源、光纤、光接收器等。
4.掌握光纤通信中的信号调制和解调技术。
5.能够计算光纤通信系统中的信号传输损耗。
6.能够分析光纤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如比特率、传输距离等。
7.能够设计简单的光纤通信系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新技术的敏感性和好奇心。
2.使学生认识到光纤通信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二、教学内容本章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光纤的性质和光纤通信系统的构成。
具体安排如下:1.光纤通信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2.光纤的基本性质,包括折射率、损耗和色散。
3.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构成,包括光源、光纤、光接收器等。
4.光纤通信中的信号调制和解调技术。
5.光纤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如比特率、传输距离等。
6.光纤通信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章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用于讲解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光纤的性质。
2.讨论法:用于探讨光纤通信系统的设计和性能优化。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应用案例,使学生了解光纤通信在现实中的应用。
4.实验法:进行光纤通信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加深对光纤通信原理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光纤通信原理》2.参考书:包括但不限于《光纤通信技术》、《光电子学原理》等。
3.多媒体资料:包括教学PPT、视频资料等。
4.实验设备:光纤通信实验装置、光源、光接收器等。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章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
光纤通信技术课程设计
光纤通信技术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光纤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和发展趋势。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知识目标:理解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包括光的传播、光纤的构造和特性、光信号的调制和解调等;掌握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光源、光纤、光接收器等;了解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领域和未来发展趋势。
2.技能目标:能够使用光学仪器和设备进行光纤通信实验;具备分析和解决光纤通信系统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新技术的敏感性和好奇心,使学生认识到光纤通信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前景,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具体包括以下章节:1.光纤通信概述:介绍光纤通信的定义、特点和应用领域。
2.光的传播:讲解光在光纤中的传播原理,包括光纤的构造和特性、光的传播模式等。
3.光信号的调制和解调:介绍光信号的调制方法和解调原理,包括强度调制、相位调制、频率调制等。
4.光纤通信系统:讲解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光源、光纤、光接收器等,以及各部分的作用和功能。
5.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介绍光纤通信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通信、电力、交通等。
6.光纤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讲解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如高速光纤通信、光纤到户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具体如下:1.讲授法:通过讲解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概念和应用,使学生掌握光纤通信技术的基本知识。
2.讨论法:学生就光纤通信技术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
4.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光纤通信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外优秀的光纤通信技术教材,如《光纤通信原理》等。
光纤通信技术电子教案
光纤通信技术电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纤通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3. 培养学生对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光纤通信的基本概念1.1 光与光纤1.2 光纤通信的优点与局限2. 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2.1 光源2.2 光发送器2.3 光纤2.4 光接收器2.5 光放大器3. 光纤通信的工作原理3.1 模拟光纤通信系统3.2 数字光纤通信系统4. 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4.1 通信网络4.2 数据传输与存储4.3 医疗、工业及其他领域的应用5. 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5.1 高速光纤通信5.2 光纤到户(FTTH)5.3 光载无线通信(OWC)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图片、动画和视频,直观地展示光纤通信的原理和应用。
2. 利用实验设备和模型,让学生亲身体验光纤通信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光纤通信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光纤通信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光纤通信实验中的操作能力和对原理的掌握。
3.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
五、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动画、视频等教学素材。
2. 实验设备:光纤通信实验仪、光纤等。
3. 参考书籍:光纤通信技术、光电子学等。
4. 网络资源:相关论文、新闻报道、技术动态等。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分别为4个学时/周,共8周。
2. 教学计划:周次内容安排学时第1周光纤通信的基本概念 4第2周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4第3周光纤通信的工作原理 4第4周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 4第5周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4第6周实验一:光纤通信系统实验 4第7周小组讨论:光纤通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第8周总结与复习 4七、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掌握光纤通信的基本概念,以便能够理解后续的教学内容。
光纤通信技术电子教案
光纤通信技术电子教案第一章:光纤通信概述1.1 光纤通信的定义与发展历程1.2 光纤通信的优势与局限1.3 光纤通信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前景第二章:光纤与光波导2.1 光纤的制备与种类2.2 光波导的原理与结构2.3 光纤的传输特性与损耗第三章:光纤通信器件3.1 光源与光发射器3.2 光接收器与光检测器3.3 光开关、光调制器与光放大器第四章:光纤通信系统4.1 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4.2 光纤通信的传输技术4.3 光纤通信的复用技术第五章:光纤通信网络5.1 光纤通信网络的类型与结构5.2 光纤传输网络的技术与发展5.3 光纤通信网络的应用领域第六章:光纤通信系统的性能评估6.1 系统性能指标6.2 信道容量与误码率6.3 系统性能优化第七章: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7.1 电信领域7.2 数据通信与互联网7.3 光纤在有线电视中的应用第八章:光纤通信技术的挑战与发展8.1 光纤的非线性效应8.2 信号衰减与色散问题8.3 未来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第九章:光纤通信技术的标准化与协议9.1 光纤通信标准概述9.2 主要的通信协议9.3 我国在光纤通信标准制定中的贡献第十章:实验与实践10.1 光纤通信实验设备与实验方法10.2 光纤通信系统性能测试实验10.3 光纤通信技术应用案例分析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光纤通信的定义与发展历程重点:光纤通信的基本概念、光纤通信的发展历程及其重要里程碑。
难点:理解光纤通信与传统通信方式的差异以及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二、光纤与光波导重点:光纤的制备、种类及其传输特性。
难点:光波导的工作原理以及光纤的传输损耗。
三、光纤通信器件重点:光纤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关键器件及其功能。
难点:理解不同类型的光源、光接收器、光开关、光调制器以及光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四、光纤通信系统重点: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以及传输与复用技术。
难点:掌握光纤通信系统的传输特性、信道容量以及误码率等性能评估指标。
光纤通信技术电子教案
光纤通信技术电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光纤通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特点。
2. 掌握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工作原理。
3. 熟悉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领域和未来发展趋势。
二、教学内容1. 光纤通信的基本概念光纤通信的定义光纤通信的优点2. 光纤通信的原理光波的传播特性光纤的传输特性3. 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光源光发送器光纤光接收器光放大器4. 光纤通信的工作原理光发送器的工作原理光纤的传输过程光接收器的工作原理5. 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领域长途通信局域网光纤到户特殊应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光纤通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光纤通信系统的实际应用案例。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光纤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
四、教学资源1. 教材:光纤通信技术。
2. 多媒体课件:演示光纤通信系统的原理和应用。
3. 网络资源:查找光纤通信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光纤通信基本概念的理解。
2. 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光纤通信原理和系统的掌握。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光纤通信技术应用领域的了解。
4. 课程报告:考察学生对光纤通信技术未来发展的思考。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光纤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工作原理。
2. 教学难点:光波的传播特性和光纤的传输特性。
光发送器、光接收器以及光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光纤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
七、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4学时。
2. 教学方式: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
3.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讲解光纤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0.5学时)。
第二阶段:分析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其工作原理(1学时)。
第三阶段:介绍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领域和未来发展趋势(0.5学时)。
第四阶段:案例分析与讨论(1学时)。
第五阶段:课堂问答与作业布置(0.5学时)。
八、教学案例1. 案例一:长途通信中的光纤通信系统。
2. 案例二:光纤到户的应用实例。
光纤通信传输技术教案.
知识点光纤通信传输技术一、教学目标:了解各种光纤传输技术。
二、教学重点、难点:SDH的速率、SDH网络结构、WDM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设计:1.知识点说明光纤传输技术以SDH为基础,先后发展了WDM、OTN、PTN等技术。
2.知识点内容1)SDH的中文含义是同步数字系列,SDH中的帧结构是9×270×N的同步传送模块(STM),N取正整数1、4、16、64、256,STM-1的速率是155.52Mbit/s,其余各级的速率分别是STM-1的N倍。
2)SDH网的网络结构有环形网、线形网、网孔形网等,分别由不同的网元组成。
3)波分复用(WDM )就是让不同波长的光信号同在一根光纤上传输而互不干扰。
波长间隔更紧密的WDM为密集波分复用(DWDM),通常为几个nm。
4)WDM系统主要由光发射机、光中继放大、光接收机、光监控信道和网络管理系统组成。
5)光传送网(OTN)是基于波分复用技术,由一组通过光纤链路连接在一起的光网元组成的网络,能够提供基于光通道的用户信号的传送、复用、路由、管理、监控以及保护。
6)分组传送网(PTN)是以分组传送为基础、以分组交换为核心,支持多业务承载,并具备完善的保护和OAM管理功能的面向连接端到端的传送技术。
PTN网络定位为城域网传输,如用于承载电信运营商的无线回传网络、以太网专线以及IPTV等多媒体数据业务。
3.知识点讲解7)每一部分内容的讲解均要从基本概念入手,简化原理,重视应用。
8)SDH从其传输速率到网络单元类型以及我国SDH网络结构组成几个方面进行讲解。
9)WDM说明其概念和优点,以及系统结构组成。
10)OTN、PTN注重基本概念和网络应用方面。
四、课后作业或思考题:1、SDH的中文含义是。
2、STM-16的传输速率是()A. 155 Mbit/sB. 622 Mbit/sC. 2.5Gbit/sD. 10Gbit/s3、光传送网(OTN)是基于技术,由一组通过光纤链路连接在一起的光网元组成的网络。
《光纤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教案、课程日历
《光纤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教案、课程日历第一章:光纤通信概述1.1 光纤通信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2 光纤通信的优势和局限性1.3 光纤通信的应用领域1.4 光纤通信的发展趋势第二章:光纤的基础知识2.1 光纤的组成和结构2.2 光纤的种类和特性2.3 光纤的传输原理2.4 光纤的耦合和衰减第三章: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3.1 光源和光发射器3.2 光接收器和解调器3.3 光放大器和光纤放大器3.4 光波分复用器和光开关第四章:光纤通信系统的性能评估4.1 系统性能指标4.2 信道容量和误码率4.3 系统噪声和损耗4.4 系统优化和升级第五章: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5.1 光纤通信在通信领域的应用5.2 光纤通信在数据传输中的应用5.3 光纤通信在有线电视中的应用5.4 光纤通信在互联网和数据中心中的应用第六章:光纤通信系统的传输技术6.1 直接序列扩频传输技术6.2 频率分割复用传输技术6.3 时间分割复用传输技术6.4 波长分割复用传输技术第七章:光纤通信系统的网络架构7.1 点对点光纤通信网络7.2 星型光纤通信网络7.3 环型光纤通信网络7.4 光纤通信网络的规划和设计第八章:光纤通信系统的保护与恢复8.1 光纤通信系统的保护技术8.2 光纤通信系统的恢复技术8.3 故障检测与定位技术8.4 系统冗余设计第九章:光纤通信技术的最新进展9.1 光量子通信技术9.2 光纤激光器技术9.3 光纤传感器技术9.4 光纤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第十章:实验与实践10.1 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实验10.2 光纤通信系统的性能测试与评估10.3 光纤通信网络的搭建与维护10.4 实际案例分析与讨论第十一章:光纤通信系统的维护与管理11.1 光纤通信设备的维护与管理11.2 光纤通信网络的监测与维护11.3 光纤通信系统的安全与保护11.4 光纤通信技术的标准化与规范第十二章:光纤通信技术在特定领域的应用12.1 光纤通信在军事通信领域的应用12.2 光纤通信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12.3 光纤通信在海洋探测领域的应用12.4 光纤通信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第十三章:光纤通信技术的国际化发展13.1 国际光纤通信技术的标准与协议13.2 跨国光纤通信网络的构建与运营13.3 国际合作与竞争在光纤通信领域的影响13.4 光纤通信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与发展第十四章:光纤通信技术的创新与研发14.1 新型光纤材料与技术的研发14.2 光纤通信设备的创新设计14.3 光纤通信系统的智能化与自动化14.4 光纤通信技术在未来的挑战与机遇第十五章:课程总结与展望15.1 光纤通信技术课程回顾15.2 光纤通信技术的关键问题和挑战15.3 光纤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15.4 学生实践和研究的方向与建议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详细介绍了《光纤通信技术》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案和课程日历,涵盖了光纤通信的概述、基础知识、系统组成、性能评估、应用领域、传输技术、网络架构、保护与恢复、最新进展、实验与实践、维护与管理、特定领域应用、国际化发展、创新与研发以及课程总结与展望等十五个章节。
《光纤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教案、课程日历
《光纤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教案、课程日历第一章:光纤通信概述1.1 光纤通信的定义与发展历程1.2 光纤通信的优点与局限性1.3 光纤通信的应用领域第二章:光纤与光波导2.1 光纤的构造与类型2.2 光纤的传输原理2.3 光波导的类型与特点第三章:光纤通信器件3.1 光源与光发射器3.2 光接收器与光检测器3.3 光纤耦合器与光波分路器3.4 光放大器与光调制器第四章:光纤通信系统4.1 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4.2 光纤通信系统的性能评价指标4.3 光纤通信系统的分类与特点第五章: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5.1 高速光纤通信技术5.2 光纤通信网络技术5.3 新型光纤材料与器件5.4 光纤通信在5G及未来通信网络中的应用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掌握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技术及其应用。
2. 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提高课堂氛围,促进学生思考。
3. 实践:组织实验室参观、实践操作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
4. 讨论: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估: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光纤通信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掌握程度。
3. 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完成一项与光纤通信相关的课程设计,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4. 期末考试:全面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课程日历:第1周:光纤通信概述第2周:光纤与光波导第3周:光纤通信器件第4周:光纤通信系统第5周: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第六章:光纤通信系统的性能优化6.1 信号衰减与色散管理6.2 光纤非线性效应及其补偿6.3 光信号调制与解调技术第七章:光纤通信网络7.1 光纤通信网络的拓扑结构7.2 波分复用技术(WDM)7.3 光交换技术与光路由器7.4 光纤通信网络的规划与设计第八章: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8.1 光纤通信在数据通信中的应用8.2 光纤通信在电信网络中的应用8.3 光纤传感器与光纤测量技术8.4 光纤医疗成像与治疗技术第九章:光纤通信技术的标准化与协议9.1 光纤通信标准化的意义与过程9.2 主要的光纤通信协议与标准9.3 光纤通信协议的发展趋势第十章:光纤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10.1 新型光纤材料与器件的研究10.2 量子光纤通信技术10.3 光纤通信在物联网中的应用10.4 光纤通信在未来通信网络中的挑战与机遇教学方法:6. 结合案例分析,深入探讨光纤通信系统的性能优化技术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光纤通信技术教案
光纤通信技术教案第1章光纤通信概述光纤通信的基本概念 1.光纤通信光纤通信是利用光纤来传输携带信息的光波以达到通信的目的。
2.光波特性光速:①在真空中:v??f,c??of ②在介质中:v?c/n 光是电磁波:TM、TE、TEM 光具有二重性①波动性:光具有反射、折射、衍射和干涉等。
②粒子性:光具有能量、动量和质量等。
3.电磁波谱光纤通信的特点1.优点传输频带宽,通信容量大传输损耗小抗电磁干扰光纤线径细、重量轻制作光纤的资源丰富 2.缺点光纤弯曲半径不宜过小光纤的切断和连接操作技术要求高分路、耦合操作繁琐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目前光纤通信系统多采用强度调制/直接检波。
1.光发射机光发射机的主要作用是将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耦合进光纤。
光发射机中的重要器件是能够完成电-光转换的半导体光源,目前主要采用半导体激光器或半导体发光二极管。
2.光接收机光接收机中的重要部件是能够完成光/电转换任务的光电检测器,目前主要采用光电二极管和雪崩光电二极管。
3.光中继器光纤通信中光中继器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光-电-光转换形式的中继器,另一种是在光信号上直接放大的光放大器。
光纤通信的发展趋势 1.向超高速光纤系统发展 2.向超大容量WDM系统发展 3.向光传送网方向发展 4.向光纤发展 5.向宽带光纤接入网方向发展第2章光导纤维光纤的结构和分类光纤的结构 1.纤芯层位置:光纤的中心部位,折射率为n1。
尺寸:单模光纤的直径d1=2a=4μm~10μm,多模光纤的直径d1=50μm。
材料:高纯度SiO2,掺有极少量的掺杂剂。
2.包层位置:位于纤芯的周围,折射率为n2。
尺寸:直径d2=2b=125mm 材料:同上,使得n1>n2,以便光信号封闭在纤芯中传输。
3.涂覆层位置:位于光纤的最外层尺寸:涂覆后的光纤外径约为作用:保护光纤不受水汽侵蚀和机械擦伤。
光纤的分类 1.按照光纤折射率分布不同来分阶跃型光纤纤芯折射率n1沿半径方向保持一定,包层折射率n2沿半径方向也保持一定,而且纤芯和包层的折射率在边界处呈阶梯型变化的光纤称为阶跃型光纤,又称为均匀光纤。
光纤通信技术教案
第1章 光纤通信概述1.1光纤通信的基本概念 1.光纤通信光纤通信是利用光纤来传输携带信息的光波以达到通信的目的。
2.光波特性 (1)光速:① 在真空中:v f ,oc f (8c 310m /s )② 在介质中:v c /n (n 是折射率) (2)光是电磁波:TM、TE、TEM (3)光具有二重性① 波动性(宏观):光具有反射、折射、衍射和干涉等。
② 粒子性(微观):光具有能量、 动量和质量等。
3.电磁波谱1.1光纤通信的特点 1.优点(1)传输频带宽,通信容量大 (2)传输损耗小 (3)抗电磁干扰(4)光纤线径细、重量轻 (5)制作光纤的资源丰富 2.缺点(1)光纤弯曲半径不宜过小(2)光纤的切断和连接操作技术要求高 (3)分路、耦合操作繁琐1.3 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目前光纤通信系统多采用强度调制/直接检波(IM/DD)。
1.光发射机光发射机的主要作用是将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耦合进光纤。
光发射机中的重要器件是能够完成电-光转换的半导体光源,目前主要采用半导体激光器(LD)或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
2.光接收机光接收机中的重要部件是能够完成光/电转换任务的光电检测器,目前主要采用光电二极管(PIN)和雪崩光电二极管(APD)。
3.光中继器光纤通信中光中继器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光-电-光转换形式的中继器,另一种是在光信号上直接放大的光放大器。
1.4 光纤通信的发展趋势1.向超高速光纤系统发展2.向超大容量WDM系统发展3.向光传送网方向发展4.向G.655光纤发展5.向宽带光纤接入网方向发展(FTTH)第2章 光导纤维2.1 光纤的结构和分类2.1.1 光纤的结构1.纤芯层(1)位置:光纤的中心部位,折射率为n1。
(2)尺寸:单模光纤的直径d1=2a=4μm~10μm,多模光纤的直径d1=50μm。
(3)材料:高纯度SiO2,掺有极少量的掺杂剂。
2.包层(1)位置:位于纤芯的周围,折射率为n2。
光纤通信技术电子教案
光纤通信技术电子教案第一章:光纤通信概述1.1 光纤通信的定义与特点1.2 光纤通信的发展历程1.3 光纤通信的应用领域第二章:光纤与光波导2.1 光纤的基本原理与结构2.2 光纤的分类与性能2.3 光波导的类型与制备方法第三章: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3.1 光源与光发射器3.2 光接收器与光检测器3.3 光纤传输系统与光纤通信设备第四章:光纤通信的关键技术4.1 光纤的耦合与连接技术4.2 光放大器与光滤波器4.3 光开关与光调制技术第五章:光纤通信系统的性能评估5.1 系统损耗与色散分析5.2 误码率与信道容量5.3 光纤通信系统的优化与升级第六章:光纤通信系统的应用6.1 数据通信与互联网6.2 电话通信与光纤电话6.3 广播与有线电视光纤传输第七章:光纤网络技术7.1 光纤传输网络的基本结构7.2 光纤接入网技术7.3 光纤传输网的构建与优化第八章:光电子器件8.1 光发射器件8.2 光接收器件8.3 光开关与光调制器件第九章:光纤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9.1 光纤通信技术的新发展9.2 光电子集成技术与光芯片9.3 量子通信与光纤通信的结合第十章:实验与实践10.1 光纤通信实验设备与方法10.2 光纤通信系统的搭建与调试10.3 光纤通信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第十一章:光纤通信系统的维护与管理11.1 光纤通信设备的日常维护11.2 光纤网络的故障诊断与处理11.3 光纤通信系统的安全管理与维护第十二章:光纤通信技术的标准与规范12.1 国际光纤通信技术标准简介12.2 国内光纤通信技术标准与规范12.3 光纤通信设备认证与质量检测第十三章:光纤通信技术在特定领域的应用13.1 光纤通信在军事通信中的应用13.2 光纤通信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13.3 光纤通信在医疗通信中的应用第十四章:光纤通信技术的产业化与市场分析14.1 光纤通信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14.2 光纤通信设备的市场分析14.3 光纤通信技术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格局第十五章:复习与练习15.1 光纤通信技术的主要概念与技术指标15.2 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15.3 光纤通信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是关于光纤通信技术电子教案的内容,涵盖了光纤通信的基本概念、关键技术、系统性能评估、应用领域、网络技术、光电子器件、未来发展、实验实践、维护管理、技术标准、产业化与市场分析以及复习练习等方面。
光纤通信的课程设计
光纤通信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掌握光纤的构造、分类及特性。
2. 学生能掌握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了解其主要设备的功能和作用。
3. 学生能了解光纤通信的优点和局限性,认识到其在现代通信领域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光纤通信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及相互关系。
2. 学生能通过实验操作,掌握光纤的连接、切割和测试等基本技能。
3. 学生能运用光纤通信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通信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光纤通信,培养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创新意识。
2.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完成实验和项目,培养沟通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3. 学生能认识到光纤通信在我国科技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国家自豪感和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学生特点:高中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光纤通信原理:介绍光纤的基本结构、分类及传播原理,包括光的全反射、折射率等概念。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 光纤与光缆2. 光纤通信系统:讲解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如光源、光检测器、光调制器等设备的功能和作用。
相关教材章节:第四章 光纤通信系统及其设备3. 光纤的连接与测试:介绍光纤的连接方式、切割技巧和测试方法,包括光纤的损耗和带宽测量。
相关教材章节:第五章 光纤的连接与测试技术4. 光纤通信的优点与应用:分析光纤通信的优势,如高速、大容量、抗干扰等,并介绍其在通信领域的应用。
相关教材章节:第六章 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5. 光纤通信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展望:介绍我国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光纤通信电子教案
光纤通信电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
2.认识光纤通信的优势和劣势,并比较与其他通信方式的差异。
3.掌握光纤通信的组成部分、工作原理和传输方式。
4.了解光纤通信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趋势。
二、教学重点1.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
2.光纤通信的组成部分、工作原理和传输方式。
三、教学难点1.与传统通信方式的比较。
2.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趋势。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引导学生了解光纤通信的重要性。
2.实验法:通过构建简单的光纤通信实验装置,让学生亲自体验光纤通信的工作原理和传输方式。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比较光纤通信与传统通信方式的差异,探讨光纤通信的未来发展趋势。
五、教学过程第一节: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30分钟)1.引入:通过举例引入光纤通信的应用场景,如互联网、电视传输等。
2.讲解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光纤通信是一种利用光纤传输光信号进行通信的方式,利用光的折射和全反射原理实现信号的传输。
3.探究光纤通信的应用领域:分组讨论,比较光纤通信与传统的有线和无线通信方式的优劣,从而引出光纤通信在大容量传输、高速传输、抗干扰等方面的应用。
第二节:光纤通信的组成部分、工作原理和传输方式(40分钟)1.光纤通信的组成部分:讲解光纤通信的三个主要部分,光源、光纤和接收器。
2.光纤通信的工作原理:通过图示和实例,讲解光信号的发射、传输和接收的过程。
3.光纤通信的传输方式:讲解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的区别,以及它们在不同应用场景中的使用。
第三节:光纤通信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趋势(30分钟)1.光纤通信的发展历程:通过时间轴和图表等形式,展示光纤通信的发展历史和里程碑事件。
2.光纤通信的未来发展趋势: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探讨光纤通信在5G通信、物联网、智能家居等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六、教学评价1.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实验和讨论环节的参与情况,评价学生对光纤通信的理解程度。
光纤通信实验教案
光纤通信实验[目的要求]1. 熟悉半导体电光/光电器件的基本性能及基本特性曲线的测试方法2.了解音频信号光纤传输系统的结构及主要部件的选配原则3.学习分析集成运放电路的基本方法4.训练音频信号光纤传输系统的调试技术[仪器设备]1.YOF—B型音频信号光纤传输技术实验仪;2.示波器。
[实验原理]一.系统的组成图1示出了一个音频信号光强调制光纤传输系统的结构原理图,它主要包括由LED及其调制、驱动电路组成的光信号发送器、传输光纤和由光电转换、I—V 变换及功放电路组成的光信号接收器三个部分。
光源器件LED的发光中心波长必须在传输光纤呈现低损耗的0.85μm、1.3μm或1.5μm附近,本实验采用中心波长0.85μm附近的GaAs半导体发光二极管作光源器件、峰值响应波长为0.8~0.9μm的硅光二极管(SPD)作光电检测元件。
为了避免或减少谐波失真,要求整个传输系统的频带宽度能够覆盖被传信号的频谱范围,对于语音信号,其频谱在300~3400Hz的范围内。
由于光导纤维对光信号具有很宽的频带,故在音频范围内,整个系统的频带宽度主要决定于发送端调制放大电路和接收端功放电路的幅频特性。
二、光导纤维的结构及传光原理衡量光导纤维性能好坏有两个重要指标:一是看它传输信息的距离能有多远,二是看它携带信息的容量能有多大,前者决定于光纤的损耗特性,后者决定于基带频率特性。
经过人们对光纤材料的提纯,目前已使光纤的损耗容易做到1dB/Km以下。
光纤的损耗与工作波长有关,所以在工作波长的选用上,应尽量选用低损耗的工作波长,光纤通讯最早是用短波长0.85μm,近来发展至用1.3~1.55μm范围的波长,因为在这一波长范围内光纤不仅损耗低,而且“色散”也小。
光纤的基带频率特性主要决定于光纤的模式性质、材料色散和波导色散。
光纤按其模式性质通常可以分成两大类:(1)单模光纤;(2)多模光纤。
无论单模或多模光纤,其结构均由纤芯和包层两部分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言
本 章 课 程 2.1 光纤的结构和分类 的讲授 2.1.1 光纤的结构
光纤有不同的结构形式。目前,通信用的光纤绝大多数是用石 英材料做成的横截面很小的双层同心玻璃体,外层玻璃的折射率比 内层稍低。折射率高的中心部分叫做纤芯,其折射率为 n1 ,直径为 2a;折射率低的外围部分称为包层,其折射率为 n2 ,直径为 2b。 让学生自行思考为何要采用这种结构?提问!强调纤芯和包层 的折射率很接近、差值不能太大。 采用芯包结构的目的: (1)进行全反射,减小散射损耗。 (2)增加纤芯的机械强度。 (3)保护纤芯不受外界的污染。
ELP Elm (r, )e j (t z )
当 l 0且m 1 时成为主模。 引入 V 参数以及模式截止频率
当 V 2.405 时可实现单模输出。
2.3 光纤的损耗与色散
V
2 a
n
2 1
2 n2
12
2 a
n1 2
2 a
NA
此部分内 容需要学 生重点掌 握并会灵 活应用
课
程
教
案
( 2015—2016 学年第 二 学期)
课 程 名 称: 授 课 学 时: 授 课 班 级: 任 课 教 师:
光纤通信 44 学时 电子信息工程 13 级
教案(首页)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51610116 光纤通信 授课 班级 电子信息工程 13 级 学生 人数 124
课程类型
公共基础课() ;学科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程() ; 基础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 ;公选课() 理论()实验()实习() 44 课堂讲授 36 学时; 《光纤通信》 考核方式 学 分 考试() 考查() 2.5
授课方式 课程总学时 学时分配 教材名称
实践课程 8 学时
1、刘增基等编著《光纤通信》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2。 教 2、 杨祥林等编著 《光纤通信系统》 ,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0。 学 参 考 书 3、Gerd Keiser 著,李玉权等译 《光纤通信》电子工业出 版社,2002。 4、顾畹仪等编著《光纤通信系统》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1999。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在整个通信技术的发展中传输介质始终是人们需要不断研究和 改进的课题,光通信从 19 世纪前就已得到应用,但由于没有找到 合适的传输介质,使得光通信无法充分发挥其优点。1966 年英籍华 人科学家 C.K.Kao 发表论文提出可以利用纯度极高的石英玻璃作为 传输煤质来传送光信号,从而拉开了光纤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序幕 (C.K.Kao 博士也因此成就获得 2009 年 Nobel 物理学奖) 。近半个 世纪来,人们对光纤的结构、制造工艺不断改善,使得光纤的传输 性能越来越优良,光纤已经成为现代长途干线网络信息传输的首选 传输介质。 本章将对光纤进行详细的讨论,使学生对光纤通信课程建立较 好的基本理解。 在讲授基本内容之前请学生回答自己对实际生活中所接触的 光纤光缆的认识和理解,大家在什么地方用过光纤呢?家里或宿舍 上网时信息是通过什么进行传输或如何进行传输的呢?通过提问 对学生进行较好的引导,让学生上课时很快提高兴趣。
对光纤的基本要求是,使从发射端光源耦合的光功率和达到接 受端检测器的光功率最佳,通过光纤信号产生的畸变最小。具体的 设计要根据使用条件进行折衷 (1)衰减 在选定的波长, 衰减要足够小, 以买组接受端所要求的光功率, 要考虑连接器、接头和耦合器的损耗和系统工作所需要的余量。为 此,要正确选择工作波长和光纤类型。 (2)耦合损耗 它包括光源耦合损耗和检测器耦合损耗。纤芯尺寸和数值孔径 大,可减小光源的耦合损耗,适合于采用发光管( LED)的系统。 丹药增加检测器耦合损耗,并和增大光纤带宽相矛盾。纤芯尺寸和 数值孔径邀足够小, 使出射光完全落在检测器上, 以减小耦合损耗。
起,很难截然分开。为了强每一种色散的概念讨论清楚,把光纤分 成三种情况:即材料为无穷大、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分别讨论各 种色散特征。 色散曲线如下所示:
(1)无界材料中的色散 在无穷大的材料中,不存在模式的问题,只有材料色散。 材料色散是由于材料本身的折射率随频率变化而变化,使得 信号各频率成分的群速不同引起的色散 (2)单模光纤的色散 由于单模光纤中只有基模传输,因此,不存在模式色散,只有 材料色散和波导色散。 (3)多模光纤的色散 当光纤的归一化频率 V > 2.40483 以后,单模传输条件破坏,将有 多个导波模式传输,V 值越大,模式越多,这样,出了材料色散和 波导色散以外,还有模式色散。在多模光纤中,一般模式色散占主 要地位。 所谓模式色散,是指光纤不同模式在同一频率下的相位常数不 同,因此群速不同而引起的色散。它是光纤中传输的最高模式与最 低模式之间的时延差来表示的。
2. 按照传输模式的多少来分 所谓模式,实际上上电磁场的一种场型结构分布形式。模式不 同,其场型结构不同。根据光纤中传输模式的数量,可分为单模光 纤和多模光纤。
(1)单模光纤 光纤中只传输单一模式时,叫做单模光纤。单模光纤的纤芯直 径较小,约为 4 ~10 m ,通常,纤芯中折射率的分布认为是均匀分 布的。由于单模光纤只传输基模,从而完全避免了模式色散,使传 输带宽大大加宽。因此,它适用于大容量、长距离的光纤通信。 (2)多模光纤 多模光纤的纤芯直径约为 50 m ,由于模色散的存在使多模光 纤的带宽变窄,但其制造、耦合、连接都比单模光纤容易。 适合对传输特性要求较低的应用场合。
纤材料和制造基本原理。
难点:圆波导的模式理论 (三)学时
教学环节 讲课 课程内容 光纤的结构和分类 光纤的导光原理 单模光纤、光纤的传输特性 光纤的非线性效应、光纤制造 学时 2 2 2 2 2 2 2 2 习题课 小 计
(四)概述
对光纤的结构和分类做简单介绍,对光纤的导光原理采用射线法和标量近似 解法进行重点分析。对单模光纤的结构特点、主模及单模传输条件进行讨论。介 绍光纤的传输特性及特殊光纤。
2.3.3 光纤的非线性 光纤的非线性效应在传输速率超过 40 Gb s 表现尤为明显,主 要分成了三大类: 1.受激光散射 (1)受激拉曼散射(SRS) 基于拉曼效应,该原理可在后续拉曼放大器中得到应用。向学 生强调这一点。 (2)受激布里渊散射(SBS) 2.相位调制 (1)交叉相位调制(XPM) (2)自相位调制(SPM) 3.四波混频(FWM) FWM 在波分复用系统中尤其需要关注,尽可能减小其对整个系 统的影响。但在有些场合 FWM 可以作为较好的技术进行应用,改善 系统性能。 2.4 光纤的选择及制造 2.4.1 光纤的选择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职称
副教授
学科 授课 地点
工科 3230
周三第 3、4 节课/周五第 3、4 节课
第2章
(一) 教学内容:
光纤与光缆
基本光学定律和定义,光纤模式和结构,光纤波导传输的基本原理,圆波导 的模式理论,单模光纤的基本原理,光纤材料和制造基本原理。
重点:光纤模式和结构,光纤波导传输的基本原理,单模光纤的基本原理,光
2.3.1 光纤的损耗特性 光纤的传输损耗是光纤通信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低损 耗是实现远距离光纤通信的前提。 随着光纤制造工艺的不断改进,现代光纤损耗曲线如下图所 示:
结合该损耗曲线对光纤的发展进行说明。在解释过程中让学生 掌握光纤的发展过程,并了解某一个具体的应用如何一步步发展, 对自己今后的科研工作或实际企业生产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让学生 自行分析。 形成光纤损耗的原因很复杂,归结起来主要包括两大类:吸收 损耗和散射损耗。
2.1.2 光纤的分类 按照折射率分布、传输模式多少、材料成分等的不同,光纤可 分为很多种类,下面将有代表性的几种,简单介绍一下 1. 按照纤芯折射率分布来分 一般可以分为阶跃型光纤和渐变型光纤两种 (1)阶跃型光纤(SIOF) 如果纤芯折射率(指数)沿半径方向保持一定,包层折射率沿 半径方向也保持一定,而且纤芯和包层折射率在边界处呈阶梯型变 化的光纤,称为阶跃型光纤,又可称为均匀光纤。 强调在阶跃型光纤中光线是直线传播,该光纤的传播特性可以 用射线光学原理较好的解释。 (2)渐变型光纤(GIOF) 如果纤芯折射率沿着半径加大而逐渐减小,而包层折射率是均 匀的,这种光纤称为渐变型光纤,又称为非均匀光纤。 在渐变型光纤中光纤是曲线传播,必须用模式理论才能较为严 格的解释光波在此光纤中的传播特性。 向学生强调实际中的所有光纤均是渐变型的,所以对此光纤纤 芯折射率的设计需要人们进行较好的研究。
让学生思考 NA 的大小对光波传输的影响,在光纤设计中如何 对 NA 进行选择?
该部分内 容理论性 较强,要 求学生掌 握基本的 分 析 方 法。
2.2.2 模式理论 应用模式理论能够更加准确的反映光波在波导中的传输,由于 光纤结构的圆柱对称性,在如下所示的极坐标下进行分析讨论。
弱导光纤的概念: n1 n2 n ,此时
1.吸收损耗 吸收作用是光波通过光纤材料时,有一部分光能变成热能,从 而造成光功率的损失。造成吸收损耗的原因很多,但都与光纤材料 有关。 2.散射损耗 由于光纤的材料、形状、折射指数分布等的缺陷或不均匀,使 光纤中传导的光散射而产生的损耗称为散射损耗。 散射损耗包括线性散射损耗和非线形散射损耗。所谓线性和非 线性主要是指散射损耗所引起的损耗功率与传播模式的功率是否 成线性关系。 线性损耗主要包括:瑞利散射和材料不均匀引起的散射; 非线性散射主要包括:受激喇曼散射和受激布理渊散射等 .
为了提高接收机响应速度,降低噪声,则要求检测器面积小。 (3)连接损耗 它包括连接器和接头的损耗。纤芯直径的公差、不圆度结合纤 芯与包层同心度误差要尽可能减小,以得到最小连接损耗。提高光 纤的几何精度,要增加制造成本,增大纤芯尺寸和数值孔径可以减 小几何公差对连接损耗的不利影响,但于增大带宽相矛盾。 (4)色散和带宽 为使调制信号以最小畸变通过光纤全长,光纤色散要足够小。 为减小光纤色散,要严格控制折射率分布指数 (g)和零色散波长。 对具体系统要正确选择光纤类型(SI,GI,SM)和工作波长,例如长 距离高速率系统要选择零色散位移到 1.55mm 的单模光纤。波分复 用系统要选择色散平坦单模光纤和非零色散光纤。采用发光管 (LED)的系统,要考虑材料色散的影响。 2.4.2 命名方法 光纤的型号是由一条短横线隔开的两组代号组成。下面,说明 光缆型号的两组代号的规定。 首先,如果将每一个代号的位置用一个小方格来代替(如图 2-15 所示) ,则光缆的型号可一般化写为:横线左侧 5 各小方格为 光缆型号的代号;横线右侧 5 个小方格式光纤的代号。下面逐格加 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