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中药配伍禁忌服药时间升降沉浮炮制.
中药配伍原则及禁忌
a
13
中西药合用的配伍禁忌
7.含附子、乌头制剂(活络消痛胶囊、强筋健骨较慢、麝香壮骨膏、 尪痹片、追风透骨胶囊)不宜与肾上腺素同用,乌头碱可增强肾上腺 素对心肌的直接作用,合用产生异位心律;也不宜与强心苷合用,会 加重心肌毒性 8.益母草制剂(益母草胶囊,新生化片)不宜与肾上腺素同用,益母 草有降压作用,能降低甚至逆转肾上腺素的作用,也不宜与异丙肾上 腺素作用,益母草能增加冠脉流量,减慢心率,可以拮抗β受体兴奋 剂异丙肾上腺素的心脏兴奋作用。 9.含小檗碱制剂(牛黄解毒片)不宜与强心苷类同用,药物的抑菌作 用可使强心苷被细菌代谢的部分减少,血中强心苷浓度升高,易发生 中毒;不宜与酶类制剂同用,会抑制酶的活性;不宜与青霉素同用, 因黄连强碱性制剂遇酸、醇、重金属制剂均容易析出沉淀。
a
12
中西药合用的配伍禁忌
4.苦杏仁、桃仁与麻醉药镇静药(可待因)合用可能引起呼 吸中枢过度被抑制 5.某些药物具有促进药酶活性的作用,可使药物代谢加快, 从而使半衰期缩短疗效降低,药酒与西药鲁米那、苯妥英钠、 安乃近、胰岛素同服,因乙醇的酶促作用使西药降低疗效 6.含麻黄的中成药制剂(大活络胶囊,追风透骨胶囊)里的 麻黄碱可促进储存于神经末梢中的去甲肾上腺素大量释放, 与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合用会诱发高血压,不宜与降压 药,镇静催眠药,氨茶碱类异烟肼联用,也不宜与洋地黄、 地高辛等强心苷类合用,可导致强心苷中毒
• 不良反应数据来源于医疗机构、药品经营企业、药品生产企业、 个人等
a
19
中药adr总体情况
• 2015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共收到中药注 射剂报告12.7万例次,其中严重报告占7.7%,与 同期相比中药注射剂报告例数有减少, 严重不良 反应有增加。
中药配伍禁忌表
中药配伍禁忌表中药有很多讲究,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一、用药禁忌:用药注意季节:炎热季节,应少用热药;寒凉季节,宜慎用寒凉药;炎热季节,发汗药剂量宜轻;寒凉季节,发汗药剂量宜稍重。
用药注意对象:如体质强壮的或青壮年能够耐受较为峻猛的药物,而年老体弱者则不易耐受。
妇女月经期不宜过用寒凉药、破血药或泻下药;妊娠期不宜过用破血、破气及峻泻药物。
妊娠用药禁忌:(1)禁用水蛭、虻虫、牵牛子、大戟、商陆、芫花、麝香、三棱、我术等毒性较强或药性较猛之药。
(2)慎用桃仁、红花、大黄、织实、附子、干姜、肉桂、冬葵子等有破气、破血、滑利、沉降等作用的药物。
服药禁忌:服药期间,一般应禁食生冷、粘腻等不易消化及有刺激性的食物。
如热证忌食辛辣、油腻;寒证忌食生冷;皮肤病忌食鱼虾。
配伍禁忌:主要为十八反:(1)甘草反甘遂、大戟、芫花、海藻。
(2)乌头反贝母、半夏、瓜蒌、白蔹、白芨。
(3)藜芦反人参、党参、太子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
所谓”反”是指:这些药物合用可使原来的药效降低或产生毒性(二、煎药注意事项:先煎:下列药物需要先煎:磁石、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石决明、珍珠母、龙齿、生石膏、寒水石、生铁落、龟板、鳖甲。
后下:下列药物一般后下:薄荷、苏叶、藿香、香薷、茵陈、青蒿、钩藤、大黄、白寇仁、砂仁、檀香、沉香。
包煎:下列药物需要包煎:车前子、旋复花、青黛、滑石、蛤粉、马勃、蒲黄、海金沙、赤石脂、灶心土。
另煎:下列药物需要另煎:人参、鹿茸。
烊化:下列药物需要烊化:阿胶、鹿角胶、龟板胶、饴糖。
冲服:下列药物需要冲服:朱砂、琥珀、牛黄、麝香、芒硝、元明粉、犀角面、羚羊角面、三七粉、沉香粉、雷丸、百草霜、竹沥、姜汁。
泡服:下列单味药物可以泡服:肉桂、番泻叶、藏红花、胖大海、麦冬、枸杞、莲子心、菊花等。
三、煎药时间煎药时不要频频打开锅盖,以尽量减少挥发性成分的散失。
一般解表药煎煮时间宜短,煮沸10分钟即可。
补益药一般煎煮时间宜长,煮沸后文火煎30分钟-2小时左右。
中药的配伍与用药禁忌.doc
中药的配伍与用药禁忌.doc中药的配伍与用药禁忌.doc一、配伍配伍,就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根据病情和药物的性能特点,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配合应用。
中药的配伍,《神农本草经》总结为“七情”,即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
除“单行”用单味药物防治疾病外,其余六种均指药物的配伍关系。
现将其内容分述如下:(一)相须:即性能相似的药物配合应用,以增强原有功效的配伍方法。
如石膏与知母、麻黄与桂枝、大黄与芒硝等的配伍。
(二)相使:即部分性能相似的主辅药物配合应用,辅药能增强主药原有功效的配伍方法。
如黄芪与茯苓用治气虚水肿的配伍,茯苓能增强黄芪补气、利水、消肿的功效。
(三)相畏:即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被另一种药物消减的配伍方法。
如半夏的毒副作用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称半夏畏生姜。
(四)相杀:即一种药物消除或减轻另一种药物毒副作用的配伍方法。
如生姜能消除或减轻半夏的毒副作用称生姜杀半夏。
可见相畏、相杀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不同说法。
(五)相恶:即一种药物能消除或减低另一种药物功效的配伍。
如人参的补气功能被莱菔子的破气作用消减,故称人参恶莱菔子。
(六)相反:即一种药物和另一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毒副作用的配伍。
如“十八反”中的药物。
上述六种配伍关系中,相须、相使有协同作用,能提高疗效,是中药常用的配伍方法。
相畏、相杀能消除或减轻毒副作用,在应用毒性药或烈性药时必须考虑选用。
相恶能消减功效,应避免使用。
相反能产生毒副作用,应禁忌使用。
二、用药禁忌用药禁忌包括配伍禁忌、妊娠用药禁忌和服药时的饮食禁忌等三个方面。
临床用药时应严格遵守。
配伍禁忌即指药物配伍应用后会产生毒副作用,严重时有可能危及生命安全,要禁止配伍使用的称禁忌。
历代关于配伍禁忌的认识并不一致,影响较大的有:“十八反”和“十九畏”。
分述如下:1.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黎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
中药学中药的配伍禁忌与合理搭配
中药学中药的配伍禁忌与合理搭配中药学中,药物的配伍禁忌是指某些中药之间或中药与食物、药物之间的不宜合用或不宜同时使用的情况。
合理的中药搭配可以发挥药物的疗效,促进治疗效果;而不合理的中药配伍则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甚至加重病情。
因此,对中药的配伍禁忌与合理搭配了解,对于中药学和中药临床应用至关重要。
一、中药的配伍禁忌1. 互相相克的中药配伍禁忌某些中药之间由于化学成分的相克作用,不宜同时搭配使用。
比如防风与半夏、苦参与牛蒡籽等,这些相克的中药配伍可能导致药物的疗效减弱甚至失效。
2. 互相制约的中药配伍禁忌某些中药之间由于药物活性成分的制约作用,不宜同时搭配使用。
比如麻黄与防风、贝母,这些中药的制约作用可能导致药物的毒性加大。
3. 与特定食物的中药配伍禁忌某些中药与某些特定食物同时搭配使用,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
比如生姜与生蚝、鸭肉,这些中药与特定食物的配伍禁忌可能对肠胃产生刺激,导致胃痛、腹泻等症状。
二、中药的合理搭配1. 相得益彰的中药搭配某些中药之间的搭配可以互相增强药效,产生协同作用。
比如黄芪与党参、白术的搭配,可以增强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
2. 相互调节的中药搭配某些中药之间的搭配可以相互调节,达到平衡疗效。
比如黄连与黄芩的搭配,可以平衡清热解毒的疗效。
3. 强强联合的中药搭配某些中药之间的搭配可以形成强强联合的效果,提高药效。
比如人参与丹参、川芎的搭配,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氧气供应。
三、中药搭配禁忌案例分析1. 知母+乌头+延胡索这是一组不宜同时搭配使用的中药。
知母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的作用;乌头有祛风驱寒、止痛的作用;延胡索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作用。
这三味中药的配伍禁忌可能导致心脏毒性反应,严重时甚至可引起生命危险。
2. 当归+白芍+川芎这是一组常用的中药配方,常用于调经止痛的治疗。
当归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的作用;白芍有活血祛斑、调经止痛的作用;川芎有活血散瘀、舒筋活络的作用。
这三味中药的合理搭配可以互相增强药效,加速治疗效果。
升降浮沉药性理论溯源及升降浮沉药对配伍研究
升降浮沉药性理论溯源及升降浮沉药对配伍研究升降浮沉药性理论是指导临床组方遣药的重要依据之一。
通过古籍及文献研究得知,升降浮沉理论萌芽于《黄帝内经》,实践于《伤寒杂病论》,成立于《医学启源》,发展于《本草纲目》及现代。
升降浮沉理论目前大多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实验研究少有,临床研究中其对组方的指导主要包括升降相反、升降相生、以升为主和以降为主4种形式。
运用升降浮沉药性配伍的药对主要有升药配对、升降配對和降药配对3种。
利用现代生物学技术开展升降浮沉药性实验研究,揭示升降浮沉的科学内涵,将有助于其更科学的指导临床用药。
标签:升降浮沉;中药药性;历史源流;药对配伍Origin of lifting and lowering theory and its herb pair studyGUO Zhaojuan,YUAN Yiping,KONG Liting,JIA Xiaoyu,WANG Ningning,DAI Ying,ZHAI Huaqiang*(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0102,China)[Abstract]Lifting and lowering theor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basis for guiding clinical medication Through the study of ancient books and literature,we learned that lifting and lowering theory was originated in Huangdi Neijing,practiced more in the Shanghan Zabing Lun,established in Yixue Qiyuan,and developed in 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a and now However,lifting and lowering theory is now mostly stagnated in the theoretical stage,with few experimental research In the clinical study,the guiding role of lifting and lowering theory to prescriptions?mainly includes opposite?role?of lift and lower medicine property,mutual promotion of lift and lower medicine property,main role of lift medicine property and main role of lower medicine property Under the guidance of lifting and lowering theory,the herb pair compatibility include herb combination of lift medicine property,herb combination of lift and lower medicine property and herb combination of lower medicine property Modern biological technology was used in this study to carry out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the lifting and lowering theory,revealing the scientific connotation of it,which will help to promote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Key words]lifting and lowering theory;Chinese herbal property;historical origin;herb pair升降浮沉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指导临床用药的重要原则之一。
中药配伍禁忌服药禁忌以及药物用量
中药配伍禁忌服药禁忌以及药物用量一.配伍禁忌: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即:乌头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甘草反海藻,大戟,甘遂,芫花藜芦反人参,丹参,玄参,沙参,细辛,芍药十九畏: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二.常用服药禁忌:一般应忌食生冷,油腻,腥膻,有刺激性的食物根据病情不同的禁食区别:1.热性病应忌食辛辣,油腻,煎炸性的食物2.寒性病应忌食生冷的食物以及瓜果,清凉饮料等3.胸痹患者应忌食肥肉,脂肪,动物内脏以及烟等4.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烦躁易恕者应忌食胡椒,辣椒,大蒜,白酒等,辛热助阳的食物5.黄疸胁痛者应忌食动物脂肪及辛辣烟酒等刺激性物品6.脾胃虚弱者应忌食油炸黏腻,寒冷固硬,不易消化的食物7.肾病水肿应忌食盐,碱过多和酸辣太过的刺激性食物8.疮疡,皮肤病患者应忌食鱼,虾,蟹等腥膻发物及辛辣刺激性食物甘草.黄连.桔梗.乌梅忌猪肉,鳖甲忌苋菜,常山忌葱地黄.何首乌忌葱.蒜.萝卜,土茯苓.使君子忌茶薄荷忌蟹肉,蜜反生葱,柿反蟹三.药物剂量:1.剧毒药物或作用峻烈的药,应严格控制剂量,开始用量宜轻,然后逐渐加量,一旦病情好转,应立即减量或停服2.药材质优药力强,用量宜小一些,质次药力不足的,用量可大些3.药材质地较轻,如花.叶类,用量宜轻,质重品,如金石.贝壳类,用量宜重些,干品用量宜小,鲜品用量宜大4.药性较弱,作用温和,药味较淡的药,用量可稍重,药性较强,作用强烈,药味较浓的药,用量宜轻5.珍贵药材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用量,如羚羊角.麝香.牛黄.猴枣.鹿茸等6.久病,体弱者用量宜小,急病,重病用量宜大,夏季发汗解表药及辛温大热药不宜多用,冬季可多用,夏季苦寒之药用量宜重,冬季则用量宜轻四.煎药用具:最好用陶瓷.砂锅或者砂罐,都没有可用不锈钢作为代替禁止用铜,铁,锡,铝等一般药物用冷水浸泡20~30分钟,水量一般淹没药材2~3cm为宜,质地坚硬需要久煎的要多加水,芳香类易挥发,质地疏松的药材,水刚淹没药材即可煎药一般先用武火沸腾后转文火,如果是挥发性的药材,应用武火煮沸3~5分钟后改用文火稍煮即可,滋补类的药材大多要久煎,一般煮沸后煮30~60分钟,解表清热药武火煮沸后3~6分钟即可,一般中药煎煮2次即可,第二次的水加至原来的1/3或1/2。
中药的配伍禁忌及用法用量,十八反十九畏歌诀及解释
中药的配伍禁忌及用法用量,十八反十九畏歌诀及解释中药的配伍禁忌在临床用药上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相恶”与“相反”的药物,更属不宜相互配伍。
所谓“相恶”,就是两药配伍后,能相互降低或丧失药效。
所谓“相反”,就是两药配伍后,能产生剧毒作用。
现将用药时应予注意的“十八反”、“十九畏”介绍如下。
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
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现代研究对十八反、十九畏作了探讨,但未得到明确结论。
因此,当前中医在临床用药时,应采取审慎态度。
附:十八反十九畏歌诀十八反歌诀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藻戟遂芫具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第一句:本草明确的指出了十八种药物的配伍禁忌第二句:半(半夏)蒌(瓜蒌)贝(贝母)蔹(白蔹)及(白芨)攻击或与乌(乌头)相对第三句:藻(海藻)戟(大戟)遂(甘遂)芫(芫花)都与草(甘草)不和第四句:诸参(人参、丹参、沙参、玄参等所有的参)辛(细辛)芍(赤芍白芍)与藜芦相背叛十九畏歌诀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依。
上述“十八反”、“十九畏”配伍禁忌,在临床用药时,应注意避免配合使用。
但在古今配方中也有一些反、畏同用的例子,如临床上甘遂与甘草同用治疗腹水,可以更好地发挥甘遂泻水的效能。
但由于对十八反、十九畏的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探索,故用前应采取慎重态度。
此后的《本草纲目》及《药鉴》等书所记,略有出入,但不如十八反、十九畏歌那样普遍认可和传播习诵。
中药的配伍,就是按照病情需要和药物性能,有选择地将两种以上的药物结合在一起应用。
中药配伍原则“四气五味”
中药配伍原则“四气五味”中药的配伍原则很简单,根据中药的药性“四气五味”结合病症配合使用,“四气”指药物的“寒凉温热”;“五味”指:“辛、甘、酸、苦、寒”一般药物只有一味一性,各种药物配合使用的时候根据君臣佐使组成方剂。
1、运用原则(一)四气是指寒凉温热四性。
运用原则是:“治寒以热药,治热以寒药。
”温性,热性药如附子,肉桂,干姜,吴茱萸等,多具有温中散寒,助阳等作用,常用于治疗寒性症;寒凉性药如石膏,黄芩,黄连,黄柏等,多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等作用,常用于治疗阳热症。
温热与寒凉药同用,则多用于寒热错杂症。
(二)五味,是指辛、甘、酸、苦、寒、咸五味,“辛散能行,“甘能补能和”“酸能”,涩能收,“苦能泄能燥“,”“咸能软能下。
”运用原则是:辛味药如麻黄,川芎,半夏等多用于外邪袭表,气滞血瘀,痰湿等症;甘味药如生地,鹿茸,黄芪,阿胶等多用于阴阳气血诸虚症;酸味药如山茱萸,五味子,乌梅,金英子,白芍等,多用于久病滑脱虚症;苦味药如大黄,葶苈子,槟榔,莪术等多用于瘀结,痰饮,积滞,气逆,湿阻等症;咸味药如芒硝,牡蛎,鳖甲,海藻,等多用于瘰疡,瘿瘤,血分瘀结,大便燥结等症。
大部份药物只具有一性一味,即使多味药也是其中一味为主,绝无二重性。
诚然单行是不能满足临床需要的,因此必须相互配伍运用。
2、配伍方法:(一)辛甘温热法:辛甘发散以治寒症。
主要用于两种情况,一为发散风寒,如桂枝汤,用辛、甘、温配桂枝,配甘草、大枣用于外感风寒症;二为发散风,寒,湿如桂枝附子汤,用甘大热附子,辛、甘、温桂枝配甘草,大枣用于风寒湿邪留着肌肉,痹阻筋脉症。
(二)辛甘化阳以治阴虚里寒症。
主要用于三种情况:一为心阳虚,如桂枝甘草汤,用辛甘温桂枝入心助阳,配甘草益气。
二药辛甘合化,阳气乃生,用于心阳虚心悸症;二为脾阳虚,如附子理中汤,甘辛大热附子,干姜配人参,白术,甘草合化,温中助阳,益气健脾,用于脾虚寒吐利腹痛症;三为肾阳虚,如四逆汤,用甘辛大热附子,干姜温肾回阳,配甘草益气补虚,合为辛甘化阳,回阳救逆要方,主治肾阳虚衰,阴寒内盛所至四肢厥冷,腹痛吐利症。
中药的用药禁忌:主要包括:配伍禁忌、妊娠禁忌、饮食禁忌、证候禁忌四个方面:
中药的用药禁忌:主要包括:配伍禁忌、妊娠禁忌、饮食禁忌、证候禁忌四个方面:中药药禁忌主要包括:配伍禁忌、妊娠禁忌、饮食禁忌、证候禁忌四个方面:一、配伍禁忌配伍禁忌,是指两种以上药物混合使用或药物制成制剂时,发生体外的相互作用,出现使药物中和、水解、破坏失效等理化反应,这时可能发生浑浊、沉淀、产生气体及变色等外观异常的现象。
有些药品配伍使药物的治疗作用减弱,导致治疗失败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有些药品配伍使副作用或毒性增强,引起严重不良反应;还有些药品配伍使治疗作用过度增强,超出了机体所能耐受的能力,也可引起不良反应,乃至危害病人等。
这些配伍均属配伍禁忌。
二、妊娠禁忌孕妇在妊娠期间应尽量避免做一些影响到胎儿的事情,这称之为妊娠禁忌。
主要的药物:根据药物对胎元损害程度的不同,一般可分为禁用与慎用两类。
禁用的大多是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如巴豆、牵牛、大戟、斑蝥、商陆、麝香、三棱、莪术、水蛭、虻虫等;慎用的包括通经去瘀、行气破滞,以及辛热等药物,如桃仁、红花、大黄、枳实、附子、干姜、肉桂等。
三、饮食禁忌为了保障中药的疗效使其更好的发挥其治疗作用,服用中药时是需要对一些食物忌口的,通常应该注意的有以下几点:1.辛辣类2.鱼腥类3.发物类4.生冷类5.油腻类6.酸冷类四、证候禁忌证候禁忌的概念及内容由于药物的药性不同,其作用各有专长和一定的适应范围,因此,临床用药也就有所禁忌,称“证候禁忌”。
如麻黄性味辛温,功能发汗解表,又能宣肺平喘利尿,故适用于外感风寒表实无汗或肺气不宣的喘咳,对表虚自汗及阴虚盗汗、肺肾虚喘则禁止使用。
一般药物都有证候用药禁忌,其内容详见各论中每味药物的“使用注意”部分证候禁忌的概念及内容1.概念是指某类或某种中药不适用于某类或某种证候,将发生不良后果,损害患者健康,在使用时应予以避忌的,又名病证禁忌。
2.证候禁忌内容如体虚多汗者,忌用发汗药,以免加重出汗而伤阴津;阳虚里寒者,忌用寒凉药,以免再伤阳生寒;阴虚内热者,慎用苦寒清热药,以免苦燥伤阴;脾胃虚寒、大便稀溏者,忌用苦寒或泻下药,以免再伤脾胃;阴虚津亏者,忌用淡渗利湿药,以免加重津液的耗伤;内炽和阴虚火旺者,忌用温热药,以免助热伤阴;妇女月经过多及崩漏者,忌用破血逐瘀之品,以免加重出血;脱证神昏者,忌用香窜的开窍药,以免耗气伤正;邪实而正不虚者,忌用补虚药,以免闭门留邪;表邪未解者,忌用固表止汗药,以免妨碍发汗解表;湿热泻痢者,忌用涩肠止泻药,以免妨碍清热解毒、燥湿止痢。
最全!药店常见中成药物配伍禁忌表
最全!药店常见中成药物配伍禁忌表目前,临床用药几乎不存在一次只用一种药物的情况,合并用药的核心是增强药效,减少用量以及不良反应,但随着多种药物合用病例数的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率也在迅速上升。
近年来由于新药不断的出现和临床治疗上的需要,合并使用的机会日益增多,配伍变化问题也就显得更为突出。
熟悉药物配伍禁忌、相互作用对安全用药具有指导意义。
以药店常见的中成药配伍禁忌举例,牢记这些配伍禁忌可以助力药店人的药学服务能力更上一级!药店常见的中成药物配伍禁忌(收藏版)1.含“十八反”药味的配伍禁忌▼2.含“十九畏”药味的配伍禁忌▼3.有毒成分叠加,引起不良反应▼4.症候禁忌不同的不合理联用▼5.两者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药店常见的中成药物配伍禁忌(收藏版)附:《中药十八反与十九畏》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藻戟遂芫具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第一句:本草明确的指出了十八种药物的配伍禁忌第二句:半(半夏)蒌(瓜蒌)贝(贝母)蔹(白蔹)及(白芨)攻击或与乌(乌头)相对第三句:藻(海藻)戟(大戟)遂(甘遂)芫(芫花)都与草(甘草)不和第四句:诸参(人参、丹参、沙参、玄参等所有的参)辛(细辛)芍(赤芍白芍)与藜芦相背叛“十九畏”歌诀首见于明·刘纯《医经小学》即指这19种药物中,凡指名相畏的药物,彼此都不宜混用。
主要是防止它们之间,产生化学成分变化,而抵消或减弱了另一种药的有效作用,或者出现其它毒副反应。
石硫黄,火中精,遇朴硝,便相争;红白砒,忌水银;山狼毒,怕陀僧;川巴豆,毒烈性,黑白丑,难顺情;公母丁,忌郁金;芒朴硝,惧山棱;川草乌,不顺犀;五灵脂,畏人参;官桂类,治冷功,逢石脂,不协同;凡修合,看顺逆,炮制用,莫相依。
指出了共19个相畏(反)的药物: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牙硝畏三棱,川乌、草乌畏犀角,人参畏五灵脂,肉桂畏赤石脂。
中药配伍禁忌
中药配伍禁忌中药知识---配伍[图文7P1.配伍的概念根据不同的需要和药物的不同特点,有选择性的将两种或者以上是药物配合在一起使用叫做配伍也叫做组方;远古时期都是单味药为主,随着药物的不断增多和对药性特点的不断明确,以及对疾病认识逐渐深入疾病的复杂等原因,中药由简到繁出现了多种药物配合使用的方法,并逐渐积累了配伍用药的规律,这样既照顾到了复杂的病情又增进了疗效,同时也介绍了单味药才毒副作用,因此中药常常配伍使用2.配伍的原因因为人们所患的疾病都是由于多种病邪及病因所致,而且表现出来的症状也各不相同,常常是多种病症综合在一起;中医注重整体观,讲究辨证论治.综合诊治标本兼治,因此在治疗的时候不见要治疗主证,也要照顾到次要的症状不仅治标还要治本,所以将不同的药物组合在一起使用,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3.配伍的意义不同的中药组合在一起使用相互之间会产生一定的作用,有的可以增加原来的疗效,有的可以相互抵消和消弱原来的疗效,有的也可以降低和消除毒副作用,临床上药物的配伍使用中药是增进疗效和降低毒副作用,而配伍过后会产生毒副作用的药物临床多作为配伍禁忌不应使用(1)增进疗效大致分为自强药物的作用和辅助药物的作用两类,比如麻黄配伍桂枝这可增强发汗解表祛风散寒的作用,又如菊花配伍枸杞菊花可以增强枸杞的补虚明目作用(2)降低毒副作用大致也可以分为消除一味药的毒副作用和用于中药的炮制,比如半夏配伍生姜当中生姜可以抑制半夏的毒副作用,使服用半夏不会产生咽痛音哑的毒副反应4.配伍禁忌指药物之间有相反的关系不能相互配伍,否则会产生毒副作用或者降低药效,中医一般称之为“相恶”和“相反”,金元时期概况为“十八反”和“十九畏”“十八反”本草明言十八反,半楼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具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第一句:本草明确的指出了十八种药物的配伍禁忌第二句:半(半夏)蒌(瓜蒌)贝(贝母)蔹(白蔹)芨(白芨)攻击或与乌(乌头)相对第三句:藻(海藻)戟(大戟)遂(甘遂)芫(芫花)都与草(甘草)不和第四句:诸参(人参、党参、沙参、元参等所有的参)辛(细辛)芍(赤芍白芍)与藜芦相背叛古今中医在开方用药时都沿用上述禁忌原则,也是学习中医中药必须要弄懂的。
中药的配伍原则和禁忌
(二)妊娠禁忌药的分类 : 在为数众多的妊娠禁忌药中,不同的药 对妊娠的危害程度是有所不同的,因而在 临床上也应区别对待。 将妊娠禁忌药分为 禁用与慎用两大类 。 1、禁用药:禁用药大多系剧毒药,或药性 作用峻猛之品,及堕胎作用较强的药。 2、慎用药:慎用药主要是活血祛瘀药、行 气药、攻下药、温里药中的部分药。
服药时的饮食禁忌
(一)概念: 服药饮食禁忌是指服药期间对某些食物的禁 忌,又简称食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忌口。 (二)主要内容: 服药时的饮食禁忌包括病证食忌、服药食忌两 方面。 1、病证食忌: 病证食忌是指治疗疾病时,应根据病情的性 质忌食某些食物,以利于疾病的早日痊愈。 一般而言应忌食生冷、辛热、油腻、腥膻、 有刺激性的食物。此外,根据病情的不同,饮 食禁忌也有区别。
硫磺不宜与芒硝(包括玄明粉)同用; 水银不宜与砒霜同用; 狼毒不宜与密陀僧同用; 巴豆(包括巴豆霜)不宜与牵牛子同用; 丁香不宜与郁金同用; 芒硝不宜与三棱同用; 川乌、草乌(包括附子)不宜与犀角同用; 人参不宜与五灵脂同用; 官桂不宜与石脂同用;
对于“十八反”、“十九畏”作为 配伍禁忌,历代医药学家虽然遵信者 居多,但亦有持不同意见者,有人认 为“十八反”、“十九畏”并非绝对 禁忌,现代也有不少学者持不同看法。 有的医药学家还认为,对于有的相反 药同用时还能“相反相成”,产生较 强的功效。倘若运用得当,可愈沉疴 痼疾。
2、服药食忌: 服药食忌是指服某些药时,不可同时吃某些食 物,以免降低疗效,甚或发生毒性反应。 古代文献记载: 甘草、黄连、桔梗、乌梅忌猪肉; 鳖甲忌苋菜; 常山忌葱;地黄、何首乌忌葱、蒜、萝卜 丹参、茯苓、茯神忌醋 土茯苓、使君子忌茶 薄荷忌蟹肉 蜜反生葱 柿反蟹
中药的配伍原则和禁忌
中药配伍禁忌
中药配伍禁忌配伍禁忌编辑配伍是指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地将两味以上药物配合同用。
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往往是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常表现为虚实并见、寒热错杂、数病相兼,故单用一药是难以兼顾各方的。
因此,在使用两味以上药物时,必须有所选择,这就提出了药物配伍关系问题。
前人把单味药的应用同药与药之间的配伍关系称为药物为“七情”,“七情”之中,除单行者外,其余六个方面都是讲配伍关系。
现分述如下:1.单行:即单味药即能发挥预期效果,不需其他药辅助的称为单行。
如独参汤,只用一味人参治疗元气大脱证即效。
2.相须:即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其原有疗效。
如石膏配知母可以增强清热泻火的功效。
3.相使:即在性能和功效方面有某种共性的药物配合使用,而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能提高主药物的疗效。
4.相畏&相杀:即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
如生半夏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故说生半夏畏生姜。
或称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的毒副作用,故云生姜杀生半夏的毒。
6.相恶:即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与另一药物相作用而致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药效。
7.相反: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
如“十八反”中的若干药物。
上述除单行外的六个方面,其变化关系可以概括为四项,即在配伍应用的情况下:①.有些药物因产生协同作用而增进疗效,是临床用药时要充分利用的;②.有些药物可能互相拮抗而抵消、削弱原有功效,用药时应加以注意;③.有些药物则由于相互作用,而能减轻或消除原有的毒性或副作用,在应用毒性药或烈性药时必须考虑选用;④.一些药物因相互作用而产生或增强毒副作用,属于配伍禁忌,原则上应避免配用。
基于上述,可知从单味药到配伍应用,是通过很长的实践与认识过程逐渐积累丰富起来的。
药物的配伍应用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
药物按一定法度加以组合,并确定一定的分量比例,制成适当剂型,即为方剂。
中西药配伍禁忌与用药原则
中西药配伍禁忌与用药原则中西药配伍是中西医结合的重要形式之一,它是将中药与西药进行合理的搭配和配比,以达到增强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的目的。
但是,在中西药配伍中,由于中西药物的不同性质和作用机制,存在着一些严格的配伍禁忌和用药原则,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一、配伍禁忌1、药物毒性相加或作用反应有些中西药物之间的作用可能会相互作用,甚至会增强对人体的毒性反应,因此需要在实际使用中注意以下禁忌:(1)利尿剂类药物+中药大黄:大黄含有蒽醌类成分,其与利尿剂类药物配伍后易引起肝肾损害。
(2)抗生素类药物+中药黄芩:黄芩和抗生素在体内会发生拮抗作用,降低抗生素的疗效。
(3)挛缩毒素+麻醉药:这两种药物都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因此其配伍使用会导致生理反应相加,最终导致呼吸循环衰竭,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2、药物相互矛盾或抵消作用有些中西药物之间也存在一些相互矛盾或抵消作用,因此在合理使用中也需要注意以下配伍禁忌:(1)降压药物+中药麻黄:麻黄中的麻黄素、麻黄碱等成分会导致血压升高,而降压药物会降低血压,两者相互矛盾。
(2)血管扩张剂+中药当归:当归能增强血管收缩剂的收缩作用,因此两者配伍使用会使发生血管痉挛,严重时可能导致脑梗死等疾病。
(3)消炎药+中药人参:人参中的多糖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而消炎药则会破坏人体免疫力,双方作用存在抵消。
二、用药原则1、使药互补为了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中西药物的搭配及配比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药性应互补:中西药物在搭配使用时,应具有彼此的优点,可以起到相互协同的作用,从而增强治疗效果。
例如,中药当归与西药环磷酰胺配伍能够增强其抗癌作用。
(2)药性相近:药物的性质相似时,容易互相作用并提高治疗效果。
例如,针刺配合针药结合使用可提高中药的药效。
2、酌情搭配在配伍中西药物时,还应根据病情、患者年龄、体质、机体状态等因素综合考虑,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避免搭配不当导致不良反应。
中药配伍禁忌服药时间升降沉浮炮制
中药配伍1.配伍的含义配伍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照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将两味以上药物配合同用;2.配伍的目的1通过配伍,能增强药物的疗效;如麻黄配桂枝,增强发汗解表的作用;2通过配伍,能抑制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如半夏配生姜,半夏的毒性被生姜所降低或消除;3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配伍禁忌中药的用药禁忌主要包括:配伍禁忌、妊娠禁忌、服药食忌、证候禁忌四个方面;1含义:两种药物配伍使用,会产生或增强药物的毒副作用,或降低、消除药物的疗效,因而临床应当避免配伍使用;2内容:①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十八反歌诀:本草名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芫遂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②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十九畏歌诀: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顾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荆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依;中药“七情配伍”: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七情”的提法首见于神农本草经;其序例云:“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视之;”1单行:单用一味药来治疗某种病情单一的疾病;病情比较单纯,选用一味针对性较强的药物即能获得疗效;如清金散单用一味黄芩治轻度的肺热咳嗽;现代单用鹤草芽驱除绦虫;2相须:即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疗效;石膏与知母配合,能增强清热泻火的治疗效果;大黄与芒硝配合,能增强攻下泻热的治疗效果;全蝎与蜈蚣同用,能明显增强平肝息风、止痉定搐的作用;3相使:即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的药物,以一种药为主,另一种药为辅的形式配伍,能提高主药疗效;如补气利水的黄芪与利水健脾的茯苓配合时,茯苓能提高黄芪补气利水的治疗效果;4相畏:即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古人云:“受彼之制也;”如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5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或副作用,所以说生姜杀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由此可知,相畏、相杀实际上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提法,是药物间相对而言的;6相恶:1即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如人参恶莱菔子,因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2辩证看待相恶①两药是否相恶,与所治证候有关;②如用人参治元气虚脱或脾肺气虚之证,配以消积导滞的莱菔子,则人参补气效果降低;③但对脾虚食积气滞之证,如单用人参益气,则不利于消除积滞胀满之证;单用莱菔子行气消积,又会加重气虚;两者合用相制相成,故清本草新编说:“人参得莱菔子,其功更神;”④相恶原则上应当避免,但也有可利用的一面;7相反: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如“十八反”、“十九畏”中的若干药物见“用药禁忌”;七情配伍总结:七情中,相须、相使属于增强疗效的配伍关系;七情中,相畏、相杀属于降低或消除毒副作用的配伍关系;七情中,相恶、相反属于避免配伍配伍禁忌的配伍关系;妊娠禁忌1含义1妇女妊娠期间,除为了中断妊娠或引产外,禁忌使用某些药物,即妇女妊娠期治疗用药的禁忌;2强调妊娠用药禁忌的目的,主要是避免引起堕胎;3总的说来,凡对妊娠期的母亲和胎儿不安全及不利于优生优育的药物均属妊娠禁忌药;2分类在妊娠禁忌药中,不同的药对妊娠的危害程度有所不同,因而在临床上也应区别对待;近代则多根据临床实际,将妊娠禁忌药分为禁用与慎用两大类;①禁用药大多系剧毒药,或药性作用峻猛之品,及堕胎作用较强的药;如水银、砒霜、雄黄、轻粉、水蛭、斑蝥、马钱子、蟾酥、川乌、草乌、藜芦、胆矾、瓜蒂、巴豆、甘遂、大戟、芫花、牵牛子、商陆、麝香、三棱、莪术等;②慎用药则主要是活血祛瘀药、行气药、攻下药、温里药中的部分药;如牛膝、川芎、红花、桃仁、姜黄、牡丹皮、枳实、枳壳、大黄、•番泻叶、芦荟、芒硝、附子、肉桂、干姜、木通、冬葵子、瞿麦等;升降浮沉1.升降浮沉的含义1升降浮沉反映药物对人体作用的不同趋向性,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概念之一;2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表示发散,沉表示收敛固藏和泄利二便沉实际上包含着向内和向下两种作用趋向;3药性升降浮沉理论形成于金元时期;2.药物升降浮沉趋向的认定1气机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气机升降出入发生障碍,机体便处于疾病状态,产生不同病势趋向;2病势趋向常表现为向上如呕吐、喘咳,向下如泄、脱肛,向外如自汗、盗汗,向内如表证不解;3能够改善或消除这些病证的药物,相对说来也就分别具有向下、向上、向内、向外的作用趋向;3.药物升降浮沉的作用1升浮药: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功效的药物,都能上行向外,药性都是升浮的;2沉降药:具有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导积滞、降逆止呕、收敛固涩、止咳平喘等功效的药物,则能下行向内,药性都是沉降的;4.掌握升降浮沉性能的意义1掌握药物升降浮沉性能,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以纠正机体功能的失调,使之恢复正常;或因势利导,有助于祛邪外出;2升降浮沉的用药原则是:顺着病位,逆着病势;3就病位而言:病变在上、在表宜用升浮,而不宜用沉降;如外感风寒,用麻黄、桂枝发表;病变在下、在里宜用沉降,而不宜用升浮;如里实便秘之证,用大黄、芒硝攻下;4就病势而言:病势逆上者,宜降不宜升;如肝阳上亢之头痛,当用牡蛎、石决明潜降;病势陷下者,宜升而不宜降;如久泻、脱肛当用黄芪、升麻、柴胡等药益气升阳;5为了适应复杂病机,更好地调节紊乱的脏腑功能,还可采用升降浮沉并用的用药方法;5.升降浮沉与药物质地的关系一般来讲,花、叶、皮、枝等质轻的药物大多是升浮的,而种子、果实、矿物、贝壳等质重者大多是沉降的;6.影响药性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1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因素与四气、五味及药物质地轻重有密切关系,并受到炮制和配伍的影响;2一般来讲,凡味属辛、甘,气属温、热的药物,大都是升浮药,如麻黄、升麻、黄芪等药;凡味属苦、酸、成,性属寒、凉的药物,大都是沉降药,如大黄、芒硝、山楂等;3就炮制而言,酒制则升,姜汁炒则散,醋炒则收敛,盐水炒则下行;4就配伍而言,在复方配伍中,性属升浮的药物在同较多沉降药配伍时,其升浮之性可受到一定的制约;反之,性属沉降的药物同较多的升浮药同用,其沉降之性亦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特殊煎法特殊煎法:一般药物可以同时入煎,但部分药物因其性质、性能及临床用途不同,所需煎煮时间不同;即使同一药物,如煎煮时间不同,其性能与临床应用也存在差异;以下对常用特殊煎法进行介绍;①先煎:a主要指一些有效成分难溶于水的一些金石、矿物、贝壳类药物,应打碎先煎,煮沸20~30分钟,再下其他药物同煎,以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如磁石、代赭石、生铁落、生石膏、寒水石、紫石英、龙骨、牡蛎、海蛤壳、瓦楞子、珍珠母、石决明、紫贝齿、龟甲、鳖甲等;b附子、乌头等毒副作用较强的药物,宜先煎45~60分钟后再下它药,久煎可以降低毒性,安全用药;②后下:a主要指一些气味芳香的药物,久煎其有效成分易于挥发而降低药效,须在其他药物煎沸5~10分钟后放入,如薄荷、青蒿、香薷、木香、砂仁、沉香、白豆蔻、草豆蔻等;b有些药物虽不属芳香药,但久煎也能破坏其有效成分,如钩藤、大黄、番泻叶等亦属后下之列,甚至可以直接用开水泡服;③包煎:a主要指黏性强、粉末状及带有绒毛的药物,宜先用纱布袋装好,再与其他药物同煎,以防止药液混浊或刺激咽喉引起咳嗽及沉于锅底,加热时引起焦化或糊化;b蒲黄、海金沙等因药材质地过轻,煎煮时易飘浮在药液面上,或成糊状,不便于煎煮及服用;c车前子、葶苈子等药材较细,又含淀粉、粘液质较多的药,煎煮时容易粘锅、糊化、焦化;d辛夷、旋覆花等药材有毛,对咽喉有刺激性;④另煎另炖:a主要指某些贵重药材,为了更好地煎出有效成分,还应单独另煎即另炖2~3小时;b煎液可以另服,也可与其他煎液混合服用;c如人参、西洋参、羚羊角、麝角、鹿茸、虎骨等;⑤烊化溶化:a主要指某些胶类药物及黏性大而易溶的药物,为避免入煎粘锅或粘附其他药物影响煎煮,可单用水或黄酒将此类药加热溶化即烊化后,用煎好的药液冲服;b也可将此类药放入其他药物煎好的药液中加热烊化后服用;c如阿胶、鹿角胶、龟甲胶、鳖甲胶、虎骨胶、蜂蜜、饴糖等;⑥冲服:a主要指某些贵重药,用量较轻,为防止散失,常需要研成细末,制成散剂,用温开水或复方其他药物煎液冲服,如麝香、牛黄、珍珠、羚羊角、西洋参、鹿茸、人参、蛤蚧等;b某些药物,根据病情需要,为提高药效,也常研成散剂冲服,如用于止血的三七、花蕊石、白及及用于息风止痉的蜈蚣、全蝎、僵蚕、地龙和用于制酸止痛的乌贼骨、瓦楞子、海蛤壳、延胡索等;c某些药物高温容易破坏药效或有效成分难溶于水,也只能做散剂冲服,如雷丸、鹤草芽、朱砂等;d一些液体药物,如竹沥汁、姜汁、藕汁、荸荠汁、鲜地黄汁等也须冲服;⑦泡服焗服:主要是指某些有效成分易溶于水或久煎容易破坏药效的药物,可以用少量开水或复方中其他药物滚烫的煎出液趁热浸泡,加盖闷润,减少挥发,半小时后去渣即可服用,如藏红花、番泻叶、胖大海等;⑧煎汤代水:a主要指某些药物为了防止与其他药物同煎使煎液混浊,难于服用,宜先煎后取其上清液代水再煎煮其他药物,如灶心土等;b某些药物质轻用量多,体积大,吸水量大,如玉米须、丝瓜络、金钱草等,也须煎汤代水用;服药时间适时服药也是合理用药的重要方面,古代医家对此甚为重视;汤液本草说:“药气与食气不欲相逢,食气消则服药,药气消则进食,所谓食前食后盖有义在其中也;”汤剂一般每日一剂,煎二次分服,两次间隔时间为4~6小时左右;具体服药时间应根据胃肠的状况、病情需要及药物特性来确定;1清晨:胃及十二指肠内均无食物,药物可避免与食物混合,能迅速入肠中,充分发挥药效;峻下逐水药、驱虫药晨起医`学敎育网搜`集整理空腹时服药,不仅有利于药物迅速入肠发挥作用,且可避免频频起床影响睡眠;2饭前:如病在胸腹以下,如胃、肝、肾等脏疾患,则宜饭前服;因饭前服用,有利于药物的消化吸收,故多数药都宜饭前服用;3饭后:病在胸膈以上者,如眩晕、头痛、目疾、咽痛等宜饭后服;胃中存在较多食物,药物与食物混和,可减轻其对胃肠的刺激,故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药宜饭后服;消食药亦宜饭后及时服用;一般药物,无论饭前或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物与食物的消化吸收与药效的发挥;4特定时间服用:如安神药宜在睡前30分钟至1小时服药;缓下剂亦宜睡前服用,以便翌日清晨排便;涩精止遗药也应晚间服一次药;截疟药应在疟疾发作前两小时服药;慢性病定时服;炮制对药性的影响炮制对药性的影响包括对性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的影响等;一炮制对药物四气五味的影响四气五味是中药的基本性能之一,它是按照中医理论体系,把临床实践中所得到的经验进行系统的归纳;以说明各种药物的性能;炮制对性味的影响大致有三种情况:1.通过炮制纠正药物过偏之性;如栀子苦寒之性甚强,经过用辛温的姜汁制后,能降低苦寒之性;2.通过炮制,使药物的性味增强;如以辛热的酒制仙茅,增强仙茅温肾壮阳作用;3.通过炮制,改变药物性味,扩大药物的用途;如生地甘寒,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作用;制成熟地后,则转为甘温之品,具有滋阴补血的功效;天南星辛温,善于燥湿化痰,祛风止痉;加胆汁制成胆星,则性味转为苦凉,具有清热化痰,息风定惊的功效;二炮制对药物升降浮沉的影响升降浮沉是指药物作用于机体的趋向,它是中医临床用药应当遵循的规律之一;一般而言,性温热、味辛甘的药,属阳,作用升浮;性寒凉、味酸苦咸的药,属阴,作用沉降;升降浮沉还与气味厚薄有关;药物经炮制后,由于性味的变化,可以改变其作用趋向,尤其对具有双向性能的药物更明显;1.性味改变导致作用趋势变化;药物大凡生升熟降,辅料对其影响更明显,通常酒炒性升,姜汁炒则散,醋炒能收敛,盐水炒则下行;如黄柏原系清下焦湿热之药,经酒制后作用向上,兼能清上焦之热;黄芩酒炒可增强上行清头目之热的作用;砂仁为行气开胃、化湿醒脾之品,作用于中焦,经盐炙后,可以下行温肾,治小便频数;2.辅料具有显着影响;莱菔子能升能降,生品以升为主,用于涌吐风痰;炒后则以降为主,长于降气化痰,消食除胀;由此可见,药物升降浮沉的性能并非固定不变,可以通过炮制改变其作用趋向;三炮制对药物毒性的影响古代所谓的“毒”主要是指药物的偏性,利用“毒”来纠正脏腑的偏胜偏衰;去毒常用的炮制方法有净制去毒、水制去毒、加热去毒、辅料去毒等;一般可从三个方面来加以理解;1.使毒性成分发生改变;如川乌、草乌所含的双酯型生物碱,是剧毒成分,经蒸煮炮制后,可使其酯键水解,成为单酯型生物碱或不带酯键的乌头原碱,毒性大大降低;2.毒性成分含量减少;如马钱子所含的生物碱,能使人中毒,甚至惊厥而死亡,经砂炒或油炸后,可破坏部分生物碱;巴豆、千金子所含的脂肪油,是峻泻或毒性成分,经去油制霜后,降低了毒性;斑蝥、红娘子含有斑蝥素,能刺激黏膜而引起中毒,经米炒后,可破坏其毒性成分,避免中毒;3.利用辅料的解毒作用;如半夏、天南星、白附子经白矾、生姜制后,能消除或降低其毒性;藤黄经豆腐同制,狼毒、商陆经醋制后,可降低毒性;总之,炮制有毒药物时一定要注意去毒与存效并重,绝不可偏废,并且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和毒性表现,选用恰当的炮制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否则,顾此失彼,可能造成毒去效失,甚至效失毒存的结果,达不到炮制目的;四炮制对药物归经的影响药物作用的部分常以归经来表示,它是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的;所谓归经就是指药物有选择性地对某些脏腑或经络表现出明显的作用,而对其他脏腑或经络的作用不明显或无作用;五味与五脏有着密切关系,如辛入肺、甘入脾、酸入肝、苦入心、咸入肾;如生姜能发汗解表,故入肺经,又能和胃止呕,故入胃经;中药炮制很多都是以归经理论作指导的,特别是用某些辅料炮制药物,如醋制入肝经,蜜制入脾经,盐制入肾经等;增强对某一脏腑经络的作用,使作用更加专一;总之,炮制对药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但因脏腑、经络的病变可以相互影响,在临床应用时,又不能单纯受归经的限制,必须与整个药性结合起来考虑;炮制对药性的影响对药性的影响对升降浮沉的影响对归经的影响对毒性的影响1纠正药物偏性2增强药物性味3改变药物性味,扩大药物用途; 1性味变化导致作用趋势变化2辅料具有显着影响增强对某一脏腑经络的作用,使作用更加专一酒制入心,醋制入肝,盐制入肾,蜜制入脾1改变毒性药物的成分2改变毒性药物的含量3辅料解毒炮制与临床疗效古代是医药一体,很多医家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又对药物有深入的研究;他们在运用中药时,非常注意观察药物的不同处理方法对疗效的影响;中药炮制是中医长期临床用药经验的总结;炮制工艺的确定应以临床需求为依据;炮制工艺是否合理,方法是否恰当,直接影响临床疗效;因此,中药炮制与医疗的关系十分密切,在中医药文献中记载较多;一净制与临床疗效由于原药材常常混有一些杂质或非药用部分,或各个部位作用不同,若一并入药,则难于达到治疗目的,甚至造成医疗事故;如巴戟天的木心为非药用部分,且占的比例较大,若不除去,则用药剂量不准,降低疗效;历代医药家对中药的净度都十分重视,中国药典炮制通则亦将净制列为三大炮制方法之一;二切制与临床疗效药材切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煎药的质量,或者利于进一步炮制和调配;药材切制前需经过润泡等软化操作,但控制水处理的时间和吸水量至关重要;若浸泡时间过长,吸水量过多,则药材中的成分大量流失,降低疗效,并给饮片干燥带来不利影响;同时饮片干燥亦很重要,切制后的饮片因含水量高,若不及时干燥,就会霉烂变质,便于干燥;干燥方法和干燥温度不当,也会造成有效成分损失,特别是挥发性成分或对日光很敏感的部分,若采用高温干燥或曝晒,疗效会明显降低;增加表面积,利于提高煎药质量;三加热炮制与临床疗效加热是中药炮制的重要手段,其中炒制和煅制应用最广泛;许多中药经过炒制,可以产生不同程度的焦香气,收到启脾开胃的作用,如炒麦芽、炒谷芽等;种子和细小果实类药物炒后不但有香气,而且有利于溶媒渗入药物的内部,提高煎出效果,如葶苈子、莱菔子等;“逢子必炒”;煅制常用于处理矿物药、动物甲壳及化石类药物,或者需要制炭的植物药;矿物药或动物甲壳类药物,煅后不但能使质地酥脆,利于煎熬和粉碎,而且作用也会发生变化;“逢石必煅”;此外,如生地加热蒸制成熟地,其性味、功效都发生明显的变化;川乌、草乌加热煮制后,其毒性显着降低,保证了临床用药安全有效;降低毒性,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四加辅料包括药汁炮制与临床疗效中药经辅料制后,在性味、功效、作用趋向、归经和毒副作用方面都会发生某些变化,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疗效;如苦寒药,利用酒的辛热行散作用,既可缓和苦寒之性,免伤脾胃,又可使其寒而不滞,更好地发挥清热泻火作用;纠正药物偏性活血药酒制可使作用增强而力速,滋腻药物易影响脾胃的运化,酒能宣行药势,减弱黏滞之性,使其滋而不腻,更易发挥药力;活血药醋制能使作用缓和而持久,提高疗效,如酷五灵脂;温肾药以盐制是增强其补肾作用,如盐补骨脂;姜制药物可增强其化痰止呕的作用,如姜半夏、姜竹茹等;蜜制能增强止咳药或补气药的作用,如黄芪、紫菀;药汁制可发挥辅料与主药的综合疗效,如吴茱萸辛热,黄连苦寒,用吴茱萸制黄连,一冷一热,阴阳相济,无偏胜之害,故吴茱萸黄连长于泻肝火以和胃气;协同增效;总之,中药通过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辅料炮制后,可以从不同的途径,以不同的方式,趋利避害,提高疗效;炮制与临床疗效中药炮制起源与发展一古代的中药炮制专着1.雷公炮炙论——我国第一部炮制专着2.炮炙大法——第二部炮制专着3.修事指南——第三部炮制专着三大炮制专着的概况书名作者成书年代载药主要特点和贡献雷公炮炙论雷敩南北朝刘宋时期约300种1.系统总结当时的炮制成就2.创建了炮制新方法,概括炮制作用3.运用辅料炮制药物炮炙大法缪希雍明代439种1.总结归纳了雷公炮炙十七法2.提出药物贮藏保管之法修事指南张仲岩清代232种1.系统叙述各种炮制方法2.进一步深化炮制理论二炮制发展的各历史阶段及特点春秋战国至宋代,炮制技术始形成;金元明时续发展,炮制理论独一帜;清代扩大再应用,现代炮制振兴时;三与炮制有关的主要古医籍中对炮制理论的论述1.黄帝内经:“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2.神农本草经:“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及有毒无毒、阴干曝干、采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新陈,并各有法;”这里的“阴干、曝干”是指产地加工,而“生、熟”则说的是药物炮制;“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不尔,勿合用也;”;3.梁代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凡汤中用完物皆擘破”,“诸虫先微炙”,“诸石皆细捣”,“阿胶,炙令通体沸起”;4.唐代苏敬新修本草:将炮制内容列为法定的内容,记有作蘖、作曲、作豉、作大豆黄卷、芒硝提净等法,对矿物药的炮制方法均有较为详尽的记载;5.宋代陈师文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强调:“凡有修合,依法炮制……”6.元代王好古汤液本草:“黄芩、黄连、黄蘖、知母,病在头面及手梢皮肤者,须用酒炒之,借酒力以上腾也;咽之下、脐之上,须酒洗之,在下生用;大凡生升熟降,大黄须煨,恐寒则损胃气;至于川乌、附子须炮,以制毒也;”“去湿以生姜”,“去膈上痰以蜜”;7.张元素珍珠囊:白芍“酒浸行经,止中部腹痛;”“木香行肝气,火煨用,可实大肠;”8.葛可久十药神书:“大抵血热则行,血冷则凝………见黑则止;”9.明代陈嘉谟本草蒙筌:“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匪故巧弄,各有意存;酒制升提,姜制发散,入盐走肾脏,仍仗软坚,用醋注肝经且资住痛,童便制除劣性降下,米泔制去燥性和中,乳制滋润回枯助生阴血,蜜制甘缓难化增益元阳,陈壁土制窃真气骤补中焦,麦麸皮制抑酷性勿伤上膈,乌豆汤、甘草汤渍曝并解毒致令平和,羊酥油、猪脂油涂烧,成渗骨容易脆断,有剜去瓤免胀,有抽去心除烦……”10.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指出“升者引之以咸寒,则沉而直达下焦;沉者引之以酒,则浮而上至巅顶;”中药炮制和中药炮制学一中药炮制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中药配伍禁忌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中药配伍禁忌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其在治疗疾病、调理身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使用中药时,配伍禁忌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需要我们特别注意。
中药的配伍,是指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地将两味以上药物配合同用。
合理的配伍可以增强药物的疗效,减轻毒副作用;而不合理的配伍则可能降低药效,甚至产生毒性反应,危害人体健康。
首先,“十八反”和“十九畏”是中药配伍禁忌中最为经典和重要的原则。
“十八反”包括: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
“十九畏”则是: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这些配伍禁忌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被总结出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十八反”和“十九畏”,也有一些医家持有不同的观点和实践经验,但在没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和专业指导下,我们仍应谨慎对待。
其次,药性相反的药物配伍也需要谨慎。
例如,寒凉药与温热药的配伍。
如果病情需要寒热并用,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精准的用药配伍和剂量控制。
否则,可能会影响药效,甚至导致病情加重。
再者,功效相克的药物配伍也应避免。
比如,具有发汗解表作用的药物与具有收敛止汗作用的药物一般不宜同时使用,否则可能相互抵消药效。
另外,药物之间的化学作用也可能导致配伍禁忌。
某些中药中含有特定的化学成分,当它们相互配伍时,可能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物质,从而影响药效或产生毒性。
例如,含鞣质的中药(如大黄、五倍子等)与含金属离子的中药(如石膏、龙骨等)配伍,可能会形成难溶性的络合物,影响药物的吸收和利用。
在临床用药中,还需要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
不同的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可能不同,有些患者可能对某些药物的配伍更为敏感,容易出现不良反应。
因此,医生在开方时,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体质、病情、过敏史等情况,综合判断药物的配伍是否合适。
中药的配伍禁忌内容
中药的配伍禁忌内容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千年的临床经验积累,形成了独特的中药理论体系。
而在中药的应用过程中,由于中药成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不同中药之间的搭配和配伍禁忌就显得尤为重要。
若不注意中药的配伍禁忌,可能会造成不良反应,甚至会对患者的身体产生严重的危害。
因此,如何遵循中药的配伍禁忌原则,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一、理解中药的性味归经中药的配伍禁忌是建立在中药性味、归经等基础上的,因此对中药的性味、归经有正确的认识十分重要。
中药的性味归经主要是指中药的五味(甘、辛、酸、苦、咸)和归属的经络。
不同的中药具有不同的性味和归经,具体如下:1. 具有甘味的药物,多归脾经和肺经。
2. 具有辛味的药物,多归肺经和胃经。
3. 具有酸味的药物,多归肝经和心经。
4. 具有苦味的药物,多归肝经和心经。
5. 具有咸味的药物,多归肾经和大肠经。
二、遵循“同药性味宜相配,异药性味忌相配”的原则中药的配伍禁忌要遵循“同药性味宜相配,异药性味忌相配”的原则。
这表明同性味的中药应该进行搭配,而异性味的中药则不宜搭配。
此外,同归经的中药应该相互搭配,异归经的中药则不可混合使用。
比如,甘草和白术都具有健脾益气的作用,可以相互搭配使用;而苦寒的黄连和温燥的附子则不能同时使用。
三、关注中药的药效在选择中药搭配的过程中,要考虑到中药的药效。
对于具有相近药效的中药,可能会产生重复作用,对身体产生负面影响;而对于互补作用的中药,可以相互加强药效,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四、学会辨别中药的副作用中药的副作用虽然不如西药那么严重,但同样需要引起注意。
在中药搭配时,要学会辨别不同中药之间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避免使用不当而导致副作用的发生。
此外,中药的配伍禁忌也会与患者的身体状况有关,在使用中药时建议咨询医师或中医师的专业意见。
五、总结中药的配伍禁忌是中医治疗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懂得中药的性味、归经,遵循“同药性味宜相配,异药性味忌相配”的原则,关注中药的药效,学会辨别中药的副作用等,是避免中药配伍禁忌的关键。
中药用药之妙:升降药物同用!
中药用药之妙:升降药物同用!中医学的很多内容,都被人们视为“玄学”,譬如脉诊,千百年来,中医脉诊虽然造就了不少的传奇,但它独有的神秘色彩,却一直为人们所不解。
中医的博大精深,又何止脉诊!中药的运用中,也暗藏不少的学问,比如升降药物的同用,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就是有效果!一起来了解了解升降药物同用的知识吧!多种疾病在病机和证候上常常表现出向上,如呕吐、喘、咳等;向下,如泻痢、崩漏、脱肛等病势趋向。
病在上者,当用木香、槟榔等以降之,病在下者,当用升麻、柴胡以提之,此乃结合病势趋向之治法,是自然之理。
而病机复杂者,同时具有向上、向下之趋势,如泻痢、脱肛之人,兼病呕吐、呃逆,此既有胃气上逆之证,又有里急后重之苦。
针对病机之治法,应降之以木香、槟榔,血滞者佐以归、芎,自然使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气血调和,使脱肛举而后重除,呃逆止而呕吐安,故可以同剂奏功。
此为相反相成之理,是中药治病取得疗效之关键。
如张仲景制大柴胡汤,用柴胡、大黄同剂因柴胡升而散外邪,大黄降而泄内实,二药合用使患者热退气和而愈,以治伤寒表里俱见之证。
再如附子泻心汤,参、连、大黄、附子同用,是寒热药物并用,补泻各建其功。
本方适用于“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若单治痞则阳愈虚弱,专补阳则痞结愈甚,故寒、热、补、泻同用,并行不悖。
若仿此而扩充之,则补中益气汤用升、柴,六味地黄丸用丹、泽,归脾汤用木香,异功散用陈皮,皆各具玄妙。
中医治病之特点,在于调整失调之脏腑机能每多汗下并用、表里双解、寒热并用、补泻兼施,以及攻多补少、补多攻少,或寓补于泻,或寓泻于补,临证圆机活法,抓住病机。
妙用升降法,组药成良方妙用升降法,组药成良方升降出入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运动形式。
人体脏腑经络的功能活动,无不依赖于气机的升降出入。
若因某种原因导致升降失衡,则病变丛生。
治病用药,调整升降,可使脏腑协调,疾病痊愈。
历代医家运用升降理论所制之方多疗效卓著。
所以,讨论升降法的巧妙运用,对临床遣药组方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中药的配伍、禁忌、用法 PPT
A.临床确定中药的具体用量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临床上主要依据所用药物的性质、临床运 用的需要,以及病人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中药的 具体用量。
பைடு நூலகம்
A.临床确定中药的具体用量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一、药物方面
药材质量:
质优者药力充足,用量不必过大; 质次者药力不足,用量可稍大。
花、叶类用量宜轻,
药材质地: 金石、贝壳类质重者宜重;
证候禁忌
contra-syndromes
由于药物的药性不同,其作用各有所长和 一定的适应范围,因此,临床用药也有禁忌。
(见每味药物的使用注意)
配伍禁忌
Incompatibility of Drugs
十八反
本草明言十八反,
Eighteen medicaments of mutually increasing toxicity
如:石膏配知母、大黄配芒硝、附子配干姜
3.相使
Assisting
两种以上功用不同的药物分主辅合用后, 能提高主药疗效。
如:
黄芪(主)配茯苓(辅),茯苓利水健脾,能提高黄芪 补气利水的治疗效果;
黄连配木香治湿热泄痢,腹痛里急。以黄连清热燥湿,止 痢为主,木香调中宣滞,行气止痛,可增强黄连治疗湿热 泻痢的效果。
简称“食忌” 俗称“忌口”
1、服用某些药物时不可同吃某些食物
如:
常山忌葱; 地黄、何首乌忌葱、蒜、萝卜; 鳖甲忌苋菜; 薄荷忌鳖甲; 人参忌萝卜; 甘草忌鲢鱼; 茯苓忌醋; 土茯苓、使君子忌茶; 蜜忌生葱; 绿豆解金、石、草、木诸毒等。
饮食禁忌
Food taboo
2、某些疾病的饮食禁忌
一般应忌食生冷、辛热、油腻、腥膻及有刺激性的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配伍1.配伍的含义配伍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照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将两味以上药物配合同用。
2.配伍的目的(1)通过配伍,能增强药物的疗效。
如麻黄配桂枝,增强发汗解表的作用。
(2)通过配伍,能抑制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
如半夏配生姜,半夏的毒性被生姜所降低或消除。
(3)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
配伍禁忌中药的用药禁忌主要包括:配伍禁忌、妊娠禁忌、服药食忌、证候禁忌四个方面。
(1)含义:两种药物配伍使用,会产生或增强药物的毒副作用,或降低、消除药物的疗效,因而临床应当避免配伍使用。
(2)内容:①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
十八反歌诀:本草名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芫遂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②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十九畏歌诀: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顾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荆)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依。
中药“七情配伍”: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
“七情”的提法首见于《神农本草经》。
其序例云:“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
凡此七情,合和视之。
”(1)单行:单用一味药来治疗某种病情单一的疾病。
病情比较单纯,选用一味针对性较强的药物即能获得疗效。
如清金散单用一味黄芩治轻度的肺热咳嗽;现代单用鹤草芽驱除绦虫。
(2)相须:即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疗效。
石膏与知母配合,能增强清热泻火的治疗效果;大黄与芒硝配合,能增强攻下泻热的治疗效果;全蝎与蜈蚣同用,能明显增强平肝息风、止痉定搐的作用。
(3)相使:即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的药物,以一种药为主,另一种药为辅的形式配伍,能提高主药疗效。
如补气利水的黄芪与利水健脾的茯苓配合时,茯苓能提高黄芪补气利水的治疗效果。
(4)相畏:即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
古人云:“受彼之制也。
”如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
(5)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或副作用,所以说生姜杀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
由此可知,相畏、相杀实际上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提法,是药物间相对而言的。
(6)相恶:1)即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
如人参恶莱菔子,因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
2)辩证看待相恶①两药是否相恶,与所治证候有关。
②如用人参治元气虚脱或脾肺气虚之证,配以消积导滞的莱菔子,则人参补气效果降低。
③但对脾虚食积气滞之证,如单用人参益气,则不利于消除积滞胀满之证;单用莱菔子行气消积,又会加重气虚。
两者合用相制相成,故清《本草新编》说:“人参得莱菔子,其功更神。
”④相恶原则上应当避免,但也有可利用的一面。
(7)相反: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
如“十八反”、“十九畏”中的若干药物(见“用药禁忌”)。
七情配伍总结:七情中,相须、相使属于增强疗效的配伍关系。
七情中,相畏、相杀属于降低或消除毒副作用的配伍关系。
七情中,相恶、相反属于避免配伍(配伍禁忌)的配伍关系。
妊娠禁忌(1)含义1)妇女妊娠期间,除为了中断妊娠或引产外,禁忌使用某些药物,即妇女妊娠期治疗用药的禁忌。
2)强调妊娠用药禁忌的目的,主要是避免引起堕胎。
3)总的说来,凡对妊娠期的母亲和胎儿不安全及不利于优生优育的药物均属妊娠禁忌药。
(2)分类在妊娠禁忌药中,不同的药对妊娠的危害程度有所不同,因而在临床上也应区别对待。
近代则多根据临床实际,将妊娠禁忌药分为禁用与慎用两大类。
①禁用药大多系剧毒药,或药性作用峻猛之品,及堕胎作用较强的药。
如水银、砒霜、雄黄、轻粉、水蛭、斑蝥、马钱子、蟾酥、川乌、草乌、藜芦、胆矾、瓜蒂、巴豆、甘遂、大戟、芫花、牵牛子、商陆、麝香、三棱、莪术等。
②慎用药则主要是活血祛瘀药、行气药、攻下药、温里药中的部分药。
如牛膝、川芎、红花、桃仁、姜黄、牡丹皮、枳实、枳壳、大黄、•番泻叶、芦荟、芒硝、附子、肉桂、干姜、木通、冬葵子、瞿麦等。
升降浮沉1.升降浮沉的含义(1)升降浮沉反映药物对人体作用的不同趋向性,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概念之一。
(2)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表示发散,沉表示收敛固藏和泄利二便(沉实际上包含着向内和向下两种作用趋向)。
(3)药性升降浮沉理论形成于金元时期。
2.药物升降浮沉趋向的认定(1)气机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气机升降出入发生障碍,机体便处于疾病状态,产生不同病势趋向。
(2)病势趋向常表现为向上(如呕吐、喘咳),向下(如泄、脱肛),向外(如自汗、盗汗),向内(如表证不解)。
(3)能够改善或消除这些病证的药物,相对说来也就分别具有向下、向上、向内、向外的作用趋向。
3.药物升降浮沉的作用(1)升浮药: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功效的药物,都能上行向外,药性都是升浮的;(2)沉降药:具有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导积滞、降逆止呕、收敛固涩、止咳平喘等功效的药物,则能下行向内,药性都是沉降的。
4.掌握升降浮沉性能的意义(1)掌握药物升降浮沉性能,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以纠正机体功能的失调,使之恢复正常;或因势利导,有助于祛邪外出。
(2)升降浮沉的用药原则是:顺着病位,逆着病势。
(3)就病位而言:病变在上、在表宜用升浮,而不宜用沉降;如外感风寒,用麻黄、桂枝发表;病变在下、在里宜用沉降,而不宜用升浮;如里实便秘之证,用大黄、芒硝攻下。
(4)就病势而言:病势逆上者,宜降不宜升;如肝阳上亢之头痛,当用牡蛎、石决明潜降;病势陷下者,宜升而不宜降;如久泻、脱肛当用黄芪、升麻、柴胡等药益气升阳。
(5)为了适应复杂病机,更好地调节紊乱的脏腑功能,还可采用升降浮沉并用的用药方法。
5.升降浮沉与药物质地的关系一般来讲,花、叶、皮、枝等质轻的药物大多是升浮的,而种子、果实、矿物、贝壳等质重者大多是沉降的。
6.影响药性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1)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因素与四气、五味及药物质地轻重有密切关系,并受到炮制和配伍的影响。
(2)一般来讲,凡味属辛、甘,气属温、热的药物,大都是升浮药,如麻黄、升麻、黄芪等药;凡味属苦、酸、成,性属寒、凉的药物,大都是沉降药,如大黄、芒硝、山楂等。
(3)就炮制而言,酒制则升,姜汁炒则散,醋炒则收敛,盐水炒则下行。
(4)就配伍而言,在复方配伍中,性属升浮的药物在同较多沉降药配伍时,其升浮之性可受到一定的制约;反之,性属沉降的药物同较多的升浮药同用,其沉降之性亦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特殊煎法特殊煎法:一般药物可以同时入煎,但部分药物因其性质、性能及临床用途不同,所需煎煮时间不同。
即使同一药物,如煎煮时间不同,其性能与临床应用也存在差异。
以下对常用特殊煎法进行介绍。
①先煎:a)主要指一些有效成分难溶于水的一些金石、矿物、贝壳类药物,应打碎先煎,煮沸20~30分钟,再下其他药物同煎,以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
如磁石、代赭石、生铁落、生石膏、寒水石、紫石英、龙骨、牡蛎、海蛤壳、瓦楞子、珍珠母、石决明、紫贝齿、龟甲、鳖甲等。
b)附子、乌头等毒副作用较强的药物,宜先煎45~60分钟后再下它药,久煎可以降低毒性,安全用药。
②后下:a)主要指一些气味芳香的药物,久煎其有效成分易于挥发而降低药效,须在其他药物煎沸5~10分钟后放入,如薄荷、青蒿、香薷、木香、砂仁、沉香、白豆蔻、草豆蔻等。
b)有些药物虽不属芳香药,但久煎也能破坏其有效成分,如钩藤、大黄、番泻叶等亦属后下之列,甚至可以直接用开水泡服。
③包煎:a)主要指黏性强、粉末状及带有绒毛的药物,宜先用纱布袋装好,再与其他药物同煎,以防止药液混浊或刺激咽喉引起咳嗽及沉于锅底,加热时引起焦化或糊化。
b)蒲黄、海金沙等因药材质地过轻,煎煮时易飘浮在药液面上,或成糊状,不便于煎煮及服用。
c)车前子、葶苈子等药材较细,又含淀粉、粘液质较多的药,煎煮时容易粘锅、糊化、焦化。
d)辛夷、旋覆花等药材有毛,对咽喉有刺激性。
④另煎(另炖):a)主要指某些贵重药材,为了更好地煎出有效成分,还应单独另煎即另炖2~3小时。
b)煎液可以另服,也可与其他煎液混合服用。
c)如人参、西洋参、羚羊角、麝角、鹿茸、虎骨等。
⑤烊化(溶化):a)主要指某些胶类药物及黏性大而易溶的药物,为避免入煎粘锅或粘附其他药物影响煎煮,可单用水或黄酒将此类药加热溶化即烊化后,用煎好的药液冲服。
b)也可将此类药放入其他药物煎好的药液中加热烊化后服用。
c)如阿胶、鹿角胶、龟甲胶、鳖甲胶、虎骨胶、蜂蜜、饴糖等。
⑥冲服:a)主要指某些贵重药,用量较轻,为防止散失,常需要研成细末,制成散剂,用温开水或复方其他药物煎液冲服,如麝香、牛黄、珍珠、羚羊角、西洋参、鹿茸、人参、蛤蚧等。
b)某些药物,根据病情需要,为提高药效,也常研成散剂冲服,如用于止血的三七、花蕊石、白及及用于息风止痉的蜈蚣、全蝎、僵蚕、地龙和用于制酸止痛的乌贼骨、瓦楞子、海蛤壳、延胡索等。
c)某些药物高温容易破坏药效或有效成分难溶于水,也只能做散剂冲服,如雷丸、鹤草芽、朱砂等。
d)一些液体药物,如竹沥汁、姜汁、藕汁、荸荠汁、鲜地黄汁等也须冲服。
⑦泡服(焗服):主要是指某些有效成分易溶于水或久煎容易破坏药效的药物,可以用少量开水或复方中其他药物滚烫的煎出液趁热浸泡,加盖闷润,减少挥发,半小时后去渣即可服用,如藏红花、番泻叶、胖大海等。
⑧煎汤代水:a)主要指某些药物为了防止与其他药物同煎使煎液混浊,难于服用,宜先煎后取其上清液代水再煎煮其他药物,如灶心土等。
b)某些药物质轻用量多,体积大,吸水量大,如玉米须、丝瓜络、金钱草等,也须煎汤代水用。
服药时间适时服药也是合理用药的重要方面,古代医家对此甚为重视。
《汤液本草》说:“药气与食气不欲相逢,食气消则服药,药气消则进食,所谓食前食后盖有义在其中也。
”汤剂一般每日一剂,煎二次分服,两次间隔时间为4~6小时左右。
具体服药时间应根据胃肠的状况、病情需要及药物特性来确定。
1)清晨:胃及十二指肠内均无食物,药物可避免与食物混合,能迅速入肠中,充分发挥药效。
峻下逐水药、驱虫药晨起医`学敎育网搜`集整理空腹时服药,不仅有利于药物迅速入肠发挥作用,且可避免频频起床影响睡眠。
2)饭前:如病在胸腹以下,如胃、肝、肾等脏疾患,则宜饭前服。
因饭前服用,有利于药物的消化吸收,故多数药都宜饭前服用。